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银行集团(02356)

搜索文档
大新银行集团(0235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3 17:03
营运收入及利润 - 营运收入同比增加22.1%,达32.87亿港元[6] - 淨利息收入同比增加11.9%,至25.39亿港元[6] - 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同比增加59.8%,至6.03亿港元[6] - 本公司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加25.6%,至13.96亿港元[6] - 每股基本盈利為0.99港元,每股攤薄盈利為0.93港元[6] - 期間溢利為13.96亿港元[14] - 2023年末期股息為6.89亿港元[14] - 营運溢利(扣除若干投资及固定资产之收益及虧損前)同比增加14.6%至11.48亿港元[116] - 淨利息收入同比增加11.9%至25.39亿港元[116] - 信貸減值虧損增加至5.44亿港元[116] - 貸款撇銷淨額減少38.3%至4.81亿港元[116] - 折舊費用增加8.7%至1.86亿港元[116] - 已收利息增加17.3%至60.28亿港元[116] - 已付利息增加54.9%至36.41亿港元[116] - 營運資產及負債變動導致現金流出19.77亿港元[116]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9.59亿港元[1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营運收入为32.8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2.1%[1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除税前溢利为15.8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0.3%[126] 资产负债情况 - 现金及在銀行的結餘和在銀行1至12個月內到期的存款合計為130.54億港元[11] - 持作交易用途的證券和以公平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合計為86.66億港元[11] - 各項貸款及其他賬目合計為1,472.38億港元[11] - 以公平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資產為429.01億港元[11] - 以攤餘成本列賬的金融資產為378.99億港元[11] - 客戶存款為2,081.44億港元[11] - 已發行的存款證為46.05億港元[11] - 後償債務為41.09億港元[11] - 資產總額為2,607.44亿港元[105] - 负债总额为2,278.55亿港元[105] - 淨流動性差距為328.89億港元[105] - 持作交易用途的證券為17.40億港元[105] - 以公平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為0.82億港元[105] - 衍生金融工具資產為35.66億港元[105] - 各項貸款及其他賬目為1,491.14億港元[105] - 以公平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資產為405.26億港元[105] - 以攤餘成本列賬的金融資產為393.72億港元[105] - 客戶存款為2,072.34億港元[105] 金融工具 - 以公平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債務工具公平值變動淨額增加1.81億港元[9] - 應佔聯營公司其他全面收益增加0.66億港元[9] - 行產重新分類為投資物業產生儲備增加0.46億港元[9] - 公司持作交易用途的证券及以公平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8.80亿港元,较2023年末增加7.5%[47] - 公司持作交易用途的衍生工具资产总额为10.39亿港元,负债总额为9.60亿港元[50] - 公司持作对冲用途的衍生工具资产总额为27.18亿港元,负债总额为2.09亿港元[50]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已确认衍生金融工具资产总额为37.57亿港元,负债总额为11.68亿港元[50] - 公司非上市权益性证券的公平值变动将导致其他全面收益增加或减少8700万港元[111] 贷款及信贷质量 - 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413.74亿港元[54] - 信贷減值貸款及垫款占客户貸款及垫款總額的1.96%[56] - 逾期未偿還貸款總額占客户貸款及垫款總額的1.83%[59] - 有抵押逾期貸款及垫款的抵押品市值為33.28億港元[59] - 經重組貸款及垫款占客户貸款及垫款總額的0.28%[63] - 收回抵押品的總估計可變現值為5.67億港元[66] - 2024年6月30日,集團客户貸款及垫款的預期信貸損失準備總額為12.43億港元[69] - 其中阶段1准备为4.04亿港元,阶段2准备为3.08亿港元,阶段3准备为5.31亿港元[69] - 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新源生、購入或撤銷確認的金融資產預期信貸損失準備增加1.02億港元[70] - 同期PDs/LGDs/EADs及前瞻性假設變動導致準備增加2.15億港元[70] 其他 - 以攤餘成本列賬的金融資產總額為379.30億港元[72] - 行產、傢俬及設備的賬面淨值為18.00億港元,傢俬、設備及汽車的賬面淨值為5.42億港元[74] - 使用權資產的賬面淨值為4.26億港元,租賃負債為4.52億港元[78] - 投資物業的公平值為8.48億港元,其中有1.00億港元來自重新分類行產為投資物業[78] - 客户存款总额为2,081.44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072.34亿港元增加0.4%[80] - 已发行的存款证余额为46.05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4.28亿
大新银行集团(0235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12:03
财务业绩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本集团未经审核之股东应佔溢利为13亿9千6百10万港元[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本集团的营运收入为32亿8千6百77万港元,同比增长22.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本集团的淨利息收入为25亿3千8百70万港元,同比增长11.9%[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本集团的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為6億330萬港元,同比增長59.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本集團的信貸減值虧損為5億4千4百萬港元,同比增加246.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利息收入为62.06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7.4%[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利息支出为36.67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21.5%[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為60.34億港元,較2023年同期增加50.1%[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淨交易收入為11.95億港元,較2023年同期大幅增加85.3%[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其他營運收入為2.52億港元,較2023年同期下降34.0%[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營運支出為15.95億港元,較2023年同期增加4.0%[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信貸減值虧損為5.44億港元,較2023年同期大幅增加247.1%[18] - 本集團2024年上半年稅項支出為183,847千港元[22] - 本集團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分別為0.99港元及0.93港元[23][24] 资产负债表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的客戶存款為2,081億4,354萬港元[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的以公平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資產為429億908萬港元[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的以攤餘成本列賬的金融資產為379億9,921萬港元[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的聯營公司投資為23億1,122萬港元[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的股東資金為333億2,142萬港元[8] - 本集團持有的交易性證券包括債務證券和投資基金,總額為1,879,533千港元[25][26][27] - 本集團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名義本金總額為376,201,464千港元,其中持作交易用途的衍生工具資產和負債分別為1,038,911千港元和959,793千港元[28] - 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413.74亿港元[30] - 信贷减值贷款及垫款占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的1.96%[31] - 逾期3个月以上的贷款总额为25.85亿港元,占总额的1.83%[32] - 有抵押逾期贷款的抵押品市值为33.28亿港元[32] - 经重组贷款及垫款为3.91亿港元,占总额的0.28%[34] - 持有的收回抵押品包括275.24亿港元的收回物业和102万港元的其他资产[35] - 公司在中国内地持有的某些其他物业估计可变现总值为5.67亿港元[35] - 公司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资产总额为35.66亿港元,负债总额为12.79亿港元[29] - 公司持有的指定以公平值对冲的衍生工具资产为25.04亿港元[29] - 公司持有的持作交易用途的衍生工具资产为10.62亿港元[29] - 以公平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資產總額為429.01億港元,較2023年12月31日增加5.85%[36] - 以攤餘成本列賬的金融資產總額為378.99億港元,較2023年12月31日減少3.75%[37] - 股東資金總額為333.21億港元,較2023年12月31日增加2.28%[38] - 已指定580,779,000港元作為監管儲備[39] - 已簽約但未提撥準備之資本承擔為34,835,000港元[40] - 資產負債表外信貸承擔合約金額為660.50億港元,信貸風險加權數額為19.63億港元[41] - 已抵押作負債擔保的資產金額為9.59億港元[41] - 擔保負債金額為9.55億港元[41] - 可無條件取消而不須預先通知之承擔為600.11億港元[41] - 其他承擔為45.71億港元[41] 业务表现 - 集团营业收入为32.87亿港元,其中净利息收入为25.39亿港元,非利息收入为7.48亿港元[44] - 个人银行业务营业收入为16.26亿港元,企业银行业务营业收入为6.86亿港元,财资及环球市场业务营业收入为6.72亿港元[44] - 中国内地及澳门银行业务营业收入为3.14亿港元[44] - 集团营业支出为15.95亿港元[44] - 集团扣除信贷减值损失前营业溢利为16.92亿港元,信贷减值损失为5.44亿港元[44] - 集团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为4.30亿港元,联营公司投资减值损失为0.16亿港元[44] - 集团除税前溢利为15.80亿港元,税项支出为1.84亿港元[44] - 集团期內溢利為13.96亿港元[44] - 集团於2024年6月30日的總資產為2,623.73亿港元,總負債為2,287.40亿港元[44] - 集团营业收入为32.87亿港元
大新银行集团(02356)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6:39
大新銀行有限公司之控股公司 The holding company of Dah Sing Bank, Limited Stock Code : 2356 (股份代號 ) 2023 年 報 ANNUAL REPORT 大Th新e h銀ol行din有g限 co公m司pa之ny控 of股 Da公h 司Sing Bank, Limited 2023 年ANN報UAL REPORT 76 大新銀行扎根香港逾 年,一直堅守「以人為本」的願景。 我們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質素,秉持以客為尊的業務宗 旨,務求信守「同步更進步」的承諾,與客戶在香港、大灣 區以至更廣泛地區共同成長。 As a bank with over 76 years of history in Hong Kong, Dah Sing Bank has been committed to our vision to be “the local bank with a personal touch”. Customer centricity lies at the heart of everything we do, as we continually upl ...
