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周大福创建(00659)
icon
搜索文档
周大福创建(00659) - 截至2025年8月31日止月份的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1 17:00
股本与股份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60亿港元[1] - 本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数目为40.25816976亿股[2] - 本月底库存股份数目为0[2] - 本月内已发行及库存股份总额增减为0股[6] 购股权计划 - 上月底9819.0843万股购股权已失效,本月变动 - 5.9972万股,月底结存9813.0871万股[3] - 本月底可行使期权可发行或转让股份总数为2.09086063亿股[3] - 本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港元[3] 可换股债券 - 发行2027年到期8.5亿港元2.80%可换股债券,上月底和本月底已发行总额均为8.5亿港元[4] - 可换股债券认购价/转换价为7.67港元[4] - 本月底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数目为1.10821382亿股[4]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9月1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08:25
沽空比率排行 - 华润啤酒-R沽空比率达100%位居首位 [1][2] - 中国移动-R沽空比率为86.07%位列第二 [1][2] - 快手-WR以80.01%沽空比率排名第三 [1][2] - 前十名单还包括恒生银行-R(79.6%)、友邦保险-R(76.94%)及比亚迪股份-R(74.87%)等 [2] 沽空金额排行 - 美团-W以30.21亿元沽空金额居首 [1][2] - 阿里巴巴-SW沽空金额达19.5亿元位列第二 [1][2] - 腾讯控股沽空金额16.45亿元排名第三 [1][2] - 比亚迪股份(14.73亿元)和快手-W(8.71亿元)分列第四、五位 [2] 沽空偏离值排行 - 华润啤酒-R偏离值55.21%显著高于历史均值 [1][2] - 快手-WR偏离值40.66%位列第二 [1][2] - 中国移动-R偏离值40.21%排名第三 [1][2] - 新创建集团(31.47%)和宏信建发(31.02%)等公司偏离值均超30% [2] R类股份沽空特征 - R股份在沽空比率前十中占据八席 包括华润啤酒-R/中国移动-R/快手-WR等 [2] - 腾讯控股-R同时出现在沽空比率排行(69.36%)和偏离值排行(27.72%)前十 [2] - R类股份平均偏离值达28.85% 显著高于普通股份 [2] 科技股沽空表现 - 美团/阿里/腾讯包揽沽空金额前三甲 总额达66.16亿元 [1][2] - 快手同时出现在金额排行(8.71亿元)和偏离值排行(40.66%)前列 [1][2] - 晶泰科技沽空金额8.4亿元且偏离值高达21.36% [2]
2025 年资产配置密码:解码三大市场的战略选择
搜狐财经· 2025-08-20 16:00
全球金融市场结构性变革 - 人工智能算力革命与碳中和进程推动金融市场结构性变革 [1] - 新兴科技标的经历估值重构 传统产业债券收益率波动加剧 [1] 股票市场结构性机会 - 量子计算企业(00659 HK/38hyt)(00659 HK/92plm)年初至今平均涨幅达187% [2] - 智能穿戴设备厂商(00659 HK/63vfr)(00659 HK/77uio)因脑机接口技术突破 三季度订单量同比增340% [2] - 固态电池企业(00659 HK/44nhy)(00659 HK/51tgb)获国家发展基金百亿级注资 [2] 债券市场避险价值 - 亚洲美元债成为利率政策转向预期下的资金避风港 [3] - 基建债(00659 HK/29rfv)10年期收益率达5 8% 较同评级美债高120个基点 [3] - 碳中和专项债(00659 HK/83edc)(00659 HK/67zxc)规模突破500亿美元 享受税收优惠与流动性溢价 [3] 黄金资产战略定位 - 地缘政治风险推升黄金配置价值 黄金ETF(00659 HK/12wsx)持仓量创2150吨历史新高 [4] - 数字黄金凭证产品(00659 HK/39qwe)(00659 HK/56yhn)实现T+0跨境结算 日均交易量超20亿美元 [4] - 进取型投资组合建议55%股票+30%债券+15%黄金 保守型组合建议维持25%以上黄金仓位 [4] 智能风控系统发展 - 智能风控提供商(00659 HK/33vfr)(00659 HK/79plm)估值提升 其预警模型可提前36小时预判80%价格异动 [5] - 监管科技平台(00659 HK/88nhy)(00659 HK/53rfv)上线提升市场透明度 [5]
周大福创建(00659)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月份的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6:50
股本与股份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60亿港元[1] - 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增至40.25816976亿股[2] - 本月增加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1596.7518万股[6] 购股权与债券 - 购股权计划本月底结存9819.0843万份[3] - 2025年可换股债券本月底发行总额为0[4] - 2027年可换股债券本月发行85000万港元[4] 其他事项 - 证券发行等经董事会授权并依规进行[8] - 购回及赎回股份注销有相关规定[10]
周大福创建(00659.HK):完成同步购回7.8亿港元可换股债券及完成发行8.5亿港元可换股债券
格隆汇· 2025-07-21 12:31
同步购回可换股债券 - 公司已完成同步购回本金总额为5 66亿港元的现有可换股债券 占初始本金额约72 6% [1] - 余下未偿还本金额7400万港元已悉数转换为股份 发行10,013,530股新股份 [1] - 购回及转换后 现有可换股债券已无未偿还余额 并于2025年7月18日在维也纳证券交易所终止交易 [1] 债券发行与上市 - 公司已完成发行本金总额8 50亿港元的新债券 并于2025年7月18日在维也纳证券交易所上市 [2] - 新债券由联席账簿管理人向不少于6名专业投资者完成配售 [2] 股权结构变动 - 公告日期公司公众持股量约为24 37% 略低于联交所规定的25%最低标准 [1]
