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奇智(02121)
icon
搜索文档
新国标落地在即!电动自行车经销商抢抓销售窗口期
中国经营报· 2025-08-05 08:10
新国标实施时间表与要求 - 新国标GB 17761—2024设两个实施时间 生产环节2025年9月1日实施 销售环节2025年12月1日实施[3] - 新国标对防火阻燃 塑料占比 防篡改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3] - 目前距离9月1日新标准正式实施仅剩1个月左右[3] 企业产品认证与生产线改造进展 - 绿源集团已有2款车型行业首批通过新国标CCC认证 另有多款在认证过程中[4] - 绿源生产线改造基本完成设备升级和技术改造 预计标准实施前全面达成生产要求[4] - 雅迪已获6款车型新国标CCC认证 另有21款车型处于申报流程[4] - 雅迪从8月中旬停止生产旧国标车 全面切换新国标产品生产 9月门店可售新国标产品[4] 经销商库存管理与促销策略 - 经销商加速去库存 9月1日至12月1日为三个月过渡期用于销售库存旧国标车[4] - 某车型原价3199元现厂家补贴500元 国家补贴600元 以旧换新另有补贴[4] - 部分经销商通过提前上牌方式销售旧国标车 称不存在清库存压力[4] - 绿源安排专项促销资源帮助经销商消化旧国标车库存 制定新产品切换计划[4] 消费者需求与市场反应 - 当前存在消费者换车需求 多人来换车 国家支持换车并有国补[3] - 部分消费者产生观望情绪 等待9月新国标车上市[4] - 新国标车优势包括安全性提升 全车塑料件减少消除起火风险 车架用料更好[4] - 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后市场需求保持稳定 对全年整体销量影响有限[4]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新国标实施将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小品牌因无法满足标准和升级成本压力退出市场[6] - 头部企业凭借品牌优势 规模效应和研发实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提升盈利能力[6] - 绿源集团将利用新国标契机巩固并扩大市场领先地位[6] - 九号公司称新国标实施将催生更多创新机遇 2026年规划推出多款新品[4] 企业成本管控与定价策略 - 新国标产品因智能化和新材料要求导致短期成本上升[7] - 绿源通过生产流程优化 质量管控体系完善 检验检测设备引进应对成本上升[7] - 雅迪通过研发实力 完善供应链和规模化生产实现高效成本控制 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工厂降低成本[7] -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益管理平衡合规要求与价格竞争力[7]
港股概念追踪 机械工业数字化再迎利好 机构看好2025年工业AI的加速渗透(附概念股)
金融界· 2025-08-04 08:07
政策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目标到2027年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达50% 建成不少于2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培育不少于200个优秀场景化解决方案 [1] - 目标到2030年机械工业规上企业基本完成一轮数字化改造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达60% 建成不少于5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1] 产业投资布局 - 武汉投控集团联合长江证券和东湖高新区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湖北人形机器人母基金 [1] - 湖北科投牵头建设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集合动作训练场、数据采集场、应用实践场和人才培养基地功能 [2] - 创新中心旁规划生态智能工厂 支持入驻企业进行前期调试和小规模生产 [2] 技术发展路径 - 工业数字化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工业生产效率、质量和灵活性 降低成本和资源消耗 属新型工业化范畴 是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 [2] - 人工智能加速工业端技术创新 在研发端提供辅助设计 在执行端提升机器人智能渗透率 [2] - 工业数字化推动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 [2] 行业前景分析 - 工业软件具备空间广阔、渗透率低、国产化率低、技术壁垒高等特点 行业护城河极深且前景广阔 [3] - 工业大模型应用从单一环节向垂直行业多场景覆盖拓展 有望形成知识智能、业务智能、具身智能和体系智能产品形态 [3] - 工业AI预计2025年加速渗透 重塑生产制造全要素、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 [3] 相关企业动态 - 创新奇智完成AInnoGC工业大模型技术升级 通过蒸馏DeepSeek-R1提升AInno-75B推理能力 保持工业知识理解和低成本私有化部署优势 [4] - 森松国际主营工业核心设备、工艺系统和模块化工厂解决方案 应用于化学、生物和聚合反应领域 [4] - 中联重科强化高空作业机械全球化服务 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推动服务模式升级 [5]
港股概念追踪 | 机械工业数字化再迎利好 机构看好2025年工业AI的加速渗透(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07:24
