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星(00485)

搜索文档
中国华星(00485)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18:05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8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中國華星集團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9月2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485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50,000,000,000 | HKD | | 0.01 | HKD | | 5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50,000,000,000 | HKD | | 0.01 | HKD | | 500,000,000 | 本月底法定/ ...
中信银行上半年净赚约365亿元 周生生中期盈利同比增超7成
新浪财经· 2025-08-27 20:23
业绩速递:保险与金融板块 -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上半年营收3241.22亿元同比增长10.87%,净利润266.71亿元同比增长13.98% [1] - 中国人寿上半年收入2394.88亿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409.31亿元同比增长6.9% [1] - 中信银行上半年净利润364.78亿元同比增长2.8%,但收入1054.26亿元同比下降2.96% [3] - 中国信达上半年净利润22.81亿元同比增长5.8%,收入343.6亿元同比下降2% [5] - 国泰君安国际上半年净利润5.5亿港元同比增长182%,收入28.25亿港元同比增长30% [21] 业绩速递:能源与资源板块 - 中国海洋石油上半年收入2076.08亿元同比减少8.45%,净利润695亿元同比减少13% [2] - 新奥能源上半年营收556.73亿元同比增加2%,净利润24.29亿元同比减少5.6% [4] - 众诚能源上半年收入30.82亿元同比减少20%,净亏损730万元同比盈转亏 [20] - 山高新能源上半年净利润2.87亿元同比增长4%,收入24亿元同比下降0.2% [23] 业绩速递:消费与制造板块 - 美团-W上半年收入1783.98亿元同比增加14.7%,经调整净利润124.42亿元同比减少41% [3] - 周生生上半年净利润9.02亿港元同比增加71.4%,营收110.36亿港元同比减少2.5% [10] - 天虹国际集团上半年净利润4.19亿元同比增加53.33%,收入110.34亿元同比减少1.86% [11] - 巨子生物上半年收入31.13亿元同比增长22.5%,净利润11.82亿元同比增长20.2% [19] - 中国东方教育上半年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48.4%,收入21.86亿元同比增长10.2% [23] 业绩速递:地产与基建板块 - 世茂集团上半年营收148亿元同比下降49%,净亏损89.3亿元同比收窄61% [7] - 中国东方集团上半年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116%,收入198.6亿元同比减少12% [6] - 重庆钢铁股份上半年净亏损1.31亿元同比收窄81%,收入130.85亿元同比减少13.26% [8] - 中梁控股上半年净亏损7.81亿元同比收窄54.3%,收入51.3亿元同比减少77.4% [18] - 上实城市开发上半年净亏损4.92亿港元同比扩大112.5%,收入18.28亿港元同比减少38.7% [23] 业绩速递:科技与工业板块 - 福莱特玻璃上半年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减少82.6%,收入77.37亿元同比减少27.7% [16] - 威高股份上半年净利润10.08亿元同比减少9%,收入66.44亿元同比增加0.1% [17] - 地平线机器人-W上半年收入15.67亿元同比增加67.6%,毛利10.24亿元同比增加38.6% [24] - 铁建装备上半年净利润6672万元同比增长8.75%,收入17.32亿元同比增长0.55% [23] 公司要闻 - 中国圣牧与益婴美乳业订立新奶粉采购框架协议 [24] - 荣昌生物泰它西普治疗IgA肾病中国III期临床研究A阶段达到主要终点 [24] - 中国华星八卦城项目二预计10月启动建设,2026年底竣工 [24] 回购动态 - 腾讯控股斥资5.5亿港元回购90.9万股,回购价596-614.5港元 [24] - 汇丰控股斥资约1.56亿港元回购154.72万股,回购价100.2-101.5港元 [24] - 恒生银行耗资约2349.07万港元回购21万股,回购价111.5-112.2港元 [24] - 美高梅中国斥资1601.8万港元回购100万股,回购价15.92-16.13港元 [24]
中国华星:八卦城项目二预计10月启动建设 2026年底竣工
智通财经· 2025-08-27 19:00
项目开发进展 - 公司通过收购附属公司获得土地使用权以开发八卦城项目二 [1] - 土地空置占有权预计于2025年9月底前交付 目前仍有两户未达成搬迁协议 [1] - 当地自然资源局已获得强制拆迁令 正与剩余两户进行补偿磋商 [1] 项目规划调整 - 总建筑面积申请由14,700平方米扩大至19,700平方米 [1] - 扩建方案已获原则性同意 尚未获得正式批准 [1] 开发时间规划 - 项目建设预计2025年10月启动 目标2026年12月底前竣工 [1] - 已竣工单位计划2027年初开始市场推广和销售 [1] 项目资金安排 - 建设资金将通过内部现金流、有抵押贷款、股权融资、政府补贴及预售款项组合方式筹措 [2]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8月12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16:43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8月12日收盘,共有142只股票创52周新高,其中映美控股(02028)以164.89%的创高率位居榜首,精英汇集团(01775)和富盈环球集团(01620)分别以84.78%和40.63%位列第二和第三 [1] - 