大新银行集团(0235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12:06
财务表现 - 集团2023年度利息收入114.86亿港元,利息支出66.70亿港元,淨利息收入48.15亿港元,同比增長9.9%[2] - 集團2023年度服務費及佣金收入10.79億港元,服務費及佣金支出2.12億港元,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8.67億港元,同比下降61.5%[2] - 集團2023年度營運收入59.16億港元,同比下降13.3%[2] - 集團2023年度扣除減值虧損前之營運溢利27.47億港元,同比下降27.9%[2] - 集團2023年度信貸減值虧損7.31億港元,同比下降8.9%[2] - 集團2023年度除稅前溢利21.42億港元,同比增長8.7%[2] - 集團2023年度每股基本盈利1.32港元,每股攤薄盈利1.23港元[2] - 集團2022年淨利息收入為43.83億港元[23] - 集團2022年非利息收入為24.43億港元[23] - 集團2022年營運收入為68.26億港元[23] - 集團2022年信貸減值虧損為8.03億港元[28] - 集團2022年除稅前溢利為19.70億港元[23] - 集團2022年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為10.87億港元[25] - 集團2022年淨交易收入為1.65億港元[27] 资产负债表 - 集團2023年12月31日總資產2,607.44億港元,客戶存款2,072.34億港元,股東資金325.78億港元[4] - 集團2023年12月31日的總資產為2,607.44億港元,總負債為2,278.55億港元[22] - 集團2022年12月31日總資產為2,520.86億港元[23] - 集團2022年12月31日總負債為2,218.61億港元[23] - 持作交易用途的证券及以公平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合计为1,748,057,000港元[38] - 衍生金融工具资产和负债分别为3,566,149,000港元和1,279,419,000港元[39,40] - 客户贷款及墊款总额为143,049,476,000港元,扣除各阶段减值准备后为141,936,220,000港元[41] - 其他资产为5,141,313,000港元,扣除各阶段减值准备后为5,120,398,000港元[41] - 以公平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总额为405.26亿港元,较上年增加4.9%[48] - 以攤餘成本列賬的金融資產總額為393.72億港元,較上年增加19.6%[49] 资本及流动性 - 大新银行集团股东资金总额为325.78亿港元,其中包括保留盈利239.23亿港元和拟派末期股息6.89亿港元[50] - 大新银行已指定6.17亿港元作为监管储备[51] - 大新银行集团于2023年12月31日的资本承诺为5,073万港元[52] - 大新银行集团的表外信贷承诺总额为687.72亿港元,信贸风险加权数额为21.20亿港元[52] - 大新银行集团2023年12月31日的普通股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6.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6.9%,整体资本充足率为21.2%[65] - 大新银行集团2023年12月31日的槓桿比率为11.2%[67] - 大新银行集团2023年12月31日的流动性维持比率为64.0%[68] 重庆银行投资 - 根据管理层估算的重庆银行未来盈利和股息,以及考虑其中期和长期增长及资产净值后的预期可能脱手价值,计算得出重庆银行的使用价值[30] - 在估算重庆银行未来现金流时需要管理层作出重要判断[31] - 经计算使用价值后,重庆银行的可收回金额仍低于账面值,因此确认新增减值撥備552,000,000港元[32] - 该投资的减值不会影响大新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前提是该投资维持等于或高于初始投资成本1,213,000,000港元[33] - 应佔聯營公司重慶銀行淨溢利增至6.89億港元,但需計提5.52億港元減值撥備[82] 业务发展 - 本集团於2023年1月宣布與永明金融集團簽訂15年香港獨家銀行保險合作協議,從2023年7月開始分銷永明金融產品[74] - 本集團於2023年8月1日在前海開設新深圳分行,成為首家在中國內地獲得雙牌照的外資銀行[75] - 新深圳分行專注於為境內企業客戶提供人民幣貸款、存款和匯款服務,順應人民幣國際化趨勢[76] - 本集團在大灣區的戰略發展取得重要里程碑[72] - 成功完成實施新核心銀行系統,並繼續投資銀行服務的技術及數碼化[86] 展望 - 預期香港銀行業在嚴格的監管環境下仍然保持穩定,銀行資本及流動資金水平普遍非常高[84] - 資本充足比率及資金流動性均維持穩健,能應對嚴峻營商環境並把握增長機遇[88]
大新银行集团(02356)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8 16:46
衍生工具 - 2023年6月30日,持作交易用途之衍生工具的名义本金总额为232,300,784千港币,其中包括外汇衍生工具、利率衍生工具、权益性衍生工具和商品衍生工具[35] - 2022年12月31日,持作交易用途之衍生工具的名义本金总额为156,556,934千港币,包括外汇衍生工具、利率衍生工具、权益性衍生工具和商品衍生工具[36] 客户贷款及墊款 - 2023年6月30日,客户贷款及墊款总额为139,419,039千港币,扣除階段1、階段2和階段3的減值準備后净额为138,346,031千港币[37] - 2023年6月30日,信贷减值之贷款及墊款占客户贷款及墊款总额的比例为1.85%[38] - 2023年6月30日,逾期未償還贷款总额为2,077,635千港币,其中有抵押逾期贷款及墊款为1,462,331千港币,无抵押逾期贷款及墊款为615,304千港币[39] 预期信贷损失 - 2023年6月30日,客户贷款及预付款的预期信贷损失准备为412,323千港元[43] - 2022年12月31日,客户贷款及预付款的预期信贷损失准备为495,939千港元[44] 资产及负债 - 2023年6月30日,以公平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总额为38,077,633千港元[4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債務證券总额为35,354,343千港元,较2022年底增长了2,368,847千港元[46] - 公司持有的存款證金额为2,692,313千港元,较2022年底减少了427,865千港元[46] 资本管理 - 大新银行的后償債务到期时,应付金额比上述账面值高280,000,000港元[53] - 大新银行发行的225,000,000美元后償債务到期日为2029年1月15日,年息为5%[51] - 大新银行发行的300,000,000美元后償債务到期日为2031年11月2日,年息为3%[52] 风险管理 - 本集团的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资金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和战略性风险等方面[102] - 信贷风险主要源自企业和零售借贷、机械和租购融资以及财资和金融机构的批发借贷等信贷组合[103] - 集团对各类信贷风险进行管理,并定期监控和控制信贷风险敞口、信贷限额和资产质量[123] 流动性管理 - 本集团按審慎原則管理資金流動性,旨在符合法定準則及確保有充足之流動性及融資能力[171] - 本集团定期进行压力测试,以评估流动性状况在受压市场情况下的潜在影响[177] - 本集团维护着应对资金压力的应急计划,包括策略和补充现金流不足的程序[177]
大新银行集团(02356)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3 12:07
盈利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未经审核的股东应占溢利为11亿1190万港元[2]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息收入为22.69亿港元,较2022年的20.20亿港元增长12.3%[4] - 2023年上半年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3.78亿港元,较2022年的4.82亿港元下降21.6%[4] - 2023年上半年扣除减值亏损前的营运溢利为11.58亿港元,较2022年的12.36亿港元下降6.3%[4] - 2023年上半年信贷减值亏损为1.57亿港元,较2022年的3.05亿港元下降48.6%[4]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2.12亿港元,较2022年的12.58亿港元下降3.7%[4] - 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79港元,摊薄每股盈利为0.75港元[4]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息收入为226904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020290千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37767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81602千港元[14] - 2023年上半年净交易收入为645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3456千港元[15] - 2023年上半年其他营运收入为3823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1245千港元[16] - 2023年上半年营运支出为153332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390536千港元[17] - 