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药明生物(02269)
icon
搜索文档
FY23符合预期但FY24指引下调,外部不确定性仍较高,下调目标价
交银国际证券· 2024-03-28 00:00
业绩总结 - 药明生物2023年业绩符合预期,收入达170.34亿元,同比增长11.6%[1]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46.99亿元,同比下降4.6%;每股盈利为1.03人民币[1] - 公司2024年预计净利润为45.84亿元,同比增长19.5%;每股盈利为1.34人民币[1] - 公司2023年全年新增132个项目,创历史新高,未完成服务订单133.98亿美元[1] - 公司2024年预计资本开支50亿,用于新加坡和欧美等地的产能扩张[1] 未来展望 - 公司2024年指引下调,预计收入增长5-10%,非新冠收入增长8-14%[1] - 公司2024年预计收入将达到18,142百万元人民币,2025年预计增至22,764百万元人民币[6] - 公司2024年预计毛利润为7544百万人民币,较之前预测下降4.65%[3] - 公司20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为4365百万人民币,较之前预测下降13.52%[3] - 公司2024年预计自由现金流为672百万人民币[3]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下调目标价至16.2港元,维持中性评级,目标价对应15.1倍2024年预期市盈率[1] - 公司2024-25E收入预测下调5%,经调整净利润预测下调3-4%[1] - 公司对药明生物(2269 HK)的评级定义包括买入、中性、沽出和无评级[2] - 公司强调分析员个股评级和行业评级的定义,以及香港市场、A股市场和美国上市中概股的标竿指数[2] 其他新策略 - 公司2023年全年资本开支为41亿元,2024年预计增至50亿用于产能扩张[1] - 公司股东权益在过去五年中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分别为35,047、40,332、45,387、51,106和57,851[1] - 公司净现金持续增加,分别为0、0、0、0和0[1] - 公司流动比率在过去五年中稳步增长,分别为2.0、2.8、2.9、2.9和3.2[1] - 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保持稳定在97.4天[1]
2023年年报点评:商业化生产持续扩张,综合项目数稳步提升
光大证券· 2024-03-28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收入170.3亿元,同比增长11.6%[1] - 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34.0亿元,同比下降23.1%[1] - 非新冠业务收入保持稳健增长,同比增长37.7%至165.1亿元[1] - 欧洲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地,同比增长172.4%[1] 项目情况 - 公司商业化项目数达698项,其中ADC项目同比增长52.1%至143个[1] - 公司24年新增项目数为25个,海外产能利用率爬坡将改善毛利率水平[2] 财务展望 - 公司下调24-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但维持“买入”评级[2] - 药明生物2026年预计净利润(不含少数股东损益)为5389百万元[4] - 2026年现金及其等价物产生的期末净额预计为21195百万元[4] - 公司总资产预计在2026年达到144484百万元[4] - 预计2026年流动负债合计为8145百万元[4] - 2026年归属母公司权益预计为125456百万元[4] 评级及风险提示 - 行业及公司评级体系中,买入评级表示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15%以上[5] - 评级体系中,减持评级表示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5%至15%[5] - 报告指出分析、估值方法的局限性,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6]
2023年年报点评:全球新产能陆续投产,非新冠业绩实现稳健增长
民生证券· 2024-03-28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新签项目达到历史新高,临床后期与商业化收入稳健增长,非新冠增速达到101.7%[2] - 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实现了20%的利润增长率,达到了50亿美元的净利润[1] - 公司的市场份额在过去两个季度中增长了15%,达到了10%[2] - 公司在过去季度中实现了销售额的增长,同比增长了25%,达到了100亿美元[4] 未来展望 - 2026年预测净利润为5,486百万人民币,增长率为17.9%[4] - 2025年预测营业收入为22,043百万人民币,增长率为20.1%[4] - 公司2026年预计净利润为5,774百万人民币,较2023年增长约61.6%[5] - 公司2026年预计每股收益为1.29元,较2023年增长约61.3%[5] - 药明生物2026年预计ROE为10.10%,较2023年增长约19.8%[5] - 公司2026年预计资产负债率为22.51%,较2023年略微增长[5] - 药明生物2026年预计EV/EBITDA为6.08,较2023年下降约46.2%[5] 其他新策略 - 公司海外新产能陆续投产,全球双厂战略充分满足客户需求,2023年资本开支为41亿元[2] - 评级标准中,推荐评级表示相对基准指数涨幅15%以上[7] - 报告仅供公司境内客户使用,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8] - 药明生物(02269)属于医药行业[6]
Expand overseas capacity to mitigate risks
招银国际· 2024-03-28 00:00