创高率超过20%的股票包括澳亚集团(34.36%)、富一国际控股(28.30%)、环联连讯(28.00%)、华检医疗(27.58%)、中慧生物-B(27.53%)、中国新零售供应链(23.19%)、陆庆娱乐(23.19%)、尚晋国际控股(22.58%)和世纪集团国际(20.00%) [1] - 创高率在10%-20%区间的股票包括小黄鸭德盈(18.06%)、未来数据集团(18.00%)、云知声(15.49%)、原生态牧业(14.47%)、现代牧业(12.88%)、润中国际控股(12.09%)、飞扬集团(11.69%)、盈健医疗(11.43%)、中国圣牧(11.11%)和泰昇集团(11.11%) [1] 中等涨幅股票表现 - 创高率在5%-10%的股票包括中国华星(10.53%)、复星国际(9.66%)、汇聚科技(9.60%)、伟工控股(8.67%)、优然牧业(7.79%)、华晨中国(7.25%)、CWT INT'L(7.02%)、粤运交通(6.81%)、万嘉集团(6.48%)、中国心连心化肥(6.30%)和盛源控股(6.06%) [1] - 创高率在4%-5%的股票包括药捷安康-B(5.90%)、煜荣集团(5.83%)、中宝新材(5.68%)、正大企业国际(5.56%)、瑞斯康集团(5.26%)、星谦发展(5.17%)、久久王(5.16%)和重庆机电(5.08%) [1][2] - 创高率在3%-4%的股票包括伟禄集团(4.81%)、金风科技(4.70%)、和谐汽车(4.68%)、中国飞机租赁(4.58%)、丘钛科技(4.47%)、意力国际(4.44%)、和誉-B(4.43%)、亨利加集团(4.18%)、陆氏集团(4.17%)和现代牙科(3.92%) [2] 低涨幅股票表现 - 创高率在2%-3%的股票包括诺亚控股(3.36%)、正利控股(3.33%)、朗廷-SS(3.28%)、邵氏兄弟控股(3.13%)、中国农产品交易(3.08%)、RAFFLESINTERIOR(2.86%)、叶氏化工集团(2.70%)、智云国际控股(2.52%)、啓明医疗-B(2.47%)、阜博集团(2.46%)和天伦燃气(2.44%) [2] - 创高率在1%-2%的股票包括伊登软件(2.40%)、平安好医生(2.37%)、复星医药(2.22%)、佳景集团(2.15%)、东岳集团(2.07%)、百富环球(2.03%)、中国铝业(1.93%)、国际资源(1.93%)、中国财险(1.90%)、FL二南方日经(1.89%)和复宏汉霖(1.87%) [2] - 创高率低于1%的股票包括六福集团(1.80%)、南方中证5G(1.68%)、自然美(1.67%)、潪㵆发展(1.67%)、GX亚太(1.66%)、和铂医药-B(1.64%)、光大环境(1.61%)、长飞光纤光缆(1.57%)、赛迪顾问(1.52%)、耐世特(1.52%)和中国神华(1.50%) [2][3]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嘉鼎国际集团(08153)以-15.25%的创低率位居跌幅榜首,坤集团(00924)和中加国信(00899)分别以-12.86%和-10.00%的创低率位列第二和第三 [4] - 创低率在-5%至-10%的股票包括欢喜传媒(-8.62%)、国富氢能(-7.96%)、METALIGHT(-7.34%)、创美药业(-5.23%)、九江银行(-5.22%)和怡邦行控股(-5.08%) [4] - 创低率在-1%至-5%的股票包括中骏集团控股(-4.08%)、乐舱物流(-4.03%)、东阳光药(-3.70%)、多牛科技(-3.14%)、FI二南方日经(-2.66%)、瑞风新能源(-2.60%)、易和国际控股(-2.31%)、思考乐教育(-1.75%)和中庆股份(-1.48%) [4]
中国华星(00485.HK)8月12日收盘上涨9.33%,成交8400港元
金融界· 2025-08-12 16:38
股价表现 - 8月12日中国华星股价收报0.41港元/股 单日上涨9.33% 成交量2万股 成交额8400港元 振幅2.67%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达150% 今年以来累计涨幅140.38% 显著跑赢恒生指数同期24.16%的涨幅 [2]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营业总收入1832.28万元 同比减少37.79%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245.89万元 同比亏损幅度扩大30.92% [2] - 毛利率25.47% 资产负债率27% [2] 行业估值对比 - 地产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9.29倍 行业中值-0.16倍 [3] - 中国华星市盈率-3.28倍 在行业中排名第139位 [3] - 同业公司市盈率对比:百仕达控股0.93倍 瑞森生活服务2.82倍 鑫苑服务3.03倍 兴业物联3.25倍 中国新城市3.32倍 [3]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以"创造美好生活"为使命 将新管理团队的企业文化成果融入现有业务 [3] - 坚持客户至上、谋求共赢、和平共处、推动环保、以结果为导向的经营理念 [3] - 计划将业务扩展至具备良好发展机遇的其他分部 承诺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3]
中国华星(00485) - 致现有註册股东之函件及变更申请表格
2025-07-31 17:57
年报通知 - 2025年7月31日公司发布2025年年报发布通知[2] - 公司通讯中、英文版本分别上载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2][6] 接收方式 - 无有效邮箱以印刷本发送登载通知和公司通讯[4][7] - 向股东邮箱发通讯未收到“未送达”视为遵守规则[4][7] 有效期与请求 - 甲部指示有效期至2026年3月31日或股东书面更改[10] - 希望继续收印刷本需进一步书面请求[10] 回条事项 - 填妥签署回条可邮寄或电邮至公司登记分处[10] - 回条未作选择等情况无效,联名股东首位者签署[10]
中国华星(00485) - 致非註册持有人之函件及申请表格
2025-07-31 17:54
年报通知 - 公司2025年年报中、英文版本分别上载于www.00485.hk及www.hkexnews.hk[2][5] 非登记股东申请 - 非登记股东可申请免费印刷本,有效期至2026年3月31日[3][6] - 非登记股东想电子收取通讯应联系中介提供邮箱[4][7][11] 咨询方式 - 对通知有查询可于工作日9:00 - 18:00致电(852) 2980 1333[5][7] 公司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485,于百慕达注册成立[1][10] 其他 - 香港投寄申请表格无需支付邮费[12]
