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C电池

搜索文档
光伏首家“A+H”股!该企业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5-09 14:34
行业会议信息 - 第三届XBC电池与组件技术论坛2025将于5月15-16日在浙江嘉兴召开,探讨XBC技术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产业化应用 [1][6][13] - 会议日程包括XBC技术趋势、高效硅背接触技术、HBC电池制造、弱光响应分析等16个专题演讲,覆盖材料、工艺、设备全产业链 [6][7][8][9] - 5月16日将组织参观隆基HPBC 2.0产线,该产线为全球光伏行业首个"灯塔工厂" [2] XBC技术发展动态 - XBC技术通过无正面栅线设计减少光学损失,可与TOPCon、HJT结合形成TBC/HBC/HTBC等多路线,实验室效率最高达34.61% [11][12] - 2024年XBC市占率约5%,2025年产能将快速扩张,头部企业隆基HBC电池效率达27.3%,爱旭ABC组件量产效率24.6% [11][12] - BC技术应用场景扩展,隆基中标500MW集中式项目,金石能源BC组件双面率达75.5%,分布式市场优势显著 [11] 钧达股份资本运作与技术进展 - 公司于5月8日完成港股上市(代码:02865.HK),成为全球首家"A+H"光伏企业,发行6343.23万股定价22.15港元/股 [2][4] - 募资主要用于海外基地建设、技术研发等,2025年Q1海外销售占比从2024年23.85%跃升至58%,N型电池出货占比超90% [4][5] - 技术方面,"MoNo 2"系列N型电池转换效率26.3%,非硅成本降30%,TBC中试效率较主流产品高1-1.5个百分点,钙钛矿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达31% [4][5] 产业链技术突破方向 - 0BB技术成为XBC降本增效主流方案,可降低银浆消耗并提升效率,激光整版焊、锡膏应用等工艺创新加速产业化 [7][12] - 钙钛矿/XBC叠层技术成研发热点,钧达股份、金石能源等实验室效率突破31%-34.61%,展现下一代技术潜力 [5][12] - 双面BC技术、隧穿-IBC异质结组件等创新方案涌现,推动效率提升与场景拓展 [8][9][15]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解码钧达股份(02865.HK/002865.SZ)N型技术跃迁与全球化产能的戴维斯双击
格隆汇· 2025-04-30 09:30
行业整体趋势 - 光伏行业正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迭代和产能出清加速调整,逐步企稳,众多机构认为产业链变化已释放触底信号 [1] - 华安证券预计2025年H1光伏周期触底并进入修复通道,中信证券认为需求端复苏和供给侧优化将推动行业基本面修复,光大证券也指出2025年行业需求有望好转,落后产能出清将推动拐点来临 [1] - 在行业基本面边际好转背景下,具备比较优势的企业更具增长弹性,钧达股份作为光伏电池制造商龙头,通过全球化布局和技术壁垒构建护城河,成为估值修复的核心驱动力量 [1] 光伏电池环节的战略价值 - 在碳中和加速推进与全球能源安全博弈背景下,光伏电池环节的战略价值呈现螺旋上升趋势 [2] - 全球能源自主化浪潮中,国外市场优先布局组件环节以提升本土化产业规模,强化话语权,电池片环节因与组件直接相连,优先享受海外市场增量红利 [2] - 国金证券指出,中国电池片出口增速持续高于组件出口增速,验证了电池片环节的战略价值 [2] 钧达股份的海外市场表现 - 公司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4 69%提升至2024年的23 85%,2025年Q1跃升至58% [5] - 尽管面临产业链盈利空间压缩,公司通过把握海外市场机会,2025年Q1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环比增长39 23%和43 25%,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环比增长3 11和4 31个百分点 [5] - 公司在印度、土耳其、欧洲等主要海外市场保持领先占有率,展现了战略韧性 [5] 钧达股份的技术壁垒 - 作为全球最大N型TOPCon电池专业制造商,公司自主研发的"MoNo2"系列电池量产转换效率达26 5%,双面率提升至90%,单瓦非硅成本较行业存量产能降低30% [6] - 技术突破推动行业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型,公司研发团队达827人,占员工总数26 1%,形成"预研一代、测试一代、量产一代"的创新体系 [6] - 