业绩总结 - 2023年,无锡生物的营收为17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6%[1] - 2023年,无锡生物的净利润为3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1%;调整后的净利润为4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6%[1] - 2023年,无锡生物的总订单额为205.9亿美元,三年内订单额同比增长6.4%[1] - 2023年,无锡生物的非COVID收入在欧洲、北美和其他地区(不含中国)分别同比增长172.4%、20.2%和37.7%[2] - 预计2024年至2026年,无锡生物的营收将分别同比增长5.2%、13.6%和13.9%,调整后的净利润将分别同比增长7.5%、14.5%和13.9%[5] 股票回购计划 - 无锡生物启动了高达6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展示了管理层对业务的信心[3] 未来展望 - 预计2024年至2033年,无锡生物的每股收益预计分别为1.19、1.36和1.55元人民币[6] - 2024年预计公司营收将达到17,91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长5.2%[7] - 2024年预计公司净利润将达到3,776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长11.1%[8] - 公司2024年的P/E(调整后)为10.4,P/B为1.2,P/CFPS为9.6[8] 其他重要信息 - 鉴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公司将目标价从39.65港元下调至18.32港元[4] - 报告内容仅供CMBIGM的客户参考,不构成买卖证券或进行交易的邀约[13] - CMBIGM已尽最大努力确保信息准确性,但不保证其完整性、及时性或正确性[14] - CMBIGM可能对报告中提到的公司的证券进行交易,投资者应意识到可能存在利益冲突[15] - 报告仅限指定接收人使用,未经CMBIGM事先书面同意,不得复制、转售或发布[15]
业绩稳健符合预期,新增项目数逐季恢复,持续增长可期
国盛证券· 2024-03-27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收入170.3亿元,同比增长11.6%[1] - 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34.0亿元,同比降低23.1%[1] - 公司2023年未完成订单总金额达到205.92亿美元,未完成服务订单达到133.98亿美元[2] - 公司2023年未完成潜在里程碑订单达到71.9亿美元[2] - 公司预计2024年将实现5-10%收入增长,非新冠收入预计增长8-14%[3]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2023年新增项目数逐季恢复,持续增长可期[1] - 公司2023年研发管线覆盖各类生物药,为全球客户创新持续赋能[2]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184.8亿元、213.5亿元、248.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5%、15.5%、16.3%[3] - 公司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34亿元、45.68亿元、53.66亿元[3] - 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248.26亿元,同比增长16.3%[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2024年预计公司营业收入将达到24826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62.5%[5] - 公司2024年预计公司净利润将达到3946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10.5%[5] 其他新策略 - 公司的ROE分别为2022年12.6%,2023年8.1%,2024年8.2%[5] - 公司的净负债比率分别为2022年-3.2%,2023年-9.8%,2024年-25.9%[5]
药明生物(0226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6 2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收益达到人民币17,034.3百万元,同比增长11.6%[6][128]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6,827.9百万元,同比增长1.5%[6][128] - 公司净利为人民币3,570.6百万元,同比下降21.5%[6][128] - 公司每股盈利基本为0.82元,同比下降22.6%[6][129] - 公司每股盈利(经调整)基本为1.13元,同比下降4.2%[6]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綜合項目數增至698個,其中包括132個新綜合項目[4] - 非新冠收益同比增长37.7%,非新冠后期及商业化生产项目收益同比激增101.7%[6] - 公司商业化生产项目每年收益为50至100百万美元[5] - 公司生物药达到销售峰值时的估计价值为生物药通常在销售提升期后达到其峰值销售[5]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純利同比下降23.1%至人民幣3,399.7百萬元[7][157] - 未完成訂單總量增長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20,592百萬美元[7] - 公司收入从2022年增长11.6%,达到约17034.3百万人民币[49] - 公司收入在2023年主要来自北美、欧洲和中国,其中欧洲收入增长最为显著[50] - 公司IND前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31.7%,早期临床开发服务收入占21.2%,后期临床开发服务及商业化生产收入占45.4%[51] - 公司五大客户收入占总收入的35.6%,十大客户收入占总收入的45.0%[53][54] - 生物药业务收入为15128.2百万人民币,占总收入的88.8%;XDC业务收入为1906.1百万人民币,占总收入的11.2%[56]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已与全球前二十家制药公司合作[8] - Pombiliti™获得美国FDA、英国MHRA及欧盟委员会的批准[8] - WuXiBodyTM已与外部合作伙伴达成45项合作[11] - 多特异性抗体平台SDArBodYTM已广泛应用于一系列项目[12] - T细胞锚接子平台探索TCE抗体作为更有效肿瘤疗法的潜力[13] - 单B细胞克隆技术支持针对困难目标发现有价值的先导分子[14] - 公司与GSK plc达成多种新型双特异性及多特异性TCE抗体研究服务协议[15] - 公司与BioNTech SE达成研发候选药物mAb研究服务协议[1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已完成全球客户的超过1,200次GMP审计和超过120次欧盟QP审计[32] - 公司在上海临港的新生物安全检测设施提升能力和规模,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佳更快服务[22] - 公司通过自动化技术、国际质量标准系统、高效执行力和多元化产能持续推进临床后期和商业化生产项目的业务增长[23] - 公司生产服务在实施“跟随并赢得分子”和“全球双厂生产”策略中取得重大进展,共有24个商业化生产项目,9个“赢得分子”项目[25] - 公司工厂取得超过97%的工艺性能确认成功率,原液和制剂工艺性能确认数据取得重大增长,为商业化生产项目的增长夯实基础[26]
