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奇智(02121)

搜索文档
创新奇智(02121)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17 16:32
公司概况 - 李開復博士是公司董事長,徐輝先生是公司執行董事、CEO[8] 公司战略 - 公司致力於成為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的一面旗幟,以「AI+製造」為核心戰略[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度收入为1,751.0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2.4%[87] - 公司整体毛利为588.5百万人民币,毛利率分别为32.6%和33.6%[96] - 公司的经营虧損从2022年12月31日的392.3百万元增至2023年12月31日的600.0百万元[110] - 公司的年内虧損从2022年12月31日的361.2百万元增至2023年12月31日的570.3百万元[114] - 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于2023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1,344.6百万元,相比于2022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1,642.7百万元[116] 客户及市场 - 公司客戶數量相較上一財年大幅提升,共新增105家,特別是製造業客戶的貢獻大幅提升[5] - 公司2023年度客户数量增至397家,同比增长36.0%[16] - 公司在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中排名第3,在机器学习平台市场中排名第4,持续加大工业软件细分市场布局[18] 研发与创新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累计申请专利1286件,其中80.9%为发明专利,名列全球公司在中国申请AI工业视觉发明专利第19名[19] - 公司研发的关于细粒度视觉识别技术在NeurIPS 2023和CVPR 2023比赛中获得认可,具有高应用价值[20] - 公司加大投入研发大模型技术,推出奇智孔明AInnoGC 2.0,加速业务落地和创新[22] 产品与解决方案 - 公司推出多个大模型原生应用,如ChatBI生成式企业私域数据分析和ChatDoc生成式企业私域知识问答,加速解决方案升级创新[30] - 公司推出ChatRobot生成式工业机器人调度,结合工业大模型,提升工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工业智能化和自动化进程[33] - 公司推出了交互式工业机器人调度应用ChatRobot,提供对话式交互、复杂意图理解、长序列任务编排和决策驱动等功能[37][38][39][40][41] - ChatVision生成式企业私域视觉洞察和ChatCAD生成式辅助工业设计是公司的新产品,提供自然语言交互、Agent智能编排、多模态分析等功能[42][43][44][45][46][47][48][49][50][51][52] 未来展望 - 公司将持续强化人工智能技术"技术双塔"开发与运营,逐步构建AI2.0阶段的智能产品新格局[68] - 公司将引入Chat X系列产品,利用自然语言理解和Text-to-SQL技术深度挖掘和分析数据集,提供深刻的洞见和预测[79] - 公司将深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大模型技术,实现高度技术融合[79]
公司主动降速,ChatX系列工业大模型应用前景可期
海通国际· 2024-04-02 00:00
公司业绩 - 公司主动降速导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4%,达到17.51亿元人民币[1] - 制造业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1.7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1%[1] - 客户总数较2022年大幅增长36%,达到397家,优质客户收入占比81.5%[1] - 2023年公司股份支付费用增加,调整后净亏损为1.54亿元人民币[2] 产品和技术 - ChatX系列大模型应用逐步落地,包括ChatBI、ChatDoc、Chatvision、ChatCAD和Chatrobot等5大主要产品[4] 未来展望 - 预计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将达到2,0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4]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10/23.69/28.63亿元人民币,2022-2025期间的收入CAGR为15%[7] 估值和市场 - 综合考虑公司和可比公司的收入增速、毛利率水平、行业地位等因素,给予公司2024年5.5倍PS,目标市值为110.57亿元人民币[8] - 公司市值在100亿港币左右的水平是合理的,基于公司的收入规模、业务增长和盈亏平衡预期[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包括流动性和解禁股对股价的抑制影响、公司制造业领域收入放缓等[10]
创新奇智(02121)发布年度业绩 毛利5.88亿元 同比增加16.05%
智通财经· 2024-03-28 17:22
公司业绩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显示,收入同比增加12.42%[1] - 公司收入增加主要源于整体规模扩大和持续健康发展,制造业及金融服务业收入增加,客户总数目和优质客户数目增加[2] 公司战略 - 公司坚定贯彻“聚焦”战略,更聚焦制造业主营业务,AI+制造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4.1%[3] - 在“聚焦”战略和“精细化”管理推动下,公司实质性优化了业务结构和提升了经营水平[4]
创新奇智(0212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16:39
公司业绩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达到人民币1,751,045千元,同比增长12.4%[2] - 公司毛利达到人民币588,485千元,同比增长16.1%,毛利率为33.6%[2] - 公司优质客户收入为人民币1,427,718千元,优质客户数目为81,以金额计算的复购率为41.6%[3]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占比93.2%,达到人民币1,632,358千元[3] - 公司客户类型中,系统集成商收入占比54.9%,达到人民币961,992千元[4] - 公司按行业垂直领域划分的收入中,制造业收入占比67.2%,达到人民币1,176,425千元[4] 技术研发 - 公司持续加大投入研发人工智能技术,强化在分析式AI和生成式AI方向的技术力量[12] - 公司研发的关于细粒度视觉识别技术的多项研究成果被世界顶级学术会议认可[10] - 公司推出了多个大模型原生应用,加速业务落地[19] - 公司结合工业大模型任务编排能力,推出交互式工业机器人调度应用ChatRobot[25]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研发了工业大模型AInno-15B,下半年研发了工业大模型AInno-75B[38] 市场地位 - 公司在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地位不断攀升,计算机视觉市场份额晋升至第3名,机器学习平台市场份额持续位居第4[7] 财务状况 - 公司2023年年内虧損为570,272千元,较2022年增加57.9%[132]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795,900千元,较2022年增长36.4%[133]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额为2,493,257千元,较2022年减少7.5%[133]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股本为565,051千元,较2022年增长1.0%[133]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99,545千元,较2022年增长7.0%[134]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为865,467千元,较2022年增长19.6%[134]
创新奇智(02121)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2 16:3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青岛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股份代号为2121 - 公司网站为https://www.ainnovation.com - 投资者关系电话号码为(86)1082169566 - 电子邮箱为ir@ainnovation.com - 公司的法律顾问包括香港法律的高伟申律师行和中国法律的金杜律师事务所,合规顾问为新百利融资有限公司 业绩总结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收入为923,851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3.2%[7]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毛利为298,872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4%[7]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经营亏损为211,049千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0.6%[7]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期内亏损为196,053千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4.8%[7] 