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服务(00552)

搜索文档
中国通信服务:上半年净利润21.3亿元 同比增长0.2%
格隆汇APP· 2025-08-21 12:4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人民币769.4亿元 同比增长3.4% [1] - 上半年净利润人民币21.3亿元 同比增长0.2% [1] - 上年同期营收人民币744.1亿元 净利润21.2亿元 [1]
中国通信服务(00552.HK)上半年净利润达21.29亿元,三大业务板块全面增长
格隆汇· 2025-08-21 12:2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收入达人民币769.39亿元,同比增长3.4% [1] - 净利润为人民币21.29亿元,同比增长0.2% [1] - 毛利率为10.3%,净利润率为2.8% [1] 业务板块分析 - 电信基建服务收入382.72亿元,同比增长1.6%,占总收入49.7% [1] - 业务流程外判服务收入223.83亿元,同比增长1.0%,占总收入29.1% [1] - 应用、内容及其他服务收入162.84亿元,同比增长11.7%,占总收入21.2% [1] 增长驱动因素 - 应用、内容及其他服务连续多年成为收入增长核心驱动力 [1] - 集团紧抓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深化及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机遇 [1] - 持续建强软件开发和数字服务能力以应对数智化浪潮 [1] 客户市场结构 - 国内非电信运营商集客市场收入显著增长,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变革拉动的算力需求 [1] - 承接多个智算中心建设和数据中心改造项目 [1] - 国内非电信运营商集客市场与海外市场合计收入占比首次超过总收入50% [1]
中国通信服务(00552)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1 12:0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经营收入为人民币76,939百万元,同比增长3.4%[2][4] - 净利润为人民币2,129百万元,同比增长0.2%[2][4]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收入为769.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27]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2.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4%[27] - 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27] - 每股基本/摊薄盈利为0.307元人民币,与2024年同期持平[2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收入为769.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其中服务收入为749.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55]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21.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6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为10.3%,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4] - 净利润率为2.8%,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4] - 2025年上半年毛利润为78.8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27] - 经营成本为690.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2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成本为690.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其中直接员工成本为37.0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分包成本为429.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4.1%,材料成本为133.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1%[5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润为78.8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毛利率为10.3%,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60] - 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61.8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占经营收入比为8.0%,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6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电信基建服务收入人民币38,272百万元,同比增长1.6%,占经营收入比重49.7%[6] - 业务流程外判服务收入人民币22,383百万元,同比增长1.0%,占经营收入比重29.1%[6] - 应用、内容及其他服务收入人民币16,284百万元,同比增长11.7%,占经营收入比重21.2%[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收入为769.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其中电信基建服务收入占比49.7%[37] - 电信基建服务收入为382.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业务流程外判服务收入为223.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应用、内容及其他服务收入为162.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56] 各地区表现 - 国内非电信运营商集客市场收入人民币36,585百万元,同比增长12.9%[9] - 海外市场收入人民币2,151百万元,同比增长8.7%[9] - 公司对中国电信集团和中国移动集团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3.6%和8.3%,合计占比41.9%[3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经营收入为21.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37] - 国内非运营商集客市场收入为365.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9%,海外市场收入为21.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国内电信运营商市场收入为382.0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6%[57] 战略新兴业务表现 - 战略新兴业务新签合同额占总新签合同额比重超40%[11] - 人工智能领域新签合同额突破人民币13亿元,覆盖客户200余家[18] - 数字基建领域新签合同额保持快速增长[12] - 绿色低碳领域采用“绿色能源+节能技术”双轮驱动模式[13] - 智慧城市领域新签合同额实现较快增长[14] - 应急安全领域承接国家网络安全重大工程[15] 研发和知识产权 - 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超过4,100件,软件著作权超过10,900件,参与国家级标准48项[17] - 公司拥有1,400余人的人工智能交付团队[18] - 公司荣获国家协会、省部级科技奖项20项[17] 财务费用和员工成本 - 财务费用总额从2024年的59,026千元降至2025年的43,911千元,其中银行及其他贷款利息从31,503千元降至20,419千元,租赁负债利息从27,523千元降至23,492千元[40] - 员工成本从2024年的8,417,643千元降至2025年的7,987,519千元,其中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从7,308,835千元降至6,833,056千元[41]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4年的1,168百万元增至2025年的1,193百万元,行政开支从2,711百万元降至2,457百万元,研发成本从2,314百万元降至2,184百万元[41] - 