2023年盈利或受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所拖累
华兴证券· 2024-03-15 00:00
目标价和评级变化 - 公司维持“买入”评级,但下调了DCF目标价至29.09港币,对应34倍2024年P/E[8] - 公司下调了2023-25年归母净利润,导致目标价从54.88港币下调至29.09港币[17] - 药明生物的目标价从HK$29.09上调至HK$29.83[18] 公司财务数据 - 公司拥有的以公允价值变动的资产达到26.46亿元,其中上市股权占比为6%,公允价值收益达到归母净利润的5%[5] - 公司2024年预计营收为20185百万元,较2023年下降5%[8] - 公司2024年预计每股收益为1.07元人民币,较2023年下降26%[8] - 公司2024年自由现金流现值为19,756百万元[18] - 公司2024年总股本为4,376百万[18] - 公司2024年WACC为9.9%[20] - 公司2024年永续增长率预测为2.0%[20] - 公司2024年的营业收入将达到19,222百万人民币,较2023年增长14.4%[1] - 公司2024年的净利润将达到3,446百万人民币,较2023年增长11.6%[2] - 公司2023-25年营收、毛利、归母净利润和EPS预测保持不变[14] 风险和影响因素 - 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可能对公司估值产生负面影响,短期内投资者避险心理将压制相关公司估值[5] - 公司拥有的以公允价值变动的资产达到26.46亿元,可能出现公允价值损失[10] - 由于市场情绪低迷,公司计划上市港股的联营公司多宁生物和非上市生物医药股权将受到估值上的压力[10] - 中美地缘冲突升级可能导致中国生物医药公司赴美上市延迟或估值吸引力降低[11] - 公司2023-25年其他收益/(亏损)预测值出现较大变化,分别为-243%、-272%、-332%[13] - 行业研发支出放缓可能对公司的业务增长能力产生负面影响[22] - CMO利用率低于预期可能损害公司的盈利能力[22]
预计投资浮亏将影响盈利,未来重点关注订单情况
中泰国际证券· 2024-03-04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中性”评级,目标价从 32.35 港元调整至 20.90 港元 [1][2][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生物安全法草案争议多,审议需时间,目前未影响公司收入端 [1] - 因 2023 年部分地区金融市场低迷,预计公司金融资产公允值收益显著低于以往,下调 2023 - 25E 股东净利润及经调整净利润 [1] - 考虑美国提案影响市场信心,上调 DCF 模型中风险溢价假设和 WACC 假设 [1] - 公司业绩受下游药企经营环境影响,未来重点关注新增订单情况 [1] 相关目录总结 主要财务数据 - 2021 - 25E 总收入分别为 102.9 亿、152.69 亿、167.81 亿、193.27 亿、244.66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83.3%、48.4%、9.9%、15.2%、26.6% [2] - 2021 - 25E 股东净利润分别为 33.88 亿、44.2 亿、33.05 亿、43.78 亿、60.08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100.6%、30.5%、 - 25.2%、32.5%、37.3% [2] - 2021 - 25E 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 33.2 亿、49.3 亿、46.0 亿、54.7 亿、69.9 亿元 [2] 股票资料 - 现价 19.04 港元,总市值 8107.828 亿港元,流通股比例 85.70%,已发行总股本 42.5831 亿 [3] - 52 周价格区间 14.7 - 59.878 港元,3 个月日均成交额 13.6035 亿港元,主要股东李革等占 13.84% [3] DCF 模型 - 2024E - 2033E EBIT 从 52.58 亿到 142.66 亿,自由现金流有正有负 [5] - 税后债务成本 1.8%,无风险利率 2.6%,风险溢价 10.0%,贝塔系数 1.0,权益成本 12.6%,WACC 9.8%,永续增长率 5% [5] - 股权价值 883.68 亿港币,每股内涵价值 20.90 港币 [5] 财务摘要 - 损益表:2021 - 2025E 营业收入从 102.9 亿到 244.66 亿,股东净利润从 33.88 亿到 60.08 亿 [6] - 现金流量表:2021 - 2025E 经营业务现金净额从 34.31 亿到 79.45 亿,投资活动现金净额为负,融资活动现金净额有正有负 [6] - 资产负债表:2021 - 2025E 总资产从 440.33 亿到 692.46 亿,总负债从 113.26 亿到 170.88 亿 [6] - 重要指标:收入增长率 83.3% - 26.6%,毛利率 46.9% - 43.1%,净利润率 32.9% - 24.6% [6] 历史评级 - 2023 年 2 月 15 日至 2023 年 8 月 25 日评级为“买入(维持)”,目标价从 90.00 港元降至 58.00 港元 [7] - 2023 年 12 月 5 日评级下调为“中性”,目标价 32.00 港元,2024 年 1 月 12 日维持“中性”,目标价 32.35 港元 [7] - 2024 年 3 月 1 日维持“中性”,目标价调整为 20.90 港元 [7]
药明生物(0226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1 17:18