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收入为867,738千元,占总收入的93.9%[7]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数据解决方案服务收入为56,113千元,占总收入的6.1%[7]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在中国申请并公开的AI工业视觉发明专利数据中,名列第19名;在中国AI大模型企业发明专利排行榜中位居第35名[11] - 公司在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份额晋升到第3名,机器学习平台市场份额持续位居第4名[12] 技术平台和产品 - 公司持续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包括ManuVision機器視覺智能平台和MatrixVision邊緣視頻智能平台[14][15] - 公司发布了面向智能制造的奇智孔明AInnoGC,是以工业大模型为核心的生成式AI平台[20] - 公司推出了ChatX系列生成式AI应用产品,包括ChatRobot、ChatBI、ChatDoc,并在智造实训、数据智能、工厂物流等多个方案实现了落地[23] 财务状况 - 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于2023年6月30日约为人民币1,669.5百万元,相比于去年有所变动[75] - 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按淨債務除以總權益计算得出,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淨現金頭寸,資產負債比率並不適用[76] 股权及投资 - 公司完成了对上海罗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的收购,总代价为人民币22,950万元[77] - 公司未进行任何重大收购或出售截至2023年6月30日[78] 股东情况 - 公司的创新工场、创新工场育成、汪华先生及陶宁女士分别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构成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团体[123] - 公司的股东包括北京金融街熙誠股權投資基金、陆垠先生、殷曉斌先生、仲金熙誠(北京)投資有限公司、徐辉先生等[118] 公司财务风险 - 公司面临多项财务风险,包括外汇风险、现金流及公允价值利率风险、信贷风险及流动资金风险[147] - 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截至2023年6月30日为915,794人民币千元,预期虧損率为13.76%[150]
创新奇智(02121)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1 18:0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923.9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1%[6]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298.9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3%,毛利率为32.4%,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6]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调整净亏损为39.4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3.4%,经调整净亏损率为4.3%,同比缩窄53.3%[6]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923.9百万元,同比增长43.1%,主要由于制造业及金融服务业业务扩张[23] - 制造业收入为人民币610.5百万元,同比增长81.3%,金融服务业收入为人民币231.6百万元,同比增长5.6%[23] -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2.4%,较去年同期提高0.5%,主要由于规模经济、定价权增加及提供更多标准化产品[25]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人民币91.2百万元,同比增长61.4%,主要由于股份为基础付款开支增加及收购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26] - 研发开支为人民币223.1百万元,同比增长2.4%,研发开支占收入百分比从33.7%下降至24.1%[29] - 公司经营亏损为人民币211.0百万元,同比下降12.6%,主要由于收入及毛利增加[31] - 公司期内亏损从2022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30.2百万元下降14.8%至2023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96.1百万元,主要由于收入及毛利的增加[34] - 公司经调整净亏损从2022年6月30日的人民币59,128千元减少至2023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9,380千元[3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642.7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669.5百万元[3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923,851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645,616千元增长43.1%[5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96,053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230,159千元有所减少[5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人民币223,097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217,832千元略有增加[5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人民币91,191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56,484千元增长61.4%[5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财务收益为人民币15,975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16,103千元略有减少[5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人民币196,155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229,921千元有所减少[5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0.36元,较2022年同期的0.42元有所减少[60] - 公司总资产从2022年12月31日的3,268,447千元人民币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3,815,972千元人民币,增长16.7%[61] - 流动资产总额从2022年12月31日的2,685,134千元人民币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2,973,843千元人民币,增长10.8%[61] - 非流动资产总额从2022年12月31日的583,313千元人民币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842,129千元人民币,增长44.4%[6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2年12月31日的1,642,665千元人民币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1,669,467千元人民币,增长1.6%[61]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2022年12月31日的571,935千元人民币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828,818千元人民币,增长44.9%[61] - 公司权益总额从2022年12月31日的2,358,975千元人民币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2,561,151千元人民币,增长8.6%[63] - 