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华社
icon
搜索文档
韩国近期“诈弹”事件频发 专家呼吁加大惩处力度
新华社· 2025-08-12 10:01
韩国警察厅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特警出动响应的涉恐怖主义威胁案件共943起,是 2015年至2021年所记录案件的两倍多。韩国警察厅一名官员告诉《韩国先驱报》,即便怀疑是虚假信 息,也必须按真实威胁应对,为此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 韩国国会今年2月通过刑法修订案,新设"恐吓公众罪",实施此类"诈弹"威胁者最高可被判处5年监 禁。然而,警方数据显示,相关涉案嫌疑人中仅约十分之一最终被正式拘留,且部分案件未能进入司法 程序。 东国大学警察行政系教授郭大景(音译)说,这类"诈弹"威胁若频繁发生,可能让公众陷入过度紧 张,或因习惯而放松警惕,两者情况都会对社会治安构成威胁。他认为:"考虑到这类案件实际消耗的 人力物力,现行处罚过于宽松,不足以吓阻潜在违法者……应采取更严厉法律措施,如提高刑期上限并 引入强制赔偿制度以支付应急响应成本。"(林芮竹)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韩国近期频发虚假炸弹威胁事件,加重警力负担并引发公众焦虑,专家认为 亟需采取更严厉法律措施应对类似事件。 据《韩国先驱报》报道,自7月4日至8月11日,警方共收到8起炸弹威胁报告,经查证均为虚假信 息。 上述8起事件中,有7起集中在一 ...
瞭望 | 美国AI竞赛新路线图
新华社· 2025-08-12 09:40
美国AI行动计划核心观点 - 美国发布"AI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加速创新、建设基础设施和国际领导力赢得AI竞赛,但实际执行可能加剧行业垄断并面临能源供应等挑战 [1][2][3] - 计划将AI竞赛焦点从技术突破转向产业变革,但美国因实体经济空心化在产业落地方面存在劣势 [2][8] - 政策系统性偏袒微软、谷歌、Meta等现有AI巨头,可能抑制新兴企业创新,强化马太效应 [4][6] 计划三大支柱分析 第一支柱:加速AI创新 - 15项政策目标中仅1项涉及技术创新,其余聚焦制造业、科学、国防等领域的产业变革 [3] - 要求全美统一放松AI监管以推动千行百业应用,但可能因过度依赖巨头导致生态僵化 [3][6] 第二支柱:建设AI基础设施 - AI电力需求已占全美用电量5%,未来两年预计翻番,但能源行业停滞15年难以满足需求 [3] - 微软、Meta等巨头开始自建电网,计划为能源设施超前部署提供政策绿灯 [3][6] - 燃气发电机交付排期至2028年后,核电项目超支100%且2030年后才能投产,能源缺口短期无解 [7] 第三支柱:国际AI领导力 - 通过技术出口补贴和外交施压对抗开源生态,胁迫中东/东南亚国家终止对华AI合作 [4] - 技术出口成本高昂,仅中东富国能承担,补贴反映其生态在国际市场适应性不足 [9] 计划潜在问题 产业创新困境 - OpenAI等巨头垄断延缓新业态出现,GPT-5等产品创新不及预期,盈利模式尚未突破 [8] - 华尔街担忧AI创新昙花一现,行业泡沫警示增多 [8] 国际竞争反应 - 欧盟设立技术主权专员和专项基金,联合印度等国家加速摆脱对美国AI技术依赖 [1][7] - 中国、欧洲自主AI生态成熟将削弱美国算力与产品的稀缺性优势 [9]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答记者问
新华社· 2025-08-12 09:05
出口管制措施调整 - 商务部根据出口管制法规将28家美国实体列入管控名单,禁止向其出口两用物项 [1] - 2025年4月4日列入的16家实体继续暂停相关措施90天,自2025年8月12日起实施 [1] - 2025年4月9日列入的12家实体停止执行相关措施 [1] - 出口经营者需向商务部申请出口许可,商务部将依法审查 [1] 中美经贸会谈成果落实 - 此次调整是为落实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共识 [1] - 中方暂停或取消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1]
【新华社】帮助作物“优生优育”!首台全流程智能育种机器人来了
新华社· 2025-08-12 08:53
