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奇智(02121)

搜索文档
创新奇智20250331
2025-04-15 22:30
代表有CEO徐坤先生CEO张发恩先生CEO李白在开始今天发布会之前请阅读免责声明下面由CEO徐坤先生介绍我们在2024全年的各项情况大家好2024年是公司应对市场挑战积极主动转型的一年 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行业的负β周期挑战,公司积极主动的转型,从前几年高举高打的弓,阶段性的转向高质量的手,去高打,降分险。2024,我们在明确、在战略优先度上,经营电瓶流放在首位,高于经营损益,又高于营收规模,我们认为这是一个 可以持续的正常的商业逻辑,同时大力改善应收账款和现金流管理,聚焦AI家制造的核心业务,增加软件的服务比例,增强直签客户的年龄。 通过结构性调整我们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业务质量和持续经营能力不断提升财务健康度属于公司成立以来的最好状况报告期内具体表现如下在收入方面公司的转型调整带来了营收规模一定程度的收缩2024全年营业收入人民币12.22亿元同比下降30.2% 相比上半年38.1%的同比下降,下半年营收同比下降21.4%,明显收窄。2025年,我们将始终下滑,重回成长。 营收之外的其他各项财务指标均有所好转或大幅改善2024年我们坚定聚焦战略更聚焦制造业主营业务AI家制造业务板块的收入占整体营收比例 ...
创新奇智2024营收12.22亿,现金流改善80.1%,高质量转型蓄势未来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1 12:49
文章核心观点 - 创新奇智2024年采取稳健经营策略,推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在业务结构、客户结构、现金流管理等方面调整优化,确立“一模一体两翼”战略,夯实发展根基,有望在“AI+制造”领域实现更好商业化落地 [1][8] 优化业务结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公司从AI1.0向AI2.0过渡转型,确立“一模一体两翼”发展路线,聚焦工业大模型在制造业专精特新垂类细分行业场景落地,位列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第七,是唯一入围的工业大模型企业 [2] - 公司聚焦制造业主营业务,放弃和收缩低毛利和非核心业务板块,致全年营收规模下滑30.2%,金融服务业收入同比降幅68.4%,核心业务“AI+制造”收入同比降幅16.6%,营收占比提升到80.3% [2] - 公司调整客户结构,2024年更聚焦终端客户,终端直签客户营收占比67.9%,较2023年提升22.8个百分点,降低对系统集成商依赖,提升客户黏性 [3] -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34.6%,连续3年提升,调整后亏损率连续3年保持在10%以下 [3] 现金为王,提升财务安全边际 - 公司将经营性现金流优先级置于经营损益与营收规模之上,2024年经营现金流达成立以来最好水平,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从-1.8亿减至-0.36亿,同比改善80.1%,每创造1亿元营收消耗经营现金不到300万元,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及票据同比减少28.8%,账龄结构改善,账龄3个月以上的不到五成,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05亿元,保障流动性 [4] 确立“一模一体两翼”战略,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 公司2024年全面技术升级与战略转型,推出750亿参数的AInnoGC工业大模型,确立“一模一体两翼”发展路线 [5] - 公司锚定工业软件与工业机器人两个落地抓手,工业软件方面,在研发端改造传统工业设计软件,与Bentley合作,生产端大模型智能体与多种工业软件融合;工业机器人方面,ChatRobot采用多模态VLA策略,胜任复杂任务 [7] - 公司聚焦打造工业领域垂类智能体,自研AI Agent应用开发平台,支持不同层级客户需求,围绕工业大模型打造智能制造生态,与多家行业领导厂商建立战略合作 [8]
创新奇智2024财报:AI制造营收占比首破80% 工业大模型商业化加速
36氪· 2025-04-01 10:49
文章核心观点 - 创新奇智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通过战略聚焦与业务重构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财务健康度提升,“AI + 制造”业务发展良好,工业大模型商业化加速,有望在AI制造领域保持领先 [1][5] 财务情况 - 公司实施“现金流优先”战略成效显著,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收窄80.1%,期末现金储备达12.05亿元 [2] - 全年营收12.2亿元,毛利率逆势提升1个百分点至34.6%,经调整净亏损同比收窄23.9%至1.17亿元 [2] - 应收账款周转效率显著优化,应收账款净值同比下降28.8%,3个月内账期占比超五成 [2] 技术发展 - 公司确立“一模一体两翼”技术架构,以自研AlnnoGC工业大模型为技术底座,驱动工业机器人及工业软件双轮发展 [3] - 最新Alnno - 75B工业大模型在权威评测中斩获榜首 [3] - 持续加大对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构建全自主可控的完整工业具身智能技术栈,自研ChatRobot有突破 [3] - 把AI智能体嵌入工业软件,构建面向工业领域的AI Agent智能体开发平台,将开发周期缩短60%以上 [3] 业务布局 - “AI + 制造”业务营收占比2024年首次突破80%,在制造业布局走深向实 [1][4] - 在工业物流领域完成从场内到场外的智能化布局,场内物流阻塞时间降低40%,场外物流有多项突破 [4] - 成为中国AI工业质检解决方案市场第一大厂商,延伸服务链条帮助客户建立人工智能体系化能力 [4] 未来展望 - 公司将继续执行“高质量发展”战略,专注大模型在制造业垂直领域的应用拓展 [4] -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公司已建立先发优势,有望在AI制造领域创造更多增长,保持领先 [5]
创新奇智2024经营指标大幅向好 工业大模型落地加速
证券日报· 2025-03-31 21:10