研发费用的额外扣除从2024年的292,495千元降至2025年的239,848千元[43] 资产和负债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为1382.4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366.18亿元人民币增长1.2%[30][31]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5.8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96.38亿元人民币下降41.0%[30] - 公司2025年6月30日股东权益合计476.5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466.13亿元人民币增长2.2%[31] - 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净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5,296,205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9,588,202千元,其中应收账款从26,509,784千元增至31,479,179千元[51] - 合同资产净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37,767,809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2,559,871千元,其中电信基建服务从32,552,493千元增至36,472,255千元[52] - 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总额为675.78亿元人民币,其中1年以内的占比为96.1%(649.20亿元人民币)[53] - 合同负债总额为71.48亿元人民币,其中电信基建服务为49.52亿元人民币,其他服务为21.96亿元人民币[5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13,824.8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增加人民币163亿元[6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人民币9,059.8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增加人民币59.4亿元[64] - 资产负债率为65.5%,较2024年12月31日略有下降[64] 综合收益和其他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其他综合收益为41.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8%[29]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权益工具净变动为39.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4%[29] - 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261.7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29] - 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综合收益为253.9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2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8.3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6%,其中利息收入占比32.2%[3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现金流出为80.7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上半年的91.23亿元人民币有所改善[63] 股息和股东回报 - 公司未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2024年同期:无),但上一财政年度末期股息从每股0.2174元增至0.2187元[48][49] - 所有者权益回报率(ROE)为39.3%[4] 公司治理和合规 - 审核委员会已与管理层共同审阅会计准则及惯例,并讨论风险管理、内部监控及财务报告事宜[65] - 公司确认遵守香港联交所《企业管治守则》所有条文[66] - 公司董事及监事确认在2025年上半年遵守《上市公司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67] - 公司确认2025年上半年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69] - 2025年中期报告将在联交所"披露易"网站及公司网站登载[70] - 公司提醒前瞻性陈述受宏观经济、监管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影响[71] 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 公司连续多年被纳入“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成份股[20]
32.7亿元落槌!宝奇携手中通服供应链开启智慧物流新纪元
财富在线· 2025-08-11 08:58
项目中标 - 公司以32.7亿元总金额中标中通服供应链平台类运力服务项目 [1] - 项目标志着公司在赋能国有大型企业物流供应链升级进程中树立里程碑 [1] 服务内容与技术应用 - 公司提供覆盖全国的智能运力调度、运输路线优化及在途追踪管理等数字货运全流程服务 [3] - 依托大数据和AI大模型技术帮助客户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并提升运输时效 [3] - 合作旨在实现高效与绿色的双重目标 [3] 合作方背景与战略意义 - 中通服供应链为国有上市公司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业务涵盖通信设备物流、仓储管理及跨境运输等领域 [4] - 双方计划共同构建智慧供应链网络 并在能源管理、供应链金融等维度展开深度合作 [4] - 合作致力于打造行业级数智化转型标杆 [4] 公司定位与业务方向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数智化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4] -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及AI大模型技术促进物流领域线上化、数据化和数智化 [4] - 核心目标是提升物流操作效率、优化线路规划并推动全社会物流领域降本增效 [4]
中国通信服务(00552.HK)拟8月21日举行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08 17:23
公司治理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1日举行董事会会议审批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 [1] 市场定位与业务属性 - 公司是中国综合智慧服务龙头企业 [1] 技术发展机遇 - AI大模型浪潮成为公司增长新引擎 [1]
中国通信服务(00552) - 董事会召开日期

2025-08-08 16:51
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CORPORATION LIMITED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之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編號:552) 董事會召開日期 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宣佈將於二零二五年 八月二十一日(星期四)舉行本公司董事會會議,藉以批准(其中包括)本公司及其附 屬公司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期間的中期業績。 承董事會命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 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 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公司秘書 鍾偉祥 中國北京 二零二五年八月八日 於本公告刊發之日期,本公司執行董事為欒曉維先生、崔占偉先生及沈阿強先生;非執 行董事為程建軍先生、唐永博先生、劉愛華先生及陳力先生;以及獨立非執行董事為呂 廷杰先生、王琪先生、王春閣先生及招敏慧女士。 1 ...
