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02269)
搜索文档
港股生物医药股继续回调,荣昌生物跌超10%
格隆汇APP· 2025-10-10 14:11
港股生物医药板块市场表现 - 港股生物医药股连续第二日回调,多只个股出现显著下跌 [1] - 诺诚健华股价下跌11.19%,荣昌生物下跌10.22%,领跌板块 [2] - 药明系公司普遍下跌,药明合联跌5.68%,药明生物跌5.32%,药明康德跌4.19% [2] 主要下跌个股详情 - 诺诚健华最新价14.760港元,总市值260.21亿港元,但年初至今涨幅仍达141.18% [2] - 荣昌生物最新价95.350港元,总市值537.47亿港元,年初至今涨幅高达562.15% [2] - 药明生物总市值达1585.28亿港元,为板块中市值最大公司之一,年初至今上涨120.84% [2] - 复宏汉霖和科伦博泰生物年初至今表现强劲,涨幅分别为205.49%和199.33%,但当日分别下跌4.42%和4.25% [2]
10月报电话会:持续看好创新主线,关注Q3业绩改善
2025-10-09 22:47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医药行业,特别是创新药、CRO、CDMO、医疗器械(高值耗材、低值耗材、设备)、院内中药 [1][2][3][4] * 公司:恒瑞医药、长春高新、仙琚药业、贝达药业、腾科药业、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合联、天宇股份、南微医学、海泰新光、华大基因、盟科医药、先声药业、博安生物、联邦制药、华纳等 [1][6][7][9][10][11][13][15][16][18][19][21][22][25][26] 核心观点和论据 * 创新药是医药板块的核心主线,基本面良好,驱动因素包括平台化(从研发到商业化的纵向拓展)、海外产品兑现(如呋喹替尼、则布替尼)以及早期研发平台化 [1][8] * CRO和医疗器械是困境反转的重要方向,CRO拐点自2024年三、四季度开始显现并持续兑现,医疗器械从2025年二季度开始修复,预计三季度业绩改善更明显 [2][3][4] * 投资策略上,建议关注创新主线(如ESMO会议催化、BD交易推进)和Q3业绩改善,同时注意基药目录政策及院内中药公司调整带来的短期催化 [1][5] * 2025年10月投资组合微调,增加创新药产业链公司(如长春高新、贝达药业)和业绩拐点公司(如药明系、天宇股份) [1][6][7] * 金股筛选标准包括产业链纵向延伸能力、兑现能力、早期研发平台体系化能力,据此推荐长春高新、贝达药业、盟科医药、先声药业等 [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具体公司亮点与预期: * 药明康德:太极业务强劲,全年收入预期首次超百亿,预计2025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132-140亿人民币 [19] * 药明生物:单抗业务恢复,ADC项目高增,预计2025年NFS利润53亿人民币,2026年接近70亿人民币 [20] * 药明合联:全球ADC CRDMO龙头,预计全年经调整FS规模17-18亿人民币,2026年维持30%-50%增长 [20] * 南微医学:海外业务是主要增长来源,国内业务收入占比约40%并有望持续下降,估值对应2025年为25~30倍 [13][14] * 海泰新光:预计三季度收入利润同比增速超50%,与史赛克合作的新产品如宫腔镜预计四季度出货 [15] * 华大药厂:处于明确业绩底,在研抗抑郁药ZG001针对中国约2000~3000万重度患者,销售峰值有望超30亿元 [16][17] * 盟科医药:获海正药业10亿人民币投资,康体项目计划2026年申报NDA,市值被认为不应低于百亿 [11][12] * 天宇股份:非沙坦原料药增长验证公司再造沙坦业务预期,CDMO业务大客户项目持续放量 [25] * 联邦制药:创新药管线如UBT251预计2026年带来约七八千万美元里程碑付款,小分子口服减重药UBT48182动物数据优于礼来产品 [26][27] * 市场表现数据:中泰证券医药团队9月重点推荐组合平均涨幅为5.5个百分点,跑赢医药行业7.2个百分点,其中长春高新上涨26%,药明生物上涨23% [6] * 全球市场预期:到2030年全球ADC市场规模预计达647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接近30% [20]
中金:看好创新药长期产业发展趋势 期待商保突破
智通财经· 2025-10-09 16:09