周大福创建(00659)拟发行8.5亿港元2.8%可换股债券
智通财经网· 2025-07-11 06:53
同步购回2025年可换股债券 - 公司建议同步购回2025年到期的7.80亿港元4.00%可换股债券,已委任独家交易经办人协助收集持有人出售意向 [1] - 购回价为债券本金总额的100%加上应计未付利息,合资格持有人可获全额偿付 [1] - 截至公告日,公司已收到5.66亿港元本金的出售承诺,剩余未偿还本金约7400万港元 [1] 发行2027年可换股债券 - 公司拟发行2027年到期的8.50亿港元2.80%可换股债券,发行价为面值100%,每张面额200万港元 [2] - 初始换股价7.67港元/股,若全额转换可发行1.108亿新股,占扩大后股本的2.686% [2] - 发行目的包括恢复公众持股量、以较低融资成本补充资金(其中5.71亿港元用于同步购回)、增强资本基础 [2] - 所得款项净额约8.43亿港元,5.71亿港元用于同步购回,余额用于一般企业用途 [2]
周大福创建(00659)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3-11 12:0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121.097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39.785亿港元[1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616.777亿港元,6月30日为1550.837亿港元[1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资产为408.36亿港元,6月30日为433.517亿港元[1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负债比率为39%,6月30日为35%[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整体应占经营溢利按年增长4%,达22.253亿港元[13]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强劲增长15%至11.576亿港元[14] - 本期香港业务应占经营溢利占比58%(去年同期56%),内地应占经营溢利占比39%(去年同期43%),经调整EBITDA按年减少5%至35.568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0.29港元,按年增长2%[17] - 本期平均借贷成本年利率降至约4.2%(去年同期4.8%),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债务占债务总额比例提高至63%(2024年6月30日60%;2023年12月31日49%),人民币负债占人民币资产比例提高至约78%(2024年6月30日约65%)[18] - 2024年1月赎回永续资本证券尚余本金10.191亿美元,本期财务费用净额按年增加85%,永续资本证券持有者应占溢利显著下降65%[18] - 2024年8月公司以99.265%的发行价格发行4亿美元6.375%优先票据,2024年12月31日固定利率债务占债务总额比例从54%升至68%[19] - 2025年1月公司接获发行不高于50亿元可续期公司债券注册通知书,同月发行7.8亿港元4%可换股债券,初始换股价8.043港元,最多可转96,978,739股,假设全转公众持股量将由约23.83%增至约25.64%[19] - 2025年3月22日可换股债券换股价将由8.043港元调至7.39港元,悉數转换后将发行新股份最高数目为105,548,037股[20] - 2025年1月公司主体长期信用评级维持“AAA”,评级展望稳定,2024年4月获日本评级机构“A+”评级,评级展望稳定,2024年12月31日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和绿色信贷达约155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约141亿港元)[2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动用流动资金约299亿港元,债务净额微升至约161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约151亿港元),净负债比率微升至39%(2024年6月30日35%)[22] - 公司宣派中期普通股息每股0.30港元(去年同期相同),特别股息每股0.30港元,中期股息总额每股0.60港元[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经调整EBITDA为35.568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37.273亿港元[27] - 按业务划分,2024年应占经营溢利总计22.253亿港元,2023年为21.34亿港元[30]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非保险收入101.208亿港元,2023年为123.616亿港元;保险收入19.889亿港元,2023年为16.169亿港元[72]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87.706亿港元,2023年为108.044亿港元;保险服务费用14.207亿港元,2023年为12.531亿港元[72]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经营溢利18.466亿港元,2023年为17.184亿港元;除所得税前溢利15.883亿港元,2023年为16.997亿港元[72]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期内溢利12.65亿港元,2023年为13.401亿港元;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11.576亿港元,2023年为10.088亿港元[72]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0.29港元,2023年为0.28港元[72]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