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ot
icon
搜索文档
又一批AI社交产品悄悄「死亡」了
创业邦· 2025-10-17 15:35
AI社交/陪伴行业现状 - 2025年9月出现新一批AI社交公司及产品关停潮,涉及大模型明星公司、社交公司及垂直领域初创产品,例如阶跃星辰的“冒泡鸭”、Soul的“异世界回响”、小冰公司的“X EVA”以及Lumi、Dot等[6] - 行业面临持续洗牌与分化,赛道竞争激烈,被从业者形容为“红海”,长期天花板高但短期竞争“卷”,需要持续烧钱迭代功能并理解用户复杂的情绪需求[10] - 据a16z报告,AI陪伴是持续热门赛道,2023年Character.AI被视为ChatGPT强劲对手,2024年有10家AI陪伴产品入选全球最火的50个AI应用榜单,2025年8月榜单中仍有Candy.ai、SpicyChat.AI等公司连续霸榜[7][9] 用户行为与市场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AI陪伴应用在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商店的全球下载量达2.2亿次,创造2.21亿美元消费支出[16] - 非营利组织调查显示,52%的受访青少年每月至少使用几次AI陪伴应用[16] - 用户出现“跑路恐慌”,深度用户因情感链接担心产品关停导致“删崽和删卡”,部分用户转向本地部署AI聊天开源项目如SillyTavern(酒馆)[14] - 据QuestMobile数据,2024年上半年主流AI情感陪伴应用月均使用天数基本低于5天,头部产品如“猫箱”、“星野”、“筑梦岛”在2025年8月出现月活环比下降超30%的情况[18] 产品商业模式与挑战 - 付费模式主要为会员订阅制和按句/条付费,国内应用包月费用在6元至40元区间,深度用户每月使用3个应用中位数23元的应用,年费可达828元,国外工具单月花费可能上千[16][17] - 产品面临两大共性挑战:AI角色缺乏“自我成长”,难以与人类情绪陪伴场景真正“对齐”;技术、玩法、IP等要素需整合以提供有效陪伴价值,但内容情感价值与商业价值难以平衡[18][19][17] - 社区氛围和稳定运营是关键,创作者“捏卡”需经历图源、美化、代码调试等环节,平台需保障原创合规、流量分发公平性及分成激励,依赖强运营能力[17] 行业发展趋势与创新路径 - 大而泛的AI陪伴竞争告一段落,存活产品形成两条路径:一是从聊天应用转向内容驱动和功能齐全的社交平台(如Character.ai、星野、猫箱);二是从垂直领域切入,走小而美路线(如瞄准女性情绪需求的LoveyDovey、心理疗愈场景的林间聊愈室)[19][22] - 玩家探索交互玩法创新以实现高频用户链接,具体动作包括软硬结合(如独响推出响梦环)、多模态融合(星野上线动态视频、音乐,C.ai上线视频模型)、虚实结合(如Tolan引入好友机制实现真人社交与AI社交融合)[23] - 行业进入新周期,重点从游戏化机制和IP角色转向探索更多交互玩法,目标是实现用户长期留存[23]
Waymo dips its wheels back into delivery, this time with DoorDash
TechCrunch· 2025-10-17 03:56
业务战略与模式 - Waymo将其首个测试和商业市场菲尼克斯作为商业模式试验场 包括探索送货服务 [1] - 公司此前已通过试点项目测试其技术用于送货 合作方包括UPS和Uber Eats [2] - Waymo曾投入大量员工和资源发展其Waymo Via部门的自动驾驶卡车业务 但在2023年关闭了该项目以专注于机器人出租车 [2] - 目前Waymo没有其他活跃的、专注于送货的测试、运营或合作伙伴关系 [3] 合作伙伴关系细节 - Waymo与DoorDash建立战略性多年合作伙伴关系 以测试送货服务 [3] - 合作将匹配菲尼克斯315平方英里区域内通过DoorDash订购食品和杂货的顾客与Waymo自动驾驶汽车 [3] - 初期服务仅配送来自DoorDash旗下DashMart便利店、杂货店和零售店的订单 [4] - 计划未来将增加更多菲尼克斯本地商户和更广泛的商品种类 [4] 运营与技术实施 - 送货服务使用Waymo的无人驾驶捷豹I-Pace汽车 物品将被放置在汽车后备箱 [5] - 顾客需通过DoorDash应用程序自行到车旁从后备箱取货 [5] - 顾客需要走到车旁取货的环节是双方的一大考验 旨在评估自动驾驶送货的便利性是否优于人工递送到门 [6] 合作伙伴背景与愿景 - DoorDash副总裁表示该合作将提供全新体验 并推进其多模式自动驾驶本地商业愿景 [4] - DoorDash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已有布局 包括与人行道送货机器人公司Serve Robotics合作 以及拥有内部团队开发了名为Dot的自动送货机器人并在菲尼克斯测试 [4] - 此次与Waymo的合作不涉及DoorDash的Dot车辆 [5]