行业发展趋势 - 国产创新药已从跟随时代走向FIC/BIC创新,产业进入2.0时代并完成质的提升 [1][2] - 国内工程师红利、丰富临床资源和支持性政策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1][2] - 国内品种商业化放量,创新药企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2] 投资机遇与催化剂 - 下半年10月中旬ESMO会议前后的临床数据读出与BD交易有望带来板块新一轮投资机遇 [1][2] - 受益于年初以来港股18A为代表的行业繁荣,一二级市场投融资在二季度出现明显反转 [3] - 预计投融资数据在第三季度迎来改观,内需型CRO和科研上游将受益于需求端变化 [3] 政策与支付环境 - 2025年以来商业医疗险相关政策持续推进,有望加速医疗体系支付改革并支持国产创新 [1][4] - 育儿补贴政策有望改善远期人口压力并刺激婴幼儿相关消费 [4] - 下半年财政政策加码,国内医疗设备相关标的备受市场期待 [1][4] 相关公司标的 - A股关注标的包括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科伦药业、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 [5] - H股关注标的包括科伦博泰生物-B、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康方生物等 [5]
港股生物医药股普跌,荣昌生物跌超9%
新浪财经· 2025-10-09 11:20
港股生物医药板块普跌 - 港股生物医药板块出现普遍下跌,多只重点个股跌幅显著 [1] - 诺诚健华跌幅最大,超过11%,荣昌生物跌超9%,科伦博泰生物-B跌超7% [1] - 泰格医药和药明合联跌幅均超过6%,康方生物跌超5% [1] 重点公司股价表现 - 诺诚健华股价下跌11.54%至16.640港元,总市值293.36亿港元,但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71.90% [2] - 荣昌生物股价下跌9.20%至108.600港元,总市值612.08亿港元,年初至今累计上涨654.17% [2] - 科伦博泰生物-B股价下跌7.71%至533.000港元,总市值1242.88亿港元,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26.39% [2] - 泰格医药股价下跌6.86%至43.960港元,总市值378.51亿港元,年初至今累计上涨44.25% [2] - 药明合联股价下跌6.22%至77.650港元,总市值954.09亿港元,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53.34% [2] - 康方生物股价下跌5.15%至134.500港元,总市值1238.94亿港元,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21.58% [2] 其他相关公司表现 - 复宏汉霖下跌3.91%,君实生物下跌3.16%,康诺亚-B下跌3.38% [2] - 金斯瑞生物科技下跌2.55%,百济神州下跌2.48%,药明生物下跌1.90% [2] - 尽管当日股价普遍下跌,但所列公司年初至今均录得可观涨幅,涨幅范围从金斯瑞生物科技的74.90%到荣昌生物的654.17%不等 [2]
药明生物(02269)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8 22:17
股本与股份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50,000美元,较上月无变化[1] - 本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为4,087,867,673股,较上月底增加16,427,217股[3] - 本月内合共增加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总额为16427217股普通股[9] - 本月内合共增加/减少(-)库存股份总额为0股普通股[9] 期权计划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期权计划1本月底结存70,627,734份,较上月减少16,047,517份[4]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期权计划2本月底结存517,825份,较上月减少33,000份[4]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期权计划3本月底结存3,936,300份,较上月减少18,800份[4]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期权计划4本月底结存1,106,345份,较上月减少13,000份[4]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期权计划5本月底结存27,858,823份,较上月减少113,400份[5]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期权计划6本月底结存1,002,775份,较上月减少201,500份[5] - 本月内因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2,847,637.08美元[5] 股份奖励与回购 - 受限制股份奖励计划本月底可能发行或自库存转让的股份数目为63,687,130股[8] - 全球合伙人计划的股份奖励计划本月底可能发行或自库存转让的股份数目为9,233,053股[8] - 2025年6月6日拟注销但未注销的回购股份数目为23180000股[9] - 2025年7月8日及9日共回购23180000股普通股,截至2025年9月30日尚未注销[9]