期内除税后其他全面亏损1.898亿港元,2023年为收益3.005亿港元[74]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期内总全面收益10.752亿港元,2023年为16.406亿港元[7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61,677.7百万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155,083.7百万港元增长约4.25%[7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权益为40,836.0百万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43,351.7百万港元下降约5.80%[7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120,841.7百万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111,732.0百万港元增长约8.15%[7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总全面收益为1,075.2百万港元[8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为3,997.5百万港元,与2024年6月30日持平[7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永续资本证券为2,349.1百万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4,436.4百万港元下降约47.05%[7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保险合约资产为1,252.0百万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548.3百万港元增长约128.34%[7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62,566.1百万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59,746.6百万港元增长约4.72%[7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存为18,612.2百万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14,788.0百万港元增长约25.86%[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与权益持有者的交易总额为 - 3,590.9百万港元[80] - 2024年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净额为50.13亿港元,2023年为66.466亿港元[84] - 2024年已付财务费用为6.608亿港元,2023年为4.584亿港元[84] - 2024年已收利息为16.44亿港元,2023年为13.711亿港元[84]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5.896亿港元,2023年动用现金净额为2.304亿港元[84] - 2024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7.381亿港元,2023年为3.552亿港元[84] - 2024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3.947亿港元,2023年为6.416亿港元[86]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为37.224亿港元,2023年为7.664亿港元[86] - 2024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6.435亿港元,2023年为200.797亿港元[86]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计844.854亿港元,金融负债总计46.785亿港元[101]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计807.562亿港元,金融负债总计45.737亿港元[102] - 本期与保险业务相关资产出现转拨,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自第一级转至第二级公平值层级的公平值为13.66亿港元(2023年:62.87亿港元),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转拨公平值为60.58亿港元(2023年:无)[102] - 2024年6月30日至12月31日,第三级公平值层级金融资产因汇兑差异减少1040万港元,购买增加5.759亿港元,出售/终止确认减少1.891亿港元,公平值变动净增加1.701亿港元[10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121.097亿港元,其中香港105.911亿港元,内地15.186亿港元[10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139.785亿港元,其中香港124.165亿港元,内地15.62亿港元[106]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中,股本工具为5.846亿港元,债务工具为96.595亿港元[101]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中,股本工具为13.069亿港元,债务工具为393.953亿港元,投资基金为124.597亿港元[101]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中,股本工具为8.994亿港元,债务工具为87.779亿港元[102]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中,股本工具为11.874亿港元,债务工具为420.285亿港元,投资基金为79.036亿港元[10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保险业务收入为19.889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6.169亿港元[10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121.151亿港元,对外收入为121.097亿港元[1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应占经营溢利为22.253亿港元,期内除税后及非控股权益后溢利为12.666亿港元,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1.576亿港元[111] - 