文章核心观点 创新奇智2024年全年业绩发布,在业务结构优化与成本管控双重作用下,经营指标大幅改善,“高质量发展”战略进入收获期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主动调整业务结构,聚焦高质量业务领域,推行精细化管理策略,收入规模收缩至12.22亿元,但经营质量指标向好 [3] - 毛利率提升1个百分点至34.6%,经调整净亏损同比收窄23.9%,应收账款周转加快,期末应收款及应收票据4.78亿元,较上年同期改善28.8%,账龄3个月以上占比不到五成 [3] - 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从2023年的 -1.8亿减至2024年的 -0.36亿,同比改善80.1%,期末现金储备达12.05亿元,财务安全度高 [3] 技术发展 - 公司以“一模一体两翼”战略在AI大模型同质化竞争中构建第二曲线,基于AInnoGC工业大模型,打造AI智能体开发平台,构建“工业机器人 + 工业软件”落地双引擎 [4] - 2024年技术突破集中在提升模型性能、打造AIAgent智能体开发平台、升级软硬件三方向 [4] 业务应用 - 公司推动AInnoGC工业大模型在制造业应用场景落地,制造业营收占比首次突破80%,位列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第七,是唯一聚焦工业领域的大模型厂商 [4][5] - 公司在汽车装备、食品饮料&新材料、3C高科技、钢铁冶金四个细分领域营收均超亿元,如在钢铁冶金领域布局多年,细分市场占有率领先 [5] - 公司推动AI与传统工业软件融合,开发出支持“低代码 + 模块化”配置的AI工业软件,开创“软件 + 解决方案”商业化路径 [5] - 公司与华润数科、钉钉等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进行“行业Know - how + AI能力”生态化布局 [5]
创新奇智2024现金流大幅改善80.1%,财务健康度处于最好状况
第一财经· 2025-03-31 20:50
文章核心观点 - 创新奇智2024年收入规模收缩但经营指标改善,技术战略突破,大小模型融合拓宽工业场景,构建韧性发展模型,2025年将均衡发展实现攻守平衡 [1][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财年全年营收12.22亿,毛利率提升1个百分点至34.6%,经调整净亏损同比收窄23.9%,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80.1%,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05亿元,应收账款及票据净值同比减少28.8% [1] - 2024年公司积极转型,去杠杆降风险,将经营现金流优先级置于首位,聚焦「AI+制造」核心业务,增加软件服务比例,增强直签客户粘性,业务质量和持续经营能力提升,财务健康度处于最好状况 [1] 技术战略突破 - 确立“一模一体两翼”技术战略框架,以工业大模型为技术底座,以AI智能体为引擎,以工业机器人和工业软件为落地抓手,赋能制造客户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2] - 去年推出参数规模750亿的AInno - 75B多模态工业大模型,为多个工业场景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成为工业领域大模型应用创新先行者,在2024年大模型应用市场位居第七 [2] 大模型应用情况 - 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将创新奇智工业大模型应用于日常生产活动,实现全方位大模型智能体赋能,在质检应用领域引入大模型技术分析质检数据并反馈改进生产工艺 [3] - 构建全自主可控的完整工业具身智能技术栈,升级ChatRobot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探索工业机器人在物流场景应用,引入大模型技术优化运维效率 [3] 大小模型融合成果 - 率先完成AI1.0与AI2.0技术融合,将MMOC人工智能技术平台与AInnoGC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深度协同,构建覆盖工业场景全链条的智能化体系 [4] - MMOC沉淀近千个垂直场景的工业小模型技术资产,AInnoGC满足工业企业多场景多维度智能化转型需求 [4] - 通过大小模型融合,将AI1.0经验迁移到AI2.0,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扩大应用场景,如在工业视觉场景延伸服务内容,帮助客户建立人工智能体系化能力 [5][6] 未来展望 - 公司坚定相信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趋势,感受到市场回暖,2025年将提升持续经营水平,在营收、损益、毛利率、经营现金流等方面均衡考虑实现攻守平衡 [6]
创新奇智(02121.HK)2024年业绩:业务结构优化升级 财务稳健性提升
格隆汇· 2025-03-31 18:01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创新奇智聚焦高质量业务领域,优化业务结构和资源配置,推行精细化管理,调整经营理念,虽收入规模收缩,但财务健康度增强;确立“一模一体两翼”技术战略,工业大模型能力升级;大模型落地纵深拓展,加速商业化进程,未来将专注大模型在制造业垂直领域应用拓展 [1][2][4][6] 高质量发展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将资源聚焦高质量业务领域,优化业务结构和资源配置,推行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将经营现金流优先级置于首位 [1] - 全年营收12.22亿,毛利率提升1个百分点至34.6%,经调整净亏损同比收窄23.9%至1.17亿,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80.1%,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05亿元 [1] - 贸易应收账款及票据净值同比减少28.8%,账龄结构大幅改善,账龄3个月及以上的占比低于五成 [1] 技术战略与能力升级 - 以AInnoGC工业大模型为基础,确立“一模一体两翼”技术战略框架,驱动工业机器人,赋能工业软件,创造AI Agent应用 [2] - 全新版本AInno - 75B工业大模型在计算效率、模型精度及稳定性上显著提升,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在多项权威评测中表现优异 [2] - 基于AInnoGC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构建面向工业领域的AI Agent智能体开发平台,支持可视化拖拽快速构建生成式AI应用,将开发周期缩短60%以上,覆盖多个工业场景 [2] - 加大对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构建全自主可控的完整工业具身智能技术栈,升级后的ChatRobot具备“感知 - 理解 - 规划 - 决策”闭环能力 [3] - 深入探索大模型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可行性和关键技术路径,基于跨领域数据合成技术构建大规模行业训练数据集,探索图像输入生成CAD技术 [3] 大模型落地与商业化进程 - 深化“AI + 制造”业务布局,推动AInnoGC工业大模型在制造业应用场景落地,制造业营收占比首次突破80%,位列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第七,是唯一聚焦制造业的入围企业 [4] - 发挥在工业软件客户群体的技术优势,结合大模型技术为客户打造各类智能体,实现原有工业软件深度优化与升级,全方位赋能行业领军企业 [4] - 在工业物流领域,探索工业机器人在物流场景应用,优化场内物流机器人运维效率,拓展场外物流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5] - 深耕工业质检场景,将过程标准化和模块化,实现AInnoGC大模型技术与MMOC小模型技术深度融合,扩展服务内容,帮助客户建立人工智能体系化能力 [5] 公司概况与未来展望 - 公司成立于2018年2月,以“人工智能赋能商业价值”为使命,是企业级AI解决方案供应商和“AI + 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6] - 专注“AI + 制造”,聚焦五大业务主题,赋能多个细分领域行业客户,在多个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7] - 自研两大技术平台,累计申报专利1300余件,荣获诸多资质认定 [7] - 未来将专注大模型在制造业垂直领域的应用拓展,实现技术产品加行业场景更健康、更高效的商业化落地 [6]
