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新能源(01735)

搜索文档
中环新能源(01735)与世界500强霍尼韦尔UOP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产业高质量发展
智通财经网· 2025-06-12 09:43
公司合作 - 中环新能源与霍尼韦尔UOP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立绿电、绿氢到绿色燃料的完整产业链 [1][6] - 中环新能源计划采用霍尼韦尔UOP的甲醇制航煤(MTJ)技术,将现有绿色氢氨醇项目拓展至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生产领域 [6] - 霍尼韦尔UOP将为中环新能源提供技术支持、工程设计及设备配置服务,首个合作项目计划于2027年前在合肥市周边区域启动 [6] 公司背景 - 中环新能源为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战略目标为成为新一代电池专业制造商和绿色能源系统集成供应商,聚焦光伏电池制造、组件研发及低碳智慧园区开发 [5] - 霍尼韦尔UOP是全球能源化工技术领军企业,其甲醇制航煤(MTJ)技术可将可再生甲醇转化为可持续航空燃料,碳减排率超80%,占据全球35%的SAF市场份额 [5] 行业影响 - 合作将助力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SAF产业商业化落地 [6] - 中环新能源通过此次合作进一步布局绿色能源赛道,响应全球碳中和号召,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6]
中环新能源(01735)拟1.15亿港元出售Central Property Group Ltd全部已发行股本
智通财经网· 2025-06-11 12:17
目标集团的主要资产为该等物业。该等物业包括位于中国浙江省新田铺田园康养中心的一间酒店、一幢 平房及公寓。该等物业的总建筑面积约为24100平方米。酒店及平房分类为投资物业,而公寓则分类为 可出售物业。 公告称,为配合集团的策略,并考虑到(i)由于市场产能过剩、监管环境不明朗及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建 筑行业一直面临不利因素;(ii)近年来,目标集团所持投资物业的公平值持续减少,由2023年12月31日约 2.22亿港元减少至出售事项日期约2.06亿港元且预期将因上述因素而进一步减少;及(iii)公司可确认出售 事项收益,董事会认为出售事项为变现目标集团及该等物业的价值、减少集团对目标集团的进一步财务 承担以及重新配置集团的资源及专注于新能源及EPC业务的良机,新能源及EPC业务乃董事会认定的未 来发展方向。 智通财经APP讯,中环新能源(01735)发布公告,于2024年11月30日,公司与买方Charming Brand Development Limited订立出售协议,据此,公司同意出售而买方同意购买销售股份(即目标公司全部已 发行股本),代价为1.15亿港元。 目标公司Central Property G ...
格隆汇公告精选(港股)︱中国中铁近期中标912亿元重大工程;中国交通建设控股股东累计增持约2.64亿股H股股份





格隆汇· 2025-06-09 09:47
中国中铁(00390.HK)重大工程中标 - 公司近期中标多项重大工程,合计金额约人民币912亿元,占2021年营业收入的8.52% [1]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01339.HK)保费收入 - 2022年1-8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人民币4524.61亿元,同比增长9.89% [2] - 子公司人保财险、人保寿险及人保健康分别实现保费收入人民币3402.47亿元、782.83亿元及339.31亿元 [2] 中煤能源(01898.HK)生产经营数据 - 8月商品煤产量1092万吨,同比增长22.3% [3] - 商品煤销量2596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自产商品煤销量1067万吨,同比增长17.6% [3] 渤海银行(09668.HK)员工持股计划 - 员工计划自2022年9月15日起九个月内以自有资金买入不少于2500万股H股 [4] - 买入股份两年内不对外转让 [4] 中国交通建设(01800.HK)控股股东增持 - 控股股东中交集团累计增持2.64亿股H股,占公司总股本1.64% [5] - 截至2022年9月14日,中交集团持股比例达59.63% [5] 首程控股(00697.HK)股权变动 - 主要股东首钢集团间接附属公司拟出售7.28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10%)给北京国管控股 [6] - 北京国管为北京市政府设立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6] 建业地产(00832.HK)股份回购 - 公司拟根据回购授权在公开市场回购股份 [7] 威铖国际(01002.HK)业绩预告 - 预期年度净亏损约4600万元 [8] 中国太保(02601.HK)保险业务 - 1-8月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2909亿元 [8] 中国财险(02328.HK)保费收入 - 1-8月保费收入3402.47亿元,同比增长9.8% [9] 航空业运营数据 - 中国国航8月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56.4%,环比下降4.9% [9] - 中国东方航空8月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62.14% [9] 中国中冶(01618.HK)新签合同 - 1-8月新签合同额8320亿元,同比增长5.9% [9] 丘钛科技(01478.HK)股东增持 - 控股股东兼董事会主席增持10万股 [9] 宝新金融(01282.HK)股本重组 - 拟"20合1"进行股份合并 [9] 大山教育(09986.HK)收购 - 拟580万英镑收购KSI Education约45.75%股权 [9] 中国投资开发(00204.HK)配股 - 拟折让约19.79%配售4.92亿股,筹资3740万港元 [9] 名创优品(09896.HK)回应做空 - 独立调查完成,称做空报告关键指控无事实依据 [9] 歌礼制药-B(01672.HK)临床研究 - 完成PD-L1抗体ASC22联合西达本胺用于HIV感染功能性治愈临床研究患者入组 [9] 千盛集团控股(08475.HK)合作 - 与广州迈唯科技订立谅解备忘录 [9] TRUE PARTNER(08657.HK)投资 - 斥资1000万元认购基金 [9] ISP GLOBAL(08487.HK)合作 - 与年年卡集团订立战略合作协议 [9] 中环控股(01735.HK)合作 - 与中国电信及中国电信(扬州)订立策略合作协议 [9] 中国光大绿色环保(01257.HK)采购 - 斥资474万元向光大环保常州采购设备及相关技术服务 [9]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 - 腾讯控股耗资3.51亿港元回购117万股 [10] - 创维集团耗资2862.16万港元回购800万股 [10] - 中芯国际耗资5321.95万港元回购330.15万股 [10] - 小米集团耗资2402.56万港元回购230万股 [10] - 友邦保险耗资1.78亿港元回购248.5万股 [10] - 中国软件国际耗资574.69万港元回购100万股 [10] - 太古股份公司A耗资1445.4万港元回购26.2万股 [10] - 渣打集团耗资947.01万英镑回购155.04万股 [11] - 潍柴动力耗资3341.3万元回购300万股A股 [11] - 长城汽车耗资4193.88万元回购135.8万股A股 [11] - 长实集团耗资3314.18万港元回购63.05万股 [11] - 中国飞鹤耗资605.96万港元回购100万股 [11] - 复星国际耗资2926万港元回购600万股 [11] - 德信服务集团耗资789万港元回购263万股 [11] - ASMPT耗资940.5万港元回购15万股 [11] - 绿城服务耗资399.68万港元回购70.2万股 [11] - 易大宗耗资615.7万港元回购400万股 [11] 阿里健康(00241.HK)股权激励 - 授出582.33万个受限制股份单位 [11]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5月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5-08 16:41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止5月8日收盘,37只股票创52周新高,优矩控股(01948)、中达集团控股(00139)、中环新能源(01735)创高率位列前三,分别为265.94%、18.60%、17.44% [1] - 优矩控股(01948)收盘价3.000港元,最高价5.050港元,创高率265.94% [1] - 中达集团控股(00139)收盘价0.051港元,最高价0.051港元,创高率18.60% [1] - 中环新能源(01735)收盘价11.180港元,最高价12.660港元,创高率17.44% [1] - 捷利交易宝(08017)收盘价0.590港元,最高价0.600港元,创高率13.21% [1] - 华康生物医学(08622)收盘价0.445港元,最高价0.455港元,创高率10.98% [1]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景业名邦集团(02231)收盘价0.210港元,最低价0.204港元,创低率-15.00% [2] - 鹰美(02368)收盘价3.250港元,最低价2.800港元,创低率-13.58% [2] - XI二南英伟-U(09388)收盘价7.575港元,最低价7.575港元,创低率-12.58% [2] - CMON(01792)收盘价0.016港元,最低价0.015港元,创低率-11.76% [2] - XI二南英伟(07388)收盘价59.140港元,最低价58.600港元,创低率-9.12% [2] - 汇财金融投资(08018)收盘价0.033港元,最低价0.031港元,创低率-8.82% [2]
发力光储充一体化 中环新能源携手融捷集团打造全球新范式
智通财经· 2025-05-07 18:41
一个是成绩亮眼的光伏新锐,一个是纵横商界的资本巨鳄,中环新能源高效N型TOPCon光伏电池产 品、光伏电站建设、零碳产业运营及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而融捷集团在储能、电芯的生 产制造等方面掌握先进技术。此次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巨大。通过形成产业投资联合体,聚焦氢能开 发、零碳产业园、光储充一体化等领域,或实现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有望产生1+1>2的效应。 在智通财经看来,双方合作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及边际效用可能还不止于此。30年前,吕向阳战略入股比 亚迪,此后见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一哥"崛起的全过程;30年后的今天,恰值中国新能源产业从粗放扩 张向精细化发展转变的关键窗口,融捷集团与中环新能源强强联合,将产生何种化学反应,值得投资者 们长期跟踪。 5月7日,中环新能源全资子公司中环低碳新能源(安徽)集团有限公司与融捷投资控股集团旗下广州融捷 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面对光伏行业技术迭代加速与激烈竞争,中环新能源(01735)以 敏锐战略眼光与果断行动,打造独特发展路径。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能,也引发行业对光伏产业未来的 深度思考。 融捷集团及其创始人吕向阳堪称商业传奇。1995年,吕向阳出资2 ...