投资物业公平值除税后亏损净额为8970万港元,减值、重新计量及拨备净额为3.074亿港元,出售一个项目的收益为4270万港元,分占一间合营企业非经营收益净额为8110万港元[1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无形资产摊销为5800万港元,无形特许经营权摊销为5.708亿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523亿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221亿港元[1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保险财务开支为8.905亿港元,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平值亏损╱(收益)净额为2.248亿港元[1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利息收入为 - 17.54亿港元,财务费用为7.272亿港元,所得税开支为3.233亿港元[1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61.6777亿港元,总负债为120.8417亿港元[1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及附属公司资产为139.7208亿港元,联营公司资产为4.6467亿港元,合营企业资产为17.3102亿港元[1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资产的增加为2.634亿港元[11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139.82亿港元,对外收入为139.785亿港元[11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应占经营溢利为21.34亿港元,期内除税后及非控股权益后溢利为13.207亿港元,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0.088亿港元[115] - 去年同期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净额为4.84亿港元,其中2.6亿港元亏损已在各可报告分部的应占经营溢利中确认[115] - 减值及拨备主要包括与联营公司相关的减值亏损1.799亿港元及分占一间合营企业的减值亏损9970万港元[11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无形资产摊销为5260万港元,无形特许经营权摊销为5.628亿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526亿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243亿港元[1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55.0837亿港元,总负债为111.732亿港元[117] - 预计于2024年12月31日12个月以上可收回的资产为24.8425亿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25.8606亿港元有所减少[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161.6777亿港元,负债总计120.8417亿港元[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保险合约负债为69.3226亿港元,借贷及其他计息负债为34.6957亿港元[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
周大福创建(00659)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2-26 16:30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整体应占经营溢利按年上升4%至22.253亿港元,经营业务应占经营溢利按年增长8%[5][6]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强劲增长15%至11.576亿港元[5][7] - 2024年12月31日,可动用流动资金总额约299亿港元,包括现金及银行结存约186亿港元和备用已承诺银行信贷额约113亿港元[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可动用流动资金总额约299亿港元,包括现金及银行结存约186亿港元及备用已承诺银行信贷额约113亿港元,一年内到期短期债务约23亿港元[1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债务净额约161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约151亿港元;净负债比率升至39%,2024年6月30日为35%[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应占经营溢利22.253亿港元,2023年为21.34亿港元;期内除税后及非控股权益后溢利12.666亿港元,2023年为13.207亿港元[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经调整EBITDA为35.568亿港元,2023年为37.273亿港元[2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结构为债务46%及权益54%,6月30日为债务41%及权益59%[6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存186.122亿港元,可动用流动资金约299亿港元,债务净额160.835亿港元,净负债比率39%[65]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存中36%以港元、48%以美元、16%以人民币计值[65] - 