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溢价
icon
搜索文档
2025泰达汽车论坛|谈民强:自主品牌冲击高端必须摆脱“以价换量”的路径依赖
中国经济网· 2025-09-15 10:43
"汽车行业正从马力与真皮转向算力与体验,从依赖品牌溢价转向追求技术溢价。"中汽创智科技有 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谈民强,在近日举办的2025泰达汽车论坛上表示,自主品牌冲击高端必须摆脱"以价 换量"的路径依赖,转向以软硬协同驱动全链创新的高附加值模式。 近年来,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领域成功实现换道超车,涌现出多家高端新能源品 牌。"但我们必须始终牢记汽车的本质是交通工具,安全与可靠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应避免过度宣传和 误导用户。"谈民强提醒道。 反观国际传统汽车巨头,凭借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资金和人才积累正在全力反击。近期,传 统厂商如奔驰、宝马、大众等与博世等企业成立软硬件联盟,并邀请英伟达、高通等企业加入,旨在打 造"芯片+操作系统"联盟以构建技术壁垒。 在谈民强看来,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本质是由技术革命驱动的价值链重塑。 智能网联、自动驾驶、三电系统等原属于豪华汽车的先进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至主流市场。 谈民强指出,真正领先不仅在于市场规模,更在于是否在芯片、算法、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上实现 自主突破,是否能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通数据壁垒、强化技术软件,协同产业链上下 ...
追觅拟特斯拉附近盖厂,新车明年CES首发
36氪· 2025-09-11 12:12
追觅的"豪车"脚步渐近? 8月底,追觅一纸全员信,官宣了要造"对标布加迪威龙"的超豪华纯电产品的消息。 9月10日,追觅科技创始人兼CEO俞浩在朋友圈发了三张汽车的渲染图。配文表示:追觅-布加迪,将在美国CES上,首发并展出样车。也就是说,这个8 月才正式官宣的产品,将在明年1月的CES亮相。 事实上,样车即将到来不是追觅近期唯一的大消息。 在概念图发布之前,追觅的汽车工厂已经在德国选址。时代财经获悉,追觅汽车将与法国巴黎银行进行合作,共同建造德国工厂,工厂选址位于特斯拉德 国柏林超级工厂附近。 为什么追觅会选择将汽车工厂建在德国? 资深产业经济分析师、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认为,追觅汽车工厂落子德国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定位。"追觅这个产品或许主要会面向海外市场,或者说是全 球市场。因此,将工厂设在德国更有利于其全球化业务的拓展。" 追觅"对标布加迪威龙"的产品定位也是其选择在德国建厂的原因之一。在丁少将看来,德国是众多高端乃至超豪华汽车品牌的发源地。"此外,德国汽车 产业基础雄厚,汽车人才密集,具备显著的产业链优势。"他指出。 追觅希望成为中国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的新玩家,但其在国内的造车具体布局却显得颇为神秘。 在 ...
连续五个季度创新高 三大曲线齐飞 小米用“量价齐升”定义高质量增长新范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23:3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达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环比增长4.2% [3] - 第二季度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75.4%,连续5个季度创历史新高 [3] - 上半年总营收2272亿元,经调整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69.8% [3] - 整体毛利率达22.5%,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毛利率跃升至26.4%,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毛利率提升至22.5% [3] 智能手机业务 - 第二季度全球出货量4240万台,连续8个季度同比增长,稳居全球前三 [5] - 