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

搜索文档
1.11亿元!南开大学采购大批仪器(含设备更新)
仪器信息网· 2025-08-21 11:56
南开大学仪器设备采购概况 - 南开大学发布49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1.11亿元,采购时间覆盖2024年12月至2025年10月 [2][3] 采购设备技术领域分布 - 采购涵盖X射线微焦成像仪、台式近红外系统、稳态/瞬态光谱仪、多功能复合量子薄膜材料制备系统等高端科研设备 [3] - 设备应用领域包括工业无损检测、材料科学、电子制造、生命科学研究、量子通信、环境监测等 [4][5][6] 重点采购项目详情 - 商学院采购台式近红外系统(509万元)用于认知科学、神经管理学等交叉学科研究,配置包括主机、数据采集软件、光纤定位系统等 [9] - 商学院系统仿真与数字孪生智能实验室建设项目(540万元)采购AI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用于算法改进和数字孪生环境搭建 [9] - 金融学院采购行为决策与认知神经科学视线交互系统20套(总预算1130万元),用于实验教学和科研实践 [9][23] - 物理科学学院采购红外量子密钥分配原理教学系统(106万元),基于BB84协议支持量子通信教学实验 [9] - 物理科学学院采购稳态/瞬态光谱仪(148万元),信噪比不低于35000:1,寿命测试范围5微秒至50秒 [9][11] - 物理科学学院采购多功能复合量子薄膜材料制备系统(320万元),极限真空度达6.6x10⁻⁶Pa,支持4英寸样品制备 [12] - 物理科学学院采购傅里叶光谱系统(105万元),波段范围350-5600nm,光谱分辨率0.025nm@1µm [13] - 物理科学学院采购动量空间多维光谱检测系统(220万元),工作波段覆盖400-1650nm,角度分辨率优于0.5° [14][16] - 物理科学学院采购晶圆加工系统(120万元),加工晶片平面度≤0.001mm,粗糙度≤0.5nm [17] - 物理科学学院采购原子力显微镜升级模块(130万元),扩展高压PFM、磁场、高温测试等功能 [18]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采购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195万元),用于有机污染物分析和代谢组学研究 [21] - 化学学院采购化学合成高通量工作站(180万元),实现投料、合成、分析全流程自动化 [21]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采购材料电磁功能测试系统(150万元),测试频率覆盖0.5GHz-40GHz [24]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采购太赫兹光谱仪(130万元),频带宽度0.1-4.5THz,动态范围>75dB [24]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采购动态多蒸汽吸附仪(126万元),支持重量法、高压模块及气体吸附测试 [24][26]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采购空间序构复合材料高速光场调控及测试系统(420万元),集成可调谐激光二极管、飞秒脉冲激光等模块 [27]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采购高性能服务器集群(160万元),包含29台双路计算节点,支持大规模并行计算 [27] - 生命科学学院采购高速超高分辨率单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599万元),XY分辨率≤80nm,支持活细胞动态监测 [31] - 生命科学学院采购流式细胞仪2台(240万元),检测速度≥8000事件/秒,配置至少三个激光器 [35] - 生命科学学院采购细胞分选仪(349万元),分选速度≥70,000事件/秒,分选纯度≥98% [35] 采购时间规划 - 主要采购集中在2024年12月(物理科学学院多项设备)和2025年9月(生命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多设备) [9][21][31][35]
国产仪器发展迎来重大助力!北京“国仪京用”计划今日启动申报
仪器信息网· 2025-08-21 11:56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北京市启动"国仪京用"计划 征集2025年国产高端科学仪器验评推广储备课题 支持国产仪器性能验证与应用推广[1][2] - 该计划是北京市高端科学仪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首批落地项目 目标到2027年构建高端科学仪器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集群[3] - 计划通过"试用-反馈-迭代"闭环推动国产高端科学仪器技术升级与市场认可 聚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3] 申报主体与资质要求 - 申报单位须为北京市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包括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及科技型企业(科学仪器设备原值总额不低于1亿元)[4] - 申报单位须联合在京无股权关联的仪器生产企业共同申报 生产企业需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4] - 每家申报单位限报3项课题 每项限1款产品 每家生产企业限3款不同类型仪器参与[5] 产品准入条件 - 申报产品需由在京注册企业研发生产 上市时间未超过两年[6] - 产品货值200万以下的年度销售额需不高于1500万 货值200万以上的年度销售台套不超过3台[6] - 目标产品需满足进口率高、采购受限、售后响应慢等痛点 且单台套货值50万元以上或国内同类市场容量10亿元以上[7] 支持任务与产业价值 - 仪器产品评测:需形成评测报告 从性能指标、稳定性、软件等多维度提出改进建议 助力企业识别差距和迭代方向[8] - 应用方法开发:需提供至少2个特定应用场景(各含2个以上案例)的标准操作程序 助力拓展行业市场[8] - 培训及技术交流:需举办不少于3场线下技术交流会及1场50人以上规模培训活动 培养用户认可度[8] - 宣传推广:联合企业及媒体传播验评成果 提升品牌影响力[8] 申报流程与时间节点 - 申报系统通过北京市科技计划综合管理平台或政府"政策兑现"栏目进入[10] - 申报窗口于2025年8月19日12:00开放 截止时间为9月2日17:30(系统自动关闭)[10] - 支持方式为事前补助(立项即拨款) 执行周期原则上不超过1年[9]
