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医药(03320)

搜索文档
华润医药(0332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7 16:34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中國前五大醫藥製造商兼中國前三大醫藥產品分銷商[2] - 公司於二零一六年十月在香港成功完成全球發售[3] - 公司生產超過782種藥品,產品組合包括化學藥品、中藥、生物藥以及營養保健品[4] 研发和生产 - 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具有五個獲國家認證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三個獲國家認證的企業技術中心,以及近70個獲省市級認證的研究中心[5] - 公司在中药领域持续深耕智能制造,结合医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借助数字化技术,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41] - 公司在产业链上游保护和发展中药材种业,开展道地药材良种繁育,从源头保障产品品质[40] 财务数据 - 2023年上半年,中国资源医药集团总收益达到港币138,940.1百万元,同比增长10.5%(以人民币计算增长17.9%)[27] - 2023年上半年,集团的三大业务分部(制药、医药分销、药品零售)收益分别占总收益的16.7%、79.6%和3.7%[27]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实现净利润港币5,693.2百万元,同比增长10.2%(以人民币口径增长17.1%)[29]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通过增资方式收购安徽立方药业有限公司51%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有助于快速搭建安徽省院外市场网络,打造院外市场竞争优势[72] - 公司计划与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科伦集团”)达成投资合作,公司擬成為四川科倫醫貿集團有限公司(“科倫醫貿”)的控股股东,将在整体市场策略、学术推广、商务渠道整合等领域开展合作[72] 公司治理 - 公司已设立审计委员会,由六名成员组成,包括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审计委员会的首要职责是审查和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程序及内部监控[137] - 公司致力于维持高水平的企业治理,以保障股东权益并提升企业价值及问责性[132]
华润医药(03320) - 2023 Q2 - 业绩电话会
2023-08-31 15: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上半年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10.5%,达到1389.4亿港元,以人民币口径增长17.9% [2] - 规模净利润30.4亿港元,同比增长0.4%,以人民币口径增长6.7% [2] - 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影响,规模净利润以人民币口径同比实现稳健增长19.5% [2] - 整体毛利率为16.1%,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 [22] - 销售费用率为7.5%,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 [22] - 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 [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为净流出42.9亿港元,同比增加10.4亿港元 [23] - 总资产规模达2727.5亿港元,以人民币口径较上年末增加16.7% [23] - 有息负债规模为775.4亿港元,以人民币口径较上年末增长29.6% [23] - 资产负债率和有息负债/权益比例较上年末分别增加2.4和6.6个百分点 [23] - 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3.2%,同比略微上升0.2个百分点 [2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制药板块 - 收入254.5亿港元,同比增长14.8%,以人民币口径增长22.5% [3] - 毛利率为58.8%,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4] - 研发投入约10.5亿元,同比增长26% [4] - 10个产品获得药品注册批件,7个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 [5] 分销板块 - 收入1141.4亿港元,同比增长9.3%,以人民币口径增长16.7% [12] - 毛利率为6.1%,同比略下降0.2个百分点 [12] - 医药分销网络覆盖28个省份,客户数量超过14万家 [12] - 对基层医疗机构客户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30% [12] - 医疗器械分销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13% [13] 零售板块 - 收入51.2亿港元,同比增长26.1%,以人民币口径增长34.6% [16] - 毛利4.1亿港元,同比增长19.1%,以人民币口径增长27.2% [16] - 自营零售药店809家,其中ETP专业药店253家 [16] - ETP业务收入约28亿元,同比增长14% [1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药OTC收入增长38%,中药处方药收入增长37.3% [3] - 化药OTC收入增长20.6% [3] - 生物药板块收入增长13.4% [3] - 感冒领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 [8] - 阿胶浆收入同比增长超过40% [8] - 凡是双鹤大输液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 [8] - 替泥钵杆注射液收入增长超过270% [9] - 仁宁选媒原复合物市场份额达14% [9] - 桃花机收入增长近100% [11] - 院外渠道分销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9% [13] - 介入业务收入同比高速增长超过30% [1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坚持创新引领,推动产业升级和业务优化 [2]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创新研发合作 [4][5] - 加强产能优化整合,推进大树叶重点制剂品种的生物基地整合 [6][7] - 加强中药材价格跟踪监控,应对中药材价格波动 [7] - 加快优质新品上市,丰富产品组合 [10] - 深度拓展数字化渠道,加强精准营销 [10] - 积极拥抱带量采购,加强学术营销体系建设 [10] - 加快外延发展,拓展网络布局,提升市场份额 [14][15] - 加强院外市场终端覆盖与业务挖掘 [12] - 加快医疗器械业务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服务能力 [13] - 持续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价值链管理 [11] - 加强资源统筹协同,持续降本增效 [6][7] - 加强公司治理机制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1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宏观经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药品审批政策强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 [2] - 疫情放开后,市场需求有所恢复,基层医疗市场也有所放开 [65][66] - 带量采购政策对公司影响有限,未来仍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33][34] - 中药材价格波动对成本有一定影响,但公司采取了有效应对措施 [7] - 公司在创新药、疫苗、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53][54][55] - 血液制品和麻醉药品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公司有责任在这些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77][78][79] - 公司将继续推进国企改革,提升核心能力和功能,服务国家战略 [77][78][79][80][81][82]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Ellie Jiang 提问** 关于反腐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28][29][30][31] **Jiazhen Zhao 回答** 反腐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29][30][31] 问题2 **Yang Bai 提问** 关于配方颗粒业务和集采政策的影响 [33][34][35] **Jiazhen Zhao 回答** 配方颗粒业务有望保持较好发展,集采政策短期影响有限,公司有应对措施 [33][34][35] 问题3 **Joyce Ju 提问** 关于血液制品业务的发展计划 [68][69][70][71][72] **Lei Chen 回答** 公司将加大在血液制品领域的投入和
华润医药(03320)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1 12:03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38,940,06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25,716,477千港元增长10.52%[1]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为22,340,66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9,831,681千港元,同比增长12.65%[1]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7,116,83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581,117千港元,增长8.14%[2] - 期内溢利为5,693,15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168,352千港元增长10.15%[2] - 2023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2,527,72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64,820千港元,大幅增长443.79%[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產总额为71,817,955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0,834,963千港元增长1.39%[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200,930,17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0,451,455千港元,增长17.88%[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59,731,127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6,319,157千港元增长17.17%[5]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7,612,03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784,928千港元,增长19.12%[5] - 公司资产净值从2022年12月31日的90,182,333千港元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95,404,968千港元,增幅为5.79%[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收益为138,940,06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25,716,477千港元,同比增长10.52%[19][20][21] - 2023年上半年集团除税前溢利为7,116,83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581,117千港元,同比增长8.14%[19][20]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790,27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98,660千港元,同比增长13.11%[19][20][21]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不包括租赁负债利息)为1,574,13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322,556千港元,同比增长19.02%[19][20] - 2023年上半年分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溢利为240,47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85,914千港元,同比增长29.34%[19][20]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 - 47214.