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线束

搜索文档
沪光股份(605333):业务横纵拓展,线束龙头高歌猛进
国投证券· 2025-08-03 21:42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43.47元/股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10.6/12.7亿元,同比增长17%/35%/20% [4] - 当前股价33.74元对应2025年PE为18.3倍,2026年13.5倍 [6] 公司核心优势 - 深耕汽车线束36年,从工程机械拓展至乘用车领域,客户覆盖赛力斯、上汽大众、理想、特斯拉等主流车企 [2] - 具备高端车型量产能力,配套问界M9等爆款车型,形成品牌背书 [3] - 自动化生产与智能制造体系提升品控,产品一次合格率行业领先 [3][25] - 连接器自制可降低成本约4%,高压连接器已实现40A-600A全系覆盖 [30][31] 行业空间与格局 - 2025年汽车线束市场规模预计达1100亿元,新能源车单车价值量提升3000元(高压+智能线束) [2][45] - 外资厂商市占率从73%降至57%,自主厂商份额从3-4%提升至8% [46][47] - 电动化催生高压线束需求(+1500-2000元),智能化带动高频高速线束需求(+1000-1500元) [2][39] 业务拓展方向 - 布局人形机器人线束,单台价值量约2000元,2025年首套样线下线 [3][97] - 罗马尼亚工厂投产,配套大众欧洲项目开启全球化布局 [3][99] - 特种线束已获赛力斯、蔚来等订单,2025年规划产能30万件 [94][9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79.1亿元(同比+98%),净利润6.7亿元(净利率8.5%) [5] - 成套线束营收占比89%,毛利率18%,显著高于发动机线束等产品 [24][28] - ROE从2023年3.5%大幅提升至2024年30.1%,规模效应显现 [5][25]
2025年人形机器人线束行业词条报告
头豹研究院· 2025-07-30 21: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线束承担着电力传输、信号控制和数据通信的重要功能,行业资金、技术和客户壁垒较高,未来将朝着智能化、高性能化、轻量集成化和仿生化方向发展 [4] - 中国人形机器人线束行业受全球机器人产业政策、中国技术突破等因素推动,随着应用场景拓展、技术发展、行业政策驱动、产业生态扩张和市场需求提升,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4] - 中国国产人形机器人线束产品虽性能与进口产品有差距,但具有性价比优势,国产化率有望逐年提升 [5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定义 - 人形机器人线束是连接机器人各部件的电线和电缆集合,由导线、绝缘材料、保护层和连接器组成,承担电力传输、信号控制和数据通信功能 [5] 行业分类 - 从产品类型分为柔性线缆和刚性线缆,柔性线缆用于频繁运动关节部位,刚性线缆用于固定连接部分 [7][8] - 从产品功能分为动力线束和信号线束,动力线束为关键部件提供电能,信号线束传递控制信号和反馈信息 [9][10] - 特殊专用线束包括液冷线束、特殊信号线束和结构型线束,满足特殊散热、通信和轻量化集成需求 [12][13][14] 行业特征 - 行业具有资金壁垒高、技术壁垒高、客户壁垒高的特点,且朝着智能化、高性能化、轻量集成化和仿生化方向发展 [15] 发展历程 - 经历初期发展、集成化与柔性化发展、智能化与高度集成、智能可重构与仿生发展四个阶段,目前处于智能可重构与仿生发展阶段 [21][22][24]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为原材料,成本占比约70%,连接器是重要原材且国产化率低,未来连接器数量预计下降 [30][31][33] - 中游为线束制造商,进口线束在多项性能上优于国产线束,人形机器人线束性能要求高于工业机器人线束,略低于车规级线束 [35][36][37] - 下游为人形机器人应用环节,线束应用占比不足1%,中国企业有望在部分领域率先实现国产化替代 [40] 行业规模 - 预计2025 - 2029年市场规模由3.4亿人民币增长至81.6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121.34% [42] - 