2023年上半年信贷减值亏损为15689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05055千港元[18]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在银行的结余利息收入为36151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9972千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证券投资利息收入为176527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92237千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各项贷款及其他账目利息收入为316041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024747千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银行存款/客户存款利息支出为273223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86840千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确认对重庆银行投资新增减值拨备2.32亿港元,投资价值调低至20.16亿港元,此前累计减值计提46.75亿港元,贴现率为12.0%[20]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提拨准备,2023年即期税项中香港利得税为9201.8万港元,中国内地及澳门的税项为1900.6万港元,过往年度超额拨备为6004.4万港元,递延税项为4899.8万港元,税项总计9997.8万港元[21][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每股基本盈利按盈利11.11923亿港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4.05752132亿股计算,每股摊薄盈利考虑应占联营公司利润6003.3万港元的摊薄效应后按盈利10.5189亿港元及调整后股数计算[23][24]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息收入为22.69045亿港元[43] - 2023年上半年非利息收入为4.22361亿港元[43] - 2023年上半年营运收入为26.91406亿港元[43] - 2023年上半年扣除信贷减值前营运溢利为11.58085亿港元[43] - 2023年上半年信贷减值亏损为1.56893亿港元[43] - 2023年上半年扣除信贷减值后营运溢利为10.01192亿港元[43] - 2023年上半年出售其他固定资产净亏损为130.9万港元[43] - 2023年上半年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为4.3024亿港元[43] - 2023年上半年联营公司投资减值亏损为2.32亿港元[4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集团总净利息收入为20.202029亿千港元,非利息收入为6.06303亿千港元[4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集团扣除信贷减值亏损/回拨后营运溢利为9.31002亿千港元,期间溢利为10.99336亿千港元[4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折旧及摊销费用为1.76719亿千港元[44] - 2023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录得1%温和增长至11.12亿港元[65] - 上半年净利息收入增长12%,贷款较2022年年底上升2%,净息差上升至1.93% [66] - 净服务及佣金收入下跌22%,其他非利息收入下跌64%,营运支出上升10%,信贷减值亏损减少49% [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扣除减值亏损后营运溢利增长8%至10.01亿港元[67] - 2023年上半年对重庆银行投资减值拨备2.32亿港元,高于2022年上半年的1.39亿港元[67] - 2023年上半年资产回报率为0.9%,股东资金回报率为7.4% [67]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合计为2510.07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520.86亿港元略有下降[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负债合计为2201.31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18.61亿港元略有下降[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东资金为305.65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99.14亿港元有所增长[8] - 2023年6月30日持作交易用途的证券及以公平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合计15.0703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7.1464亿港元减少[25] - 2023年6月30日未到期衍生工具合约名义本金为23.2300784亿港元,资产为4290.911万港元,负债为1364.766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名义本金为15.6556934亿港元,资产为3901.236万港元,负债为997.637万港元[26][27] - 2023年6月30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39,419,03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6,530,235千港元有所增长[28] - 2023年6月30日信贷减值贷款及垫款占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百分比为1.85%,与2022年12月31日的1.86%基本持平[29] - 2023年6月30日逾期未偿还贷款总额为2,077,635千港元,占总额百分比为1.49%,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1,855,344千港元和1.36%[30] - 2023年6月30日客户贷款及垫款中经重组贷款及垫款为435,359千港元,占总额0.31%,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339,249千港元和0.25%[32] - 2023年6月30日持有之收回抵押品总值为148,19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0,822千港元[33] - 2023年6月30日估计可变现总值为57,050,000港元的中国内地若干其他物业,2022年12月31日为59,356,000港元[33] - 2023年6月30日以公平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合计为38,077,63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8,617,851千港元[34] - 2023年6月30日债务证券中持有的存款证为352,97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34,493千港元[34] - 2023年6月30日债务证券中国库票据(等同现金项目)为1,987,97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97,617千港元[34] - 2023年6月30日权益性证券中企业类为730,77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75,314千港元[34] - 2023年6月30日以攤餘成本列賬的金融資產合計35,309,01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為32,926,090千港元[35] - 2023年6月30日股東資金為30,564,70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為29,913,732千港元[36] - 2023年6月30日指定617,258,000港元作為監管儲備,2022年12月31日為438,466,000港元[37] - 2023年6月30日已簽約但未提撥準備之開支為60,86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為71,857千港元[38] - 2023年6月30日信貸承擔合約金額為68,299,71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為74,607,090千港元[39] - 2023年6月30日或然負債及承擔信貸風險加權數額為2,073,02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為2,657,818千港元[39] - 2023年6月30日已抵押之持作交易用途資產及金融投資作負債擔保為1,444,10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為3,185,206千港元[39] - 2023年6月30日擔保之負債金額為1,441,38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為2,678,069千港元[39] - 2023年6月30日按不可取消物業經營租賃未來應收最低租賃付款總額為24,85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為26,189千港元[40] - 2023年6月30日按未開始租賃應支付租賃付款總額合計為37,309,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為16,596,000港元[40] - 2023年6月30日分项资产为251.006794亿港元[4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分项资产为252.086033亿千港元,分项负债为221.860885亿千港元[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香港使用的贷款未偿还结余为98.536405亿千港元,受抵押品保障百分比为79.0%;2022年12月31日未偿还结余为95.444927亿千港元,受抵押品保障百分比为78.5%[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融资未偿还结余为6.084419亿千港元,受抵押品保障百分比为75.5%;2022年12月31日未偿还结余为5.752611亿千港元,受抵押品保障百分比为72.5%[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香港以外使用的贷款未偿还结余为34.798215亿千港元,受抵押品保障百分比为58.0%;2022年12月31日未偿还结余为35.332697亿千港元,受抵押品保障百分比为61.4%[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39.419039亿千港元,受抵押品保障百分比为73.6%;2022年12月31日总额为136.530235亿千港元,受抵押品保障百分比为73.8%[45] - 不涉及香港之贸易融资贷款总值2.0168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2.81123亿港元)分类于「在香港以外使用的贷款」项下[46] - 2023年6月30日香港工商金融物业投资未偿还结余为219.27亿港元,减值贷款(阶段3)为4943.94万港元[48] - 2023年6月30日对中国大陆业务资产负债表内余额为33.41亿港元,资产负债表外余额为2.19亿港元,总余额为35.60亿港元[50] - 2023年6月30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39.42亿港元,减值客户贷款及垫款(阶段3)为2.58亿港元[53] - 2022年12月31日香港工商金融物业投资未偿还结余为214.07亿港元,减值贷款(阶段3)为3429.9万港元[48] - 2022年对中国大陆业务资产负债表内余额为35.13亿港元,资产负债表外余额为3.47亿港元,总余额为38.60亿港元[51] - 2022年12月31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36.53亿港元,减值客户贷款及垫款(阶段3)为2.54亿港元[53] - 2023年6月30日资产负债表内的余额占资产合计百分比