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及港元计值借贷分别占债务总额63%及37%,6月30日为60%及39%[6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债务总额346.957亿港元,7%将12个月内到期,36%第二年到期,51%第三至五年到期,6%五年后到期[67] - 2024年公司债务组合平均借贷成本年利率降至4.2%,低于去年同期4.8%[6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承诺投资及贷款46.899亿港元,添置物业等承担2.328亿港元,收购新昌亚仕达初步代价5.386亿港元[6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财务担保50.6亿港元,为启德体育园有限公司担保最高约75亿港元,为Goshawk担保潜在责任以1.971亿美元为限[70][71] - 2024年非保险收入101.208亿港元,保险收入19.889亿港元,总收入121.097亿港元;2023年非保险收入123.616亿港元,保险收入16.169亿港元,总收入139.785亿港元[73] - 2024年经营溢利18.466亿港元,2023年为17.184亿港元[73] - 2024年除所得税前溢利15.883亿港元,2023年为16.997亿港元[73] - 2024年期内溢利12.65亿港元,2023年为13.401亿港元[73] - 2024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0.29港元,2023年为0.28港元[73] - 2024年期内总全面收益10.752亿港元,2023年为16.406亿港元[76] - 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1616.777亿港元,6月30日为1550.837亿港元[78] - 2024年12月31日总权益408.36亿港元,6月30日为433.517亿港元[78] - 2024年12月31日总负债1208.417亿港元,6月30日为1117.32亿港元[7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121.097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39.785亿港元下降13.4%[84]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应占经营溢利22.253亿港元,其中本公司及附属公司15.847亿港元,联营公司1.274亿港元,合营企业5.132亿港元[87]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投资物业公平值除税后亏损净额8970万港元,减值、重新计量及拨备净额3.074亿港元,出售一个项目的收益4270万港元,分占一间合营企业非经营收益净额8110万港元[87]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不被分配的总办事处项目中,财务费用净额5.053亿港元,汇兑亏损净额50万港元,开支及其他1.796亿港元[87]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期内除税后及非控股权益后溢利12.666亿港元,永续资本证券持有者应占溢利1.09亿港元,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11.576亿港元[87] - 于简明综合收益表内确认的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净额为2.232亿港元,其中3760万港元亏损已在各可报告分部的应占经营溢利中确认,还包括分占合营企业投资物业公平值除税后收益9350万港元[87] - 减值、重新计量及拨备净额主要为分占一间合营企业的重新计量亏损3.199亿港元[88] - 出售一个项目的收益为出售待售资产的溢利4270万港元,分占一间合营企业非经营收益净额指应占合营企业非经营收入9560万港元扣除专业费用[89][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无形资产摊销总计5800万港元,无形特许经营权摊销总计5.708亿港元[9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120.8417亿港元,总负债较2024年6月30日的111.732亿港元增长8.15%[92][9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139.82亿港元,其中建筑业务收入最高,为93.762亿港元[9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应占经营溢利总计21.34亿港元,其中合营企业贡献5.872亿港元[94] - 2023年同期确认的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净额为4.84亿港元,其中2.6亿港元亏损已在各可报告分部的应占经营溢利中确认[94] - 2023年与联营公司相关的减值亏损为1.799亿港元,分占一间合营企业的减值亏损为9970万港元[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为161.6777亿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155.0837亿港元增长4.25%[92][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保险财务开支为8.905亿港元[9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利息收入总计为 - 