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池
搜索文档
永和智控:曹德莅所持公司股份累计被司法冻结200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0 19:42
每经AI快讯,永和智控(SZ 002795,收盘价:5.19元)10月30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截至本公告披露 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曹德莅先生持有公司股份约43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9.65%;持有的 公司股份累计被质押450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10.46%,占公司总股本的1.01%。 截至发稿,永和智控市值为23亿元。 每经头条(nbdtoutiao)——多地出现"负电价",既然卖电"不挣钱",为何电厂不愿停机? (记者 张明双)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曹德莅先生所持本公司股份累计被司法冻结200万股,占其所持本公司股份的 4.65%,占公司总股本的0.45%。 2025年1至6月份,永和智控的营业收入构成为:工业占比89.41%,医疗服务业及其他占比10.57%,光 伏电池片占比0.02%。 ...
易成新能前三季减亏55%背后:战略转型进行时,现金流挑战犹存
36氪· 2025-10-29 08:3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三季报呈现矛盾图景:营收增长、亏损收窄与现金流紧绷、应收账款高企并存 [1] 2025年三季度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12.79% [1] - 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2.65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减亏,扣非净利亏损6.2亿元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9.41亿元,同比增长20.23% [1] -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亏损9503.39万元,扣非净利亏损9851.81万元 [1] - 销售毛利率为6.31%,同比增加1.72个百分点 [3] - 净利率为-11.16%,但同比增加15.97个百分点 [3] 现金流与偿债能力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3.57亿元,同比减少4.06亿元 [1] - 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剧减816.14% [4] - 应收账款高达22.46亿元,较年初增长37.34% [4] - 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合计约27.0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89.78% [4] - 货币资金为12.85亿元,有息负债高达43.63亿元 [4]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为30.83%,短期偿债能力偏弱 [4] 历史业绩回顾与业务转型 - 2024年营收34.22亿元,同比下降65.38%,归属净利润巨亏8.51亿元 [1] - 2024年业绩下滑主因是电池片销量大幅减少以及石墨电极产品价格持续下跌 [1] - 公司前身为新大新材,曾是国内主要晶硅片切割刃料供应商 [2] - 2017年行业技术迭代,金刚线切割技术替代传统砂浆切割,导致核心业务严重下滑 [2] - 公司开启“并购求生”模式,2017年收购平煤隆基50.2%股权进军PERC单晶硅电池领域 [2] - 2019年以57.65亿元收购开封炭素进军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2] - 从2017年到2024年,扣非净利润仅2022年盈利,累计亏损达33.86亿元 [2] 当前战略布局 - 业务重心聚焦于“高端碳材”与“新型储能”两大主业,已剥离亏损的光伏电池片业务 [5][6] - 在高端碳材领域,上半年成功并购重组山西梅山湖公司 [6] - 并购后公司石墨电极全产业链产能将突破13万吨,预计整体盈利能力增加 [6] - 在新型储能方面,收购智能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公司,并拥有全钒液流储能系统 [6] - 2025年3月与宁德时代子公司签署储能项目框架合作协议,预计储备项目规模500MWh [6] - 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预计至2026年达成3GW光伏及风电电站全容量并网 [6] - 控股股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正与河南能源集团实施战略重组,可能带来新资源整合机会 [6]
永和智控光伏电池片业务营收占比仅0.02% 拟折价五成剥离亏损资产