美国最大外卖巨头DoorDash押注配送机器人,行业变革暗潮汹涌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14 17:04
核心观点 - DoorDash在美国启动规模化机器人配送服务,标志着行业从技术探索迈入商业验证阶段,试图重构全球即时配送格局[1][3] - 机器人配送是行业在成本攀升和效率需求倒逼下的必然选择,可显著降低单均成本并提升完成率[5][8] - 尽管面临技术、政策和成本挑战,但技术迭代与模式创新正推动行业向更智能高效的智慧物流网络发展[11][13][17] 巨头落子:外卖机器人从实验室走进社区 - 2025年10月,DoorDash推出自研机器人Dot并与Serve Robotics达成战略合作,在洛杉矶启动规模化服务,计划覆盖全美,此举被外媒视为成熟商业模式正式落地[3] - Serve Robotics第三代机器人已在洛杉矶、迈阿密等五城完成超10万次配送,服务2500多家餐厅,故障率低于2%[3] - DoorDash为美国最大外卖平台,占据60%市场份额,2020年上市时市值突破600亿美元,业务覆盖全球4000余个城市[3][5] 机器人产品与解决方案 - Dot机器人体积仅为汽车十分之一,可容纳16公斤餐食,时速32km/h,多模传感器能应对突发状况[7] - DoorDash形成全链路智慧闭环:前端智能配送秤SmartScale将订单复核人力成本降低80%,后端机器人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7] - 机器人单次配送成本仅为人工1/3,DoorDash试点数据显示机器人配送使单均成本降低40%,完成率比人类司机高出5-10%[8] 成本与效率驱动因素 - 美国外卖骑手时薪近十年上涨超30%,劳动力市场供给收紧推动自动化配送成为必选项[8] - 机器人可实现7×24小时工作,Serve机器人通过AI算法优化路径,平均配送耗时仅18分钟,能与人类骑手形成高效互补[8][9] - 政策与环保压力加速进程:机器人比传统电动车减少70%碳排放,多国已出台机器人路权政策[9] 面临的现实挑战 - 技术鲁棒性存疑:极端天气下传感器精度和行驶稳定性受影响,复杂地形中导航精度从98%骤降至85%以下,续航能力仅20-40公里[11] - 政策法规滞后:不同地区管理标准差异巨大,如旧金山曾对DoorDash实施两年禁令,碎片化监管环境阻碍跨区域运营[12] - 成本平衡难题:第三代Serve机器人硬件成本约10万美元,年维护费用占设备价格10%,行业马太效应明显,2023年全球CR5达56%[12] 未来发展趋势 - 中国企业进展迅速:推行科技骑手影子系统月均产生超10万公里数据,真机智能机器人成本降至3-4万元,运行寿命约三年,相比人工配送年均薪资超9.8万元[13][15] - 技术持续突破:激光雷达国产化使成本年均下降8-10%,锂电池有望将续航提升至300公里,AI大模型与数字孪生技术提升预判能力[17] - 陆空协同成为新主流:Serve Robotics与无人机合作将配送半径从1.3英里扩展至6英里,美团在上海试点无人机+机器人医疗配送[17][18] - 商业模式创新:除平台自营外,机器人租赁+按单分成轻资产模式兴起,数据增值服务形成配送-数据-服务商业闭环[18] 市场规模与潜力 - 全球餐饮配送机器人市场规模2024年达2.99亿美元,机器人配送市场总体规模预计达数十亿美元级[5][20] - 中国每天配送需求超3亿单,若其中10%由机器人完成,每单5元计算,日交易额达1.5亿元,年市场规模超550亿元[20]
又一批AI社交产品悄悄“死亡”了
虎嗅· 2025-10-11 15:05
AI社交/陪伴行业关停潮现象 - 2024年9月,一批AI社交公司宣布关停或停止服务,涉及大模型明星公司、社交公司等中型企业以及垂直领域初创产品 [1] - 关停产品包括阶跃星辰的To C产品"冒泡鸭"、Soul旗下的"异世界回响"、AI情感分析应用Lumi、前苹果设计师创立的情感陪伴应用Dot等 [1] - 小冰公司旗下的早期AI社交产品"X EVA"也已关闭充值和新用户注册渠道 [2] - 自ChatGPT爆发后,AI社交赛道竞争激烈,被视为最卷的赛道之一 [3] 行业持续热度与市场表现 - 风投机构a16z近三年全球AI应用跟踪调查显示,AI社交/陪伴一直是热门赛道 [4] - 2023年,Character.AI被视为ChatGPT最强劲对手,AI陪伴是最热门应用类别之一 [5] - 2024年3月,a16z报告指出AI陪伴已成为主流,有10家产品入选"全球最火的50个AI应用"榜单 [6] - 2025年8月a16z第五版榜单显示,多个AI陪伴公司持续霸榜,包括Character.ai、JanitorAl、SPICYCHAT.AI、candy.ai等 [9][10] - 