中国华星(00485)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31 16:4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收入为19,855,000港元,同比下降38%[28][30] - 公司年亏损24,337,000港元,同比扩大31%[29][31] - 公司行政开支14,259,000港元,与上年13,384,000港元基本持平[28][30] - 公司投资物业重估亏损3,856,000港元(持作出售物业转拨)及2,849,000港元(投资物业)[28][30]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亏损拨备5,278,000港元,因账龄较长导致预期信贷亏损增加[28][30] - 公司财务成本2,929,000港元,同比下降8%[28][3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总合约销售额约1413.2万港元,同比下降45.3%(2024年度为2583.3万港元)[37][40] - 物业开发板块亏损从2024年度的109.1万港元扩大至2025年度的995.2万港元,主要因持售物业转投资物业重估亏损及应收款减值[43][45] - 物业投资收入同比增长17%至155.2万港元(2024年度为132.6万港元)[47][48] - 物业投资重估亏损从2024年度的730.4万港元收窄至2025年度的284.9万港元[47][48] - 水电业务收入从2024年度的410.3万港元微降至2025年度的406.0万港元,亏损从19.7万港元扩大至89.1万港元[53] - 物业管理收入从2024年度的65.5万港元锐减至2025年度的11.1万港元,由盈利17.4万港元转为亏损7.3万港元[51] - 公司2025年3月31日的银行结余及现金为6,597,000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571,000港元增长44%[58][63] - 2025年3月31日的资产负债比率为0.16,较2024年的0.14有所上升[59][63] - 流动比率从2024年的3.19降至2025年的1.65,主要由于持作出售物业转至投资物业[60][63] - 公司2025年3月31日的借贷为20,374,000港元,应付债券为6,760,000港元,较2024年略有减少[61][6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中国房地产市场交易量相对历史水平仍较低,影响公司物业开发业务收入[14] - 公司在中国运营两座水电站,为终端用户提供稳定清洁电力并贡献稳定收入[16] - 可再生能源业务将继续作为公司核心投资之一[16] - 公司物业开发业务在中国北部市场保持优质定位[15] - 公司拥有三个中国房地产项目(西关、八卦城一、八卦城二),总建筑面积102,705平方米[35] - 西关项目销售面积占比从2024年度的8%降至2025年度的5%[37][40] - 八卦城项目一(3栋主楼)于2024年竣工但未贡献销售额,2024年10月转为租赁用途[38][41] - 物业投资组合包含808平方米商业面积(100%权益,租约至2055年)及总计1.6万平方米停车场面积[47] - 物业管理业务2025年度收益为111,000港元,亏损73,000港元,相比2024年度收益655,000港元和溢利174,000港元显著下降[55] - 水电业务2025年度收益为4,060,000港元,较2024年度的4,103,000港元略有下降,分类亏损从197,000港元增至891,000港元[56] 各地区表现 - 中国202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02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其中住宅投资7,604亿元,同比下降11%[25][27] - 中国2024年商品房销售额9,67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18%[25][27] - 中国202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7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4%[25][2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地方政府逐步放宽信贷政策并实施减税以稳定房地产市场[15] - 公司业务策略包括分散业务模式至不同领域以扩大收益来源[1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14] - 公司调整物业开发策略以适应市场新均衡局面[15] - 中央及地方政府持续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15] - 公司管理层密切监控市场并采取适当行动应对变化[13] - 公司预计截至2026年3月31日将有充足营运资金满足需求[181] - 公司已将本金总额为5,987,000港元的若干应付债券到期日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182] - 直接控股公司同意在公司出现财务困难时提供持续财务支持[182] - 公司正在寻求备用银行融资以应对潜在资金短缺[182] - 公司考虑通过股份配售、供股或可换股债券发行等方式进行潜在融资[182] - 公司计划加快发展中待售物业及持作出售物业的销售进度[182] - 公司已实施措施收紧运营开支以改善未来现金流和盈利能力[182]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王晶先生持有公司108,591,364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51.02%[86][87] - 王星乔先生持有公司163,75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0.08%[88][90] - 赵洪霞女士于2024年11月15日被任命为公司非执行董事[89][91] - 苏波先生于2020年5月7日被任命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计委员会主席及薪酬委员会成员[92][94] - 唐生智先生于2020年2月3日被任命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主席及审计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成员[93][94] - 