50+产业资本与基金机构8月齐聚上海,共赴仪器仪表投融资峰会
仪器信息网· 2025-08-21 11:56
上海AI+仪器仪表产业政策与投资环境 - 上海近三年密集出台科学仪器政策 包括《上海市科学仪器与科研试剂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2027年》《关于促进徐汇区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2025年度上海市关键技术研发计划"科学仪器"项目申报指南》 最高资助400万元[3] - 全国首个"AI+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区"于2025年3月14日在上海徐汇区成立 依托漕河泾现有产业基础及AI先发优势[3] - 徐汇区具备硬科技基础与AI产业优势 集聚上海仪电、岛津、梅特勒-托利多等龙头企业 形成从传感器、整机到检验检测的完整链条 同时拥有580余家大模型企业 50款备案大模型占全市61%[3] 高峰论坛会议概况 - 会议将于2025年8月29日在上海徐汇鑫耀中城多功能厅举办 由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和上海仪电集团联合主办[4] - 峰会设置"智造·共融"主题 涵盖政府答疑、投资对话、产业研讨等环节[3][4] - 已确认50余家投资机构参与 包括赛伯乐(科技/高端制造/生物医药)、德福资本(医疗健康/成长期企业)、君联资本(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4][5] 产业投资价值与参会收益 - 著名投资人朱敏将作"AI时代的科学仪器投资价值研判"报告 其曾成功投资中芯国际、ZOOM、聚光科技等高科技企业[6] - 会议提供五大核心收益:全链条AI+科学仪器研讨、投融资趋势洞察、10家优质企业路演对接、徐汇区需求场景直连、高规格自由交流平台[15][16][17][18][19] - 路演采用"8分钟演讲+2分钟专家点评"形式 项目征集截止日期为8月25日[13][17] 目标参会群体 - 仪器企业高管/创始人:可对接战略规划、投融资需求及政府面对面交流[8] - 研发负责人/技术带头人:聚焦AI算法、数据融合及仪器智能化应用[9] - 投资机构:关注仪器仪表产业及AI与实验室结合领域[10] - 检验检测机构:作为仪器需求方了解应用场景[11] - 政府代表及供应链企业:包括区科委、市场监管局、投促办及园区管委会[12][13]
报名 | 2025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宣贯
仪器信息网· 2025-08-21 11:56
食品安全标准宣贯活动安排 -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于2025年9月9日至11日举办免费食品安全标准宣贯活动 旨在增强监管部门、生产企业、检测机构等对标准的理解并促进贯彻执行 [1] 活动组织与参与方式 - 活动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承办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办 [1] - 提供线上和线下两种参与方式 线上通过3i讲堂和我要测视频号直播 线下限100人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北科大厦参加 [4][6][7] 食品标签标准解读 - 9月9日8:45-10:15解读GB 7718-2025《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10:25-11:55解读GB 28050-2025《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1] 卫生规范标准解读 - 9月9日13:30-17:30集中解读四项卫生规范标准 包括GB 31654-2021《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GB 31616—2025《食用畜禽副产品加工卫生规范》和GB 31652—2021《即食鲜切果蔬加工卫生规范》 [1]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 活动日程中包含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专题 但具体解读时间未在提供内容中明确列出 [3] 婴幼儿及特殊医学用途食品标准 - 9月10日13:30-17:30解读三项标准:GB 10769-2025《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70—2025《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和GB 25596—2025《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 [3] 污染物与致病菌限量标准 - 9月11日9:00-10:00解读GB 2762-202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10:10-11:10解读GB 29921-2021《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和GB 31607-2021《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4] 乳制品标准 - 9月11日13:30-16:50集中解读六项乳制品标准 包括GB 19302-2025《发酵乳》、GB 25191-2010《调制乳》、GB 13102-2022《浓缩乳制品》、GB 19644-2024《乳粉和调制乳粉》、GB 19646-2025《稀奶油、奶油和无水奶油》和GB 5420—2021《干酪》 [4] 参会互动机制 - 鼓励报名时提交对相关标准的问题或意见建议 会务组将收集并提交给授课专家 [5]
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295个医疗器械产品
仪器信息网· 2025-08-21 11:56