中环新能源:与广州融捷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快讯· 2025-05-07 17:22
中环新能源公告,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中环低碳新能源(安徽)集团有限公司与广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 公司于2025年5月7日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碳峰值行动,促进资源高效利 用及绿色低碳发展。中环低碳将发挥在高效能N型Top Con光伏电池产品、光伏电站建设等方面的优 势,广州融捷将发挥在储能及电芯生产制造方面的先进技术,共同发展新能源及绿色能源产业。双方将 共同推进国内新能源产业项目投资,建构"源、网、荷、储"零碳产业园区,并在海外市场销售及产业投 资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
中环新能源(0173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9:14
公司业务转型 - 公司决定缩减建筑业经营规模,重新配置资源专注可再生能源业务[8] - 转型将重新配置资本、研发和人力资源,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能力[11] - 转型将建立新能源解决方案作为核心增长驱动力,恪守对现有绿色建筑项目承诺[11] - 未来5至10年逐步缩减绿色建筑业务线[11] 光伏项目产能情况 - 2024年3GW光伏组件及6GW光伏电池产品全容量投产,产能满负荷运行[9] - 自2022年起在凤台县投资光伏项目,2024年末一期及二期3GW光伏组件及6GW光伏组件电池项目投产[11] - 三期7.5GW光伏电池及3.5GW组件项目预计2026年底前完成[11] 公司业务构成 - 2024年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新能源及EPC、绿色建筑及相关业务、智慧能源管理服务、健康及医疗、餐饮供应链[12] 公司可持续发展相关 - 公司将披露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遵循联交所报告框架[10] - 公司将践行国家“双碳”承诺,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未来[1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年度公司总收益约6032.0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约4028.3百万港元增加约49.8%[21] - 报告年度毛利约127.8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约172.8百万港元减少约26.1%[23] - 报告年度其他收入及收益约182.7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约18.8百万港元增加约871.2%[24] - 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由上一年度约81.0百万港元增加至报告年度约172.8百万港元,增幅约113.4%[25] - 报告年度所得税开支约2.2百万港元,上一年度约11.6百万港元[26] - 报告年度纯利约54.1百万港元,上一年度约71.3百万港元[27] - 报告年度末现金及银行结余约265.9百万港元,上一年度约137.4百万港元[31] - 报告年度末资本负债比率约为129.37%,上一年度约85.66%[3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约8.424亿港元,上一报告年度约4.181亿港元[4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的储备约5715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31610万港元[86] - 报告年度,集团最大供应商及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分别占总采购额约9.1%及23.5%,上一年度分别约22.2%及50.6%[100] - 报告年度,集团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收益分别占收益总额约20.4%及41.1%,上一年度分别约12.0%及34.4%[100] - 2024年收益6,032,026千港元,2023年为4,028,299千港元[199] - 2024年毛利127,765千港元,2023年为172,813千港元[199]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182,699千港元,2023年为18,811千港元[199] - 2024年除所得税前溢利56,283千港元,2023年为82,853千港元[199] - 2024年年内溢利54,098千港元,2023年为71,289千港元[199] - 2024年年内其他全面开支35,054千港元,2023年为15,746千港元[199] - 2024年年内全面收益19,044千港元,2023年为55,543千港元[199]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106,393千港元,2023年为66,323千港元[199]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90,031千港元,2023年为54,125千港元[199]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2.52港仙,2023年为1.57港仙[19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新能源及EPC分部报告年度收益约4127.5百万港元,上一年度约2119.6百万港元,占集团总收益约68.4%(上一年度约52.6%)[13] - 绿色建筑及建筑相关业务报告年度收益约908.4百万港元,上一年度约1349.4百万港元,占集团总收益约15.1%(上一年度约33.5%)[14] 设备租赁相关 - 2024年6月28日和7月12日,集团订立新设备租赁协议,相关交易适用百分比率超25%但低于100%,构成主要交易[34] - 报告年度后,集团订立2025年设备租赁协议,租期33个月,自2025年9月10日至2028年6月10日[106] - 