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龙湖集团(00960)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丨内房股拉升 旭辉控股涨超5% 龙光集团涨超3% 龙湖集团等多股涨超1%
格隆汇· 2025-09-08 10:47
港股内房股市场表现 - 碧桂园股价一度上涨超过14% 领涨内房股板块 [1] - 旭辉控股集团和远洋集团股价均上涨超过5% [1][2] - 雅居乐集团上涨超过4% 万科企业 龙光集团 世茂集团和融信中国涨幅均超过3% [1][2] - 中梁控股 越秀地产 龙湖集团 金辉控股和中国金茂涨幅均超过1% [1][2] 政策驱动因素 - 深圳于9月5日出台楼市新政 对非核心区域限购进行大幅放松 [1] - 新政覆盖除福田区 南山区和宝安区新安街道外的所有区域 [1] - 商业贷款利率不再区分首套房与二套房 [1] - 深圳此次政策放松力度大于8月出台新政的北京和上海 [1] 个股具体表现 - 碧桂园最新价0.530港元 涨幅10.42% [2] - 旭辉控股集团最新价0.234港元 涨幅5.41% [2] - 远洋集团最新价0.125港元 涨幅5.04% [2] - 雅居乐集团最新价0.480港元 涨幅4.35% [2] - 万科企业最新价5.400港元 涨幅3.45% [2]
重庆商圈进入3.0时代 礼嘉御湖境滨水街区2027年启幕
环球网· 2025-09-08 10:24
项目规划与定位 - 礼嘉御湖境滨水街区定位为重庆首座"美好外延街区"及"1KM²世界级美好城区样本",融合国际视野与巴渝文化,计划2027年开业[1][3] - 项目以"长在公园里的开放式街区"为底层逻辑,通过开放建筑形态与自然生态整合,打造复合型第三空间,规划"一条景观主轴+四大高定场景"串联三大特色动线(公园道、商业街区、林荫道)[5][7] - 采用"双TOD+POD"模式升级传统TOD概念,整合交通、商业、水体、公园及慢行系统,实现全维度无缝联通[9] 设计理念与特色 - 商业街区承袭川渝文化脉络,运用半透明大跨度结构、遮阳系统与外摆空间,复刻故城记忆,并规划礼嘉汇馆、光影戏台等地标建筑[7] - 公园道以"森系松弛美学"打造共生艺术秀场,林荫道通过主题绿植与喷雾降温设计提升舒适度,春季变身"城市花廊"[5][7] - 住宅产品选用千万级豪宅标准材质,打造钻感全面屏立面及超千平空中悬浮泛会所,提供180°天际景观与会馆级健身空间[12] 开发进度与配套 - 项目商业方案已确定,计划2026年第四季度首批次竣工,2027年第四季度正式开业,首批住宅同步于2027年交付[8] - 南侧龙塘湖公园将迭代升级,西侧新建休闲公园,融合跑步、露营、音乐会等场景,强化体验驱动型商业定位[9] - 新品住宅2、5楼直面龙塘湖与滨水中轴,步行可直达商业、生态及交通资源,实现1KM²生活圈全覆盖[12][13] 文化融合与创新 - 深度借鉴全球案例(日本日比谷公园、纽约高线公园、韩国松岛IBD),邀请太古里原班设计团队打造滨水极核[3] - 将巴渝神鸟、山水意象等在地文化融入空间设计,商业街区复刻川渝文化脉络,打造"明星"商业街区[7] - 通过108项国际级奢居细则与32项定制奢享体验,建立6S臻享服务体系,涵盖安全、社交、智慧等六大维度[12]
房地产企业正从“规模为王”到“品质为王”
环球网· 2025-09-07 10:08
市场现状与共识 - 房地产行业整体业绩疲软 净利润普遍下滑 现金流持续承压 [1] - 市场已基本触底 继续大幅下跌空间有限 行业告别"高负债 高杠杆 高周转"旧模式 [1][2] - 市场复苏动能不足 预计将在低位持续徘徊 因居民收入预期尚未根本性扭转 [2] 行业分化特征 - 城市分化显著:一线及强二线核心地段需求坚韧 三 四线城市面临高库存和需求透支困境 [2] - 企业分化加剧:财务稳健的国企央企及优质民企加速抢占市场份额 出险企业挣扎求生 [2] - 头部央企态度相对乐观 稳健型民企强调安全优先 出险房企聚焦债务化解 [2] 当前核心挑战 - 政策执行效果与市场反应存在时滞 地方财政压力导致购房补贴落地难 信贷支持传导不畅 [3] - 购房者信心修复缓慢 观望情绪浓厚 政策红利难以有效转化为购买力 [3] - 去库存压力巨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库存去化周期超24个月 核心城市去化压力亦不容小觑 [3] 战略转型方向 - 降杠杆成为生存前提:龙湖集团通过经营性现金流压降有息负债超600亿元 [4] - 融资成本优化:中国金茂新增融资成本降至2.7%低位 [4] - 投资聚焦核心城市:保利 华润 越秀等房企新增土储几乎全部位于一二线城市 [4] 运营效率提升 - 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 推进轻资产运营 拓展非房业务提升效益 [4] - 数字化手段优化供应链:中国金茂推出"6-10-12-24"科学运营标准追求极致效率 [4] 产品竞争新焦点 - 行业进入产品力竞争时代 华润置地建立"三好十二优"产品体系 [5] - 龙湖推出"负公摊 空中院馆"为亮点的"峯萃"产品线 [5] - 绿城将产品品质视为"一号工程" 华发构建"科技+好房子"体系 [5] 政策与市场协同 - 地方政府探索专项债资金收购存量房转保障房 通过城市更新盘活存量资产 [3] - 政策与市场协同效应有望进一步显现 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5]