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35816.9万港元[22]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净额为135120.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93246.1万港元,资本化利率为3.74%至4.65%[2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相关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03058.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99149.8万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142367.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41276.5万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30380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02504.6万港元[24] - 2023年公司董事不宣派中期股息,2022年确认2021年末期股息94237.7万港元,2023年确认2022年末期股息100520.2万港元[25] - 2023年上半年集团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约42562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93219万港元[26]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出售资产账面净值约23939万港元,出售收益净额约2534万港元;2022年同期账面净值约31516万港元,出售收益净额约6742万港元[27] - 2023年6月30日其他流动/非流动金融资产总计3838822.3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83514.3万港元[2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按公允价值计为3064294.9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663401.1万港元[2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94,328,10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9,529,323千港元[31]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86,996,25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7,652,962千港元[33]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总收益达138,940.1百万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10.5%(人民币口径增长17.9%)[40] - 报告期内集团毛利为223.407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12.7%,整体毛利率为16.1%,较2022年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41]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净利润为56.932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10.2%[42] - 集团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0.381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0.4%,剔除一次性项目影响同比增长12.1%,每股基本盈利为0.48港元[4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9.31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0.427亿港元[109] - 2023年6月30日,以人民币及港币计值的银行借款分别占集团银行借款总额约98.0%和2.0%,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99.1%和0.9%[11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3:1,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11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净负债权益比率为56.2%,2022年12月31日为49.6%[112] - 2023年上半年,集团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2.873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32.435亿港元;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053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所用现金净额为16.278亿港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16.119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65.931亿港元[11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款总额为678.60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56.134亿港元;其中16.86亿港元已质押,占借款总额2.5%,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13.807亿港元和3.0%[115]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任何中期股息[12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制造分部外部销售为23,179,85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0,053,033千港元,同比增长15.6%[19][20] - 2023年上半年分销分部外部销售为110,562,79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1,559,153千港元,同比增长8.87%[19][20] - 2023年上半年零售分部外部销售为5,122,36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060,863千港元,同比增长26.14%[19][20] - 2023年上半年其他业务外部销售为75,05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3,428千港元,同比增长72.81%[19][20] - 2023年上半年制药、医药分销、药品零售业务收益占比分别为16.7%、79.6%、3.7%[40] - 报告期内集团制药业务分部收益为254.519亿港元,同比增长14.8%,毛利率为58.8%,较上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45] - 制药业务中,中药业务收益为121.655亿港元,同比增长28.7%;化学药业务收益为104.426亿港元,同比增长3.3%;生物药业务收益为12.709亿港元,同比增长6.3%;营养保健品及其他业务收益为15.729亿港元,同比增长10.8%[47] - 中药非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7%,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6%[47] - 化学药非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0%,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基本持平,原料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47] - 报告期内公司自我诊疗领域实现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约35%,感冒领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50%,阿胶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40%[55] - 报告期内华润双鹤大输液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55] - 华润三九2类新药水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销售收入同比快速增长[56] - 华润双鹤疼痛领域用药普瑞巴林胶囊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56] - 华润双鹤抗肿瘤用药替尼泊苷注射液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270%[56] - 华润双鹤报告期内复产产品销售额约1.7亿元,“清利”实现销售收入约1800万元[56] - 华润博雅生物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市场份额已提升至约14%[56] - 报告期内东阿阿胶阿胶粉销售收入同比翻倍[57] - 制药板块线上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桃花姬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近100%[59] - 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分销业务实现分部收益港币114,136.4百万元,同比增长9.3%(人民币口径增长16.7%),毛利率为6.1%,较上年同期微降0.2个百分点[70] - 报告期内,公司对基层医疗机构客户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30%(人民币口径),院外渠道分销业务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9%(人民币口径)[71] - 医疗器械分销业务收益约162亿元,同比增长13%,介入业务收益高速增长超30%,下游覆盖约2万家医院,已建立40家独立医疗器械公司[73] - 分销业务新增与罗氏、强生等药企战略合作,引进28个创新药产品,第七批集采区域平均产品获取率达61%,2023年上半年引进总销总代理品规超70个,进口产品销售额约67亿元[74] - 医药零售业务收益51.224亿港元,同比增长26.1%(人民币口径增长34.6%),毛利率为7.9%,较上年同期略降0.5个百分点[79] - 2023年上半年DTP业务收益约27.6亿元,同比增长约14%,报告期末共有809家自营零售药房,DTP专业药店总数达253家[79] - C端线上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23%(人民币口径)[84] 行业环境相关 - 202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35] - 2023年上半年医药制造业行业收入同比略下降2.9%[36] - 带量采购降幅仍在50%左右[38] 公司业务布局与合作 - 2023年8月华润医药商业拟收购华润博雅生物持有的广东复大医药75%股权,推动业务重组[49] - 华润医药产业基金与华润三九、华润双鹤在并购方面实现协同价值,并在多方面与集团实现业务协同[49] - 2023年1月公司完成收购昆药集团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51] - 2023年6月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中,华润三九、昆药集团、东阿阿胶、华润江中均上榜且排名前30位[51] - 2023年5月,华润医药商业增资收购安徽立方药业有限公司51%股权[72] - 2023年6月,华润医药商业与四川科伦实业集团达成投资合作,拟成为四川科伦医贸集团有限公司控股股东,还拟收购广东复大医药有限公司75%的股权[72] - 与全国70余家医疗机构签约超110个COE,新增与山东三家医院合作运营肺癌COE,与徐州儿童医院合作落地首个数疗法项目[75] - 与熠保科技在湖南省合作推出普惠门诊险,上线首周参保人数超11.5万,此模式已在多省份推广[76] - B2B线上平台“润药商城”业务覆盖24个省份,交易额约148亿元,订单数达89万张,承接互联网医院平台处方量约46万单[76] - 在“2022 - 2023年度中国药店单店榜100强(专业药房)”中占据54席,新引进六个DTP品规,7月引进伊基奥仑赛注射液[80] - 筹建DTP药学服务管理平台,提升专业服务能力[81] - 会员人数已超260万,与华润万家在广东开设近400家「润德万家」店[82] 公司研发情况 - 研发总支出约港币11.739亿元,同比增长16.9%(人民币口径增长26.0%)[60] - 新产品开发在研项目超300个,新药项目超100个[60] - 拥有五个国家认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个国家认证企业技术中心和近70个省市认证研发平台,研发人员超2400名[61] - 深圳研发中心生物创新药平台十个项目、化学创新药平台四个项目进展良好[62] - 华润双鹤两个核心化学创新药项目完成I期临床主体试验[62] - 2023年上半年十个
