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5G基站
icon
搜索文档
刘泉红:锚定强国建设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
经济日报· 2025-11-21 08:04
历史上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基础。现代化国家重要的物质 技术基础,是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放眼全球,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经历过产业体系现代化的过程, 为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反之,一些后发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没有构建起现代化产 业体系,导致现代化的成色不足、难以持续。一些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由于产业体系没有实现持续 升级,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经济发展最终陷入停滞。由此看,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 现代化;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建成现代化强国。聚焦国内,从"一五"计划完成后初步建 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到改革开放后构建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再到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我 国现代化向前推进的每一步,都与产业体系的发展和演进紧密相关。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 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内涵在发展中不断丰富拓展。党的十九大报 告提出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 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将其提升到新的战略高 ...
全景展现我国产业链硬实力!这些领域已拿下“全球第一”
搜狐财经· 2025-11-18 22:15
全球工业产品产量领先地位 - 全球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第一 [3] - 粗钢、水泥、电解铝全球产量占比超过50% [3] - 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80%以上,风电装备产量占全球70% [3] 制造业全球比重与地位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 [4] - 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地位 [4] 造船业全球主导地位 - 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6] - 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0% [6] 新能源与信息通信网络规模 - 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21.6亿千瓦,占全球总量40%以上 [8] - 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5G基站、移动电话用户、固定宽带规模全球第一 [8] 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水平 - “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占比超过40% [10] - 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 [10]
中美差距开始缩小!我国GDP爆增3.36万亿,再次接近美国70%水平
搜狐财经· 2025-11-16 21:49
美国经济制约因素 - 公共债务规模超34万亿美元,利息支出占GDP比重达3.5%,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仅2.1% [1] - 劳动力市场参与率徘徊在62.5%,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下降至78%,导致2024年GDP增速放缓至2.8% [1] - 财政赤字率达6%,私人投资扩张受限,服务业占比80%但受金融与房地产拖累 [7] 中国经济核心驱动力 -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固定资产投资保持6.3%增速,高铁里程扩展至4.5万公里,物流效率提升30% [1] - 2023年GDP修订后第三产业增加值上调1.1万亿元,信息传输与软件服务业达7.5万亿元 [3] - 产业升级是核心驱动力,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升至16.3%,装备制造业达34.6% [9] 产业升级与制造业转型 - 新能源汽车产量947万辆,总贡献超8000亿元,国产芯片渗透率从30%升至45%,整车出口增至180万辆 [3] - 智能工厂覆盖率35%,单位能耗降10%,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效率提升15%,产量突破1000万辆 [9] - 从传统钢铁转向光伏电池,出口量年增20%,修订后高端制造产值多计1.2万亿元 [5] 消费与内需市场 - 2023年第三产业对GDP贡献超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5万亿元,旅游收入超5万亿元 [11] - 居民消费需求旺盛,数字支付普及率95%,交易额400万亿元,支持小微企业融资 [11] - CPI涨幅仅0.2%,核心CPI稳在1%,中产群体扩至4亿,绿色消费占比20% [11] 对外贸易与区域合作 - 2023年货物贸易5.3万亿美元,服务贸易多计500亿美元,跨境电商2万亿元 [13] - RCEP协议下东盟出口占比18%,数字丝绸之路出口5G设备超1000亿美元 [13] - 区域均衡推进,中西部GDP贡献率升至38%,西部大开发下新疆光伏装机8000万千瓦 [11]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占GDP 2.64%,高技术制造业专利超50万件,量子计算与生物制药领域领跑 [7] - 5G基站超320万个,云计算产值翻番,单位计算成本下降20% [3] - 华为5G专利全球占比40%,支撑数据中心容量100EF,计算力跃升50% [9]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性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8.8%,风电光伏全球第一,储能电池1000GWh,碳排放强度降4.6% [13] - 绿色信贷1万亿元,生态修复投资2万亿元,污水处理率97%,单位GDP能耗降3.8% [13] - 能源转型贡献6000亿元增量,从补贴驱动到市场化,产业链完整度95% [13] 未来经济展望 - 2024年GDP134.91万亿元,增速5.0%,四季度回升5.4% [15] - 2025年前三季度101.5万亿元,累计增长5.2%,全年预计141万亿元,折合19.4万亿美元 [17] - 与美国GDP差距收窄,占比稳升至63.5%,增速高出3.1个百分点 [17]