公司业务模式和战略 - 公司是一家领先的开放式生物药CRDMO,提供生物药的端到端解决方案[6] - 公司业务模式基于“跟随并赢得分子”战略,随着客户生物药项目推进,收益通常会增加[8] - 本集团独特的CRDMO平台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强大支持,帮助实现生物药项目从概念到商业化生产的全过程[10] 项目发展和业务增长 - 公司綜合項目數增加至621個,非新冠綜合項目达580个,业务增长强劲[11] - 早期(第I及II期)臨床開發項目數增至269個,显示公司业务增长势头强劲[12] - 本集团成功将更多项目从IND前阶段推进至IND后阶段,39个项目已由临床前开发阶段进入早期临床开发阶段[14]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正在进行中的综合项目总数为621个,其中包括286个临床前开发阶段项目和269个早期(第I及II期)临床开发项目[16] 数字化技术和自动化 - 本集团致力于利用数字化技术充分释放CRDMO平台的潜力,在报告期内已取得多项成果[19] - 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的融合,实现了生物药开发流程的自动化和流程优化,大幅提高效率、减少成本,缩短研究时间[20] - 本集团建立了数字化工厂框架和智能应用程序,实现生产流程和质量管理的自动化和流程优化,提升生产运营稳定性和批次成功率[21] 业务拓展和合作关系 - 本集团持续提升能力和规模,携手全球生物药行业变革,实现多项战略里程碑,包括与全球生物技术公司Amicus Therapeutics, Inc.的战略合作和与GSK plc的许可协议[23] - 本集团旗下的CRDMO附属公司藥明合聯扩大与Cidara Therapeutics, Inc的合作,为Cidara的肿瘤项目提供新药临床实验申请相关的化学成分生产和控制开发服务[25] 药物研发和创新技术 - 本集团拥有由400名科学家组成的精英团队,致力于生物药物研究和发现,已开发超过40种不同构型的双特异性抗体[32] - 本集团开发了基于VHH的SDArBodY®平台,提供多功能治疗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一系列项目[33] - 本集团已开发以患者为中心的大数据驱动生物组学方式,用于识别和鉴定肿瘤特异性抗原,已开展靶向免疫治疗[34] - 本集团通过免疫细胞鉴定子(ICE)平台开发了TCE,已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示出强大的腫瘤杀伤力[35] 生产设施和产能提升 - MFG1工厂位于中国无锡,是中国首个获得多项认证的生物药生产工厂[43] - 公司的总规划产能将达到580,000升,全面满足全球客户及合作伙伴的需求[65] - 本集团的德国基地MFG19将产能从12,000升增至24,000升,提高在欧洲的临床及商业产能[70] 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 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纯利为2,337.9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2,621.2百万元有所下降[131] - 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经调整纯利率为34.5%,较去年同期的40.4%有所下降[131] - 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3,230.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3,392.7百万元有所下降[132] 股权激励和董事会变动 - 戴国良先生于2023年5月6日被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计委员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41] - 陈珏博士于2023年8月16日被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决策委员会及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成员[142]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袍金增加至每年1,200,000港元[138]
药明生物(0226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3 20: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人民币8492.0百万元,同比增长17.8%;毛利为人民币3560.6百万元,同比增加4.3%;经调整纯利为人民币2925.6百万元,同比增加0.4%[2][7] - 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为人民币2266.7百万元,同比下降10.6%;应占经调整纯利为人民币2838.3百万元,同比增长0.1%[2] - 基本每股盈利为0.55元,同比下降9.8%;摊薄每股盈利为0.52元,同比下降10.3%;经调整基本每股盈利和摊薄每股盈利均与去年持平[2] - 未完成订单总量由2022年6月30日的18467百万美元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20108百万美元,三年未完成订单总额由3049百万美元增长至3503百万美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为573名客户提供服务,去年同期为434名[7] - 董事会决议不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任何中期股息[2] - 公司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约72.064亿元增长17.8%至2023年上半年约84.920亿元[40] - 2023年上半年北美收益39.279亿元,占比46.3%;欧洲收益25.516亿元,占比30.0%;中国收益17.925亿元,占比21.1%;其他地区收益2.200亿元,占比2.6%[41] - 2022年上半年北美收益38.961亿元,占比54.1%;欧洲收益12.966亿元,占比18.0%;中国收益17.921亿元,占比24.9%;其他地区收益2.216亿元,占比3.0%[41] - 2023年上半年IND前服务收益增长6.6%至约28.107亿元,占总收益33.1%[42] - 2023年上半年早期(第I及II期)临床开发服务收益增长51.8%至约19.497亿元,占总收益23.0%[42] - 2023年上半年后期(第III期)临床开发服务及商业化生产收益增长14.3%至约36.033亿元,占总收益42.4%[42] - 2023年公司目标通过WBS提高可观毛利率[37]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的37.932亿元增长30.0%至2023年上半年的49.314亿元[44] - 公司毛利从2022年上半年的34.132亿元增长4.3%至2023年上半年的35.606亿元,毛利率从47.4%降至41.9%[45] - 公司其他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1.591亿元增长24.5%至2023年上半年的1.98亿元[46] - 