Poly.AI
搜索文档
又一批AI社交产品悄悄「死亡」了
创业邦· 2025-10-17 15:35
AI社交/陪伴行业现状 - 2025年9月出现新一批AI社交公司及产品关停潮,涉及大模型明星公司、社交公司及垂直领域初创产品,例如阶跃星辰的“冒泡鸭”、Soul的“异世界回响”、小冰公司的“X EVA”以及Lumi、Dot等[6] - 行业面临持续洗牌与分化,赛道竞争激烈,被从业者形容为“红海”,长期天花板高但短期竞争“卷”,需要持续烧钱迭代功能并理解用户复杂的情绪需求[10] - 据a16z报告,AI陪伴是持续热门赛道,2023年Character.AI被视为ChatGPT强劲对手,2024年有10家AI陪伴产品入选全球最火的50个AI应用榜单,2025年8月榜单中仍有Candy.ai、SpicyChat.AI等公司连续霸榜[7][9] 用户行为与市场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AI陪伴应用在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商店的全球下载量达2.2亿次,创造2.21亿美元消费支出[16] - 非营利组织调查显示,52%的受访青少年每月至少使用几次AI陪伴应用[16] - 用户出现“跑路恐慌”,深度用户因情感链接担心产品关停导致“删崽和删卡”,部分用户转向本地部署AI聊天开源项目如SillyTavern(酒馆)[14] - 据QuestMobile数据,2024年上半年主流AI情感陪伴应用月均使用天数基本低于5天,头部产品如“猫箱”、“星野”、“筑梦岛”在2025年8月出现月活环比下降超30%的情况[18] 产品商业模式与挑战 - 付费模式主要为会员订阅制和按句/条付费,国内应用包月费用在6元至40元区间,深度用户每月使用3个应用中位数23元的应用,年费可达828元,国外工具单月花费可能上千[16][17] - 产品面临两大共性挑战:AI角色缺乏“自我成长”,难以与人类情绪陪伴场景真正“对齐”;技术、玩法、IP等要素需整合以提供有效陪伴价值,但内容情感价值与商业价值难以平衡[18][19][17] - 社区氛围和稳定运营是关键,创作者“捏卡”需经历图源、美化、代码调试等环节,平台需保障原创合规、流量分发公平性及分成激励,依赖强运营能力[17] 行业发展趋势与创新路径 - 大而泛的AI陪伴竞争告一段落,存活产品形成两条路径:一是从聊天应用转向内容驱动和功能齐全的社交平台(如Character.ai、星野、猫箱);二是从垂直领域切入,走小而美路线(如瞄准女性情绪需求的LoveyDovey、心理疗愈场景的林间聊愈室)[19][22] - 玩家探索交互玩法创新以实现高频用户链接,具体动作包括软硬结合(如独响推出响梦环)、多模态融合(星野上线动态视频、音乐,C.ai上线视频模型)、虚实结合(如Tolan引入好友机制实现真人社交与AI社交融合)[23] - 行业进入新周期,重点从游戏化机制和IP角色转向探索更多交互玩法,目标是实现用户长期留存[23]
又一批AI社交产品悄悄“死亡”了
虎嗅· 2025-10-11 15:05
AI社交/陪伴行业关停潮现象 - 2024年9月,一批AI社交公司宣布关停或停止服务,涉及大模型明星公司、社交公司等中型企业以及垂直领域初创产品 [1] - 关停产品包括阶跃星辰的To C产品"冒泡鸭"、Soul旗下的"异世界回响"、AI情感分析应用Lumi、前苹果设计师创立的情感陪伴应用Dot等 [1] - 小冰公司旗下的早期AI社交产品"X EVA"也已关闭充值和新用户注册渠道 [2] - 自ChatGPT爆发后,AI社交赛道竞争激烈,被视为最卷的赛道之一 [3] 行业持续热度与市场表现 - 风投机构a16z近三年全球AI应用跟踪调查显示,AI社交/陪伴一直是热门赛道 [4] - 2023年,Character.AI被视为ChatGPT最强劲对手,AI陪伴是最热门应用类别之一 [5] - 2024年3月,a16z报告指出AI陪伴已成为主流,有10家产品入选"全球最火的50个AI应用"榜单 [6] - 2025年8月a16z第五版榜单显示,多个AI陪伴公司持续霸榜,包括Character.ai、JanitorAl、SPICYCHAT.AI、candy.ai等 [9][10] - 截至2025年7月,AI陪伴应用在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商店全球下载量达2.2亿次,创造2.21亿美元消费支出 [19] - Common Sense Media调查显示,52%的受访青少年每月至少使用几次AI陪伴应用 [20] 用户反应与迁移趋势 - 