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政策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目标到2027年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达50%,建成不少于2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培育不少于200个优秀场景化解决方案 [1] - 到2030年机械工业规上企业基本完成数字化改造,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提升至60%,建成不少于5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骨干企业深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1] - 武汉投控集团联合长江证券、东湖高新区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湖北人形机器人母基金,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1] 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 -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揭牌,集合动作训练场、数据采集场、应用实践场和人才培养基地功能,为产业化提供支持 [2] - 创新中心旁边规划建设生态智能工厂,入驻企业可进行前期调试和小规模生产,为大批量量产做准备 [2] 工业数字化发展趋势 - 工业数字化通过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灵活性,降低成本和资源消耗,是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路径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 [2] - 制造业是人工智能重要应用领域,AI将加速工业端技术创新,如在研发端提供辅助设计,在执行端提升机器人智能渗透率 [2] - 工业软件具备空间广阔、渗透率低、国产化率低、技术壁垒高等特点,工业数字化本质是对工业领域知识的沉淀,行业护城河极深 [3] - 工业大模型应用正从单一环节向垂直行业多场景拓展,未来将形成知识智能、业务智能等产品形态,推动制造业全面数字化、智能化 [3] 相关公司动态 - 创新奇智(02121)完成AInno-75B工业大模型技术升级,通过蒸馏DeepSeek-R1提升推理能力,保持对工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和低成本私有化部署优势 [4] - 森松国际(02155)专注于工业领域核心设备、增值服务和数智化工厂解决方案,业务涵盖设计、制造、安装及运维 [4] - 中联重科(01157)在海外服务板块强化本地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推动高空作业机械服务模式升级 [5]
创新奇智CEO徐辉:All in“AI+制造” 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20:33
公司概况 - 创新奇智成立于2018年2月,是国内快速发展的企业级AI解决方案供应商和"AI+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 [1] - 公司位列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份额第3、中国机器学习平台市场份额第4、中国AI工业质检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1、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第7 [1] - 公司累计服务超过1200家企业客户,其中制造业客户占比逾70%,2024年制造业营收占比80%以上 [2] 市场定位与战略 - 公司定位为人工智能商业化公司,关注将技术进行高效的价值转化和商业化落地 [1] - 公司专注于钢铁冶金、面板半导体、3C高科技、汽车装备、能源电力、工程建筑、食品饮料和新材料、智造实训等八大细分领域进行AI赋能 [1] - 公司确立了"一模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即以AInnoGC工业大模型为底座,AI智能体为引擎,工业软件和工业机器人为应用两翼 [1] 技术研发与产品 - 公司自主研发"奇智孔明AInnoGC工业大模型",是国内首款面向制造业的工业大模型 [2] - 公司推出ChatX系列生成式AI应用产品,满足工业企业多场景、多维度的智能化转型需求 [2] - 公司基于工业大模型研发"云—边—端"一体化具身智能技术平台,打造工业机器人"大脑" [2] - 公司打造ChatRobot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重点突破装配、运输、分拣、检测等关键场景 [1] 行业合作与应用 - 公司与库卡、擎朗等主流本体厂商联合创新 [2] - 公司与青岛啤酒、海尔、中加特、海联金汇、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建立多层次合作关系 [2] - 在青岛中加特项目中,公司部署的设备智能维护系统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6% [2]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是不可逆转的产业趋势 [4] - 公司坚定All in"AI+制造",在技术创新、产品应用、场景赋能、生态共建等多方面发力 [3] - 未来将持续进行技术攻关,用AI革新工业软件,用AI驱动工业机器人,软硬协同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4]
港股异动 | AI应用方向早盘走高 金山云(03896)涨超12% 创新奇智(02121)涨超11%
智通财经网· 2025-07-18 11:35
AI应用方向市场表现 - AI应用方向早盘多数走高 金山云涨12 08%至8 72港元 创新奇智涨11 2%至6 85港元 汇量科技涨9 82%至8 61港元 金蝶国际涨4 68%至16 12港元 迈富时涨4 24%至55 3港元 [1] AI技术进展与行业动态 - 月之暗面Kimi发布MoE架构基础模型K2并宣布开源 K2总参数达万亿级别 在自主编程 工具调用及数学推理等领域超越全球其他开源模型 [1] - Kimi Playground于7月17日正式上线 [1] -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中国市场培养全球50%的AI人才 中国在模型层和应用层发展迅速 提及DeepSeek 阿里巴巴 Kimi等公司表现突出 [1] 券商观点与行业展望 - 天风证券看好AI行业及AIDC产业链持续高景气 预计2025年或成国内AI基础设施竞赛元年及应用开花结果之年 [2] - 中信证券认为H20解禁有望提振头部厂商CAPEX投入节奏 叠加模型迭代到应用爆发的多重催化 下半年AI主线具备充分投资机遇 [2]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挺膺奋进 建设自行车强国