中国通信服务(00552)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2:24
股份信息 - 截至2025年7月底,H股法定/注册股份2,391,420,240股,面值1元,股本2,391,420,240元[1] - 截至2025年7月底,内资股法定/注册股份4,534,598,160股,面值1元,股本4,534,598,160元[1] - 2025年7月法定/注册股本总额6,926,018,400元无变动[1] 发行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底,H股已发行股份2,391,420,240股,库存股份0股[2] - 截至2025年7月底,内资股已发行股份4,534,598,160股,库存股份0股[2] - 2025年7月H股和内资股已发行及库存股份数均无变动[2] 其他 - 公司本月证券发行或库存股份交易获授权且合规[5]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光电耦合器件行业工作原理、产销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光电耦合器件规模达45亿元,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1 09:18
行业概述 - 光电耦合器件是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的电-光-电转换器件 由发光源和受光器组成 具有电绝缘和抗干扰特性[3] - 按光路径可分为外光路和内光路 按输出形式分光敏器件/NPN三极管/达林顿三极管等7类 按封装分同轴/双列直插/TO等6类[3] - 主要应用于通信(69%) 工业控制 汽车电子 医疗设备等领域 起隔离和信号传输作用[14] 市场规模 - 全球市场规模从2020年16.9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21.2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5.83% 预计2025年达22.4亿美元[16] - 中国市场规模从2019年19.74亿元增长至2024年45.19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8.02%[19] - 中国产量从2017年41.02亿颗增长至2024年123.03亿颗 年复合增长率24.57% 销量从49.34亿颗增至143.2亿颗 年复合增长率23.75%[17]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电子元器件/光芯片/连接器等原材料 中国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从2017年18310亿元增长至2024年24826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4.45%[12] - 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通信/电视/军事/工业/汽车等[10] 竞争格局 - 国际巨头博通/安森美/东芝等垄断高端市场 台湾光宝/亿光占据中低端市场超50%产能[22] - 中国大陆厂商市占率较低 但涌现奥伦德/匡通/华联电子等具备竞争力企业[22] - 华联电子2024年智能控制器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9.09%) 显示组件收入3.38亿元(同比下降27%)[26] 技术趋势 - 高速化:响应速度向纳秒级发展 10Mbps以上高速产品实现国产替代[30] - 高性能:隔离耐压超5kV 采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降低功耗[31] - 小型化:封装尺寸缩小50%以上 开发SOP/QFN等紧凑型产品[33] - 轻量化:重量降低30%-40% 满足航空航天和车载电子需求[34] 应用领域 - 5G通信:基站建设和网络设备升级驱动高速光耦需求[17] -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应用持续深化[17] - 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和变频器需求增长[22] - 智能家居:物联网兴起带动应用扩展[16] 代表企业 - 华联电子(872122):主营智能控制器/光电显示组件/光耦半导体 产品应用于光伏逆变器/轨道交通等领域[25][26] - 奥伦德科技:国内首批量产红外芯片企业 产品覆盖500品种型号 基本实现PIN TO PIN对标国际品牌[28] - 匡通电子: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 主要产品包括LED/光电耦合器/集成电路[25]
中国通信服务(0552.HK):中国综合智慧服务龙头 AI大模型浪潮点燃增长新引擎
格隆汇· 2025-06-04 18:18
