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塔(00788)
搜索文档
中国铁塔:织密通信网 架起“连心桥”
中国新闻网· 2025-10-28 12:30
中新网10月28日电 久闻鸡山名,今日始得行。时逢深秋,风和日丽,我们从干江镇栈台码头出发,乘 船前往鸡山岛采访。 出生于1963年、从小在岛上长大的台属林文彪正在等着我们。回想起过去,林文彪打开了话匣子。他 说,鸡山乡曾有千余村民远渡台湾,在屏东县创立了名为"玉环新村"的家园,他的两个舅舅便在那儿安 家。 一弯浅浅的海峡,隔不断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最初,舅舅是船员。路过香港时,他便趁机往家里寄 信。然而,受当时条件限制,信件往往要数月才能送达。即便收到,也无法回信。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 后,舅舅终于踏上了魂牵梦萦的故土。此后,双方往来日渐增多。时光流转至九十年代,林文彪家装上 了电话。彼时,两岸虽能直拨通话,但信号需经新加坡、日本等地转接,费用高昂。通常由舅舅主动拨 打,接听也要收费。每次通话,仅一两分钟。这些年,随着通信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亲人间的联系变 得更加密切和便捷。"他们隔三五天就要打来一个视频电话,问我们有没有时间,一起聊聊天。我也会 给他们看看现在家里面怎么样。"林文彪笑着说。一通通视频电话,一份份关心和问候,让血脉亲情跨 越山海、时刻相连,而这得益于一座座立起来的铁塔。 林文彪在家中与台湾 ...
中国铁塔最新“成绩单”曝光!还藏着一份想象不到的“新剧本”?
搜狐财经· 2025-10-21 18:5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743.19亿元,同比增长2.6% [3] - 同期净利润为87.08亿元,同比增长6.8%,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3] - 运营商业务作为基本盘,收入634.32亿元,同比增长0.5% [3] - 塔类业务收入565.09亿元,同比微降0.7% [3] - 室分业务收入69.23亿元,同比增长11.3%,成为业务亮点 [3] 核心业务战略与运营 - 公司实施“一体两翼”战略,主体为运营商业务,两翼为智联业务和能源业务 [5] - 运营商业务巩固“三优一低”优势,即建设交付优、维护服务优、成本控制优、管理风险低 [5] - 通过共享模式提升资源效率,新建铁塔共享率从成立初期的14.3%提升至85% [5] - 5G基站建设95%以上通过共享实现,累计少建122万座新塔,为行业节省投资超2100亿元 [5] 新兴增长动能 - 智联业务收入70.93亿元,同比增长16.8% [7] - 能源业务收入34.24亿元,同比增长11.5% [7] - 智联与能源业务占总收入比重从去年同期的12.6%提升至14.2% [7] - 智联业务已将超过23.7万座“通信塔”升级为“数字塔”,应用于国土、环保、林业、水利等行业 [7] 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 - 公司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公布AI战略,包括铁塔视联平台、特色算法及空间治理行业大模型 [9] - 通过“铁塔+大数据+AI”技术为各行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9] - 能源业务聚焦换电、备电,截至2025年6月30日,换电用户约147万户,较去年底增加16.6万户 [9] - 公司在低速电动车换电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并持续推进换电网络经济高效布局 [9] 战略转型方向 - 公司持续深化改革,推动自身从“通信塔”向“数字塔”转变 [11] - 积极在算力网络、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布局发展 [11] - 战略目标是成为数字中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新型基础设施提供者 [11]
瑞银:降中国铁塔目标价至13.5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10-20 14:36
财务表现 - 公司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1% [1] - 公司第三季度EBITDA同比增长0.4% [1] - 公司第三季度纯利同比增长4.5% [1] - 第三季度收入 EBITDA及纯利分别较市场预测低约1%至3% [1] 业绩影响因素 - 业绩低于预期主要由于铁塔收入减少 维护成本上升及信用减值所致 [1] - 公司将DAS资产的折旧年期由7年延长至10年 [1] - 此项会计变动使公司今年折旧费用减少约8.7亿人民币 [1] 盈利预测与目标价调整 - 瑞银将公司2025至28年的纯利预测下调4%至19% [1] - 目标价由15港元降至13.5港元 [1] - 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1] 未来展望 - 折旧费用减少有助于支持公司纯利 [1] - 预期公司在宏观逆风中能保持稳定的股息增长 [1]
瑞银:降中国铁塔(00788)目标价至13.5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10-20 14:3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1% [1] - 公司第三季度EBITDA同比增长0.4% [1] - 公司第三季度纯利同比增长4.5% [1] - 第三季度收入、EBITDA及纯利分别较市场预测低约1%至3% [1] 业绩影响因素 - 业绩低于预期主要由于铁塔收入减少、维护成本上升及信用减值所致 [1] - 公司将DAS资产的折旧年期由7年延长至10年 [1] - 此项会计变动使公司今年折旧费用减少约8.7亿人民币 [1] 盈利预测与目标价调整 - 将公司2025至2028年的纯利预测下调4%至19% [1] - 目标价由15港元降至13.5港元 [1] - 维持对公司"买入"评级 [1] 未来展望 - 折旧费用减少有助于支持公司纯利 [1] - 在宏观逆风中公司有望保持稳定的股息增长 [1]
