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意达利控股(00720)
icon
搜索文档
意达利控股(00720.HK)盈喜:预计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溢利约800万港元-1800万港元
格隆汇· 2025-08-20 17:16
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将录得拥有人应占综合溢利800万港元至1800万港元 而2024年同期录得综合亏损7690万港元 [1] - 业绩改善主要归因于联营公司投资未变现公平值亏损大幅减少至110万港元 较上年同期6020万港元亏损显著收窄 [1] - 投资物业未变现公平值收益净额达1610万港元 较上年同期300万港元亏损实现扭亏为盈 所有公平值变动均属非现金性质 [1]
意达利控股(00720) - 正面盈利预告
2025-08-20 17:09
业绩总结 - 意达利控股预计2025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溢利800 - 1800万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7690万港元[4] - 2025年上半年集团于联营公司投资未变现公平值亏损减至110万港元,2024年同期约6020万港元[4] - 2025年上半年投资物业未变现公平值收益净额为1610万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300万港元[4]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2025年8月下旬刊发未经审核综合中期业绩[6]
意达利控股(00720.HK)拟8月2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APP· 2025-08-19 17:11
公司财务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将审议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及其刊发 [1] - 会议将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建议 [1]
意达利控股(00720)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8-19 16:32
董事会会议 - 意达利控股将于2025年8月29日召开董事会会议[4] 会议议程 - 考虑及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及刊发[4] - 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建议[4] 董事会成员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有庄天龙、李少峰、连镇豪[4] - 非执行董事为杭青莉[4]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有江启铨、杜振伟、沈仲平[4]
意达利控股(00720)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6:51
股本情况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3.5亿港元,股份数目175亿股,面值0.02港元[1] - 本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为60.9251539亿股,库存股份为0[3] 购股期权 - 2012年购股期权计划上月底结存2.227亿份已失效,本月底结存为0[4] - 本月因2012年购股期权计划行使期所得资金总额为0港元[4] 股份变动 - 本月内已发行股份和库存股份增减总额均为0普通股[6]
意达利控股(00720)获取四项实用新型专利
智通财经网· 2025-05-26 17:09
公司专利获取 - 公司于2025年5月13日成功获取国家知识产权局授出的四项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研发、生产及出口 [1] - 四项专利已分别纳入向欧洲客户开放的货厢定制化服务体系、冷藏货厢定制化服务体系及大客户定制服务 [2][3][4][5] - 专利可应用于现有新能源汽车型号,并集成至未来车型开发中,预期对新能源汽车业务产生正面影响 [1] 专利技术细节 - 专利1(ZL 2024 2 1701117.8)为电动货运车提供灵活、安全及可调整的隔断结构,解决结构复杂及实用性低的问题 [2] - 专利2(ZL 2024 2 1701100.2)通过车厢折叠货架设计最大化车厢空间利用率 [3] - 专利3(ZL 2024 2 1726129.6)优化冷藏货厢排水系统,提升箱体清洁度 [4] - 专利4(ZL 2024 2 1726131.3)通过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效率优化卸货过程 [5] 业务影响 - 专利应用将提升现有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并启发未来研发设计创新 [5] - 专利技术有助于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份额 [5] - 专利布局将推动公司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5]
意达利控股:终止于中国的玛莎拉蒂经销业务
智通财经· 2025-04-28 19:01