华润医药(03320)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6 16:36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7年,已发展成为中国前五大医药制造商和前三大医药产品分销商[9] - 公司拥有五个获国家认证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个获国家认证的企业技术中心以及近50个获省市级认证的研究中心,研发人员超过2,300名[9] - 公司经营着一个由超过200个物流中心构成的全国性分销网络,覆盖中国28个省、直轖市及自治区,客户数量约15万家[9] - 公司经营中国最大零售药房网络之一,拥有793家零售药房,其中包括228家DTP专业药房[9] - 公司以"华润堂"和"德信行"等全国或地区性的优质品牌经营零售药房[9] - 公司生产626种药品,产品组合包括化学药品、中药、生物药以及营养保健品,覆盖广泛治疗领域[9] - 公司拥有"999"、"东阿阿膠"、"双鶴"、"紫竹"、"江中"及"博雅"等多个知名品牌[9] - 公司未来将积极向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产品延伸[9] - 公司于2016年10月在香港成功完成全球发售[9] - 公司于2022年1月14日委任白曉松先生为新任首席執行官[12] - 公司于2022年1月14日委任白晓松先生为主席,韩跃伟先生辞任[15] - 公司于2022年1月14日委任白晓松先生和翁菁雯女士为授权代表,韩跃伟先生辞任[15] - 公司主要银行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兴业银行、瑞穗银行、三菱UFJ银行、华侨银行等[16] - 公司投资者关系顾问为縱橫財經公關顧問有限公司[16] - 公司股份代号为3320[16] - 公司主要股东为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持股约70.28%[17,18] - 公司非全资子公司为华润生物医药有限公司[18,19] - 公司组织章程细则于2022年5月27日经特别决议案采纳[19] - 公司董事会[19] - 公司业务包括医药制造、医药商业、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24] - 公司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子公司,包括华润三九、东阿阿膏、华润雙鶴等[24,26] - 公司持有华润医药产业基金27.5%权益,为公司联营公司[24] - 公司全资拥有华润紫竹、华润医药商业等子公司[24,26] - 公司控股股东为华润集团,华润集团持有公司控股权[24,25] 经营业绩 - 2022年中国GDP实现同比增长3.0%,经济总量达到人民币121万亿元[33] - 本集团2022年实现总收益2,541.064亿港元,同比增长7.3%[34] - 本集团2022年实现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41.474億港元,同比增長10.0%[34] - 本集团2022年研發支出25.458億港元,同比增長22.9%[34] - 本集团2022年实现净利润78.433亿港元,同比增长18.0%(人民币口径增长20.4%)[79] - 本集团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66港元,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0.16港元的末期股息[79]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基本面不變[38] - 醫藥行業短期動能轉換、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38] - 中國醫藥市場剛性需求依然穩定,公司看好中國醫藥行業的發展前景和廣闊空間[38] 公司战略 - 公司將大力發展生物創新藥,積極佈局疫苗、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39] - 公司將推動中藥傳承與創新發展,以優勢產業為牽引、內部產業相協同[39] - 公司將不斷提升規模實力、創新能力、經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39] - 公司與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簽署戰略合作協定[40] - 公司收購東營天東製藥有限公司31.25%股權[41] - 公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收購神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50.11%股權[42] - 公司與多家單位共同成立三個聯合創新中心,簽約八個生命健康合作項目[44] - 华润医药与上海复星医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创新药、生物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45] 业务发展 - 华润三九入选2021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48] - 华润三九、华润江中入选"科改示范企业"[49] - 华润三九、华润江中、东阿阿胶成为首批"中医药高品质发展促进共同体成员单位"[52] - 华润三九、华润双鹤、华润江中、东阿阿胶入选多项医药行业榜单[52,53,54,61] - 华润三九成为首家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评估的医药企业[57] - 华润医药位列"2022年医药工业综合竞争力百强榜"第七位[61] - 华润医药、华润双鹤、华润三九入选"央企ESG·治理先锋50指数"[61] - 华润江中入选"央企ESG·风险管理先锋50指数"[61] - 華潤醫藥榮獲「中國百強企業獎」和「中國道德企業獎」[63] - 華潤醫藥重獲納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中國指數[63] - 華潤雙鶴「智能倉儲」和「質量精準追溯」入選國家工信部2022年度智能製造優秀場景[64] - 華潤三九榮獲2022「金貴獎」年度可持續發展獎[64] - 華潤健康鄉村公益項目獲得「鄉村振興行動獎」[65] - 華潤醫藥獲工信部評為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第二名[65] - 華潤醫藥獲「最佳資本市場溝通獎」[65][66] 财务数据 - 2022年集团收益达2,541.064亿港元,同比增长7.3%(人民币口径增长10.8%)[74] - 2022年集团毛利达391.348亿港元,同比增长10.6%(人民币口径增长14.2%),毛利率为15.4%[78] - 2022年集团实现净利润78.433亿港元,同比增长18.0%(人民币口径增长20.4%)[79] - 2022年集团实现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利润41.474亿港元,同比增长10.0%(人民币口径增长11.7%)[79] 业务板块表现 - 集团三大业务板块(制药、分销、零售)收入占比分别为15.8%、80.7%和3.5%[76] - 制药业务实现分部收益442.96亿港元,同比增长14.7%(人民币口径增长18.4%)[84] - 制药业务毛利率为57.3%,较上年同期微降0.3个百分点[84] - 中药业务收入212.37亿港元,同比增长12.2%(人民币口径增长15.8%)[95] - 化药业务收入180.30亿港元,同比增长12.3%(人民币口径增长15.9%)[95] - 生物药业务收入22.19亿港元,同比高速增长405.9%(人民币口径增长422.3%)[95] 创新发展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转型与对外合作[83] - 公司通过收购昆藥集團、神舟生物、天東製藥等方式,實現上游供應鏈、營銷平台、渠道終端等方面的有機結合,提升整體競爭力[98][99][100] - 公司與華潤三九、華潤醫藥商業共同戰略投資熠保科技,打造「城市健康保障平台」,推動健康險及創新醫療的普惠化[101] - 公司成為華潤博雅生物的控股股東,推動其制定「十四五」戰略發展規劃,並在上游資源、產能拓展、下游渠道等方面進行業務融合與資源整合[102] - 華潤博雅生物新設單採血漿站、新建智能工廠生產基地、獲得人凝血因子VIII藥品註冊證書等,產能和產品管線持續擴充[103][104] 中药业务 - 系统化升级中药业务全产业链,鞏固自我診療業務行業龍頭地位[108] - 加強藥材資源精益管理,提升中藥農業基礎能力及規範化水平[109] - 聚焦重點創新領域,持續構建具有炮製技術壁壘的核心品種[109] - 推進中藥製造智能化發展,打造中藥製造標杆示範[109] - 華潤江中持續提升藥材質量,建立藥材價格和流向監測體系[112] - 華潤江中積極探索並推進產業合作模式,加入湘贛粵港澳中醫藥全產業鏈協同發展聯盟[112] - 華潤江中著力於中醫藥創新研發和製造,推進綠色智能製造[112] - 東阿阿膠作為阿膠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實施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供應鏈貫通,引領細分行業發展[114] - 東阿阿膠在上游不斷提高源頭掌控力,全面實施中藥材質量管理規範,從源頭上控制原料質量[114] - 東阿阿膠在中游堅持高科技高標準,聚焦阿膠主業,開展多項臨床研究[114] - 東阿阿膠發展大健康服務業,以技術嫁接營銷,打造體驗旅遊特色產業鏈[114] 自我诊疗业务 - 華潤三九作為中國自我診療業務的行業龍頭,在品牌影響力、核心品類市場份額、渠道覆蓋等方面極具競爭力和領先優勢[115] - 華潤三九不斷補充自我診療產品,針對女性胃健康、兒科等細分市場推出新品[117] - 華潤三九與穩健醫療用品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拓展大健康產業領域[117] - 華潤江中完成多個新品上市培育,打造4個銷售收入超過人民幣千萬元的新品[117] - 東阿阿膠進一步拓展中式滋補品類,推出升級配方的阿膠紅棗黑芝麻丸及菊花蒲公英茶[117] 创新研发 - 公司持续完善原创生物药、改良型创新药以及生物类似药的布局,平衡中长期研发风险和价值[120] - 公司生物药板块共有10个在产产品,包括百傑依、瑞通立、佳林豪、貝飛達、人血白蛋白、靜注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VIII等[120] - 公司与优銳生物医药科技达成全球首创精准靶向和整体免疫启动项目PTIA1的独家合作开发[120] - 公司与亦諾微医药签署合作协议,获得首创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溶瘤病毒产品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合作开发权益[120] - 公司抗肿瘤和抗病毒创新技术平台取得进展,包括抗肿瘤新药DC05F01和抗新冠病毒口服药CX2101A[118] - 公司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加强新药研发商业化能力[118] - 公司积极打造具有自主