大行评级丨瑞银:下调中国铁塔目标价至13.5港元 下调2025至28年纯利预测
格隆汇· 2025-10-20 13:49
财务表现 - 公司第三季度收入按年增长2.1% [1] - 公司第三季度EBITDA按年增长0.4% [1] - 公司第三季度纯利按年增长4.5% [1] - 第三季度收入、EBITDA及纯利分别较市场预测低约1%至3% [1] 业绩驱动因素 - 业绩低于预期主要由于铁塔收入减少、维护成本上升及信用减值所致 [1] - 公司将DAS资产的折旧年期由7年延长至10年 [1] - 此项会计变动将使公司今年折旧费用减少约8.7亿元 [1] - 折旧费用减少有助于支持纯利,在宏观逆风中保持稳定的股息增长 [1] 盈利预测与目标价调整 - 基于铁塔收入预测下调和营运开支预测上调,将2025至2028年纯利预测下调4%至19% [1] - 目标价由15港元降至13.5港元 [1] - 维持"买入"评级 [1]
天风证券晨会集萃-20251020
天风证券· 2025-10-20 08:11
核心观点 - 电子和基础化工行业在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预告中表现突出,利润同比增速超30%的公司数量均超过10家,但各行业25Q3业绩预告表现多数低于25H1表现 [3] - 市场从上行趋势转为震荡格局,技术指标显示两市成交低于1.5万亿元左右时市场有望迎来反弹,当前建议关注红利资产、政策驱动板块(光伏、化工)以及科技板块(国产算力、恒生互联网) [4] - 债市呈现结构性行情,利率和利差处于区间中枢位置,建议关注前期超调的7-10年期国开债和3-5年期二永债的交易机会,并采取杠杆策略参与短期交易 [6] - 买方观点建议从业绩角度寻找超预期且具备估值优化的公司,中长期看好科技方向,包括AI硬件、国产算力、机器人、互联网平台、消费电子、新能源中的固态电池和储能等 [10] 行业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15日,全A共有154家公司披露25Q3业绩预告、快报或正式财报,披露率约为2.83%,预喜率约83.06%,科创板预喜率最高 [3] - 样本公司中位数法下归母净利润增速为71.2%,整体法下为65.6% [3] - 电子行业受益于AI浪潮,AI推理带来新增需求,有望维持高景气表现 [3] - 基础化工行业供给约束强化叠加需求支撑,呈现结构性改善,随着供给侧产能调整,行业整体供需平衡或将好转 [3] - 医疗设备板块2025年上半年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7.0%,但招投标持续恢复,2025年上半年国内医疗设备中标总金额为838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CT整机和磁共振整体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06%和103% [8] 公司动态与首次覆盖 - 中国铁塔站址规模超过210万,总资产规模超过3300亿元,净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塔类业务稳健发展,室分业务覆盖面积累计达到138.5亿平米,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19.9亿元、166.1亿元、175.6亿元 [11] - 先惠技术锂电装备出海取得进展,境外收入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34%,高于总收入的24%,且24年实现正增长,境外收入占比由20年的12%上升至24年的16%,预计25-27年实现营业收入31亿元、42亿元、51亿元,归母净利润3.2亿元、5.1亿元、6.8亿元 [19] - 天有为凭借性价比优势拓展海外市场,市占率从22年的4%提升至6%,预计25-27年实现收入46.45亿元、56.84亿元、71.7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1.15亿元、13.70亿元、17.67亿元 [18] - 成都先导拥有全球已知最大的实体小分子化合物库,DEL+AI+自动化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成,预计25-27年总体收入分别为5.04亿元、6.08亿元、7.3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1.22亿元、1.56亿元 [23] 市场与板块展望 - 端侧AI生态加速演进,2026年有望迎来端侧AI大年,立讯精密等消费电子龙头公司在算力侧的产品突破和端侧AI供应链中地位重要 [12] - Meta AI眼镜热销,Ray-Ban Meta智能眼镜销售额同比增长超两倍,若增长趋势延续,2025年全年出货量或可达近400-500万副 [18] - 中国中冶在产矿山稳健运营,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矿形成年产32601吨镍和3300吨钴的生产能力,巴基斯坦杜达铅锌矿预计2025年下半年实现铅锌资源量翻倍增长,待产铜矿山资源储量丰富,铜价有望延续上涨趋势 [54] - 小商品城25Q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0.52%,全球数贸中心市场板块部分商位招商完成,六区开业贡献增量,义支付跨境支付业务交易额突破270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 [63] 基金与投资策略 - 华商基金张明昕在管基金总规模42.41亿元,擅长新能源、TMT、高端制造、优质消费/医药、周期等行业轮动投资,华商均衡成长和华商优势行业相对同类基金超额分别达到67.07%和57.18% [32] - 张明昕长期看好AI产业趋势,认为海外算力为长周期起点,AI应用重塑世界,遵循先硬件后软件的投资逻辑,同时看好新消费、创新药、军贸军工等板块 [34] - REITs市场本周下行,中证REITs全收益指数下跌1.44%,产权REITs指数下跌1.69%,经营权REITs指数下跌0.92%,招商高速公路REIT领涨,涨幅1.65% [26] - 华夏华润商业REIT扩募申请获受理,拟购入苏州昆山万象汇项目,商业总建筑面积18.18万平方米,拥有300余家店铺及约1500个停车位 [26]