流动负债总额从2022年12月31日的723,308千元人民币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1,040,910千元人民币,增长43.9%[64]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从2022年12月31日的280,324千元人民币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419,598千元人民币,增长49.7%[6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为923,85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1%,其中销售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为867,73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1%[7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材料成本为433,89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7%,分包成本为302,34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7%[7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政府补助为32,12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7%[7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财务收益净额为11,40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9%[7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为3,593千元人民币,主要由于递延所得税抵免3,990千元人民币[76]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36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0.42元人民币有所改善[7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新增无形资产157,841千元人民币,主要由于收购附属公司[8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67,208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下降20.4%[81]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12月31日的627,302千元增加到2023年6月30日的915,794千元,增长46%[82][84] - 应收票据从2022年12月31日的33,065千元增加到2023年6月30日的38,997千元,增长18%[82] - 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从2022年12月31日的38,540千元增加到2023年6月30日的56,798千元,增长47%[85]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2年12月31日的275,700千元增加到2023年6月30日的407,600千元,增长48%[90] - 应付票据从2022年12月31日的4,624千元增加到2023年6月30日的11,998千元,增长159%[90] - 或有代价从2022年12月31日的117,606千元增加到2023年6月30日的206,763千元,增长76%[92] - 可换股债券的公允价值从2022年12月31日的29,931千元增加到2023年6月30日的30,018千元,增长0.3%[93] - 银行借款总额从2022年12月31日的57,590千元增加到2023年6月30日的90,137千元,增长56%[87][88] - 投资基金的账面价值从2022年12月31日的69,260千元减少到2023年6月30日的68,186千元,下降1.6%[88] - 理财产品的账面价值从2022年12月31日的14,125千元增加到2023年6月30日的14,665千元,增长3.8%[88] 业务发展 - 公司2023年上半年“AI+制造”业务板块收入为610.5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1.3%,制造业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66.1%[6] - 公司在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份额晋升到第3名,机器学习平台市场份额持续位居第4名[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发布“奇智孔明AInnoGC”,荣获中国信通院颁发的“2023可信AI案例-大模型研发应用和工具平台优秀案例”[7] - 创新奇智的MMOC平台持续研发,ManuVision机器视觉智能平台丰富了算子数量并提升了易用性,MatrixVision边缘视频智能平台完成了ModelZoo技术重构并增强了平台可靠性[8] - 公司发布了面向智能制造的奇智孔明AInnoGC,基于150亿参数量的预训练大模型AInno-15B,支持文本生成、数据分析和知识问答等功能[10] - 奇智孔明AInnoGC以大模型引擎为基础,提供数据处理、大模型精调和提示工程等功能,助力企业打造自有大模型并加速生成式AI应用开发[11] - 公司在生成式模型领域持续投入研发,推出了ChatX系列生成式AI应用产品,包括ChatRobot、ChatBI和ChatDoc,并在多个方案中实现落地[11] - 在钢铁冶金领域,公司推出了BlizerADP工业自动驾驶平台和PanGoLIP工业智慧物流平台,自研智慧硬件产品工业车载感知套件已在项目中安装使用[13] - 在面板半导体领域,公司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边缘检测拓展到了全面检测场景,涉及工艺场景从上游制程延伸到减薄工艺段[14] - 在食品饮料&新材料领域,公司基于ChatBI的数据分析开始了商业化实践,有效提升了企业整体生产效率[14] - ChatBI作为一款基于大模型技术构建的智能产品,在AI2.0时代进一步向各行业领域延伸,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14] - ChatRobot在工业机器人场景中通过自然语言指令拆解和翻译实现智能控制和自主操作,未来将支持更复杂的任务和指令[15] - ChatDoc文件阅读助手在2023年上半年显著成长,优化了文档检索和信息提取流程,提高了文档检索效率[15] - 2027年中国AIGC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674亿元人民币,2022-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05%[16] - 公司计划加强技术双塔“MMOC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和“奇智孔明AInnoGC”,探索AIGC和大模型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16] - ManuVision机器视觉智能平台将重点面向玻璃面板缺陷检测场景,降低定制工作量[17] - MatrixVision边缘视频智能平台将新增和丰富内置视频结构化相关模型,提升规模化落地能力[17] - 公司将持续优化工业大模型,提升知识问答、数据分析和Agent等方向的效果表现[18] - ChatBI产品将通过预训练技术迭代奇智孔明AInnoGC,优化模型吞吐量以支持生产级数据库[19] - 在钢铁冶金领域,公司将提升智慧铁水运输解决方案的标准化模块,降低交付成本并推进自研智慧装备的落地应用[20] - 在面板半导体检测领域,公司将优化产品解决方案的通用性和快速交付能力,拓展不同工艺段的检测需求[20] - 公司计划扩展ChatBI功能,支持更多数据源和更丰富可视化选项,并探索与其他平台集成[21] - 公司将继续推进ChatRobot产品创新,扩展其适用范围和功能深度,支持更复杂任务指令解析和多机器人协同工作[21] - 公司计划扩展ChatDoc应用范围,改善核心算法,探索与其他专业工具和平台集成[21] 研发与创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累计申请专利1,181件,确权专利437件,确权发明专利227件[7] - 创新奇智的MMOC平台持续研发,ManuVision机器视觉智能平台丰富了算子数量并提升了易用性,MatrixVision边缘视频智能平台完成了ModelZoo技术重构并增强了平台可靠性[8] - 公司发布了面向智能制造的奇智孔明AInnoGC,基于150亿参数量的预训练大模型AInno-15B,支持文本生成、数据分析和知识问答等功能[10] - 奇智孔明AInnoGC以大模型引擎为基础,提供数据处理、大模型精调和提示工程等功能,助力企业打造自有大模型并加速生成式AI应用开发[11] - 公司在生成式模型领域持续投入研发,推出了ChatX系列生成式AI应用产品,包括ChatRobot、ChatBI和ChatDoc,并在多个方案中实现落地[11] - 公司计划加强技术双塔“MMOC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和“奇智孔明AInnoGC”,探索AIGC和大模型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16] - 公司将持续优化工业大模型,提升知识问答、数据分析和Agent等方向的效果表现[18] - ChatBI产品将通过预训练技术迭代奇智孔明AInnoGC,优化模型吞吐量以支持生产级数据库[19] - 公司计划扩展ChatBI功能,支持更多数据源和更丰富可视化选项,并探索与其他平台集成[21] - 公司将继续推进ChatRobot产品创新,扩展其适用范围和功能深度,支持更复杂任务指令解析和多机器人协同工作[21] - 公司计划扩展ChatDoc应用范围,改善核心算法,探索与其他专业工具和平台集成[21] 收购与投资 - 公司于2023年5月16日收购上海罗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总代价为人民币22,950万元[39] - 公司于2022年5月20日收购浩亚奇智(上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1%股权,总代价为人民币153.0百万元[40] - 公司于2022年5月20日收购青岛奥利普奇智智能工业技术有限公司51%股权,总代价为人民币122.4百万元[40] - 目标公司一2022年营业收入调整为人民币21,213.4万元,扣非净利润调整为人民币738.5万元,业绩完成率为104.51%[44] - 2022年目标公司二的营业收入调整为人民币7,799.5万元,扣非净利润调整为人民币533.9万元,业绩完成率为95.67%[4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新增无形资产157,841千元人民币,主要由于收购附属公司[81] 股权激励与回购 - 公司于2023年1月13日采纳了董事及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旨在激励和保留对公司长期增长有贡献的董事及管理人员[94] - 