华润医药(03320)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30 15: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实现收入2541.1亿港元,同比增长7.3%,按人民币口径增长10.8% [2][3] - 2022年实现净利润78.4亿港元,同比增长18%,实现规模净利润41.5亿港元,同比增长10%,按人民币口径增长11.7% [2][3]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0.66港元,较2021年增加0.06港元,董事会建议派息每股0.16港元,派息率为25% [2][3] - 2022年综合毛利率为15.4%,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主要因为毛利率水平较高的制药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 [3] - 2022年费用管控良好,交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同比基本稳定,融资成本与负债规模亦管控得当,整体净财务费用率为0.8%,同比进一步下降0.1个百分点 [3][4] - 2022年利润规模增速超过收入端,整体净利率和规模净利率同比分别上升0.3个百分点和0.04个百分点,分别达到3.1%和1.6% [3] - 2022年全年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26.3亿港元,同比基本保持稳定 [3][4] - 2022年末总资产规模2412.9亿港元,略下降2.9%,有息负债规模617.4亿港元,同比减少7.1% [3][4] - 2022年有息负债权益比率为68.5%,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ROE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至8.3% [4] - 2022年加权平均融资成本控制在3.1%,同比仅略有上升0.1个百分点 [4][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制药业务 - 2022年制药分部实现收入443亿港元,同比增长14.7% [6][7] - 目前在产626种产品,其中342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152个产品在机药目录内,全年有70个产品销售规模过亿港元,同比增加8个,其中6个产品销售规模超过10亿港元 [6][7] - 中药业务实现收入212.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其中中药OTC收入同比增长19.8% [7] - 化药板块实现收入180.3亿港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化药OTC收入显著增长44% [7] - 生物药实现收入22.2亿港元,同比高速增长超过4倍,主要受益于2021年下半年完成的博雅生物以及海思制药的并购 [7][8] - 制药板块毛利和业绩同比分别增长14.1%和20.8% [7] 商业分销业务 - 2022年分销板块实现收益2112.91亿港元,同比增长6.1%,分部毛利130亿港元,同比增长5.2%,全年分销业务毛利率为6.2%,同比持平 [17][18] - 2022年分销网络已覆盖28个省份,客户数量约15万家,其中包括二三级医院超过9500家 [17][18] - 2022年实现第三方物流收入近4亿港元 [17][18] 医疗器械业务 - 2022年器械分销业务实现收益354亿港元,同比显著增长超过35%,其中IVD诊断试剂、骨科业务、介入业务收益均实现高速增长 [18][19] - 已设立7家专业检验机构,与近50家医院合作探索骨科手术保险 [19] - 2022年新增20余家厂商总代理业务,签订特许金产品18个,取得8个自有产品的注册证 [19] 零售业务 - 2022年零售板块实现收入88.4亿港元,同比增长16.2% [21] - 2022年DTP收入59亿港元,同比增长17%,占零售板块收入比重约67% [21] - 2022年末共有793家自有自营零售药房,其中DTP专药店228家,年内新增17家 [21] - 新建9家药诊康综合体药房,为客户提供智慧检测、线上问诊、慢病管理等综合服务 [2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制药板块出口额近10亿港元 [13][14] - 2022年线上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4%,单九构建了专业的新媒体运营团队,线上B2C业务占CHC业务销售比重已超过4% [16] - 东欧阿交在线上对品牌目标人群进行分层精准营销,双十一期间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12%,紫竹玉亭金一亭产品线上销售同比增长36% [1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持续优化产品和业务结构,抵御带量采购对盈利能力的冲击 [7] - 积极把握产业整合机遇,持续补链强链固链严链,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在中药、生物药、商业保险等领域加快并购步伐 [8][9][10] - 加快外延并购步伐,持续完善全产业链布局,丰富投资手段,布局优质创新赛道 [25] - 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技术平台的建设,丰富创新产品管线,加快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转化落地 [13][14][15] - 加快智能制造核心优势建设,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多家公司入选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16] - 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商业模式,建立西端仓储电商一体及数字化运营团队 [21][22] - 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以研发创新和投资并购为引擎,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获取支撑业务长期健康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24][2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2年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经济虽然承压前行但韧性强、潜力
华润医药(03320)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0 12:1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收益为254,106,366千港元,较2021年的236,806,169千港元增长7.31%[1] - 2022年公司毛利为39,134,760千港元,较2021年的35,380,286千港元增长10.61%[1] - 2022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9,855,713千港元,较2021年的8,408,432千港元增长17.21%[2] - 2022年公司年内溢利为7,843,311千港元,较2021年的6,647,406千港元增长18.02%[2] - 2022年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66港元,较2021年的0.60港元增长10%[2] - 2022年公司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 - 1,266,935千港元,2021年为9,146,529千港元[3] - 2022年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70,834,963千港元,较2021年的71,952,701千港元下降1.55%[4] - 2022年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170,451,455千港元,较2021年的176,609,609千港元下降3.48%[4] - 2022年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136,319,157千港元,较2021年的141,322,576千港元下降3.54%[4] - 2022年公司资产净值为90,182,333千港元,较2021年的94,984,266千港元下降5.05%[5] - 2021年公司总收益为23.68亿港元,2022年为25.41亿港元[19][20] - 2021年除税前溢利为840.84万港元,2022年数据未提及[19] - 2021年其他收入为151.71万港元,2022年为142.21万港元[20] - 2021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 - 127.50万港元,2022年为 - 140.50万港元[20] - 2021年融资成本净额为201.54万港元,2022年为202.01万港元[21] - 2021年中国企业所得税为202.58万港元,2022年为247.32万港元[26] - 2021年香港利得税为1.3万港元,2022年为0.3万港元[26] - 2021年年内税项支出总额为176.10万港元,2022年为201.24万港元[26] - 2021年公司派发末期股息7.54亿港元,2022年建议派发10.05亿港元[27] - 2022年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4147412千港元,2021年为3768889千港元[30]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79529323千港元,2021年为77612680千港元[31]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77652962千港元,2021年为75551340千港元[35] - 2022年末已抵押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3694.3万港元,2021年为0[34] - 2022年末已抵押应收票据为42.0897亿港元,2021年为49.274亿港元[34] - 2022年末公司3.9395亿港元应付票据由应收票据、已抵押银行存款作抵押,2021年为107.46527亿港元[35] - 2022年公司总收益达254.1064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7.3%(人民币口径增长10.8%)[54] - 2022年公司毛利为39.1348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10.6%(人民币口径增长14.2%),毛利率为15.4%,较2021年提高0.5个百分点[55] - 2022年公司净利润为7.8433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18.0%(人民币口径增长20.4%)[56]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4.1474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10.0%(人民币口径增长11.7%)[56]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66港元,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16港元[5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为港币17,042.7百万元,2021年为港币17,513.1百万元[147] - 2022年12月31日,以人民币及港币计值的银行借款分别占集团银行借款总额约99.1%(2021年:83.0%)及0.9%(2021年:17.0%),约88.9%(2021年:91.9%)将在一年内到期[14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3:1,2021年为1.2:1[14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为49.6%,2021年为51.5%[150] - 2022年,集团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为港币12,631.0百万元,2021年为港币12,842.5百万元[151] - 2022年及2021年,集团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分别为港币945.6百万元及港币9,190.8百万元[151] - 2022年,集团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港币11,730.7百万元,2021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港币3,005.4百万元[15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总额为港币45,613.4百万元,2021年为港币50,668.0百万元,其中港币1,380.7百万元(2021年:港币110.2百万元)已质押,占借款总额3.0%(2021年:0.2%)[15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账面价值总额为港币36.9百万元(2021年:港币0百万元)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已抵押[15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1年也无[15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在中国及香港雇佣约67,000名员工,2021年12月31日为65,000名[157]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港币0.16元,2021年为每股港币0.15元[158] 公司业务线划分 - 公司有四个可报告分部,分别为制药业务、药品分销业务、药品零售业务和其他业务营运[14] 各业务线收益数据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制造分部外部销售收益为40,166,618千港元,分销分部为205,062,184千港元,零售分部为8,836,775千港元,其他为40,789千港元,总计254,106,366千港元[1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制造分部间销售收益为4,129,158千港元,分销分部为6,226,297千港元,总计10,355,455千港元[1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分部收益抵减分部间销售后为254,106,366千港元[18] - 