15.997亿港元[9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财务费用总计为5.375亿港元[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61,677.7百万港元,其中非保险及总办事处资产为63,573.3百万港元,保险资产为98,104.4百万港元[1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120,841.7百万港元,其中非保险及总办事处负债为46,259.7百万港元,保险负债为74,582.0百万港元[100] - 按地区划分,2024年12月31日香港预计12个月以上可收回资产为10,173.4百万港元,内地为14,641.6百万港元,其他地区为27.5百万港元[101]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计算中,投资物业租金总收入为117.3百万港元,支出为29.0百万港元,净收入为88.3百万港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26.3百万港元、31.1百万港元、95.2百万港元[102]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扣除项总计10,989.0百万港元,2023年为13,244.9百万港元[102]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1,329.7百万港元,2023年为1,625.4百万港元[104]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8,770.6百万港元,2023年为10,804.4百万港元[102][105] - 2024年扣除所得税款额为3.233亿港元,2023年为3.596亿港元,其中香港利得税分别为1.399亿港元和1.306亿港元,内地及海外税项分别为2.337亿港元和2.613亿港元[107]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按盈利11.576亿港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9.97540085亿股计算,2023年按盈利11.115亿港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9.11133705亿股计算[109] - 2024财政年度末期股息13.991亿港元已派付,2023年为12.127亿港元;2025财政年度中期股息总额23.985亿港元待派付,2024年为81.759亿港元[111]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为13.343亿港元,6月30日为19.274亿港元,其中三个月内分别为12.535亿港元和18.363亿港元[115]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为1.38亿港元,6月30日为10.386亿港元,其中三个月内分别为9100万港元和9.955亿港元[11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旗下公司聘用约12800名员工,其中香港约3200名,本期员工相关成本14.59亿港元,2023年为14.04亿港元[122] 股息分配情况 - 中期普通股息为每股0.30港元,宣派每股0.30港元的特别股息[5] - 公司董事会决议派发中期普通股息每股0.30港元,去年同期相同;宣派特别股息每股0.30港元,中期股息总额每股0.60港元[15][16] - 2025财政年度中期普通股息及特别股息每股均为0.30港元,总额每股0.60港元,预计4月9日派付[120] - 为确定股息权利,公司3月2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过户文件需在3月20日下午4时30分前提交[121] 债务相关情况 - 2024年1月赎回2019年永续资本证券尚余本金金额10.191亿美元[7][10] - 本期平均借贷成本年利率下降至约4.2%(去年同期4.8%),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债务占债务总额比例提高至63%,人民币负债占人民币资产比例提高至约78%,财务费用净额按年增加85%,永续资本证券持有者应占溢利显著下降65%[10] - 2024年8月以99.265%发行价发行4亿美元6.375%优先票据,2024年12月31日固定利率债务占债务总额比例从54%升至68%,2025年1月获发行不高于50亿元人民币可续期公司债券注册通知[11] - 2025年1月发行7.8亿港元4%可换股债券,初始换股价每股8.043港元,最多可转换96,978,739股新股份,假设全转换公众持股量将由约23.83%增至约25.64%[12] - 2024年公司向私人投资者赎回2.682亿美元浮动票面息率优先永续资本证券,发行4亿美元6.375%优先票据[61] - 公司申请注册不高于50亿元人民币可续期公司债券,2025年1月发行7.8亿港元4%可换股债券,或使公众持股量从23.83%增至25.64%[62] 业务出售与收购情况 - 2024年12月出售“免税”店业务,合营企业2025年1月完成出售Hyva集团权益,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收购新昌亚仕达[8] - 2025年1月,集团合营企业出售Hyva集团全部权益,集团分得出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2亿港元,应占重新计量亏损为3.199亿港元[47] - 周大福创建建筑集团待完成收购新昌亚仕达后将巩固竞争地位[55] 信用评级情况 - 2025年1月联合资信维持公司「AAA」主体长期信用评级,评级展望稳定;2024年4月日本格付研究所首次给予公司外币和本地货币长期发行人「A+」评级,评级展望稳定[1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信贷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和绿色信贷约155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约141亿港元[13] 道路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道路业务应占经营溢利7.671亿港元,2023年为8.167亿港元;保险业务6.143亿港元,2023年为4.13亿港元等[23] - 2024年道路业务整体可比较日均交通流量按年增长2%,可比较日均路费收入按年下降3%;2025财年上半年道路业务整体应占经营溢利按年下降6%至7.671亿港元[24] - 集团道路组合整体平均剩余特许经营年期约为11.5年[27] - 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和广肇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分别于2022年11月及2023年年底启动[