2023年2月28日,公司授出25,000,000股受限制股份,每股价格为3.056港元(约人民币2.71元),公允价值为每股15.28港元(约人民币13.54元)[9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通过受托人在香港联交所回购8,323,000股股份,总现金对价约为166,797,000港元(约人民币149,634,000元)[9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确认了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人民币30,086,000元,并计入权益内[9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自激励对象收取人民币67,693,000元,并计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97] 市场与行业展望 - 2027年中国AIGC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674亿元人民币,2022-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05%[16] - 公司计划加强技术双塔“MMOC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和“奇智孔明AInnoGC”,探索AIGC和大模型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16] - ChatBI作为一款基于大模型技术构建的智能产品,在AI2.0时代进一步向各行业领域延伸,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14] - ChatRobot在工业机器人场景中通过自然语言指令拆解和翻译实现智能控制和自主操作,未来将支持更复杂的任务和指令[15] - ChatDoc文件阅读助手在2023年上半年显著成长,优化了文档检索和信息提取流程,提高了文档检索效率[1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于2018年2月6日,并于2021年5月19日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1月2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65] - 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中期财务报告,并与2022年12月31日的年度经审计综合财务报表一并阅读[66]
创新奇智(02121)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19 16:32
公司业绩 - 青島創新奇智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達到15.58億,同比增長80.9%[6] - 2022年公司收入达到了1,557,643千元,较2018年的37,208千元增长了超过40倍[14] - 2022年公司毛利为507,078千元,较2018年的23,385千元增长了超过20倍[14] - 2022年公司经营亏损为392,291千元,较2018年的69,537千元减少了超过40%[14] - 2022年公司资产总额达到了3,268,447千元,较2018年的158,204千元增长了超过20倍[14] - 2022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42,665千元,较2018年的74,396千元增长了超过20倍[14] - 2022年公司优质客户收入为1,350,995千元,较2018年的无数据增长了超过20倍[15] - 2022年公司優質客戶以金額計算的複購率为82.1%,较2021年的102.5%下降了超过20%[15] - 2022年公司產品及解決方案銷售占总收入的比例为97.7%,较2018年的98.2%下降了不到1%[15] - 2022年公司系统集成商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59.8%,较2018年的15.3%增长了超过40%[15] - 2022年度营业收入达到人民币15.58亿元,同比增长80.9%[17] - 2022年度毛利额达人民币5.07亿元,同比增长89.7%,毛利率为32.6%[17] - 2022年度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1.38亿元,同比减少2.4%,经调整净亏损率为8.9%,同比缩窄46.1%[17] 公司战略 - 公司要專注於長期能力建設和夯實底層技術實力,為客戶和合作夥伴提供支持,持續履行社會責任,加強企業管治[7] - 公司将继续加强各项长期基本能力的建设,聚焦专精特新,追求高质量增长,提升客户体验,巩固竞争优势[40] - 公司将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沿著MMOC平台「三階段」戰略繼續往前推進[42] - 公司将以应用落地为导向,通过开发智造实训、晶圆缺陷检测、玻璃缺陷检测、视觉对位等更多场景化应用促进平台落地[43] - 公司以AI平台为支撑,强化平台工程能力,应对规模化落地带来的高可靠、高性能等技术挑战[44] - 公司将以雲平台为底座,夯实基础设施能力,推进更多系统、产品、方案采用云原生方案[45] - 公司将加大AIGC相关技术投入,进一步增强AInnoGC能力,包括工业预训练大模型、大模型开发平台、MAAS平台等,助力公司AIGC相关解决方案的创新、研发和交付[46] - 公司将进一步将算法与场景相结合,提升AIGC在制造业各场景的应用[47] - 公司将进一步深化AIGC算法与行业的结合,融合行业领域知识,提升工业大模型的性能,促进算法的高效、低成本应用[48] 公司技术研发 - 公司推出了AInnoGC解決方案,使用模塊化設計,服務於製造領域的多個場景,實現降本增效[29] - 公司提出了雙階段引導的缺陷樣本生成,自動生成缺陷樣本圖片,與少樣本學習技術相結合用於工業達模型訓練[29] - 公司將AIGC用於圖像質量提升,提出Imaging-Diffusion模型,逐步分離圖像的光照、雨霧等環境干擾因素,增強圖像語義信息[29] - 公司採用知識蒸餾方法,對高精度的生成模型進行輕量化壓縮,降低模型推理的計算量和計算耗時[29] - 公司積極佈局AIGC在數據智能領域的技術研發,將AIGC用於交互式報表生成,可以實現基於用戶引導的報表生成[30] - 公司的算法可以進一步基於語義分析,分析並識別出報表中的潛在問題,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和稽核機制[30] - 公司在2022年持续投入研发AIGC领域,初步研发满足自身需求的AIGC能力,增强了面向制造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技术竞争力[31] - 公司在鋼鐵冶金领域不断深挖价值,实现先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多元化业务场景的融合拓展,让AI赋能更多场景和行业[31] - 公司研发AInnoGC解决方案,将工业预训练大模型应用到垂类场景中去,通过强化学习的方式不断迭代工业预训练大模型,形成正向循环[32] - 公司在鋼鐵冶金领域持续提升智能鐵水運輸解决方案的标准化程度以及功能的丰富性,实现相同技术栈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33] - 公司在面板半导体领域提供了玻璃面板边缘质量检测解决方案和硅片智能质检一体机产品,优化检测算法和整体解决方案,增加了缺陷检测的类型和适应多场景的配置方案[34] - 在汽车装备领域,公司提供先进的全生命周期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
创新奇智(02121)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1 18:0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5.58亿元,同比增长80.9%;毛利额达5.07亿元,同比增长89.7%;毛利率为32.6%,较2021年度提升1.6个百分点[6] - 2022年公司经调整净亏损为1.38亿元,同比减少2.4%;经调整净亏损率为8.9%,同比缩窄46.1%[6] - 2018 - 2022年公司收入分别为3720.8万元、2.29亿元、4.62亿元、8.61亿元、15.58亿元[2] - 公司收入从2021财年的8.612亿元增加80.9%至2022财年的15.576亿元[54] - 销售成本从2021财年的5.939亿元增加76.9%至2022财年的10.505亿元[59] - 整体毛利从2021财年的2.672亿元增加89.7%至2022财年的5.071亿元[62] - 2021年及2022年整体毛利率分别为31.0%及32.6%[62]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1年的1.16亿元增加40.3%至2022年的1.627亿元,占收入百分比从13.5%降至10.4%[63][64]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1年的4.494亿元减少26.7%至2022年的3.295亿元,占收入百分比从52.2%降至21.2%[65][66] - 研发开支从2021年的3.277亿元增加27.0%至2022年的4.163亿元,占收入百分比从38.1%降至26.7%[67][68]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从2021年的2410万元增至2022年的3700万元[69] - 其他收益从2021年的2810万元增至2022年的5600万元[71] - 其他亏损净额从2021年的100万元增至2022年的920万元[73] - 经营亏损从2021年的6.228亿元下降37.0%至2022年的3.923亿元[74] - 财务收益从2021年的2400万元增至2022年的3870万元,财务成本从3610万元减至810万元[75][77] - 年内亏损从2021年的6.351亿元减少43.1%至2022年的3.612亿元[78] - 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6.427亿元,相比2021年的15.532亿元有所增加[80]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557643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86116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80.9%[116] - 2022年公司年内亏损为361160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635124千元人民币,亏损幅度收窄约43.1%[116] - 