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集团(00960)

搜索文档
 当规模不再是核心指标,谁能在筑底周期突出重围?
 搜狐财经· 2025-09-06 09:46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仍在筑底调整 整体规模较高点已下降50% [1] - 政策取向从"救市场"切换为"优供给" 首次将"好房子"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维要求 [2] - 改善需求成为市场修复主要动力 一二线城市改善类产品成交占比提升 三四线城市恢复缓慢且库存压力沉重 [2] - 多地政府推出"以旧换新""收储去库存"措施 叠加信贷利率优化和首付比例下调 形成降低置换成本的组合拳 [2]   公司战略与产品 - 公司较早确立"好房子"战略 发布《龙湖好房子白皮书》 将政策要求转化为具体方法论 [3] - 产品设计优化动线设计、提升空间舒适度、强化社区社交属性、叠加智能与绿色体验 [3] - 在北京观萃项目采用首层架空和风雨连廊设计 在御湖境系列注重动线礼序和空间尺度 [3] - 通过"优供给"使产品更符合政策导向和市场预期 走在行业前列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87.5亿元 其中经营性收入132.7亿元占比22.6%创历史新高 [3] - 地产开发合约销售350.1亿元 一二线城市销售占比约90% 回款率超过100% [3] - 实现股东应占溢利32.2亿元 核心溢利13.8亿元 毛利率12.6% [6] - 含资本性支出的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超过20亿元 [6] - 短债占比降至15.1% 外币债务比例仅14% 平均融资成本降至3.58% 平均合同借贷年期延长至近11年 [6]   多元化业务 - 运营业务新增1座天街 全国累计运营89座 租金收入55亿元 营业额同比增长17% 日均客流同比增长11% 出租率维持97% [5] - 长租公寓"冠寓"开业房源12.7万间 出租率95.6% 开业获取规模稳居行业TOP2 [5] - 龙湖智创生活物业在管约2200个项目4亿平方米 [5] - 龙湖龙智造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65% 新增代建面积852万平方米 代建销售额达84亿元 交付面积122万平方米 [5]   项目销售表现 - 重庆两江御湖境首开实现6.2亿元销售额 刷新近四年重庆楼市纪录 一个月累计热销超过11亿元 [10] - 北京中关村观萃成交套数位列全市TOP5昌平区TOP1 [10] - 上海奉贤御湖境首开当天劲销10亿元 [10] - 昆明滇池峯萃首开实现3.6亿元成交 [11]   未来展望 - 房地产市场预计保持"整体筑底、局部回暖"格局 一二线核心板块改善型项目保持确定性 三四线市场恢复需要更长时间 [12] - 行业告别"拼规模"旧模式 转向"拼质量、拼效率"新逻辑 [13] - 确定性来自"好城市×好房子×好服务"组合 将成为行业分化关键坐标 [13]
 今年前8个月,在西安保利第一!金茂、越秀增速最快!
 搜狐财经· 2025-09-06 01:03
 2025年1-8月西安房企销售业绩核心观点 - 保利发展以83.8亿元销售额位列榜首 连续8个月保持销冠地位 预计10月突破百亿[1][2][5][7] - 头部房企竞争激烈 第二梯队中铁建房地产(80.8亿元)、绿城中国(76.5亿元)、招商蛇口(72.8亿元)与中国金茂(58.7亿元)均具备冲击百亿潜力[2][7] - 中国金茂是TOP15中唯一同比正增长企业 销售额从去年53.2亿元增至58.7亿元[2][9] - 越秀地产排名提升最快 从去年未进TOP15跃升至今年第8位[2][11] - 本土房企天地源(22.6亿元)、高科地产(22.5亿元)及民企龙湖集团(30.5亿元)表现突出[2][13][15]   头部房企销售表现 - 保利发展1-8月销售83.8亿元 8月单月销售11.4亿元 主要受益于城改用地储备和产品创新[2][5][7] - 中铁建房地产以80.8亿元居第二 与保利仅差3亿元[2][7] - 绿城中国销售额76.5亿元 下半年4个新项目集中入市 包括绿城·绿汀芳菲和绿城·润百合[7][9] - 招商蛇口销售额72.8亿元 