全球首台全流程智能育种机器人 - 全球首台全流程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GEAIR)登上国际学术期刊《细胞》杂志,标志着农业育种从"经验农业"走向"精准工业" [2] - 该机器人实现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开辟"生物技术筑基+人工智能赋能+机器人劳作"的智能育种模式 [3] - 研究团队率先完成智能机器人育种闭环技术体系构建,展现AI for science在生物育种领域的应用前景 [3] 技术创新与突破 - 运用从头驯化、育种加速器等新一代育种技术,实现优异品种快速定制 [3] - 在大豆育种中首次实现结构型大豆雄性不育系快速创制,有望突破杂交育种瓶颈 [3] - 通过基因编辑重塑作物花型,为机器人定制"接口",结合AI视觉识别和定位技术提高育种效率 [5] 行业应用与效益 - 解决番茄等作物因花型闭合导致的人工杂交授粉难题,人工成本占番茄总育种成本25%以上 [5] - 有望应用于花型闭合作物如大豆的杂交育种,突破因成本过高无法利用杂种优势的限制 [5] - 未来可拓展至月球/火星温室育种和濒危野生作物种质资源抢救等场景 [8] 学术与行业评价 - 《细胞》杂志审稿人高度评价该研究为"令人振奋的创新性突破",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4] - 该技术继承自袁隆平院士杂交育种技术路线,代表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 [6] - 智能育种新模式将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激发未来农业发展无限可能 [6][8]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谴责以色列空袭加沙致6名记者死亡
新华社· 2025-08-12 08:49
据联合国人权高专办统计,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至少242名巴勒斯坦记 者和媒体工作者在加沙地带遇害。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0日确认,以色列军队当天袭击加沙城希法医院附近一处帐篷,造成半岛电视台 5名巴勒斯坦记者丧生。据加沙地带民防部门和希法医院11日消息,在这次空袭中受伤的一名自由撰稿 记者当天上午不治身亡。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强调,以色列必须尊重和保护包括记者在内的所有平民,并呼吁立即为所有记者 提供安全且无障碍进入加沙地带的通道。 新华社日内瓦8月11日电(记者王娅楠)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11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谴 责以色列军队10日空袭加沙地带加沙城一处记者所在的帐篷导致6名巴勒斯坦记者死亡,说此举"严重违 反国际人道主义法"。 ...
拍案丨猛禽成“爱宠”、户外直播藏“暗语”?当心“爱好”撞上法律红线
新华社· 2025-08-12 08:15
生活中,你是否曾遇到这样的情况:路上捡到野生鸟类,拿不准是带回家饲养还是报警求助?看到有人 炫耀"驾鸟""玩鹰",自己也心痒难耐?那么,近期天津、宁夏、贵州等地发生的几起案件,将给人们带 来警醒。 荒唐一幕:捡拾猛禽当"爱宠" 驱使"捕猎"为炫耀 将猛禽捡拾回家;为给"爱鸟"找到可口的食物,竟带它出门捕猎……今年2月,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法院 宣判了一起特殊的非法狩猎案。 据被告人周某供述,2023年冬天,他在河边散步时,捡拾到一只灰背隼,"爱鸟"的他随即将其带回家中 饲养。 "周某上网查阅了该鸟的种类,知晓灰背隼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还特地查了灰背隼喜欢捕食哪种 鸟。"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一级法官马兰说。 为让这只灰背隼"吃得好",周某时不时带着它出门。"他在灰背隼的腿上绑上了滚绳,像放风筝一样, 放到天上让它捕食,抓回来的鸟会带回家中存放。"马兰说,这样的场面让周某很有成就感,他还邀请 朋友们到现场观摩。 这是被解救的苍鹰。(宁夏固原市公安局供图) 同样打着"爱好"之名,一些户外直播暗藏猫腻。记者了解到,近期有犯罪分子表面用户外直播引流,实 则用"暗语"规避平台监管,传授所谓"捕鸟技巧"、兜售捕鸟 ...