公司掌握的TBC电池技术转换效率较主流N型电池提升1%-1 5%,并与外部机构合作研发钙钛矿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达31%,形成"TOPCon打底、BC增效、钙钛矿谋局未来"的三级技术壁垒 [6] 资本运作与全球化布局 - 公司以"A+H光伏第一股"身份冲刺港交所,拟募资总额约15 54亿港元、净额约14 34亿港元,其中75%用于阿曼5GW高效电池项目建设 [7] - 阿曼基地毗邻中东、欧洲及北美市场,可享受阿曼10%的输美基础关税优势,国金证券测算其单瓦盈利或超7美分 [7] - 通过"中国研发+海外制造"模式,公司重构全球光伏供应链成本曲线,将地缘政治风险转化为结构性盈利机遇,双重上市平台强化国际化品牌认知与融资弹性 [8] 战略展望 - 在光伏行业向"精耕细作"转型的临界点,钧达股份的技术代差和全球化布局形成双重优势,N型电池效率与成本优势已形成"马太效应" [9] - 随着阿曼项目2025年底投产和港股资本平台赋能,公司有望在行业复苏周期中率先实现"业绩弹性释放—估值体系重塑"的戴维斯双击 [9] - 兼具技术领导力与全球化执行力的企业将在价值重估中脱颖而出 [9]
钧达股份(02865.HK/002865.SZ)奔向港交所,一份中国光伏电池突围的新样本
格隆汇· 2025-04-29 09:07
港股招股 - 公司正在进行港股招股,基础发行股数为6343.23万股,价格区间为20.40港元至28.60港元,预计2025年5月8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1] - 华泰国际、招银国际、德意志银行为联席保荐人,珠海高景和现代直投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 [1] 行业背景 - 2024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的76.1% [2] - 预计2025年至2030年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从2557GW增长到6437GW,复合增长率20.3% [2][5] - 光伏电池是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价值密度最大的环节之一 [6] 技术优势 - 公司2017年推出的高效黑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达19.1%,2018年单晶P型PERC电池转换效率达23.8% [8] - 2023年通过半片边缘钝化及波浪背场技术将平均量产转换效率提升至26%以上,2024年MoNo2系列N型TOPCon电池效率再提升0.5%,双面率达90%,单瓦非硅成本降低约30% [8] - 公司研发TBC电池转化效率较主流N型电池提升1%—1.5%,钙钛矿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达31% [9]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研发团队827人,占员工总数的26.1% [9] 市场份额与产能 - 2024年公司光伏电池全球市场份额约17.9%,排名第二,其中N型TOPCon电池全球市场份额24.7%,排名第一 [10] - 公司年化产能约为44.4 GW,位居行业领先地位 [10] 全球化战略 - 2024年一季度海外市场收入占比58%,较2024年全年提升34.15个百分点 [12] -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环比增长39.23%、43.25%,毛利率同比上升0.1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3.11个百分点 [12] - 公司计划将港股募资金额的75%用于在阿曼建设5GW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投产,带来11.3%的产能增长 [13] - 阿曼面临10%的基础关税,国金证券研报测算显示该布局盈利将超过7美分/W [13] 行业竞争与破局 - 公司2023年底完成P型落后产能减值计提,实现100% N型TOPCon产能结构,规避行业转型期资产减值风险 [18] - 公司采取专业化电池制造战略,与隆基、天合等组件龙头合作,全球出货量前十大组件厂商中有九家为公司重要客户 [18] - 公司通过技术溢价和供应链整合重构竞争规则,从被动适应周期转向主动破局 [19] 战略意义 - 公司港股上市选择折射出中国新能源产业转型逻辑,通过技术标准植入全球产业链实现生产要素跨域配置 [20] - 公司展现技术代差、资本杠杆与地缘洞察的共振能力,将周期波动转化为规则重构的跳板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