在中指研究院和克而瑞榜单中分别排名第4和第2[2][4]   企业同比表现 - 中国金茂销售额同比增长10.3% 从去年53.2亿元增至58.7亿元[2][9] - 多数企业同比下滑 保利发展从145.7亿元降至83.8亿元 降幅42.5%[2] - 大悦城控股从58.1亿元降至37.7亿元 龙湖集团从53.2亿元降至30.5亿元[2]   排名变动情况 - 越秀地产从去年未进TOP15升至第8位 主要依靠越秀铁建·樽樾项目贡献14.2亿元销售额[2][11] - 信达地产排名上升2位至第15名 销售额21.3亿元[2] - 万科排名下降1位至第9名 销售额26.9亿元[2]   本土企业与民企表现 - 天地源销售额22.6亿元 高科地产22.5亿元 位列TOP20[2][13] - 西安融投新上榜TOP30 在浐灞和城西有项目开发 另有263亩土地储备[2][13][15] - 民企龙翔控股集团销售额23.2亿元 星河湾集团20.2亿元[2][15] - 四川邦泰在克而瑞榜单中以9.74亿元位列第27名 在西安有多个项目储备[4][15][17]   数据差异说明 - 中指研究院与克而瑞数据存在差异 保利发展在中指数据为83.8亿元 在克而瑞为72.52亿元[2][4] - 招商蛇口在中指数据72.8亿元 在克而瑞67.36亿元 绿城中国在中指76.5亿元 在克而瑞41.98亿元[2][4]
 头部房企转型迈入新阶段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6 00:11
 核心观点 - 行业利润承压但正越过偿债高峰 加速调整发展模式并寻求新增长曲线 [1] - 头部房企通过"好房子"战略和经营性业务转型增强韧性 应对债务压力 [1][2][4][7]   行业财务表现 - 286家上市房企上半年营收1.85万亿元 净利润851.77亿元 [1] - 89家房企出现亏损 亏损总额达1912亿元 [1] - 业绩承压主因:开发项目结算规模下降+资产减值计提 [2]   好房子战略实施 - 绿城中国新增907亿元货值 新拓项目平均净利率较为理想 [2] - 越秀地产销售均价逆势涨至42100元/平方米 达行业均值2.5倍 [2] - 龙湖重庆两江御湖境项目三个月续销近20亿元 北京观萃成交套数居昌平区第一 [3]   经营性业务发展 - 华润置地经常性收入205.6亿元 占总营收21.7% 贡献核心净利润60.2亿元 [4] - 龙湖运营及服务业务收入132.7亿元创历史新高 核心利润40亿元 [5] - 保利物业营收83.92亿元 归母净利润8.91亿元 [5] - 越秀地产商业板块占比10% 未来比重将加大 [5]   债务与融资状况 - 2025年下半年行业偿债规模达5301亿元 第三季度高峰约1579亿元 [7] - 绿城中国现金短债比2.9倍创历史新高 货币资金668亿元 可用资金395亿元 [8] - 绿城中国平均融资成本3.6% 同比下降40基点 期末降至3.4% [8] - 龙湖集团新增约百亿元经营性物业贷 平均融资成本3.58% 借贷年期延至10.95年 [8] - 龙湖集团有息负债过去三年降400亿元 预计年底再降200亿元 [9]   融资渠道创新 - 中海发展提交首单消费基础设施REIT申报 拟募资13.55亿元 [5] - 招商蛇口落地82亿元经营性物业贷款 [8] - 境外融资市场回暖:绿城中国发行1.5亿美元优先票据 新城发展发行3亿美元境外债 [9]
 一场规模宏大的房企“甩包袱”
 经济观察报· 2025-09-05 21:18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房企将去库存作为核心经营任务 重点针对2021年及以前的高成本库存实施甩包袱策略 [2][4][12] - 行业普遍采用老盘新做 资产盘活 政策协调等多元化手段加速存量去化 [4][6][10] - 库存减值计提规模巨大 直接影响企业利润表现 成为行业性财务负担 [13][14]   房企去库存行动 - 绿城中国总货值2700亿元中2021年及以前库存占1400亿元 占比50% 计划3-5年完成去化 上半年完成190亿元去化任务 [4] - 建发国际成立CEO牵头的去库存专项小组 实施分类管理 对重点库存采取产品提升和土地调规措施 [5][6] - 中国建筑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上半年盘活存量资产914亿元 包括50亿元抵债盘活和3.2亿元资产证券化 [6][10] - 龙湖集团现房压降超80亿元 盘活11个项目 