截至2025年7月,AI陪伴应用在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商店全球下载量达2.2亿次,创造2.21亿美元消费支出 [19] - Common Sense Media调查显示,52%的受访青少年每月至少使用几次AI陪伴应用 [20] 用户反应与迁移趋势 - 关停潮引发用户"跑路恐慌",用户担心充值费用退回及角色数据丢失 [15] - 用户在社交媒体询问替代平台,表达对已调教好AI角色的情感依赖 [16] - 部分深度用户转向本地部署AI聊天开源项目如SillyTavern(酒馆) [16][17] - 用户仍乐于尝试新AI陪伴产品,希望AI成为情感或生活搭子 [18] 商业模式与运营挑战 - AI陪伴付费模式主要为会员订阅制和按句/条付费,功能差异导致费用不同 [22] - 国内主流AI陪伴应用月卡价格区间为6元至40元,深度用户年费可达828元 [23] - 国外AI陪伴工具月费可能高达上千元,收费模式设计常劝退用户 [24] - 行业面临低频使用度问题,2024年上半年主流AI情感陪伴应用月均使用天数低于5天 [27] - 头部产品如"猫箱""星野""筑梦岛"出现30%以上环比月活降幅 [27] - 内容情感价值与商业价值难以平衡,技术运营能力不足导致用户流失 [25] 产品发展路径与创新策略 - 成功产品形成两条典型路径:一是从聊天应用转向内容驱动社交平台,二是垂直领域切入走小而美路线 [33][36] - Character.ai推出多模态AI创作工具Avatar FX,星野整治智能体生态,强化内容社区 [34] - 垂直产品如"LoveyDovey"瞄准东亚女性情绪需求,搭建阶梯式好感养成机制 [37] - "林间聊愈室"以动物非拟人化形象,用游戏化方式帮助用户分析情绪 [37] - 创新交互玩法包括软硬结合(如独响推出响梦环)、多模态融合(星野上线动态视频)、虚实结合(Tolan引入好友机制) [40][41][42] 行业核心挑战与竞争态势 - AI陪伴产品难以实现与人类情绪陪伴场景的真正"对齐",角色缺乏"自我成长"能力 [30][31] - 赛道竞争激烈,需要持续烧钱迭代功能,同时理解用户复杂多变的情绪需求 [11][29] - 大厂持续布局AI社交,企图重建AI时代的微信和抖音,创业公司面临生存压力 [44] - 行业经历淘汰、洗牌和分化,进入新周期,存活成为关键目标 [39][45]
DoorDash to use Serve Robotics' sidewalk robots for deliveries in Los Angeles
TechCrunch· 2025-10-09 19:39
公司与合作伙伴关系 - DoorDash与Serve Robotics宣布达成多年合作伙伴关系 将在美国使用自主机器人进行配送 [1] - 此次合作前一周 DoorDash刚发布了其自研的自动驾驶配送机器人Dot 并首先在凤凰城地区部署 [2] - DoorDash已与多家科技初创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包括人行道机器人初创公司Coco和无人机初创公司Wing [3] - Serve Robotics的机器人将同时为Uber和DoorDash平台服务 类似于零工经济工作者的运营模式 [4] 战略定位与行业对比 - DoorDash的战略是成为一个多模式配送平台 其机器人及自动化部门正执行此更广泛的计划 [3] - 与Uber等主要依赖与外部自动驾驶公司合作的方式不同 DoorDash采取了自研技术的策略 [4] - 行业历史表明 Uber和Lyft在尝试同时运营技术栈和自动驾驶网约车平台时遭遇失败 而Nuro在意识到制造是资本黑洞后也调整了策略 [5] - 这些公司的经验显示 专注于核心技术和产品更具成本效益 [5] 财务状况与运营需求 - DoorDash在2024年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并在2025年上半年报告创纪录利润 [7] - 公司利润增长得益于配送量同比增加20% [7] - 为持续服务不断增长的客户群 公司需要更多样化的配送方式 [7] 产品差异化与市场定位 - DoorDash自研的Dot机器人设计用于填补市场空白 其可在道路、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上行驶 速度最高达20英里/小时 [2] - 公司认为Dot解决了“最后10英尺”的配送问题 这是人行道机器人和Robotaxi未能覆盖的环节 [8] - Dot的目标市场是3至5英里范围内的“密集郊区配送” 而人行道机器人更适用于高密度城市环境 [9] - 公司计划将人力配送员保留用于更“复杂”的餐厅、零售或杂货店配送行程 [9]
As DoorDash Bets Big on Robotics, Should You Buy DASH Stock Here?