业务终止决策 - 公司决定终止中国玛莎拉蒂经销业务,预期2025年6月前完全停止 [1] - 该业务自2023年2月收购武汉骏意51%股权后开展,现与玛莎拉蒂(中国)达成终止经销协议共识 [1] 财务表现分析 - 中国玛莎拉蒂业务连续两年亏损:2023年税前亏损1400万港元,2024年亏损610万港元 [2] - 剔除该业务后集团2023年亏损1.93亿港元,2024年亏损9150万港元 [2] - 业务收益从2023年158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33.3%)暴跌77.8%至2024年350万港元(占比11.2%) [2] - 业务资产仅占集团总资产0.8%,终止不会对整体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3] 市场环境因素 - 后疫情宏观经济挑战抑制豪华车购买力 [2] - 地方政府激励推动新能源汽车份额上升,挤压传统豪华车需求 [2] - 全行业折扣促销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进一步恶化销售业绩 [2] 战略调整方向 - 终止后将减少雇员成本及行政开支 [3] - 资源重新分配至新能源汽车业务 [3] - 2024年10月收购HudsonHoldingLimited开展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及欧洲出口业务 [3] - 新能源汽车业务2024年已贡献收益120万港元 [3] - 公司看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潜力,预期将为股东创造更好回报 [3]
意达利控股(0072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4 16:33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亏损约为1.021亿港元,主要因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联营公司投资的未变现公平值亏损所致[9] - 2024年毛利减少850万港元至2050万港元,综合毛利率上升4.3个百分点至65.4% [16] - 2024年其他收入为90万港元,较2023年的50万港元增加40万港元,主要因英国定期存款银行利息收入[17]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亏损净额5540万港元,主要是联营公司投资未变现公平值亏损7610万港元及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2620万港元[18] - 2024年销售及分销成本以及行政费用合共为2990万港元,较2023年的3780万港元净减少790万港元[19] - 2024年财务成本增加至3380万港元,主要因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增加1020万港元至3000万港元[20]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1.021亿港元(2023年:1.793亿港元),主要由于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量之於一间联营公司之投资之未变现公平值亏损7610万港元(2023年:1.206亿港元),以及2024年产生财务成本3380万港元(2023年:2360万港元)[24]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已抵押银行存款)2140万港元,截至2023年末为2690万港元,以英镑(74.5%)、港元(23.6%)及人民币(1.7%)计值[26]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的银行和其他借贷等合共为4.816亿港元(2023年:3.949亿港元),其中1.971亿港元须于一年后偿还(2023年:9780万港元须一年后偿还),2024年公司债务与权益比率由2023年的186.9%降至180.0%[27] - 2024年公司产生利息支出220万港元,截至2024年末,承兑票据1的余额为3190万港元,承兑票据2的公平值为4580万港元[28] - 2024年公司就三笔其他借贷产生利息支出合共2840万港元,因来自一间附属公司非控股股东的贷款产生利息支出100万港元,偿还其他借贷1利息2150万港元,截至2024年末,三笔其他借贷的总余额为3.615亿港元,来自一间附属公司非控股股东的贷款为1140万港元[29] - 2024年因英镑贬值,公司录得换算海外业务产生的负汇兑差额约490万港元(2023年:正汇兑差额约640万港元)[3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若干银行存款及物业合共4.589亿港元(2023年:银行存款及物业合共4.443亿港元)已作为相关借贷之抵押[33] - 2024年末公司资本承担总额为69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无),所有资本承担已获授权但尚未订约,主要与增加电动车业务的设备有关[34] - 2024年公司收入总额31,322千港元,较2023年的47,504千港元下降34.06%[67]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97,631千港元,较2023年的206,798千港元收窄52.79%[67] - 2024年银行及其他借贷等为481,614千港元,较2023年的394,923千港元增长21.95%[6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212,587千港元,较2023年的164,625千港元增长29.13%[67]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和摊薄亏损均为1.93港仙,较2023年的3.39港仙收窄43.07%[67] - 2024年和2023年每股股息均为0,派息率均为0%[67] - 2024年债务与权益比率为180.0%,较2023年的186.9%下降3.69%[67] - 公司2024年12月31日可供分派予股东的储备约2799.1万港元,2023年为9781.7万港元[91] - 年内公司慈善及其他捐款为0港元,2023年为2000港元[9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物业投资分部租金收入2660万港元,较2023年的3170万港元减少510万港元,主要因一名租客提前终止租约使苏格兰租金收入调整[13] - 2024年汽车分部收入470万港元,较2023年的1580万港元下降,出口销售动车所得收入120万港元[14] - 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向客户借出的未偿还贷款,无收入[15] - 香港及苏格兰投资物业租金收入分别为230万港元及2430万港元,2023年分别为230万港元及2940万港元[39]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未变现收益为2620万港元,2023年为公平值亏损5260万港元[39] - 