累计盘活商住土储128亿元 [6] - 越秀地产通过专项债回购三个项目 获取120亿元地票并实现商改住退地 [7]   去库存策略 - 老盘新做策略涵盖产品升级 配套提升和物业服务优化 涉及24个重点存量项目联合评审 [4][9][10] - 营销层面实行一盘一策 加大考核力度 采取首付分期 按揭补贴 特价房等促销手段 [6][9][10] - 央企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协调土地置换和收储 华润置地供货集中一二线城市 [4] - 建发国际对400多亿元库存实施提级管理 制定奖励考核机制 按市场波动合理定价 [9]   库存结构及财务影响 - 库存主要由未开发土地 闲置商办物业和住宅尾盘构成 三四线城市车位去化难度最大 [10][13] - 2024年六大房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超280亿元 2025年上半年保利发展计提71.2亿元 万科计提51.1亿元 [13] - 建发国际并表存货减值计提超100亿元 非并表项目合计近140亿元 [13] - 环北京区域房价较高峰期下跌三分之二 部分项目售价仅为囤积时三分之一 [12] - 某十强房企2021年计提28亿元后 2022-2023年再度计提113亿元 显示去库存反复性 [14]
 【银河地产胡孝宇】公司点评丨龙湖集团 (0960.HK):投资深耕核心,压降负债规模
 新浪财经· 2025-09-05 18:34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87.50亿元,同比增长25% [2] - 归母净利润32.2亿元,同比下降45.14% [2] - 核心归母净利润13.8亿元,每股核心盈利0.21元 [2] - 中期派息每股0.07元 [2]   营收与利润驱动因素 - 三大业务板块(开发、运营、服务)均实现同比增长 [2] - 毛利率12.63%,同比下降7.94个百分点 [2] - 联营和合营公司业绩贡献为负,去年同期为正 [2] - 销售费用率2.60%和管理费用率2.91%,分别同比下降1.49和1.96个百分点 [2]   销售与土地投资 - 销售面积26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48% [3] - 销售金额350.1亿元,同比下降31.51% [3] - 销售均价13393元/平方米,同比下降4.23% [3] - 新增4宗土地储备,计容建筑面积24.9万平方米,权益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 [3] - 新增土地平均楼面价7907元/平方米,权益比例73.90% [3] - 总土地储备2840万平方米,权益比例74.40%,平均楼面价4207元/平方米 [3]   区域业务分布 - 销售金额占比:西部区域28.1%、长三角区域26.5%、环渤海区域23.5%、华南区域12.0%、华中区域9.9% [3] - 土地储备占比:环渤海区域36.3%、西部区域28.0%、华中区域17.1%、长三角区域11.3%、华南区域7.3% [3]   经营性业务表现 - 购物中心租金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4.9%,已开业商场建筑面积943万平方米,出租率96.8% [4] - 长租公寓收入12.4亿元,已开业12.7万间,整体出租率95.6%,开业超6个月项目出租率97.2% [4] - 物业服务收入62.6亿元,同比增长0.02%,在管面积约4亿平方米,覆盖多业态 [4]   财务结构与负债管理 - 有息负债规模1698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65亿元 [5] - 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56.1%,净负债率51.2% [5] - 一年内到期债务256.1亿元,占总债务比例15.1% [5] - 平均融资成本3.58%,平均合同借贷年期10.95年 [5] - 剔除预售监管资金及受限资金后现金短债倍数1.14倍 [5]   战略聚焦与业务定位 - 销售端持续聚焦核心区域 [3][6] - 经营端稳步推进,贡献现金和利润 [4][6] - 财务端压降负债并优化结构 [5][6]
 传统淡季,楼市新盘谁能突围?