周大福创建(0065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10-14 12:02
财务管理 - 集团通过用成本较低的人民币债务融资取代成本较高的港元和美元境外债务,灵活地降低了利息支出[5]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净负债比率为35%,债务净额为151.07亿港元[8][12]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银行结存为147.88亿港元[12] - 集团已建立雄厚的資金來源基礎,並會持續優化資本結構及拓展資金來源[42] - 集团的浮负债比率由2023年6月30日的8%上升至2024年6月30日的35%[43] - 集团透過發行熊貓債券、籌集其他新的人民幣貸款及訂立交叉貨幣掉期合約,以增加人民幣借貸佔債務總額的比例[44] 业务表现 - 集团业务展现出独特的韧性,带来强劲的现金流和审慎的财务管理[5] - 集团持续优化业务组合,从非核心资产中释放资金并重新投入到增长潜力更高的机会中[5] - 集团2024年收入为264.22亿港元,本公司股东应佔溢利为20.84亿港元,经调整EBITDA为72.41亿港元[7][8] - 集团2024财政年度整体经营业绩录得健康增长,股东应佔溢利按年大幅上升44%至20.842亿港元[13] - 集团整体应佔经营溢利(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量指标)按年增长21%至41.674亿港元[13] - 保险业务、设施管理业务和道路业务表现良好,带动集团整体业绩增长[13] 可持续发展 - 集团成为率先发行绿色熊猫债券的港资综合企业[5] - 集团在减少环境影响、深化与社区合作、支持社会和慈善活动等ESG领域取得重大进展[5] - 集团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信贷达到约141亿港元,展示ESG承诺[14] - 集团将积极拓展物流和保险业务及其周边业务,为本集团注入新的增长动力[41] 公司治理 - 集团的监督和决策框架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所有董事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除外)的组成均由独立非执行董事占多数[5] - 集团成为周大福企业的附属公司[66] - 董事会及重要行政职能进行改组,以缩短董事会成员平均任期及促进董事会向多元化发展[67] - 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以加强对ESG有效监督的承诺[70]
周大福创建(0065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9-25 16:30
业务表现 - 本集團的多元化經營業務展現了具韌性的增長,儘管宏觀經濟存在不確定性,整體應佔經營溢利仍能增長21%至41.674億港元[2] - 本公司股東應佔溢利大幅上升44%至20.842億港元[2] - 由於經營業務產生強勁的經常性現金流,經調整EBITDA按年增長24%至72.405億港元[2] - 受惠於業務增長令合約服務邊際釋放增加、較高的盈餘資產投資回報、預期信貸虧損撥備減少及與在本財政年度採納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相關的一次性影響,保險業務的應佔經營溢利上升[3] - 設施管理業務因旗下三項主要業務均大幅改善,由應佔經營虧損扭轉為應佔經營溢利[3] - 道路業務的總應佔經營溢利按年增長3%至15.714億港元[11] - 若撇除人民幣貶值的影響,道路業務的基本應佔經營溢利按年增長7%[11] - 本集團的主要高速公路合共為道路業務貢獻了約85%的應佔經營溢利[11] - 保險業務的應佔經營溢利按年大幅增長54%,錄得9.649億港元[14] - 撇除與採納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相關的一次性影響,保險業務的應佔經營溢利增長34%[14] - 合約服務邊際於2024年6月30日按年增長15%至約82億港元[14] - 周大福人壽年化保費總額按年強勁增長77%,合共45.489億港元[14] - 新業務價值按年顯著增長37%至12.295億港元[14] - 亞洲貨櫃物流中心於2024財政年度的平均租金按年增長6%,租用率保持在96.3%的強勁水平[16] - 位於內地的七個物流物業於2024財政年度合共佔物流業務的應佔經營溢利超過13%[16] - 中鐵聯集的吞吐量按年增長15%至637.3萬個標準箱[17] - 新創建建築集團於2024財政年度獲授的新合約按年增長321%至219億港元[18] - 新創建建築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手頭合約總值約為639億港元,較2023年6月30日增加13%[18] - 新創建建築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剩餘待完成工程總值較2023年6月30日增加22%至約309億港元[18] - 新創建建築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在有待完成的工程中,約48%來自政府及機構相關項目[18] - 會展中心的表現持續回升,2024財政年度活動數量增加8%至823場,到訪人次激增33%至約730萬人次[20] - 港怡醫院的營運表現持續上升,住院病人數量、門診病人數量及日間手術數量分別增長20%、12%和10%,EBITDA較2023財政年度飙升93%[20] 財務管理 - 於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的可動用流動資金總額約268億港元,其中包括現金及銀行結存約148億港元及備用已承諾銀行信貸額約120億港元[2] - 積極的財務管理舒緩了利率高企及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本集團策略性地進一步將其債務總額中人民幣債務比例提高至60%,平均借貸成本控制在年利率4.7%[2] - 