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龙湖集团(00960)
icon
搜索文档
龙湖集团(00960):25年有望穿越债务周期,运营业务继续助力转型突围
东方证券· 2025-07-04 09:2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到期债务已做好偿债铺排,年底有息负债余额将降至1400亿元左右;1 - 5月运营业务收入110.2亿,同比持续增长 [1] - 公司凭借经营性资产融资置换信用债优化债务结构,财务安全性提升;行业下行期开发业务拖累,经营业务支撑利润基本盘,穿越债务周期后新旧动能转换有望加速;调整25 - 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为79.2/81.5/85.1亿元(原预测25年为98.9亿元);给予公司2025年PE估值8x,对应目标价10.24港元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07.37亿、1274.75亿、1002.1亿、863.05亿、802.1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27.9%、 - 29.5%、 - 21.4%、 - 13.9%、 - 7.1% [3] - 2023 - 2027年营业利润分别为247.29亿、187.31亿、154.1亿、160.86亿、169.5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46.0%、 - 24.3%、 - 17.7%、4.4%、5.4% [3] - 2023 - 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8.5亿、104.01亿、79.23亿、81.46亿、85.1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47.3%、 - 19.1%、 - 23.8%、2.8%、4.5% [3] - 2023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13.6%、12.1%、17.3%、21.3%、24.4%;净利率分别为8.2%、8.2%、7.9%、9.4%、10.6% [3] - 2023 - 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8.7%、6.6%、4.8%、4.7%、4.6%;市盈率分别为4.8、5.9、7.7、7.5、7.2倍;市净率均为0.3倍 [3] 公司表现情况 - 2025年7月2日股价9.62港元,目标价格10.24港元,52周最高价/最低价为19.68/7.33港元,总股本/流通H股为698718万股,H股市值672.17亿港币 [4] - 1周、1月、3月、12月绝对表现分别为 - 0.41%、3.11%、 - 3.8%、 - 8.65%;相对表现分别为0.62%、 - 1.48%、 - 8.19%、 - 44.96%;恒生指数分别为 - 1.03%、4.59%、4.39%、36.31% [5] 公司业务情况 - 2025年底有望完成债务结构转换,财务安全性提高。近两年累计压降有息负债超300亿元,2024年末有息负债同比 - 9%至1763亿元,净负债率52%,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57%;预计2025年底有息负债降至约1400亿元;2024年平均融资成本降0.24pct至4.0%,债务账期拉长至10.3年;2025年负债规模预计降至1400亿,信用融资降至10% [7] - 去库存仍为主任务,运营业务构筑业绩基本盘。