2022年制药、医药分销、药品零售业务收益占比分别为15.8%、80.7%、3.5%[54] - 2022年公司制药业务实现分部收益44.2958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14.7%(人民币口径增长18.4%)[58] - 2022年制药业务板块合计收益442.958亿港元,同比增长14.7%[60] - 2022年中药业务收益212.369亿港元,同比增长12.2%,其中非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8%,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微降3.0%[60] - 2022年化药业务收益180.301亿港元,同比增长12.3%,其中非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显著增长44.0%,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6%,原料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2%[60] - 2022年生物药业务收益22.19亿港元,同比高速增长405.9%[60] - 2022年营养保健品及其他业务收益28.098亿港元,同比下降12.1%[60] - 本集团自我诊疗领域实现收入港币206.6亿元,同比增长23.5%[75] - 2022年医药分销业务分部收益为211,288.5百万港元,较2021年增长6.1%(人民币口径增长9.5%),分销业务毛利率为6.2% [105] - 2022年进口产品销售额约153亿港元,新增14个进口产品,出口销售金额约9亿港元,其中大健康产品出口金额超1亿港元 [107] - 2022年器械分销业务收益约354亿港元,同比显著增长超35% [108] - 分销业务签约56家专病中心,运营超80个合约销售项目,涉及80余家上游企业,2022年相关销售收入超9亿港元,同比增长约140%[110] - “润药商城”业务覆盖24个省份,累计活跃客户数5.9万家,交易额约353亿港元,订单数184万张[110] - 报告期内院外渠道分销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医药分销网络覆盖28个省份,客户约15万家[111] - 报告期内医药零售业务收益88.368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16.2%(人民币口径增长19.9%)[114] - 2022年DTP业务收益约59亿港元,同比增长14%,零售业务毛利率为8.1%,较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114] 各业务线业绩数据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制造分部业绩为11,736,153千港元,分销分部为8,256,229千港元,零售分部为17,388千港元,其他为20,934千港元,总计20,030,704千港元[18] 公司其他收支数据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其他收入为1,422,099千港元,其他收益及亏损为 - 1,405,005千港元[1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行政开支为 - 6,479,027千港元,其他开支为 - 2,152,545千港元[1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融资收入为833,876千港元,融资成本(不包括租赁负债利息)为 - 2,783,033千港元[1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分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溢利为388,644千港元,除税前溢利为9,855,713千港元[18] 公司税率情况 - 香港利得税税率为16.5%,中国企业所得税一般税率为25%,部分附属公司享受15%优惠税率[23][24][25][26] 其他公司股息情况 - 华润三九、东阿阿胶、江中药业、华润博雅生物建议派发2022年末期股息,金额分别为每股100.0分、116.0分、65.0分、20.0分,总额分别约为9.88346亿元、7.58665亿元、4.09207亿元、1.0085亿元[28] 公司股权交易情况 - 2022年公司附属公司华润双鹤以5.01736亿元收购神舟生物50.11%股权,确认商誉1.67189亿港元[37] - 2022年公司以1028.7万元收购江西江中医药包装有限公司100%股权和江西江中安可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确认商誉270.5万港元[38][39] - 2022年4月公司以1.892亿元出售本元正阳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75.40%股权[40] - 2022年公司出售多家附属公司股权,总收益为4.01627亿港元[41][42][43][44][45][46] - 2023年1月华润三九完成收购昆药集团28%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62] - 2022年8月华润双鹤完成收购神舟生物50.11%股权[63] - 2022年9月华润双鹤完成收购天东制药31.25%股权,持股达70%成为控股股东[64] - 2022年11月公司联合华润三九、华润医药商业增资熠保科技,增资后合计持有约10%股权[65] - 2021年11月集团成为华润博雅生物控股股东,定位其为血液制品业务平台[66] - 2021年9月华润江中收购海斯制药51%股权,补齐胃肠治疗性用药领域短板[67] 公司业务荣誉与行业机遇 - 2022年6月华润三九、华润江中、东阿阿胶成为首批“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体成员单位”[69] - 华润三九布局道地药材以及产地趁鲜加工基地,并加强溯源体系建设[70] - 华润江中围绕健胃消食片关键原材料太子参,建立药材价格和流向监测体系[71] - 华润江中“江中•利活”营销案例荣获2022年中国十大优秀品牌案例[71] - 国家加大对中医药支持力度,行业利好政策不断,中医药产业迎来机遇期[68] - 华润江中打造四个销售收入超人民币千万元的新品[76] - 东阿阿胶连续八年领跑「健康产业品牌榜」及「健康产业品牌价值榜」[74] - 华润三九连续多年位列中国
华润医药(03320)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6 16:3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前五大医药制造商和前三大医药产品分销商(按收益)[17][18] - 公司生产600种药品,产品涵盖化学药、中药、生物制剂及营养保健品[17][19] - 公司拥有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约50个省市认证研究中心,研发人员近2000名[17][20] - 公司全国性分销网络有超200个物流中心,覆盖中国2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客户约12万家[17][21] - 公司分销网络客户中,二级和三级医院近9000家,基层医疗机构客户约60000家[17][21] - 公司经营787家零售药房,其中DTP专业药房221家(含“双通道”药店110家)[17][21] - 公司股份代号为3320[31] - 华润医药商业于2007年12月27日根据中国法律成立[38] - 华润生物前身为华润生物医药(深圳)有限公司[36] - 华润博雅生物前身为博雅生物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6] - 华润医药商业前身为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8] 公司管理层变动 - 韩跃伟于2021年12月3日任董事会主席,2022年1月14日不再担任首席执行官[22][24] - 白晓松于2022年1月1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22][24] - 谈英于2022年8月25日辞任非执行董事[22][24] - 焦瑞芳于2022年1月14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22][24] - 2022年1月1日至1月13日,韩跃伟先生同时担任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1月14日起,韩跃伟先生不再担任首席执行官,白晓松先生获委任为首席执行官[188][190] - 2022年8月25日,谈英先生因退休辞任非执行董事[197] - 审计委员会由六名成员组成,包括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两名非执行董事,焦瑞芳女士于2022年1月14日获委任,青美平措先生于同日辞任[195][196] 行业环境与趋势 - 2022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43][44] - 2022年上半年医药制造业收入同比微降0.6%[43][45] - “十四五”期间中国医药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速将保持在8%[43][45] - 国家集采、省级集采、联盟集采全面铺开,集采品种范围拓展到医疗器械、生物药、以及中药[48] - 数字化工具已覆盖诊疗全流程主要应用场景,数字化成后疫情时代行业发展新常态[48] - 民众对医药健康需求持续增长,为医药企业带来广阔市场空间[48] - 全方位集采、药审政策、细分领域竞争等对医药企业竞争力提出更高要求[48] - 大量竞争力不足企业将退出市场,促进行业整合和集中度提升[4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总收益达1257.165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增长9.8%[49][5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198.317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增长13.6%,整体毛利率为15.8%,较2021年上半年增长0.5个百分点[53][5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51.684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增长26.2%[53][5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0.25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增长24.1%,每股基本盈利为0.48港元[53][5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港币18,394.9百万元,主要以人民币及港币计值[177][178] - 2022年6月30日,人民币及港币计值的银行借款分别占集团银行借款总额约85.7%及14.3%,约90.1%将一年内到期[177][178]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3:1(2021年12月31日:1.2:1)[177][179]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净负债权益比率为60.9%(2021年12月31日:51.5%)[177][179] - 2022年上半年,集团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港币3,243.5百万元(2021年上半年:1,347.9百万元)[177][179] - 2022年上半年,集团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港币1,627.8百万元(2021年上半年:3,393.9百万元)[177][179] - 2022年上半年,集团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港币6,593.1百万元(2021年上半年:10,248.4百万元)[177][179]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借款总额为637.665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506.68亿港元[181] - 2022年6月30日,已质押借款为1.775亿港元,占借款总额0.3%;2021年12月31日为1.102亿港元,占比0.2%[181] 制药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制药业务实现分部收益221.774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增长18.0%,毛利率为58.2%,较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58][59][60] - 报告期末公司共生产600种产品,其中327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146个在基药目录内[63][64] - 