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02380)

搜索文档
中国电力(02380.HK)在中国境内发行2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
格隆汇· 2025-08-28 18:57
融资活动 - 公司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的债务融资工具(DFI)下发行本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 [1] - 融资本金额为人民币20亿元 [1] - 发行日期为2025年8月27日 [1]
中国电力完成发行2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
智通财经· 2025-08-28 18:54
融资活动 - 公司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的债务融资工具(DFI)项下发行本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 金额为人民币20亿元 票面利率为每年1.69% [1] - 募集资金将用于偿还到期债务 [1] - 超短期融资券期限至2025年 发行日期为2028年8月27日 [1]
中国电力(02380) - 二零二五年七月售电量
2025-08-28 18:52
业绩总结 - 2025年7月集团合并总售电量12,543,235兆瓦时,较去年同月增2.45%[3] - 2025年首七个月集团合并总售电量75,079,795兆瓦时,较去年同期减1.97%[3] 各类型发电售电量 - 2025年7月水力发电售电量2,770,115兆瓦时,同比增2.86%[3] - 2025年首七个月风力发电售电量18,909,672兆瓦时,同比增23.03%[3] - 2025年7月光伏发电售电量2,851,403兆瓦时,同比增25.20%[3] 联营或合营公司 - 2025年7月主要联营或合营公司总售电量5,151,575兆瓦时,同比增40.44%[3] - 2025年首七个月主要联营或合营公司总售电量26,958,603兆瓦时,同比增6.64%[3]
中国电力(02380) - 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2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

2025-08-28 18:46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 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 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中 國 電 力 國 際 發 展 有 限 公 司 China Powe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Limited 1 (在香港註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 (股份代號:2380) 內幕消息 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 20 億元超短期融資券 本公告乃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本公司」)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 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第13.09條及香港法例第571章《證券及期貨條例》第 XIVA 部內幕消息條文而作出。 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七日,按現有在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行債務融資 工具(DFI)的註冊下,本公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境內發行本年 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超短券–2025一期」)。 以下為超短券–2025一期的主要條款: 主席 賀徙 香港,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八日 發行人: 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 本金額: 人民幣20億元 單位面值: 人民幣100元 期限: 270 ...
国证国际:电力需求累计增速持续回升 建议投资者把握中国电力(02380)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7:05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情况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环比增长17.9% 较6月增速提升3.2个百分点 [1] - 1-7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863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5% 累计增速持续回升 [1] - 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增10.7%)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增18%)是主要增长动力 [1] 分产业用电量表现 - 第一产业7月用电量170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0.2% 1-7月累计847亿千瓦时增长10.8% [1] - 第二产业7月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 增长4.7% 1-7月累计37403亿千瓦时增长2.8% [1]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7月累计9132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7.6% [1] 高技术及新兴产业用电特征 - 1-7月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6% 高于第二产业增速1.8个百分点 [2] - 