独立非执行董事曾冠维持有公司275,5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0.13%[96][98] - 公司董事会由2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超过三分之一[113][114]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基本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除董事长王晶及独立非执行董事苏波、曾冠维因业务承诺缺席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101][102][105][10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共举行9次董事会会议和1次股东大会,执行董事王晶和王星乔全勤出席9/9次董事会会议[130] - 独立非执行董事苏波、唐生智、曾冠维在2025财年均全勤出席9/9次董事会会议[130] - 审计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苏波任主席),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审查集团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体系[135] - 公司将在2026年3月31日前指定首席独立非执行董事以加强沟通机制[123] - 2024年11月15日发生董事变动:赵爽辞任执行董事,赵洪霞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16][119] - 董事会确认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已根据上市规则第3.13条提交2025财年独立性确认书[122] - 审计委员会审查了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的集团财务报表[135] - 公司正在评估采用内部或外部方式进行董事会绩效评估[131] - 董事会结构包含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6] - 2025财年董事会会议平均出席率为100%(除辞任董事赵爽5/5次)[130] - 审计委员会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年度内举行了3次会议[136][137] - 薪酬委员会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年度内举行了2次会议[139][140] - 提名委员会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年度内举行了2次会议[144][145] - 审计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包括苏波(主席)、唐生智和曾冠维[136] - 薪酬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包括唐生智(主席)、苏波和曾冠维[139] - 提名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和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包括王晶(主席)、唐生智和曾冠维[144] - 董事及五名最高薪酬人士的薪酬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3[140] - 审计委员会成员苏波、唐生智和曾冠维在审计委员会的3次会议中全部出席[146] - 薪酬委员会成员苏波、唐生智和曾冠维在薪酬委员会的2次会议中全部出席[146] - 提名委员会成员王晶、唐生智和曾冠维在提名委员会的2次会议中全部出席[146] 其他重要内容 - 高级管理层中1人薪酬在零至500,000港元范围内[168] - 核数服务费用为820,000港元,非核数服务费用为20,000港元[170] - 计息借贷20,374,000港元的还款日期已延长至2026年5月2日[176] - 公司秘书林伟基先生已遵守上市规则第3.29条的专业培训要求[165] - 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责任保险在2025年度无索赔记录[173] - 组织章程大纲及公司细则在2025年度无重大变动[177] - 公司采用持续经营基准编制财务报表[179] - 独立核数师报告中提及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176] - 公司现金预测涵盖至2026年6月30日[181] - 审计委员会与管理层就持续经营相关重大不确定性达成一致并采取必要行动[183][186] - 董事会认为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制度有效且充分[185][187] - 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于2024年9月20日举行[192][195] - 公司通过官方网站(www.00485.hk)向公众更新业务发展及财务信息[194] - 公司已寄发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报及股东周年大会通告[196] - 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所有决议案均获股东投票通过[196] - 公司指定高级管理层与机构投资者及分析员保持公开对话[196] - 股东持有不少于十分之一缴足股本可请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97][200] - 股东持有不少于二十分之一缴足股本或不少于100名股东可提出股东大会提案[198] - 公司章程及细则发布于公司网站及港交所指定网站[199] - 公司网站提供业务发展、财务资料等最新信息供公众查阅[196] - 公司已审阅股东沟通政策并认为其有效[196]
