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国瑞证券

搜索文档
业绩稳健增长,创新产品步入收获期
长城国瑞证券· 2024-04-19 14:3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406.24亿元,同比增长7.71%[1] - 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28.39亿元,同比增长13.59%[1] - 公司2023年全年经营运行保持高水平,综合毛利率32.40%[2] - 公司2023年累计分红21次,累计分红金额达到56.10亿元[2] - 公司2023年医药商业、医药工业、医美、工业微生物的营收分别为269.81/122.17/24.47/5.25亿元[2] 未来展望 - 公司2024-2026年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06/38.16/45.15亿元[6] - 公司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51,861.25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27.6%[9] - 公司2026年预计净利润为4,527.23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58.8%[9] - 公司2026年预计ROE为14.80%,较2023年有所增长[9]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医药工业研发投入增长23.67%,有多个创新药有望年内上市[3] - 公司2023年医美业务引进两款差异化肉毒素产品,保持快速增长[6]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2023年医美业务实现收入24.47亿元,同比增长27.79%[6] - 公司2023年医美全资子公司实现收入10.51亿元,同比增长67.83%[6] 其他新策略 - 证券投资评级分为买入、增持、中性和减持四个等级[10] - 行业投资评级分为看好、中性和看淡三个等级[11] - 公司报告采用相对评级体系,投资者应综合考虑个人情况和持仓结构[12] - 公司声明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报告中的信息不构成对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13]
消费类电池业务规模持续提升 动储业务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长城国瑞证券· 2024-04-15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478.62亿元,同比下降8.24%[1] - 公司2023A营业收入47862.23百万元,归母净利润1076.20百万元,EPS0.58元,市盈率24.59[11] - 公司2026年预计净利润为1760.56百万元[12] 业务发展 - 公司消费类电池板块毛利率提升1.12%,消费类锂电池业务规模呈增长态势,消费电芯业务收入逐步扩大[2] - 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为11.66GWh,实现收入107.95亿元,同比下降14.91%,营收占比为22.55%[3] - 公司储能系统类业务营收达11.1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44%,实现毛利率19.04%[5] 未来展望 - 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1.23/14.78/15.49亿元,EPS分别为0.60/0.79/0.83元[8] - 公司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到消费类电池业务稳健,动储业务规模效应逐步显现[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包括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和技术更新、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10] 投资建议 - 公司建议投资者根据个人情况和持仓结构做出买入或卖出决定[15]
CDMO业务保持增长态势,原料药业务承压
长城国瑞证券· 2024-04-10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实现营收55.23亿元,同比增长1.44%[1] - 归母净利润10.33亿元,同比增长12.17%[1] - CDMO业务销售收入40.79亿元,同比增长19.40%[2] - API及中间体业务销售收入12.61亿元,同比下滑22.95%[2] -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7.66%,同比提升3.00Pct[3] - 净利率为18.67%,同比提升1.76%[3] 未来展望 - 公司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7567.31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37.1%[9] - 公司2026年预计净利润率为20.46%,ROE为13.76%[9] 投资评级 - 公司对股票和行业的投资评级标准分别为买入、增持、看好和中性[10][11] - 公司采用相对评级体系,投资者应综合考虑个人情况和持仓结构做出投资决策[12] 风险提醒 - 公司提醒投资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报告中的信息并不构成对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13]
电新行业双周报2024年第7期总第29期:“双海”布局正当时,建议关注风电整机及重要零部件板块