2022年上半年中药销售收入为103.751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增长9.4%[66] - 2022年上半年化学药销售收入为91.867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增长15.4%[66] - 2022年上半年生物药销售收入为11.959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增长1545.0%[66] - 报告期内集团制药业务板块中药业务收益为港币10,375.1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4%[67][68] - 中药非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增加9.9%,中药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5%[67][68] - 化药业务收益为港币9,186.7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4%[67][68] - 化药非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5%,化药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7.1%,原料药业务收入同比增加5.0%[67][68] - 生物药业务收益为港币1,195.9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快速增长1,545.0%[67][68] - 报告期内,集团在自我诊疗领域加快新品上市、开展对外合作,自我诊疗领域收入达102.7亿港元,同比增长9.1%,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和竞争优势[77][78] - 报告期内,制药板块出口额超人民币4.7亿元[85] - 报告期内制药板块线上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0%[97][98] 制药业务线各子公司动态 - 2022年6月,集团旗下华润三九、华润江中、东阿阿胶成为首批“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体成员单位”[69][71] - 华润三九强化中医药全产业链管理,建立覆盖药材种植等全过程的溯源体系[72][73] - 华润三九完成多地生产工厂的数字化转型,实现规模化、批量化、高质量的跨区域数字化车间[72][73] - 2022年5月,集团、华润三九、华立医药签署战略及股份转让协议[72][73] - 华润三九拟购买华立医药子公司昆药集团28%的股份[72][73] - 华润江中在中医药大健康领域构筑胃肠品类护城河,对核心产品健胃消食片关键药材太子参开展太空育种,旗下高端滋补品牌“参灵草”五次助力“神舟”飞行任务航天员营养保障工作[74] - 东阿阿胶实行阿胶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成为阿胶行业标准制定者,建立《驴皮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和全球唯一黑毛驴冻精生产中心,启动全球首个毛驴基因测序研究课题[75] - 华润三九自我诊疗业务补充多款产品,2022年7月与稳健医疗达成战略合作[79][80] - 华润江中推出白芸豆益生菌压片糖果等多款大健康新品[79][80] - 东阿阿胶拓展中式滋补品类,推出阿胶红枣黑芝麻丸等产品[79][80] - 2022年5月华润紫竹成为奥利司他片中国市场总代理[79][80] - 华润双鹤2021年成立创新事业部,聚焦肿瘤、儿科、罕见病等领域[81] - 华润双鹤抗瘤药DC05F01已在美国开展II期临床试验,2022年3月获批在中国启动临床试验[82][83] - 2022年5月华润双鹤获口服新冠药LGN - 20在亚洲区域(除以色列、俄罗斯、土耳其)独占权益,年内有望开展I期临床试验[82][83] - 华润双鹤通过与Ligand公司合作掌握前药技术BEPro,开发新的抗病毒、抗肿产品[82][83] - 报告期内,集团化药领域多个产品获国家药监局颁发的《药品注册证书》,2类新药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批[84] - 报告期末,生物药板块有九个在产产品,包括百杰依、瑞通立等[84] - 2022年3月,华润生物与美国公司Ab Studio Inc.达成新冠病毒中和抗体项目ABS - VIR - 001独家合作,获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授权[85] - 2022年3月,华润生物与优锐生物医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就全球首创精准靶向和整体免疫启动项目PTIA1达成全球产品合作开发独家合作[85] - 华润博雅生物2019年实现静丙产品出口零突破,2022年上半年向巴西出口静丙,产品注册在部分国家取得阶段性成果[85] - 华润双鹤2020年收购的天东制药向31个国家出口原料药[85] - 2021年11月,集团成为华润博雅生物控股股东,定位其为血液制品业务平台[86] - 2021年12月,华润博雅生物在山西省阳城县新设单采血浆站[86] - 2022年5月,华润博雅生物与深圳市高特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定》[86] - 2021年11月集团成为华润博雅生物控股股东并定位为血浆产品业务平台[88] - 2021年12月华润博雅生物在山西阳城设立新血浆采集站[88] - 2022年5月华润博雅生物与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88] - 华润博雅生物拟建血浆制品生产基地,一期设计投浆量1800吨/年,2022年6月签署入园合同[89][90] - 华润博雅生物拟转让广东复大医药75%股权给华润医药商业并开展业务整合[89][90] - 2022年4月华润博雅生物与华润医药商业国际贸易公司签署框架合作协定开拓国际市场[89][90] - 2022年8月华润博雅生物获“人凝血因子VIII”药品注册证书[89][90] - 报告期内华润博雅生物血制品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7%,整体归母净利润增长41%[89][90] - 2021年9月华润江中收购海斯制药51%股权[91] - 华润江中首批在13个省份华润江中既有OTC零售渠道引进贝飞达销售[91] - 2020年1月,华润三九完成收购澳诺(中国)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92] - 2021年“双11”活动期间,澳诺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产品销售排在相关品类第一位[92] - 安徽华润金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现代中药制造智能工厂项目入选2022年“安徽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93][94] - 华润三九郴州中药智能工厂预计年内完成项目建设,规划成为华润三九华南区提取中心[93][94] - 华润江中赣江新区中医药科创城项目一期于2020年开工,预计2023年正式投产[95][96] - 东阿阿胶通过AI技术提升生产线数字化水准,实现劳动效率提升40%[95][96] - 华润博雅生物的血液制品智能工厂项目已奠基开工,目标建成“灯塔工厂”[95][96] - 华润江中电商会员达到4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03%[97][98] - “618”期间,东阿阿胶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18%,电商自营店铺销售额同比增长93%[97][98] 公司研发情况 - 报告期内,研发总支出约港币1,004.5百万元,同比显著增长34.5%[99][100] - 报告期末,集团有五个获国家认证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个获国家认证的企业技术中心,以及近50个获省市认证的研发平台,研发人员近2,000名[99][10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新产品开发在研项目近300个,其中新药项目近100个[102][103] - 报告期内,集团获得专利授权超100项[102][103] - 四个产品获批临床试验,分别是抗血栓1类化学创新药NIP003、肾性贫血1类化学创新药NIP001、实体瘤1类化学创新药DC05F01、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1.1类中药创新药姜石颗粒[102][103] - 26个产品处于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阶段[102][103] - 九个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药品注册批件,其中淋巴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为2类新药新增乳癌适应症[102][103] - 公司在研生物药项目30个,其中22个为生物新药,聚焦抗肿瘤、免疫、内分泌等领域[106][107] - 瑞通立治疗急性脑卒中新适应症III期临床试验完成340例病例入组,治疗急性肺栓塞新适应症处于II期临床阶段[106][107] - 血液领域1类生物新药完成II期临床试验首例入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10%)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病例首例入组[106][107] - 公司重点开展一致性评价项目64个,超30个项目开展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106][108] - 报告期内,甲硝唑片等八个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格列喹酮片为同品种首家过评[106][108] - 华润医药深圳研发中心生物创新药平台完成华东理工大学创新型毕赤酵母表达体系技术验证及转移,完成五个新生物制品研发立项[109][110] - 化学创新药研发平台针对肿瘤领域完成两个预研项目立项[109][110] - NIP003启动I期临床试验,用于预防动静脉血栓[104][105]
华润医药(03320)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7 16:5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前五大医药制造商和前三大医药产品分销商(按收益)[5] - 公司生产615种药品,涵盖化学药、中药、生物制剂及营养保健品[5] - 公司拥有近1300名研发人员,有3个国家认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认证企业技术中心和20个省市认证研究中心[5] - 公司全国性分销网络由208个物流中心构成,覆盖中国2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客户超13万家[5] - 公司分销网络客户中包括二、三级医院9421家,基层医疗机 构客户近7万家[5] - 公司经营801家零售药房,其中DTP专业药房211家(含“双通道”药店87家)[5] - 公司股份代号为3320[22] - 公司网址为http://www.crpharm.com[22] 公司管理层变动 - 王春城于2021年12月3日辞任董事会主席及非执行董事[6] - 韩跃伟于2021年12月3日获委任为董事会主席,2022年1月14日不再担任首席执行官[6] - 白晓松于2022年1月1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6] - 李向明于2021年9月7日辞任执行董事及副主席[6] - 林国龙于2021年9月7日获委任为审核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成员[10][12] - 焦瑞芳于2022年1月14日获委任为审核委员会成员[10] - 韩跃伟于2021年12月3日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主席,于2022年1月14日辞任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11][13] - 白晓松于2022年1月14日获委任为执行委员会主席及授权代表[15][17][18] - 陶然于2021年9月7日获委任为执行委员会成员[15][17] - 郭薇于2021年9月7日辞任审核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成员[10][12] - 吕睿智于2021年3月26日辞任审核委员会成员[10] - 2021年1月1日至12月3日,董事会主席为王春城先生,首席执行官为韩跃伟先生;12月3日后,二者均由韩跃伟先生担任;2022年1月14日,韩跃伟先生不再担任首席执行官,调任非执行董事并继续出任董事会主席,白晓松先生获委任为首席执行官[17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及报告日期,董事会成员有变动,如王春城2021年12月3日辞任,韩跃伟2021年12月3日任主席等[177] 关联公司权益情况 - 华润股份持有珠海华润银行约70.28%权益[27][28] - 华润租赁,华润股份间接持有其60%权益[32] - 华润医疗,华润集团持有其36.58%权益[32] - 华润医药产业基金,集团持有其27.5%权益[32] - 华润博雅生物股份代号为300294,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31] - 