礼嘉御湖境滨水街区2027年开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9-06 17:38
项目规划与定位 - 礼嘉御湖境滨水街区定位为重庆首座滨水极核1KM²世界美好城区 借鉴全球优质案例并由太古里原班设计团队打造 计划于2027年第四季度开业 [3][6] - 项目采用"一条景观主轴+四大高定场景"规划 串联公园道 商业街区与林荫道三大特色动线 实现自然与商业融合 [6] - 创新采用"双TOD+POD"模式 整合交通 商业 水体 公园 步行与骑行系统 实现全维度联通 [6] 产品设计与销售表现 - 御湖境住宅项目三开三罄 4个月累计销售额达18亿元 成为重庆改善型住宅市场热销项目 [7] - 新品住宅2 5采用钻感全面屏与塔冠设计 配备超千平空中悬浮泛会所及180°天际景观 [7] - 项目配备108项国际级奢居细则与32项定制奢享体验 推出涵盖安全 社交等六大维度的6S臻享服务体系 [7] 生态与商业融合 - 项目打造"长在公园里的开放式街区" 通过开放建筑形态与绿色景观整合 形成可逛可玩可停留的复合型第三空间 [6] - 升级龙塘湖公园并新建休闲公园 融合跑步 露营 音乐会 骑行及亲子活动等休闲场景 [7] - 住宅直面龙塘湖与滨水中轴 实现与商业 生态及交通资源的步行无缝衔接 [8] 开发进度与协同 - 商业方案已确定 计划2026年第四季度全面竣工 2027年交付首批住宅并同步开业商业街区 [6] - 公司保障招商与建设高效同步 确保业主交付当年即可享受滨水街区便利 [6] - 项目填补重庆高端滨水街区空白 为城市商圈升级提供新型解决方案 [8]
头部房企转型迈入新阶段 加速布局经营性业务
证券日报· 2025-09-06 10:48
行业整体表现 - 286家上市房企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5万亿元 累计实现净利润851.77亿元 其中89家亏损 亏损总额达1912亿元 [2] - 行业利润承压关键原因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显著下降 毛利率处于低位 以及为加速回款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2] - 头部房企作为行业风向标 其经营动向为行业转型提供重要参照 [1] 好房子战略转型 - 绿城中国存货减值集中在2021年获取项目 近两年新获取项目质量提升 上半年新增907亿元货值 新拓项目平均净利率较为理想 [2] - 越秀地产上半年销售均价逆势上涨至42100元/平方米 约为行业均值的2.5倍 实现销售额正增长 [3] - 龙湖集团在重庆两江御湖境项目三个月续销接近20亿元 北京观萃项目上半年成交套数位列昌平区第一 [3] - 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改善性需求非常强劲 产品力迭代与品质提升成为行业普遍共识 [3][4] 经营性业务发展 - 华润置地上半年经常性收入205.6亿元 占总营收21.7% 贡献核心净利润60.2亿元 经常性业务利润占比超过一半 经营性不动产业务毛利率提升1.4个百分点至72.9% [5] - 龙湖集团运营及服务业务收入132.7亿元创历史新高 实现核心利润40亿元 [6] - 越秀地产商业板块当前占比10% 未来比重将加大 物业板块满意度提升 康养板块入住率加快爬坡 [6] - 保利发展旗下物业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92亿元 归母净利润8.91亿元 [6] 融资与债务管理 - 2025年下半年行业偿债规模达5301亿元 其中第三季度为偿债高峰约1579亿元 [8] - 绿城中国现金短债比达2.9倍创历史新高 货币资金总额668亿元 其中可用资金395亿元 平均融资成本从3.6%降至3.4% [9] - 龙湖集团有息负债过去三年下降400亿元 预计年底再降200亿元 境内信用债余额将仅剩68亿元 [10] - 经营性物业贷成为重要融资工具 龙湖集团新增约百亿元经营性物业贷 平均融资成本保持3.58% 平均合同借贷年期延长至10.95年 [9] 融资市场新动态 - 绿城中国发行1.5亿美元优先票据 新城发展成功发行3亿美元境外债 成为近三年来首家重启境外融资的民营房企 [10] - 中国海外发展提交首单消费基础设施REIT申报 拟将购物中心项目以公募REITs形式分拆上市 预计募资13.55亿元 [6] - 融资环境改善使优质房企在信用修复和现金流稳定性方面优势突出 [10]
当规模不再是核心指标,谁能在筑底周期突出重围?