集团根据2025年设备租赁协议应付租金为人民币108,492,000元(约115,002,000港元)[107] 员工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1118名雇员,上一报告年度为1469名[39] - 报告年度总员工成本约1.845亿港元,上一报告年度约4230万港元[39] 公司人员任职情况 - 余竹云52岁,2019年10月起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2020年4月任行政总裁[44] - 李梦琳68岁,2020年4月起任执行董事,曾在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等任职[45] - 乔晓戈58岁,2019年10月起任非执行董事,在房地产领域经验丰富[46] - 朱玉娟46岁,2019年10月起任非执行董事,现担任安徽中環副总裁[47] - 李祥林自2019年10月起担任独立董事,自2021年起担任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独立董事[49] - 王文星自2019年10月起担任独立董事,自2022年起担任金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独立董事[50] - 周春生自2019年10月起担任独立董事,自2017年起担任松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独立董事[53] - 胡龙芝自2019年担任集团财务总监,2023年擢升为首席财务官,有逾15年相关经验[56] - 佟达钊2023年5月3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有逾30年香港执业律师经验[56] 公司历史沿革 - 公司2017年3月29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为有限公司[58] - 公司2018年3月8日完成企业重组,成为集团旗下各公司的控股公司[58] 股息政策相关 - 董事会不建议宣派报告年度末期股息,上一报告年度也无[42] - 董事会不建议就报告年度派付末期股息,上一报告年度也无派息[65] - 公司于2018年12月31日设立股息政策,董事会决定股息时需考虑经营业绩等多因素[164] 股东周年大会相关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6月27日举行[66] - 为确定出席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资格,2025年6月24日至2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过户文件需在6月23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指定地点[67] - 公司将于2025年6月27日举行应届股东周年大会,股东周年大会通告将在大会日期前至少21日寄发[175] 集团经营风险 - 集团收益大部分来自少数客户,若与主要客户项目减少且无替代项目,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或受重大不利影响[68] - 集团投标需考虑多因素,项目时间和成本估计不准确可能导致工程延迟和成本超支[69] - 集团经营需遵守环境、安全及健康等法律法规,不遵守可能面临处罚,遵守可能产生高昂成本[70] - 集团物业发展业务取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增长,受中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影响[71] - 集团中国物业发展业务须遵守多项政府法规政策,易受中国房地产业政策变动影响[72] - 物业发展项目施工前和期间需大量资本开支,进度和成本可能受多因素不利影响[74] - 集团建筑材料买卖业务一般向客户授出7至270天的信贷期,客户违约或对业务等造成不利影响[75] 行业市场情况 - 截至2023年,中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及组件产量突破1000吉瓦,全球年需求预计仅400 - 500吉瓦[76] - 2022 - 2023年组件价格下跌50%[76] - 202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定价全面市场化,逐步取消固定上网电价制度[79] - 北京市分布式PV补贴政策将于2025年前到期[79] 董事股份权益 - 2024年12月31日,余竹云先生于公司股份好仓的股份数目为2890378320股,占公司权益约68.43%[92] - 2024年12月31日,朱玉娟女士于公司股份好仓的股份数目为480000股,占公司权益约0.01%[92] - 2024年12月31日,李梦琳先生于公司股份好仓的股份数目为320000股,占公司权益约0.01%[92] - 2024年12月31日,余竹云先生于相联法团Central Culture普通股好仓的股份数目为5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100%[9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Central Culture持有2,890,378,320股好仓,占公司权益约68.43%[96] 董事委任及退任 - 各董事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的委任合约,余竹云先生、李梦琳先生及朱玉娟女士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席退任并可重选连任[88] - 各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的委任合约任期为3年[142]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至少三分之一的董事须轮值退任,每名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142] 证券交易情况 - 报告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2024年12月31日及年报日期无库存股份[110] 关联交易情况 - 报告年度,集团无订立须披露的非豁免一次性关连交易或持续关连交易[113] 环境管理相关 - 自2010年11月起,集团实施环境管理系统并获ISO 14001规定标准认证[104] - 