中国华星(00485)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30 22:1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收益为19,855千港元,2024年为31,917千港元[3] - 2025年毛利为5,057千港元,2024年为5,855千港元[3] - 2025年除税前亏损为17,660千港元,2024年为24,103千港元[3] - 2025年年度亏损为18,589千港元,2024年为24,337千港元[3] - 2025年年度全面亏损总额为35,178千港元,2024年为25,810千港元[3] - 2025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11.43港仙,2024年为8.73港仙[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净亏损2433.7万港元[9] - 2025年公司总收益为19855千港元,2024年为31917千港元,同比下降37.79%[16][19] - 2025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24103千港元,2024年为17660千港元,亏损扩大36.49%[19] - 2025年中国地区收益19855千港元,2024年为31917千港元,同比下降37.79%[25] - 2025年客户A(水电业务)收益4060千港元,2024年为4103千港元,同比下降1.05%[26] - 2025年企业所得税为1.1万港元,2024年为5.1万港元;2025年土地增值税为22.3万港元,2024年为87.8万港元[30] - 2025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1.43港仙,2024年为8.73港仙,亏损额2025年为2433.7万港元,2024年为1858.9万港元[3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1985.5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38%[4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投资物业重估亏损约670.5万港元,上一年度约730.4万港元[4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年内亏损约2433.7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31%[4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收益约为155.2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17%;投资物业重估亏损从约730.4万港元减至约284.9万港元,分类亏损从约729.8万港元减至约471.9万港元[5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物业管理收益从约65.5万港元降至约11.1万港元,分类溢利从约17.4万港元变为分类亏损约7.3万港元[5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水电业务收益从约410.3万港元降至约406万港元,分类亏损从约19.7万港元增至约89.1万港元[5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销售成本为26,062千港元,2024年为14,798千港元[3] - 2025年水电业务增购物业、厂房及设备70千港元,2024年物业投资增购459千港元[23] - 2025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936千港元,2024年为2982千港元[23] - 2025年使用权益资产折旧343千港元,2024年为386千港元[2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行政开支约1425.9万港元,与上一年度类似[4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贸易应收款项亏损拨备约527.8万港元[4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财务成本约292.9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8%[4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在中国拥有三项物业开发项目[47] - 西关项目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出售总占地面积约5%,合约销售额约1413.2万港元[48] - 八卦城项目一截至2025年3月31日尚未贡献合约销售额,2024年10月用途改为租赁[4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物业开发分类亏损从约109.1万港元增至约995.2万港元[5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收益约为155.2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17%;投资物业重估亏损从约730.4万港元减至约284.9万港元,分类亏损从约729.8万港元减至约471.9万港元[5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物业管理收益从约65.5万港元降至约11.1万港元,分类溢利从约17.4万港元变为分类亏损约7.3万港元[5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水电业务收益从约410.3万港元降至约406万港元,分类亏损从约19.7万港元增至约89.1万港元[56] - 物业投资收益来自辽宁本溪商业物业及停车场,集团权益均为100%[53]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中国地区收益19855千港元,2024年为31917千港元,同比下降37.79%[25] - 2025年香港非流动资产228千港元,2024年为571千港元,同比下降60.07%[2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集团未来将坚守业务方向,维持审慎投资及业务策略,坚持业务模式多样化[58]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5年非流动资产为129,941千港元,2024年为53,598千港元[4] - 2025年流动资产为104,009千港元,2024年为208,527千港元[4] - 