搜狐财经· 2025-09-06 09:46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仍在筑底调整 整体规模较高点已下降50% [1] - 政策取向从"救市场"切换为"优供给" 首次将"好房子"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维要求 [2] - 改善需求成为市场修复主要动力 一二线城市改善类产品成交占比提升 三四线城市恢复缓慢且库存压力沉重 [2] - 多地政府推出"以旧换新""收储去库存"措施 叠加信贷利率优化和首付比例下调 形成降低置换成本的组合拳 [2] 公司战略与产品 - 公司较早确立"好房子"战略 发布《龙湖好房子白皮书》 将政策要求转化为具体方法论 [3] - 产品设计优化动线设计、提升空间舒适度、强化社区社交属性、叠加智能与绿色体验 [3] - 在北京观萃项目采用首层架空和风雨连廊设计 在御湖境系列注重动线礼序和空间尺度 [3] - 通过"优供给"使产品更符合政策导向和市场预期 走在行业前列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87.5亿元 其中经营性收入132.7亿元占比22.6%创历史新高 [3] - 地产开发合约销售350.1亿元 一二线城市销售占比约90% 回款率超过100% [3] - 实现股东应占溢利32.2亿元 核心溢利13.8亿元 毛利率12.6% [6] - 含资本性支出的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超过20亿元 [6] - 短债占比降至15.1% 外币债务比例仅14% 平均融资成本降至3.58% 平均合同借贷年期延长至近11年 [6] 多元化业务 - 运营业务新增1座天街 全国累计运营89座 租金收入55亿元 营业额同比增长17% 日均客流同比增长11% 出租率维持97% [5] - 长租公寓"冠寓"开业房源12.7万间 出租率95.6% 开业获取规模稳居行业TOP2 [5] - 龙湖智创生活物业在管约2200个项目4亿平方米 [5] - 龙湖龙智造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65% 新增代建面积852万平方米 代建销售额达84亿元 交付面积122万平方米 [5] 项目销售表现 - 重庆两江御湖境首开实现6.2亿元销售额 刷新近四年重庆楼市纪录 一个月累计热销超过11亿元 [10] - 北京中关村观萃成交套数位列全市TOP5昌平区TOP1 [10] - 上海奉贤御湖境首开当天劲销10亿元 [10] - 昆明滇池峯萃首开实现3.6亿元成交 [11] 未来展望 - 房地产市场预计保持"整体筑底、局部回暖"格局 一二线核心板块改善型项目保持确定性 三四线市场恢复需要更长时间 [12] - 行业告别"拼规模"旧模式 转向"拼质量、拼效率"新逻辑 [13] - 确定性来自"好城市×好房子×好服务"组合 将成为行业分化关键坐标 [13]
今年前8个月,在西安保利第一!金茂、越秀增速最快!