 搜狐财经· 2025-09-05 11:17
 广州楼市2025年8月畅销指数总体情况 - 抽样50个知名楼盘总已售房源28192套 未售13778套 平均去化率67.17% 与上月基本持平[3][6] - 畅销指数达50%以上项目37个 占总抽样74% 其中80%以上15个占30% 60%-80%区间14个占28% 30%-60%区间13个占26% 10%-30%区间7个占14% 低于10%1个占2%[4][5] - 8月受传统淡季叠加炎热多雨天气影响 广州楼市维持平稳运行 开发商推货节奏放缓 新开盘及集中加推项目减少[3][6]   区域去化表现 - 黄埔区房源8365套 已售5433套 未售2932套 平均畅销指数64.95%[8] - 天河区总货值8076套 已售5758套 未售2318套 畅销指数71.3%[8] - 海珠区房源7811套 已售5254套 未售2557套 畅销指数67.26%[8] - 番禺区房源7112套 畅销指数65.14% 荔湾区房源7822套 畅销指数64.78% 白云区房源1931套 畅销指数77.94%[8] - 越秀区房源249套 畅销指数16.47% 南沙区房源604套 畅销指数82.95%[8]   头部畅销项目排名 - 国贸云上以95.93%去化率位居榜首 龙湖御湖境95.67%排名第二 城投珠江天河壹品93.81%排名第三[1][7] - 越秀珠实皓悦滨江93.01%排名第四 越秀珠实城发江湾和樾90.46%排名第五 越秀琶洲南TOD 88.71%排名第六[1][7] - 保利天瑞87.19%排名第七 保利臻誉86.80%排名第八 越秀云萃86.67%排名第九 招商林屿境82.95%排名第十[1][7] - 前十畅销楼盘中保利 越秀地产和龙湖旗下项目占据七席[7]   2025年新推产品表现 - 样本楼盘中有33个在2025年有新推动作 新推房源10922套 已售5140套 未售5782套 平均去化率43.29%[9] - 海珠区2025年新增2816套房源 黄埔区新增2227套 荔湾区新增1634套 番禺区新增1610套 天河区新增1513套[9] - 2025年新推产品畅销指数TOP10项目中除国贸云外均为全新盘 越秀珠实皓悦滨江位居新推产品畅销榜首[10]   产品力与市场趋势 - 核心区靓地供应增加 2025年广州市拟出让131宗住宅用地中中心城区占76块占比58%[10] - 网红项目共同特点是满足"好房子"期待 产品力成为关键号召力 新规及超新规项目对市场热度起到托举作用[10][11] - 四代宅等创新产品概念受到市场认可 如招商林屿境虽位于南沙但凭借产品创新实现热销[10]
 房企定向“甩包袱”
 经济观察网· 2025-09-05 10:02
 行业核心任务 - 去库存成为2025年房企经营核心议题 多家企业在中期业绩会强调其重要性 [3] - 库存主要包含未开发土地 建成闲置商办物业及住宅尾盘 其中一二线城市非核心区及低线城市去化较慢项目占比较高 [8][10] - 2021年及以前存货普遍拿地成本高 部分项目售价低于楼面价 直接导致存货跌价计提影响利润 [9][10]   企业去库存举措 - 绿城中国针对2021年前库存设置关键任务考核 对24个重点项目实施"老盘新做" 上半年完成190亿元去化 总存货中2021年前库存占比约50%达1400亿元 [3][6] - 建发国际成立由CEO牵头的去库存专项小组 实行分类管理及一盘一策策略 对400多亿元库存制定奖励考核机制 [4][6] - 中国建筑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上半年盘活存量资产914亿元 通过抵债盘活超50亿元资产 内部办公资产盘活超1万平方米 [4][7] - 华润置地等央企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收储政策 协调土地置换及收储 保利发展上半年计提存货跌价71.2亿元 [3][10]   具体策略与案例 - "老盘新做"包含产品升级(调整户型、提升装修)配套升级(园林、名校引入)及物业服务提升 [8] - 龙湖集团上半年现房压降超80亿元 盘活11个项目及128亿元商住土储 越秀地产通过专项债回购三个项目 获取120亿元地票 [5] - 去库存措施包括赠送车位/物业费 首付分期 特价房折扣 以及打包出售给地方政府 [8] - 环北京某房企因房价下跌三分之二 将囤积房源以原价三分之一出售止损 [9]   财务影响与挑战 - 2024年保利、万科等6家房企计提存货跌价超280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万科计提51.1亿元 建发国际并表项目计提超100亿元 [10] - 存货跌价计提直接影响结转利润 2021年前库存成利润不确定因素 大幅降价销售可能导致净利润下降或亏损 [10][11] - 去库存面临项目分散(如三四线车位)及市场不确定性 部分企业处理旧库存后仍产生新计提(如某十强房企2022-2023年计提113亿元) [10][11]