消费日报网· 2025-07-17 10:38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自行车协会成立于1985年,是轻工45个协会学会中成立较早的协会,40年来在自身建设、专业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 - 2024年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总产量接近9960万辆,是40年前的5倍,累计出口超过15亿辆,出口额是40年前的58倍 [2] - 行业形成了数千亿的市场规模,创造了数百万工作岗位,满足了亿万人民的出行需求 [2] 企业表现 - "凤凰""永久""飞鸽""五羊""金狮"等老牌知名企业在历史上做出巨大贡献,并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2] - "富士达""金轮""喜德盛""爱玛""雅迪""新日""绿源"等当代行业明星企业正在新征程中快速发展 [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行业在轻量化材料、精密传动系统、动力电池、智能电控等领域持续迭代升级 [1] - 产业规模、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 - 技术创新方兴未艾,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品牌蜚声国际 [6] 未来发展方向 - 强化政治引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绿色发展,服务"双碳"战略 [3] - 坚持创新引领,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原始创新,聚焦智能绿色,攻克新技术新材料 [5] - 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管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建设职业化优秀协会 [5] 行业成就与荣誉 - 行业基础不断夯实,产品制造能力飞跃提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规模跃居世界前列 [6] - 标准体系日益健全,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 [6] - 大会为"卓越贡献领航者""领军企业""优秀会员单位"等荣誉获得者颁奖 [7]
智通港股回购统计|7月14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14 09:12
公司回购情况 - 友邦保险(01299)回购金额最大,回购数量400万,金额2.8亿元,年累计回购1.24亿股,占总股本1.157% [1][2] - 百胜中国(09987)进行了两次回购,分别回购1.65万股(623.58万元)和6.73万股(320万元),年累计回购241.69万股,占总股本0.65% [1][2] - 万咖壹联(01762)回购514万股,金额426.82万元,年累计回购968万股,占总股本0.547% [1][2] - 中集集团(02039)回购62.86万股,金额410.85万元,年累计回购513.13万股,占总股本0.17% [1][2] - 贝壳-W(02423)回购64.35万股,金额400万元,年累计回购769.01万股,占总股本0.213% [1][2] 其他公司回购数据 - 蒙牛乳业(02319)回购20万股,金额327.72万元,年累计回购365万股,占总股本0.093% [1][2] - 和铂医药-B(02142)回购30万股,金额232.8万元,年累计回购270万股,占总股本0.33% [1][2] - 捷利交易宝(08017)回购200万股,金额219.67万元,年累计回购3598.8万股,占总股本6% [1][2] - 名创优品(09896)进行了两次回购,分别回购5.68万股(199.3万元)和5.28万股(23.41万元),年累计回购222.33万股,占总股本0.179% [1][2] - 创新奇智(02121)回购30万股,金额172.82万元,年累计回购429.02万股,占总股本0.76% [1][2] 小规模回购公司 - 天福(06868)回购6000股,金额1.92万元,年累计回购33.1万股,占总股本0.03% [1][3] - 美亨实业(01897)回购3万股,金额1.35万元,年累计回购349.4万股,占总股本0.85% [1][3] - 旭日企业(00393)回购8000股,金额1.08万元,年累计回购44.4万股,占总股本0.03% [1][3] - 彩客新能源(01986)回购1.2万股,金额1.02万元,年累计回购62.3万股,占总股本0.064% [1][3] - 中国恒有源集团(08128)回购1.6万股,金额640元,年累计回购720.8万股,占总股本0.159% [1][3]
创新奇智与库卡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推动AI与工业自动化融合
快讯· 2025-06-18 13:22
战略合作 - 创新奇智与库卡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基于创新奇智的AInnoGC工业大模型共同开发新一代智能工业机器人系统和机械臂 [1] - 合作涉及多个方面 是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布局 有助于促进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的融合 [1] 公司背景 - 创新奇智成立于2018年 由李开复旗下创新工场投资孵化 [1] - 公司定位为国内企业级AI解决方案供应商和"AI+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 [1] 财务状况 - 公司尚未实现盈利 2021-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42亿元 1.38亿元 1.54亿元及1.17亿元 [1] - 公司表示将继续大力投资研发 力争成为面向制造领域智能工业机器人头部企业 [1]