搜狐财经· 2025-09-06 01:03
2025年1-8月西安房企销售业绩核心观点 - 保利发展以83.8亿元销售额位列榜首 连续8个月保持销冠地位 预计10月突破百亿[1][2][5][7] - 头部房企竞争激烈 第二梯队中铁建房地产(80.8亿元)、绿城中国(76.5亿元)、招商蛇口(72.8亿元)与中国金茂(58.7亿元)均具备冲击百亿潜力[2][7] - 中国金茂是TOP15中唯一同比正增长企业 销售额从去年53.2亿元增至58.7亿元[2][9] - 越秀地产排名提升最快 从去年未进TOP15跃升至今年第8位[2][11] - 本土房企天地源(22.6亿元)、高科地产(22.5亿元)及民企龙湖集团(30.5亿元)表现突出[2][13][15] 头部房企销售表现 - 保利发展1-8月销售83.8亿元 8月单月销售11.4亿元 主要受益于城改用地储备和产品创新[2][5][7] - 中铁建房地产以80.8亿元居第二 与保利仅差3亿元[2][7] - 绿城中国销售额76.5亿元 下半年4个新项目集中入市 包括绿城·绿汀芳菲和绿城·润百合[7][9] - 招商蛇口销售额72.8亿元 在中指研究院和克而瑞榜单中分别排名第4和第2[2][4] 企业同比表现 - 中国金茂销售额同比增长10.3% 从去年53.2亿元增至58.7亿元[2][9] - 多数企业同比下滑 保利发展从145.7亿元降至83.8亿元 降幅42.5%[2] - 大悦城控股从58.1亿元降至37.7亿元 龙湖集团从53.2亿元降至30.5亿元[2] 排名变动情况 - 越秀地产从去年未进TOP15升至第8位 主要依靠越秀铁建·樽樾项目贡献14.2亿元销售额[2][11] - 信达地产排名上升2位至第15名 销售额21.3亿元[2] - 万科排名下降1位至第9名 销售额26.9亿元[2] 本土企业与民企表现 - 天地源销售额22.6亿元 高科地产22.5亿元 位列TOP20[2][13] - 西安融投新上榜TOP30 在浐灞和城西有项目开发 另有263亩土地储备[2][13][15] - 民企龙翔控股集团销售额23.2亿元 星河湾集团20.2亿元[2][15] - 四川邦泰在克而瑞榜单中以9.74亿元位列第27名 在西安有多个项目储备[4][15][17] 数据差异说明 - 中指研究院与克而瑞数据存在差异 保利发展在中指数据为83.8亿元 在克而瑞为72.52亿元[2][4] - 招商蛇口在中指数据72.8亿元 在克而瑞67.36亿元 绿城中国在中指76.5亿元 在克而瑞41.98亿元[2][4]
头部房企转型迈入新阶段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6 00:11
核心观点 - 行业利润承压但正越过偿债高峰 加速调整发展模式并寻求新增长曲线 [1] - 头部房企通过"好房子"战略和经营性业务转型增强韧性 应对债务压力 [1][2][4][7] 行业财务表现 - 286家上市房企上半年营收1.85万亿元 净利润851.77亿元 [1] - 89家房企出现亏损 亏损总额达1912亿元 [1] - 业绩承压主因:开发项目结算规模下降+资产减值计提 [2] 好房子战略实施 - 绿城中国新增907亿元货值 新拓项目平均净利率较为理想 [2] - 越秀地产销售均价逆势涨至42100元/平方米 达行业均值2.5倍 [2] - 龙湖重庆两江御湖境项目三个月续销近20亿元 北京观萃成交套数居昌平区第一 [3] 经营性业务发展 - 华润置地经常性收入205.6亿元 占总营收21.7% 贡献核心净利润60.2亿元 [4] - 龙湖运营及服务业务收入132.7亿元创历史新高 核心利润40亿元 [5] - 保利物业营收83.92亿元 归母净利润8.91亿元 [5] - 越秀地产商业板块占比10% 未来比重将加大 [5] 债务与融资状况 - 2025年下半年行业偿债规模达5301亿元 第三季度高峰约1579亿元 [7] - 绿城中国现金短债比2.9倍创历史新高 货币资金668亿元 可用资金395亿元 [8] - 绿城中国平均融资成本3.6% 同比下降40基点 期末降至3.4% [8] - 龙湖集团新增约百亿元经营性物业贷 平均融资成本3.58% 借贷年期延至10.95年 [8] - 龙湖集团有息负债过去三年降400亿元 预计年底再降200亿元 [9] 融资渠道创新 - 中海发展提交首单消费基础设施REIT申报 拟募资13.55亿元 [5] - 招商蛇口落地82亿元经营性物业贷款 [8] - 境外融资市场回暖:绿城中国发行1.5亿美元优先票据 新城发展发行3亿美元境外债 [9]
一场规模宏大的房企“甩包袱”