大新银行集团(02356)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6 17:02
银行周年与活动 - 大新銀行於2022年邁向成立75周年[3] - 2022年7月24日贊助維港渡輪遊,吸引逾3萬名市民參與[4] - 2022年8 - 12月「地球‧敢『動』線上行 — 步足減碳大挑戰」累計記錄逾3.64億步,減少超過60噸碳排放量[7] - 「大新銀行75周年公益挑戰賽」各隊首周達成累積75萬步目標,公司捐款總額達港幣75萬元[6][7] - 「75周年開心大抽獎」為期75天,送出750份獎品[8] - 抽獎活動頭獎15名,每名獲7,500港元信用卡免找數簽賬額[8] - 抽獎活動二獎75名,每名獲1,000港元信用卡免找數簽賬額[8]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股东资金为29914百万港元,较2018年的25566百万港元有所增长[10] - 2022年额外权益性工具为311百万港元,较2018 - 2021年的899百万港元减少[10] - 2022年客户存款为199792百万港元,较2018年的172967百万港元增加[10] - 2022年存款总额为204021百万港元,较2018年的179502百万港元上升[10] - 2022年负债总值(包括后偿债务)为221861百万港元,较2018年的203796百万港元增加[10] - 2022年客户贷款(不包括贸易票据)为136530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144313百万港元减少[10] - 2022年资产总值为252086百万港元,较2018年的230276百万港元增长[10] - 2022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609百万港元,较2018年的2480百万港元下降[10] - 2022年全年派发股息为548百万港元,较2018 - 2019年的675百万港元有变化[10] - 2022年贷款对存款比率为66.9%,较2018年的71.7%有所降低[1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下降3%至16.09亿港元,撇除两大项目后为16.95亿港元,增加2%[33] - 年内净利息收入增长11%,主要因净息差改善和赚息资产结余提高,证券投资结余增加带动[33] - 整体贷款结余收缩5%,主要受企业银行业务拖累,该业务贷款结余收缩9%[33] - 净息差增长13个基点,因公司控制资金成本、2022年利率急升及资产收益率重订速度快于存款成本变动速度[33] - 撇除终止前保险分销协议之收益,非利息收入整体减少27%[34] - 信贷减值亏损增加116%至8.03亿港元,大部分增加来自企业银行业务[34][37]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重庆银行净溢利温和下降至6.57亿港元,全年减值拨备支出总额为16.83亿港元[35][38] - 2022年12月31日,大新银行综合普通股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5.2%,较2021年底的14.2%增加1%[36][39] - 2022年底,大新银行综合整体资本充足率为19.3%,高于去年的18.1%[36][39] - 公司年内流动性维持比率平均水平为50.4%,远高于25%的最低要求[36][39] - 2022年净息差为1.85%,较2021年的1.72%有所提升[48] - 2022年营运收入为68.263亿港元,较2021年的53.842亿港元增长26.8%[48] - 2022年扣除信贷减值亏损前的营运溢利为38.103亿港元,较2021年的23.63亿港元增长61.2%[48] - 2022年扣除信贷减值亏损后的营运溢利为30.072亿港元,较2021年的19.897亿港元增长51.1%[48]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19.7亿港元,较2021年的19.657亿港元增长0.2%[48] - 2022年年度溢利为16.088亿港元,较2021年的16.576亿港元下降2.9%[48] - 2022年不包括于联营公司投资应占之净溢利及减值拨备及摊薄亏损之股东应占溢利为26.351亿港元,较2021年的17.168亿港元增长53.5%[48] - 2022年客户贷款为1365.3亿港元,较2021年的1443.13亿港元下降5.4%[48] - 2022年客户存款为1997.92亿港元,较2021年的1961.35亿港元增长1.9%[48] - 2022年已发行的存款证为42.29亿港元,较2021年的65.9亿港元下降35.8%[48] - 公司2022年股东应占溢利下降2.9%至16.088亿港元,正常化溢利为16.949亿港元与2021年相若[50][51] - 2022年营运收入较2021年增加26.8%,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大幅增加87.8%,净买卖收入下跌[50][52] - 2022年营运支出轻微减少0.2%,信贷减值支出按年增加115.1%[50][53] - 公司股东资金回报率由2021年的5.7%下降至2022年的5.4%,成本对收入比率由2021年的56.1%下降至2022年的44.2%[54] - 2022年12月31日,大新银行综合普通股权一级资本充足率增强至15.2%,综合整体资本充足率为19.3%[54] - 公司银行业务年内流动性维持比率平均水平为50.4%,远高于25%的最低要求[54] - 集团股东资金回报率从2021年的5.7%降至2022年的5.4%,成本收入比从2021年的56.1%降至2022年的44.2%[5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大新银行综合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升至15.2%,较2021年末的14.2%提高1%;综合资本充足率为19.3%,高于上一年的18.1%[56] - 集团全年平均流动性维持比率为50.4%,远高于最低要求的25%[56] - 2022年末附属银行普通股权一级资本基础为262.68亿港元,2021年为243.54亿港元;一级资本为274.36亿港元,2021年为252.52亿港元;扣减后资本基础总额为332.27亿港元,2021年为311.06亿港元;二级资本为57.91亿港元,2021年为58.54亿港元[108] - 2022年普通股权一级资本充足比率为15.2%,2021年为14.2%;一级资本充足比率为15.9%,2021年为14.7%;总资本充足比率为19.3%,2021年为18.1%[108] - 2022年流动性维持比率年度平均为50.4%,2021年为46.9%[108] 公司管理层信息 - 王守業先生82歲,2004年獲委任為公司主席,擁有逾55年銀行及金融業務經驗[16] - 黃漢興先生70歲,2004年獲委任為公司董事,2011年4月晉升為董事會副主席,2017年6月獲委任為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擁有逾45年銀行業務經驗[16] - 史習陶先生82歲,2004年獲委任為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曾於200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間出任公司提名及薪酬委員會主席,執業超逾20年[17] - 陳勝利先生76歲,2008年8月獲委任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自2011年5月起出任公司審核委員會及提名及薪酬委員會成員,2017年8月獲委任為公司提名及薪酬委員會主席,擁有逾40年專業印刷傳訊經驗[17][18] - 裴布雷先生66岁,2017年12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21年6月获委任为审核委员会成员[19][20] - 裴布雷先生2017年12月获委任为大新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2018年8月获委任为风险管理及合规委员会成员,2020年6月获委任为主席,2021年6月获委任为审核委员会成员[19][20] - 裴布雷先生2008年12月至2014年11月任香港大学校董会成员,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任联交所主板及创业板上市委员会成员[20][22] - 裴布雷先生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出任大新金融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20][22] - 谭伟雄先生73岁,2021年6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5] - 谭伟雄先生2019年3月获委任为大新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及风险管理及合规委员会成员[25] - 谭伟雄先生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出任大新金融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25] - 谭伟雄先生1968年加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1999年2月离职,1999年3月加入恒生银行[25] - 谭伟雄先生2003年至2008年任恒生银行副总经理兼商业银行业务主管,2008年至2012年任风险监控总监[25] - 谭伟雄先生2012年12月至2017年6月出任烟台银行董事,2022年4月辞任南旋控股非执行董事,2022年6月退任信义玻璃独立非执行董事[25] - 王伯凌62岁,2004年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1995年加入大新银行,1997年晋升为董事,2011年5月晋升为大新银行董事总经理兼行政总裁,2017年8月调任为副行政总裁及替任行政总裁,拥有逾35年财务管理及银行营运经验[26] - 麦晓德55岁,2017年6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副行政总裁,2004年8月至2017年5月出任大新金融执行董事,拥有逾30年金融服务经验[26] - 