开发业务攻坚存货去化;2024年运营及服务收入267亿元,同比 + 7%,占比提升至21%,贡献毛利143亿元,同比 + 6%,占比达70%;2025年1 - 5月运营及服务收入同比持续增长,龙湖商业营业额增长约20%,日均客流增长超25%,资管业务利润稳增 [7] 可比公司估值 - 建发国际集团、新城控股、华润置地、中国海外发展、滨江集团2024 - 2027年市盈率最大值分别为41、37、29、24倍,最小值分别为6、6、6、5倍,平均数分别为15、14、12、10倍,调整后平均分别为9、8、8、7倍 [8] 财务报表预测与比率分析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呈现公司2023 - 2027年各财务指标预测情况,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 [9] - 主要财务比率方面,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指标在2023 - 2027年有不同表现,如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毛利率、资产负债率等 [9]
龙湖集团年内兑付公开债近90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7-03 16:31
龙湖债务兑付情况 - 公司已将"22龙湖04"债券兑付资金17.66亿元拨入中证登专户 [1] - 该债券发行规模17亿元 票面利率4.1% 行权日期2025年7月5日 [1] - 年内累计兑付公开债金额接近90亿元 [1] 龙湖负债管理 - 2023-2024年两年累计压降有息负债超过300亿元 [1]
独家|龙湖已将17.6亿元划入“22龙湖04”兑付专户 年内累计兑付公开债近90亿
快讯· 2025-07-03 13:06
公司债券兑付情况 - 龙湖已将债券"22龙湖04"兑付资金17.66亿元人民币划入中证登专户,包含本金16.97亿元及利息6970万元 [1] - "22龙湖04"发行规模为17亿元,票面利息4.1%,行权日期为2025年7月5日 [1] - 完成本次兑付后,公司年内累计兑付公开债金额接近90亿元 [1] 债券具体条款 - "22龙湖04"债券的行权日期为2025年7月5日,显示该债券为含权结构 [1] - 本次兑付包含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利息金额为6970万元,占兑付总额的3.95% [1]
民企既归来,又向何归去?是“小碧桂园”,还是“小绿城”
36氪· 2025-07-02 10:06
民企拿地现状 - 全国多地民企在土地市场表现活跃 包括成都新希望地产、浙江滨江集团、江苏华宇地产等 形成一股新兴势力 [1] - 部分区域型民企如四川邦泰集团、浙江保亿置业、杭州天阳地产等 在本地市场频繁出手拿地 [7][8] - 保亿置业以11.59亿元总价拿下宁波江北区地块 楼面价16838元/㎡ 溢价率14.3% [7] - 天阳地产以68.2亿元拿下杭州上城区地块 楼面价27140元/㎡ 溢价率50.59% [8] - 浙江金帝以55.78亿元竞得杭州世纪城地块 楼面价54473元/㎡ 溢价率21.05% [8] 民企发展路径分化 - 头部民企如滨江集团保持稳健 成为行业TOP10中唯一民企 在土地市场长袖善舞 [7] - 部分企业如龙湖集团、新城控股已转移发展重心 不再追求开发规模 [7] - 成都万华集团凭借麓湖生态城项目成为行业标杆 并开始向武汉等新区域扩张 [8][9] - 万华集团在武汉长江新区三次拿地 累计投入57.85亿元 [9] - 实业背景企业如汇成世纪、福建雄旺通过与建发合作方式进入地产开发 [9][11] 新兴民企商业模式 - 金沙地产通过产品溢价实现高去化 项目售价普遍高于区域均价20%以上 [15][16] - 金沙缦岛洋房单价12500-13000元/㎡ 较区域均价高25-30% [16] - 金沙·东院售价比同地段产品高70% [16] - 宸嘉发展走精品路线 聚焦核心城市如武汉、上海、成都 [14] - 江山万里置业、驭远等企业专注高端住宅市场 形成产品差异化 [18] 行业格局变化 - 行业阵痛期后 国央企占据主导地位 多数规模型民企退出或重组 [5][6] - 华南五虎仅剩合生创展 粤港澳四小龙及闽系民企几乎全军覆没 [6] - 万科、金地等传统民企面临经营压力 碧桂园等企业忙于债务重组 [6] - 当前活跃民企多为区域型或新进入者 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 [7][14] 产品主义趋势 - 无论民企还是国央企 最终竞争都将回归产品力和交付能力 [18][19] - 金茂棠前项目凭借产品力在上海非核心区位取得热销 [18] - 行业共识认为企业必须聚焦产品升级 单纯规模扩张模式难以为继 [17][18] - 金沙地产被比作"地产界胖东来" 其产品服务模式受到市场认可 [15][16]