焕新的长征路,笃行的奋进魂(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1-14 06:10
基础设施建设 - 花江峡谷大桥采用智能建造、材料革新、抗风设计和生态工法,重构山区桥梁技术边界,其建造是“横竖都是世界第一” [1] - 江西瑞金机场通航为赣南和闽西革命老区群众提供畅联全国的“空中通道” [1] - 四川夹金山隧道开通试运行,使“翻越”变“穿越”,广大群众不再担心冬季冰雪封山 [1] 数字经济发展 - 江西吉水县白沙镇果农通过手机直播卖货,该山乡已建起5G基站,演绎“满格幸福”的振兴交响曲 [2] - 中国5G基站数量达459.8万个,千兆网络能力端口超3053万个,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 [2] - 数字基础设施如同细密的神经网络,弥合“数字鸿沟”,将数智之光洒向从雪山之巅到大海之畔的各个角落 [2] 区域产业协作 - 甘肃庆阳市利用能源充沛、气候寒凉等条件构建数据中心,可实现上海海量数据一秒内抵达黄土高原,庆阳算力能帮广东创业者极速渲染3D模型 [3] - 闽宁协作模式深化拓展,包括“福建企业+宁夏资源”和“福建总部+宁夏基地”等合作形式 [3] - 宁夏的多式联运“一单制”货物列车满载货物奔赴闽粤等地,实现从单向援助到双向奔赴的生产要素跨域重组 [3]
央广时评·乌镇“网事”|共筑数智未来 科技变量催生多维发展新增量
央广网· 2025-11-08 20:03
峰会概况与主题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主题为“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1] - 峰会展示了行业以科技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 [1] - 峰会为全球互联网发展与治理提供交流合作平台 [5]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 行业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 [1] - 累计建成5G基站470.5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及重点县市 [1] - 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 [1] - 在用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 [1]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科技创新是驱动产业迭代、激活发展动能的核心引擎 [4] - 从5G-A网络规模化部署到万兆光网全面应用,科技创新以乘数效应激发产业活力 [4] - 行业通过工业互联网深度赋能,让传统产业插上“数智翅膀”,新兴产业开辟发展新蓝海 [4] - 峰会展示了覆盖具身智能、6G等前沿领域的领先科技成果,并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标准发展报告》 [4] 发展理念与国际合作 -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已成为重要国际共识 [5] - “发展与安全并重”是合作治理逻辑,体现在网络安全防护、个人信息保护、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方面 [5] - 在“十五五”规划指引下,行业将为全球互联网发展与治理贡献力量 [5]
共筑数智未来 科技变量催生多维发展新增量
央广网· 2025-11-08 19:26
峰会主题与定位 - 峰会主题为“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1] - 是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年度盛会,展示中国以科技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 [1] - 恰逢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该理念已成为国际共识 [3] 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成就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累计建成5G基站470.5万个 [1] - 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及重点县市,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 [1] - 在用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 [1]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科技创新是驱动产业迭代、激活发展动能的核心引擎 [2] - 5G-A网络规模化部署、万兆光网全面应用、算力生态圈构建及工业互联网深度赋能是主要方向 [2] - 峰会展示覆盖具身智能、6G等前沿领域的领先科技成果,并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标准发展报告》 [2] 国际合作与治理 - 峰会为各国共商人工智能治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共性问题提供交流平台 [3] - 强调网络安全防护、个人信息保护及电信网络诈骗精准打击的合作治理逻辑 [3] -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强网络、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2]
通信行业双周报(2025、10、24-2025、11、6):6G标准制定中采用单一架构SA模式已基本达成共识-20251107