公司定位与业务布局 - 公司定位为"新一代综合智慧服务商",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者和领先的信息通信支撑一体化服务提供商,业务涵盖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信息化技术与产品、运维运营等一体化服务 [1] - 公司致力于成为新一代信息通信、通智超算等新基建总包总集一体化服务商 [1] - 公司深耕数字基建、绿色低碳、智慧城市、应急安全等四大战略新兴领域,2024年战略新兴业务新签合同额超780亿元,同比增长30%,占总新签合同额的37% [2] 股东结构与分红政策 - 公司由中国电信控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参股,受国资委相关市值管理考核 [1] - 公司实施"持续增长、稳步提升"股息政策,近五年分红比例由36%提升至42% [1]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现金及存款达381.1亿元,同比增长7.5% [1]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毛利率从2021年的11.03%提升到2024年的11.73% [2] - 2024年公司净营业周期为-20.3天,同比扩大68.7%,资金管理能力和企业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1] - 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超55亿元,重点推进战略新兴领域科技创新 [2] 业务增长与市场机遇 - 公司2024年总新签合同额为2,110亿元,其中数字基建领域(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的亿元级项目达21个,占亿元级战新大项目的51% [2] - 公司运营商市场收入2024年实现2.3%的增长,通过把握AI算力机遇、提升运营商OPEX市场份额应对CAPEX波动 [2] - ACO业务(应用、内容及其他服务)过去十年复合增速超14%,产业数字化有望继续引领增长 [3] 未来业绩预期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7.31亿元/39.01亿元/41.05亿元,对应PE分别为7.6X/7.3X/6.9X [3]
中国通信服务:中国综合智慧服务龙头,AI大模型浪潮点燃增长新引擎-20250603
招商证券· 2025-06-03 13: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通信服务定位“新一代综合智慧服务商”,持续深化创新转型,在运营商持股、战略新兴领域布局、盈利能力等方面具备优势,预计2025 - 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37.31亿元/39.01亿元/41.05亿元,对应PE分别为7.6X/7.3X/6.9X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公司定位为“新一代综合智慧服务商”,发挥“一商四者”作用,业务包括电信基建服务、业务流程外判服务、应用内容及其他服务,市场覆盖国内运营商、集客和海外市场,加速布局战略新兴产业 [12] - 历史沿革方面,公司原为中国电信辅业资产,2006年成立并上市,后引入多元化股东结构,从“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商”转型为“新一代综合智慧服务商” [20][21] - 公司治理上,股权结构多元化,实施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深化国企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分红比例逐年提高 [22][23][24] 公司业务及市场 三大业务 - 电信基建服务(TIS)与运营商CAPEX相关,公司应对CAPEX波动,紧抓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等机遇,TIS业务在数字经济时代有增长机会 [48] - 业务流程外判服务(BPO)与运营商OPEX相关,公司挖掘市场空间,优化业务结构,自主研发平台,BPO业务有望发展 [49] - 应用、内容及其他服务(ACO)与软件相关,中国软件业态势良好,ACO业务收入增长,公司布局研发,业务增速有望提高 [50] 三大市场 - 运营商市场实施“CAPEX + OPEX + 智慧应用”策略,深耕新需求,提升OPEX份额,拓展智慧应用市场,收入稳步增长 [51] - 集客市场聚焦优势业务,推进战略性新兴业务,优化收入结构,业务质量提高 [52] - 海外市场拓展至四大区域,提出三大举措,数字化布局成效显著,有望快速增长 [53] 战略新兴产业 - 2024年战略新兴业务新签合同占比37%,同比增长30%,成为公司增长首要驱动 [56] - 数字基建领域新签合同金额增长超30%,中标多个项目,具备技术和服务优势,AI赋能推动转型,发展有望迎来新机遇 [58][61][67] - 智慧城市领域新签合同金额增长超40%,具备服务能力和优势,承接多个代表性项目 [70] - 绿色低碳领域提供全过程解决方案,研发绿色节能产品,新签合同金额增长超25% [73] - 应急安全领域聚焦安全运营和数据安全,取得多项成果,新签合同金额增长超30% [75] 财务分析 - 2024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500亿元,毛利润增长,毛利率回升,经营状况稳中有进 [78] - 业务结构优化,TIS仍为主要业务,BPO核心业务增长,ACO业务增速快 [81] - 海外市场扩张,运营商市场平稳,集客市场调整策略 [82] - 2024年销售、管理费用增长0.9%,研发成本增长,财务费用下降,拥有多个研发中心和智慧应用 [92] - 成本结构优化,分包成本、直接员工成本占比下降,材料成本合理增长,经营效率提升 [93] - 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三年回升,现金及存款增长,营运资金管理优化 [97] - 资产负债率合理,净营业周期降低,应收账款回收有效,财务状况稳健 [100] 盈利预测 - 公司在各业务领域有优势,未来盈利能力将提升,毛利率有望提高 [101] - TIS业务细分业务拉动增长,有望持续增长 [104] - BPO业务优化结构,AIDC需求带来市场扩张,有望稳健增长 [104] - ACO业务加强研发,布局AI战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