中国铁塔(00788.HK):筑通信“压舱石” 启数字“新引擎”
格隆汇· 2025-10-19 12:55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2014年由三大运营商发起成立,承担国家战略通信基础设施使命,是全球最大通信基础设施服务商 [1]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站址规模超过210万个,总资产规模超过3300亿元,净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 [1] 发展战略与财务表现 - 公司实施以运营商业务为“一体”、智联业务和能源业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 [1] - 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718.19亿元增至2024年的977.7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28% [1] - 净利润从2018年的26.5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07.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25% [1] 核心业务运营 - 塔类业务是公司最稳定的现金流来源,贡献超过七成的收入 [1] - 截至2025年6月底,塔类站址数211.9万个,较上年底增加2.5万个,运营商塔类租户达357.9万户,较上年底增加3.5万户 [1] - 运营商塔类站均租户数从2018年的1.47户提升至2025年H1的1.72户,显示共享水平持续提升 [1] - 室分业务覆盖面积累计达到138.5亿平米,高铁隧道及地铁覆盖里程累计达30,878公里 [1] 新兴业务增长 - 智联业务依托“铁塔视联”等产品,收入保持双位数增长,其塔类租户数由2021年的19.9万个增长至2025H1的26.5万个 [2] - 能源业务方面,换电业务已覆盖全国320多个城市,累计部署换电网点8.1万个,付费用户突破147万,市场占有率近50% [2] - 换电业务日均换电次数超过200万次,公司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轻型电动车换电运营商 [2] 股东回报与利润前景 - 公司分红派息率持续提升,从2018年的14.98%升至2024年的68.19%,并于2024年首次派发中期股息 [3] - 2025年董事会派发中期股息0.1325元/股,中期股息同比增长21.6% [3] - 公司折旧及摊销成本占50%以上,随着部分收购的运营商铁塔折旧在2025年底逐步完成,公司利润有望加速释放 [3]
中国铁塔(00788.HK):室分资产折旧年限调整 有望支撑分红回报
格隆汇· 2025-10-19 12:55
业绩概览 - 1-3Q25公司总收入743.2亿元,同比增长2.6%,归母净利润87.1亿元,同比增长6.8% [1] - 3Q25单季度收入247.2亿元,同比增长2.1%,归母净利润29.5亿元,同比增长4.5% [1] - 前三季度EBITDA同比增长2.5%,3Q25单季度EBITDA为167.3亿元,同比增长0.4% [2] 分业务表现 - 1-3Q25塔类业务收入同比下滑0.7%,室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3%,智联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8%,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5% [1] - 3Q25单季度塔类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2%,室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8%,智联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2%,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9% [1] - 3Q25两翼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维持较快增长,而运营商业务收入同比下降0.2% [1] - 截至3Q末塔类站址总数213.7万个,较年初增长2.1%,站均租户数为1.81户,与年初持平 [1] 盈利能力与会计变更 - 3Q25内生利润增速较1H25有所放缓,预计主要受信用减值损失等成本费用上升影响 [2] - 公司将室分资产折旧年限由7年调整为10年,预计减少2025年室分资产折旧额约8.7亿元 [2] - 折旧政策调整有助于公司2025年利润和分红基数提升,提振股东回报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年和2026年盈利预测不变,当前股价对应3.7倍和3.5倍2025/2026年EV/EBITDA [2] -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和14.00港元目标价,对应4.2倍和4.1倍2025/2026年EV/EBITDA [2] - 目标价较当前股价有20.1%的上行空间 [2]
中国铁塔(00788):筑通信“压舱石”,启数字“新引擎”