长江商报· 2025-10-14 15:49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终止以6140万元对价向凡荣实业转让泰兴普乐51%股权及全部债权的交易 [1] - 公司拟公开挂牌转让泰兴普乐51%股权及全部债权 首次挂牌底价合计不低于3049万元 交易完成后将不再持有泰兴普乐股权 [2] - 与前次交易相比 泰兴普乐51%股权的交易价格已下降五成 [3] 光伏业务表现 - 公司于2022年11月增资3122.45万元取得泰兴普乐51%股权 借此进军光伏电池行业 [1] - 2024年公司光伏电池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8.94万元 同比减少95.18% 占比0.24% 毛利率为-3020.96% [1] - 2025年上半年光伏电池片业务营收5.88万元 同比继续下降98.9% 占比0.02% 毛利率-30702.42% [2] 公司整体财务状况 - 2023年和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48亿元、8.23亿元 同比减少4.19%、13.19% [1] - 2023年和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亏损1.56亿元、2.97亿元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7亿元 同比减少12.88% 净利润亏损3761.97万元 同比减亏33.1% [2] 标的资产财务状况 - 2024年和2025年前五月泰兴普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95.49万元、5.88万元 净利润亏损1.95亿元、4409.45万元 [3] - 截至2025年5月末泰兴普乐资产总额2.73亿元 净资产-3.04亿元 处于资不抵债状态 [3] - 截至2025年8月31日泰兴普乐应向公司全资子公司永和科技支付349.19万元借款 [3]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公司实控人曹德莅拟通过股份转让及表决权委托的方式出让公司控制权 [3] - 交易完成后杭州润锋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孙荣祥将成为公司实控人 [3]
永和智控:10月10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3 19:46
公司近期动态 - 公司于2025年10月10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第五届第二十二次董事会临时会议 [1] - 会议审议了关于拟公开挂牌转让普乐新能源科技(泰兴)有限公司51%股权及债权暨被动形成财务资助的议案 [1] 公司业务构成 - 2025年1至6月份公司营业收入中工业占比89.41% [1] - 医疗服务业及其他业务收入占比10.57% [1] - 光伏电池片业务收入占比仅为0.02% [1] 公司市场表现 - 公司股票收盘价为5.02元 [1] - 公司当前市值为22亿元 [1]
本周3家上市、11家递表,今年香港上市累计募资1465亿 | 香港IPO周报(截至20250919)
新浪财经· 2025-09-22 13:37
香港本周上市表现 - 禾夢(02525 HK)于9月16日上市 募资41.6亿港元 首周涨幅7.24% [1] - 健康160(02656 HK)于9月17日上市 募资4亿港元 首周涨幅138.69% [1] - 劲方医药-B(02595 HK)于9月19日上市 募资18.2亿港元 首周涨幅106.47% [1] 香港年度上市概况 - 2025年累计64家公司上市 其中61家通过IPO募资1464.98亿港元 [2] - 主板上市61家 另包含1家借壳SPAC上市 1家介绍上市及1家GEM转主板 [2] - 全年共293家公司递表 其中283家申请主板 10家申请GEM [2] 本周递表公司行业分布 - 生物科技行业:先为达生物-B(杭州) 爱科目发-B(上海) 新元素-B(杭州) [3] - 科技硬件行业:北京君正(芯片) 华勤技术(消费电子ODM) 事美特(工业软件) [3] - 新能源行业:中润光能(江苏光伏电池) [3] - 消费服务行业:是优派(北京消费电商) 若羽臣(消费品) [3] - 金融科技行业:暖哇洞察(江苏保险科技) [3] - 传统行业:美联股份(上海建筑) [3]
数字龙头齐聚港交所 2家净利过亿过会丨IPO一周要闻
搜狐财经· 2025-09-21 08:11
港交所IPO市场活跃度提升 - 9月15日-19日港交所IPO市场迎来多元赛道企业集中亮相 包括数字医疗、激光雷达、预制钢结构、光伏电池、保险AI等领域企业 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2] - 健康160作为中国最大数字医疗服务平台 9月17日港股上市首日股价暴涨137.34% 业务覆盖超260城 连接4.46万家医疗结构[2][6] - 激光雷达龙头禾赛科技9月16日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上市 首日市值突破360亿港元 获得全球22家主机厂120款车型定点[2][7][8] 证监会审议会议结果 - 2025年第19-20次审议会议于9月19日召开 共审议3家拟IPO企业 元创股份和新广益IPO审核获通过 优迅股份暂缓审议[2] - 优迅股份从6月26日受理至上会未满3个月 元创股份和新广益排队时间均超过2年[2] 元创股份主板IPO过会 - 公司主营业务为橡胶履带类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 产品包括农用机械橡胶履带和工程机械橡胶履带[4] - 控股股东王文杰合计控制公司90.93%股份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61亿元、11.41亿元和13.49亿元[4] - 拟募集资金4.85亿元 用于生产基地建设、技术中心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4] 新广益创业板IPO过会 - 公司专注于高性能特种功能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抗溢胶特种膜和强耐受性特种膜[5]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5亿元、5.16亿元和6.57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51.34万元、8328.25万元和1.16亿元[5] - 拟募资6.38亿元 较原计划8亿元有所缩水 