医疗器械注册批准情况 - 2025年7月国家药监局共批准注册295个医疗器械产品 [2][3][4] - 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数量达240个,占比81.4% [2][3][4] - 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1个,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29个 [2][3][4] - 港澳台医疗器械产品批准数量为5个 [2][3][4] 产品分类结构 - 境内第三类产品占绝对主导地位,数量为240个 [2][3][4] - 进口产品总计50个,其中第三类21个、第二类29个 [2][3][4] - 港澳台产品单独分类,数量为5个 [2][3][4]
9070万元!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采购大批仪器设备
仪器信息网· 2025-08-20 11:58
采购计划概览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发布17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预算总额达9070万元[2][3] - 采购预计在2025年6月至8月期间进行[3][7] - 采购涉及热线风速仪 超高速摄像机 燃烧流场激光动态测量系统 相位多普勒干涉仪等精密仪器[3][8] 主要仪器设备详情 - 热线风速仪预算800万元 用于测量流体流速和湍流度 配备多通道A/D数据采样板和热膜探针[8] - 超高速摄像机预算400万元 分辨率1280x800时速度达65,940帧每秒 量子效率黑白77.6%[8] - 燃烧流场激光动态测量系统预算240万元 实现脉动热释放率和温度测量 用于研究不稳定燃烧机理[8] - 相位多普勒干涉仪预算650万元 粒径测量范围0.3-8000μm 速度测量范围-600至1000m/s 处理频率200MHz[8] - 红外热像仪预算350万元 探测器规格1280×720像素 采集速度不小于120Hz 测温精度±1%[8] - 三维表面压力测量仪器预算240万元 提供全场三维度非接触应变测量[8] - 低速燃烧火焰诊断系统预算500万元 测量OH自由基浓度 燃烧室流场速度0-100m/s 最高温度2400-3000K[8] - 高/低速粒子图像测速系统预算1100万元 基于PIV算法测量二维和三维速度场及涡量场[8] 航空专项设备 - 航空电推进系统环境试验设备预算1000万元 购置低气压 高低温 湿热 振动 烟雾 电磁等环境测试设备[8] - 通用航空复合材料分析测试及成型制备设备预算1600万元 用于表征树脂和复合材料化学结构及力学性能[8] - 航空器用隐身粉体材料制造平台预算450万元 购置高频感应等离子球化粉体制备系统[8] - 航空发动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预算110万元 包含发动机整机3D模型和虚拟拆装教学功能[8] - 航空器材料分析平台预算800万元 购置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系统表征复合材料微观形貌[8] - 航空复合材料用粉末制造平台预算500万元 购置高频感应等离子球化粉体制备平台[8] 分析测试仪器 - X射线荧光光谱仪预算120万元 满足GB/T 33352-2024标准 浓度测量范围从ppm到100%[8]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预算90万元 用于RoHS法规要求的元素分析 长期稳定性RSD≤1%[8] 学校科研背景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以航空宇航为特色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始建于1952年[9] -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 成功研制多款新能源飞机 在清洁能源领域技术水平领先[11] - 承担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防预先研究项目[11] - 拥有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和辽宁省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12]
哈工大仪器学科:挑战尖端 仪器报国
仪器信息网· 2025-08-20 11:55
核心观点 - 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超精密测量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成果 推动国内高端仪器与装备进步 [1][3][4] - 学院坚持"仪器报国"理念 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壁垒 研制出多台首台套国家级精密测量装置 [6][10][11] - 形成"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发展模式 承担40余项国家重大专项 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9][10][15] 技术突破与成果 - 研制出国内首台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仪、圆柱度测量国家标准装置等50余种上千台套大型超精密装备 [4][10] - 超精密仪器精度达纳米、亚纳米甚至皮米量级 为高端装备提供测量标准 [4][6][10] - 2023年研制"甚多轴高速超精密激光干涉仪系统"获中国光电仪器品牌奖金奖 [6] - 在超精密测量领域拥有中外发明专利600余项 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40余项 [4][18]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 始建于1920年 1956年成立我国首个仪器制造系 设6个专业 成体系培养精密仪器人才 [7][8] - 2018年成立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 设3个本科专业 建有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光刻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9] - 