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商能源(00206)
icon
搜索文档
股东大会否决!002064,终止并购
证券时报网· 2025-05-13 23:16
关联收购终止 - 公司决定终止对华峰合成树脂及华峰热塑的关联并购事项,因相关议案未获得股东大会有效表决权总数的2/3以上通过 [1] - 本次交易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并购,涉及华峰热塑100%股权(交易价格19.6亿元,增值率478.49%)和华峰合成树脂100%股权(交易价格40.4亿元,增值率506.96%),合计60亿元(现金支付6亿元,发行股份支付54亿元) [2] - 交易目的是实现聚氨酯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拓展产业链空间和潜力 [2] - 交易因高溢价关联收购、标的公司突击分红等问题引发市场质疑,最终未获股东大会通过 [3] - 公司表示终止交易是审慎决定,不影响现有生产经营,后续将继续推动股权注入工作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269.31亿元(同比+2.41%),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10.43%),连续三年净利润下滑 [4] - 2024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降幅超60%,主因产品价格下跌及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4]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5.04亿元(同比-26.21%),延续下滑态势 [5] 行业地位与股东结构 - 公司氨纶产量全国第一、全球第二,聚氨酯原液和己二酸产量全球第一,具备显著规模优势 [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社保基金101组合新进持有2241.11万股(第9大股东),前十大股东中两只社保基金合计持股5029.24万股(占流通A股1.01%) [5]
广东建工(002060.SZ):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1.44亿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下降14.92%
新浪财经· 2025-05-01 09:58
2025年4月29日,广东建工(002060.SZ)发布2025年一季报。 公司最新资产负债率为89.20%,在已披露的同业公司中排名第99,较上季度资产负债率减少0.1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资产负债率增加0.09个百分点。 公司最新毛利率为8.25%,在已披露的同业公司中排名第90,较上季度毛利率减少2.3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毛利率减少0.76个百分点。最新ROE为1.03%, 在已披露的同业公司中排名第73,较去年同期ROE减少0.25个百分点。 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44.22亿元,在已披露的同业公司中排名第9,较去年同报告期营业总收入增加8.48亿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上涨6.25%。归母净利润为1.44 亿元,在已披露的同业公司中排名第48,较去年同报告期归母净利润减少2519.32万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下降14.9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39.48亿元,在 已披露的同业公司中排名第102,较去年同报告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减少13.10亿元。 公司股东户数为7.71万户,前十大股东持股数量为28.77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为76.64%,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如下: |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 | | - ...
华商能源(0020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7 06:04
公司业务方向与发展战略 - 公司主营围绕氢基能源、船海配套、智能电控、海事服务四个方向[6][9] - 中期发展重心围绕氢能技术场景化应用、船海产业绿色赋能、数字化服务生态构建三个方向[15][18] - 远期发展将在技术、市场、模式三个层面实现能力跃迁[16][19] - 2024年是公司五年战略规划起始年,定位成为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驱动型绿色能源和设备服务提供商[51] - 2025年公司将深化海洋支持核心优势,推动帆技术等项目研发[67] - 2025年公司将构建全氢能产业链能力,完成2000Nm³/h电解槽商业验证[68] - 2025年公司将加速全球布局,建立海外服务网络,加强海外服务站点建设[69] - 2025年公司将深化船海配套领域核心优势,推动多个项目研发,采取引进与并购策略整合前沿技术[79] - 2025年公司将打造氢能全产业链能力,完成2000标方电解槽的商业化验证,力争实现千标方级设备批量销售[80] - 2025年公司将加速全球布局,构建海外服务网络,强化海外服务站点建设,推进清洁能源装备订单落地[81] - 2025年是公司战略转型攻坚之年,公司将紧抓机遇向全球绿色科技领军者目标迈进[85] - 2025年公司按五年战略计划聚焦“氢、工程、电和服务”产业布局,以绿色能源终端产品为核心[178] - 公司在传统业务造船上行周期加强与股东公司协同,提升造船及海洋配套产品渗透率[178] - 公司在氢能产业布局聚焦“制氢”和“氢基燃料”,形成设备端和产业端核心竞争力[179] - 2025年公司将围绕“氢、机、电、服”产业布局,以绿色能源终端产品为核心开展业务[180] - 传统业务加强与股东企业协同度和船海配套产品渗透率,新兴业务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180] - 2025年公司将聚焦绿醇/绿氢项目开发,通过股权投资参与项目技术导入、后期运营和绿色燃料贸易,拉动制氢装备市场订单,扩大绿色能源业务规模占比[192][194] - 公司未来投资围绕绿色能源终端产品,以“小投入、控风险”原则关注氢基燃料制备及上游投资机会,整合产业链资源[192][194] - 公司在资本导入方面继续布局制氢装备产业公司,引入社会资本,孵化制氢装备与技术打造核心竞争优势[192][194] - 公司抓住船舶产业上行周期,以“机”和“电”业务为基础,扩大业务规模和产品种类,加大科创研发投入[192][194] - 公司巩固全球化服务,关停低效产能和业务,拓展海事服务,拓展海外服务网点和产品销售渠道[192][194] 公司业务产品与技术成果 - 船海配套及高端能源装备产品包括1600吨海上重型吊机等,核心技术与产品达世界领先水平[7][9] - 2024年公司自主研发的A架及布放回收系统達成海試目標[33] - 華夏氫能「離網高性能鹼性電解水製氫裝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從全球450個項目中獲得TERA - Award智慧能源創新大賽金獎[33] - 2024年公司入圍中能建集團年度製氫設備集中採購項目供應商[33] - 2023年招商乘風號關鍵核心裝備國產化率達98.43%,1600T吊機是公司成立以來交付的最大噸位吊機[34] - 2024年成立兩家氫能板塊合資公司,華商怡禾氫能首套500KG隔膜式氫壓縮機成撬交貨[35] - 2024年公司引入的高效节能翼型刚性风帆产品实现订单落地,升力性能较传统单片式风帆提升2.5倍[36] - 2024年公司成功下线并完成首台套三自由度主动补偿舷梯产品海上测试[36] - 2024年公司自主研发的A-frame和部署回收系统成功实现海上测试目标[36] - 三自由度主动补偿舷梯成功完成海试,获CCS产品证书,为开发主动补偿技术产品系列奠定基础[52] - 自主研发的发射和回收系统获2024年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52] - 华夏氢能团队研发项目在全球450个项目中获香港TERA - Award智慧能源创新大赛金奖,12MW电解水制氢测试基地投入运营[55][61] - 2024年公司在海洋支持领域完成多个关键项目,墨西哥PEMEX项目首台钻机交付并获额外1200万美元订单[64] - 2024年公司与BAR Technologies合作的翼形刚性帆商业化取得突破,全年签署超十套销售订单[65] - 2024年公司在船舶配套领域完成多个标志性项目,为新疆派特罗尔能源服务股份有限公司9000米钻机提供核心装备,较原计划提前50天打井出油,墨西哥PEMEX项目追加1200万美元订单[76] - 2024年公司与BAR Technologies联合研发的翼型刚性风帆实现商业化突破,签订十馀台套销售订单,与多家头部船厂达成合作意向[77] - 华夏氢能“离网高性能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从全球45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TERA - Award智慧能源创新大赛金奖,公司离网制氢技术达业内领先水平[88][90] - 公司成功入围中国能源建设集团2024年度制氢设备集中采购项目供应商,华夏氢能进入主流制氢装备企业行列[88][90] - 