Yahoo Finance· 2025-10-07 00:05
进入自动驾驶配送领域 - 公司通过其DoorDash Labs部门内部开发了名为Dot的紧凑型机器人 标志着在无人机实验及与Coco Robotics等公司合作后 首次独立进军机器人领域 [1] - Dot机器人最高时速20英里 可承载高达30磅(约相当于六个披萨盒) 配备八个摄像头和三个激光雷达传感器以应对复杂场景 [2] - 公司正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和梅萨进行初步测试 并计划后续扩展至其他城市 [2] 推出自动驾驶配送平台与辅助功能 - 公司推出自动驾驶配送平台 该平台作为人工智能调度员 可将订单与最佳配送方式(人工Dasher或机器人)进行匹配 [3] - 公司强调人工Dasher将继续处理大部分配送 自动驾驶选项主要用于填补高峰时段或深夜班次的需求缺口 [4] - 公司推出SmartScale称重功能 在测试中将缺失物品的投诉减少了高达30% [4] 拓展生态系统与增强全球布局 - 公司于10月完成了对欧洲领先食品配送平台Deliveroo的全现金收购 此举增强了其国际影响力 并巩固了其在本地商业领域的全球竞争地位 [6] - Deliveroo将保持独立运营 同时可获得公司的规模优势和资源支持 [7] - 公司推出新功能“Going Out” 用户可通过其应用程序直接免费预订餐厅座位 该服务与SevenRooms集成 并为每次预订奖励用户未来订单积分 [7]
曝顶级AI大牛加入阿里通义;LeCun 承认可能从 Meta 辞职;马斯克成全球首位身价破5000亿富豪|AI周报
AI前线· 2025-10-05 13:33
行业领军人物动态 - 图灵奖得主、AI三巨头之一的LeCun表示可能辞去Meta FAIR首席科学家职务,对Meta近几个月在AI部门的组织调整不满,包括其被默默降职以及FAIR发表研究成果需接受额外审核 [3] - 全球顶尖AI科学家、IEEE Fellow许主洪已加盟阿里通义,转向通义大模型的相关研发工作,许主洪拥有超20年AI产业和学术经验,在AI领域发表了300多篇顶级学术论文,论文被引用超过5万次 [15][16] - 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表示,美国科技行业员工若要与中国同行竞争,必须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做出牺牲,并指出硅谷部分AI初创企业已开始要求每周工作72小时 [5][8] 公司战略与组织调整 - 微软宣布重组Windows团队,将其核心Windows工程团队再次归入单一组织架构之下,以推进AI操作系统愿景 [14] - Meta的AI战略方向出现震荡,组织调整频繁,不仅LeCun不满,FAIR团队也普遍失望,部分成员已跳槽,新成立的TBD Lab新员工待遇好,加剧了团队不稳定 [3] - 亚马逊和谷歌等公司在公布其最新的AI芯片进展之前,会提前通知NVIDIA的CEO黄仁勋,因为NVIDIA仍然是训练计算的主要供应商,客户不希望因意外之举被切断供应 [19] 新产品发布与技术进展 - Anthropic发布Claude Sonnet 4.5模型,声称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编程模型”,核心突破在于能够创建“生产就绪级”的应用程序,在早期试用中能够自主编程长达30小时 [27][28] - 豆包大模型1.6-vision正式发布,这是其家族首个具备工具调用能力的视觉深度思考模型,拥有更强的通用多模态理解和推理能力 [29] - DeepSeek正式发布并开源DeepSeek-V3.2-Exp模型,API调用成本降低50%以上,该模型引入了DeepSeek Sparse Attention,针对长文本效率进行了优化 [30] - 阿里通义7款模型入选全球前十开源模型榜单,其中全模态大模型Qwen3-Omni登顶HuggingFace新一期模型榜单 [31] - OpenAI推出音视频生成模型Sora 2升级版,并同步上线一款关联社交应用“Sora”,用户可生成包含自己及好友形象的视频 [33] 市场竞争与行业趋势 - Perplexity宣布其AI浏览器Comet面向全球用户免费开放,目标挑战谷歌Chrome等浏览器,该产品此前订阅价为每月200美元 [17] - 优必选智慧物流子公司与天奇股份签订采购合同,天奇股份将采购总价3000万元的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使得Walker系列总订单金额已逼近4.3亿元 [24] - 由AI生成的虚拟“女演员”Tilly Norwood正在好莱坞寻找经纪人,引发了美国演员工会SAG-AFTRA的抵制声明,认为此类角色窃取演员表演并威胁其工作 [25] 安全事件与产品问题 - 宇树科技旗下多款机器人被曝存在名为“UniPwn”的关键安全漏洞,攻击者可通过无线方式获得机器人的完全root权限,且漏洞具有“蠕虫”特性 [22] - 一名特斯拉技术员起诉公司,称其在工作中被有故障的机器人击打受伤,要求赔偿5100万美元,事故发生时机器人臂以相当于约8000磅配重的力量击中其身体 [23] - 三星Galaxy Ring智能戒指出现电池鼓包情况,导致设备变形并卡住用户手指,最终需要专业医疗帮助才能移除 [20] - Waymo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因违规掉头被警方拦停,但加州法律不允许对无人驾驶汽车开具罚单,因为无法追究人类责任 [11][13] - Perplexity的Comet浏览器曾被曝出安全隐患,其网页摘要功能可能被恶意网站利用来执行隐藏命令,从而泄露用户敏感数据,该问题已被修复 [18] 其他行业要闻 - 埃隆·马斯克成为全球首位身价达到5000亿美元的富豪,其财富比位居第二的拉门·埃里森高出1500亿美元,特斯拉股价上涨近4%为其财富增加了约93亿美元 [4] - 苹果公司已暂停对Vision Pro头显的升级计划,转而专注于开发能与Meta产品相抗衡的智能眼镜 [33] - 文远知行宣布在阿联酋哈伊马角启动Robotaxi和Robobus的试运营 [33] - 谷歌宣布对Google Home智能音箱进行升级,将Gemini AI助手作为核心卖点 [33] - 微软为Copilot配备可交互的动画形象,实验性功能“Portraits”已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上线,提供40个风格化的人类虚拟形象 [33] - 美国外卖平台DoorDash推出了自主研发的配送机器人Dot,最高时速可达32km/h,用于运送餐食和小件包裹 [33]
DoorDash offers fulfillment service for retailers
Yahoo Finance· 2025-10-02 02:55
新履约服务模式 - 公司推出名为DashMart Fulfillment Services的新型履约服务,利用其DashMart邻里商店网络和可在道路上行驶的配送机器人为零售商提供服务 [1] - 该模式利用超过100个全国性的DashMart网点处理从库存管理、拣货、打包到由司机通过应用程序接单完成配送的全流程 [2][5] - 该服务本质上是一种白标解决方案,使零售商的产品可在DoorDash应用程序或其自有平台上销售,而无需管理复杂的物流环节 [3] 首批合作零售商与市场定位 - CVS Pharmacy和Party City成为首批使用该服务的零售商,杂货连锁店Kroger也将很快跟进 [1] - 服务旨在满足现代消费者对分钟级、全天候配送的需求,帮助零售商和杂货商应对在物流和技术方面所需的巨大投资 [4] - DashMart网点为品牌和本地企业提供了额外的销售渠道,使当地购物者能够获取新鲜食品、零售商品、家庭必需品和零食等商品 [2] 自主配送机器人Dot - 公司同时推出了自主设计的小型机器人Dot,能够在自行车道、道路、人行道和车道上自主行驶,配送食品和小包裹 [6] - Dot已启动在凤凰城大都会区的试点项目,标志着商业部署的开始,并为扩展至其他市场铺平道路 [6] - 该机器人全电动,重量为350磅,体积仅为汽车的十分之一,设计用于安全、快速的邻里配送,最高时速可达20英里 [7] 机器人Dot的性能与设计理念 - Dot可容纳6个大披萨盒,承载高达30磅的货物,高4英尺6英寸,体积小巧足以通过大多数门口,同时能见度高 [7] - 设计理念源于并非所有配送都需要全尺寸汽车,其突破点在于实现自主性的同时,确保可靠性和效率以服务本地企业与消费者需求 [7] - 设计决策基于对全球平台上数十亿次配送数据的分析,旨在优化路线,帮助减少街道上的车辆和化石燃料排放 [7]