创新奇智(02121)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34.6% “AI+制造”业务成为亮点
智通财经网· 2025-03-31 17:57
文章核心观点 - 创新奇智2024年业绩有营收下滑但亏损收窄等表现,坚持“AI + 制造”路径,技术平台和产品有提升,专利成果多且模型测评表现佳 [1][2][3] 业绩表现 - 2024年收入约12.22亿元,毛利约4.23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约1.17亿元,同比收窄23.94% [1] - 整体营收规模同比下降30.2%,下半年比上半年显著改善 [1] - “AI + 制造”业务营收占比达80.3%创历史新高,高毛利业务占比增加,毛利率提升至34.6% [1]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3580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80.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2.05亿元 [1] 业务发展 - 继续“AI + 制造”发展路径,升级发布“奇智孔明AInnoGC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及AIGC产品矩阵 [2] - 推出以AInno - 75B为核心的AInnoGC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在四大方面实现显著提升 [2] - ChatX系列生成式AI应用满足工业企业多场景、多维度智能化转型需求,多个应用获央视报道 [2] 技术成果 - 截至2024年12月末,围绕AI和工业大模型累计申请专利1365件,其中发明专利1118件;确权专利605件,其中发明专利383件 [3] - AInnoGC工业大模型通过中国信通院首批工业大模型标准符合性验证,获4 + 级最高评级 [3] - 在多项测评中表现优异,位列国内第1和卓越领导者象限等 [3] - 荣获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
创新奇智:AI商业化落地的引领者
中泰国际证券· 2025-01-07 10:35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创新奇智成立于2018年,是国内最大的企业级AI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两大自研AI平台:MMOC和AInnoGC,业务覆盖8大行业,2023年总收入17.5亿,制造业占比67.2% [1] - 公司在计算机视觉市场、机器学习平台市场、制造业MES解决方案市场中均名列前茅,2022年在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8.1%,机器学习平台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7.0% [18] - 公司聚焦制造业和金融行业的AI赋能,2023年制造业收入11.8亿,金融业收入4.0亿,分别占比67.2%和22.9% [3] 技术平台 - MMOC技术平台以"数据+算法"为核心,覆盖数据加工、模型训练、开发、部署等全过程,助力制造业客户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 - AInnoGC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由工业大模型、引擎和应用三层组成,目前已更新至AInno-75B版本,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工业大模型在业务场景中的落地 [2] - MMOC平台包括ManuVision机器视觉智能平台、MatrixVision边缘视频智能平台、Orion分布式机器学习平台和Cloud云平台,形成有机统一的AI平台 [22][23][25][26] 商业化落地 - 公司面向钢铁冶金、能源电力、汽车装备、3C高科技等制造行业提供AI解决方案,着重质检和运营维护场景,助力企业节省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3] - 在钢铁冶金领域,公司打造的AI+5G新能源纯电机车智慧铁水运输系统"iSmartONE",帮助鞍钢鲅鱼圈项目节省人力成本130万/年,提升鱼雷罐运输周转率30%,降低铁水温度13摄氏度 [34] - 在面板半导体行业,公司开发的AI液晶玻璃缺陷在线检测解决方案基于ManuVision平台,能精准识别生产隐患,提升生产效率 [36] 财务表现与估值 - 2023年公司总收入17.5亿,同比增长12.4%,制造业收入11.8亿,同比增长24.1%,金融业收入4.0亿,同比增长5.1% [43] - 2023年公司毛利润5.9亿,毛利率33.6%,自2020年起毛利率逐年扩张1-2百分点 [43] - 2023年公司净亏损5.8亿,经调整净亏损1.9亿,净亏损率10.6% [44] - 按市销率估值,公司2023年估值为1.7倍市销率,2024年预计收入11.9亿,同比下跌31.7%,对应市销率为2.4倍 [46] 行业与市场 - 公司在2022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8.1%,机器学习平台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7.0%,食品、饮料、烟草MES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二,市场份额4.1% [18] - 公司在2023年中国AI工业质检解决方案市场位列第一,市场份额10.6% [18] - 对比AI相关的同业公司,第四范式(6682 HK)和商汤(20 HK)2023年的估值分别为3.6倍和12.9倍市销率,2024年分别为2.9倍和9.8倍市销率 [46]