2024年公司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等签订十多台套风帆销售订单,并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等达成合作意向,10月风帆总装开工仪式在海门举办[89][91] - 2024年6月公司与招商局金陵鼎衡船舶(扬州)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新能源联合研发中心,专注新能源装备领域[89][91] - 公司与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MEX)项目进入执行阶段,陆地钻机项目前两台钻机生产交付完成,PEMEX在原合同基础上进行升级合同签订[93] - 2024年A架部署回收系统等完成2次海上测试成功,海洋混合动力系统研发应用,柔性制氢动力装置原型完成设计生产等[94] - 公司承担CM Industry的LNG、甲醇供应系统等绿色能源供应系统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94] - 高端装备不断扩展产品线,提供船舶全周期低碳/零碳综合解决方案,开拓新能源及低碳产品生产线[183][185] - 全球化服务以海外新能源项目为切入点带动国内订单,构建海外绿色燃料贸易体系,深耕本地化油气工程业务[184][186] - 公司解决行业多个“卡脖子”技术及装备瓶颈问题,在甲板吊机等方面取得行业领先地位[187][189] - 公司拥有完善生产、组织和质量管控体系,可迅速进行新型高端装备产品商业化生产[187][189] - 公司拥有国内外海陆多场景产品运维能力和经验,利于新品运维服务体系搭建与完善[187][189] - 公司在新能源热点区域经营多年,有广泛市场资源和客户管道,可迅速开展产品国际化销售[187][189] 公司发展历程 - 埃谟国际1995年于美国德州休斯敦开业,为中国油气行业引进多项装备和技术[22] - 2001年埃谟国际于中国青岛建立第二生产基地,即泥浆泵液力端和配件制造厂[22] - 2002年埃谟国际第一生产基地海海尔海斯(HHCT)于中国西安成立,制造陆地钻机电力控制和驱动系统[23] - 2005年埃谟国际通过收购获得固控生产线和升降系统产品线,成为中国唯一能提供自升式平台升降装置研发等的公司[22] - 2007年埃谟国际于联交所GEM上市[23] - 2019年2月民生信託成為公司戰略股東[27] - 2019年5月出售給Shelf的兩座CJ46平台完成交割,海外團隊中標Pemex海上鑽井服務專案[28] - 2020年上半年鄭州公司獲得兩套海上風電安裝船升降系統訂單,累計提供四套同類產品訂單[29] - 2021年公司參與招商工業CMHI - 27201風電安裝船項目,提供核心成套設備和技術集成[30]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66,773千美元,较2023年的181,337千美元下降约8.03%;毛利为41,479千美元,较2023年的40,997千美元增长约1.18%;除税前溢利为12,160千美元,较2023年的13,955千美元下降约12.86%[46]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53,289千美元,较2023年的81,446千美元下降约34.57%;流动资产为257,081千美元,较2023年的244,855千美元增长约4.99%;总资产为310,370千美元,较2023年的326,301千美元下降约4.88%[48] - 公司已连续6年保持盈利,毛利持续创新高[50] - 2024年公司总收入达1.6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毛利41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98亿元),同比增长1%,净营业利润9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610万元)[63] - 2024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增88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326万元),净资产同比提升2%[66] - 2024年公司实现总收入16680万美元(约人民币12亿元),毛利4150万美元(约人民币2.98亿元),同比增长1%,经营性净利润达920万美元(约人民币6610万元)[75] - 2024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增880万美元(约人民币6326万元),净资产同比提升2%[78]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同比下降8%[87][90] - 2024年公司整体收入约1.668亿美元,较去年的1.813亿美元减少1460万美元,减幅约8%,主要受装备制造及总包和供应链及集成服务业务减少影响[100][102][103] - 装备制造及总包收入从2023年的1.014亿美元降至2024年的8660万美元,降幅14.6%,主要因风电业务大幅减少[102][105][109] - 供应链及集成服务收入从2023年的2910万美元降至2024年的2580万美元,减少11.5%,因年内完成交付订单减少,部分墨西哥市场订单未完成交付[102][106][110] - 资产管理及工程服务收入由2023年的5090万美元增加至2024年的5450万美元,增幅7%,主要因潜水支持船日租金上调[102][107][111] - 2024年毛利为4150万美元,较去年的4100万美元增加50万美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22.6%增至2024年的24.9%,因陆地钻机设备及服务毛利高和库存拨备减少[114][120]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从2023年的420万美元减至2024年的270万美元[115][121] - 销售及分销、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2800万美元增至2024年的2860万美元,增幅约2.3%,因业务规模扩大[116] - 其他经营开支从2023年的80万美元降至2024年的20万美元,因杂项开支减少[117] - 融资成本在2023年和2024年均为10万美元[118] - 2023年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为10万美元,2024年亏损190万美元,因联营公司2024年经营亏损[119] - 销售分销及一般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2800万美元增至2024年的2860万美元,增幅约2.3%[122] - 其他经营开支从2023年的80万美元减至2024年的20万美元[123] - 财务成本在2023年及2024年均为10万美元[124] - 集团2023年分占联营公司业绩为10万美元,2024年亏损190万美元[12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形资产约3240万美元(2023年:5460万美元),无形资产约140万美元(2023年:170万美元)[127][1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2.571亿美元(2023年:2.449亿美元),流动负债约1.275亿美元(2023年:1.283亿美元)[129][13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非流动负债约360万美元(2023年:2210万美元),资产负债率为42.2%(2023年:46.1%)[132] - 2023年集团以约820万美元追加投资华夏氢能,持股从约33.0%增至42.0%,2024年出资约660.34万美元,2025年2月出资约137万美元完成增资[135][1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3243433914股已发行股份,股本约4141.8万美元,年内无股份发行[137][144] 行业市场环境 - 全球碳中和加速,能源转型呈现新特征,绿氢制备成本同比下降27%[14][17] - 2024年全球经济呈增长态势但增速较疫情前放缓,世界银行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稳定在2.6%,2025 - 2026年平均为2.7%,低于疫情前十年3.1%的平均水平[152][155]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24年和2025年世界经济将以3.2%的速度增长,与2023年持平[153][155] - 2024年布伦特原油期货全年平均价格为79.77美元/桶,较2023年下跌2.39美元,跌幅2.9%;WTI期货全年均价比2023年下跌1.85美元,跌幅2.38%[156][160] - 预计2025年全球石油消费需求增长约100万桶/天,与2024年基本持平,EIA预计WTI原油2025年均价为69.12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为73.58美元[157][160] - 2024年末全球自升式、浮式钻井平台利用率稳定在90%左右,自升式钻井平台全球利用率为91%,同比增加2%;浮式钻井平台利用率为89%,同比持平[158][161][
业绩炸裂!600206盘后披露,一季度净利预增超13076%!
证券日报· 2025-04-14 18:11