2024年12月31日,Capella净内部面积约86%须遵守租赁协议,年租金总额约270万英镑,最晚届满日期为2030年2月,加权平均未届满租期为3.87年[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CBL积压合约9720万美元,较去年4740万美元增加105%[46] 公司业务发展与收购事项 - 2024年10月公司成功收购新能源汽车业务[9] - 2024年10月29日公司完成收购Hudson Holding Limited,代价为1.659亿港元[40][49] - 2024年发行8亿股代价股份,占配发及发行后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约13.13%[50] - 2025年CBL将拓展CDMO业务,进军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业务线[46] - 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Hudson集团保证综合收入不低于人民币422,243,785元(约464,468,000港元)[53] - 收购事项于2024年10月29日完成,Hudson集团成为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54] 公司牌照、商标及营销活动 - 2024年1月公司成功续签有效放债人牌照,截至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无未偿还担保贷款[45] - 2024年11月26日公司在欧盟成功注册两个商标[43] - 公司针对中国玛莎拉蒂经销业务策划交叉营销活动及参与车展等吸引潜在客户[44] 公司股权结构 - 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为6,092,515,390股[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6,092,515,390股[113][120] - 庄天龙先生持有公司111,891,000股股份及相关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84%[113] - 连镇豪先生持有公司32,377,500股股份及相关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0.53%[113] - 李少峰先生持有公司209,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3.43%[113] - Gustavo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公司304,725,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5.00%[120] - Maini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公司304,725,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5.00%[120] - 鼎珮投资持有公司1,519,016,472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24.93%[120] - 麦少娴女士持有公司1,519,016,472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24.93%[120] - Power Sky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公司350,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5.74%[120] - 徐卫东先生持有公司350,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5.74%[120] 公司购股权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根据已届满购股权计划已授出但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总数为2.227亿份,其中庄天龙先生6000万份、连镇豪先生3000万份、集团顾问9070万份、伍兆威先生4200万份[126] - 购股归属比例为要约日期首周年40%、第二周年30%、第三周年30%[127] - 2020年7月27日及10月7日授出购股前每股股份收市价分别为0.172港元及0.170港元[129] 公司关联交易 - 2023年2月13日,公司获庄天龙先生无抵押无息贷款1000万元人民币[130] - 2023年2月17日,公司与运天集团订立框架协议,涉及购买玛莎拉蒂品牌汽车及零部件[131] - 公司向运天集团采购汽车的条款及价格不逊于独立第三方,向运天集团出售汽车的条款及价格优于独立第三方[135] - 公司截至2025年12月31日止三年各年汽车采购应付运天集团总代价年度上限分别不超5200万元、5000万元、4000万元人民币[135] - 运天集团截至2025年12月31日止三年各年汽车采购应付公司总代价年度上限不超3000万元人民币[13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向运天集团支付汽车采购总代价约201.94万元人民币[1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运天集团已向公司支付汽车采购总代价约33.76万元人民币[136] - 托管代理由麦少娴女士间接拥有92%,庄天龙先生间接拥有8%,订立托管函件构成关连交易,总代价低于300万港元,低于最低豁免水平[1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Racing Time支付予托管代理的服务费总代价约为31,450港元[140] 公司合规与治理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报告日期,公司无重大违法违规情况[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获续聘为集团核数师,过去三年核数师无变动[149][15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全部企业管治守则条文,惟偏离第C.2.1条[159]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遵守该标准[160] - 