关停潮引发用户"跑路恐慌",用户担心充值费用退回及角色数据丢失 [15] - 用户在社交媒体询问替代平台,表达对已调教好AI角色的情感依赖 [16] - 部分深度用户转向本地部署AI聊天开源项目如SillyTavern(酒馆) [16][17] - 用户仍乐于尝试新AI陪伴产品,希望AI成为情感或生活搭子 [18] 商业模式与运营挑战 - AI陪伴付费模式主要为会员订阅制和按句/条付费,功能差异导致费用不同 [22] - 国内主流AI陪伴应用月卡价格区间为6元至40元,深度用户年费可达828元 [23] - 国外AI陪伴工具月费可能高达上千元,收费模式设计常劝退用户 [24] - 行业面临低频使用度问题,2024年上半年主流AI情感陪伴应用月均使用天数低于5天 [27] - 头部产品如"猫箱""星野""筑梦岛"出现30%以上环比月活降幅 [27] - 内容情感价值与商业价值难以平衡,技术运营能力不足导致用户流失 [25] 产品发展路径与创新策略 - 成功产品形成两条典型路径:一是从聊天应用转向内容驱动社交平台,二是垂直领域切入走小而美路线 [33][36] - Character.ai推出多模态AI创作工具Avatar FX,星野整治智能体生态,强化内容社区 [34] - 垂直产品如"LoveyDovey"瞄准东亚女性情绪需求,搭建阶梯式好感养成机制 [37] - "林间聊愈室"以动物非拟人化形象,用游戏化方式帮助用户分析情绪 [37] - 创新交互玩法包括软硬结合(如独响推出响梦环)、多模态融合(星野上线动态视频)、虚实结合(Tolan引入好友机制) [40][41][42] 行业核心挑战与竞争态势 - AI陪伴产品难以实现与人类情绪陪伴场景的真正"对齐",角色缺乏"自我成长"能力 [30][31] - 赛道竞争激烈,需要持续烧钱迭代功能,同时理解用户复杂多变的情绪需求 [11][29] - 大厂持续布局AI社交,企图重建AI时代的微信和抖音,创业公司面临生存压力 [44] - 行业经历淘汰、洗牌和分化,进入新周期,存活成为关键目标 [39][45]
一年时间被拉下神坛,社交AI还有生存空间吗
36氪· 2025-05-06 12:04
AI原生应用场景分类 - 重类场景包括社交/娱乐、综合工具类等,其中豆包提供多种类型信机人,以对话形式为用户答疑解惑、创作内容并植入学习、游戏等场景[1] - 垂类场景包括光速写作、即梦AI、秘塔AI搜索等,分别专注于文本生成、图片/视频创作和资料整合总结[1] - 即梦AI通过智能体模式拓宽原生App覆盖场景,实现办公、教育、聊天等不同场景的定制化需求[1] 社交AI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社交AI赛道涌现星野、猫箱、筑梦岛等爆款产品,MAU分别达到5.25M、4.58M,其中猫箱MAU增速达22.51%[2] - 猫箱和星野次日留存表现优异,分别为57.32%和41.91%,超过口语学习类应用[3] - 2024年8月AI出海榜单前48位中有11款情感陪伴类应用,Talkie和Poly.AI总下载量分别达235万和220万,环比增长31.63%和38.76%[3] 社交AI市场变化 - 2025年社交AI下载量较巅峰期暴跌,星野、猫箱日下载量从2万+跌至7千,筑梦岛从3千跌至1千[5] - 头部产品素材投放量腰斩,猫箱从2千组/日跌至200组,筑梦岛从千组跌至300组[5] - 海外市场CrushOn.AI和Museland单月下载量低于10万,环比下降36%和21%[5] 社交AI用户需求与技术基础 - AI满足Z世代对安全型依恋和定制化伴侣的需求,成为对抗现实焦虑的止痛药[6] - 生成式AI大模型突破使对话自然度提升、创作门槛降低、场景泛化能力增强[7] - 当前大模型核心能力仍停留在模式识别阶段,无法实现真正情感共情[9] 社交AI产品问题 - 产品同质化严重,界面、角色设定和对话逻辑高度相似[9] - 使用门槛较高,要求用户主动构建场景,对亚文化理解滞后[9] - 纯文本形式难以传递复杂情感信号,形成情感替代的"不可能三角"[10] 社交AI商业化困境 - 传统社交产品的会员订阅、虚拟礼物等模式在AI场景中失效[11] - Character AI月活2.33亿但年收入仅1670万美元,ARPU低至0.72美元/年[12] - 筑梦岛依赖12元月卡微交易,难以覆盖大模型运算成本[12] 社交AI未来发展方向 - 聚焦情绪价值,发展心理疗愈、情绪树洞等场景[12] - 补足生理价值,开发AI陪伴终端产品等细分赛道[12] - 探索效率工具与情感媒介的交集,实现价值重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