古特雷斯对以色列空袭致巴勒斯坦记者死亡表示谴责
新华社· 2025-08-12 06:36
迪雅里克当天在记者会上说,最近发生的这些杀戮事件凸显媒体记者在报道这场持续冲突时面临的 极端风险。记者以及媒体工作者必须受到尊重和保护,必须允许他们自由地开展工作,免受恐惧和骚 扰。古特雷斯呼吁对最近发生的记者遇害事件进行独立、公正的调查。 据悉,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至少242名记者和媒体工作者在加沙地带遇 害。 新华社联合国8月11日电(记者 潘云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发言人迪雅里克11日表示,古特 雷斯对以色列10日空袭加沙城造成多名巴勒斯坦记者死亡一事表示谴责。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0日发布的报道确认,以色列军队当天袭击加沙城希法医院附近一处帐篷,造成 该电视台5名巴勒斯坦记者丧生。半岛电视台11日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此举是对其记者的"蓄意定点暗 杀"。 ...
特朗普说将与普京“试探性”会晤
新华社· 2025-08-12 06:36
美国常驻北约代表惠特克10日说,泽连斯基仍有可能参加15日的会晤,"最终决定将由特朗普作 出"。特朗普11日在记者会上没有排除泽连斯基参加会晤的可能性。 特朗普8日宣布,他将于15日与普京在阿拉斯加州会晤。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稍后证实这一消 息。这将是2021年6月以来俄美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2019年在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见面后,特 朗普和普京再次面对面会晤。 据有线电视新闻网等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这番话似乎有意降低外界对美俄领导人会晤结果的期 待。 特朗普表示,美俄领导人阿拉斯加会晤后,他希望"最终"安排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普京会晤,如 有必要,可以举行美俄乌领导人三方会晤。特朗普还说,俄乌达成协议后,美俄贸易量可能增加。 新华社华盛顿8月11日电(记者 颜亮)美国总统特朗普11日在白宫记者会上说,他15日在美国阿拉 斯加州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晤将是一次"试探性会晤",结果"或好或坏",但相信双方会进行"建设性 对话"。 ...
泽连斯基:乌克兰需要“明确的安全保障”
新华社· 2025-08-12 06:19
乌克兰与加拿大、立陶宛领导人通话协调立场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加拿大总理卡尼通话,强调乌克兰需要"明确的安全保障",双方认为不能在没有乌方参与的情况下决定乌克兰的未来和民众安全 [1] - 泽连斯基与卡尼一致认为,如果没有对乌克兰明确的安全保障,对俄制裁必须保持有效并持续强化 [1] - 泽连斯基与立陶宛总统瑙塞达通话,双方赞同必须先停火,然后寻找以公正和持久和平的方式结束战争的外交解决方案 [1] - 泽连斯基与瑙塞达均认为,如果没有对乌克兰明确的安全保障,任何协议"只会给俄方再次集结兵力的机会" [1] 乌克兰加入欧盟谈判进程 - 泽连斯基与瑙塞达讨论了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谈判进程,立陶宛完全支持乌方关于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同步加入欧盟的立场 [1]
中国代表驳斥美方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对中国无理指责
新华社· 2025-08-12 05:53
中美外交争端 -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驳斥美方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对中国的无理指责,强调中方尊重巴拿马对运河的主权并承认其永久中立国际水道的地位 [1] - 中方指责美方炮制谎言、无端攻击中国,认为美方行为是为控制巴拿马运河制造借口,并反对经济胁迫和霸凌行径 [1] - 傅聪指出美国是破坏南海和平稳定的最大搅局者,批评美方在南海部署进攻性武器并频繁进行军事侦察和演习 [1] 全球海上安全风险 - 傅聪表示美国的霸权和冷战思维、单边主义行径正急剧推升全球海上安全风险 [1] - 美方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且无视国际法和国际海底管理局警告,单方面决定开发国际海底资源 [1] - 美方公然恐吓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的正常运营,挑战他国主权,并将涉海事务泛安全化,阻碍海上基础设施建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