于报告日期,董事会由七名成员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62] - 上市规则要求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成员至少三分之一,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独立性标准[166] - 董事会通常每年召开四次会议,必要时会另行安排,定期会议提前至少14天通知董事,议程等资料提前3天发出[168] - 2024年董事会召开四次会议并通过九次书面决议案,审议多项公司业绩、报告、人事及交易等事项[170] - 执行主席在2024年按规定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了会议[171] - 公司由庄天龙先生兼任执行主席与行政总裁,董事会认为可提供强大一致领导,权力未集中,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董事会有三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72] - 全体董事须根据公司细则轮席告退,至少每三年一次,新委任董事任职至下届股东大会[1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报告日期,全体董事参与了持续专业发展活动,杭青莉女士于2024年11月26日确认获得相关法律意见[174] - 公司为董事购买了责任保险[175] - 董事会设立了审核、薪酬、提名及执行董事四个委员会,职权范围可在公司网站查询,各委员会可咨询外聘专业意见[176] - 审核委员会成员为江啟銓、杜振偉及沈仲平,2024年召开两次会议并通过一次书面决议案[177][178] - 2024年审核委员会审核多项事项,包括外聘核数师审核事项、新会计准则、集团核数费用建议书等[178] - 薪酬委员会成员有江啟銓、杜振偉、沈仲平及莊天龍,2024年召开两次会议并通过三次书面决议案[179][180] - 2024年薪酬委员会就董事及高管薪酬政策、待遇等向董事会提建议[180] - 自2023年起,薪酬委员会每年检讨公司购股权计划及其他股份计划[181] - 提名委员会成员含江啟銓、杜振偉、沈仲平及莊天龍,2024年召开一次会议并通过一次书面决议案[182][183] - 2024年提名委员会就独立董事独立性、董事轮席告退重选等向董事会提建议[183] - 执行董事委员会由莊天龍及連鎮豪组成,2024年通过七次书面决议案,审议批准委托承兑票据及续购保险等[184] - 公司提名政策于2018年12月21日采纳及更新,可在公司网站查阅[186] - 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旨在加强董事会效率和企业管治,实现公司业务目标和可持续发展[18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成员中有一名女性董事,符合上市规则有关董事性别多元化规定[191] - 2024年,庄天龙、李少峰、连镇豪、江启铨、杜振伟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4次,举行次数为4次,出席率100%;沈仲平出席3次,出席率75%[195] - 2024年,江启铨、杜振伟出席审核委员会会议次数为2次,举行次数为2次,出席率100%;沈仲平出席1次,出席率50%[195] - 2024年,庄天龙、江启铨、杜振伟出席薪酬委员会会议次数为2次,举行次数为2次,出席率100%;沈仲平出席1次,出席率50%[195] - 2024年,庄天龙、江启铨、杜振伟出席提名委员会会议次数为1次,举行
意达利控股(0072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2:0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商品及服务收入4682千港元,2023年为15839千港元;租金收入2024年为26640千港元,2023年为31665千港元;总收入2024年为31322千港元,2023年为47504千港元[4] - 2024年销售及服务成本10827千港元,2023年为18469千港元;毛利2024年为20495千港元,2023年为29035千港元[4] - 2024年除税前亏损97631千港元,2023年为206798千港元;本年度亏损2024年为97006千港元,2023年为205897千港元[4]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均为1.93港仙,2023年为3.39港仙[5] - 2024年换算海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为 - 2763千港元,2023年为13999千港元;本年度全面支出总额2024年为 - 99769千港元,2023年为 - 191898千港元[6]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735812千港元,2023年为572292千港元;流动资产2024年为61399千港元,2023年为56247千港元[7] - 2024年流动负债为322234千港元,2023年为317708千港元;流动负债净值2024年为 - 260835千港元,2023年为 - 261461千港元[7]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12587千港元,2023年为164625千港元;非控股权益2024年为54926千港元,2023年为46658千港元[8]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207464千港元,2023年为99548千港元[8] - 2024年集团收入31,322千港元,较2023年的47,504千港元下降34.06%[18] - 2024年除税前亏损97,631千港元,较2023年的206,798千港元收窄52.89%[18] - 2024年综合资产797,211千港元,较2023年的628,539千港元增长26.84%[20][21] - 2024年综合负债529,698千港元,较2023年的417,256千港元增长26.95%[20][21]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 - 55,423千港元,较2023年的 - 174,885千港元亏损收窄68.33%[22] - 2024年财务成本33,781千港元,较2023年的23,567千港元增长43.34%[22] - 2024年税项为 - 625千港元,较2023年的 - 901千港元亏损收窄30.63%[22] - 2024年来自投资物业之租金收入26,640千港元,较2023年的31,665千港元下降15.87%[23]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 - 102,136千港元,较2023年的 - 179,285千港元亏损收窄43.03%[24] - 2024年投资物业价值为455,605千港元,较2023年的438,791千港元增长3.83%[25] - 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2024年为27628千港元,2023年为19993千港元,列于流动资产项下金额2024年为17094千港元,2023年为12404千港元[26] - 贸易及其他应付账款2024年为35161千港元,2023年为18325千港元,其他应付账款含5059000港元可退还客户按金,两年相同[31] - 银行及其他借贷2024年为381854千港元,2023年为343633千港元,有抵押2024年为262480千港元,2023年为286554千港元,无抵押2024年为119374千港元,2023年为57079千港元[32] - 毛利2024年为2050万港元,2023年为2900万港元,减少850万港元,综合毛利率上升4.3个百分点至65.4%[40] - 财务成本2024年增加至3380万港元,2023年为2360万港元,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增加1020万港元至3000万港元[44] - 本年度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1.021亿港元(2023年:1.793亿港元),主要由于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量之於一间联营公司之投资之未变现公平值亏损7610万港元(2023年:1.206亿港元),以及2024年产生财务成本3380万港元(2023年:2360万港元)[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已抵押银行存款)2140万港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为2690万港元,以英镑(74.5%)、港元(23.6%)及人民币(1.7%)计值[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的银行和其他借贷等合共为4.816亿港元(2023年:3.949亿港元),其中1.971亿港元须于一年后偿还(2023年:9780万港元须一年后偿还),债务与权益比率由186.9%降至180.0%[49]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借贷结余及应计利息为2040万港元(2023年:2910万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承兑票据1的余额为3190万港元,承兑票据2的公平值为4580万港元[5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就三笔其他借贷产生利息支出合共2840万港元,因来自一间附属公司非控股股东的贷款产生利息支出100万港元,偿还其他借贷1利息2150万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三笔其他借贷的总余额为3.615亿港元,来自一间附属公司非控股股东的贷款为1140万港元[51] - 年内录得换算海外业务产生的负汇兑差额为约490万港元(2023年:正汇兑差额约640万港元)[53] - 于2024年12月31日,集团若干银行存款及物业合共4.589亿港元(2023年:银行存款及物业合共4.443亿港元)已作为相关借贷之抵押[54] - 2024年薪酬开支总额为1030万港元(2023年:1210万港元),年内薪酬开支总额减少主要由于年内并无确认以股份为基础之支出(2023年:150万港元)[58] - 香港及苏格兰投资物业租金收入分别为230万港元及2430万港元,2023年分别为230万港元及2940万港元[60]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未变现收益为2620万港元,2023年为公平值亏损5260万港元[6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有三个经营分类,分别为汽车、物业投资、金融投资及服务[15][16] - 物业投资分部2024年租金收入2660万港元,2023年为3170万港元,减少510万港元[37] - 汽车分部2024年收入470万港元,2023年为1580万港元,出口销售动车收入120万港元[38] - 公司持有51,847,997股CBL的A系列优先股,投资成本为3200万美元,2024年CBL未经审核综合经调整收入3730万美元(2023年:4000万美元),录得未经审核综合经调整经营亏损330万美元(2023年:亏损230万美元),该投资公平值降至4040万港元(2023年12月:1.171亿港元),约占集团资产总额的5.1%(2023年12月:18.6%)[45] 公司业务动态 - 2024年10月29日,公司完成收购Hudson Holding Limited,代价为1.659亿港元[61][69] - 2024年11月26日,公司在欧盟成功注册两个商标[64] - 公司收购Hudson Holding Limited,希望将汽车业务扩展至欧洲电动车市场[61] - 2024年10月29日公司向卖方发行8亿股代价股份,占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13.13%[70] - 卖方保证Hudson集团2025年综合收入不低于人民币4.22243785亿元(约4.64468亿港元)[70]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向客户借出的任何未偿还担保贷款[65] - 公司持有有效放债人牌照,并于2024年1月成功续牌[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CBL积压合约9720万美元,较去年4740万美元增加105%[66] - 