2022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之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66元人民币,2021年为1.43元人民币[117] - 2022年公司资产总额为3268447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226490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44.3%[118] - 2022年公司权益总额为2358975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79530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1.4%[118] - 2022年公司负债总额为909472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46959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93.7%[119] - 2022年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583313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8376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17.4%[118] - 2022年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2685134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208114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9.0%[118] - 2022年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86164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0486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77.5%[119] - 2022年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723308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36473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98.3%[119] - 2022年集团收入为1,557,643千元,2021年为861,168千元[131] - 2022年集团开支为1,959,108千元,2021年为1,486,975千元[131] - 2022年政府补助为56,009千元,2021年为28,067千元[132] - 2022年其他亏损净额为9,238千元,2021年为1,044千元[133] - 2022年财务收入╱(成本)净额为30,619千元,2021年为 - 12,075千元[134] - 2022年所得税(抵免)╱开支为 - 512千元,2021年为208千元[134] - 2022年和2021年除税前亏损分别为361,672千元和634,916千元[135] - 2022年和2021年按各附属公司溢利适用税率计算税项分别为90,418千元和158,729千元[135] - 2022年和2021年所得税(抵免)/开支分别为512千元和208千元[135] - 2022年和2021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亏损分别为363,042千元和636,599千元[138] - 2022年和2021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550,722千元和444,903千元[138] - 2022年和2021年每股基本亏损分别为0.66元和1.43元[138]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AI+制造”业务板块收入达9.48亿元,同比增长111.2%,营收占比60.9%[7] - 2022年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金额为15.22亿元,占比97.7%;数据解决方案服务金额为3541.4万元,占比2.3%[4] - 2022年公司系统集成商收入为9.32亿元,占比59.8%;终端用户收入为6.26亿元,占比40.2%[4] - 2022年公司制造业收入为9.48亿元,占比60.9%;汽车装备收入为2.85亿元,占比18.3%;3C高科技收入为1.07亿元,占比6.8%等[5] - 制造业收入从2021财年的4.49亿元增加111.2%至2022财年的9.482亿元[55] - 金融服务行业收入从2021财年的2.741亿元增加39.5%至2022财年的3.823亿元[56] - 制造业销售成本从2021财年的2.87亿元增加107.2%至2022财年的5.948亿元[60] - 金融服务行业销售成本从2021财年的1.998亿元增加40.7%至2022财年的2.812亿元[61] 客户相关数据变化 - 2022年公司优质客户数目为71个,优质客户收入为13.51亿元,优质客户以金额计算的复购率为82.1%[3] - 2022年公司客户总数目为292个,总收入为15.58亿元[3] - 客户总数从2021财年的159家增加至2022财年的292家[57] - 优质客户数目从2021财年的42家增至2022财年的71家,2021年及2022年优质客户贡献的总收入分别为7.987亿元及13.51亿元[58] - 2022年客户A收入为87,545千元,占2021年集团总收入超10%,2022年无客户贡献占集团总收入超10%[130] 公司收购与业绩承诺相关 - 2022年5月,公司并购青岛奥利普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和上海浩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两家公司各自51%的股权[8] - 公司以1.53亿元收购目标公司一51%股权[84] - 公司以1.224亿元收购目标公司二51%股权[87] - 目标公司二2022年预计收入为1.05亿元[88] - 目标公司二大股东增资2764万元用于降低债务[88] - 目标公司一2022 - 2024年承诺营业收入分别为2.1818亿元、3.3亿元、4.4亿元[91] - 目标公司一2022 - 2024年承诺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60万元、1320万元、1760万元[91] - 自收购并表至2022年12月31日,目标公司一营业收入为2.19468亿元[93] - 自收购并表至2022年12月31日,目标公司一扣非净利润(未经审计)为733.5万元[93] - 调整后股份转让款=调整前股份转让款×考虑回款情况后的业绩完成率[92] - 截至公告日期,目标公司一2022年度业绩承诺尚在进行中[94] - 目标公司二2022 - 2024年业绩承诺指标:营业收入分别为8000万元、15000万元、22500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00万元、1100万元、2300万元[95] - 2022年并表后至12月31日,目标公司二营业收入为8160.8万元,扣非净利润(未经审计)为704.0万元[97] 公司研发与技术创新 - 2022年,公司沿MMOC平台“三阶段”战略,继续投入研发资源,提升平台成熟度[14] - 2022年,MatrixVision完善边缘视频全链路工具集,丰富制造业核心算法;ManuVision新开发Designer核心模块;Orion推出AML - Vision视觉训练平台;Cloud完善基础技术组件[15][16] - 2022年,公司面向制造行业应用需求,打造核心算法,建立智能算法引擎,降低模型生产成本[18] - 2022年,公司深入小样本学习算法研究,提出基于反标签学习的半监督图像分类算法[19] - 公司提出基于原型的分类器学习方法和基于双注意力机制的少样本学习算法,为客户带来业务价值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 - 公司研发出面向行业的AIGC解决方案AInnoGC,可用于制造领域多场景降本增效[21] - 公司将AIGC用于交互式报表生成,可实现基于用户引导的报表生成并建立风险预警和稽核机制[22] - 2022年公司在AIGC领域持续投入研发,增强了面向制造业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技术竞争力[23] - 公司研发AInnoGC解决方案,将工业预训练大模型应用到垂类场景并不断迭代[24] 公司业务应用与合作 - 公司与中国西北一家大型钢铁企业合作,完成业内首台国产GK1C型工矿内燃机车无人化改造[25] - 公司自研自动加揭盖软件控制系统,助力客户实现铁水降温10℃目标[26] - 公司玻璃面板检测方案在国内多家大型面板企业完成数百套交付任务[27] - 公司全生命周期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在国内汽车装备生产龙头企业大规模投入使用[28] - 公司自主研发火力发电厂灵活性调峰回热系统提质改造与安全监测系统,提升火电机组深度调峰运行水平[29]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 未来一年公司会继续加大MMOC平台研发投入,推进“三阶段”战略,加强AIGC方向技术创新和应用突破[35] - 2023年公司将以应用落地为导向,开发更多场景化应用促进MMOC平台落地[36] - 公司以技术资产为核心,沉淀和管理核心数据、算法、模型等技术资产,推进资产复用降本增效[37] - 公司以AI平台为支撑,强化平台工程能力,打造制造业行业特色[38] - 公司以云平台为底座,夯实基础设施能力,打造云上奇智并逐步对外开放[39] - 公司将在2022年算法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将算法与场景结合,提升AIGC在制造业各场景应用[41][42] - 公司针对行业应用痛点研究,加强模型轻量化和加速研究,提升模型表达能力和处理速度[43] - 公司结合MMOC平台建设,整合算法研究成果,提供模型服务,降低研发成本[44] - 2023年公司在AIGC方向持续研发投入,挖掘业务应用场景,助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45] 