创新奇智(0212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3 16:34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为571,70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1%[9] - 毛利为193,22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3%[9] - 经营亏损为190,751千元人民币,同比减少9.6%[9] - 期内亏损为184,553千元人民币,同比减少5.9%[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571.7百万元,同比下降38.1%[14] - 毛利率提升至33.8%,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14]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一般及行政开支和研发开支总支出同比减少35.8%[14] - 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37.4百万元,同比减少5.1%[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1,332.9百万元[14]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326件,其中发明专利1,079件;确权专利583件,其中发明专利361件[14] - 公司在SuperCLUE工业大模型基准评测中位列国内第1和卓越领导者象限[14] - 公司获批2023年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标志着公司在自主研发和人才平台建设方面再上新台阶[1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571.7百万元,同比下降38.1%[35] - 制造业收入为人民币437.5百万元,同比下降28.3%[35] - 金融服务业收入为人民币82.9百万元,同比下降64.2%[35] - 销售成本为人民币378.5百万元,同比下降39.4%[35] - 制造业销售成本为人民币274.8百万元,同比下降26.8%[35] - 金融服务业销售成本为人民币61.3百万元,同比下降64.0%[36] - 整体毛利为人民币193.2百万元,同比下降35.4%,毛利率提升至33.8%[37]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人民币79.3百万元,同比下降13.0%[38] - 一般及行政开支为人民币96.4百万元,同比下降49.3%[39] - 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48.0百万元,同比下降33.7%[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为人民币4.5百万元,同比下降87.5%[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益为人民币23.3百万元,主要来自政府补助[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亏损净额为人民币59.4百万元,主要来自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亏损[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亏损为人民币190.8百万元,同比下降9.6%[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财务收益为人民币7.7百万元,同比下降51.9%[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财务成本为人民币3.8百万元,同比下降17.4%[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84.6百万元,同比下降5.9%[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37.4百万元,同比下降5.0%[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332.9百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0.9%[4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借款为人民币101.6百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32.5%[50] - 收入为571,704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38.1%[74] - 毛利为193,225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35.4%[74]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79,285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13.1%[74] - 一般及行政开支为96,444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49.3%[74] - 研发开支为148,042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33.6%[74]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为4,538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87.4%[74] - 商誉减值亏损为9,646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无此项[74] - 无形资产减值亏损为9,934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无此项[74] - 期内亏损为184,553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5.9%[74] - 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184,693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5.8%[7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亏损184,55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亏损196,053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7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3,066,95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3,289,157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7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977,30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65,012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7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0.36元,与2023年同期持平[7