东莞证券· 2025-11-07 17: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超配(维持)[2]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是6G启动标准研究的关键年份,全球将共同探讨6G标准未来走向,为“万物智联”愿景注入创新动力[3] - 2025年通信行业处于技术迭代与政策红利叠加期,AI、量子通信、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方向将持续释放增长动能[3] - 蜂窝物联网模组从库存调整中复苏回暖,基站、光缆线路、数据中心等通信设施建设有望持续推进,带来新的器件、设备与服务运营需求[3] - 建议关注“技术商用+政策催化+业绩确定性”三大主线下的企业机遇[3] 通信行业行情回顾 - 申万通信板块近2周(10/24-11/6)累计上涨2.41%,跑赢沪深300指数0.52个百分点,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位列第11位[10] - 申万通信板块11月累计上涨1.43%,跑赢沪深300指数0.29个百分点;今年累计上涨64.19%,跑赢沪深300指数44.92个百分点[10] - 通信三级子板块近2周整体上涨,涨幅依次为:SW通信终端及配件(+3.85%)> SW通信应用增值服务(+3.38%)> SW通信网络设备及器件(+3.13%)> SW通信线缆及配套(+1.40%)> SW通信工程及服务(+0.25%)> SW其他通信设备(-1.67%)[13] 产业新闻总结 - 国家广电总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广播电视服务业总收入10489.19亿元,同比增长6.60%;截至9月末,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07亿户,广电5G用户3995.61万户[14]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2.7%,vivo以18.5%市场份额居首,华为占16.4%,小米和OPPO是唯二实现销量增长的厂商[18] - CounterPoint Research预测2025年采用5nm及更先进制程工艺的手机SoC出货量占比将达到51%,首次过半,预计相关收入将同比增长15%并占市场总收入的80%以上[19] - 6G标准制定已基本达成共识,将从初始阶段采用独立组网(SA)模式及单一架构,旨在设计一个能满足2040年服务需求并可持续演进的系统[20] - LightCounting研究显示,预计到2030年,以太网交换芯片销售额将以4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CPO(共封装光学)将为交换芯片市场额外贡献约47亿美元收入[21] - Alphabet CEO称,Gemini现在每分钟处理70亿tokens;谷歌付费订阅用户数突破3亿,新云客户同比增长34%;超过70%的云客户使用谷歌AI产品[22] 公司公告总结 - 长飞光纤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8.91亿元,同比增长16.27%;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10.89%;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02.75亿元,同比增长18.18%;净利润4.70亿元,同比下降18.02%[23] - 新易盛第三季度营收60.68亿元,同比增长152.53%;净利润23.85亿元,同比增长205.38%;前三季度营收165.05亿元,同比增长221.70%;净利润63.27亿元,同比增长284.37%,增长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算力投资发展[24] - 亨通光电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75.72亿元,同比增长11.32%;净利润7.63亿元,同比增长8.10%;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96.21亿元,同比增长17.03%;净利润23.76亿元,同比增长2.64%[25] 行业数据更新总结 - 2025年9月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约18.28亿户,同比上升2.78%,环比上升0.47%[26] - 2025年9月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规模约6.95亿户,同比上升5.35%,环比上升0.87%[28] - 2025年Q3光缆线路长度约7444万公里,同比增长3.63%,环比上升0.91%[29] - 2025年9月光缆产量为2224.30万芯千米,同比下降12%,环比上升8.82%[33] - 2025年9月5G基站总数达470.5万个,比上年末净增45.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6.6%,占比较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35] 投资建议与关注标的 - 建议关注标的:中国移动(600941.SH)、中国电信(601728.SH)、烽火通信(600498.SH)、长飞光纤(601869.SH)、威胜信息(688100.SH)等[38] - 中国移动2025年上半年移动客户达10.05亿户,其中5G网络客户达5.99亿户,移动ARPU为49.5元[39] - 中国电信是领先的全业务综合智能信息服务运营商,承诺三年内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逐步提升至当年股东应占利润的75%以上[39] - 烽火通信是国内唯一集光通信领域三大战略技术于一体的科研与产业实体,产品覆盖通信系统设备、光纤光缆以及数据网络产品[39] - 长飞光纤是全球领先的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及数据通信产品制造商,形成了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及多元化和国际化的业务模式[40] - 威胜信息是能源物联网行业领先企业,产品线覆盖应用层、网络层及感知层,有望受益于“两网”配电侧投资及海外新兴市场能源基础建设发展机遇[40]
“十四五”期间 广东省基础设施预计完成投资超6万亿元 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发展网· 2025-11-07 16:40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 - 全省基础设施预计完成投资超6万亿元 [1] 交通运输 - 高速铁路里程超3000公里 高速公路里程超1.17万公里 [1] - 港口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超7400万标准箱 民航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超2亿人次 [1] - 实现市市通高铁 县县通高速 航空航运网络覆盖全球 [1] 能源保障 - 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近3000座 线路总长达10.3万公里 [2] - 电源装机总容量超2.56亿千瓦 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长1.5倍 [2] - 建成油气管道超7600公里 公共充电桩70万个 实现1123个乡镇公共充电桩全覆盖 [2] - 全省能源自给率提升6个百分点 天然气储气能力翻一番 [2] 水利安全 - 水利投资规模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 其中2023 2024连续两年投资超千亿元 [2] - 新增水库总库容4.42亿立方米 年供水能力26亿立方米 [2] - 农村供水规模化率提升至89.2%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9.3%以上 [2] - 建成大中型灌区335宗 耕地有效灌溉面积率提升至81% [2] 数字基础设施 - 累计建成5G基站数43.1万个 5G用户规模全国第一 [3] - 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5.8亿户 全国首个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光网全覆盖 [3] - 广州和深圳两个国家级超算中心加快改造升级 [3]