公司资产与负债相关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为人民币5760万元(2021年12月31日为零),主要为收购子公司的短期借款[102] - 自上市至公告日期,公司在联交所购回13343800股H股,总代价约为296765429港元[106] - 截至公告日期,所购回股份未注销,公司已发行股份结存为559304838股[106] - 董事会建议不派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10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未来计划[9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外汇风险、重大资产抵押、重大或然负债[100][101][103] - 报告期后至公告日期,无重大事项发生[104] 公司会计政策与准则相关 - 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等修订本于2022年1月1日生效,集团未因采纳准则改变会计政策或追溯调整[125] - 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等修订本于2023年1月1日生效,集团未提早采纳[126] - 集团预计新订或修订准则生效时不会对财务表现及状况造成重大影响,生效前不会采纳[127] 公司税务相关 - 公司于中国的附属公司须按2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部分附属公司2022年获高新企业资格,三年内减至15% [135][136] 公司无形资产与商誉相关 - 2022年无形资产账面
创新奇智(02121)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9 12:03
公司股权收购 - 公司于2022年5月20日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一,以1.53亿元人民币收购目标公司51%股权[36] - 公司于2022年5月20日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二,以1.224亿元人民币收购目标公司二51%股权[3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通过投资并购取得青岛奥利普奇智智能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浩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各自51%的股权[48] - 公司以1.53亿元收购目标公司一51%股权[78] - 公司以1.224亿元收购目标公司二51%股权[79] 股东权益情况 - 单一最大股东团体在公司股本中共同持有约27.61%权益[37] - 徐辉先生于本公司股份的权益:实益权益47,581,290股(8.51%)、于受控法团的权益9,503,712股(1.70%)[101] - 汪华先生于本公司股份的权益:实益权益8,640,000股(1.54%)、与另一人共同持有权益145,800,000股(26.07%)[101] - 汪華先生在創新工場實益權益持股34,168,500股,佔比25.31%;共同持有權益持股69,795,000股,佔比51.70%;在創新工場育成實益權益持股3,780,000股,佔比43.75%;共同持有權益持股4,860,000股,佔比56.25%[102] - 創新工場實益權益持股135,000,000股,佔公司已發行股份24.14%;共同持有權益持股19,440,000股,佔比3.47%[106] - 創新工場育成實益權益持股8,640,000股,佔公司已發行股份1.54%;共同持有權益持股145,800,000股,佔比26.07%[106] - 汪華先生實益權益持股8,640,000股,佔公司已發行股份1.54%;共同持有權益持股145,800,000股,佔比26.07%[106] - 陶寧女士實益權益持股2,160,000股,佔公司已發行股份0.39%;共同持有權益持股152,280,000股,佔比27.22%[106] - 郎春暉女士共同持有權益持股154,440,000股,佔公司已發行股份27.61%[106] - 張鷹先生共同持有權益持股154,440,000股,佔公司已發行股份27.61%[106] - 北京金融街熙誠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受控制法團權益持股59,327,262股,佔公司已發行股份10.61%[106] - 徐輝先生實益權益持股47,581,290股,佔公司已發行股份8.51%;於受控制法團的權益持股9,503,712股,佔比1.70%[106] - 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Limited受控制法團權益持股88,824,470股,佔公司已發行股份15.88%[107] - 创新工场、创新工场育成、汪华先生及陶宁女士分别直接持有公司135,000,000股、8,640,000股、8,640,000股及2,160,000股股份[108] - 泓熙投资、泓越投资及泓尔投资分别持有公司23,824,026股、17,751,924股及17,751,312股股份,中金公司通过多层股权关系在这些股份中拥有权益[108] - 创智基金持有公司26,641,422股股份,中金公司通过多层股权关系在这些股份中拥有权益[108] - 创新智成持有公司6,621,912股股份,徐辉先生被视为拥有权益;青岛新达持有公司2,881,800股股份,青岛新诺及徐辉先生被视为拥有权益[108] - 青岛新辉、青岛新奇及青岛新云合计直接持有公司47,097,864股股份,新辉智奇及路一鸣先生被视为拥有权益[109] - 新诺智奇直接持有公司38,291,634股股份,新诺智合及何涛先生被视为拥有权益[10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645,616千元,2021年同期为366,611千元[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205,664千元,2021年同期为113,144千元[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亏损为241,340千元,2021年同期为249,063千元[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230,159千元,2021年同期为283,919千元[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为142,945千元,2021年同期为165,863千元[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上市开支为26,457千元,2021年同期为22,195千元[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调整净亏损为59,128千元,2021年同期为60,984千元[39] - 2022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达645.6百万元,同比增长76.1%;毛利额达205.7百万元,同比增长81.8%;毛利率为31.9%,较去年同期提升1个百分点;期内亏损为230.2百万元,同比减少18.9%;经调整净亏损为59.1百万元,同比减少3.0%;经调整净亏损率为9.2%,同比收窄44.9%[4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人民币645.6百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人民币366.6百万元增加76.1%[6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成本为人民币440.0百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人民币253.5百万元增加73.6%[6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整体毛利为2.057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131亿元增加81.8%,毛利率分别为31.9%及30.9%[6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分销开支为5650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5400万元增加4.6%,占收入百分比从14.7%降至8.7%[6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一般及行政开支为1.892亿元,与2021年同期的1.894亿元基本持平,占收入百分比从51.7%降至29.3%[6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为2.178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192亿元增加82.8%,占收入百分比分别为33.7%及32.5%[6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减值亏损净额为2210万元,2021年同期为850万元[6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益为3950万元,2021年同期为1130万元[6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亏损净额为80万元,2021年同期为240万元[7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亏损为2.413亿元,2021年同期为2.491亿元;财务收益为1610万元,2021年同期为580万元;财务成本为200万元,2021年同期为3520万元[7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亏损约2.302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2.839亿元减少5380万元[72]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6.376亿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15.532亿元[7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645,616千元,2021年同期为366,611千元[11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205,664千元,2021年同期为113,144千元[11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230,159千元,2021年同期为283,919千元[11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后期内其他全面收益为238千元,2021年同期为22千元;除税后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229,921千元,2021年同期为283,897千元[116] - 