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752,80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795,900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7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2,314,14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2,493,257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7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2,089,64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2,224,145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7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非控股权益注资10,400千元人民币[7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存货为169,42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0,629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7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424,02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671,547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7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擁有人應佔股份溢價為2,626,160千元人民幣[79] - 期內虧損為195,688千元人民幣,非控股權益虧損為365千元人民幣[79] - 配售新股份所得款項淨額為323,762千元人民幣[79] - 購回股份減少庫存股165,547千元人民幣[79] - 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為25,900千元人民幣[82] - 投資活動所用現金淨額為5,098千元人民幣[82] - 融資活動所得現金淨額為19,578千元人民幣[82] - 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332,903千元人民幣[82] - 材料成本从2023年的433,895千元人民币降至2024年的222,796千元人民币[110] - 员工福利开支从2023年的288,084千元人民币降至2024年的207,192千元人民币[110] - 分包成本从2023年的302,349千元人民币降至2024年的179,157千元人民币[110] - 政府补助从2023年的32,121千元人民币降至2024年的23,299千元人民币[111] - 公允价值亏损从2023年的2,486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的63,620千元人民币[112] - 财务收益净额从2023年的11,403千元人民币降至2024年的3,882千元人民币[113] - 所得税抵免从2023年的3,593千元人民币降至2024年的2,316千元人民币[114] - 每股基本亏损维持在0.36元人民币[117]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从2023年的67,208千元人民币降至2024年的50,881千元人民币[120] - 商誉减值确认9,646,000元人民币[121] - 2024年6月30日,收入增长率范围为-58.5%至29.0%,相比2023年12月31日的4.0%至44.2%有所下降[122] - 2024年6月30日,毛利率范围为29.6%至35.2%,相比2023年12月31日的36.4%至36.9%有所下降[122] - 2024年6月30日,税前贴现率为16.7%,相比2023年12月31日的16.4%略有上升[122] - 2024年6月30日,深圳慧眼拥有的客户关系及技术出现减值人民币9,934,000元[122]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人民币558,808,000元,减值拨备为人民币167,450,000元[123] - 2024年6月30日,应收票据为人民币391,358,000元,相比2023年12月31日的620,449,000元有所减少[123]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人民币49,494,000元,减值拨备为人民币18,261,000元[126] - 2024年6月30日,向第三方提供的无抵押贷款总额为人民币7,970,000元,年利率为2%[127]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5,800,000元,包括应收票据和股权投资[128]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51,995,000元,包括投资基金、理财产品、上市股本证券和其他金融投资工具[129]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回购488,000股股份,总代价约为2,514,000港元[132]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回购833,700股股份,总代价约为18,175,000港元[132]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注销14,154,100股股份,总代价约为314,349,000港元[132]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借款总额为101,557,000元人民币,其中流动借款为101,557,000元人民币[13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额为277,930,000元人民币[135]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总额为194,282,000元人民币[138]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为185,559,000元人民币[140]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资本承诺为377,000元人民币[141]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借款年利率介于2.90%至4.50%之间[134]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或然代价公允价值变动约为11,204,000元人民币[140] - 向关联方销售及提供服务总额为1,529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2,607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44] - 