2025年CBL将拓展CDMO业务,加强国际客户拓展,进军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业务线[66] 公司治理与公告信息 - 董事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付末期股息,该年度也无中期股息[73] - 公司或附属公司2024年度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行为[74] - 2024年度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条文,但执行主席与行政总裁由一人兼任[75][7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2024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78] - 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5月16日举行[79] - 2025年5月13日至16日公司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80] - 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同意2024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数字[81] - 报告期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85] - 公司执行主席兼行政总裁为庄天龙[85] - 公告日期为2025年3月28日[86] - 董事会成员包括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6] - 股份为公司股本中每股面值0.02港元之普通股[87] - 截至公告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60.9251539亿股[72] 公司借贷与融资信息 - 来自附属公司非控股股东贷款为无抵押,2025年10月到期,年利率10%[33] - 来自关联方贷款为10000000元人民币,无息,新到期日为2026年2月12日[34] - 2024年发行45834000港元承兑票据,2021年发行53500000港元无担保承兑票据,延期至2026年3月,年利率8%[3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成功获得借贷3060万港元,已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1850万港元[47]
意达利控股:转型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商,打入欧洲新能源商用车蓝海市场
第一上海证券· 2024-11-07 14:21
投资评级 - 意达利控股(720)未评级 [1] 核心观点 - 意达利控股通过收购瀚德逊汽车科技,转型为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商,打入欧洲新能源商用车蓝海市场 [1][2] - 公司凭借轻资产模式和中国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具备显著成本优势,预计2025年将销售2500辆并实现盈利 [4][5] - 欧洲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渗透率低,增长空间巨大,预计至2035年将迎来持续增长 [6][9] 公司背景 - 意达利控股主要业务为汽车分销及售后服务和物业投资,2023年收入为4750.4万元,其中汽车业务占比33%,物业投资占比67% [1] - 公司于2023年2月完成对武汉俊逸51%股权的收购 [1] 交易介绍 - 公司于2024年9月11日以1.66亿港元收购瀚德逊汽车科技100%股权,发行8亿股份和6190万港元承兑票据 [2] - 瀚德逊承诺2025年综合收入不低于4.64亿港元,否则将补偿公司 [2] - 收购后公司将延伸汽车业务至整车研发、生产及销售,提升业务持续性 [2] 商业模式及业务 - 瀚德逊采用轻资产模式,整合中国汽车产能及供应链优势,研发新能源物流车 [3] - 公司与东风汽车和江淮汽车合作,利用现有成熟物流车型进行差异化研发及认证 [3] - 生产端采用整车代工和海外KD工厂模式,销售端与当地成熟经销商合作 [3] 公司优势 - 轻资产模式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和前期投入,首款新能源物流车eBOLD从立项到交付仅需1年,前期投资小于1亿元人民币 [4] - 公司采用7+N研发模式,核心团队7人,外部临时雇佣40人,计划明年增加10-15名自有研发人员 [4] - 产品全采购成本为19.5-21.7万人民币,欧洲建议零售价为5万欧元,较竞品低10%,全周期使用成本低50% [5] - 2024年已收到800辆订单,2025年规划订单约2000辆 [5] 欧洲市场分析 - 2023年欧洲新注册厢式货车数为147万辆,同比增长15%,新能源厢式货车占比仅为7% [6] - 欧盟《欧洲气候法》要求2030年新车排放量降低55%,2035年实现零排放,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增长 [6] - 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为欧洲主要厢式货车市场,2023年新能源厢式货车销量分别为3万、2万、7000和1万辆,渗透率分别为8%、8%、4%和7% [7] - 欧洲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低的原因包括市场集中度高、供应链成本高、更新周期长及法规严格 [7] 总结 - 收购瀚德逊标志着意达利控股转型为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商,凭借轻资产模式和中国供应链优势,快速打入欧洲市场 [10] - 公司未来需在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方面加大投入,以占领更大市场份额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