2022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583,090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83,766千元;流动资产总额为2,876,755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2,081,141千元;资产总额为3,459,845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2,264,907千元[118] - 2022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23,312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4,868千元;流动负债总额为677,305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364,731千元;负债总额为900,617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469,599千元[119]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477,611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785,048千元;非控股权益为81,617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260千元;权益总额为2,559,228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795,308千元[12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233,377千元,非控股权益盈利3,218千元,期内全面亏损总额229,921千元[12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其他全面收益(货币折算差额)为238千元,其中本公司拥有人应占121千元,非控股权益应占117千元[12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因购回股份减少权益149,978千元,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增加权益142,945千元[12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向非控股权益分派附属公司股息减少权益539千元,透过首次公开发售发行股份增加权益932,852千元[12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业务合并产生非控股权益68,561千元[12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与拥有人以其拥有人身份进行之交易使权益增加993,841千元[123] - 2021年1月1日期初权益总额为-514,027千元,2021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1,905,409千元[125] - 2021年期内亏损283,919千元,全面收益总额为-283,897千元[125] - 2021年与拥有人交易总额权益增加2,703,333千元[125]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51,490千元,2021年为-89,591千元[126]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57,168千元,2021年为-1,023,693千元[126]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92,269千元,2021年为829,952千元[126]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83,611千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37,583千元[126] - 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645,616千元,2021年同期为366,611千元[164] - 2022年上半年政府补助为39,493千元,2021年同期为11,317千元[165] - 2022年上半年开支为903,467千元,2021年同期为616,090千元[167] - 2022年上半年财务成本总额为2,044千元,2021年同期为35,189千元;财务收益净额为14,059千元,2021年同期为 - 29,360千元[169]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2,878千元,2021年同期为5,496千元;集团中国附属公司按2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减至15% [171][172] - 截至2022年和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亏损分别为233,377千元和281,234千元,每股基本亏损分别为0.42元和0.75元[176] - 2022年和2021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551,954千股和374,091千股[176]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上半年“AI + 制造”业务收入336.8百万元,占比52.2%;汽车装备业务收入121.4百万元,占比18.8%;面板半导体业务收入51.1百万元,占比7.9%;
创新奇智(02121)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13 16:3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法定名称为青岛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 - 公司英文名称为Qingdao Alnnov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7] - 公司于2018年2月6日在中国注册成立,为股份有限公司,H股于2022年1月27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59] - 公司于2022年1月27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5] - 公司股份代号为2121[9] - 公司注册办事处及总部位于中国山东青岛即墨区经济开发区振武路939号海尔国际广场A座501室[8] - 公司香港主要经营地点位于香港皇后大道东183号合和中心54楼[8] - 公司核数师为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8] - 公司合规顾问为新百利融资有限公司[9] - 公司H股股份过户处为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9] 宏观经济数据 - 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MVA)占GDP比重提升到27.4%[5] 股东权益相关 - 单一最大股东团体在公司股本中共同持有约27.61%权益[11] - 徐辉先生在公司股份的实益权益为4758129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8.51%;于受控法团的权益为9503712股,占1.70%[103] - 汪华先生在公司股份的实益权益为864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1.54%;与另一人共同持有的权益为145800000股,占26.07%[103] - 汪华先生在创新工场的实益权益为3416850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25.31%;与另一人共同持有的权益为69795000股,占51.70%[104] - 汪华先生在创新工场育成的实益权益为378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43.75%;与另一人共同持有的权益为4860000股,占56.25%[104] - 创新工场实益权益持有普通股135,0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24.14%;与另一人共同持有权益19,440,000股,占比3.47%[107] - 创新工场育成实益权益持有普通股8,64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54%;与另一人共同持有权益145,800,000股,占比26.07%[107] - 汪华先生实益权益持有普通股8,64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54%;与另一人共同持有权益145,800,000股,占比26.07%[107] - 陶宁女士实益权益持有普通股2,16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0.39%;与另一人共同持有权益152,280,000股,占比27.22%[107] - 郎春晖女士与另一人共同持有权益154,44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27.61%[107] - 