王祖兴53岁,2000年加入大新银行,2005年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10年3月获委任为董事会副主席,2017年8月获委任为大新银行董事总经理兼行政总裁,2011年4月获委任为大新金融集团总经理[28][29] - 王美珍56岁,2012年2月加入大新银行出任集团个人银行处主管,2012年5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14年5月获委任为替任行政总裁,2022年4月获委任为副行政总裁,拥有逾30年零售及个人银行业务经验[28][3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零售银行业务 - 零售银行业务贷款结余较稳定,2022年平均贷款量较2021年增长4%[33] - 公司个人银行业务2022年维持稳定,整体存款温和增长,VIP银行分部客户群实现两位数增长[55] - 公司个人银行部通过策略性扩展中小企业银行中心及提高开户效率,在发展零售中小企业业务方面取得良好进展[55] - 未偿还私人贷款较2021年底温和上升3%[59][60] - 到2022年底,个人银行部的数码交易量按年激增46%[62][63] - 个人银行部VIP银行客户数目在2022年实现双位数增长[61] - 个人银行部客户外汇交易业务在2022年实现双位数增长[59][61] 企业银行业务 - 公司银行业务于扣除减值支出前的营运溢利增长61%,撇除项目后增长2%,非利息收入下跌27%[33] - 企业银行贷款结余净减少,净利息收入略低于去年,非利息收入低于去年,贷款减值支出大幅增加[66][67][68] - 企业银行与大新银行(中国)合作,提供在岸开户见证服务,大新银行获双牌照设深圳分行[69][70] - 企业银行投资数码解决方案,升级DS - Direct平台,优化产品功能,精简内部流程[69][71] - 企业银行专注客户账户策略,保持贷款组合信贷质量,吸纳优质客户[66][67] 财资业务 - 财资业务应占溢利增加19%至5.98亿港元,净利息收入增加23%至9.18亿港元,净息差由0.94%上升至1.03%,平均赚息资产增加11%至887亿港元[74][75] - 财资业务市场推广及销售收入增加1430万港元至1.001亿港元,预期信贷减值支出增至3640万港元,较去年的1550万港元大幅增加[74][76] - 财资业务平均流动性维持比率保持于50%,较去年的47%轻微上升[74][77] - 财资业务交易环境严峻,整体交易收入略低于去年[74][75] 澳门业务 - 2022年是澳门经济自疫情爆发以来最艰难的一年,主要经济指标按年大幅下跌[78][79] - 澳门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大幅下降[80] - 澳门商业银行贷款结余轻微减少2.4%,客户存款按年增长15.1%[81][82] - 澳门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较2021年增加4.9%,非利息收入按年减少27.2%[84][85] - 澳门商业银行实施以客为本举措,员工好评,客户满意度良好[87][88] 大新银行(中国)业务 - 大新银行(中国)内地经济2022年表现低迷,跨境银行业务经营环境艰难[89][90] - 大新银行(中国)执行持续业务运作计划,确保日常服务全面运作[91] - 大
大新银行集团(02356)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1 12:06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净利息收入43.83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11.1%[3] - 2022年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22.49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87.8%[3] - 2022年营运收入68.26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26.8%[3] - 2022年扣除减值亏损前之营运溢利38.10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61.2%[3] - 2022年信贷减值亏损8.03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115.1%[3] - 2022年除税前溢利19.70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0.2%[3]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年度溢利16.09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2.9%[3] - 2022年扣除税项后之年度全面收益总额5.20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73.5%[4] - 2022年资产合计2520.86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1.2%[5] - 2022年负债合计2218.61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1.7%[5] - 2022年利息收入69.64602亿港元,2021年为51.7026亿港元;2022年利息支出25.81542亿港元,2021年为12.25984亿港元[12] - 2022年净服务及佣金收入24.32747亿港元,2021年为14.06822亿港元;2022年服务及佣金支出1.83652亿港元,2021年为2.09399亿港元[13] - 2022年信贷有关服务费及佣金收入1.56941亿港元,2021年为1.70138亿港元[13] - 2022年贸易融资服务费及佣金收入0.57761亿港元,2021年为0.80739亿港元[13] - 2022年信用卡服务费及佣金收入2.50016亿港元,2021年为2.76816亿港元[13] - 2022年证券经纪佣金收入1.44653亿港元,2021年为2.15359亿港元[13] - 2022年净买卖收入为142,852千港元,2021年为178,997千港元;2022年其他营运收入为51,263千港元,2021年为63,496千港元[14] - 2022年营运支出为3,016,010千港元,2021年为3,021,199千港元;2022年信贷减值亏损为803,100千港元,2021年为373,343千港元[15] - 2022年对联营公司重庆银行投资确认新增减值拨备16.83亿港元,将投资价值调低至21.59亿港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减值计提29.92亿港元[16] - 2022年税项为361,182千港元,2021年为308,123千港元[18]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按盈利16.088亿港元及加权平均股数14.05752132亿股计算,2021年按盈利16.57556亿港元及相同加权平均股数计算[19] - 2022年每股摊薄盈利按盈利15.07448亿港元及考虑摊薄效应后加权平均股数14.05752132亿股计算,2021年按盈利16.57556亿港元及相同加权平均股数计算[19] - 2022年外汇买卖净收益为143,034千港元,2021年为186,064千港元[14] - 2022年雇员薪酬及福利支出中薪酬及其他人事费用为1,939,833千港元,2021年为1,873,517千港元[15] - 2022年末股东资金为299.14亿千港元,2021年末为299.13亿千港元[33] - 2022年指定监管储备4.38亿港元,2021年为4.32亿港元[34] - 2022年已签约但未提拨准备之开支为7.19亿千港元,2021年为10.26亿千港元[35] - 2022年或然负债及承担信贷风险加权数额为26.58亿千港元,2021年为24.54亿千港元[36] - 2022年已抵押之持作买卖用途资产及金融投资作负债担保为31.85亿千港元,2021年为25.93亿千港元[37] - 2022年按不可取消物业经营租赁未来应收最低租赁付款总额为2618.9万港元,2021年为1919.6万港元[39] - 2022年12月31日债权总额为1.73655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79839亿港元[51] - 2022年12月31日外币合计长/(短)盘净额为-548百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132百万港元[53] - 2022年12月31日普通股权一级资本充足比率为15.2%,2021年为14.2%;一级为15.9%,2021年为14.7%;整体为19.3%,2021年为18.1%[54] - 2022年12月31日杠杆比率为10.6%,2021年为9.9%[55] - 2022年流动性维持比率为50.4%,2021年为46.9%[55] - 2022年净利息收入/营运收入为64.2%,2021年为73.3%[56] - 2022年成本对收入比率为44.2%,2021年为56.1%[56] - 2022年平均总资产回报为0.6%,2021年为0.7%[56] - 2022年平均股东资金回报为5.4%,2021年为5.7%[5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股东应占溢利下降3%至16.09亿港元,撇除特定项目后增加2%至16.95亿港元[59] - 2022年下半年宣派股息每股0.29港元,全年股息每股0.39港元,增长14.7%[59] - 2022年净利息收入增长11%,银行业务扣除减值支出前营运溢利增长61%,撇除特定项目后增长2%,非利息收入下跌27%[60] - 2022年整体贷款结余收缩5%,企业银行业务贷款结余收缩9%,零售银行业务平均贷款量增长4%,净息差增长13个基点[60] - 2022年信贷减值亏损增加115%至8.03亿港元[60] - 2022年公司应占联营公司重庆银行净溢利降至6.57亿港元,全年减值拨备支出总额为16.83亿港元[61] - 2022年12月31日大新银行综合普通股权益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5.2%,较2021年底增加1%;综合整体资本充足率为19.3%,高于去年的18.1%[61] 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 - 2022年净利息收入总计43.8306亿港元,其中个人银行18.90619亿港元、企业银行11.83415亿港元等[9] - 2022年非利息收入总计24.4321亿港元,其中个人银行21.02346亿港元、企业银行1.88591亿港元等[9] - 2022年营运收入总计68.2627亿港元,其中个人银行39.92965亿港元、企业银行13.72006亿港元等[9] - 2022年营运支出总计30.1601亿港元,其中个人银行17.47004亿港元、企业银行4.85425亿港元等[9] - 2022年扣除信贷减值(亏损)/回拨前营运溢利总计38.1026亿港元,其中个人银行22.45961亿港元、企业银行8.86581亿港元等[9] - 2022年信贷减值(亏损)/回拨总计8.031亿港元,其中个人银行1.92606亿港元、企业银行4.68865亿港元等[9] - 