国内市场激活量排名首位,在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出货量排名前三 [5] - 4000-5000元价位段市占率提升4.5个百分点至24.7%,5000-6000元价位段提升6.5个百分点至15.4% [5] - 高端机销量占比达27.6%,海外600美元以上高端机占比超50% [5][6] - 未来全球目标销量进入"2亿俱乐部",形成苹果、三星、小米三足鼎立格局 [6]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第二季度交付超8.1万辆汽车,7月单月交付首次突破3万辆 [7] - 汽车业务毛利率26.4%,平均含税单价28.7万元/辆 [7] - YU7发布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 [7] - 季度经营亏损大幅收窄,预计下半年实现单季盈利 [7] - 2027年出海目标不变,预计正式进入欧洲市场 [7] 智能大家电业务 - 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66.2% [7] - 空调整体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增速超60% [7] - 冰箱增速超25%,洗衣机增速超45% [7] - 空调ASP同比增长约10%,实现量价齐升 [8] 技术研发与生态建设 - 第二季度研发支出78亿元,同比增长41.2%,2025年预计投入超300亿元 [10] - 研发人员数创历史新高,达2.26万人 [10] - 成功自研3nm玄戒O1旗舰芯片,拥有190亿晶体管 [10] - 全球月活用户数达7.31亿,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近10亿 [12] - 拥有5件及以上小米IoT设备的用户数同比增长26.8% [12] - YU7新增锁单用户中iPhone用户占比54.5%,女性用户占比34.9% [12] 市场表现与机构评级 - 今年以来股价涨超54% [4] -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297位,较上年提高100位 [4] - 多家机构给予"买入"评级,最高目标价看至79元/股,潜在涨幅超20% [4]
连续五个季度创新高 三大曲线齐飞,小米用“量价齐升”定义高质量增长新范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23:30
核心观点 - 小米集团2025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业绩创历史新高 营收与利润实现逆势大幅增长 三大业务线智能手机 智能电动汽车 智能大家电协同发力 公司通过技术深耕和高端化策略实现"量价齐升" 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构筑长期竞争壁垒 [1][3][4][5][6][8][9][11][12][13]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1160亿元 同比增长30.5% 环比增长4.2% [4] - 第二季度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 同比增长75.4% 连续5个季度创历史新高 [4] - 上半年总营收2272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215亿元 同比增长69.8% [4] - 整体毛利率达22.5%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毛利率跃升至26.4%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毛利率提升至22.5% [4] - 汽车业务平均含税单价达28.7万元/辆 [8] 智能手机业务 - 第二季度全球出货量4240万台 连续8个季度同比增长 稳居全球前三 [6] - 国内市场激活量排名首位 时隔十年重返榜首 [6] - 4000-5000元价位段市占率提升4.5个百分点至24.7% 5000-6000元价位段提升6.5个百分点至15.4% [6] - 高端机销量占比达27.6% [6] - 海外市场600美元以上高端机占比超50% [7] - 未来三到五年全球销量目标进入"2亿俱乐部" 形成与苹果 三星三足鼎立格局 [7]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第二季度交付超8.1万辆汽车 7月单月交付首次突破3万辆 [8] - YU7 SUV发布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 [8] - 季度经营亏损大幅收窄 预计下半年实现单季盈利 [8] - 计划2027年进入欧洲市场 [8] - YU7新增锁单用户中iPhone用户占比54.5% 女性用户占比34.9% [13] 智能大家电业务 - 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66.2% [8] - 空调整体出货量超540万台 同比增速超60% [8] - 冰箱增速超25% 洗衣机增速超45% [8] - 空调ASP同比增长约10% [9] 技术研发与生态建设 - 第二季度研发支出78亿元 同比增长41.2% 2025年预计投入超300亿元 [10] - 未来五年研发投入预计2000亿元 [10] - 自研玄戒O1旗舰芯片采用3nm工艺 拥有190亿晶体管 [11] - 全球月活用户数达7.31亿 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近10亿 [12] - 拥有5件及以上小米IoT设备的用户数同比增长26.8% [12] - 研发人员数创历史新高 达2.26万人 [10] 市场表现与战略方向 -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297位 较上年提升100位 [5] - 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超54% [5] - 多家机构给予"买入"评级 最高目标价看至79元/股 [5] - 坚持不参与价格战 通过技术溢价和用户体验实现差异化竞争 [3][8][9] - 通过新零售门店扩张和汽车业务反哺提升品牌势能 [6][7]
国金证券:传统燃油向新能源过渡 关注品牌溢价&设计溢价两大主线
智通财经· 2025-08-14 13:58
核心观点 - 新能源时代豪华车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技术溢价削弱 品牌溢价和设计溢价成为核心 国产电车在超豪华市场布局有限 高端市场国产替代与增量需求共存 品牌力强和产品打造能力出色的公司更具优势 [1][3][4][5] 燃油豪华车溢价体系 - 豪华车是追求溢价的市场 具备品牌溢价 设计溢价和技术溢价三大属性 [2] - 品牌溢价最为重要 体现为品牌力差异 国内分为一线豪华 二线豪华和其他豪华品牌 [2] - 设计溢价包括产品精细化打造水平和车辆稀缺性 精细化打造体现为更好的细节处理 更少的槽点和更优秀的产品体验 稀缺性来自个性化和功能稀缺 催生豪车改装厂和超跑公司 [2] - 技术溢价来自发动机 底盘 变速箱三大件 技术壁垒高 大马力是燃油车溢价核心 [2] 新能源时代竞争变化 - 新能源车与燃油车价值体系出现巨大差异 技术溢价体系被削弱 [3] - 大马力廉价化 电机电驱转为供应链主导 技术壁垒下降 智能驾驶等技术要么壁垒低 要么非车辆必需品 [3] - 电车时代溢价主要由品牌和设计溢价决定 [3] - 国产电车无法触及超150万元超豪华市场 80万元以上超豪华市场布局寥寥 [1][3] - 华为问界M7/M8/M9 小米SU7 理想L系列等高端车超爆款 华为系和小米依靠品牌力取胜 理想依靠产品设计取胜 [3][5] 高端市场国产替代 - 高端市场消费者消费能力更强 对购置税敏感性较弱 [4] - 品牌力要求下高端车市场不可发动价格战 降价会损害品牌力 部分公司品牌力仍在培育期 [4] - 高端市场尊重个性化需求 但在电车时代国产车市场将集中化 格局优良 [4] - 自主车企高端化已初见成效 部分市场仍处起步阶段 销量来源系增量需求与国产替代共存 [4] - 奔驰 宝马 奥迪销量仍在下滑 [4] 投资主线与公司推荐 - 新能源时代高端豪华车主要看品牌溢价和设计溢价两大主线 [5] - 品牌溢价角度 华为系和小米品牌力明显胜出 拥有明显溢价 品牌力主要来自跨界造车带来的雄厚用户基础和强大营销能力 [5] - 产品打造能力角度 理想汽车产品打造能力较强 增程L系列产品力大获成功 MEGAHOME版亦获得成功 [5]
豪华车专题报告:传统燃油向新能源过渡,关注品牌溢价&设计溢价两大主线
国金证券· 2025-08-13 17:27
行业投资评级 - 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推荐品牌力卓越和产品打造能力强劲的公司 [5] - 持续看好拥有品牌溢价和产品细节打造能力出色的公司 [5] 核心观点 燃油豪华车市场 - 燃油豪华车核心溢价在于品牌溢价、设计溢价和技术溢价 [1] - 品牌溢价最为重要,国内分为一线豪华、二线豪华和其他豪华品牌 [1] - 设计溢价体现在产品精细化打造和车辆稀缺性,如豪华感和个性化 [1] - 技术溢价来自发动机、底盘、变速箱三大件的高技术壁垒 [1] - 一线豪华品牌(BBA)在中高端市场销量断崖式领先,年销量50万辆以上 [25] - 二线豪华品牌年销量10万辆以上,如雷克萨斯、沃尔沃等 [25] - 超豪华市场销量集中在奔驰、路虎、保时捷等品牌,年销量破万 [28] 新能源豪华车竞争变化 - 新能源车技术溢价被削弱,品牌溢价和设计溢价成为核心 [2] - 华为、小米依靠品牌力取胜,理想依靠产品设计取胜 [2] - 国产电车在超豪华市场(150万元以上)布局较少 [2] - 高端市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性较弱,竞争格局优良 [3] - 自主车企高端化初见成效,奔驰、宝马、奥迪销量下滑 [3] 投资建议 - 推荐品牌力强劲的小米集团和华为智选 [5] - 边际关注产品打造能力强劲的理想汽车和吉利汽车 [5] 目录总结 燃油豪华车概览 - 豪华车定义为售价20万元以上且由大众认可的豪华品牌推出的产品 [15] - 燃油豪华车分为一线豪华、二线豪华、三线豪华和超豪华品牌 [19] - 一线豪华品牌BBA在中高端市场销量领先,年销量50万辆以上 [25] 燃油豪华车竞争特征 - 高端车市场是追求溢价的市场,性价比要素被稀释 [38] - 技术溢价来自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的高壁垒 [49] - 设计溢价体现在产品精细化打造和稀缺性 [64] - 品牌溢价是支撑高端市场的核心,BBA品牌力最强 [74] 新能源时代竞争变化 - 新能源车技术壁垒削弱,品牌和设计溢价成为核心 [77] - 华为、小米、理想在高端市场领先,传统豪华品牌销量下滑 [21] - 国产电车在超豪华市场布局较少,价格难以触及150万元以上 [2] 投资建议 - 推荐品牌力占优的华为系和小米集团 [5] - 边际关注产品打造能力强劲的理想汽车和吉利汽车 [5]
供需失衡加剧 丙烯酸密集投产或引发“技术溢价”
行业产能扩张 - 近期丙烯酸相关装置密集投产 包括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丙烯酸及酯区首批装置完成机械竣工 万华蓬莱40万吨/年丙烯酸丁酯装置已于上半年投产[1] - 截至2024年底全球丙烯酸产能接近900万吨/年 中国总产能达408万吨/年 2025年上半年新增32万吨/年丙烯酸产能及配套40万吨/年丙烯酸丁酯产能[2] - 2025年下半年计划投产山东蓝湾 天津渤化等合计74万吨丙烯酸产能 行业供应压力升级[2] 市场供需状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丙烯酸丁酯出口量12.32万吨 较2024年减少13.42% 市场均价8711元/吨 同比下跌5.99%[3] - 丙烯酸丁酯主要下游胶带母卷夏季开工小幅收减 终端订单跟进不足 SAP树脂行业因夏季炎热维持较低负荷生产[3] - 受全球经济疲软拖累 石油开采 水处理 造纸等传统需求端难有明显增量 市场需求表现一般[3]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前5家企业市场份额达65% 较2020年提升12个百分点 山东 江苏 浙江三大产业集群贡献全国78%的产能[4] - 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迭代+产业链整合构建生态壁垒 卫星化学原料自给率超95% 单吨成本较行业均值低12% 华谊集团催化剂效率提升30% 高端SAP级丙烯酸占比突破40%[4] - 200余家中下企业仅18%具备特种丙烯酸生产能力 医用级丙烯酸纯度需达99.99% 终端售价是普通产品3倍[4] 技术发展趋势 - 技术差距推动行业从同质化内卷转向差异化生存 未来5年将进入技术溢价时代[5] - 建议企业在生物基丙烯酸 电子级单体等前沿领域取得突破 电子级丙烯酸单体纯度需≥99.99% 全球市场被少数国际企业垄断 国内市场空间达百亿级[5]
丙烯酸:密集投产或引发“技术溢价”
中国化工报· 2025-07-30 10:09
行业动态 - 近期丙烯酸相关装置密集投产,包括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丙烯酸及酯区首批装置完成机械竣工,万华蓬莱40万吨/年丙烯酸丁酯装置已投产 [1] - 2025年下半年山东蓝湾、天津渤化等合计74万吨丙烯酸产能计划投产,行业供应压力再次升级 [2] - 截至2025年6月底,国内丙烯酸产能增长至440万吨/年,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份 [2] 产能与供需 - 截至2024年底,全球丙烯酸产能接近900万吨/年,中国总产能达408万吨/年 [2]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增32万吨/年丙烯酸产能、配套40万吨/年丙烯酸丁酯产能 [2]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丙烯酸丁酯出口量12.32万吨,较2024年减少13.42%,市场均价为8711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5.99% [3] 产业链分析 - 丙烯酸下游包括丙烯酸酯、超吸水性树脂(SAP)、丙烯酸酯橡胶、高性能材料等领域 [3] - 丙烯酸丁酯需求主要集中在涂料、胶黏剂、纺织助剂等下游领域 [3] - 