张鹰先生与另一人共同持有权益154,44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27.61%[107] - 北京金融街熙诚股权投资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普通股59,327,262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0.61%[107] - 陆垠先生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普通股59,327,262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0.61%[108] - 殷晓斌先生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普通股59,327,262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0.61%[108] - 中金公司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普通股88,824,47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5.88%[108] - 泓熙投資、泓越投資、泓爾投資分别持有公司23,824,026股、17,751,924股、17,751,312股股份,創智基金持有26,641,422股股份,中金公司通过相关主体在这些股份中拥有权益[110] - 創新智成持有公司6,621,912股股份,徐輝先生被视为拥有权益;青島新達持有2,881,800股股份,青島新諾及徐輝先生被视为拥有权益[110] - 青島新輝、青島新奇及青島新雲合计直接持有公司47,097,864股股份,新輝智奇及路一鳴先生被视为拥有权益[110] - 新諾智奇直接持有公司38,291,634股股份,新諾智合及何濤先生被视为拥有权益[11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 - 2021年公司收入分别为37,208千元、229,141千元、462,324千元、861,168千元[12] - 2018 - 2021年公司毛利分别为23,385千元、71,613千元、134,621千元、267,241千元[12] - 2018 - 2021年公司经营亏损分别为69,537千元、221,956千元、286,801千元、622,841千元[12] - 2018 - 2021年公司资产总额分别为158,204千元、854,514千元、1,395,806千元、2,264,907千元[12] - 2018 - 2021年公司负债总额分别为135,185千元、1,017,680千元、1,909,833千元、469,599千元[12]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达人民币861.2百万元,同比增长86.3%;毛利润达人民币267.2百万元,同比增长98.5%;毛利率为31.0%,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17] - 公司收入从2020年的4.623亿元增加86.3%至2021年的8.612亿元[35] - 销售成本从2020年的3.277亿元增加81.2%至2021年的5.939亿元[36] - 整体毛利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为1.346亿元和2.67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9.1%和31.0%[38]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0年的6040万元增加92.0%至2021年的1.16亿元,占收入百分比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为13.1%和13.5%[39]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0年的1.952亿元增加130.2%至2021年的4.494亿元,占收入百分比从2020年的42.2%增至2021年的52.2%[40] - 研发开支从2020年的1.815亿元增加80.5%至2021年的3.277亿元,占收入百分比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为39.3%和38.1%[41] - 2021年减值亏损净额为2410万元,2020年为1900万元[42] - 2021年其他收益为2810万元,2020年为3500万元[43] - 2021年经营亏损为6.228亿元,2020年为2.868亿元[45] - 财务收益从2020年的940万元增至2021年的2400万元,财务成本从2020年的8310万元减至2021年的3610万元[46][47] - 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5.532亿元,2020年约为10.425亿元[52] - 2021年12月31日货币换算亏损为人民币580万元,2020年12月31日为零[5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产质押、借款和重大或然负债,2020年12月31日借款也为零[56] - 2021年公司收入为861,168千元,2020年为462,324千元,同比增长约86.27%[180] - 2021年公司经营亏损为622,841千元,2020年为286,801千元,亏损同比扩大约117.17%[180] - 2021年公司年内亏损为635,124千元,2020年为360,635千元,亏损同比扩大约76.11%[180] - 2021年公司除税后年内其他全面收益为22千元,2020年为亏损712千元[181] - 2021年公司除税后年内全面亏损总额为635,102千元,2020年为361,347千元,亏损同比扩大约75.76%[181] - 2021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之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43元,2020年为1.49元[181] - 2021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83,766千元,2020年为73,362千元,同比增长约150.50%[182] - 2021年流动资产总值为2,081,141千元,2020年为1,322,444千元,同比增长约57.37%[182] - 2021年资产总额为2,264,907千元,2020年为1,395,806千元,同比增长约62.27%[182] - 2021年权益/(亏绌)总额为1,795,308千元,2020年为亏损514,027千元[182] - 2021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04,868千元,2020年为1,717,130千元[183] - 2021年流动负债总额为364,731千元,2020年为192,703千元[183] - 2021年负债总额为469,599千元,2020年为1,909,833千元[183] - 2021年权益/(亏绌)及负债总额为2,264,907千元,2020年为1,395,806千元[183] - 2021年公司年内亏损636,599千元,非控股权益盈利1,475千元,权益/(亏绌)亏损635,124千元[185] - 2021年公司其他全面收益22千元[185] - 2021年与拥有人交易总额为2,939,537千元,非控股权益注资4,900千元,权益/(亏绌)交易总额为2,944,437千元[185]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为514,560千元,股份溢价为1,674,871千元,其他储备为498,490千元,累计亏损为902,873千元,权益总额为1,785,048千元,非控股权益为10,260千元,权益/(亏绌)总额为1,795,308千元[185] - 2020年公司年内亏损360,999千元,非控股权益盈利364千元,权益/(亏绌)亏损360,635千元[186] - 2020年公司其他全面亏损712千元[186] - 2021年经营所用现金为258,791千元,2020年为182,643千元[187] - 2021年已收利息为24,022千元,2020年为9,449千元[187] - 2021年已付所得税为2,004千元,2020年为1,011千元[187] - 2021年投资活动所用净现金为46,989千元,2020年为19,233千元[187] - 2021年来自股东的注资为838,479千元,2020年为750,766千元[187] - 2021年融资活动产生净现金为800,160千元,2020年为630,309千元[187] - 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516,398千元,2020年为436,871千元[187] - 2021年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42,502千元,2020年为605,631千元[187] - 2021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53,150千元,2020年为1,042,502千元[18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 - 2021年优质客户以金额计算的复购率分别为112.7%、102.5%[13] - 2018 - 2021年优质客户数目分别为无、13、23、42[13] - 2021年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金额为846,411千元,占比98.3%;数据解决方案服务金额为14,757千元,占比1.7%[14] - 2021年系统集成商收入为643,831千元,占比74.8%;终端用户收入为217,337千元,占比25.2%[15] - 2018 - 2021年制造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3,636千元、78,429千元、193,098千元、449,000千元,年增长率分别为36.6%、34.2%、41.8%、52.2%[16] - 2018 - 2021年汽车装备收入分别为人民币238千元、1,956千元、2,382千元、142,656千元,年增长率分别为0.6%、0.9%、0.5%、16.6%[16] - 2018 - 2021年3C高科技收入分别为人民币4,140千元、17,491千元、36,504千元、88,343千元,年增长率分别为1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