历史增长得益于各国政策支持和中国技术突破,未来增长受应用场景拓展、技术发展、政策驱动、产业生态扩张和市场需求提升等因素推动 [43][44][45] 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为国际巨头企业,第二梯队为中国领先企业,第三梯队包括部分企业 [50] - 历史上欧美日韩企业进入早、产品性能优,已进入主流供应链,中国企业进入晚且未稳定进入 [51][52] - 未来中国产品具性价比优势,国产化率有望逐年提升 [53] 上市公司速览 - 报告列出立讯精密、万马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营收规模、同比增长和毛利率等信息 [55][56][57] 企业分析 - 立讯精密为消费电子、汽车等领域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2024年汽车互联业务激增,追加机器人赛道投资 [70] - 万马股份业务涵盖三大事业,工业线缆产品丰富,2024年电力产品同比增长,垂直化生产能力提升 [74] - 鑫宏业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新能源汽车和工业线缆营收增长,设立子公司研发人形机器人线束 [80]
沪光股份20250720
2025-07-21 08:3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机器人 - **公司**:沪光股份、福达、豪能、积风、岩普、振华、APD、小米、零跑、理想、赛力斯、小鹏、吉利、蔚来、上汽、华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汽车行业 - **7月需求是重要买点**:7月新车型密集发布,如小米YU7、理想I8和I6等,推动周订单量上升带动需求释放;7月1日价格战企稳,龙头企业减少终端折扣,稳定价格促进消费者购车需求[3] - **关注相关公司**:小米、零跑、理想新车型7 - 9月上市,拉动总销量;关注销量环比变化趋势强劲新车型、机器人核心环节企业福达和豪能;重视估值低且确定性高的沪光股份、振华、APD;关注座椅赛道积风与岩普[2][4][5][6] 沪光股份 - **二季度业绩实现拐点**:二季度问界M8交付约3.5万辆,收入和利润率环比增长超70%,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基本面反转预期强烈[2][7] - **下半年有增量客户及新车项目**:增量客户有上汽华为、吉利极氪、蔚来乐道;乐道L90有5万个订单,单车配套价值量5000元;上汽华为首发车型9月上市,今年目标产量7万台,提升下半年收入[2][8] - **2025 - 2026年有重要客户增量**:今年四季度到明年,吉利极氪9X预热收1万个订单,单车配套价值量1万元,9月上市交付;乐道L90和华为上界9月前后放量交付,四季度基本面迎来转折点[12] - **2025年业绩预期较好**:全年业绩保守估计7.5 - 8亿,二季度走出盈利拐点,三季度回到去年下半年单季度2亿以上经营性利润水平,四季度有望创历史新高,目前估值约15倍,安全边际充足[5][13] - **有新战略方向**:2025年上半年在机器人领域取得进展,人形机器人线束有两家国内头部客户小批量交样;有望将线束产品延伸至无人机、割草机等领域[14] - **有望穿越周期**:作为国产线束领军企业,去年收入79亿,占国内市场份额约8%;主要客户为中高端品牌,下半年新兴增量客户提升收入占比,有望未来两三年内赶超行业[15] 机器人领域 - **三四季度有密集催化**:下半年虽无大型催化事件,但个股有产品进展,如定点进阶、合资或收购落地,产业链龙头企业恢复正常推进,推动板块发展[2][9][1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汽车行业价格战企稳情况类似去年折扣策略后的市场反应[2] - 沪光股份在未来汽车行业存量竞争时代,凭借细分领域能力、规模优势和优质客户结构,有望穿越周期[15]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线束行业概览:解码人形机器人神经脉络 线束技术的崛起与挑战(精华版)
新浪财经· 2025-06-20 14:50