2022年扣除信贷减值(亏损)/回拨后营运溢利总计30.0716亿港元,其中个人银行20.53355亿港元、企业银行4.17716亿港元等[9] - 2022年除税前溢利总计19.69982亿港元,其中个人银行17.12818亿港元、企业银行3.4872亿港元等[9] - 2022年年度溢利总计16.088亿港元,其中个人银行17.12818亿港元、企业银行3.4872亿港元等[9] - 2022年12月31日分项资产总计2520.86033亿港元,其中个人银行562.74744亿港元、企业银行637.48997亿港元等[9] 贷款相关数据变化 - 2022年12月31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36,530,235千港元,2021年为144,313,339千港元[23] - 2022年12月31日贸易票据为3,666,988千港元,2021年为4,253,850千港元[23] - 2022年12月31日其他资产为4,182,559千港元,2021年为5,294,452千港元[23] - 2022年12月31日各项贷款及其他账目为142,712,617千港元,2021年为152,457,789千港元[23] - 2022年12月31日物业投资贷款未偿还结余为21,406,840千港元,占贷款及垫款总额15.7%,2021年未偿还结余为19,253,002千港元,占比13.3%[24] - 2022年12月31日金融企业贷款未偿还结余为2,564,573千港元,占贷款及垫款总额1.9%,2021年未偿还结余为4,661,129千港元,占比3.2%[24] - 2022年12月31日股票经纪贷款未偿还结余为842,926千港元,占贷款及垫款总额0.6%,2021年未偿还结余为1,642,984千港元,占比1.1%[24] - 2022年12月31日贸易融资贷款未偿还结余为5,752,611千港元,占贷款及垫款总额4.2%,2021年未偿还结余为8,123,088千港元,占比5.6%[24] - 不涉及香港之贸易融资贷款总值2022年为281,123,000港元,2021年为485,128,000港元[25] - 2022年12月31日逾期未偿还贷款总额为1855344千港元,占总额百分比为1.36%;2021年该数值为813726千港元,占比0.56%[26] - 2022年12月31日减值贷款净额为134893833千港元,2021年为142942392千港元;信贷减值之贷款及垫款净额2022年为1651959千港元,2021年为851227千港元[27] - 2022年12月31日信贷减值贷款及垫款占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百分比为1.86%,2021年为0.97%[27] - 2022年12月31日客户贷款及垫款(经重组,已扣除逾期)为339249千港元,占总额百分比0.25%;2021年为350761千港元,占比0.24%[29] - 2022年在香港使用的贷款未偿还结余为95.44亿千港元,受抵押品保障百分比为78.5%;2021年未偿还结余为98.55亿千港元,受抵押品保障百分比为78.8%[40] - 2022年贸易融资未偿还结余为5.75亿千港元,受抵押品保障百分比为72.5%;2021年未偿还结余为8.12亿千港元,受抵押品保障百分比为67.3%[40] - 2022年在香港以外使用的贷款未偿还结余为35.33亿千港元,受抵押品保障百分比为61.4%;2021年未偿还结余为37.64亿千港元,受抵押品保障百分比为58.4%[40] - 2022年不涉及香港之贸易融资贷款总值为2.81亿港元,2021年为4.85亿港元[41] - 2022年12月31日,香港工商金融物业投资未偿还结余为214.07亿港元,减值贷款(阶段3)为3429.9万港元[43] - 2022年对中国大陆业务总余额中,中央政府相关为74.35亿港元,地方政府相关为12.24亿港元等[45] - 2022年资产负债表内的余额占资产合计百分比为14.82%,2021年相关资产合计为23.35亿港元时占比17.75%[45][46] - 2022年12月31日,香港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15.76亿港元,减值客户贷款及垫款(阶段3)为1.08亿港元[49] - 2021年12月31日,中国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7.62亿港元,减值客户贷款及垫款(阶段3)为725.77万港元[49] - 2022年12月31日,澳门客户贷款及垫
大新银行集团(02356)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16 16:4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净利息收入为20.2029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2.9%[8] - 2022年上半年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4.81602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24.9%[8] - 2022年上半年营运收入为26.26593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3.5%[8] - 2022年上半年营运支出为13.90536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4.2%[8] - 2022年上半年信贷减值亏损为3.05055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160.6%[8]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2.58083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4.5%[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0.99336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1.0%[8] - 2022年上半年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78港元,2021年为0.79港元[8] - 2022年上半年扣除税项后期间其他全面亏损为9.65926亿港元,2021年为0.61088亿港元[11] - 2022年上半年扣除税项后期全面收益总额为1.3341亿港元,2021年为10.49321亿港元[1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合计255,190,381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48,979,190千港元增长2.49%[1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负债合计224,603,490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18,167,687千港元增长2.95%[1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权益合计30,586,891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0,811,503千港元下降0.73%[12]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間溢利为1,099,336千港元[1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間其他全面虧損为965,926千港元[1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在银行的结余为21,233,245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2,007,753千港元增长76.83%[1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客户存款为197,213,357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96,134,565千港元增长0.55%[12] - 2022年上半年额外权益性工具之派發款項为20,794千港元[15] - 2021年末期股息为337,381千港元[1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股本为6,894,438千港元,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12] - 2022年经营活动流入现金净额为4,561,461千港元,2021年为 -1,530,860千港元[21] - 2022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219,664千港元,2021年为 -182,616千港元[21] - 2022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512,973千港元,2021年为 -544,501千港元[21] - 2022年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增加净额为3,828,824千港元,2021年为 -2,257,977千港元[21] - 2022年期初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16,042,821千港元,2021年为18,688,804千港元[21] - 2022年期末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19,715,614千港元,2021年为16,411,593千港元[2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利息收入为2,696,956千港元,2021年为2,602,333千港元[3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利息支出为676,666千港元,2021年为638,950千港元[37] - 2022年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564,004千港元,2021年为735,541千港元,同比下降23.32%[42] - 2022年服务费及佣金支出为82,402千港元,2021年为94,027千港元,同比下降12.36%[42] - 2022年净买卖收入为93,456千港元,2021年为84,282千港元,同比增长10.88%[47] - 2022年其他营运收入为31,245千港元,2021年为31,903千港元,同比下降2.06%[49] - 2022年营运支出为1,390,536千港元,2021年为1,451,250千港元,同比下降4.18%[55] - 2022年信贷减值亏损为305,055千港元,2021年为117,050千港元,同比增长160.62%[54] - 2022年新增准备(已扣除回拨之准备)为335,151千港元,2021年为158,126千港元,同比增长111.95%[54] - 2022年收回过往已撇销之款项为 -30,096千港元,2021年为 -41,076千港元,同比增长26.73%[5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对联营公司投资确认新增减值拨备1.39亿港元,投资价值降至39.52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减值测试贴现率为13.35%(2021年12月31日为13.34%),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减值计提29.92亿港元[63][65] - 2022年上半年即期税项中香港利得税为1.12885亿港元(2021年:1.44702亿港元),海外税项为0.14227亿港元(2021年:0.31255亿港元),递延税项为0.31635亿港元(2021年:0.31083亿港元),税项总计1.58747亿港元(2021年:2.0704亿港元)[7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按盈利10.99336亿港元(2021年:11.10409亿港元)及加权平均股数14.05752132亿股(2021年同)计算[73][74] - 2022年6月30日持作买卖用途的证券及以公平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总计28.4918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44.39503亿港元)[77] - 2022年6月30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38,738,056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44,313,339千港元有所下降[87][90] - 2022年6月30日信贷减值贷款及垫款占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百分比为1.41%,高于2021年12月31日的0.97%[90] - 2022年6月30日逾期未偿还贷款总额为1,438,577千港元,占总额1.04%,2021年12月31日为813,726千港元,占总额0.56%[93] - 2022年6月30日有抵押逾期贷款及垫款所持抵押品市值为2,143,052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888,796千港元[93] - 2022年6月30日客户贷款及垫款中经重组贷款及垫款为371,623千港元,占总额0.27%,2021年12月31日为350,761千港元,占总额0.24%[100] - 2022年6月30日收回物业为156,862千港元,其他为8,759千港元,合计165,621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收回物业为208,090千港元,其他为1,090千港元,合计209,180千港元[102] - 2022年1月1日客户贷款及垫款、贷款承担及财务担保预期信贷亏损准备合计14.91551亿港元,6月30日为15.67111亿港元[108] - 2021年1月1日客户贷款及垫款、贷款承担及财务担保预期信贷亏损准备合计14.07133亿港元,12月31日为14.91551亿港元[110] - 2022年6月30日以公平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合计41.374722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1.433811亿港元[113] - 2022年6月30日债务证券中香港上市为15.187197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6.676005亿港元[113] - 2022年6月30日债务证券中香港以外上市为16.976737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6.208367亿港元[113] - 2022年6月30日债务证券中非上市为9.12122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8.459857亿港元[113] - 2022年6月30日权益性证券中香港上市为40.9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8.1万港元[113] - 2022年6月30日权益性证券中非上市为8915.1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8910.1万港元[113] - 2022年6月30日以摊余成本列账的金融资产为27,786,184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4,539,822千港元[115] - 2022年6月30日行产、家具及设备为2,396,730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371,415千港元[117] - 2022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为567,930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582,382千港元[11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投资物业为841,002千港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为756,351千港元[125] - 2022年6月30日已发行的存款证按摊余成本及经公平值对冲调整后列账为5,960,705千港元,按摊余成本列账为100,000千港元,总计6,060,705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6,489,717千港元、100,000千港元和6,589,717千港元[129] - 集团在已发行的存款证到期时按合约应付金额较2022年6月30日账面价值高49,000,000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高11,000,000港元[129] - 2022年上半年物业、家具及设备新增135,087千港元,折旧支出101,650千港元[120] - 2021年物业、家具及设备新增232,902千港元,折旧支出202,160千港元[120] - 2022年上半年投资物业新增84,651千港元,2021年新增68,806千港元[125] - 2022年6月30日,22.5亿美元2029年到期定息后偿债务账面价值为17.44056亿港元,30亿美元2031年到期定息后偿债务账面价值为21.65141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对应数值分别为18.10359亿港元和23.18087亿港元[133] - 集团在这些后偿债务到期时按合约应付金额较2022年6月30日账面价值高2.1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低3500万港元[135][138] - 2022年6月30日租赁负债为5.99587亿港元,其他负债及预提为68.812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对应数值分别为6.1494亿港元和58.81302亿港元[139] - 2022年6月30日股东资金总计29.68830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9.912916亿港元[141] - 2022年6月30日拟派股息╱已派股息为14057.5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3738.1万港元[141] - 2022年6月30日监管储备为4.92203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32194亿港元[142][144] - 2022年6月30日已签约但未提拨准备之开支为8788.3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2589亿港元[148] - 2022年6月30日合约金额总计74,103,078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76,128,
大新银行集团(02356)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2 16:48
公司持股情况 - 2004年公司成为重庆银行策略性股东,持股17%,2007年增持至20%[13] - 公司持有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3.2%权益,黄汉兴为其非执行董事及副董事长[49][51] 2017 - 2021年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股东资金为299.13亿港元,较2017年的249.65亿港元有所增长[28] - 2021年客户存款为1961.35亿港元,较2017年的1624.6亿港元增长[28] - 2021年客户贷款(不包括贸易票据)为1443.13亿港元,较2017年的1192.62亿港元增长[28] - 2021年资产总值为2489.79亿港元,较2017年的2192.41亿港元增长[28] - 2021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6.58亿港元,较2017年的21.86亿港元有所变化[28] - 2021年全年派发股息为4.78亿港元,较2017年的5.9亿港元有所变化[28] - 2021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18港元,较2017年的1.56港元有所变化[28] - 2021年每股股息为0.34港元,较2017年的0.42港元有所变化[28] - 2021年贷款对存款比率为73.6%,较2017年的70.3%有所上升[28] 公司上市信息 - 公司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股票代号为2356[44][46] 公司管理层信息 - 王守業81歲,2004年獲委任為公司主席,擁有逾55年銀行及金融業務經驗[48][50] - 黃漢興69歲,2004年獲委任為公司董事,2011年4月晉升為董事會副主席,2017年6月獲委任為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擁有逾40年銀行業務經驗[49][51] - 史習陶81歲,2004年獲委任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曾於2005年8月至2017年8月出任公司提名及薪酬委員會主席,執業超逾20年[54] - 陈胜利75岁,2008年8月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11年5月起任审核及提名及薪酬委员会成员,2017年8月任提名及薪酬委员会主席,2012年5月任大新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2017年12月任大新银行审核及提名及薪酬委员会相关职务[55][57] - 