经济观察报· 2025-09-05 21:18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房企将去库存作为核心经营任务 重点针对2021年及以前的高成本库存实施甩包袱策略 [2][4][12] - 行业普遍采用老盘新做 资产盘活 政策协调等多元化手段加速存量去化 [4][6][10] - 库存减值计提规模巨大 直接影响企业利润表现 成为行业性财务负担 [13][14] 房企去库存行动 - 绿城中国总货值2700亿元中2021年及以前库存占1400亿元 占比50% 计划3-5年完成去化 上半年完成190亿元去化任务 [4] - 建发国际成立CEO牵头的去库存专项小组 实施分类管理 对重点库存采取产品提升和土地调规措施 [5][6] - 中国建筑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上半年盘活存量资产914亿元 包括50亿元抵债盘活和3.2亿元资产证券化 [6][10] - 龙湖集团现房压降超80亿元 盘活11个项目 累计盘活商住土储128亿元 [6] - 越秀地产通过专项债回购三个项目 获取120亿元地票并实现商改住退地 [7] 去库存策略 - 老盘新做策略涵盖产品升级 配套提升和物业服务优化 涉及24个重点存量项目联合评审 [4][9][10] - 营销层面实行一盘一策 加大考核力度 采取首付分期 按揭补贴 特价房等促销手段 [6][9][10] - 央企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协调土地置换和收储 华润置地供货集中一二线城市 [4] - 建发国际对400多亿元库存实施提级管理 制定奖励考核机制 按市场波动合理定价 [9] 库存结构及财务影响 - 库存主要由未开发土地 闲置商办物业和住宅尾盘构成 三四线城市车位去化难度最大 [10][13] - 2024年六大房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超280亿元 2025年上半年保利发展计提71.2亿元 万科计提51.1亿元 [13] - 建发国际并表存货减值计提超100亿元 非并表项目合计近140亿元 [13] - 环北京区域房价较高峰期下跌三分之二 部分项目售价仅为囤积时三分之一 [12] - 某十强房企2021年计提28亿元后 2022-2023年再度计提113亿元 显示去库存反复性 [14]
【银河地产胡孝宇】公司点评丨龙湖集团 (0960.HK):投资深耕核心,压降负债规模
新浪财经· 2025-09-05 18:34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87.50亿元,同比增长25% [2] - 归母净利润32.2亿元,同比下降45.14% [2] - 核心归母净利润13.8亿元,每股核心盈利0.21元 [2] - 中期派息每股0.07元 [2] 营收与利润驱动因素 - 三大业务板块(开发、运营、服务)均实现同比增长 [2] - 毛利率12.63%,同比下降7.94个百分点 [2] - 联营和合营公司业绩贡献为负,去年同期为正 [2] - 销售费用率2.60%和管理费用率2.91%,分别同比下降1.49和1.96个百分点 [2] 销售与土地投资 - 销售面积26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48% [3] - 销售金额350.1亿元,同比下降31.51% [3] - 销售均价13393元/平方米,同比下降4.23% [3] - 新增4宗土地储备,计容建筑面积24.9万平方米,权益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 [3] - 新增土地平均楼面价7907元/平方米,权益比例73.90% [3] - 总土地储备2840万平方米,权益比例74.40%,平均楼面价4207元/平方米 [3] 区域业务分布 - 销售金额占比:西部区域28.1%、长三角区域26.5%、环渤海区域23.5%、华南区域12.0%、华中区域9.9% [3] - 土地储备占比:环渤海区域36.3%、西部区域28.0%、华中区域17.1%、长三角区域11.3%、华南区域7.3% [3] 经营性业务表现 - 购物中心租金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4.9%,已开业商场建筑面积943万平方米,出租率96.8% [4] - 长租公寓收入12.4亿元,已开业12.7万间,整体出租率95.6%,开业超6个月项目出租率97.2% [4] - 物业服务收入62.6亿元,同比增长0.02%,在管面积约4亿平方米,覆盖多业态 [4] 财务结构与负债管理 - 有息负债规模1698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65亿元 [5] - 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56.1%,净负债率51.2% [5] - 一年内到期债务256.1亿元,占总债务比例15.1% [5] - 平均融资成本3.58%,平均合同借贷年期10.95年 [5] - 剔除预售监管资金及受限资金后现金短债倍数1.14倍 [5] 战略聚焦与业务定位 - 销售端持续聚焦核心区域 [3][6] - 经营端稳步推进,贡献现金和利润 [4][6] - 财务端压降负债并优化结构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