2025年上半年胶带母卷产量增加对丙烯酸丁酯需求形成支撑,但丙烯酸乳液需求表现欠佳 [3] 市场竞争格局 - 丙烯酸行业前5家企业市场份额达65%,较2020年提升12个百分点 [4] - 山东、江苏、浙江三大产业集群贡献全国78%的产能 [4] - 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迭代+产业链整合"构建生态壁垒,如卫星化学原料自给率超95%,单吨成本较行业均值低12% [4] 技术发展趋势 - 行业正从"规模竞争"向"生态竞争"转变,进入"技术溢价时代" [4][5] - 华谊集团广西基地采用第三代氧化技术,催化剂效率提升30%,高端SAP级丙烯酸占比突破40% [4] - 200余家中小丙烯酸企业中仅18%具备特种丙烯酸生产能力,医用级丙烯酸终端售价是普通产品的3倍 [4] 未来展望 - 建议企业在生物基丙烯酸、电子级单体等前沿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5] - 电子级丙烯酸单体用于半导体光刻胶,全球市场被少数国际企业垄断,国内企业若突破纯度≥99.99%技术瓶颈将打开百亿级市场 [5]
农业投资失败率超过90%,那么农业项目如何能成功?(附铁三角模型)
搜狐财经· 2025-07-02 11:03
农业投资失败原因 - 农业投资失败率超过90% [1] - 生产分散性导致成本高且缺乏价格竞争力 生产者 销售者 管理者不在同一维度 [3] - 标准化缺失贯穿生产到销售环节 即使应用智慧农业仍存在产品无标准化问题 [4][6] - 产销脱节造成产品滞销与消费者需求不匹配 种植规模调整滞后于市场变化 [7][8] - 品牌力不足导致同质化严重 缺乏溢价能力 被动接受市场价格 [9] 成功农业项目铁三角模型 - 显著溢价能力:通过品牌包装可使农产品价格提升数倍至十几倍 技术溢价如鸭稻共生模式 细分品类溢价如精准定位10%糖度水果 [11][12][13][14][15] - 可复制性:模式复制如盒马村 标准复制如统一养殖场饲料配方 能力复制需构建团队培训体系 [16][17][18] - 盈利结构创新:跳出卖原料思维 拓展价值链如养殖+加工+餐饮 挖掘边际价值如次果开发预制菜 [19][20] 农业项目成功五要素 - 创始人品牌:通过曝光 短视频 直播打造新农人IP 增强用户信任 [22][23] - 精准市场定位:聚焦细分场景如孕妈定制水果或健身减脂食材 避免大而全 [24] - 多元化营收:采用三产融合 会员制农业等模式破解单一收入风险 [25][26] - 独特销售渠道:高端社区团购 私域电商 直播平台等渠道升级 [27][28] - 深度差异化:构建"非你不可"的产品特性 如阳光玫瑰庄园特供定位 [29][30][31] 行业实践案例 - 阳光玫瑰项目:差异化定位高端市场 自建配送中心覆盖商超与生鲜平台 开发葡萄园体验活动 短视频输出品牌故事 实现20%以上溢价 [33]
人才的质量决定了企业的水平——厦门钨业董事长黄长庚谈企业管理
上海证券报· 2025-06-18 03:28
人才管理 - 公司提出"国有企业的体制,民营企业的机制"的市场化用人理念 [1] - 2024年完成新一轮5年战略规划,目标对标世界一流企业 [2] - 人才选拔标准包括价值观、学习能力和逻辑能力,技术人才按科研成果评级积分,积分有效期2年 [3] - 一级核心人才要求外语水平过硬,以具备全球视野 [4] - 技术人员按分评级,待遇与管理级别持平,一级核心技术人才待遇相当于集团总裁 [4] - 设立500万元科技进步奖,对突出贡献技术人员进行奖励,并实施中长期股权激励 [4] 技术创新 - 公司通过发现新需求、创造新产品获得技术溢价,形成研发投入良性循环 [5] - 构建IPD体系,明确研发是投资和技术开发与产品开发分离两大理念 [5] - 技术中心下设三大国家级研究中心,分别对应钨钼、稀土和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板块 [5] - 技术开发聚焦5-10年前沿技术,产品开发团队面向客户需求 [6] - 新产品营收占比接近30% [7] 公司发展 - 公司从1982年转产钨制品起步,2002年在上交所上市 [8] - 现任董事长黄长庚1987年加入,从车间工人成长为技术领军人物 [9] - 2015年成立产品事业部,实现研产销一体化,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10] - 中长期目标是成为制造业世界500强 [12] 管理理念 - 强调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认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持续学习 [9] - 董事长重点关注体制机制调整、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组织变革三件事 [10] - 坚持制造业为本,每一分钱都靠制造业挣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