百强房企6月业绩环比增14.7%,释放企稳信号
36氪· 2025-07-01 10:3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百强房企累计销售操盘金额16526.8亿元,同比下降10.8%,降幅较1-5月扩大3.8个百分点 [1][5] - 全口径销售金额超千亿房企数量从2024年同期的5家减少至3家(保利发展1452亿元、中海地产1201.3亿元、华润置地1103亿元) [1][14] - 6月单月百强房企销售操盘金额3389.6亿元,环比增长14.7%,近六成房企单月业绩环比增长 [1][2][4] 企业梯队分化 - TOP3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同比微增1.2%至119.8亿元,其他梯队门槛均下降 [8] - TOP21-30梯队房企累计销售规模同比持平,TOP10/TOP11-20/TOP51-100梯队同比降低 [11] - 6月单月业绩环比增幅超30%的房企达28家,包括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等头部企业 [4] 区域市场特征 - 30个重点城市6月新房成交1034万平方米,上半年累计成交规模与去年同期持平 [15] - 核心一二线城市(京沪深杭蓉)因高得房率产品集中入市,开盘去化率维持高位 [15] - 三四线城市成交已跌至底部,市场呈现"有价无市"停滞状态 [15] 头部企业排名 - 6月操盘金额前三:中海地产282.6亿元、保利发展268亿元、绿城中国256.7亿元 [16] - 全口径销售前三:中海地产296.9亿元、保利发展290.4亿元、华润置地234.5亿元 [19] - 权益销售前三:中海地产273.7亿元、保利发展229.2亿元、招商蛇口155.8亿元 [23]
龙湖御湖境加推 双滨湖公园旁的“空中花园住宅”登场
环球网· 2025-06-26 18:54
销售表现 - 重庆龙湖·御湖境5月以2天6 2亿销售额拿下销售金额、套数、面积"三冠王" [1] - 一期首开销售额超越2023年重庆92%新盘的全年销售额 [5] - 二期加推后日均接待咨询量超200组 [13] 产品创新 - 二期推出建面约115-130㎡四代住宅产品 首次将"空中庭院"带入300万级改善客群 [1] - 115㎡户型通过55㎡赠送面积实现140%得房率 实得面积达142㎡ [6] - 130㎡户型赠送约65㎡ 实得面积超160㎡ [6] - 创新"X空间"设计 4 7米进深空间可切换书房、客卧、茶室等多功能场景 [8] - 115㎡户型采用"洄游式LDKBG空间系统" 40㎡一体化巨厅连接10㎡L型全明厨房 [8] - 升级挑檐设计 西庭院户型创新5米DIY墙壁 可改造为攀岩墙或艺术展墙 [8] - 28-30㎡阔景露台全赠送 突破传统阳台功能限制 [8] 配套资源 - 项目配置"双天街+四轨枢纽+双滨湖公园"资源矩阵 [3] - 礼嘉天街已入驻超300家品牌 涵盖高端零售、米其林餐饮等业态 [10] - 2025年6月启动的滨水商业带将打造集艺术画廊、滨水休闲于一体的沉浸式场域 [10] - 构建15分钟步行可达的高端生活闭环 [10] 市场定位 - 项目定位300万级改善客群 重新定义重庆改善住宅标准 [1] - 深入调研25-35岁新中产需求 以"刚需面积做改善配置"为创新思路 [6] - 打破"面积=舒适度"传统认知 用创新设计重构空间价值 [15] 品牌影响 - 项目是龙湖在礼嘉极核的集大成之作 代表19年区域开发巅峰 [3] - 热销反映高净值人群对龙湖影响力及产品力的深度认可 [3] - 重新诠释"改善"概念 让更多人享受优质资源与创新设计 [13]
深耕奉贤8年,龙湖高端人居再升级
新浪财经· 2025-06-25 22:22