文章核心观点 - 有研新材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增 主要因降低子公司持股比例减亏和另一子公司业绩增长 [2][3] 业绩预告情况 - 4月14日盘后有研新材披露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 预计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00万元到7500万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954万元到7454万元 同比增长13076%到16370% [2] 业绩预增原因 - 降低对控股子公司有研稀土的持股比例 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亏超3000万元 [3] - 全资子公司有研亿金业绩变动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000万元 本季度靶材产销量同比明显增长 靶材产品毛利增加带动有研亿金利润总额增长超60% 一季度预计利润总额9000万元到10000万元 [3] 靶材扩产项目情况 - 公司积极推进有研亿金靶材扩产项目 截至2024年上半年 该项目实际投资1946.66万元 累计完成投资46650.65万元 昌平基地产能完全释放 德州基地完善设备体系 优化生产工艺 逐步释放产能 [3] - 德州靶材生产基地于2023年9月投产 原规划联合升级改造后的昌平基地满产后总产能可达7.3万块/年 [3] 行业市场情况 - 受益于下游半导体市场逐步复苏 靶材业务销量增长明显 且目前在手订单充足 预计未来将会持续放量 [4] - 集成电路靶材涉及20多种高纯材料 约60种大类靶材产品 我国已实现70%以上的自主可控 铝、钛、铜、钴、镍等高纯金属及合金溅射靶材已实现国产化 [6] 股价及市值情况 - 去年有研新材股价最高涨至25.72元/股 较年内7.93元/股最低点 大涨224.34% [6] - 截至2025年4月14日收盘 有研新材股价报收15.95元/股 总市值135亿元 动态市盈率达88.38 [6]
机构风向标 | 广东建工(002060)2024年四季度已披露前十大机构累计持仓占比76.29%
新浪财经· 2025-04-14 17:04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4月12日广东建工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介绍机构投资者持股情况及较上一季度的变化[1] 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情况 - 截至2025年4月11日92个机构投资者持有广东建工A股股份,合计持股量28.71亿股,占总股本76.46% [1] - 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包括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合计持股比例76.29% [1] - 前十大机构持股比例较上一季度下跌0.40个百分点 [1] 不同类型投资者持股变化 公募基金 - 本期较上一季度持股减少的公募基金有4个,包括南方中证1000ETF等,持股减少占比0.20% [2] - 本期较上一季度新披露的公募基金83个,包括富国中证1000ETF等 [2] 险资 - 本期较上一季度持股减少的险资1个,即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自有资金,持股减少占比小幅下跌 [2] 外资 - 本期较上一季度持股减少的外资基金1个,即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减少占比小幅下跌 [2]
华商能源(0020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22:5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约1.668亿美元,较2023年下降8.0%[2] - 2024年公司毛利约4150万美元,较2023年增加1.2%[2]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24.9%,较2023年上升2.3个百分点[2]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920万美元,较2023年950万美元减少3.6%[2] - 2024年经营溢利为1413.3万美元,2023年为1415.8万美元[3] - 2024年全面收益总额为187.5万美元,2023年为921.2万美元[4] - 2024年末非流动资产为5328.9万美元,2023年末为8144.6万美元[5] - 2024年末流动资产净值为12953.7万美元,2023年末为11651.4万美元[5] - 2024年末资产净值为17924.7万美元,2023年末为17582.4万美元[6]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66.8百万美元,同比下降8%[27] - 2024年公司收入16.68亿美元,较去年18.13亿美元减少1.46亿美元,减幅8%[33][34] - 2024年公司毛利4147.9万美元,较去年4099.7万美元增加48.2万美元,增幅1.2%,毛利率从22.6%提升至24.9%[33] - 2024年毛利为4150万美元,较去年增加50万美元,毛利率从22.6%增至24.9%[39]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从2023年的420万美元减至2024年的270万美元[40] - 销售分销及一般行政开支由2023年的2800万美元增至2024年的2860万美元,增幅约2.3%[4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形资产账面价值约为3240万美元(2023年:5460万美元)[4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为2.571亿美元(2023年:2.449亿美元),流动负债约为1.275亿美元(2023年:1.283亿美元)[46][4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非流动负债约为360万美元(2023年:2210万美元),资产负债率为42.2%(2023年:46.1%)[47] 公司各业务线收入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范围内客户合约收入小计140,624千美元,2023年为147,315千美元[15] - 2024年来自其他来源收入小计26,149千美元,2023年为34,022千美元[15] - 2024年总收入166,773千美元,2023年为181,337千美元[15] - 2024年装备制造及总包来自外部客户收入86,562千美元,2023年为101,374千美元[17] - 2024年供应链及集成服务呈报分部业绩2,479千美元,2023年为3,317千美元[17] - 装备制造及总包业务2024年收入8660万美元,较2023年1.014亿美元减少14.6%,主要因风电业务减少[34][35] - 供应链及集成服务业务2024年收入2580万美元,较2023年2910万美元减少11.5%,因交付订单减少[34][36] - 资产管理及工程服务业务2024年收入5450万美元,较2023年5090万美元增加7%,因潜水支持船日租金上调[34][37] - 中国内地市场2024年收入7887.9万美元,较2023年1.16921亿美元减少32.5%[38] - 南美市场2024年收入4611.3万美元,较2023年1773.8万美元增加160%[38] 公司成本及费用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租赁负债利息1,603千美元,2023年为2,538千美元[19] - 2024年中国企业所得税1,800千美元,2023年为2,246千美元[19] 公司资产相关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存货中原材料为7,818千美元,2023年为4,592千美元[24] - 2024年贸易应收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01,757千美元,2023年为110,457千美元[24] - 2024年贸易应付及其他应付款项为50,755千美元,2023年为60,185千美元[26] 公司股息分配相关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01港元[2] - 公司拟就2024年度派付末期股息约32,434,000港元[21] - 董事会建议宣派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01港元,总额约3243.4339万港元[73] - 建议末期股息须待2025年5月16日股东大会批准,预计6月20日前派发[73] 公司业务构成及管理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设计制造相关装备、提供供应链及集成服务、资产管理等[8] - 集团按三个呈报分部管理业务,无经营分部合并情况[16] 财务报告准则相关 - 2024年1月1日起应用多项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未产生重大影响[9] - 已颁布但未生效的准则中,部分将于2025、2026、2027年生效,部分待厘定[10][11]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或影响报表呈列和披露[12][13] 公司业务进展 - 新能源业务方面,华夏氢能项目获大赛金奖,入围采购项目供应商[28] - 船海装备配套业务,2024年签订十余台套风帆销售订单,举办总装开工仪式,成立新能源联合研发中心[29] - 海外市场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项目完成两台钻机交付,获追加升级合同[30] 公司股本及股份相关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按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9,160,000美元计算[22] - 