蔡德生81岁,2004年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还在多家关联公司任职,2005年8月 - 2017年8月任公司提名及薪酬委员会主席[56] - 裴布雷65岁,2017年12月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21年6月任审核委员会成员,在大新银行及多家上市公司任职[59][62] - 谭伟雄72岁,2021年6月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19年3月任大新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及风险管理及合规委员会成员,1968 - 1999年在汇丰银行任职,1999 - 2012年在恒生银行任职[69][70] - 裴布雷2008年12月 - 2014年11月任香港大学校董会成员,2015年7月 - 2016年7月任联交所主板及创业板上市委员会成员,2013年6月 - 2017年12月任大新金融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60][64] - 谭伟雄1968年加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1999年3月加入恒生银行有限公司,2003 - 2008年任副总经理兼商业银行业务主管,2008 - 2012年任风险监控总监[69][70] - 谭伟雄2012年12月 - 2017年6月任烟台银行董事,现担任信义玻璃控股及南旋控股相关职务[69][70] - 陈胜利拥有逾40年专业印刷传讯经验,熟悉亚洲及中国市场[55][57] - 蔡德生是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公会和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曾在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超20年[56] - 裴布雷持有美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相关学位,有丰富金融行业任职经历[61][66] - 王伯凌61歲,2004年獲委任為公司執行董事,1995年加入大新銀行,2011年5月晉升為大新銀行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2017年8月調任為副行長及替任行政總裁,有逾35年財務管理及銀行營運經驗[73][75] - 麥曉德54歲,2017年6月獲委任為公司執行董事及副行政總裁,2004年8月至2017年5月任大新金融執行董事,有逾30年金融服務經驗[74][76] - 王祖興52歲,2000年加入大新銀行,2005年獲委任為執行董事,2010年3月獲委任為董事會副主席,2017年8月獲委任為大新銀行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2011年4月獲委任為大新金融集團總經理[79][81] - 王美珍55歲,2012年2月加入大新銀行任零售銀行處主管,2012年5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2014年5月獲委任為替任行政總裁,有逾30年零售及個人銀行業務經驗[80][82] - 馬苑麗55歲,2020年2月加入大新銀行任企業銀行處主管,2021年2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兼替任行政總裁,有近30年銀行經驗[84] - 陳維堅50歲,2009年加入大新銀行任總經理及財富管理處主管,2019年3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有逾20年金融服務等多範疇經驗[85] 2020 - 2021年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股东应占溢利上升11%至16.58亿港元[97][99] - 扣除减值支出前之营运溢利较2020年减少2%[97][100] - 年内净利息收入增长7%,非利息收入下降7%[97][100] - 整体贷款增长5%,商业及零售银行业务均录得温和增长[97][101] - 净息差增长9个基点[97][101] - 商业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不包括保险销售)非利息收入分别增长8%及13%[97][102] - 信贷减值支出下降42%[98][103] - 重庆银行全年减值拨备支出总额为7.26亿港元,投资录得视同出售亏损3100万港元[106] - 2021年12月31日,大新银行综合普通股权益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2%,综合整体资本充足率为18.1%[107] - 集团年内流动性维持比率平均水平为46.9%[107] - 2021年上半年对BOCQ计提减值准备2.51亿港元,下半年计提4.75亿港元,全年共计提7.26亿港元;因BOCQ股权稀释产生投资损失3100万港元[10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大新银行综合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2%,高于2020年末的13.8%;综合资本充足率为18.1%,高于上一年的17.6%;全年平均流动性维持比率为46.9%,高于最低要求的25%[110] - 2021年净息差为1.72%,高于2020年的1.63%[128] - 2021年营运收入为53.842亿港元,较2020年的52.488亿港元增长2.6%[128] - 2021年扣除信贷减值亏损前营运溢利为23.63亿港元,较2020年的24.159亿港元下降2.2%;扣除信贷减值亏损后营运溢利为19.897亿港元,较2020年的17.689亿港元增长12.5%[128] - 2021年除税前溢利为19.657亿港元,较2020年的18.094亿港元增长8.6%;年度溢利为16.576亿港元,较2020年的14.931亿港元增长11.0%[128] - 2021年不包括于联营公司投资应占之净溢利及减值拨备及摊薄亏损之股东应占溢利为17.168亿港元,较2020年的13.138亿港元增长30.7%[128] - 2021年客户贷款为1443.13亿港元,较2020年的1375.77亿港元增长4.9%;客户存款为1961.35亿港元,较2020年的1903.4亿港元增长3.0%[128] - 2021年已发行的存款证为65.9亿港元,较2020年的81.26亿港元下降18.9%;存款合计为2027.25亿港元,较2020年的1984.66亿港元增长2.1%[128] - 2021年资产合计为2489.79亿港元,较2020年的2473.06亿港元增长0.7%;负债合计为2181.68亿港元,较2020年的2179.51亿港元增长0.1%;股东资金为299.13亿港元,较2020年的284.41亿港元增长5.2%[128] - 集团2021年股东应占溢利上升11%至16.58亿港元[130][135] - 2021年营运收入较2020年增加2.6%,净服务及佣金收入增加1%,净买卖收入大幅下跌,撇除一次性资助营运支出增加4.2%,信贷减值支出按年减少42%[131][136][137] - 2021年重庆银行投资减值拨备支出总额为7.26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1.95亿港元,集团应占其净溢利为6.98亿港元,较去年微跌[139][141] - 集团股东资金回报率由2020年的5.4%增加至2021年的5.7%,成本对收入比率由2020年的54.0%增加至2021年的56.1%,撇除资助2020年该比率为55.2%[140][142] - 2021年底大新银行综合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增强至14.2%,2020年底为13.8%,综合整体资本充足率为18.1%,高于去年的17.6%,银行业务年内平均流动性维持比率为47%[140][143] - 集团信贷成本按年减少40%,反映年内市场信贷环境好转[152][153] - 投资服务费用收入按年大幅增长20%,证券服务费用收入按年增长6%,支持财富管理业务表现[152][155] - 集团整体营运收入按年增长8%,服务费收入增长抵消净利息收入减少影响[152][156] 2021年集团个人银行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集团个人银行业务表现稳定,活期及储蓄账户存款比重增长,VIP银行财富管理客户资产管理规模温和增长,“优易理财”客户人数双位数增长,零售中小企业务增长理想[146][148] 2021年数码银行平台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底活跃流动理财用户数目增加40%,流动支付交易宗数增加38%[160][161] - 综合所有数码银行平台,活跃用户数目增加12%,流动支付交易宗数飙升55%[160][161] - 流动「证券交易App+」用户数目及证券交易量年内分别增加13%及14%[160][161] 2021年集团分行及业务拓展情况 - 2021年3月在香港皇后大道东248号开设首间旗舰数码分行[165][166][168] - 2021年12月底集团于香港设有43间零售分行,含27间VIP银行中心、16间证券交易中心及10间中小企中心[167] - 10月宣布参与大湾区跨境理财通,推出11种货币存款产品[170][171] 2021年企业银行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企业银行业务持续推行针对不同客户群的客户账户策略[174][175] - 2021年企业银行业务贷款结余净增长,净利息收入较去年改善,净息差稍为改善,非利息收入略高于去年[177][179][180] - 2021年企业银行贷款减值支出下降,年底对潜在或预期信贷亏损计提的拨备减少,贷款组合整体资产质量可控[183][184] 2021年财资及环球市场部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财资及环球市场部应占溢利减少11%至5.02亿港元,净利息收入增长12%至7.48亿港元,净息差由0.84%增至0.94%[189][190] - 2021年财资业务整体营运支出增加11%,信贷减值支出减少至1500万港元,投资组合平均评级为A-,无违约或实际信贷亏损[189][192] - 2021年财资业务平均流动性维持比率为47%,较去年的48%轻微下跌[189][193] 2021年澳门银行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澳门全年抵澳旅客人次较2019年疫情前水平大幅减少80%,博彩总收入仅为2019年的30%[196] - 澳门商业银行贷款组合录得1.1%的温和增长[197][199] - 2021年整体净息差由2020年的1.32%改善至1.37%[197][199] - 总营运收入较去年轻微下跌1.1%[197][199] - 2021年访客到访数量较2019年疫情前水平低80%[198] - 2021年博彩总收入仅为2019年的30%[198] - 2021年澳门商业银行净溢利较2020年增幅超一倍[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