库卡机器人获AI大脑,来自李开复投资的公司
新浪财经· 2025-06-18 13:15
公司合作与战略布局 - 公司与库卡机器人达成合作,共同开发由工业大模型驱动的新一代智能工业机器人系统和机械臂,并在项目落地、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合作[1] - 此次合作是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布局,将促进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的融合[1] - 公司的ChatRobot大脑将运行在库卡的工业机器人本体上,进一步增益技术能力[1] - 公司采用"一模一体两翼"发展策略,以AInnoGC工业大模型为基础,布局工业软件与工业机器人两大领域[4] 技术与产品优势 - ChatRobot是公司基于AInnoGC工业大模型构建的工业具身智能"大脑",可与多家机器人本体厂商兼容[1][6] - 智能工业机器人具有易用性、智能化水平高、生产效率及安全性高等优势,将在制造业中发挥重要作用[6] - 智能工业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是互补关系,前者适用于柔性化生产和复杂作业场景[6][7]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AI赋能工业机器人已成为趋势,ABB、埃夫特等企业计划2025年加快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6] - 工业智能大模型+机器人可实现工业具身智能,改变传统机器人重复作业的模式[6] - 公司在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份额第三,机器学习平台第四,AI工业质检解决方案第一,大模型应用第七[7] 财务与研发投入 - 公司尚未实现盈利,2021-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42亿元、1.38亿元、1.54亿元及1.17亿元[8][9] - 2023年研发开支为3.55亿元,同比减少21.1%,主要因研发效率提升和有效管控[9] - 公司持续大力投资研发,短期内可能对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9] 市场前景与目标 - 大模型加持的智能工业机器人仍处于应用早期阶段,市场格局尚未完全形成[10] - 公司将工业机器人作为AI大模型落地的重要途径,力争成为制造领域智能工业机器人头部企业[10] 股价表现 - 截至6月18日午间收盘,公司股价报5.69港元,下跌4.37%[11]
研判2025!中国工业大模型行业产业链图谱、政策、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分析:华为、科大讯飞等积极布局,工业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正在不断推进[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7 10:11
行业概况 - 工业大模型是大模型赋能工业应用形成的新产业形态,通过通用大模型与专业小模型协同构建三类形态(通用/行业/场景大模型),深度融合数据、算力、模型、应用四要素[2]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应用市场规模达87亿元,较2018年8亿元增长近10倍,预计2025年将超140亿元[1][7] - 工业大模型应用场景覆盖外观设计、工业代码生成、知识管理、问答助手等细分领域,已渗透研发、生产、管理等全链条[1][2] 技术路线 - 当前形成通用大模型与专用小模型协同发展路线:通用大模型适配数据易获得场景(占比75%),专用小模型聚焦垂直行业痛点(占比15%)[3] - 工业大模型现阶段以交互式浅层应用为主(如设备诊断、知识查询),未来潜力包括设备更新、科学问题突破等[3] - 技术演进方向包括多模态融合(文本/图像/语音/传感器数据)、Transformer架构优化、分布式训练效率提升[19]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基础支撑层(AI芯片/服务器/云服务/工业数据),中游为研发层(华为/中控技术/创新奇智等),下游为应用层(汽车/家电/能源管理等)[5] - 2024年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达49.2万亿元,同比增长3.39%,占GDP比重36.48%,为工业大模型提供广阔应用基础[7] 政策环境 - 国家政策持续推动工业大模型发展,如《"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要求深化AI/5G/数字孪生等技术在制造环节应用[8][11] - 科技部等六部门明确鼓励制造业探索工业大脑、机器视觉检测、设备互联管理等智能场景[8][11] - 2024年《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产业链重构,建设多元化未来制造场景[11] 企业竞争格局 - 主要厂商包括华为盘古5.0(汽车设计周期缩短至1-2周)、中控技术TPT时序大模型、创新奇智AInno-15B(150亿参数)、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等[13][15] - 华为盘古大模型已实现3D汽车数字模型生成,创新奇智工业大模型支持知识生成/数据分析等能力,科大讯飞2024年软件收入229.62亿元(+18.91%)[15][17] - 卡奥斯COSMO-GPT落地工业指标优化,羚羊工业大模型具备文本生成/代码生成等五大核心能力[14][15] 未来趋势 - 技术融合:多模态与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结合,构建全链条智能体系(如设备故障预测、虚拟调试优化)[19] - 小型化:通过剪枝/量化技术缩减参数,推动边缘智能应用(如液压系统实时监测)[20] - 国产化:突破算力/数据瓶颈,建立自主生态(如医疗影像误诊率下降,神经形态芯片研发)[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