公司其他收益净额从2022年上半年的3.096亿元减少62.9%至2023年上半年的1.148亿元[47] - 公司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的减值亏损从2022年上半年的7080万元增加至2023年上半年的1.318亿元[48] - 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6710万元增长57.1%至2023年上半年的1.054亿元,占收益百分比从0.9%增至1.2%[50]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5.201亿元增长30.7%至2023年上半年的6.796亿元[51] - 公司研发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2.711亿元增长25.9%至2023年上半年的3.414亿元[52] - 公司纯利从2022年上半年的26.212亿元减少10.8%至2023年上半年的23.379亿元,纯利率从36.4%降至27.5%[55]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从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0.61元减少9.8%至2023年同期的0.55元,每股摊薄盈利从约0.58元减少10.3%至0.52元[56]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结余从2022年12月31日的约24170.7百万元增长9.4%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26449.8百万元[57] - 公司使用权资产结余从2022年12月31日的约1745.3百万元增长45.8%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2545.1百万元[58] - 公司无形资产从2022年12月31日的约548.8百万元减少0.9%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544.0百万元[59] - 公司存货从2022年12月31日的约2280.9百万元减少13.8%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1965.1百万元[62] - 公司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2年12月31日的约3269.2百万元减少31.8%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2230.5百万元[66] - 公司流动负债中的合约负债结余从2022年12月31日的约3379.4百万元减少15.3%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2861.1百万元[67] - 公司非流动负债中的合约负债从2022年12月31日的约711.5百万元增长3.6%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737.1百万元[67] - 公司租赁负债总额从2022年12月31日的约1638.7百万元增长41.9%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2326.1百万元[68]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以及定期存款结余总额从2022年12月31日的约6699.7百万元增长13.5%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7603.6百万元[6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款总额约为28.15亿元,与2022年12月31日的27.83亿元相比相当稳定[72] - 2023年6月30日借款中,人民币借款约2.797亿元,实际年利率3.4% - 4.9%;美元借款约20.081亿元,实际年利率5.4% - 6.4%;欧元借款约5.272亿元,实际年利率2.7% - 5.0%[72] - 2023年6月30日,约11.556亿元借款将在1年内到期,约3.805亿元将在1 - 2年内到期,约11.568亿元将在2 - 5年内到期,约1.221亿元将在5年后到期[72] - 已抵押银行存款从2022年12月31日的约2540万元增长54.7%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3930万元[75] - 资本负债比率由2022年12月31日的7.7%下降至2023年6月30日的7.2%[76] - 2023年上半年经调整纯利为29.256亿元,经调整纯利率为34.5%;2022年分别为29.149亿元和40.4%[7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调整纯利为28.383亿元,应占经调整纯利率为33.4%;2022年分别为28.35亿元和39.3%[78] - 2023年上半年经调整每股基本盈利和摊薄盈利均为0.68元和0.65元,与2022年持平[78] - 2023年上半年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32.306亿元,利润率为38.0%;2022年分别为33.927亿元和47.1%[79] - 2023年上半年经调整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38.183亿元,利润率为45.0%;2022年分别为36.864亿元和51.2%[7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2,002.9百万元,2022年同期约为人民币1,707.9百万元[80] - 董事会决议不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任何中期股息[8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84.92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72.06亿元增长17.84%[88]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35.61亿元,2022年同期为34.13亿元,同比增长4.32%[88]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25.29亿元,2022年同期为29.30亿元,同比下降13.68%[88]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3.38亿元,2022年同期为26.21亿元,同比下降10.79%[88] - 