人形机器人线束的性能要求 - 人形机器人线束承担电力传输、信号控制和数据通信功能,被称为机器人的"血管"和"神经系统" [1] - 性能要求高于工业机器人线束但低于车规级线束:抗震动性能为工业机器人的10倍、车规级的1/4,防水性能介于两者之间,盐雾测试要求低于车规级,耐热性能与车规级相同 [1] - 轻量化、抗腐蚀性、屏蔽性能、弯折寿命、线束数量及连接器要求均显著高于工业机器人线束 [1] 人形机器人线束市场竞争格局 - 海外主流企业(特斯拉、波士顿动力等)主要合作欧美日韩供应商如安波福、住友电工、藤仓等 [2] - 中国本土企业(优必选、宇树科技等)主要合作立讯精密、万马股份、鑫宏业等国内供应商 [2] - 行业梯队划分:第一梯队为安波福等国际巨头,第二梯队为万马、立讯精密等中国领先企业,第三梯队为瑞可达等潜力企业 [2] 人形机器人线束市场规模预测 - 行业驱动因素包括应用场景拓展、技术进步、政策支持、生态扩张及需求提升 [3] - 2026-2027年市场开始起量,2028-2030年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2030-2035年实现全面商业化 [3] - 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3.4亿元,2030年将达170亿元,复合增长率118.6% [3]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线束行业概览:解码人形机器人神经脉络,线束技术的崛起与挑战
头豹研究院· 2025-06-19 20: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梳理中国人形机器人线束行业发展现状,对该行业的产品性能要求、产业链、行业规模作出具体分析 [3] - 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受多因素推动,预计2026 - 2027年市场起量,2028 - 2030年大规模应用启动,2030 - 2035年全面商业化扩张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人形机器人线束的要求 - 定义:连接机器人各部件的电线和电缆集合,承担电力传输、信号控制和数据通信功能,由导线、绝缘材料、保护层和连接器组成 [8] - 分类:按产品类型分为柔性线缆和刚性线缆;按产品功能分为动力线束和信号线束 [18] - 性能对比:抗震动性能要求为工业机器人的10倍、车规级的1/4;防水性能略高于工业机器人线束、略低于车规级;盐雾测试要求略低于车规级;耐热性能与车规级相同;轻量化、抗腐蚀性、屏蔽性能、弯折寿命、线束数量需求、连接器要求高于工业机器人线束 [21] 人形机器人线束市场的竞争情况 - 产业链中游供应格局:海外主流人形机器人企业合作线束企业主要为欧美日韩企业,中国主流人形机器人企业合作线束企业主要为中国本土企业 [4][37] - 产业链中游竞争格局:第一梯队为安波福、住友电工、藤仓等国际巨头企业;第二梯队包括万马、电连技术、立讯精密、鑫宏业等中国领先企业;第三梯队包括瑞可达、维峰电子等企业 [40] 人形机器人线束的市场规模 - 从人形机器人出货量计算,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约3.4亿元,2030年增长至170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约118.6% [5][46] 人形机器人线束相关行业政策 - 国家层面持续推出支持政策,如《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25] 人形机器人线束产业链图谱 - 上游为原材料,包括导线、绝缘材料、连接器、保护层、屏蔽层等;中游为线束制造商;下游为应用环节 [27] 人形机器人线束产业链上游 - 原材料国产化率:导线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保护层和绝缘材料国产化率约50%;屏蔽层国产化率约30%;连接器国产化率最低,约10% [31] - 原材料占比:导线约40%,连接器约30%,保护层约10%,绝缘材料约7%,屏蔽层和胶带约12%,合计占总成本约70% [33] - 连接器创新:安费诺、泰科、维峰电子、立讯精密、广濑电机等企业的连接器功能持续提升,具备自诊断、边缘计算、柔性连接、无线与高频传输等功能 [36] 人形机器人线束产业链中游 - 海外主流企业合作情况:特斯拉线束总成方主要是安波福等;波士顿动力Atlas主要是安波福等;Figure AI主要是安波福等;Agility Robotics主要是Lear利尔公司等 [39] - 中国主流企业合作情况:优必选合作企业有立讯精密等;宇树科技有立讯精密等;智元有昆山沪光等;傅立叶有立讯精密等;逐际动力有新亚电子等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