建議派發末期普通股息每股0.35港元,較2023財政年度末期普通股息每股0.31港元增加13%[2] - 連同中期普通股息每股0.30港元,2024財政年度的普通股息總額將為每股0.65港元,較2023財政年度普通股息總額每股0.61港元增加7%[2] - 連同與中期普通股息同時派發的一次性特別股息每股1.79港元,2024財政年度的股息總額將顯著提升至每股2.44港元[2] - 于2024年1月赎回2019年永续资本证券及于2024年4月派发特别股息后,债务增加以及现金及银行结存减少,导致2024财政年度的财务费用净额增加38%[5] - 于2024年6月30日,公司策略性地进一步将其债务总额中人民币债务比例提高至60%,以抵消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大幅上升的影响[5] - 尽管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的平均值于2024财政年度增幅超过1.5%,公司于2024财政年度的平均借贷成本仍控制在每年约4.7%[5] - 永续资本证券持有者的应佔溢利于年内大幅下降25%[5] - 公司于2023年11月发行第二期熊猫债券,本金为人民币20亿元,年利率为3.9%及年期为3年,并于2024年3月首次发行绿色熊猫债券,本金为人民币1亿元,年利率为3.55%及年期为3年[6] - 于2024年6月,公司向中国证监会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注册总金额不高于人民币50亿元的企业债券[6] - 公司于2024财政年度成功获日本评级机构首次评为外币及本地货币长期发行人"A+"评级,评级展望为稳定[6] - 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信贷于2024年6月30日达到约141亿港元[6] - 公司于2024财政年度派发的普通股息总额为每股0.65港元,较2023财政年度增加7%,并同时派发一次性特别股息每股1.79港元[7] - 本集团现金及银行结存总额为147.88億港元,債務淨額為151.074億港元,淨負債比率為35%[31] - 本集團進一步優化債務組合,以人民幣、港元及美元計值的借貸分別佔總債務60%、39%及1%[32] - 本集團成功分散其債務到期狀況,以降低再融資的風險[32] 新會計準則採納 - 本集團已採納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保險合約」,並於2023年7月1日首次應用[40][41][42] - 採納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後,本集團的金融資產分類和計量方式發生重大變化[42][43][44] - 採納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顯著減少了金融資產與保險合約負債之間的會計錯配,導致過渡時總權益大幅增加[45] - 保險合約的遞延獲取保單成本、收購業務價值等在過渡日終止確認,並按新準則重新計量[45] - 原有會計準則下的保險及投資合約負債若符合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下保險合約的定義,亦會重新評估並以新的計量模型重新計算[45] - 本集團考慮到保險合約的特徵,並預期將於採納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後,因合約服務邊際中的未來溢利資本化為負債及業務自然增長而使保險業務的資產及負債規模有所擴大[47] - 本集團將具相似風險以及一併管理的保險合約匯總組合,每個組合進一步細分為半年組,再根據各半年組別分成三個組別[54] - 獲取保險現金流量指一組保險合約的銷售、承保及啟動合約組別所產生的成本並可直接歸屬於其所屬保險合約組合的現金流量[56] - 非財務風險的風險調整適用於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估算,可反映本集團於履行保險合約時因承擔非財務風險所產生的現金流量金額及時間方面的不確定性所需的補償[57] - 本集团按履约现金流量和合约服务边际的总和计量一组保险合约[58] - 合約服務邊際反映本集團因在未來提供保險合約服務而將確認的未赚取溢利[58] - 如果合約組別的計算結果產生淨流出,則該合約組別屬於虧損性,虧損將即時於損益中確認[58] - 本集團應用保費分配法以簡化合約組別的計量,前提是滿足特定條件[60] - 本集團應用與相應保險合約相同的會計政策計量所持再保險合約,但需作出相應修改[61,62] - 保險合約及所持再保險合約的資產和負債分別呈列,收入和開支也分別呈列[65,66] - 對於非按保費分配法計量的保險合約,保險收入包括釋放合約服務邊際和其他金額[67,68] - 對於按保費分配法計量的保險合約,保險收入按時間流逝或預期風險釋放模式分配[69] 分部表現 - 本集團2024年總收入為264.22億港元,其中香港市場占比88.7%[75] - 保險業務收入為34.53億港元,占總收入13.1%[75] - 建筑业务收入为172.65亿港元,占总收入65.3%[75] - 设施管理业务收入为27.35亿港元,占总收入10.3%[75] - 公司2024财政年度总收入为264.28亿港元,其中建筑分部收入最高为172.66亿港元[77] - 公司2024财政年度总经营溢利为41.67亿港元,其中道路分部经营溢利最高为15.71亿港元[77] 其他 - 本集團將積極拓展物流和保險業務以注入新的增長動力[28] - 本集團出售成都金堂電廠權益展現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決心[28] - 本集團將採取審慎的現金流和資金管理方法以加強財務狀況[28] - 本集團採納維持分散和均衡負債組合及財務架構的融資及庫務政策[29] - 本集團已建立雄厚的資金來源基礎,並會繼續優化資本結構及拓展資金來源[29]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資本結構為債務41%及權益59%[29] - 本集團已於2024年1月31日按面值贖回所有尚餘本金金額為10.191億美元的2019年永續資本證券[29] - 本公司已於2024年6月向中國證監會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並註冊總金額不高於人民幣50億元的企業債券[29] - 本集團未清付的資本開支承擔總額為52.594億港元[33] - 本集團的財務擔保為48.395億港元[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