华润双鹤股份代号为600062,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31] - 华润燃气股份代号为1193,在联交所上市[31] - 华润医疗控股股份代号为1515,在联交所上市[32] -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代号为000999,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32] - 华润医药商业于2000年12月27日根据中国法律注册成立[32] - 华润医药控股前身为新三九控股有限公司[32] - 华润股份通过华润金控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华润信托51%权益[33] - 公司于年报日期持有永泰生物10%权益[33]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实现总收益港币236,806.2百万元,较2020年度同比增长18.2%[38] - 2021年公司实现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港币3,768.9百万元,同比增长14.3%[38] - 2021年度公司研发支出共计港币2,070.6百万元,同比大幅增长38.3%[38] - 集团2021年实现总营收2368.062亿港元,同比增长18.2%[41] - 集团2021年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376.89亿港元,同比增长14.3%[41] - 集团2021年研发总支出为207.06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38.3%[41] - 2021年公司工业收益为35179百万港元,分销收益为193858百万港元,零售收益为7605百万港元[70] - 2021年公司毛利为35380百万港元,年内利润为6647百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3769百万港元[70] - 2021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71953百万港元,流动资产为176610百万港元,总资产为248563百万港元[70] - 2021年公司非流动负债为12255百万港元,流动负债为141323百万港元,总债务为66440百万港元,总负债为153578百万港元[70] - 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14.9%,净利润率为1.6%,净负债/总股权为51.5%,流动比率为1.2[70] - 2021年公司总收益达236,806.2百万港元,较2020年的200,423.0百万港元增长18.2%[74][77] - 2021年制药、医药分销、药品零售三个主要业务分部的收益占比分别为14.9%、81.9%以及3.2%[74][77] - 2021年公司毛利为35,380.3百万港元,较2020年的32,293.9百万港元增长9.6%;整体毛利率为14.9%,较2020年下降1.2个百分点[79][80] - 2021年公司净利润为6,647.4百万港元,较2020年的5,323.6百万港元增长24.9%;剔除2020年防疫物资出口业务影响,同比增长54.7%[80]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768.9百万港元,较2020年的3,297.1百万港元增长14.3%;每股基本盈利为0.60港元(2020年为0.52港元),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15港元[80][81]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75.131亿港元,2020年为112.315亿港元[163] - 2021年12月31日,人民币及港币计值的银行借款分别占公司银行借款83.0%(2020年:87.5%)及17.0%(2020年:12.5%)[163]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借款总额中约91.9%(2020年:97.8%)将在一年内到期[163]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为1.2:1,与2020年持平[163]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1.5%,2020年为52.6%[164] - 2021年,公司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为128.425亿港元,2020年为82.063亿港元[164] - 2021年及2020年,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分别为91.908亿港元及22.546亿港元[164] - 2021年,公司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0.054亿港元,2020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4.145亿港元[164]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总额为506.68亿港元,2020年为362.493亿港元[165] - 2021年12月31日,已质押借款为1.102亿港元,占借款总额0.2%,2020年为1.011亿港元,占比0.3%[16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2020年12月31日:无)[166][168]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为51.5%(2020年:52.6%)[166] - 2021年,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128.425亿港元(2020年:82.063亿港元)[166] - 2021年和2020年,集团投资活动所用净现金分别为91.908亿港元和22.546亿港元[166] - 2021年,集团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30.054亿港元(2020年:融资活动所用净现金为64.145亿港元)[166]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借款总额为506.68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362.493亿港元),其中有抵押借款为1.102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1.011亿港元),占借款总额的0.2%(2020年12月31日:0.3%)[167] - 2021年,集团资本支出为32.132亿港元(2020年:27.589亿港元)[170][172] 行业环境数据 - 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4.8%[72] - 2021年医药制造业收入同比增长20.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7.9%,中国药品终端消费市场增长约7.0%[72] - 2021年48款新药获批上市,其中中药12款,创近五年最高记录[72] - 2021年国内医药健康领域并购事件超150起,涉及金额人民币479亿元[72] - 2021年成功登陆A股科创板的医药企业共38家,远超2020年的28家[72] 公司业务动态 - 1月27日,华润双鹤获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药品注册证书》[47] - 2月5日,华润双鹤普瑞巴林胶囊、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拟中选第四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47] - 3月9日,华润紫竹成为盐酸莫西沙星滴眼液国内首仿获批单位[48] - 3月31日,华润三九与日本龙角散签订战略合作协定[48] - 4月6日,华润双鹤获非那雄胺片(1mg)《药品注册证书》[49] - 4月16日,华润医药助力“港澳药械通”新政在深圳落地[49] - 4月28日,华润三九“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通过工信部验收[49] - 华润三九“中药配方颗粒新型智能制造模式应用”项目通过工信部验收[50] - 华润双鹤硝苯地平缓释片(II)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51] - 东阿阿胶与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定[51] - 华润生物与翰宇药业就翰安依替巴肽产品推广销售合作[53] - 华润三九发布三款明星新品[53] - 华润医药拟收购永泰生物10.0%股份[55] - 华润三九中药注射剂全产业链数字化制造技术建设项目通过工信部验收[54] - 华润三九控股子公司深圳华润九创产品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获药品注册证书[54] - 华润双鹤子公司华润赛科产品利奈唑胺片获药品注册证书[54] - 9月16日,华润双鹤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共建的创新晶型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在北京成立揭牌[56] - 10月9日,中国药研收到国家药监局关于NIP142开展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试验的批准通知[56] - 10月20日,华润双鹤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入选《肌肉骨骼慢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推荐用药[56] - 10月20日,华润双鹤创新事业部与美国Ligand制药公司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治疗新冠肺炎的口服小分子RNA聚合酶抑制剂药物[56] - 10月28日,华润紫竹自主研发的地诺孕素片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批件[56] - 11月2日,华润双鹤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枸橼酸西地那非片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证书》[57] - 11月11日,华润双鹤一类抗癌药落地,海口国家高新区与华润双鹤签约[57] - 12月10日,华润紫竹入选2021年度国家级绿色工厂[58] - 2021年2月,华润双鹤增资收购浙江湃肽生物33.33%股权[91] - 2021年7月,华润博雅生物6933.1978万股非限售流通股转让给华润医药控股,表决权委托生效[92] - 2021年11月,华润医药控股完成收购华润博雅生物7830.8575万股股份,交易完成后持股28.86%,持有40.01%表决权[92] - 华润博雅生物2021年12月获山西省卫健委批准在阳城县设置单采血浆站[92] - 2021年7月,华润医药完成向华润医药控股转让69331978股博雅生物非受限流通股,委托投票权生效;11月,华润医药控股完成收购博雅生物向其发行的78308575股,交易完成后,集团共持有博雅生物147640553股,占总股本约28.86%,拥有40.01%投票权,成为控股股东[93] - 2021年7月,集团宣布收购永泰生物51458400股,占已发行股本10%,交易完成后成为主要股东之一,完成细胞免疫治疗领域战略布局[94][95] - 2021年9月,江中制药通过公开摘牌及增资方式取得海斯制药51%股权,海斯制药从事化学药研制,江中制药将助力其拓展OTC渠道资源[96] - 2021年6月,华润三九子公司收到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药品注册证书》,属二类新药;报告期内发布999蒲地蓝消炎片等产品,优化业务布局[98] - 2021年3月华润三九与日本龙角散签订战略合作协定,负责其免水润颗粒产品在中国市场推广及销售[99][100] - 华润江中围绕江中草珊瑚含片重新唤醒品牌认知,对多維元素片进行全方位焕新升级[99][101] - 华润江中发布“以食为药”
华润医药(03320)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17 16:36