2024年12月31日,共有32.43433914亿股已发行股份,公司股本约为4141.8万美元[49] - 公司拟向招商局创新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发行1,621,717,000股股份,每股0.20港元,总代价324,343,400港元,股份认购事项尚未完成[79] - 截至公告日期,二零一五年及二零一九年股份奖励计划的受托人共持有70,499,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17%[80] - 2025年1月14日公司修订股份奖励计划,期限延长10年至2035年1月13日,受托人购买股份最高数目为162,171,695股,占修订日期已发行股本的5%[81] 公司人员相关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538名全职员工[53] 行业市场数据 - 2024年布伦特原油期货全年平均价格为79.77美元/桶,较2023年下跌2.39美元,跌幅2.9%;WTI期货全年均价比2023年下跌1.85美元,跌幅2.38%[56] - 预计2025年全球石油消费需求增长约100万桶/天,与2024年基本持平;EIA预计WTI原油2025年均价为69.12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均价为73.58美元;高盛等预计2025年油价比76美元/桶左右[57] -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球自升式平台利用率为91%,同比上涨2%;浮式平台利用率为89%,同比持平[59] - 自升式平台全年平均日租金为12.3万美元/天,较近十年均值上涨26.7%,较2024年高点下降10%;浮式平台去年平均日租金为32.3万美元/天,较近十年均值上涨61.1%,较2024年高点下降2%[59] - 截至2024年12月底,船龄5 - 10年的305英尺自升式平台和第六代浮式钻井平台二手交易价格分别为0.95亿美元和1.6亿美元,较2022年初分别上涨110%和63%[60] - 2024年中国众多企业推进绿氢项目,项目总投资超人民币2000亿元[63] - 国内市场在售的碱性电解槽1000Nm³/h售价降到人民币500万元左右[63] - 2024年发展中经济体2024 - 2025年平均增长率为4%,略低于2023年;发达经济体2024年经济增速稳定在1.5%,2025年升至1.7%[55]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世界经济2024和2025年将以3.2%的速度增长,与2023年持平;发达经济体预计增长率从2023年的1.6%升至2024年的1.7%和2025年的1.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预计从2023年的4.3%降至2024和2025年的4.2%[55] - 目前全球钻井平台船队825艘,较高峰时期减少24.7%;截至2024年6月,全球船厂手持钻井平台订单仅剩34艘[58]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 2025年公司将围绕“氢、机、电、服”产业布局,专注卓越运营与精益制造[65] - 传统业务加强与股东企业协同度和船海配套产品渗透率,聚焦存量业务转型升级[65] - 新兴业务加快布局制氢装备、加氢装备和绿色能源订单落地[65] - 氢基能源产业布局方面,华商绿能抓项目投运,华夏氢能抓装备研造[66] - 高端装备不断扩展产品线,提供船舶全周期低碳/零碳综合解决方案[67] - 高端装备推进装备制造规模化发展,开拓新能源及低碳产品生产线[67] - 全球化服务以海事、维保、资管服务为抓手,构建海外绿色燃料贸易体系[68] - 深耕本地化油气工程业务,确保海外收入基本盘,带动传统油气产品订单[68] - 公司解决行业“卡脖子”技术及装备瓶颈,取得行业领先地位[69] - 公司拥有完善体系,具备多场景运维能力和广泛市场资源[69] - 2024年招商工业纳入集团科创产业板块,华商能源将协助其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70] - 2025年公司聚焦绿醇/绿氢项目开发,通过股权投资参与项目技术导入、运营及贸易[71] - 公司将继续布局制氢装备产业公司,引入社会资本,打造核心竞争优势[71] - 公司抓住船舶产业上行周期,以“机”和“电”业务为基础扩大规模和品种[71] - 公司关停低效产能和业务,拓展海事服务和海外服务网点及销售渠道[71] 公司股份过户及会议相关 - 公司2025年5月13 - 1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5月12日下午4:30前交回文件可参会投票[74] - 公司2025年5月28日 - 6月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5月27日下午4:30前交回文件可获股息[75] 公司合规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76][77] 公司董事会构成 - 截至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1名执行董事、5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4] 公司投资相关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追加投资华夏氢能820万美元,持股由约33.0%增至42.0%,2024年和2025年2月完成全部增资[48] 公司抵押担保相关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约103.8万美元的投资物业已抵押作银行融资担保,融资尚未动用[51] 综合年度业绩来源 - 综合年度业绩摘编自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综合财务报表[14] 公司功能货币及报表呈列 - 公司功能货币为港元,附属公司采用多种货币,综合财务报表以美元呈列[8]
华商能源(0020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6 16:32
财务表现 - 集团收入约为7760万美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约16.5%[5] - 毛利约为1750万美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3.3%[7]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约为480万美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0.1%[7] - 每股盈利为0.15美仙,与2023年同期持平[7]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7] - 期内其他全面开支约为351.7万美元[11]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约为126.7万美元[11]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总额约为126.9万美元[11] - 非控股权益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2万美元[11] - 期内溢利约为478.4万美元[11] 资产负债情况 - 公司总资产为307,698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1.2%[15] - 公司流动资产为234,724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4.1%[15] - 公司流动负债为113,292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11.7%[15]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121,432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4.2%[15] - 公司总权益为177,091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0.7%[15] - 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76,310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0.7%[1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0,780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3.5%[15] - 公司存货为35,127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12.1%[15] - 公司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05,621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4.4%[15] - 公司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47,535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20.9%[15] 