长城国瑞证券· 2024-04-02 00: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行业整体表现较差,行业指数跌幅为2.30%,跑输沪深300指数1.39Pct [1][2][3] - 电力设备行业2024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下跌4.34%,跑输沪深300指数7.44Pct [3] - 电力设备行业估值方面,截至2024年3月29日,行业PE为16.96倍,低于负一倍标准差,位于申万一级行业第24位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一季度整机商共计中标15.43GW风机采购,其中陆上风电累计完成14.28GW,占全部市场的92.5% [9] - 随着国内风机价格持续走低,风机出海已成为共识,2024年一季度整机商获取2.372GW国际订单,占全部市场的15.4% [9] - 国内风电企业不断加码"双海"战略,风电行业有望迎来结构性增长机会,建议关注风电整机及重要零部件板块 [9][36][37] 分类总结 行业整体表现 - 电力设备行业整体表现较差,行业指数跌幅为2.30%,跑输沪深300指数1.39Pct [1][2][3] - 电力设备行业2024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下跌4.34%,跑输沪深300指数7.44Pct [3] - 电力设备行业估值方面,截至2024年3月29日,行业PE为16.96倍,低于负一倍标准差,位于申万一级行业第24位 [5] 风电行业 - 2024年一季度整机商共计中标15.43GW风机采购,其中陆上风电累计完成14.28GW,占全部市场的92.5% [9] - 随着国内风机价格持续走低,风机出海已成为共识,2024年一季度整机商获取2.372GW国际订单,占全部市场的15.4% [9] - 国内风电企业不断加码"双海"战略,风电行业有望迎来结构性增长机会,建议关注风电整机及重要零部件板块 [9][36][37]
色选机业绩超预期 医疗设备新品值得期待
长城国瑞证券· 2024-04-02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4.55%[1] - 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7.45亿元,同比增长2.02%[2] - 色选机业务实现快速增长,营收达14.76亿元,同比增长19.44%[3] - 医疗设备板块营收为7.56亿元,同比增长5.51%[4] - 公司2026年预计净利润为1077.58百万元[10] - 公司2026年ROE预计为45.27%[10] 投资评级 - 证券投资评级中,买入表示相对强于市场表现20%以上[11] - 行业投资评级中,看好表示行业超越整体市场表现[12] - 公司采用相对评级体系,投资者应综合考虑个人情况和持仓结构[13] - 公司提醒投资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14]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4年第6期总第104期:创新药首进政府工作报告,关注相关板块投资机会
长城国瑞证券· 2024-03-19 00:0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医药生物行业在本报告期内整体表现良好,涨幅超过大盘[10] - 行业估值水平有所上行,但仍低于负一倍标准差[12][13] - 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股东增持活跃,净增持规模达6.58亿元[38] - 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2023年业绩预告整体向好,有44家预告净利润增速达30%以上[40][41] 国家政策 - 美国参议院生物安全法案S.3558获通过,针对华大基因等企业[14][15] - 国务院发布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发展五类医药企业[14][15]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创新药",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16][17] 重要注册上市 - 百时美施贵宝Opdivo获批新适应症,用于晚期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18][19] -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获批新适应症,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19][20]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获批新适应症,用于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19][20] - 兴齐药业延缓儿童近视滴眼液获批,为国内首款[20] - Madrigal Pharmaceuticals NASH新药Resmetirom获FDA加速批准[20][21] - 百时美施贵宝Breyanzi获批首个治疗CLL/SLL的CAR-T疗法[21][22] - 科州药业妥拉美替尼获批,为全球首款针对NRAS突变晚期黑色素瘤的MEK抑制剂[22] 公司动态 - 重点覆盖公司业绩预测和估值情况[25][26][27][28][29][30][31] - 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重点公告包括药品注册、医疗器械注册等[33][34][35] - 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股东增减持情况[38][39] - 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2023年业绩预告整体向好[40][41]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医疗设备和创新药板块投资机会[43][44]
GLP-1行业:减重GLP-1RA长效制剂在华之旅即将开启,速度为王
长城国瑞证券· 2024-03-15 00:00