取消了新能源锂电材料项目[5] 健康160港股上市表现 - 9月17日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首日收盘价28.2港元/股 较招股价11.89港元上涨137.34%[6] - 业务覆盖全国超260个城市 连接超过44,600家医疗健康机构 包括14,400家医院和30,2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 - 平台注册用户5,520万名 2025年第一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330万名[6] 禾赛科技港股上市情况 - 9月16日正式登陆港交所 成为全球首家"美股+港股"双重上市的激光雷达企业[7] - 上市首日开盘价229.2港元 较发行价212.8港元上涨7.7% 市值一度突破360亿港元[7] - 2022-2024年连续三年为全球第一大激光雷达供应商 2024年12月成为全球首家单月出货量突破10万台的激光雷达公司[7][8] 劲方医药上市表现 - 9月19日登陆港交所挂牌上市 首日早盘高开115.79%[9] - 专注于肿瘤、自体免疫及炎症性疾病领域的创新疗法开发 2023-2025年前四个月营业收入分别为7373.4万元、1.05亿元和8214.9万元[9]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5.08亿元、6.78亿元和6662.4万元 研发费用占总营运开支的74.7%-86.2%[9] 美联钢构二次递表 - 9月15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为综合预制钢结构建筑分包服务提供商[10][11]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4.24亿元 同比增长180% 净利润0.63亿元 同比增长360%[10]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中国预制钢结构建筑市场工业领域排名第三 市场份额3.5%[11] 华勤技术首次递表 - 9月1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为全球领先的智能产品平台型公司[1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839.39亿元 同比增长113.06% 净利润19.08亿元 同比增长49.28%[12] - 同时为A股上市公司 证券代码603296.SH[12] 爱科百发二次递表 - 9月15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专注于呼吸系统和儿科疾病疗法的生物制药公司[13] - 公司成立于2013年 截至目前尚未产生商业化收入[13] 中润光能冲刺上市 - 9月15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为全球领先的光伏电池制造商[14] - 2024年营收113.20亿元 同比下滑45.68% 净亏损13.63亿元[14] - 按2024年光伏电池对外出货量计 公司在全球排名第二 市场占有率14.6%[14] 新元素药业首次递表 - 9月15日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专注于代谢、炎症和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生物技术公司[15] - 截至目前尚未产生商业化收入 2025年前6个月研发成本约0.74亿元 同比下降54.54%[15] - 净亏损约1.65亿元 同比亏损收窄6.30% 预计2026年多管线进入临床三期[15] 暖哇科技首次递表 - 9月16日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为中国保险业最大的独立AI科技公司[16] - 2024年收入9.44亿元 净亏损1.55亿元 毛利率49.84%[16] - 解决方案已被90家保险公司采用 包括中国前十大保险公司中的八家[16] 紫金黄金国际大规模IPO - 计划通过香港上市募资250亿港元(32亿美元) 有望成为5月以来全球最大规模IPO[17] - 以每股71.59港元发售约3.49亿股股票 预计9月29日挂牌上市[17] - IPO募资将用于收购哈萨克斯坦Raygorodok金矿和现有矿山升级建设[18]
麦科田拟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接收材料
智通财经· 2025-09-19 20:22
境外上市备案情况 - 中国证监会9月19日发布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情况表 涵盖截至2025年9月19日的首次公开发行及全流通情况 [1] - 麦科田拟港股IPO 云知声申请股份全流通获证监会接收材料 [1] - 盛威时代和中润光能拟港股IPO 当前上市备案状态为"补充材料" [1] 麦科田业务概况 - 公司提供创新且全面的医疗产品组合 覆盖医疗机构内广泛临床科室及家庭护理场景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商业化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 80种微创介入产品和210种体外诊断产品 [1] - 产品覆盖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 在中国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 [1] 盛威时代业务布局 - 公司是中国城内网约车服务提供商及城际道路客运信息服务提供商 [2] - 按2024年GTV计算在中国网约车服务市场排名第14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承接17个省级道路客运数字化项目 业务覆盖超过30个省区市 [2] 盛威时代合作网络 - 