大行评级|杰富瑞:美国拟对品牌药品征收100%关税 预计对中国药企影响有限
格隆汇· 2025-09-26 17:03
特朗普药品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品牌药或专利药征收100%关税 旨在推动制造业本土化[1] - 该政策是继两个月前提出200%药品关税威胁后的进一步措施[1] 中国药企受影响程度 - 中国药企对美国市场的直接药品销售极少 因此关税政策影响有限[1] -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可通过与跨国药企的合作模式避免关税影响[1] CDMO行业应对策略 - 美国本土生产成本增加预计将由跨国药企客户承担[1] - 药明生物已在美国新泽西州布局4000升产能 并计划2027年前新增3.6万升产能[1] - 相较之下三星生物制药尚未在美设厂[1] 投资建议 - 杰富瑞建议投资者趁股价调整时吸纳药明生物[1]
CXO行业深度跟踪报告:CDMO景气度持续,CRO拐点可期
信达证券· 2025-09-26 14:04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2] 核心观点 - CXO行业整体供需关系改善 市场景气度正在修复 [3] - CDMO景气度持续 龙头公司业绩普遍改善 新签订单加速 新兴赛道布局深化 [5][49][58] - CRO拐点可期 订单作为前瞻指标已先行改善 实验用猴价格回暖 AI赋能提升研发效率 [6][66][73] CXO细分赛道分析 - 全球CRO市场规模2023年达821.1亿美元 预计2023-2026年复合增速9.0% 中国CRO市场规模2023年达848.3亿人民币 预计2023-2026年复合增速9.9% [22] - 全球CDMO市场规模2023年达797亿美元 预计2023-2028年复合增速16.1% 中国CDMO市场规模2023年达859亿人民币 预计2023-2026年复合增速19.4% [22] - 细分赛道中药物发现全球增速12.4% 安评全球增速19.9% ADC全球增速28.4% TIDES全球增速23.8% [23] 需求侧分析 - 2025年1-8月海外创新药融资金额226亿美元 同比下降36% 融资事件489件 同比下降16% [3][23] - 2025年1-8月国内创新药融资金额77.50亿美元 同比增长89% 其中二级市场融资金额51.35亿美元 同比增长304% [3][31] - 美联储2025年进入降息周期 2025年9月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4.00%-4.25% 预计年内还有两次降息 [26] - 2025年港股医疗保健行业募集资金746.02亿港币 恢复至2020年同期水平 [36] - 2025年H1中国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627亿美元 超过2024年全年 占全球BD交易总金额47% [36] 供给侧分析 - 药明康德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70-80亿元 药明生物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53亿元 均同比显著提升 [4][37] - 2021年以来超过10家中小CXO公司IPO失败 收入体量多不足5亿元 国内业务占比高 [44][45] - 行业竞争格局向头部集中 中小企业面临价格压力 存在运营困难甚至停业清算问题 [44] CDMO板块表现 - 2024年Q4以来CDMO龙头公司业绩边际改善 2025年Q2药明康德收入同比增长20% 凯莱英收入同比增长27% [47] - 药明康德2025年H1在手订单567亿元 同比增长37.2% 药明生物未完成订单203.4亿美元 药明合联未完成订单13.29亿美元 同比增长57.9% [50][51] - CDMO项目管线自带放大逻辑 药明康德小分子D&M管线总数3409个 药明生物临床前项目429个 药明合联药物发现项目858个 [53][54] - 药明康德2025年H1 TIDES业务收入50.3亿元 同比增长141.6% 在手订单同比增长48.8% [58][62] - 药明合联2025年H1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48.4% ADC并购交易被收购方75%为公司客户 [62] CRO板块表现 - 2025年Q2 CRO公司利润端多数扭亏为盈 昭衍新药2025年H1新签订单10.2亿元 