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Xiaomi HyperOS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汽车改名,新势力向自己开了一枪
36氪· 2025-05-08 17:49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46万台,市场份额增至19.7%,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全球份额67.7%,增量贡献度高达84% [4] - 新能源汽车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已成为行业共识 [9] - 行业呈现"冰与火"两面性: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但智能驾驶安全问题仍是软肋 [4][11] 智能驾驶宣传策略调整 - 小米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例如Xiaomi Pilot Pro改为"小米辅助驾驶Pro",Xiaomi HAD改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13] - 理想、蔚来等车企门店不再突出宣传"脱手驾驶"和城市NOA覆盖范围,转向强调空间、舒适体验和车机娱乐系统 [15][16] - 销售人员明确告知消费者当前政策无法宣传为L3级,属于L2级辅助驾驶 [17] 行业监管与规范化进程 - 公安部道研中心表示虚假宣传自动驾驶致严重后果或面临2年以下刑期 [19]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书,要求企业明确系统边界、履行告知义务并规范功能命名 [19] - 华为BU CEO靳玉志公开强调当前智驾均为辅助驾驶,需驾驶员全程掌控 [18]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合资品牌如别克、丰田等推出高端新能源子品牌和智能化产品,对新势力形成竞争压力 [36][37] - 上海车展呈现回归产品本质趋势,工程师取代流量明星成为主角 [35] - 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理性竞争,透明化宣传成为建立用户信任的关键 [30][38] 技术发展与用户教育 - 小米通过"端到端辅助驾驶"保持技术先进性,更名实为风险管控而非技术降级 [25][26] - 车企需通过激光雷达配置、算法优化等细节实现差异化竞争 [29] - 消费者需更深入理解技术细节如算力芯片和传感器配置,选择成本隐性上升 [34] 高性能电动车安全管理 - 小米SU7 Ultra新增圈速考核机制,需达到官方成绩才能解锁1500匹最大马力 [41][42] - 该举措旨在减少安全事故,但引发关于性能与用户体验平衡的争议 [44][45] - 行业可能出台更细化管理规范,如限制公共道路极端性能释放或建立驾驶能力认证体系 [46]
小米SU7 Ultra最大马力被限制?客服回应
广州日报· 2025-05-02 17:23
小米SU7 Ultra马力限制事件 - 公司通过OTA更新在Xiaomi HyperOS中新增"排位模式圈速考核",要求车主在指定赛道达到官方建议成绩才能解锁1548匹马力,否则限制在约900匹马力 [2] - 此前车主仅需通过《驾驶安全注意事项》测试即可开启全部性能模式,新规引发部分车主不满,认为付费性能被"阉割" [2][6] - 公司回应称限制措施是为了确保赛道新手安全,日常900匹已够用,赛道模式需要专业认知 [2] 小米SU7 Ultra性能模式设置 - "排位模式"是SU7 Ultra提供的赛道驾驶模式之一,在"直线竞速模式"和"赛道模式"下均可实现1548PS最大马力 [3] - 开启全部性能需完成《驾驶安全注意事项》学习并通过驾驶安全测试 [3] - "直线竞速模式"下同时踩下加速和制动踏板可启动弹射起步,"赛道模式"中切换至"排位模式"并按下"一键Boost"按钮也可实现最大马力 [3] 市场反应与产品背景 - 部分网友支持公司做法,认为1500匹马力需专业驾驶水平,限制可防止超速飙车和赛道操作危险 [5] - SU7 Ultra是公司第二款车型,定位高性能版,售价52.99万元,销量目标10000辆 [6] - 部分车主认为性能是最大卖点,新规导致需额外花费上赛道"考试",性价比优势受影响 [6]
雷军晒成绩单!小米汽车回应SU7 Ultra限制最大马力→
新华网财经· 2025-05-02 16:29
小米汽车4月交付及门店扩张 - 4月小米汽车交付量超28000台 [1][3] - 小米SU7 Ultra双风道前舱盖版已陆续交付 [3] - 4月新增34家门店 全国74城已有269家门店 [3] - 全国已有132家服务网点 覆盖79城 [3] - 5月计划新增29家门店 覆盖宜昌 芜湖等8座城市 [3] 小米SU7 Ultra产品及市场表现 - 小米SU7 Ultra售价52 99万元 锁定订单后预计18到21周交付 [4] - 4月交付量超28000台反映产能爬坡和用户需求匹配持续优化 [4] 小米SU7 Ultra马力限制争议 - 小米SU7Ultra更新Xiaomi HyperOS新增排位模式圈速考核 需达到官方建议成绩才可解锁最大马力 [5] - 此前只需完成《驾驶安全注意事项》学习和测试即可开启赛道模式 [5] - 官方解释称1500匹马力仅适用于赛道 新增考核是为确保新手安全 [5] - 在直线竞速模式和赛道模式下可实现1548PS最大马力 [5]
小米汽车回应SU7 Ultra限制最大马力
财联社· 2025-05-01 19:11