报告年度,集团无环境合规重大费用[104] - 报告年度,集团无重大违反适用法律法规影响业务运营情况[105] 购股计划相关 - 购股计划自2018年3月13日起生效,有效期10年,年报日期时剩余期限约为三年[114] - 授出购股权要约接纳时公司购股期权承授人应付金额为1.00港元[114] - 年报日期时,根据购股计划可供发行的股份总数为4.224亿股,相当于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的10%[115] - 截至授出日期的任何12个月期间,根据购股计划或公司其他购股计划授予参与者的购股期权获行使已发行及将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已发行股份的1%[115] - 自购股计划生效至年报日期,无购股期权获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116] 集团捐赠情况 - 集团报告年度捐赠达109万港元,上一报告年度为66万港元[118] 董事薪金情况 - 报告年度,无董事放弃或同意放弃薪金安排[121] 公司管治情况 - 报告年度,公司应用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及适用守则条文,但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129] - 全体董事确认报告年度全面遵守标准守则规定[130] - 公司就董事企业活动法律责任安排保险保障,每年审核[134] - 截至年报日期,董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38]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有1名女董事,集团员工男女性别比例约为64:36[139] - 公司拥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超过三分之一[140] - 公司于2018年3月13日成立提名委员会[142] - 董事会于2018年12月31日采纳提名政策[143] - 公司已向全体董事汇报上市规则及其他适用监管规定的最新发展情况[135] - 董事会成立了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三个董事委员会[137] - 董事会每年审阅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并适时修订[139] - 报告年度共举行4次董事会会议及1次股东大会,各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及股东大会的比例均为100%[145] - 审核委员会于2018年3月13日成立,由3名成员组成,报告年度举行3次会议,各成员出席会议比例为100%[148][149][150] - 提名委员会于2018年3月13日成立,由3名成员组成,报告年度举行1次会议,各成员出席会议比例为100%[152][153] - 薪酬委员会于2018年3月13日成立,由3名成员组成[154] - 董事会每年至少举行4次会议,必要时可安排额外会议[145]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就外聘核数师相关事宜提建议、审阅财务报表等[149] - 提名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检讨董事会架构、物色董事人选等[152] - 薪酬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于2022年12月14日修订及采纳[154] - 提名委员会评估董事候选人会考虑品格、资格等标准[153] - 董事会根据经重列细则推荐合适退任董事在股东周年大会重选[144] - 报告年度集团高级管理层薪酬零至100万港元的有2人[157] - 报告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57][158][160] - 报告年度集团向外聘核数师支付核数服务薪酬约158万港元,非核数服务薪酬约63.5万港元[159] - 佟达钊于2023年5月3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报告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161] - 董事会对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负责,制度符合COSO 2013原则[166] - 报告年度公司委聘外部顾问对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风险管理及内控
中环新能源(01735):从绿建光伏到零碳产业先行者
智通财经网· 2025-04-02 11:18
公告称,收益增加主要由于受报告年度N型电池及光伏组件销量强劲增长所推动,新能源及EPC分部的 收益净增加,约为41.275亿港元(上一报告年度约21.2亿港元)。 凭借技术创新与战略聚焦,中环新能源吸引了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BlackRock)的青睐。最新披露财报 显示,贝莱德ETF基金以0.46%的持股比例成为其重要机构投资者。 贝莱德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资产管理规模约11.5万亿美金,其投资决策往往被视为聪明资 金的风向标。其持续增持行为向市场传递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信心,尤其在新能源、消费等领域。 资本市场的价值认同,贝莱德持仓背后的投资逻辑引发关注。 国际资管巨头,为何看好中环新能源这家中国新能源企业? 智通财经APP获悉,在新能源产业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01735)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 绩单。日前,中环新能源公布2024年业绩,收益约为60.32亿港元,同比增长49.74%。公司拥有人应占 溢利约为1.06亿港元,同比增长60.42%。 产能和技术领先 光伏业务进入发力阶段 贝莱德为何看好这家中国新能源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贝莱德近年来持续加码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其重仓的比亚 ...