同比增长13% [64][66] - 2025年5月实验用猴中标价格回升至9-10万元/只 预示临床前CRO需求复苏 [68][71] - 药明康德实验用猴存栏超2万只 昭衍新药存栏约2万只 康龙化成存栏近1万只 [72] - AI赋能药物研发 维亚生物AI收入占CRO总收入10% 成都先导HAILO平台累计投入1492万元 [73][74] 重点公司估值 - CXO龙头公司PS估值5-10倍 PE估值20-50倍 [75] - 药明康德2025年预期PS 7.32倍 PE 23.92倍 药明生物2025年预期PS 6.98倍 PE 34.62倍 [76] - 昭衍新药2025年预期PS 14.94倍 PE 98.01倍 药明合联2025年预期PS 14.53倍 PE 56.67倍 [76]
海内外CXO复盘 - 从短期、中期、长期维度看中国CXO的全球竞争力
2025-09-26 10:28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中国医药研发外包(CRO/CDMO)行业,具体包括临床前CRO、临床CRO、小分子CDMO和大分子CDMO(CRDMO)等细分领域 [1] * 提及的公司包括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合联、康龙化成、凯莱英、博腾股份、泰格医药、普蕊斯、昭衍新药、博济医药等中国头部CRO/CDMO企业,以及三星生物等海外竞争对手 [1][3][7][8][9][10][11][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表现与驱动因素 * 中国CRO行业在2024-2025年表现强劲,股价显著上涨,例如药明康德涨幅超过100% [1][4] * 增长主要受政策支持、AI技术应用和亮眼业绩驱动 [1][3][4] * AI技术通过缩短研发时间和提高效率为行业带来进展 [4] 全球竞争力与地缘政治风险 * 中国CRO行业在全球市场具备化学能力、合规产能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综合优势 [1][5] * 地缘政治风险(如印度PLI计划、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总体可控,原因包括行业粘性强、直接发往美国的收入占比较低(例如药明康德2024年直接发往美国收入仅占10%左右)以及头部企业积极布局海外产能 [1][5] 供需状况与行业趋势 * 供给端:小分子CDMO领域产能建设高峰已过,大分子CDMO领域仍处于高投入阶段 [1][6][11] * 需求端:全球医药管线数量和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中国本土临床试验登记总量攀升,需求侧保持强劲 [1][6] * 医药研发投入整体呈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 [7] 细分领域表现差异 * 大分子CDMO领域竞争加剧,药明生物2025年收入增速指引为14%-16%,低于三星生物的25%-30% [7] * 药明合联表现突出,2025年收入增速指引从35%上调至45%以上,市占率从招股时的9.8%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0%左右 [1][7] * 小分子CDMO方面,中国企业(如康龙化成、凯莱英、博腾)受益于工程师红利和化学优势,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长良好 [1][7] * 临床CRO和临床前CRO目前处于调整阶段,短期业绩波动较大 [3][7] 订单与业绩展望 * 大分子CDMO:截至2025年H1末,药明生物三年内未完成订单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3%),三星生物未完成订单187亿美元(同比增长43.8%),药明合联未完成订单13.29亿美元(同比增长57.9%),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48.4% [8] * 小分子CDMO:中国头部公司新签订单增速良好,如药明康德2025年一季度新签订单增速约25%,康龙化成H1小分子CDMO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20%,凯莱英截至2025年H1末在手订单10.88亿美元(较2024年底增长超10%) [8] * 临床CRO/临床前CRO:订单呈现回暖迹象,如泰格医药、普蕊斯订单增长达到或接近双位数,昭衍新药2025年Q2新签订单同比增长18%,预示后续业绩可能恢复 [3][8][9][10] 资本开支与未来信心 * 大分子领域资本开支维持高位,国内外企业如三星生物、药明生物、药明合联投入显著 [11] * 小分子领域大部分国内企业已过资本开支高峰,但药明康德计划2025年至少投入70-80亿元,反映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11] 其他重要内容 * 多家CRO公司正布局多肽、寡核苷酸等新兴业务(New Modality) [3][12] * 部分企业如百诚医药、阳光诺和正在进行创新药转型 [12] * 投资建议:小分子领域优选估值底部、竞争格局良好、海外布局领先的企业(如药明康德);大分子领域关注具有阿尔法与贝塔双重优势的龙头;新兴业务布局是重要方向 [3][12][13] * 预计CDMO领域将在2026年持续稳健增长,临床前和临床CRO未来可能迎来拐点 [10]