分部业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装备制造及总包分部收入为52,660千美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38.6%[3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供应链及集成服务分部收入为18,126千美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2.1%[3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资产管理及工程服务分部收入为25,084千美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36.6%[3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95,870千美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21.8%[3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装备制造及总包分部业绩为6,100千美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21.6%[3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供应链及集成服务分部业绩为1,691千美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576.4%[3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资产管理及工程服务分部业绩为330千美元,较2023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34] 其他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利息收入为599,000美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40.2%[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租赁应收款财务收入为166,000美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54.6%[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租赁收入为69,000美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42.5%[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出现1,346,000美元的汇兑损失,而2023年同期则有117,000美元的汇兑收益[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政府补助为10,000美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91.3%[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发生贸易应收款项减值虧損撥回,而2023年同期有46,000美元的撥回[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其他收入为401,000美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571.7%[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租赁负债利息为1,023,000美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4.2%[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无形资产摊销为95,000美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6.7%[5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折旧费用为1,648,000美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70.5%[50] 业务发展 - 公司逐步充實綠色甲醇產業團隊和技術專家團隊,比較綠色甲醇製備技術路線,明確綠色甲醇製備示範項目目標[71] - 華商廈庚氫能技術(廈門)有限公司的「離網高性能鹼性制氫裝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在第三屆TERA-Award智慧能源創新大賽中獲得金獎,並實現首台氫氣電解設備銷售[71] - 公司積極把握全球氫能產業蓬勃發展的機遇,與多家知名海外企業建立溝通,通過技術交流和商務對接會議,探討氫能技術的最新進展和應用前景[71] - 公司在二零二四年初確立並下發五年戰略規劃,構建以「氫、機、電」產業佈局,致力於成為行業領先的科技創新型綠色能源及裝備服務商[69,70] - 面對嚴峻的外部市場環境和供給成本衝擊,公司積極部署、快速反應[69,70] - 成功交付多个重大能源与船海装备项目,验证公司实力与效率[73] - 在船舶节能环保设备制造和风帆产品销售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73] - 深海风电运维母船3D补偿舷梯和船舶混合动力系统项目完成样机制造[73] - 墨西哥PEMEX项目进入执行阶段,两座海上钻井平台运營稳定[74,75] - 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系统和软轴发电机项目加速推進[76] - 積極投身於新能源和電力控制技術領域的研發創新[76] 区域业务表现 - 公司2024
华商能源(0020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7 16:4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约7760万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9290万美元下降约16.5%[1]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约1750万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1700万美元增加约3.3%[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净溢利约480万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480万美元减少0.1%[1] - 2024年上半年每股盈利为0.15美仙,与2023年同期持平[1]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7297.4万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8144.6万美元[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2.34724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2.44855亿美元[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13292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8341亿美元[5]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77091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5824亿美元[5] - 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1.7631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5041亿美元[5]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务产生现金3864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36231千美元;经营业务产生现金净额2245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35589千美元[7] - 2024年上半年投资业务产生现金净额14779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41389千美元[7] - 2024年上半年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18842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21462千美元[7]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增加70780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79434千美元[7] - 2024年上半年来自客户的收入为65187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83098千美元[10] - 2024年上半年来自其他来源的收入为12414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9790千美元[10]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77601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92888千美元[10] - 