 中国房地产:前 100 强开发商 8 月销售额降幅收窄-China Property Top 100 developers‘ sales decline narrowed in August
 2025-09-04 23:08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房地产行业[2] *   公司包括中国前100大房地产开发商 具体提及的公司包括保利发展(CMSK)、中海地产(COLI)、华润置地(CR Land)、绿城中国(Greentown China)、金茂集团(Jinmao)、万科(Vanke)、滨江集团(Binjiang)、建发国际(C&D International)、保利置业(Poly Property)等[6]   核心观点与论据   整体销售趋势 *   前100大开发商8月合约销售额同比下降19% 较7月25%的降幅收窄 环比下降4% 与2020-2024年的历史环比水平相似[2] *   前8个月(8M25)前100大开发商总销售额同比下降14% 略差于前7个月(7M2025)13%的降幅[2] *   8月总销售额为2200亿人民币[6] *   30个城市的一手住宅销售面积8月同比下降15%[26]   库存与去化压力 *   库存去化持续承压 7月一线城市和80个主要城市的库存月数分别进一步上升至21个月和29个月[2] *   实体市场仍然疲弱 近期一线城市购房限制的放松影响有限[2]   市场分化与结构性表现 *   改善型需求和豪华市场保持韧性 例如保利置业深圳振业项目首日实现23亿人民币销售额 去化率达96%[2] *   区域性国企开发商(如建发国际、金茂、绿城中国)因其在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较高的业务敞口而实现销售增长[2] *   国有开发商(SOE)表现优于整体 8月合约销售额同比下降10% 优于前100大开发商整体(-19%) 而半国有和民营开发商(POE)均下降29%[4] *   国有开发商市场份额环比上升7个百分点至57% 而民营开发商份额下降至31%[4]   二手房市场动态 *   截至7月27日 50个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同比增长8.9% 年初至今(YTD)增长9.9% 一线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同比增长3.6% 年初至今增长5.3%[3] *   强劲的二手房挂牌量源于1) 改善需求(购房者需出售原有房产以购买品质更好的新房)2) 价格预期走弱 3) 租金价格下降[3] *   这表明对高端项目的强劲需求正给二手房市场带来压力 因其与新房的品质差距正在扩大 这可能间接解释了为何贝壳(BEKE)对2025年第三季度盈利前景转向更保守[3]   其他重要内容   开发商个体表现(基于8月数据) *   保利发展销售额195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38% 环比增长25%[6] *   中海地产销售额184亿人民币 同比持平(0%) 环比增长55%[6] *   华润置地销售额132亿人民币 同比下降13% 环比下降1%[6] *   万科销售额90亿人民币 同比下降48% 环比下降33%[6] *   保利置业销售额59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127% 环比增长10%[6] *   前10大开发商总销售额同比下降3% 环比增长12%[6] *   前50大开发商总销售额同比下降14% 环比增长7%[6]   风险提示 *   关键下行风险包括:1) 限制需求和抵押贷款投放的政府行政政策 2) 中国开发商融资紧张 3) 中国经济住宅增长低于预期[32] *   关键上行风险包括:1) 实质性政策放松有效推动住宅地产销售、投资和价格实现同比正增长 2) 一些开发商以公允价格进行大规模资产处置以缓解流动性压力[32]
 2025 年房企半年报:聚焦核心城市、国企引领与民企复苏、“好房子”成为主导
 经济观察网· 2025-09-04 19:29
 行业整体态势 -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呈现分化态势 受政策调整与市场需求变化影响 [2] - 部分房企凭借精准战略 灵活经营与强劲产品力实现稳健发展 [2] - 核心特征集中在核心城市聚焦 国企引领与民企复苏 产品与策略创新三方面 [2]   核心城市聚焦 - 市场需求向优质区域集中 头部房企将资源倾斜核心城市 构建以核心城市为基石格局 [3] - 一线城市对房企销售贡献显著提升 TOP10房企中招商蛇口 越秀地产 中国金茂等一线城市销售贡献率超50% [3] - 半数以上销售额来自北上广深 保利发展 中海地产 华润置地等贡献率也超40% [3] - 二线城市成房企拓展主战场 