DoorDash Unveils Delivery Robot ‘Dot'
Youtube· 2025-10-01 03:16
业务运营与市场拓展 - 公司当前专注于在大凤凰城地区进行运营,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服务约150万客户[1] - 公司希望未来能扩展到更多城市[1] 产品设计与功能 - 机器人DOT的设计基于三大关键支柱,首要支柱是产品市场契合度[2] - DOT的有效载荷能力最高可达30磅[3] - DOT的设计速度使其能够完成大量3至5英里范围内的配送任务[3] - DOT能够在自行车道、道路和人行道上行驶[3] - 产品的关键设计特点是能够上人行道,并且宽度足够窄以在人行道上导航[4] - 与网约车服务不同,DOT专注于解决配送中的取货和送货环节,关键反馈是机器人需尽可能靠近商户,直达门口[4] - DOT是一款完全自主的系统,采用由公司工程师开发的最先进技术,能够自主导航处理各种情况,如遇到行人、汽车、上下人行道和台阶等[9][10] 战略与合作伙伴关系 - 公司宣布推出名为ADP的自主配送平台,该平台允许包括COCO、无人机合作伙伴以及DOT在内的所有合作伙伴参与[5] - 随着配送需求增长,公司采取多模式策略,将同时使用配送员、无人机和DOT[5] - 公司旨在与各种模式的合作伙伴合作,ADP的推出是实现该目标的第一步[5] - 公司将配送市场视为一个不断增长的蛋糕,过去两年需求显著同比增长,并预期未来将存在多种不同的配送形式[6][7] 产品制造与供应链 - 关于DOT的制造地点和零部件等细节,公司目前仍在内部讨论和确定过程中,尚未最终决定[8][9] - DOT的技术全部在美国由公司实验室构建,是本土研发的专用机器人[9] 业务范围与品类扩张 - 回顾五年前,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餐厅配送,如今已扩展至杂货、家用物品(如牙膏、尿布)乃至家用电子产品[7] - 消费者可以购买完整的笔记本电脑并由公司配送到家门口,公司预期将处理所有类型的配送[7]
DoorDash is expanding into restaurant reservations and robot deliveries
TechXplore· 2025-09-30 22:13
业务扩张战略 - 公司宣布扩张计划,旨在为合作商户带来更多业务并领先于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4] - 公司业务已从13年前的小型运营扩展至在超过30个国家运营的普及服务[17] 新业务举措:餐厅预订 - 公司推出新的“外出用餐”标签,允许用户在餐厅预订座位,首先在纽约和迈阿密推出[8] - 公司通过近期以12亿美元收购软件公司SevenRooms来拓展预订业务[9] - 在旧金山的测试中发现,80%使用“外出用餐”服务的客户光顾了此前从未订购过的餐厅[10] - DashPass会员将获得额外福利,例如预订专属桌位[9] 新业务举措:机器人配送 - 公司将在凤凰城开始使用名为Dot的自主机器人进行配送,机器人最高时速20英里,可在街道、人行道和车道上行驶[11] - 机器人配送为公司带来存储和维护设备的新挑战,但公司认为需要更多配送选项来推动未来增长[5] - 公司花费7年时间自主研发该机器人,因其发现市面现有机器人无法满足其大量配送的郊区环境需求[12] 财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第二季度总订单量增长20%至7.61亿单[4] - 在宣布与零售商Kroger扩大合作后,公司股价上涨4%,而竞争对手Instacart股价下跌10%[6] 技术与运营发展 - 公司利用其超过100亿次配送的数据来优化机器人性能[13] - 机器人Dot宽3英尺,高4.5英尺,可容纳多达6个大披萨盒或30磅货物[13] - 过去几个月在凤凰城地区已成功完成数百次机器人配送测试[14] - 公司愿景是混合模式,即人工配送与自主配送协同工作以覆盖更多人群[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