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增长25.7% 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2.6% [2]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增长28.2% 批发零售业用电量增长12% [2] 发电量供应情况 - 7月规上工业发电量9267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1% 增速较6月提升1.4个百分点 [3] - 1-7月规上工业发电量5470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3% 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长1.8% [3] - 火电增长4.3%(增速提升3.2pct) 风电增长5.5%(增速提升2.3pct) 太阳能发电增长28.7%(增速提升10.4pct) [3] 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 7月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新高 多地用电负荷创新高 河南陕西安徽等省区居民用电量增长30% [2] - 水电发电量下降9.8% 降幅较6月扩大5.8个百分点 核电增长8.3%但增速放缓2个百分点 [3] -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带动用电需求增长 [2]
国证国际:电力需求累计增速持续回升 建议投资者把握中国电力等
智通财经· 2025-08-28 17:02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态势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环比增长17.9% 较6月增速提升3.2个百分点 [2] - 1-7月累计用电量5863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5% 累计增速持续回升 [2] - 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增长18.0% 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2] 分产业用电结构特征 - 第一产业7月用电量1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 1-7月累计847亿千瓦时增长10.8% [2] - 第二产业7月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增长4.7% 1-7月累计37403亿千瓦时增长2.8% [2] - 高技术制造业1-7月用电量同比增长4.6% 较第二产业整体高1.8个百分点 其中新能源整车制造业增速达25.7% [3] 细分行业用电表现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1-7月用电量同比增长28.2% 受益于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发展 [3] - 批发零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 充换电服务业因电动汽车发展用电量大幅增长42.6% [3] - 7月高温天气推升居民用电需求 河南陕西安徽等省区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30% [3] 发电侧生产情况 - 7月规上工业发电量92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 增速较6月提升1.4个百分点 [4] - 1-7月规上工业累计发电量547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 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长1.8% [4] - 火电同比增长4.3%增速提升3.2个百分点 风电增长5.5%增速加快2.3个百分点 太阳能发电增长28.7%增速提升10.4个百分点 [4] 水电与核电运行状况 - 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9.8% 降幅较6月扩大5.8个百分点 [4] - 核电发电量增长8.3% 增速较6月放缓2.0个百分点 [4] 电力板块投资价值 - 港股电力运营商板块整体估值偏低 业绩增速快于行业增速 [1] - 多家公司股息率超过或接近6% 煤炭价格走低对火电盈利形成支撑 [1] - 建议关注中国电力(02380)及京能清洁能源(00579)等低估值高股息资产 [1]
挑战中国电力领域的领先地位,韩国、印度积极布局核电建设
搜狐财经· 2025-08-27 00:36
中国电力领域领先优势 - 中国7月单月用电量超过1万亿千瓦时 刺激全球主要经济体 [1] - 中国拥有全球第一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 [1] - 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特高压电网系统 [1] - 中国已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形成独有优势 [1] - 其他国家基本无法复制中国电力系统建设模式 [1] 核电领域竞争态势 - 部分国家通过核电建设挑战中国电力领先地位 [1] - 韩国和印度在核电领域表现最为积极 [1] - 美国 法国 日本核电发展遭遇挫折 [3] - 韩国核电产业获得显著发展机遇 [3]
中国电力(02380):清洁能源业绩有所承压,火电改善助力稳健经营