中环新能源(0173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22:57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年度集团收益约为60.32亿港元,上一报告年度约为40.283亿港元[2] - 报告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1.064亿港元,上一报告年度约为6630万港元[2] - 报告年度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约为2.52港仙,上一报告年度约为1.57港仙[2] - 报告年度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溢利约为2.399亿港元,上一报告年度约为1.254亿港元[2] - 报告年度毛利为1.72813亿港元,上一报告年度为1.27765亿港元[4] - 报告年度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1881.1万港元,上一报告年度为1.82699亿港元[4] - 报告年度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收益为518.5万港元,上一报告年度亏损为1004.4万港元[4] - 报告年度出售投资物业收益为163.7万港元,上一报告年度为0[4] - 报告年度除所得税前溢利为8285.3万港元,上一报告年度为5628.3万港元[4] - 报告年度年内溢利为7128.9万港元,上一报告年度为5409.8万港元[4] - 2024年总资产为4476615千港元,2023年为3496284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8.04%[6]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1435560千港元,2023年为1384974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65%[6] - 2024年流动资产为3041055千港元,2023年为211131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44.04%[6] - 2024年权益总额为1539674千港元,2023年为1311235千港元,同比增长约17.42%[6] - 2024年总负债为2936941千港元,2023年为2185049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4.41%[7]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321926千港元,2023年为29672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8.49%[7] - 2024年流动负债为2615015千港元,2023年为1888329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8.48%[7]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426040千港元,2023年为222981千港元,同比增长约91.07%[7] - 2024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1861600千港元,2023年为1607955千港元,同比增长约15.77%[7] - 2024年总收益为6032026千港元,2023年为4028299千港元[16]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182699千港元,2023年为18811千港元[16] - 2024年利息收入为9864千港元,2023年为1381千港元[16] - 2024年外部客户总收益为6032026千港元,2023年为4028299千港元[19][21] - 2024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56283千港元,2023年为82853千港元[19][21] - 2024年综合资产总值为4476615千港元,2023年为3496284千港元[23] - 2024年综合负债总额为2936941千港元,2023年为2185049千港元[23]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40,482千港元,2023年为17,254千港元[24]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回3,704千港元,2023年为23,913千港元[24] - 2024年已售物业及其他存货成本5,575,515千港元,2023年为3,616,051千港元[24] - 2024年员工成本184,483千港元,2023年为52,385千港元[24] - 2024年所得税开支2,185千港元,2023年为11,564千港元[24]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106,393千港元,2023年为66,323千港元[24]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2.52港仙,2023年为1.57港仙[24]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959,165千港元,2023年为865,759千港元[27] - 2024年应收票据101,897千港元,2023年为89,365千港元[27]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1,860,640千港元,2023年为1,560,456千港元[27]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872,798千港元,2023年为967,744千港元[29]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799,335千港元,2023年为897,455千港元[29] - 2024年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为73,463千港元,2023年为70,289千港元[29] - 报告年度公司收益约6032.0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约4028.3百万港元增加约49.8%[41] - 报告年度公司毛利约127.8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约172.8百万港元减少约26.1%[43] - 报告年度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约182.7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约18.8百万港元增加约871.2%[44] - 公司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从去年约81.0百万港元增至报告年度约172.8百万港元,增幅约113.4%[45] - 报告年度公司所得税开支约2.2百万港元,上一年度约11.6百万港元[46] - 报告年度公司纯利约54.1百万港元,上一年度约71.3百万港元[47] - 报告年度公司EBITDA约239.9百万港元,上一年度约125.4百万港元[48] - 报告年度末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265.9百万港元,上一年度约137.4百万港元[49] - 报告年度公司流动比率为1.2倍,上一年度为1.1倍[5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1118名雇员,上一报告年度为1469名[56] - 报告年度总员工成本约为184483百万港元,上一报告年度约为42.3百万港元[5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约842.4百万港元,上一报告年度约为418.1百万港元[5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新能源及EPC、绿色建筑及相关业务、智慧能源管理服务、健康及医疗、餐饮供应链[9] - 2024年新能源及EPC业务收益为4127452千港元,2023年为2119585千港元[16] - 2024年绿色建筑及建筑相关业务收益为908398千港元,2023年为1349387千港元[16] - 2024年智慧能源管理服务收益为65863千港元,2023年为16055千港元[16] - 2024年健康及医疗业务收益为925256千港元,2023年为409875千港元[16] - 2024年餐饮供应链业务收益为5057千港元,2023年为133397千港元[16] - 2024年新能源及EPC外部客户收益为4127452千港元,2023年为2119585千港元[19][21] - 2024年绿色建筑及建筑相关业务外部客户收益为908398千港元,2023年为1349387千港元[19][21] - 2024年新能源及EPC分部溢利为84922千港元,2023年为53366千港元[19][21] - 2024年绿色建筑及建筑相关业务分部亏损为7260千港元,2023年分部溢利为41308千港元[19][21] - 2024年新能源及EPC分部资产为2952469千港元,2023年为2303966千港元[23] - 2024年新能源及EPC分部负债为2705210千港元,2023年为1772653千港元[23] - 报告年度新能源及EPC分部收益约4,127.5百万港元,占比68.4%,上一年度约2,119.6百万港元,占比52.6%[33] - 报告年度绿色建筑及建筑相关业务分部收益约908.4百万港元,占比15.1%,上一年度约1,349.4百万港元,占比33.5%[34] - 报告年度智慧能源管理服务分部收益约65.9百万港元,占比1.1%,上一年度约16.0百万港元,占比0.4%[35] - 报告年度健康及医疗业务收益约925.3百万港元,占比15.3%,上一年度约409.9百万港元,占比10.2%[36] - 报告年度餐饮供应链分部收益约5.1百万港元,占比0.1%,上一年度约133.4百万港元,占比3.3%[37] - 