WuXi Biologics Launches WuXia™4.0, Targeted Integration Cell Line Platform TrueSite TI™,to Accelerate Biologics Development with High Titer and Superior Stability
Prnewswire· 2025-09-25 19:42
新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第四代靶向整合技术平台TrueSite TI™ 基于CHO细胞系 旨在重塑生物制剂开发流程 加速时间线 提升产品质量 并确保抗体和复杂蛋白疗法的一致可扩展性 [1] - 该平台通过精准细胞工程技术将目标表达单元递送至宿主细胞预定义位置 相比传统随机整合或转座酶方法 将克隆筛选限制在数十个候选者内 确保长期表达稳定性 并显著缩短IND时间线 [2] - 平台实现单克隆抗体平均滴度超过8.0 g/L 支持高产商业制造 超过99%的克隆细胞系在传代60代后保持稳定蛋白表达 有效缓解放大生产至20,000升时的滴度下降风险 [3][6] 技术平台优势 - TrueSite TI™作为WuXia™平台第四代产品 在过去十年中经过超过1000个分子的技术演进和验证 驱动更高效率和质量 [3] - 平台不仅适用于单克隆抗体开发 还展示出对双特异性抗体、Fc融合蛋白和Fab片段等复杂生物制剂的强大适用性 提供卓越细胞系稳定性和可预测生长特性 [3][6] - 通过简化工艺开发流程 平台提供行业领先的6个月IND时间线 加速突破性疗法的临床试验进程 [3][6] 平台家族扩展 - WuXia™平台家族包括用于增强ADCC效应的去岩藻糖抗体开发平台WuXiaPlus™ 非抗生素细胞系开发平台WuXia RidGS™ 以及基于HEK293细胞系的难表达分子平台WuXia293 [5][7] - 截至2024年 该平台家族已在全球监管机构认可下产生超过1000个细胞系 用于临床和商业制造 表达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和酶等多种重组蛋白 [5] - 平台家族持续扩展以满足全球客户多样化需求 体现公司在细胞系开发领域的技术领导地位 [7]
当创新药成为共识,下一个10倍股在哪?
券商中国· 2025-09-25 07:38
行业技术突破与创新趋势 - 中国医药行业正经历技术革命 CRISRP基因编辑技术和AI大模型大幅提升药物研发效率并缩短周期 [2] - 平台型技术如ADC 双抗 细胞治疗崛起 为新药研发打开全新维度 [7] - 国产创新药全球竞争力持续攀升 在研创新药占全球比重约30% 创新药研发管线占全球比重约1/4 [8] 创新药产业发展与出海突破 - 创新药成为港股市场涨势引擎 多只跟踪港股创新药的指数年内涨幅翻番 [4] - 国产创新药密集上市 过去五年共有210个创新药获批 今年上半年43个创新药获批同比增59% [8] - License-out交易爆发式增长 中国药企年内BD出海交易金额达845.31亿美元同比增185% 交易数量83项同比增57% [11] 政策与资金环境支持 - 医保谈判规则稳定 药品审批流程加速 商业保险政策完善 为创新药支付拓宽空间 [8] - 美联储降息周期与南向资金流入形成双重流动性利好 支撑Biotech企业管线推进 [8]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完成成份股优化 创新药与CXO权重占比飙升至89% 更精准反映行业面貌 [14] 代表性企业案例与指数表现 - 药明生物 百济神州等创新药龙头牵引板块上涨 药明生物近一年涨幅近200% [4][13] - 恒瑞医药与默沙东合作开发HRS-5346抑制剂 亿帆医药实现自主出海 康方生物头对头试验胜出 [7] - 恒生医药ETF(159892)近一年回报117.22% 规模增长18.33亿元至59.97亿元 [15] - 港股通医疗ETF(520510)聚焦CXO+AI医疗 成立以来获10.43%回报 [15] 估值水平与投资机会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PE约33倍 处于近五年32%分位数 估值仍具吸引力 [11] - 港股创新药赛道创新纯度突出 直接享受创新药出海价值兑现红利 [14] - ETF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一篮子布局工具 规避单一公司风险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