2024年上半年来自外部客户收入总计77,601千美元,2023年为92,888千美元[16] - 2024年上半年呈報分部收入总计95,870千美元,2023年为122,679千美元[16] - 2024年上半年呈報分部業績总计8,121千美元,2023年为7,896千美元[16] - 2024年6月30日呈報分部資產总计183,621千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1,414千美元[17] - 2024年6月30日呈報分部負債总计118,431千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1,107千美元[17] - 2024年上半年綜合收入为77,601千美元,2023年为92,888千美元[18] - 2024年上半年除稅前綜合溢利为6,088千美元,2023年为5,322千美元[18] - 2024年6月30日綜合資產總值为307,698千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6,301千美元[19] - 2024年6月30日綜合負債總額为130,607千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0,477千美元[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外部客户收入为77,601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92,888千美元[22] - 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599千美元,2023年为1,002千美元;汇兑(亏损)收益净额为 - 1,346千美元,2023年为117千美元[23] - 2024年财务成本为73千美元,2023年为795千美元[24] - 2024年无形资产摊销为95千美元,折旧费用为1,648千美元;2023年分别为89千美元和5,583千美元[25]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1,304千美元,2023年为531千美元[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按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4,786,000美元计算,2023年同期为4,791,000美元[2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约为597,000美元,2023年同期为48,718,000美元[30]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05,621千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0,457千美元[31]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中应收关联方款项约10,039,000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747,000美元[32]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及其他应付款项为47,535千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60,185千美元[33]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收入7760.1万美元,同比降低16.5%;期内溢利478.4万美元,同比下降0.1%[37][38] - 2024年上半年毛利1753.8万美元,较2023年的1697.5万美元增长3.3%,毛利率从18.3%提升至22.6%[38]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571.5万美元,较2023年的648.8万美元下降11.9%[3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净溢利478.6万美元,较2023年的479.1万美元下降0.1%[38] - 2024年上半年净溢利率为6.2%,高于2023年的5.2%[38] - 2024年上半年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15美仙,与2023年持平[38] - 公司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9290万美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7760万美元,主要因上年交付风电安装相关设备更多[3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7760.1万美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9288.8万美元下降16.5%[40]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从2023年上半年的180万美元减少190万美元至2024年上半年的 - 10万美元[47] - 销售分销及一般行政开支由2023年上半年的1200万美元减少至2024年上半年的1160万美元,降幅约3.1%[48]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约为10万美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80万美元减少70万美元[5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2.4%,较2023年12月31日的46.1%有所下降[5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为净流入220万美元,按管理报表口径为净流出1660万美元[52]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4年上半年中期股息[1] - 已派发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0.01港元[6]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7]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67] 财务报表编制情况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遵循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及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9] 业务线划分情况 - 本集团业务按装备制造及总包、供应链及集成服务、资产管理及工程服务三个呈报分部划分管理[12][1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装备制造及总包业务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5760万美元下降33.6%至2024年上半年的3820万美元[40][43] - 供应链及集成服务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1720万美元减少15.8%至2024年上半年的1450万美元[40][44] - 资产管理及工程服务收入由2023年上半年的1800万美元增加37.6%至2024年上半年的2480万美元[40][45] 行业市场数据情况 - 2024年1 - 6月,WTI油价从70.38美元/桶涨至86.91美元/桶后回落至80美元/桶附近,上半年均价78.52美元/桶,同比上涨4.9%;布伦特油价从75.89美元/桶涨至91.17美元/桶后回落至85美元/桶附近,上半年均价83.19美元/桶,同比上涨4.1%[57] - 2024年3月初,克拉克森海工指数达112.4点,较过去十年均值上涨72%[57] - 2024年5月,自升式平台日费指数同比+17.35%,浮式平台日费指数同比+15.36%,均创2018年来新高[57] - 2024年上半年,海洋钻井平台利用率突破88%[58] - 2024年上半年,海工辅助船指数同比上涨28%[58] - 2024年上半年,多用途支持船指数同比上涨30%[58] - 2024年2月,欧盟32家公司参与33个氢能专案,7个欧盟国家提供69亿欧元公共资金,预计带动超54亿欧元私人投资[60] - 到2030年全球氢能产业直接投资额有望达3,200亿美元[60] 公司战略与业务进展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确立并下发五年战略规划,构建“氢、机、电”产业布局[6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执行中的研发专案13项,其中省级专案1项,委托研发专案5项,联合研发专案1项,自研专案6项[6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能源与船海装备板块多个专案成功交付,3 - 6月交付首台套船舶硬质风帆,签订7台套销售合同[62] - 墨西哥PEMEX陆地钻机升级改造专案已进入执行期,第一台2000马力钻机和第二台3000马力钻机预计下半年交付[62] - 联营公司华商厦庚2024年上半年成功交付首套碱性水电解槽,建成12MW多功能电解水测试基地并于3月29日上线[63] - 