新能源及EPC分部报告年度收益约4127.5百万港元,上一年度约2119.6百万港元[41] 财务准则应用情况 - 本年度集团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强制生效,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3] - 公司尚未提早应用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预计未来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4] 项目进展情况 - 2024年底一期及二期3GW光伏组件及6GW光伏组件电池项目已投产,三期7.5GW光伏电池及3.5GW组件项目预计2026年底前完成[31] - 桐城一期6GW电池项目预计2025年二季度完工,2026年四季度增至12GW总产能[39] 租赁协议情况 - 2024年6月28日及7月12日,集团订立新设备租赁协议,相关交易构成主要交易,适用百分比比率超25%但低于100%[54] - 报告年度后,集团订立2025年设备租赁协议,租期33个月,租金约115002000港元[60][61] - 2025年设备租赁协议与新设备租赁协议合并计算仍属主要交易,单独计算不构成须公布交易[61]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宣派报告年度的末期股息,上一报告年度也无[59] 企业管治情况 - 报告年度,公司应用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及适用条文,但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63] - 全体董事确认报告年度全面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规定[64] - 公司已通知高级管理层及员工有关标准守则事宜[65] 股份相关情况 - 根据购股权计划可供发行的股份总数为422,400,000股,相当于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的10%[66] - 报告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公告日期,公司无库存股份[67] 竞争业务权益情况 - 报告年度,控股股东、董事及彼等紧密联系人无在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业务中拥有须披露权益[68]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18年3月13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董事组成,集团报告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已由其审阅及批准[69] 公众持股量情况 - 报告年度及直至公告日期,公司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充足公众持股量[70] 股东周年大会及股份过户情况 - 公司将于2025年6月27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6月24日至2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71] 业绩公告及年报情况 - 业绩公告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载,报告年度年报将适时寄发股东并于相关网站刊载[72] 董事情况 - 截至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余竹云先生及李梦琳先生[74] - 截至公告日期,非执行董事为乔晓戈先生及朱玉娟女士[74] - 截至公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李祥林博士、王文星先生及周春生博士[74]
中环新能源(01735)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17:57
公司业务布局与发展计划 - 凤台县三期建设6GW电池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完工投产[5][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新能源及EPC、绿色建筑及建筑相关业务等五个主要业务分部[5] - 公司已订立若干框架协议,在新能源领域开展合作[15] - 公司租赁用于光伏电池制造的设备,有助于扩大光伏业务[15] - 公司将利用新能源及EPC业务机会,为股东争取可持续收入及平衡增长[18] 各业务线收益情况 - 报告期新能源及EPC分部收益约16.814亿港元,占总收益约66.4%,上一期约6.721亿港元,占比约40.5%[9] - 报告期绿色建筑及建筑相关业务分部收益约4.092亿港元,占总收益约16.2%,上一期约7.168亿港元,占比约43.2%[10] - 报告期智慧能源管理服务分部收益约3650万港元,上一期约110万港元[11] - 报告期健康及医疗业务分部收益约3.997亿港元,占总收益约15.8%,上一期约2.639亿港元,占比约15.9%[12] - 报告期餐饮供应链分部收益约510万港元,上一期约620万港元[14] - 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新能源及EPC收益为1,681,39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72,124千港元[90] - 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绿色建筑及建筑相关业务收益为404,15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711,465千港元[90] - 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智慧能源管理服务收益为36,54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17千港元[90] - 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健康及医疗收益为399,65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63,873千港元[90] - 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餐饮供应链收益为5,05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183千港元[90] - 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收益为2,526,80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654,762千港元[90] - 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租金收入为5,08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309千港元[90] - 2024年上半年外部客户收益为2531889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660071千港元增长52.52%,其中香港地区为95008千港元,中国内地为2436881千港元[104]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收益约2531.9百万港元,较上一期约1660.1百万港元增加约52.5%[22]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约为43.2百万港元,较上一期约66.6百万港元减少约35.1%,毛利率由上一期约4%减至约1.7%[26]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入及净收益增加至约144.4百万港元,上一期约为7.1百万港元[27] - 报告期内公司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约为88.5百万港元,较上一期约35.8百万港元增加约147.2%[28] - 报告期内公司所得税开支增至约15.1百万港元,上一期约5.8百万港元[29] - 报告期内公司录得约60.1百万港元纯利,上一期约24.1百万港元[31]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339.9百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137.4百万港元[3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约为126.27%,2023年12月31日约85.66%[3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有1165名雇员,上一期为1249名,报告期总员工成本约50.7百万港元,上一期约56.0百万港元[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2,531,889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660,071千港元增长52.5%[55] - 期内溢利为60,057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4,119千港元增长149%[55]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40,619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6,077千港元增长153%[58]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96港仙,较2023年同期的0.38港仙增长153%[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4,358,091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496,284千港元增长24.6%[60] - 