龙湖龙智造 远洋建管2025年上半年在一二线城市新拓项目面积占比近90% [3] - 旭辉建管二线城市占比达60% 二线城市拿地成本低于一线且有充足改善型需求 [3]   国央企与民企表现 - 市场呈现国央企领跑 民企逐步复苏格局 两类企业在销售与拿地环节协同发力 [4] - 销售端国央企凭资金优势与品牌信任度占据主导 保利发展 绿城中国 中海地产位居前列 [4] - 民企靠差异化策略突破 滨江集团聚焦长三角改善需求 建发房产以新中式风格打造特色 [4] - 两家民企实现销售额同比正增长 民企市场信心逐步修复 [4] - 拿地端TOP100房企拿地总额同比增33.3% 拿地金额前十中国央企占8席 [4] - 民企中滨江集团 邦泰集团表现活跃 拿地金额进入行业前二十 [4]   行业集中度与梯队表现 - TOP10房企中4家如建发房产 越秀地产累计销售同比为正 [5] - TOP11-30及TOP51-100梯队整体仍下滑 显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5]   产品与策略创新 - 优秀房企通过强化产品力 优化投资策略 挖掘新业务适配市场趋势 [5] - 代建企业推标准化产品线 绿城管理雲萃系瑧玉系覆盖高端与刚需 金地管理清岚品牌融合现代审美与属地文化 [5] - 投资策略采用以销定投 保利发展 中海地产在核心城市选优质地块提升资金效率 [5] - 参与城中村改造 中国金茂 招商蛇口等介入上海 广州相关项目 [5] - 代建成新增长引擎 2025年上半年代建TOP20企业新增签约建面1.0983亿平方米同比增28% [5] - TOP5集中度近50% 绿城管理以1989万平方米领跑 [5]   行业转型方向 - 优质房企围绕三大方向发力构建竞争优势 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6] - 未来具备资源整合与创新能力的企业更易脱颖而出 [6]
 中报点评|龙湖集团:三条红线维持绿档,开发业务出现亏损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9-04 17:30
 合约销售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合同销售金额350亿元 同比下滑32% [2][6] - 全口径销售面积261万平方米 同比下滑28% 销售均价13393元/平方米下降4% [6] - 权益销售金额245亿元 权益占比70% [6] - 全年可售货源约1600亿元 上半年去化350亿元 剩余1250亿元90%位于一二线城市 [2][6] - 销售区域集中西部28.1%和长三角26.5% 重庆北京苏州成都西安为前五大销售城市 [8]   土地投资策略 - 新增4幅土地于贵阳重庆上海苏州 新增土储2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7% [2][10] - 权益面积18.4万平方米 权益地价17.76亿元 平均收购成本7907元/平方米 [10] - 财务安全优先于新增投资 重点保障债务安全及保交楼 [2][10] - 总土储2840万平方米下降14% 一二线城市货值占比70% [12] - 烟台土储573万平方米占比20.2% 但2024年销售仅10.3万平方米 去化压力显著 [2][13]   运营业务表现 - 运营业务不含税租金收入70.1亿元 同比增长2.5% 毛利率77.7% [3][16] - 商业租金收入55亿元增长4.9% 出租率96.8% 冠寓出租率95.6% [16] - 服务业务收入62.6亿元 毛利率30% 在管面积4亿平方米 [16] - 投资物业评估增值28.2亿元 [16] - 2025年商业航道预计增长10% 下半年新开10座商场 [3][17]   盈利能力分析 - 营业收入588亿元同比增长25% 但毛利润74亿元下降23% [3][19] - 开发业务结算收入455亿元 毛利率仅0.2% [3][19] - 净利润39亿元下降43% 净利率6.72%下降2.8个百分点 核心净利率3% [3][19] - 开发业务分部溢利亏损11.8亿元 拖累整体分部溢利55亿元 [3][22] - 已售未结算金额1059亿元下降17% 合同负债754亿元下降18% [19]   财务安全状况 - 持有现金447亿元 非受限现金293亿元 [4][25] - 总有息负债1698亿元下降4% 经营性物业贷872亿元增加99亿元 [25] - 现金短债比1.14 净负债率51.2% 剔除预收款资产负债率56.1% [4][25] - 平均融资成本3.58%下降42bps 平均借贷年期接近11年 [4][25] - 计划2025年压降有息负债超300亿元 目标稳定在1000亿元规模 [4][26] - 贸易应付款394亿元 其中180天内账期159亿元 应付税项224亿元 [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