2025年资产净值为170,779千港元,2024年为196,589千港元[4]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须于一年内偿还借贷2037.4万港元及应付债券676万港元,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为659.7万港元[9] - 计息借贷2037.4万港元的还款日期已延长至2026年5月2日[9] - 本金总额为598.7万港元的若干应付债券的到期日进一步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11] - 集团采纳多项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2] - 香港会计师公会已颁布多项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集团正在评估影响,认为无重大影响[14]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之修订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之年度期间生效[14][15]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等多项修订于2026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之年度期间生效[14][15]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第19号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之年度期间生效[14][15]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及香港会计准则第28号之修订生效日期待定[14][15] - 2025年公司合计总资产为233950千港元,2024年为262125千港元,同比下降10.75%[21] - 2025年公司合计总负债为63171千港元,2024年为65536千港元,同比下降3.61%[21] - 截至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香港利得税计提拨备,中国企业所得税按25%税率计算,土地增值税按30% - 60%累进税率征收[28][29] - 投资物业2023年4月1日为3583.1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2657.7万港元,2025年3月31日为10637.2万港元[33]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亏损拨备)为782.7万港元,2024年为1348.8万港元,2025年确认贸易应收款项亏损拨备527.8万港元[34] - 2025年贸易应付款项超过90日为200.7万港元,2024年为262万港元[35] - 2025年借贷为2037.4万港元,2024年为2049.3万港元,年利率12厘,还款日期延至2026年5月2日[35] - 2025年公司债券为676万港元,2024年为696万港元,固定年利率6厘 - 6.5厘[37] - 2024年曾有清盘呈请,涉及未偿还款项390.2万港元,后呈请撤销[39] - 2025年3月31日,本金598.7万港元应付债券按每月0.7厘计息,77.3万港元应付债券已逾期免息[40] - 2025年6月20日,部分债券持有人同意将本金总额598.7万港元的应付债券到期日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41]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为659.7万港元,较2024年增加约44%[59] - 2025年3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0.16(2024年:0.14)[59] - 2025年3月31日,流动比率为1.65(2024年:3.19)[6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借贷约为2037.4万港元(2024年:2049.3万港元),应付债券约为676万港元(2024年:696万港元)[6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发展中待售物业抵押约1402.1万港元(2024年:1410.3万港元),担保银行融资本金约2546.7万港元(2024年:2561.7万港元)[63]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雇员共28名(2024年:17名),其中24名(2024年:13名)受雇于中国[6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2024年:无)[6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6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并无持有任何重大投资[6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末期股息(2024年:无)[6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公司之上市证券[70] - 2024年9月20日,董事会主席王晶先生因业务承诺未出席股东周年大会,执行董事王星乔先生作为大会主席出席[73] - 2024年9月20日,独立非执行董事苏波先生及曾冠维先生因业务承诺未出席股东周年大会[73]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构成,已审阅集团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业绩[7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借贷2037.4万港元及应付债券676万港元须于1年内偿还[8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为659.7万港元[80] - 核数师认为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准则真实反映集团财务状况、表现及现金流[79] - 董事认为集团能继续持续经营并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81] - 业绩公告刊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网站及公司网站[82] - 公司2025年年报将适时寄发股东并于相关网站刊发[82]