基于联网售票服务经验与多家客运企业合作提供定制客运服务 [2] - 在往绩记录期间与12306及航旅纵横合作为其提供大巴车票服务 [2] 中润光能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光伏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 主营业务为N型及P型光伏电池片生产与销售 [3] - 2024年度按光伏电池对外出货量在全球制造商中排名第二 市场占有率14.6% [3] - 在全球光伏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中市场占有率达18.3% [3] 中润光能业务扩展 - 公司已垂直扩张到光伏组件行业 从事光伏组件制造及销售 [3] - 业务遍及超过32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1,000余家客户 [3]
利空出尽?行政处罚落定*ST聆达开盘涨停 或重整告别光伏行业
新京报· 2025-08-28 10:45
公司股价与行政处罚 - 收到行政处罚后首个交易日公司股价20cm涨停 现价8.36元/股 [1] - 证监会大连监管局确认公司存在两项违法事实:未披露对外担保事项及关联方资金占用情况 [1] - 公司及时任董事长王明圣、副董事长林志煌被处以警告与罚款 [1] 业务转型与经营状况 - 2020年从余热发电业务跨界光伏 收购光伏电池资产后盈利能力未改善 [1] - 遭遇技术迭代及降价冲击导致停产 最终被债权人申请重整 [1] - 六安中院已对公司启动预重整程序 [1] 重整投资安排 - 浙江众凌与合肥威迪组成的联合体于2023年11月28日被确定为预重整产业投资人 [1] - 2024年3月合肥威迪指定金寨金微半导体作为重整投资主体之一 [2] - 产业投资人指定四家财务投资人主体 包括云南信托等机构 [2] - 3月28日公司与产业投资人、财务投资人签署《重整投资协议》 [2] 产业投资人背景 - 金寨半导体与浙江众凌实际控制人均为精测电子(300567.SZ)实控人彭骞 [2] - 精测电子为国内平面显示信号测试领域龙头企业 市值约189亿元 [2] - 精测电子2023年营收25.65亿元 归母净利润-9759万元 [2] - 彭骞曾发现图形信号发生器被日韩垄断 于2006年创立精测电子实现国产替代 [3] 未来业务发展方向 - 重整后将借助产业投资人资源引入电致变色EC膜材料或高精度金属掩膜版业务 [3] - 实现公司主业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 [3] - 浙江众凌主要从事精密金属掩膜版(FMM)的研发与制造 [3]
利空出尽?行政处罚落定*ST聆达开盘涨停,或重整告别光伏行业
新京报· 2025-08-27 15:01
公司财务与法律状况 - 公司收到证监会大连监管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确认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事项和关联方资金占用情况 处以警告与罚款 [2] - 公司被债权人申请重整后 六安中院启动预重整程序 [2] - 2020年从余热发电业务跨界光伏 收购光伏电池资产后盈利能力未改善 遭遇技术迭代与降价冲击陷入停产 [2] 重整投资安排 - 浙江众凌与合肥威迪组成的联合体于2023年11月28日被确定为预重整产业投资人 [2] - 2024年3月合肥威迪指定金寨金微半导体作为重整投资主体 同时引入四家财务投资人主体 [3] - 3月28日公司与产业投资人、财务投资人签署重整投资协议 [3] 产业投资人背景 - 金寨半导体与浙江众凌实际控制人均为精测电子董事长彭骞 [3] - 精测电子为国内平面显示信号测试领域龙头企业 市值约189亿元 2023年营收25.65亿元 归母净利润-9759万元 [3] - 浙江众凌从事精密金属掩膜版(FMM)研发与制造 [5] 业务转型规划 - 重整后将借助产业投资人资源 择机引入电致变色EC膜材料或高精度金属掩膜版业务 [5] - 公司可能从光伏行业脱身 装入彭骞旗下相关资产 [4] - 计划实现主业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 [5] 市场反应 - 收到行政处罚后首个交易日公司股价20cm涨停 现价8.36元/股 [2]
光伏电池“A+H”第一股钧达股份半年报:营收接近腰斩、亏损扩大公司称“内卷式竞争”依然存在
新浪财经· 2025-08-26 08:0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63亿元 同比下降42.5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64亿元 亏损额同比扩大 [2]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14亿元 [2] 业务结构分析 - 光伏电池片销售收入同比下滑42.48% 主要因销售单价及销量下降 [1] - 境外收入占比从2024年23.85%大幅提升至51.87% [1] - 境外收入同比增长116.15% 境外业务毛利率达4.50% 同比增加2.83个百分点 [4] 产能与出货情况 - 2024年电池产品出货33.74GW 同比增长12.62% [2] - N型电池出货30.99GW 占比超90% [2] - 拥有滁州、淮安两大生产基地 合计电池产能规模超40GW [2]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自2023年下半年进入去产能周期 呈现阶段性供需错配局面 [3] - TOPCon电池片市场占比约71.1% 异质结电池片占比约3.1% [3] - 去库存和去产能仍是2025年下半年行业主基调 [3] 海外战略布局 - 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募资12.9亿港元 [1][4] - 募资主要投向高效电池海外产能建设及海外市场拓展 [1][4] - 在亚洲、欧洲、北美等新兴市场持续开拓客户及构建销售网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