多效明星靶点——GLP-1 -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在进食后由肠道里的L细胞分泌的肠促胰素,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外周组织葡萄糖摄取等作用,是血糖稳态调节的重要靶点 [14][15] - 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是GLP-1类似物,作用时间和半衰期更长,可有效发挥相应的药理作用,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将GLP-1RA用于治疗二型糖尿病 [14] - GLP-1R存在于多个器官,GLP-1RA除降糖效应外,还可增加饱腹感、减少摄食、降低体质量,并在心血管保护、肾脏保护、神经保护等方面显示出有益作用,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和阿尔兹海默症领域也存在较强治疗潜力 [14][15] 慢性糖尿病人群规模大,GLP-1RA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 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持续增长,2021年已超过5亿人,预计2045年将达到近8亿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2021年已超过1亿人,预计2045年达到1.75亿人 [18][19] - 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其中GLP-1和SGLT-2i药物市场规模增长尤为迅猛,2022/2023年度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为608亿美元,GLP-1RA占比44% [20][21] - 中国T2DM GLP-1RA的销售额占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比例已从2018年的1%提升至2022年的11%,预计2032年渗透率将达到61% [21][49] 未来十年全球肥胖率持续攀升,GLP-1RA减重效果显著 - 全球超重或肥胖的人数将从2020年的26亿人增加至2035年的40亿人,肥胖的患病率从2020年的14%上升至2035年的24% [25][26] - 中国超重及肥胖人口已由2018年的2.13亿人上升至2022年的2.59亿人,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3.3亿人 [27][28] - GLP-1RA长效制剂的推出,让药物减重的水平大幅提升,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平均减重可达15%-20% [29][30] NASH领域潜力可期,仍需验证 - 全球NASH患病人数将从2018年的2.64亿人增长至2032年的3.5亿人,中国NASH患者将从2022年的4千万人增加至2032年的5千万人 [35][36] - 目前尚无获批用于NASH治疗的药物,但有45项NASH临床三期试验在进行,涉及THR-β、PPAR、GLP-1R等靶点,其中进度最快的为Madrigal Pharmaceuticals的THR-β激动剂 [39][40] - GLP-1靶点的NASH在研药物大多在临床二期及以前,仅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开启了临床三期试验 [39][40] 全球GLP-1RA市场双雄鼎立,关注上中游原料药和CDMO机会 - 2018-2023年,诺和诺德和礼来在GLP-1RA市场份额基本维持在6:4的水平,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快速放量带动了市场高速增长 [41][42][43] - 从适应症看,T2DM领域诺和诺德和礼来分庭抗礼,减重领域则由诺和诺德主导 [43][44] - 短期内,国内上中游原料药和CDMO企业有望从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快速放量中获益,长期看国内制药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弱 [45][46] 减重长效GLP-1RA药物在华之旅即将开启,速度为先 - 我国GLP-1RA市场当前由诺和诺德主导,2023年市场份额高达79%,其次为礼来16%,国内药企豪森仅占4% [47][48] - 我国GLP-1RA在减重领域处于初期阶段,竞争格局尚未建立,在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减重适应症国内均处于NDA阶段,国内药企有望抢占先机 [51] - 建议关注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获批进展、先为达生物ecnoglutide的临床数据,以及有差异化布局的企业 [51][53] 投资建议 - 国外市场:短期内受益于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快速放量,推荐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圣诺生物、翰宇药业等上中游原料药和CDMO企业 [52] - 国内市场: - 糖尿病领域:关注研发进度靠前、临床数据优异且商业化能力强的公司,如华东医药、银诺医药、派格生物 [52][53] - 减重领域:关注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先为达生物的ecnoglutide,以及有差异化布局的企业,推荐关注信达生物 [53] 风险提示 - 临床或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 - 医药政策风险 - 国际环境风险 - 推荐标的潜在风险 [55][56]
首个海外NDA获受理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AKL阳性患者
长城国瑞证券· 2024-03-13 00:00
产品及技术研发 - 公司控股子公司Xcovery Holdings, Inc.首个海外NDA获受理[1] - 盐酸恩沙替尼胶囊(商品名:贝美纳®)拟用于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ALK阳性患者[1] - 恩沙替尼一线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美国FDA正式受理,有望成为首款由中国企业主导在全球上市的肺癌靶向创新药[2] - 恩沙替尼在亚裔基线无脑转移人群中47.1个月的超长PFS再一次夯实了其在中国ALK阳性NSCLC患者中的地位[3] - 公司在NSCLC领域重点布局了EGFR突变的产品,包括已上市的埃克替尼和贝福替尼[5] - 新一代的EGFR-TKI——BPI-361175已获NMPA和FDA批准开展临床试验[5] 业绩展望 - 公司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4369.47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83.6%[10] - 公司2025年预计净利润为494.97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297.9%[10] - 