长江证券· 2025-08-26 07:3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 核心观点 - 火电板块业绩改善是公司整体利润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清洁能源板块受自然因素和市场电价影响承压 但火电业务通过成本控制实现显著盈利提升 支撑公司整体业绩保持微增 [2][6][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8.58亿元 同比减少9.87% 普通股股东应占利润25.87亿元 同比增长0.65% [6][9] - 火电分部净利润14.28亿元 同比增长28.89% 度电净利同比提升0.019元/千瓦时至0.058元/千瓦时 [2][9] - 水电分部净利润5.50亿元 同比减少28.2% 度电净利下降0.005元/千瓦时 [2][9] - 风电分部净利润21.24亿元 同比增长8.36% 度电净利0.127元/千瓦时 同比降低0.022元/千瓦时 [9] - 光伏分部净利润7.16亿元 同比降低36.90% 度电净利0.055元/千瓦时 同比降低0.041元/千瓦时 [9] 业务板块分析 - 水电售电量82亿千瓦时 同比减少23.02% 平均上网电价0.278元/千瓦时 同比提升0.027元/千瓦时 [9] - 风电售电量167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6.90% 平均上网电价下降0.036元/千瓦时 利用小时同比提升56小时 [9] - 光伏售电量130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9.63% 平均上网电价下降0.024元/千瓦时 利用小时同比降低73小时 [9] - 火电售电量247亿千瓦时 同比减少14.03% 煤电电价0.373元/千瓦时 同比降低0.019元/千瓦时 单位燃料成本0.235元/千瓦时 同比降低0.039元/千瓦时 [9] 业绩驱动因素 - 火电改善主要源于煤炭价格大幅回落带来的燃料成本下降 [9] - 清洁能源业绩承压受三重因素影响:水电站流域降雨量减少 新能源平价项目占比提升导致电价下行 光照资源偏弱影响利用效率 [2][9] - 新能源装机增长来自在建项目投产和收购项目并表 [9]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业绩分别为41.32亿 47.44亿和51.32亿元 对应EPS分别为0.33元 0.38元和0.41元 [9] - 对应PE分别为8.61倍 7.50倍和6.93倍 估值具备性价比 [9] - 作为国电投旗舰上市平台 集团资产证券化有望加速 内生外延增长值得期待 [9]
一图看懂中国电力(02380)2025年中期业绩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20:06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38.58亿元 其中清洁能源收入153.16亿元 占比64.2% 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 [2] - 归属于权益持有人净利润28.35亿元 同比增长1.16% [2] - 经营性现金流74.71亿元 同比增长37.78% [2] - 每股基本盈利0.21元 [2] - 清洁能源板块归母净利润22.73亿元 占比80% 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 [5] 业务结构分析 - 清洁能源收入占比达64.2% 火电收入占比35.8% [2][3] - 水电收入占比20.5% [3] - 风电与光伏具体占比未单独披露 但新能源累计储备达2,900万千瓦 [8] 成本与效率优化 - 综合标煤单价783.51元/吨 同比下降12.93% [7] - 平均借贷利率2.45% [7] - 通过煤电联营优化新增项目股权合作 930万千瓦煤电项目有序建设 [10] 装机容量与发展规划 - 总装机容量53,940.6兆瓦(对比期初49,390.9兆瓦) [9] - 上半年新增投产装机450万千瓦 新能源项目储备超2,900万千瓦 其中风电2,500万千瓦占比86% [8] - 积极推进"火风光一体化"和"水风光一体化"规划建设 [12] 战略与资本运作 - 远达环保重大资产重组议案通过股东大会审批 [11] - 深化公用事业属性 强化国家电投"综合性清洁能源旗舰上市平台"定位 [6][12] - 注重有利润的收入和有现金流的利润 落实"深前期、严开工、精建设、优达产"策略 [14]
做好中国电力企业“背后的供应链管理专家” 京东工业助力行业新生态构建
搜狐网· 2025-08-25 17:08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2025年电力行业绿色智慧供应链管理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推进会在京举行 国家电网 南方电网 国家电投 国家能源集团 华能集团等电力央企国企及京东工业等民企代表参会 总结供应链建设新经验新模式 提出补链稳链强链路径举措 [1] - 商务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于今年5月联合印发《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明确在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 [2] - 电力行业供应链发展进入深水区 从单纯数字化过渡到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 发展方向锁定合规 降本 增效 保供 [2] 公司战略定位与行业合作 - 京东工业作为大会唯一受邀电商平台 定位为中国电力企业背后的采购供应链管理专家 通过太璞数实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为电力企业降本增效合规保供 [1][2] - 公司持续深耕电力行业 全链路工业供应链数智化链接供需双端 促进供需最优匹配 降低上下游协同成本 [2] - 京东集团在能源电力领域合作伙伴覆盖国内外多家龙头企业 合作范围涵盖供应链 技术 新能源基建及金融服务等多个维度 [2] 供应链能力建设与数据 - 产业链上游依托太璞解决方案推进自营入仓 打造超级商品供应链 高效聚合超12万家制造商 分销商及代理商 [3] - 产业链下游太璞解决方案在电力行业持续落地 支持企业降本增效合规保供 [3] - 为电力客户打造端到端数据能力 持续升级商品标准化水平 通过标准化 数字化 智能化应用三步走助力电网集团标品库建设 [4]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应用 - 推出商品标准化AI智能工具工品查 通过一键加载海量经验提升全社会商品标准化水平 [6] - 通过同品识别算法能力实现商城基于同品识别的业务场景应用 助力客户建立同品比价能力 解决商城运营核心痛点 [6] - 为某电力集团建立1200多个品名和1万多个属性项的标准体系 完成数据清洗并搭建商品中台系统 有效提升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 [6] 解决方案与案例成效 - 通过标准上牌交易体系实现MKU聚合一品多商 实现多渠道保供履约及优质供应链引入后的替商和利润改善 [5] - 解决SKU模式商品池中因库存 区域 毛利 价格等因素导致的无法满足实际采购需求问题 [5] - 商品标准化有效解决工业品领域一物多码 一物多名 一品多商 一品多价等现象 降低产业链沟通和交易成本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