公司本年度研发投入预计约2700万元人民币[6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董事会结构优化,收缩传统石油领域董事席位,引进绿色能源领域专家和外部董事[63] - 公司在2024年第七届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上荣获“典范创新贡献TOP10”[6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继续加强对合营企业治理,做好引入战略投资者再融资准备[64] - 公司上半年完成7台套风帆销售合同,下半年将按计划启动投产[64] - 公司将深挖墨西哥市场,新的PEMEX陆地钻机改造和顶驱运维服务专案订单已执行[65] - 公司协助股东管理旗下两艘潜水支持船,获租约同时找买方市场为资产出售奠基[65] 重大收购与投资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重大收购、出售附属公司等行为,无重大投资[66] 股份奖励计划情况 - 2015年股份奖励计划受托人可购买及持有股份总数不得超2015年计划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即21,147,456股),相当于公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约0.65%[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无根据2015年股份奖励计划授予尚未归属的奖励,该计划项下无奖励归属、注销或失效[77] - 公告日期,2015年股份奖励计划受托人持有8,446,456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0.26%[77] - 2019年股份奖励计划受托人可购买及持有股份总数不得超2019年计划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即88,389,372股),相当于公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约2.73%[81] - 2015年股份奖励计划于2015年1月16日采纳,至2025年1月15日止,可提早终止[76] - 2019年股份奖励计划于2019年10月31日采纳,至2029年10月30日止,为期十年,可提早终止[8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受托人根据2019年股份奖励计划持有62,052,544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1.91%[87] - 股份奖励激励计划于2016年5月27日获采纳,有效期至2026年5月26日,为期十年[88][96] - 与股份奖励激励计划授予相关的新股份总数不得超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即21,213,606股,约占公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65%[91] - 截至2024年1月1日和6月30日,激励计划限额项下分别有21,213,606项奖励可供授出[9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2019年股份奖励计划和股份奖励激励计划均未授出任何奖励,无奖励归属、注销或失效[87][97] - 股份奖励激励计划无各激励计划合资格人士配额上限,授出奖励无行使期限,激励计划合资格人士接纳奖励无需支付认购/购买价[92][93][95] - 董事会应不时就股份奖励激励计划将予归属的奖励厘定归属标准、条件或期限[94] 股东持股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张梦桂先生持有公司65,979,1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03%[98] - 2024年6月30日,陈毅生先生持有公司500,000股普通股,占已
华商能源(00206)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19 06:30
公司管理层信息 - [张熙政27岁,2023年11月23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有金融行业相关工作经验][3][4] - [张梦桂65岁,是公司联合创办人,现任非执行董事、海外事务总裁,有40年石油及天然气业经验][5][13] - [詹华锋39岁,2023年8月29日调任为执行董事并获委任为行政总裁,有船舶制造等行业工作经历][6][12] - [邹振东54岁,自2018年5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还在多家公司任职][9] - [薛建中61岁,2024年3月22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丰富财务相关工作经验][10] - [谢少华52岁,担任公司首席财务官,有丰富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经验][15] - [张真44岁,2024年3月22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新能源领域任职][17] - [谭荣添于2023年8月29日获委任为公司副总裁,负责风控、合规和投资][19][23] - [陈蕴强为公司副总裁,负责华商天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海尔海斯(西安)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的运营工作,自2005年任TSC(中国区)行政总裁,2020年2月15日起任公司副总裁][21][27] - [怀增民于2021年11月30日获委任为公司副总裁,负责氢和新能源相关业务的拓展和管理][22] - [王勇于2012年4月加入公司任副总裁,负责海外事业部的运营工作,此前为Weatherford International China总经理][25][26] 公司业务与战略规划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未来将构建以「氢、机、电」产业布局,以绿色能源终端产品为核心][30][31] - [未来中长期公司将聚焦绿色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等业务协同发展,目标成为行业领先的科技创新型绿色能源及装备服务商][74] - [公司密切关注绿色能源和智慧科技产业发展,寻求产业投资和整合机会,提升整体业绩表现][75] - [公司主营绿色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高端能源装备研发与制造、海工资产管理及服务等业务,绿色能源技术开发主要产品有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等,能源装备主要产品包括1,600吨海上重型吊机等,管理的海工资产包括两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和两艘饱和潜水支持船][81] - [中长期公司将聚焦清洁能源及海洋能源相关科技产业发展,中期借助行业资源,联合大股东布局绿色能源市场,发挥传统优势,利用资本运作获资金支持;远期顺应能源变革,深入绿色能源领域发展][83][106] - [2023年公司确定以“氢、机、电”为核心的产业布局][135][162] - [2024年TSC - HHCT将加强治理能力,建立新能源电子控制系统技术团队并形成解决方案][150] - [2024年公司将削减无利或利润不高的海外业务,重构海外销售渠道][151] - [2024年公司预计投入7900万元用于科技创新研发][152] - [2024年公司将继续围绕华商厦庚,重点打造及推广碱性电解槽核心产品,并积极开拓市场][173][187] - [2024年公司将加大在氢燃料船舶、绿甲醇、合成氨等其他氢基燃料业务的研究力度][173][187] - [2024年公司将加强与上游电力企业以及下游港口场景端的合作,加强对绿色甲醇制备全产业链的调研力度,尽快形成可行性方案][173][187] - [海尔海斯将强化治理能力,在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重点在新能源电控系统方面迅速组建技术团队,形成解决方案,向通用型、高科技型电控产品逐步过渡转型][187] - [公司预计创新研发投入7900万元,重点推动多个项目研发,力争在GANGWAY、风帆及碱性电解槽形成市场订单突破][188] - [公司积极研究“出海战略”,打通“国内生产、全球销售”商业模式,重构海外销售管道][188] 公司业绩情况 - [公司本年度业绩载于财务报表第171页至172页,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宣派任何末期股息][32] - [公司已采纳股息政策,派付股息时将考虑财务业绩、整体业务状况及策略等因素,不保证每年或任何年度宣派或分派特定金额或形式的股息][32] - [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五个财政年度已刊发业绩以及资产负债概要载于第10页至11页,此概要不构成本年度经审核财务报表的一部分][32] - [2023年公司营收1.813亿美元,同比增长60.4%;净营业利润1420万美元,同比增长93.5%;毛利润4100万美元,同比增长47.8%;净资产1.758亿美元,同比增长4.0%][60]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81,337千美元,毛利为40,997千美元,除税前溢利为13,955千美元,本公司股权股东占年内溢利为9,502千美元][130] - [2023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81,446千美元,流动资产为244,855千美元,总负债为150,477千美元,资产净值为175,824千美元][133] - [2023年公司预计累计新增订单2.125亿美元][143][156] - [2023年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340万美元,较2022年底增加4850万美元][167] - [截止2023年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340万美元,较2022年底增加4850万美元][182] - [2023年公司经营成果保持盈利,收入、毛利、经营性利润及现金流均创五年新高][194][195] - [2023年集团整体收入约1.813亿美元,较去年的1.13亿美元增加6830万美元,增幅约60.4%,主要因装备制造及配套和资产管理业务增长带动][198] - [2023年资产管理和工程服务收入从2022年的1130万美元增至5090万美元,增幅349.6%,主要源于饱和潜水支持船租赁新业务][200] 公司项目与合作情况 - [2022年成立两家氢能板块合资公司,包括华商怡禾氢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智氢实业有限公司,前者首套500KG隔膜式氢压缩机成撬顺利交货][43] - [2022年中标欧洲Marine Power System公司海上浮式风电项目,与荷兰海上风电重型装备龙头企业KenzFigee公司合作进军海上风电运维核心装备业务][43] - [2023年公司成功交付1600吨重型风电安装起重机,是公司成立以来交付吨位最大的起重机][49] - [2023年公司与英国BAR TECH就风帆产品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向市场推出WindWings产品,开启绿色船舶配套产品业务][49] - [2023年公司完成陆上钻机自动化设备的自主研发和制造,对缓冲机器人、液压站等设备研发进行投资并成功开发,11月中标两套9000米钻机配套自动化设备][61] - [2023年公司与多家新能源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获财联社“最佳ESG奖”和“可持续发展价值传播奖”][58] - [埃谟国际收购GME并更名为TSC海洋,扩大海上钻井平台装备产品线,具备海上钻机整包能力][44] - [2023年公司名称变更,中文名变更为“华商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变更为“CM Energy Tech Co., Ltd.”,股份代号不变][92] - [2023年华商天时代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标志着华商能源华东区域总部海门新址正式启用][92] - [2023年华夏氢能完成首套1,000 - scf电解槽组装,关键指标领先同类产品][92] - [2021年CMIC氢能板块公司和CMIC绿色氢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后者与厦门大学嘉庚实验室签约成立合资公司][110] - [2021年公司参与招商工业CMHI - 27201风电安装船项目,提供核心成套设备和技术集成][110] - [2020年上半年郑州公司成功获得两套海上风电安装船升降系统订单,累计提供四套同类产品订单][110] - [2020年8月黄埔船厂通过与公司签署全球和解契据成为战略股东][110] - [2020年10月青岛海工基地土地出售合同正式签署,盘活闲置资产][110] - [华商厦庚首套1,000标方电解槽完成组装,关键指标领先市场同类产品][111] - [招商乘风电关键核心装备国产化率达98.43%,1,600T吊机是公司成立以来交付的最大吨位吊机][111] - [公司海外事业部获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1.6亿美元新项目,包括7台陆地钻机升级改造及CANRIG顶驱运维服务][111] - [2023年3月公司发布产能1000Nm³/h的碱性水电解制氢设备][136] - [2023年公司成功交付5个涉及多型海洋工程设备起重机的关键项目,其中1600吨起重机是TSC中国成立以来交付的最大吨位起重机][144] - [2023年公司完成陆地钻机自动化设备自主研制,并于11月中标两套9000米钻机配套的自动化设备实现首次销售][159] - [2023年公司与伟创电气、武汉众宇等新能源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还与英国BAR TECH公司签署风帆产品合作协议][141][163] - [公司成功中标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新项目,总合同金额约1.63亿美元,为开发并夯实墨西哥市场提供支撑][169][183] - [公司与嘉庚实验室联合投资的华商厦庚突破传统设计,研发生产高效、安全、长寿命碱性制氢电解槽,2023年3月首套1000标方电解槽完成组装,测试结果业内领先][170][184] - [2023年公司完成5个多型号海工装备吊机设备重点项目交付,其中1600T吊机是华商天时成立以来交付的最大吨位吊机,已入选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183] - [公司在船海配套领域多个项目进展顺利,包括深海风电运维母船3D补偿舷梯项目、船舶混合动力系统开发应用等10余个项目][183] - [公司完成对华商厦庚公司的增资签约,成为相对第一大股东,将继续深化氢能布局][170][184] - [2023年公司成功中标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陆地钻机升级改造项目和顶驱运维服务项目,总合同金额约1.63亿美元][191][192] - [公司自2019年起管理运营的“湾钻6号”和“湾钻8号”钻井平台租约已延续至2025年底][191][192] - [2023年3月,公司发布1000标方碱性制氢装备产品,性能达行业领先水平][192] - [2023年公司相继完成五个项目不同型号吊机交付,其中1600T吊机是公司成立以来交付吨位最大的吊机][193] - [2023年11月,公司完成陆地钻机自动化设备自主研制并实现首次销售][193] 公司发展历程 - [2018年2月招商局长城海洋科技战略发展产业基金成为公司控股股东,7月香港战略总部设立,12月出租两台CJ46钻井平台给SMS服务于阿布达比石油公司,实现战略转型突破][91] - [2019年2月民生信托成为公司战略股东,同年TSC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更名为华商国际海洋能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5月两座出售给Shelf的CJ46平台完成交割,海外团队中标Pemex海上钻井服务专案][109] - [2009 - 2013年TSC海洋更名为TSC集团,同年中集集团成为TSC集团战略股东][88] - [2001年埃谟国际在西安成立第一生产基地,在青岛建立第二生产基地,并于联交所GEM上市][107] - [2011年公司与Zentech及中船合作制造高规格R - 550D自升式钻井平台,建立青岛装备制造基地,TSC海洋转至联交所主板上市][108]
华商能源(0020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5 07:37
公司业绩 - 华商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收入约为181.3百万美元,较2022年增加60.4%[2] - 毛利约为41.0百万美元,较2022年增加47.8%[2] - 经营溢利为14,158千美元,较2022年增加93.5%[30] - 每股盈利为0.30美仙,较2022年下降63.4%[30] - 公司股本约为41,418,000美元,共有3,243,433,914股已发行股份[48] 财务状况 - 二零二三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81446千美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约110.8%[5] - 二零二三年流动资产总额为244855千美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约1.9%[6] - 流动负债总额为128341千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8.7%[6] - 公司股本为41418千美元,储备为133623千美元,本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175041千美元[6] 业务拓展 - 公司在氢能业务方面取得进展,推出高性能低成本的製氢设备产品,增资华商廈庚氢能技术有限公司,积极规划氢基燃料发展机会[26] - 公司将构建以「氢、机、电」产业布局,以绿色能源终端产品为核心,在氢基燃料的生产与购销(氢)、能源与船海装备制造(机)、电力驱动与控制(电)等方面,掌握核心技术,打造竞争性产品[67] - 公司将围绕「制氢」及「氢基燃料」两个抓手,在装备端、链条端和产业端形成市场核心竞争力,发力中小型制氢工厂项目,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氢基燃料制备与加注生态体系[68] 全球市场 - 全球前三季度海工裝備訂單共成交92座╱艘,金額約102億美元,其中工程施工類船舶成交50艘,金額31億美元[61] - 全球氫氣需求再創新高,二零二二年全球氫氣需求達到9,500萬噸,增速達35%[63] - 全球電解槽市場持續增長,二零二二年全球電解槽出貨量超過1GW,中國出貨量為800MW[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