中国开放新格局:为全球经济巨轮注入"定海神针"
搜狐财经· 2025-11-03 16:57
贸易规模与地位 - 2023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突破42万亿元,连续6年保持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 [1] - 上海自贸试验区每天有价值超百亿元的跨境商品流转 [3] - 在第六届进博会上,意向成交额达784亿美元 [9] 开放政策与市场准入 -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至31条,制造业领域基本实现全面开放,22个领域放宽外资股比限制 [3] - 连续降低1585个税目进口关税,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 [9] - 推动RCEP形成全球最大自贸区 [9] 外资利用与项目落地 - 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首破1.2万亿元,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6.1% [7]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德国巴斯夫在湛江投资百亿欧元建设基地,空客在天津设立第二条总装线 [7] 物流通道与贸易网络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8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 [5] - 西部陆海新通道将中国内陆与东南亚市场紧密相连,泰国榴莲通过跨境冷链3天可现身成都超市 [5] 金融开放与市场互联 - 债券市场“南向通”启动两年间,境内投资者持有港澳债券规模增长3倍 [9] - “跨境理财通”试点让大湾区居民可投资港澳地区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 [9] - 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升至3.2%,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 [9] 平台经济与消费市场 - 广交会、进博会、消博会组成国家级展会矩阵,第六届进博会有来自128个国家的3400多家企业参与,带来128项全球首发产品 [9] - 海南自贸港有来自150多个国家的免税商品 [3] - 14亿人口超大市场为全球产业链提供确定性 [1]
东兴证券: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商业航天将加速发展
智通财经网· 2025-10-31 16:29
卫星互联网与商业航天发展 - 中国卫星互联网进入高密度发射期,截至2025年10月,中国星网今年以来累计发射卫星已达93颗(含试验星)[1][2] - 上海垣信千帆星座在2025年10月17日以一箭18星方式完成第六批组网卫星发射,在轨卫星总数达到108颗[2] - 朱雀三号运载火箭在2025年10月18日至20日完成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天龙三号火箭在10月29日成功完成国内首次“一箭36星”分离试验,两者计划于2025年底前首飞[2] - 朱雀三号与天龙三号火箭若成功首飞,将成为国内卫星互联网主力发射火箭,预计2026年国内卫星互联网将进入大踏步发展阶段[1][2] -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中,卫星运营商主要由中国星网及上海垣信卫星承担,并采用卫星工厂流水生产模式,火箭研制环节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国内拥有6大发射基地且民营企业开始建设专属发射工位[1] 通信网络与算力设施建设 - 国家推进通信网络与算力网络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相关市场持续扩容,产业链包括基站设备、IDC、液冷、光模块及算力芯片等[1][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5G基站数量达454.9万个,较上年末净增29.8万个,新增数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4] - 国内三大运营商推动5G向5G-A升级,已在300多个城市部署5G-A网络,推进三载波聚合、RedCap等技术的规模商用[4] - “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超过1.85万个,5G应用已渗透至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相关案例总数超过13.8万个[4] - 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较2024年底的880万增长23.3%,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4] -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存力规模超过1680 EB,相比于2023年增长约40%[4] 量子科技产业发展 - 量子信息技术正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化应用,形成以“产学研用管”协同推进为特征的产业生态系统[5][6] - 量子通信企业与通信网络运营商合作开展技术验证和应用探索,并与不同类型ICT系统及网络进行融合应用研究[6] - 量子计算机在密码破译、大数据优化、材料设计、药物分析等领域通过特定算法展现出比经典计算机更优的计算能力,目前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早期探索阶段[6] - 量子精密测量利用量子状态敏感性提升对时间、位置、加速度、电磁场等物理量的测量精度,应用场景丰富,产业化前景明确,产业进入多元化发展周期[6] 第六代移动通信(6G)布局 - 国际电信联盟(ITU)明确6G发展时间表:2025年启动技术标准化,2029年冻结首个标准,2030年实现商用,全球各国正加速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与频谱资源争夺[7] - 我国将6G纳入未来产业培育体系,依托IMT-2030推进组统筹产学研力量,并主导3GPP首个6G标准立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