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信息网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1-6月全国包件数统计分析:累计值为1372.9万件,累计下降0.7%
产业信息网· 2025-09-16 11:23
近一年全国包件数当期值及同比增长统计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0-2025年上半年全国包件数统计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包裹分拣系统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5年1-6月,全国包件数累计值为1372.9万件,累计下降0.7%;2025年6月,全国包件数当期值为278.2 万件,同比下降9.9%,环比增长32.8%。 ...
2025年1-6月全国函件数统计分析:累计值为3.4亿件,累计下降31.4%
产业信息网· 2025-09-16 11:2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近一年全国函件数当期值及同比增长统计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邮件系统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2025年1-6月,全国函件数累计值为3.4亿件,累计下降31.4%;2025年6月,全国函件数当期值为0.5亿 件,同比下降48.9%,环比增长25%。 2020-2025年上半年全国函件数统计图 ...
2025年1-6月全国同城快递业务收入统计分析:累计值为377.3亿元,累计增长3.5%
产业信息网· 2025-09-16 11:17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快递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 2025年1-6月,全国同城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值为377.3亿元,累计增长3.5%;2025年6月,全国同城快递 业务收入当期值为73.2亿元,同比增长10.8%,环比增长10.7%。 2020-2025年上半年全国同城快递业务收入统计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近一年全国同城快递业务收入当期值及同比增长统计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
2025年1-6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统计分析:累计值为9180.9亿元,累计增长9.3%
产业信息网· 2025-09-16 11:17
电信业务总量增长态势 - 2025年1-6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达9180.9亿元,累计同比增长9.3% [1] - 2025年6月当期电信业务总量为1629.5亿元,同比增长12.9%,环比增长5.5% [1] - 行业呈现加速增长趋势,单月同比增速显著高于累计增速 [1] 历史数据参考 - 统计数据涵盖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信业务总量 [1] - 近一年当期值及同比增长数据已纳入统计范围 [1]
2025年1-6月全国电信业务收入统计分析:累计值为9055.2亿元,累计增长1%
产业信息网· 2025-09-16 11:17
电信业务收入表现 - 2025年1-6月全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9055.2亿元 累计增长1% [1] - 2025年6月当期收入1567.1亿元 同比下降0.5%但环比增长4.3% [1] - 行业收入呈现同比微降但环比回升态势 [1] 数据统计维度 - 统计涵盖2020-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信业务收入趋势 [1] - 包含近一年当期值及同比增长的专项统计 [1] - 数据来源均为国家统计局 [1]
2025年1-6月全国快递业务收入统计分析:累计值为7187.8亿元,累计增长10.1%
产业信息网· 2025-09-16 11:17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快递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 2025年1-6月,全国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值为7187.8亿元,累计增长10.1%;2025年6月,全国快递业务收 入当期值为1263.2亿元,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0.6%。 2020-2025年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收入统计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近一年全国快递业务收入当期值及同比增长统计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
2025年1-6月全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统计分析:累计值为8730.9亿元,累计增长8.3%
产业信息网· 2025-09-16 11:17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邮政物流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 2025年1-6月,全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值为8730.9亿元,累计增长8.3%;2025年6月,全国邮政行业 业务收入当期值为1543.6亿元,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3.2%。 2020-2025年上半年全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统计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近一年全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当期值及同比增长统计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
研判2025!中国除草剂市场政策汇总、产业链、生产现状、进出口贸易、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海外市场持续火爆[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6 09:32