小米SU7Ultra排位模式更新 - 小米SU7Ultra新增"排位模式圈速考核"功能 车主需在指定赛道达到官方建议圈速成绩才能解锁排位模式及最大马力 [1] - 部分网友支持该限制措施 认为能确保车主具备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才使用高马力 [1] - 部分网友表达不满 认为公司未事先征询车主意见 [1] 排位模式功能细节 - 排位模式属于SU7Ultra赛道驾驶模式 此前仅需完成《驾驶安全注意事项》学习和测试即可开启 [2] - 在3月5日官方说明中 明确通过安全测试可解锁「直线竞速模式」和「赛道模式」 [3] - 直线竞速模式下同时踩踏加速和制动踏板可启动弹射起步 实现1548PS最大马力 [3] - 赛道模式中切换至排位模式并按下"一键Boost"按钮 同样可实现1548PS最大马力 [3] 公司政策调整原因 - 官方解释新增圈速考核是为保障赛道新手安全 需达到建议成绩才解锁最大马力 [3] - 客服表示1548PS马力(约1500匹)日常驾驶无需使用 仅适用于赛道场景且需配合热熔胎等特殊配件 [3] - 公司认为1500匹马力对新手存在较高事故风险 故设置使用门槛 [3]
Google决定终止开源Android
36氪· 2025-03-28 18:17
Google停止维护Android开源项目(AOSP) - Google决定停止维护AOSP公开分支,未来开发工作仅在内部闭源分支进行,外部可能无法访问甚至彻底关闭[1][2] - AOSP将逐步缩减内容,最终只保留GPL强传染许可证要求开源的Linux内核部分,其他采用Apache等宽松许可证的部分将闭源[4] - 决策层级在Google高层,执行时间不晚于2025年初,整个过程将持续数年直至AOSP失去意义[4] AOSP闭源的动机 - 节约开支:维护多条代码流水线和大量分支产生高昂的计算资源和工时成本[5] - 增加收入:通过协议捆绑Google服务提高广告收入,从非认证设备市场分一杯羹[5][22] - 商业切割:避免继续为无法创造收入的非认证设备"做嫁衣"[29] 对行业的影响 主流厂商 - 已签署协议的厂商(小米/vivo/OPPO/三星等)仍可获得最新代码和GMS认证,业务不受影响[6][19] - Google已联系这些厂商进行安抚,确保未来合作照常进行[19] 非认证设备厂商 - 可能被迫签署协议以获取最新代码,导致成本上升并转嫁给消费者[22] - 部分厂商可能退出市场,导致消费者选择减少[23] - 继续使用旧代码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碎片化问题[23] 开发者 - 第三方ROM开发者只能基于最后更新的AOSP版本进行维护,直至过时[24] - 应用开发者短期内影响有限,但长期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碎片化问题[24] - 中小开发者生存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导致创新被遏制[24] AOSP的历史与现状 - 采用混合许可模式:底层Linux内核(GPL)+中层(Apache)+上层(专有)[10][11] - 自Android 4.4 KitKat后就不再完全开源,GMS套件始终闭源[13] - Google严格控制代码合并,开发者参与度低[13] - 被Linux基金会批评违背开源精神,一度被除名[12] 未来可能的发展 - 智能座舱系统可能不再无偿提供最新代码,车企需签署协议[22] - 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的Android全方位碎片化[23] - 此举可能帮助Google从非认证设备市场获取直接或间接利益[22][29]
Google 决定终止开源 Android,有什么影响?
华尔街见闻· 2025-03-27 18:32
Google停止维护AOSP公开分支的核心影响 - Google将停止维护AOSP公开分支,所有开发工作转至内部分支,未来可能彻底关闭外部分支[1][11][12] - 开发过程不再透明,仅内部员工可访问代码库[2][12] - 最终仅保留GPL强传染许可证要求的开源部分(如Linux内核),其他采用Apache等宽松许可证的代码将闭源[13][16] - 决策由Google高层做出,执行周期将持续数年直至AOSP失去意义[13] 对主流手机厂商的影响 - 已签署协议的主流厂商(小米/vivo/OPPO/三星等)仍可获取最新代码和GMS认证[3][14][25] - 现有合作模式不变,可继续预装Google Play等核心服务[3][25] - 厂商需遵守ACC/MADA/EDLA等协议确保Android兼容性[25] 对非认证设备厂商的潜在冲击 - 非认证设备数量达数十亿至百亿规模,包括智慧座舱等IoT设备[4][27] - 厂商可能被迫签署协议以获取新代码,成本或转嫁消费者[4][28] - 部分厂商可能放弃更新,导致设备碎片化加剧[5][28] - 车企等开发者需依赖旧版开源代码或接受Google条款[27] 对开发者的分层影响 第三方ROM开发者 - 仅能基于最终开源版本修改维护,逐步被市场淘汰[6][7][29] - 历史第三方ROM生态将消亡[29] 应用开发者 - 短期无直接影响,仍可通过现有工具链开发[8][29] - 长期需关注碎片化加剧带来的适配成本上升[29] Google的商业动机分析 - 节约多分支代码库的维护成本(涉及计算资源与人力)[13] - 通过协议捆绑增加广告收入和应用分成[13][32] - 收回非认证设备市场的控制权,终止"做嫁衣"状态[27][32] - 混合许可证策略原为平衡开源与商业需求(底层GPL/中层Apache)[17][21] 技术许可框架演变 - 通过硬件抽象层(HAL)保护厂商专有代码[18] - Linux基金会曾因违背开源精神将AOSP除名[19] - 自Android 4.4后已非完全开源,GMS套件始终闭源[21] - 现有开源代码仍可fork,但无法获取后续更新[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