中国华星(00485)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20 16:30
收益与亏损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约118,000港元,分類虧損为约50,000港元,而2023年同期收益为约301,000港元,分類溢利为约28,000港元[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期間虧損为3,588千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2,495千港元[1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收益约14,740,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22,397,000港元减少约34%[2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分類虧損由2023年同期的约24,000港元增至约441,000港元[2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约为612,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713,000港元减少14%[2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分类亏损约48,000港元,而2023年同期则为分类溢利约32,000港元[29] - 公司录得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间亏损约3,588,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2,495,000港元增加约44%[7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约2,969,000港元,分類溢利为约419,000港元[10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约2,941,000港元,分類溢利为约688,000港元[10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2,775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160千港元有所下降[13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间亏损为3,588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495千港元有所增加[13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每股亏损为1.69港仙,较2023年同期的1.17港仙有所增加[13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14,128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21,684千港元有所下降[139] - 物業開發及銷售收益為11,041千港元,物業管理收益為118千港元,水電站運營管理收益為2,969千港元,總計14,128千港元[159] - 公司总收益为14,740千港元,其中物业开发收益为11,041千港元,物业投资收益为612千港元,物业管理收益为118千港元,水电业务收益为2,969千港元[163] - 公司除税前亏损为3,422千港元,未分配开支和财务成本分别为1,860千港元和1,445千港元[163] - 公司物业开发业务出售了总占地面积的约4%,取得总合约销售额约11,041,000港元,相比去年同期出售的6%和18,442,000港元有所下降[183] 财务成本与开支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财务成本约1,445,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1,251,000港元增加约16%[2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行政开支约5,002,000港元,与2023年同期的约4,751,000港元相近[23] - 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的薪酬从2023年的418,000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989,000港元[89] - 員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中的工資及薪金為1,683千港元,定額供款計劃之供款為194千港元[147] - 銷售存貨成本為10,954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7,552千港元有所下降[147] - 物業、廠房及設備的折舊為1,478千港元,使用權資產的折舊為171千港元[147] - 借貸利息開支為1,238千港元,應付債券利息開支為190千港元,租賃負債利息開支為17千港元[147]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0.14,与2024年3月31日相同[2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发展中待售物业为14,518,000港元,已抵押以担保授予第三方本金总额为26,370,000港元[12]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从2024年3月31日的约4,571,000港元增加至2024年9月30日的约8,495,000港元,增幅约为86%[52] - 公司流动比率为3.24,较2024年3月31日的3.19有所提升[74] - 公司借贷总额为21,096,000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0,493,000港元略有增加[63] - 