行业概述 - 除草剂是一类用于抑制或杀灭杂草的化学药剂 通过干扰杂草生理代谢控制杂草生长 保护农作物或其他目标植物 目前除草剂品种超300个 按化学结构分为苯氧羧酸类等十三大类 [2] - 除草剂广泛应用于农业 林业 草坪管理等领域 能减少杂草与作物争夺养分 水分和光照 提高生产效率 常用产品包括草甘膦 草铵膦 百草枯 麦草畏等 在全球农药市场中销售额始终处于第一位置 [4] - 行业受政策引导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国家发布《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 推动农药减量增效 鼓励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 [6] 市场规模与产量 - 2024年中国农药原药总产量(折百)达331.26万吨 其中除草剂产量127.19万吨 占农药原药总产量的38.40% [1][9] - 下游需求结构中农业领域占比超90% 2024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173000.08千公顷 同比增长0.80%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9319.07千公顷 同比增长0.29% 玉米 油料 棉花 糖料等作物播种面积均实现增长 [8] - 非农场景需求持续增长 铁路 公路 工业园区等对长效型除草剂需求年均增长 推动企业开发持效期达六个月以上的环境友好型制剂 [1][9] 进出口贸易 - 2024年除草剂出口数量达212.44万吨(实物量) 出口均价0.24万美元/吨 出口金额50.85亿美元 其中零售包装除草剂占57.21% 非零售包装占42.79% [10] - 非洲 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因耕地面积扩张 对高性价比除草剂需求迫切 企业可通过ODM模式与当地渠道商合作切入市场 [10] 竞争格局 - 市场呈现"国内外企业并存 头部企业主导"格局 跨国公司包括拜耳 先正达 巴斯夫 科迪华等拥有专利优势 国内头部企业包括安道麦A 兴发集团 新安股份 润丰股份等经过多年发展 产品结构优化 市场占有率提升 [10][11] - 2024年安道麦A营业总收入294.9亿元 其中除草剂业务收入117.3亿元 占比39.77% 兴发集团营收超280亿元 新安股份营业总收入146.7亿元 [11] - 新安股份形成"中间体-原药-制剂-农业服务"一体化发展模式 2024年毛利润16.23亿元 毛利率11.07% [12]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主要包括苯 烯烃 醇 酯类等石油化工原料供应商 黄磷 液氯等无机化工原料供应商 以及甲醇 "三苯"等有机化工原料供应商 [7] - 中游为草甘膦生产加工企业 下游需求市场包括农业除草以及铁路 公路 工业区等环境除草 [7] 发展趋势 - 无人机变量施药系统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可实现杂草密度实时监测与按需施药 智能喷洒设备制造商与农资企业的跨界合作将成为趋势 [12] - 企业将从"原料-制剂"的线性链条向"研发-生产-服务-回收"的闭环生态演进 通过并购农资经销商 农业科技公司构建覆盖作物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12]
研判2025!中国PCB专用曝光设备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崛起,推动行业市场的繁荣[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6 09:25
内容概况: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对PCB的需求持续旺盛。特别是在5G通信、人工 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对高性能、高精度PCB的需求显著增加。这些领域对PCB的分 辨率、对位精度等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推动了对曝光设备的需求。2024年,中国PCB专用曝 光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为40.31亿元,同比增长37.18%。 相关上市企业:大族数控(688630)、芯碁微装(688630) 相关企业:彤程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晶瑞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 司、深圳清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路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联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欧菲光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舜宇光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宁波海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纽威数控装备(苏 州)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歌尔股 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PCB专用曝光设备、PCB专用曝光设备市场规模、PCB专用曝光设备行业现状、PCB专用曝光 设备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PCB专用曝光设备是一种在印制电 ...
研判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线束行业产业链、相关政策及市场规模分析:柔性智能双突破,技术革新驱动产业升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6 09:25
行业概述 - 人形机器人线束是连接机器人各部件的电线、电缆及连接器的集合体,承担电力传输、信号控制和数据通信功能,堪称人形机器人的"血管"和"神经系统" [2] - 按产品类型分类,人形机器人线束主要分为柔性线缆和刚性线缆两大类 [2]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导线、绝缘材料、连接器、保护层、屏蔽层等原材料,以及绞线机/束线机、绝缘处理设备、激光切割/焊接设备、测试设备等生产设备 [4] - 产业链中游为人形机器人线束生产制造环节 [4]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 [4] - 中国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实现从"功能验证"到"实用化"跨越,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2.0版本"Deep Snake"机器人,集成具身智能与自动驾驶技术,行星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70% [5] - 头部企业如宇树科技、优必选、傅利叶智能已实现从灵巧手、传感器到整机的全链条突破,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跨界入局,加速AI大模型与机械工程深度融合 [5]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达27.6亿元,同比增长53.33%,预计2028年产业规模将达387亿元 [5] - 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家庭服务等领域应用不断拓展,对高性能、高可靠性线束需求不断增加 [5][6] 相关政策 - 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及其线束行业发展,通过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措施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6] - 202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 [6] - 到2030年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6] - 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6] - 《意见》明确到2027年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超90%,直接推动人形机器人市场快速扩张,线束需求将随整机产量激增而增长 [6]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线束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2亿元 [1][7] - 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1.6亿元 [1][7] - 柔性线束技术进步使线束能更好适应机器人运动需求,极大提升机器人灵活性和可靠性 [1][7] - 智能可重构线束出现进一步提高线束适应性和维护性,为人形机器人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1][7] 竞争格局 - 欧美日韩主流人形机器人线束企业如安波福、住友电工、藤仓、矢崎、安费诺等进入行业时间较早,产品具有性能优势,已进入国内主流人形机器人厂商供应链 [8] - 这些企业为特斯拉、FigureAI、AgiltyRobotics等海外主流人形机器人企业供应线束,其产品在总线失效率、线束导通能力、连接器端子外露尺寸精准度、耐腐蚀性、线束机械寿命和热老化测试等方面优于国产线束 [8] - 国产人形机器人线束产品性能较进口产品尚有差距,但中国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和收购外资企业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国产化率有望逐年提升 [9]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电连技术是国内领先微型射频电连接器及互连系统供应商,专注于高频高速连接器技术研发,自主研发微型射频连接器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支持10Gbps以上信号传输 [9] - 电连技术为特斯拉Optimus Gen-3等头部企业提供超100个/台定制连接器,承担摄像头、激光雷达信号转换与传输功能,单台价值超5000元 [9] - 2025年上半年电连技术营业收入25.24亿元,同比增长17.71%;归母净利润2.43亿元,同比下降21.10% [9] - 立讯精密是全球消费电子与汽车线束龙头,通过垂直整合与技术创新成为人形机器人线束领域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 [10] - 立讯精密开发新型绞线机导线装置,实现单人高效完成线束固定与拉直,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采用软态铜箔丝等新型材料,线束外径仅0.012mm,兼具高柔韧性、耐弯折(超100万次)与抗干扰能力 [10] - 2025年上半年立讯精密营业收入1245.03亿元,同比增长20.18%;归母净利润66.44亿元,同比增长23.13% [10] - 立讯精密2024年收购德国老牌汽车线束制造商莱尼公司50.1%股权及其下属全资子公司LeoniKabelGmbH100%股权,进一步强化全球线束领域布局和能力 [9] 技术发展趋势 - 行业正经历从"功能实现"到"性能优化"技术跃迁,柔性线束技术通过高柔韧材料与精密结构设计实现耐弯折次数突破百万次,显著提升设备耐用性 [10] - 智能可重构线束通过模块化设计与自适应算法支持线束结构动态调整与快速维护 [10] - 石墨烯线缆凭借超薄、柔性及高导电性特性支持10Gbps以上信号传输,适配人形机器人视觉传感器高带宽需求 [10] - 碳纳米管通过低电阻和耐高温特性提升线束在高温环境下稳定性 [10] - 自愈合线束研发进入突破期,通过特殊材料设计实现受损后自动修复,大幅降低维护成本 [10] - 江涵电子开发耐高温耐油污线束可在-200°C至+260°C极端温度下连续工作1000小时,支持工业润滑油浸泡环境 [10] 应用场景拓展 -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从工业制造向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特种作业等领域加速渗透,催生差异化线束需求 [12] - 工业场景中对线束耐高温、防水、抗电磁干扰性能提出高要求 [12] - 家庭场景强调轻量化、生物相容性,确保人机交互安全 [12] - 特种场景如水下机器人需深海耐压和抗盐雾腐蚀能力,太空机器人需抗辐射与宽温域适应性 [12] - 江涵电子等企业推出多功能复合线束,支持电力与数据信号同步传输,采用屏蔽层和双绞线结构减少线缆数量,优化机器人内部空间 [12] - 场景拓展推动线束设计向模块化、高集成度发展,针对服务机器人交互模块高密度伺服系统集成需求,线束需通过摇摆扭转寿命≥100万次测试 [12] - 定制化需求增长促使企业建立快速打样中心与独立实验室,支持从设计到量产"闪电速度"验证 [12] 国产化进程 -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下,国产化替代进程显著加快 [13] - 华为昇腾芯片在AI算力领域突破带动国产算力平台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应用,推动线束行业从"技术跟随"向"创新引领"转变 [13] - 电连技术开发微型射频连接器支持10Gbps信号传输,成为特斯拉Optimus Gen-3等头部企业核心供应商 [13] - 立讯精密通过收购德国莱尼50.1%股权切入全球汽车线束核心供应链,加速从消费电子代工向汽车Tier 1转型 [13] - 金发科技等原材料企业提供PVC、硅胶等稳定供应,新松机器人、优必选等整机厂商推动线束标准制定与技术迭代 [13] - 中国企业通过参与ISO、IATF 16949等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全球话语权,江涵电子产品通过UL、CE、VDE等认证具备进入全球市场资质 [13] -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与《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为国产化替代提供资金与场景开放支持,加速技术落地与商业化进程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