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55元,2022年同期为0.61元,同比下降9.84%[89] - 2023年上半年摊薄每股盈利为0.52元,2022年同期为0.58元,同比下降10.34%[8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342.64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10.95亿元增长10.19%[9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33.74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4.32亿元下降1.70%[9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成本为49.31亿元,2022年同期为37.93亿元,同比增长29.99%[8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行政开支为6.80亿元,2022年同期为5.20亿元,同比增长30.78%[8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223047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269182千元[91]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合计814084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9318597千元[91]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973667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9151271千元[91] - 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44000384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0245788千元[91]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合计4956064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032711千元[91]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3904432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6213077千元[91] - 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3773837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047407千元[91] - 2023年6月30日非控股权益为130594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65670千元[9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为8492046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7206440千元人民币,其中北美地区为3927954千元人民币(2022年:3896111千元人民币),欧洲地区为2551605千元人民币(2022年:1296601千元人民币),中国地区为1792531千元人民币(2022年:1792077千元人民币),全球其他地区为219956千元人民币(2022年:221651千元人民币)[10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位于爱尔兰、德国、美国及新加坡的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及递延税项资产除外)分别为10954469000元人民币、3230281000元人民币、2064910000元人民币及228803000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10120685000元人民币、2794914000元人民币、1840142000元人民币及25529000元人民币[10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入为19796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59144千元人民币[10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为114840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309626千元人民币[10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财务成本为78819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2661千元人民币,若干一般借款产生的借款成本按照每年1.27%至6.37%(2022年:1.39%至2.31%)资本化[108] - 2023年除税前溢利经扣除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521078千元人民币、使用权资产折旧117802千元人民币等项目[109] - 2023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3000691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2439711千元人民币[109] - 2023年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的减值亏损(已扣除拨回)为131797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70838千元人民币[109] - 2023年存货撇减等相关成本及开支情况为存货撇减42681千元人民币等[109]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191,116千元,2022年同期为308,910千元[11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