天风证券· 2025-10-17 16:22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9亿元、166.1亿元、175.6亿元 [5] - 核心观点:公司作为全球最大通信基础设施运营商,塔类业务收入稳定,“一体两翼”战略打开新成长空间,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5] 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 背靠三大运营商,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基础设施服务商 [1] - 截至2025年6月底,站址规模超过210万个,总资产规模超过3300亿元,净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 [1] - 全球铁塔行业格局集中,大型塔企拥有的铁塔数量占比为87.4%,公司铁塔数量占全球总量的53% [47][49] 财务表现与股东回报 - 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718.19亿元增至2024年的977.7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28% [2] - 净利润从2018年的26.5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07.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25% [2] - 净利率从2018年的3.69%提升至2025年H1的11.61% [33] - 分红派息率持续提升,从2018年的14.98%提升至2024年的68.19%,2025年中期股息为0.1325元/股,同比增长21.6% [5][45] “一体”业务:运营商业务稳健发展 - 塔类业务是公司最稳定的现金流来源,贡献超过七成收入,2024年收入为756.89亿元 [3][77] - 塔类共享水平持续提升,站均租户数从2018年的1.47户增加到2025年H1的1.72户 [3][81] - 室分业务保持较高增长,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46.64亿元,同比增长12.0%,覆盖面积累计达138.5亿平米 [3][93] “两翼”业务:创新驱动第二增长曲线 - 智联业务收入保持双位数增长,从2021年的40.6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89.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0% [4][107] - 能源业务以换电为核心,截至2025年6月,付费用户突破147万,市场占有率近50%,日均换电次数超过200万次 [4][119] - 两翼业务资本开支占比呈增加趋势,2025年H1达到20% [36] 盈利预测与增长动力 - 预计塔类业务2025-2027年收入增速分别为-0.4%、-0.5%、-0.6% [128] - 预计室分业务2025-2027年收入增速分别为12%、10%、9% [128] - 预计智联业务2025-2027年收入增速分别为18%、17%、15% [129] - 预计能源业务2025-2027年收入增速分别为9%、8%、7% [129]
恒指收跌22点,港股表现反复
国都香港· 2025-10-17 10:25
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表现反复,恒生指数下跌22点或0.09%,收报25888点,险守50天线(25865点),科技股拖累大市,但中资金融股受捧[3][4] - 市场成交额为2754.31亿元,北水净流入158.21亿元[3] - 新田科技城项目“INNOPOLE”推进,首阶段发展2.5公顷用地,旨在构建完整创科产业链,推动香港创新产业发展[7] - 港交所上市申请中约一半为科技公司,硬件及硬科技企业赴港上市数量显著增加,2023年推出18C上市章节支持特专科技企业[8]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低开20点,早段最多升152点至26062点,但两万六关口缺乏承接,午后一度跌223点至25687点,最终收跌22点[3] - 国企指数升8点或0.09%,红筹指数升0.65%,恒生科技指数跌71点或1.18%[3] - 88只蓝筹股中46只上升,40只下跌,科技股普遍下跌,小米跌3.6%为最弱蓝筹,新东方升8.9%为最佳蓝筹[4] - 海外市场多数下跌,道琼斯工业指数跌0.65%,标普500指数跌0.6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0.47%,但台湾加权指数升1.80%[2] 科技行业动态 - 内地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6720万部,按年跌2.75%,vivo以1180万部出货量及18%市占率居首,华为以1050万部排第二,苹果出货量1010万部升1%,为唯一录得增长品牌[9] - 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苹果公司行政总裁库克,就中美经贸关系及苹果在华业务发展进行交流[10] - 香港科技园公司推进新田科技城园区建设,首阶段涉及2.5公顷用地,目标与大湾区协同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及新质生产力发展[7] - 港交所约有280家企业递交A1上市申请,其中约一半为科技公司,约30家为芯片类公司,硬件及硬科技企业上市数量显著增加[8] 上市公司要闻 - 特步国际第三季度内地业务零售销售录得低单位数增长,零售折扣水平约七至七五折,渠道库存周转约4至4个半月[11] - 翰森制药与罗氏订立许可协议,授予罗氏开发、生产及商业化HS-20110的全球独占许可(不含中国内地及港澳台),获得8000万美元首付款(约6.24亿港元),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14.5亿美元(约113.1亿港元)[12] - 中国铁塔首三季营业收入743.19亿元,增长2.58%,归属于公司股东利润87.08亿元,上升6.81%,其中智联业务收入70.93亿元,增加16.8%,能源业务收入34.24亿元,增长11.49%[13] - 中国财险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按年增加40%到60%,主要因承保利润大幅增长及总投资收益增幅较大[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