公司应付债券总额为6,760,000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6,960,000港元略有减少[6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200,82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96,826千港元有所增加[12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权益为200,82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96,589千港元有所增加[12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8,495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571千港元有所增加[13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物业为27,358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6,577千港元有所增加[12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物产、厂房及设备为26,323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6,450千港元有所下降[12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使用权资产为400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71千港元有所下降[124] - 貿易應收款項、按金及其他應收款項於2024年9月30日為54,081千港元[152] - 公司公司债券流动负债为6,760千港元,相比2024年3月31日的6,960千港元有所减少[174] - 公司本金总额为5,987,000港元的债券已到期,还款日期被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按利率每月0.7厘计息[177] 业务与投资 - 公司自2020财年起开始从事物业管理业务,为住宅及商业物业提供全面物业管理服务[30] - 公司自2016财年起开始从事清洁及可再生能源业务,主要通过中国北部两家水电站运营管理产生收益[31] - 公司自2018财年起开始从事物业开发业务,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在中国拥有三项物业开发项目[45] - 公司对可再生能源业务的持续投资预计将为公司带来可持续收益[51] - 八卦城项目一自2023年年中开始销售,但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尚未为公司贡献任何收益[100] - 公司未就重大投资或收购资本资产签署任何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也无相关计划[57] - 公司其他借贷款项按年利率12厘计息,由投资物业18,120,000港元作担保,并须于2025年5月2日偿还[173] - 公司全国房地产开投资为约人民币78,680亿元,同比减少10%,其中住宅房屋投资减少11%[180] - 公司中国商品房销售额为约人民币68,880亿元,同比下跌23%,其中住宅房屋销售额下降24%[180] - 公司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约703百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7%,其中住宅房屋销售面积减少19%[180] 股东与股权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主要股东达荣资本有限公司持有108,591,364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51.02%[42] - 达荣资本有限公司持有1,000,000股普通股,占达荣资本有限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00%[93] - 达荣资本有限公司持有的108,591,364股股份中,王晶先生被视为拥有82.8%的权益[95][109] - Lushan Investment Holding Limited持有145,895,712股股份,由中国华融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拥有[94][96] - 押记股份占公司于2024年3月31日已发行股本的约51.02%[103] - 张丹丹女士(作为邹新宇先生的配偶)被视为于146,795,711股股份中拥有权益[113] - 公司于2024年12月5日完成向皇子山销售37,304,347股股份[116] 员工与管理层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共有员工19名,其中15名受雇于中国[34] - 独立非执行董事苏波先生及曾冠维先生由于其他业务安排未能出席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10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董事局包括执行董事王晶先生、王星喬先生、赵爽先生;及独立非执行董事苏波先生、唐生智先生及曾冠維先生[108] 其他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3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并无持有任何重大投资[36] - 公司董事局决定不就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宣派中期股息[58] - 公司決定不會就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個月派發股息[160] - 公司平均信贷期为90天,且若干供应商按个案基准授予更长信贷期[172] - 經營活動產生之現金淨額為2,251千港元,投資活動所用之現金淨額為(68)千港元,融資活動所得之現金淨額為211千港元[154]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增加淨額為2,394千港元,於報告期初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4,571千港元[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