龙湖奉贤战略布局 - 公司在奉贤8年累计投资超180亿元,打造"龙湖生活圈"生态[4] - 三年内以每年一座高品质住宅的速度开发了天玺、天越、天曜三大项目[2] - 2022年完成首个五年计划,双天街年营业额达26亿元成为区域商业顶流[4] 御湖境项目定位 - 定位为奉贤首席泳池奢宅,户型面积107-175㎡,含28套175㎡传世孤品户型[14] - 项目采用两栋洋房+五栋小高层的低密设计,南向采光面达15.4米[14] - 作为龙湖顶序产品线代表作,填补奉贤高端改善市场最后拼图[1][4] 核心区位优势 - 位于南奉公路与金海公路黄金十字交汇处,被定义为奉贤"宇宙中心"[6] - 300米步行可达奉贤天街(14万㎡商业体),覆盖MUJI、永辉等200+品牌[8] - 毗邻上海之鱼地标群,汇聚奉贤博物馆、九棵树艺术中心等文娱设施[10] 产品力创新 - 打造1500㎡海派泳池会馆,含无边泳池、行政酒廊等多元场景[11] - 采用10余种珍稀石材如蓝翡翠、Prada绿,搭配50年树龄乌桕树王[13] - 设计融合全球艺术地标元素,包括梵蒂冈博物馆水景、路金贝儿美术馆穹顶等[12] 配套体系 - 地铁5号线奉贤新城站+奉贤中学+中心医院形成城市级资源网络[8] - 九棵树艺术中心与项目直线距离约800米,强化文化艺术属性[1][10] - 项目自带酒店式单元入户门庭,配置亿级改善标准的中央车站落客区[12]
地产5月观察及数据点评:四平八稳,轻装上阵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6-19 19: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房地产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月楼市运营延续4月,整体平稳,结合十五五规划,亮点预计在城市更新和企业新商业模式两个维度展开 [3] - 5月行业走势平稳,符合市场预期,核心指标窄幅波动,促进止跌回稳是主旋律 [5][60] - 新模式提升行业门槛,“造好房”与金融关联度下降,地产开发投资额低位运行,城市更新将提速 [5][61] - 下半年行业无金融风险,土地市场结构好,房企谋求新商业模式,包袱小的企业优势明显 [5][6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年1 - 5月投资降幅扩大,销售额降幅扩大 - 与2024年同期比,2025年1 - 5月开发投资完成额降10.7%,商品房销售额降3.8%,开发资金来源降5.3%,新开工面积降22.8% [8] - 2025年5月环比,开发投资完成额升8.66%,商品房销售额升13.13%,销售面积升10.32%,开发资金来源降2.94%,新开工面积升10.50%,竣工面积升5.76% [8] - 2025年1 - 5月,开发投资同比降幅、销售额同比降幅扩大,小阳春延续政策效应,4、5月淡季回调,后续政策支持或使板块价值重估 [9][10] 2025年1 - 5月投资情况 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降幅扩大,住宅投资累计同比降幅扩大 - 2025年1 - 5月全国房地产累计开发投资36234亿元,同比降10.7%,降幅扩0.4个百分点;住宅开发投资27731亿元,同比降10.0%,降幅扩0.4个百分点,占比76.5%,提高0.2个百分点 [12] - 2025年1 - 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费用10564.72亿元,同比减5.9%,降幅扩1.4个百分点 [14] 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缩窄,竣工面积同比降幅扩大 - 2025年1 - 5月房屋施工面积62.50亿平方米,同比降9.2%,跌幅缩窄0.5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2.32亿平方米,同比降22.8%,跌幅缩窄1.0个百分点;竣工面积1.84亿平方米,同比降17.3%,跌幅扩大0.4个百分点 [18] 房地产销售面积累计扩大,销售额同比降幅扩大 - 2025年1 - 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3.53亿平方米,同比降2.9%,跌幅扩0.1个百分点;销售额3.41万亿元,同比降3.8%,跌幅扩0.6个百分点;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均下降 [26] - 分线来看,2025年1 - 5月一线城市销售面积、金额同比增长且增幅扩大,二线增长且增幅缩窄,三线下降且降幅持平或扩大 [10] - 2025年1 - 5月销竣比1.92,5月末待售面积7.74亿平米,减少715万平米,去化周期8.87个月,减少0.05个月 [38] - 