公司2025年预计ROE为9.09%,较2022年增长6.09个百分点[10] - 公司2025年预计ROIC为10.05%,较2022年增长1.22个百分点[10] - 公司2025年预计资产负债率为36.09%,较2022年下降1.23个百分点[10] - 公司2025年预计流动比率为0.94,较2022年增长0.12[10] - 公司2025年预计速动比率为0.81,较2022年增长0.16[10] - 公司2025年每股收益预计为1.23元[1] - 公司2025年每股经营现金流预计为2.70元[1] - 公司2025年每股净资产预计为13.56元[1] 销售数据 - 恩沙替尼销量同比增长684.32%,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79%,在差异化优势叠加进入医保的背景下,销售端快速放量[4] 财务展望 - 公司预计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7/4.35/5.15亿元,EPS分别为0.78/1.04/1.23元[7] - 公司2022-2025年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呈逐年增长趋势[9]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4年第5期总第103期:2023年报披露在即 关注低估值、业绩超预期公司
长城国瑞证券· 2024-03-05 00:00
行业数据 -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为3.85%,位居第23,跑输沪深300指数(5.14%)[1] - 医药生物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5.47x,估值上行,低于负一倍标准差[2] - 两市医药生物行业共有33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减持2.92亿元,其中24家增持3.12亿元,9家减持6.04亿元[3] - 477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中有228家披露了2023年业绩预告,其中预增、略增、扭亏的家数分别为38/20/33家,预告净利润增速下限等于或超过30%且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正的公司有44家[4]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2024年3月1日,普米斯的PD-L1/VEGF双抗“PM8002注射液”拟突破性疗法,治疗三阴性乳腺癌[16] - 辉瑞的阿布昔替尼获批新适应症,用于治疗12至<18岁青少年湿疹[17] - JADETEEN研究结果获FDA批准,扩大适用人群至特应性皮炎青少年[17] - 泽沃基奥仑赛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为国内第2款上市的BCMACAR-T疗法[18] - 恒瑞医药的降糖创新药恒格列净(瑞沁®)、瑞格列汀(瑞泽唐®)列名《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一级推荐[19]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国药集团溢价34%私有化中国中药,要约人已任命中信证券香港担任其与建议有关的财务顾问,注销价为每股4.6港元,较最后交易日的收市价3.43港元[20] - 中国中药股份私有化建议总代价约为156.45亿港元,溢价约为34.11%和40.24%[21] - 中国中药2021年、2022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后盈利分别为21.23亿元、7.21亿元和6.17亿元[21] - 2023年上半年,国药集团主营业务收入241.4亿元,同比增加9.70%,净利润9.85亿,同比增加14.19%[21] - 成都腾讯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正在进行简易注销程序,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由腾讯医疗健康(深圳)有限公司100%持股[21]
电新行业双周报2024年第5期总第27期:储能板块24年预计维持高增长 新能源汽车板块环比有望向好
长城国瑞证券· 2024-03-05 00:0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整体保持稳定增长,预计未来5年内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左右[1] - 行业内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1] - 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升和监管政策变化[1] 行业概况 - 行业总体规模达到2.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7.2%[1] - 行业内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其中大型企业占比不到10%[1] - 行业集中度较低,前5大企业市场份额合计不到30%[1] 市场需求分析 - 下游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汽车、家电等行业带动了较强需求[1] - 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需求[1] - 消费升级趋势下,高端产品需求不断增加[1]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内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不断提升市场地位[1] - 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竞争力较弱[1] - 跨国公司凭借资金优势和技术实力在高端市场占据领先地位[1]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未来5年内前10大企业市场份额有望超过50%[1] - 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1] - 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