非流动资产为1,636,11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84,974千港元增长18.1%[60] - 流动资产为2,721,977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11,310千港元增长29%[60] - 权益总额为1,326,39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11,235千港元增长1.2%[63] - 总负债为3,031,69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85,049千港元增长38.7%[65] - 流动资产净值为29,22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22,981千港元下降86.9%[65]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521,49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09,575千港元[70]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25,98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73,092千港元[70]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551,29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90,514千港元[70]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446,80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92,153千港元[70] - 2024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72,68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82,152千港元[70]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60,05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4,119千港元[68] - 2024年上半年全面(开支)╱收入总额为15,15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57,528千港元[6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1,326,393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1,296,109千港元[68] - 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及净收益为144,41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7,084千港元[90] - 报告期内公司确认政府补助约109,760,000港元,上一期间约45,000港元[9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综合资产总值为438112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496284千港元增长25.31%;综合负债总额为305473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85049千港元增长39.80%[101]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扣除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67598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063千港元大幅增长;员工成本为50685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5989千港元有所下降[107]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1507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751千港元增长162.06%,其中中国企业所得税即期税项为1108千港元,递延税项为13963千港元[109]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40619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6077千港元增长152.65%;每股基本盈利为0.96港仙,较2023年同期的0.38港仙增长152.63%[111] - 报告期内,集团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开支约为606854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766928000港元[1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20738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60456千港元下降22.63%[1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24733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67744千港元增长28.89%[122]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891,99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97,455千港元[124] - 2024年6月30日借款总额为1,673,28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21,305千港元[127] - 定息银行借款2024年约21,400,000港元,2023年约23,320,000港元,实际年利率介乎3.5%至6.9% [129] - 浮息银行借款2024年约867,318,000港元,2023年约536,937,000港元,年利率介乎一年期LPR加1.55%至1.75%及五年期LPR加0.90%至1.15% [129] - 2024年6月30日应付关联方款项为零,2023年12月31日约12,000港元[124] - 报告期主要管理层人员酬金约1,094,000港元,上一期约1,059,000港元[134] - 2024年6月30日非以相关集团实体功能货币计值的借款为153,037千港元,2023年为406,336千港元[131] 公司股本与股权结构 - 法定股本方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股份数目为80000000千股,股本为5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方面,股份数目为4224000千股,股本为2640千港元[121] - 余竹雲先生持有公司2,890,378,320股股份,占本公司权益约68.43% [141] - 朱玉娟女士持有公司480,000股股份,占本公司权益约0.01% [141] - 李夢琳先生持有公司320,000股股份,占本公司权益约0.01% [141] - 余竹雲先生持有Central Culture 50,000股股份,佔已發行股本的100%[146] - Central Culture持有公司2,890,378,320股股份,佔公司權益的68.43%[148] 公司购股与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根據購股權計劃可供發行的股份總數為422,400,000股,相當於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的10%[150] - 自購股權計劃2018年3月13日生效至2024年6月30日,無任何購股權獲授出、行使、註銷或失效[150] - 報告期間,公司或其附屬公司無購買、出售或贖回公司上市證券,2024年6月30日公司無持有庫存股[151] 公司合规与治理情况 - 公司于2024年首次应用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编制报表,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78] - 公司面临利率、信贷及流动资金等多种财务风险,自期末以来风险管理政策无变动[81][8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分类为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财务资产的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为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千港元[85] - 報告期間,無控股股東、董事及彼等緊密聯繫人在與集團業務構成競爭業務中有須披露權益[152] - 報告期間,公司股份維持上市規則規定的充足公眾持股量[156] - 自2024年4月24日刊發2023年年報以來,須披露的董事資料無變更[157] - 審核委員會由一名非執行董事及兩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王文星先生為主席[158] - 集團報告期間中期財務業績未經審核,但已由審核委員會審閱及批准[161]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报告期派付中期股息,上一期也无派息[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