截至2025年5月,35城月度可售面积3.07亿平,减少0.59亿平,库存出清周期20.20月,缩短3.52个月,分线城市出清周期有差异 [41] 到位资金累计降幅扩大 - 2025年1 - 5月全国房地产资金来源总量4.02万亿元,同比降5.3%,跌幅扩1.2个百分点 [45] - 资金来源构成中,国内贷款占16.60%,降1.7%;利用外资占0.04%,增49.0%;自筹资金占34.16%,降7.2%;其他资金占49.20%,个人按揭贷款降8.5% [47] 投资建议 - 推荐开发类A股万科A、保利发展等,H股中国海外发展;商住类华润置地等;物业类万物云等;文旅类华侨城A [5][62] - 给出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均为增持 [65]
Day7 | 2025上半年中国房企产品测评入围项目展示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6-14 11:10
2025上半年中国房企产品测评 - 测评工作于2025年4月中下旬启动,6月3日公布初选入围项目,采用专家评审与网络票选结合的方式评选最终奖项[1] - 奖项包括"全国十大高端/轻奢/品质作品"和"全国好房子综合奖",结果将于6月末公布[1][14] - 克而瑞连续八年聚焦行业产品力研究,涵盖产品力、产品系、客户需求及交付力测评,推动行业升级[14] 入围项目案例 高端项目 - 福州保利天瓒:鼓楼内环滨水豪宅,现代风格高层住宅,定位国际艺奢[1][2] - 广州保利天奕:保利发展开发,现代风格高层住宅[2] - 上海潮鸣东方:绿城中国30周年作品,现代风格高层住宅,定位上海西岸生息社区[3] - 余姚臻园:绿城中国开发,新中式风格合院[4][7] 品质项目 - 重庆龙湖·观萃:龙湖集团开发,四代美学奢宅,新中式风格合院[7][9] - 北京长安华曦府:中国电建地产开发,现代风格高层住宅,五大亮点构筑产品力[10] - 台州江映云邸:玉环城建与金地集团合作开发,现代风格小高层/高层住宅,定位湖景美学大宅[10][11] 行业动态 - 克而瑞通过微信公众号"克而瑞产品测评"于6月8日-15日陆续发布入围项目案例[12] - 测评旨在传递优秀企业产品理念,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价值参考[14]
中指研究院:民营房企的信心实质性提升仍需销售回暖带动
智通财经网· 2025-06-09 15:54
行业趋势 - 宏观政策对楼市支持力度加大,核心城市市场维持修复态势,优质地块持续推出,"好房子"建设加速 [1][2] - 2025年1-5月,民企拿地金额TOP100中民营企业家数达24家,占比16.8%,较上年增加13家、8.3个百分点 [2] - 2022-2024年民企拿地力度锐减,TOP100中民企降至十余家,金额占比约10%,主要因销售承压、融资偏紧及债务压力 [2] 民企拿地动态 - 民企拿地分为两类:经营稳健的大中型品牌房企(如龙湖、滨江、大华)和区域性中小房企(如兴耀房产、海成集团) [5] - 浙江民营房企表现突出,24家民企中9家来自浙江,因当地经济发达且市场韧性较强 [5] - 部分民企背靠实业母公司(如得力房产、新希望地产),具备资金优势和发展意愿 [5] 区域分布 - 民企拿地聚焦大本营或区域核心城市,如杭州(7家)、成都、长沙、重庆、广州、上海 [6] - 杭州、成都民企在拿地金额TOP10中占比分别达38.6%、20.8%,苏州、南京各有2家,上海仅1家,北京无民企进入前十 [9][11] 销售端影响 - 2025年1-5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10.8%,5月单月降幅扩大至17.3%,销售端压力或传导至投资端 [13] - 民营房企信心实质性提升需依赖销售回暖,当前拿地仍以央国企为主,延续2022年趋势 [1][13] 数据表现 - 2025年1-5月民企拿地金额TOP10中,滨江集团以270亿元居首,邦泰集团、兴耀房产集团分别以52亿元、28亿元位列其后 [8] - 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中,杭州民企兴耀房产集团、浙江英冠控股集团分别以28亿元、17亿元上榜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