关联方提供的服務总额为1,387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0[144] - 自关联方收取的贷款总额为16,440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6,900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144] - 向关联方偿还贷款总额为6,550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6,600千元人民币[144] - 应收关联方款项总额为6,298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16,080千元人民币大幅减少[146] - 应付关联方款项总额为24,989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15,099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46] - 主要管理人員酬金总额为17,701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40,297千元人民币大幅减少[149] - 2023年股權激勵計劃项下全部授出股份失效,确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为74,700千元人民币[150] 收入构成 - 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收入为539,685千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94.4%[10] - 数据解决方案服务收入为32,019千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5.6%[10] - 终端用户收入为351,474千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61.5%[11] - 系统集成商收入为220,230千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38.5%[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收入总额为571,704千元人民币,其中销售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为539,685千元,数据解决方案服务收入为32,019千元[10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前两大客户收入占比均未超过10%,客户A收入为60,424千元,客户B收入未披露[108]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公司推出“奇智孔明AInnoGC工业大模型”2.0版本(AInno-75B)及多个AIGC应用[13] - 公司在中国信通院可信AI
创新奇智(02121) - 2024 Q2 - 业绩电话会
2024-08-26 18: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5.72亿元,同比下降38.1% [12] - 毛利率从2023年上半年的32.4%提升至33.8% [13][14] - 经调整后净亏损为3700万元,同比收窄5.1%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大幅改善76.8%,缩减至2600万元 [12][1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3.33亿元,与2023年底基本持平 [15] - 应收账款余额从2023年6月的8.29亿下降至4.24亿,改善48.8% [1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制造业收入占比从2023年上半年的66%提升至76.5%,同比增加10.4个百分点 [12] - 最终用户收入占比从2023年上半年的40.8%提升至61.5%,同比增加20.7个百分点 [1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未提及具体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聚焦高质量收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毛利率和现金流 [12][13][15]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iNode GC 2.0人工智能软件平台,在生成式AI、工业大模型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 [3][5][6] - 在工业质检、工业软件等领域获得行业认可,成为行业领先企业 [3][4] - 积极参与工业大模型标准制定,获得多项行业荣誉 [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当前市场环境存在周期性压力和挑战,但中国新型工业化仍是发展趋势 [1] - 预计2024年下半年收入有所提升,但全年收入仍有较大挑战,将继续聚焦提升质量和现金流 [16][17] - 需要1-2年时间伴随行业周期提升自身能力,目前将现金流优先于利润或减亏 [17] - 对2025年及长期发展保持信心,将努力提升业务质量和持续经营能力 [17] 其他重要信息 - 管理层自愿放弃2023年激励计划股票,以示对业绩负责 [18] - 公司大模型技术和产品体系自主可控,不受美国限制开源模型政策影响 [19][20][21][22][23][24]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关于2024年全年业绩展望及何时可以实现盈利** **CEO回答** - 2024年下半年收入有望好于上半年,但全年收入仍有较大挑战 [16][17] - 将继续聚焦提升业务质量和现金流,力争持续减亏,但暂无法给出盈利时间点 [17] - 需要1-2年时间伴随行业周期提升自身能力,目前将现金流优先于利润或减亏 [17] 问题2 **美国限制开源模型政策对公司的影响** **CTO回答** - 美国限制开源模型难以实际执行,公司大模型技术自主可控,不会受到实质性影响 [19][20][21][22] - 公司聚焦垂直行业大模型,利用开源生态组件进行自主训练和应用,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20][21][22] 问题3 **上半年收入大降但亏损和现金流改善的原因及可持续性** **CFO回答** - 聚焦高质量收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毛利率和现金流管理 [12][13][15] - 严格管控经营杠杆,放弃部分低毛利高资金占用项目 [25][26] - 持续提升经营效率,现金流改善为首要目标,不会一味追求收入增长 [25][26] - 待市场环境好转时,将适时调整战略,加大业务投入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