每年培养20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 近3年本科毕业生近80%选择深造 累计输送540余名毕业生至重点科研院所 [14] - 青年教师28岁破格晋升研究员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资助 [13] 科研体系与产业转化 - 提出"真需求、真问题、真创新、真解决、真应用"科研文化 百余人的年轻团队承担国家重大任务 [9][13] - 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省部级奖项30余项 [10] - 科技成果转化案例:新型自然采光窗帘使光照亮度提高3-4倍 采光深度提高10倍以上 [16][17] - 通过专利转让/授权等方式重点培育光刻装备、超分辨显微仪器等七大技术产业方向 [17] 国际合作与学术影响 - 连续主办13届国际工程测量与仪器学术研讨会 及多届国际高层论坛 [18] - 2022年教授刘俭成为ISO标准修订项目负责人 系中国在产品几何技术规范领域首次牵头国际标准制定 [18] - 在《科学》《自然》子刊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000余篇 [18]
被禁售,Illumina大中华区Q2财报反超预期
仪器信息网· 2025-08-20 11:55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10.6亿美元,同比下滑2.8%,环比增长1.7% [4] - 第二季度毛利率65.6%,较去年同期68.0%有所下滑,非公认会计准则毛利率为69.4% [4][7] - 第二季度净利润2.3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6600万美元大幅增长 [7] - 运营现金流2.34亿美元,自由现金流2.04亿美元 [4] - 公司以约85美元均价回购450万股,授权剩余约8亿美元 [4] 区域收入 - 大中华区收入6300万美元,同比下滑16%,其中仪器设备销售同比下降40%,试剂服务下降5% [4] - 欧洲营收3.1亿美元,同比增长7.3% [4] - 美洲营收5.86亿美元,同比下降5.5% [4] - AMEA(亚太、中东及非洲)营收1亿美元,同比下降7.4% [4] 业务细分 - 第二季度测序仪销售额约9600万美元,NovaSeq X出货量约50台 [5] - 测序耗材收入7.4亿美元,同比持平,环比增长6% [5] - NovaSeq X耗材环比增长超10% [5] 战略转型 - 公司推进从单一测序向多组学+临床+数据与软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战略转型 [5] - 6月宣布收购SomaLogic以实现蛋白组学领域扩展 [5] 业绩指引 - 全年营收预期从41.8亿~42.6亿美元上调至42.3亿~43.1亿美元 [6] - 大中华区全年营收预期从1.65亿~1.85亿美元上调至1.90亿~2.10亿美元 [4][8] - 预计第三季度大中华区收入在3500万至4500万美元之间 [4]
近亿元,颜宁旗下团队公司砺博生物完成Pre-A轮融资
仪器信息网· 2025-08-20 11:55
融资情况 - 砺博生物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天士力资本和磐霖资本等知名创投机构 [2] - 此次融资标志着公司在RNA领域的探索获得资本认可 为后续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2] 企业与团队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22年9月 由周耀旗教授、詹剑博士和方超博士三位科学家共同创办 [3] - 成立初期即获得红杉中国和创新工场的天使轮融资 [3] - 公司为深圳湾实验室孵化项目 实验室主任为知名科学家颜宁 其支持提升了公司在科研和技术上的竞争力 [3]
科研报国,一位仪器人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称号
仪器信息网· 2025-08-20 11:55
个人背景与成长经历 - 出生于贫困家庭 父亲为精神分裂症患者 母亲下肢残疾行动不便[2] - 曾因先天性心脏病命悬一线 为母亲住院挨家挨户借钱 为还债捡废品赚钱[2] - 2017年以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2] - 婉拒爱心人士资助 依靠学校全面补助措施完成学业[2][11] 家庭影响与价值观形成 - 母亲庞志芹先天性脊柱裂致下肢发育不全 双腿截肢未接受教育[3] - 母亲为其命名"众望" 寓意"最大的希望" 期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3][4] - 受母亲乐观精神影响 秉持"面对什么就要解决什么"的人生态度[11] - 母亲于2020年病逝 享年48岁[5] 学术与科研成就 - 2021年本科毕业后直博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6] - 博士阶段攻关超稳激光相位噪声测量系统 核心测试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8] - 参与高速铁路健康监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8] - 以第一/共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三篇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四项[11] - 获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及多项奖学金[11] 社会影响与使命宣言 - 获评《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 故事激励多人走出人生低谷[1][14] - 提出"科研报国"理念 强调科技自主可控对国家安全的必要性[1][11] - 定义自身使命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12] - 未来规划继续秉承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在科研领域持续攀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