公司业务基本情况 - 公司生产超560种药品,产品涵盖化学药品、中药、生物制剂以及营养保健品[5][6] - 公司拥有研发人员超1200名,有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7个省市认证研究中心[5][8] - 公司全国性分销网络由171个物流中心构成,覆盖中国2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5][7] - 公司分销网络客户数量近11万家,包括二、三级医院8771家,基层医疗机 构客户近6万家[5][7] - 公司经营846家零售药房,以“华润堂”和“德信行”等品牌运营[5][7] 公司人员变动 - 李向明于2021年9月7日辞任执行董事及副主席[10][11] - 陶然于2021年9月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副总裁[10][11] - 林国龙、谈英于2021年9月7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0][12] - 余忠良、郭巍于2021年9月7日辞任非执行董事[10][12] - 侯博、青美平措于2021年3月26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0][12] - 林国龙于2021年9月7日获委任为薪酬委员会成员[15] - 郭巍于2021年9月7日辞任薪酬委员会成员[15] - 李向明于2021年9月7日辞任执行委员会成员[15] - 陶然于2021年9月7日获委任为执行委员会成员[15] 公司上市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3320[17] - 华润双鹤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为600062[20] - 华润三九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为000999[21] - 东阿阿胶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为000423[21] - 江中药业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为600750[21] 公司组织章程 - 公司组织章程细则于2016年6月20日经特别决议案采纳[20] 宏观经济与行业环境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二季度同比增长7.9%,环比增长1.3%,两年平均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24][25] - 2021年1 - 5月医药制造业收入同比增长27.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3.3%,预计全年同比增长约8.2%[24][25] - 2021年上半年15款国产创新药获批,国内生物医药领域并购及合资事件超22起,融资事件超150起,总融资金额超400亿元[24][27] - 经过五轮集采,国家药品带量采购步入常态化和制度化阶段,2021年江苏、山西、安徽等多省及多个采购联盟启动带量采购[24][26] - 中央和地方政府发布多项政策鼓励中药发展,强化质量管理,支持创新研发,鼓励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28] - 数字化工具覆盖诊疗全流程主要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药企通过线上线下营销结合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解决方案[28][29] - 未来医药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百姓医药健康需求增长带来市场空间,多重因素对药企竞争力提出更高要求[29][30] - 差异化发展、高质量创新是药企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要素,大量竞争力不足企业将退出市场促进行业整合和集中度提升[29][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总收益达1144.876亿港元,较2020年上半年增长28.1%,按人民币口径增长17.9%[31][32]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毛利174.651亿港元,较2020年上半年增长17.5%,按人民币口径增长8.1%,整体毛利率为15.3%,较2020年上半年下降1.3个百分点[31][33]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40.945亿港元,较2020年上半年增长12.2%,按人民币口径增长3.3%,剔除2020年防疫物资出口业务影响,同比增长47.5%,按人民币口径增长35.7%[31][33]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4.381亿港元,较2020年上半年减少5.4%,按人民币口径减少12.9%,每股基本盈利为0.39港元(2020年上半年为0.41港元)[34] - 2021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港币17,000.2百万元,主要以人民币及港币计值[121][122] - 2021年6月30日,人民币及港币计值的银行借款分别占公司银行借款总额约80.7%及19.3%[121][122] - 2021年6月30日,银行借款总额中约97.2%将在一年内到期[121][122] - 2021年6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为1.2:1,与2020年12月31日持平[121] - 2021年6月30日,公司净负债权益比率为62.1%,高于2020年12月31日的52.6%[121] - 2021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港币1,347.9百万元,2020年上半年为所得现金净额港币11.1百万元[121]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港币3,393.9百万元,2020年上半年为港币3,855.9百万元[12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2:1,与2020年12月31日持平;资产负债率为62.1%,高于2020年12月31日的52.6%[123] - 2021年上半年,集团经营活动净现金使用量为13.479亿港元,2020年上半年为净流入1110万港元;投资活动净现金使用量为33.939亿港元,低于2020年上半年的38.559亿港元;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入为102.484亿港元,高于2020年上半年的47.42亿港元[12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借款总额为571.04亿港元,高于2020年12月31日的362.493亿港元;其中质押借款为6010万港元,占比0.1%,低于2020年12月31日的1.011亿港元和0.3%[125][12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若干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账面净值总额为1150万港元,低于2020年12月31日的1.125亿港元,已予以抵押[125][129] - 2021年上半年,集团资本支出为11.642亿港元,低于2020年上半年的12.028亿港元,主要用于拓展及升级生产设备、发展分销网络及升级物流系统[127][132] - 2021年上半年收益为114,487,606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89,387,142千港元[168] - 2021年上半年毛利为17,465,071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14,866,822千港元[168] - 2021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5,166,018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4,489,640千港元[168] - 2021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4,094,499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3,647,812千港元[168] - 2021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438,106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2,577,194千港元[168] - 2021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39港元,2020年同期为0.41港元[168] - 期内溢利未经审核为4094499000港元,上一时期为3647812000港元[171] - 期内其他全面收益(亏损)未经审核为920328000港元,上一时期为 - 1382386000港元[171]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未经审核为920328000港元,上一时期为 - 1382386000港元[171] - 非流动资产总额未经审核为63398168000港元,经审核为62262903000港元[174] - 流动资产总额未经审核为170603189000港元,经审核为147108857000港元[174] - 流动负债总额未经审核为140509990000港元,经审核为122619655000港元[174] - 流动资产净值未经审核为30093199000港元,经审核为24489202000港元[174] - 非流动负债总额未经审核为9220817000港元,经审核为6722661000港元[176] - 资产净值未经审核为84270550000港元,经审核为80029444000港元[176] - 总权益未经审核为84270550000港元,经审核为80029444000港元[17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4094499千港元,期内全面收益总额5014827千港元[18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综合储备为21420723000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19228537000港元[182][183] - 2020年1月1日,公司股本为27241289千港元,资本储备为 - 6642696千港元[185]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3647812千港元,期内全面收益总额2265426千港元[185] - 2020年,公司按现金代价9522940港元于香港联交所购回1996000股股份[185][18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集团有6282510461股已发行缴足普通股[186] - 2020年2月,公司附属公司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购回其0.60%的股份[186] - 2021年1月1日,公司股本为27241289千港元,部分储备数据为:资本储备 - 6657764千港元,法定盈余储备150883千港元等[182] - 2021年6月30日,公司部分储备数据较年初有变化,如汇兑波动储备从486376千港元变为1023221千港元[182]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派付2020年末期股息753902千港元,向非控股股东宣派股息666144千港元[182] - 公司除税前溢利为5166018千港元,上一时期为4489640千港元[189] - 融资成本为1472035千港元,上一时期为1554707千港元[189] - 分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损益为 - 142726千港元,上一时期为 - 75370千港元[189] - 存货增加2464838千港元,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增加11896867千港元[191]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增加6890410千港元,上一时期减少1335595千港元[191]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 - 1347949千港元,上一时期所得为11087千港元[191] - 出售其他流动金融资产所得款项为11738463千港元,上一时期为22372388千港元[193] - 购买其他金融资产为12341875千港元,上一时期为26202776千港元[193]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 - 3393897千港元,上一时期为 - 3855895千港元[193] - 已收利息为118168千港元,上一时期为279750千港元[193] - 银行借款所得款项为49043229千港元,上一时期为46414109千港元[195] - 短期融资券所得款项本期为0,上一时期为4398137千港元[195] - 非控股权益注资为 - 8216018千港元,上一时期为 - 5378236千港元[195] - 偿还银行借款为 - 31477137千港元,上一时期为 - 37685044千港元[195] - 支付收购代价为 - 44000千港元,上一时期为0[195]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0248353千港元,上一时期为4742034千港元[19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5506507千港元,上一时期为897226千港元[195] - 一月一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231497千港元,上一时期为12548141千港元[195] - 六月三十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001013千港元,上一时期为13725049千港元[195] 制药业务数据 - 2021年上半年制药业务实现分部收益187.961亿港元,较2020年上半年增长35.2%,按人民币口径增长24.5%[39][40] - 2021年上半年公司生产超560种产品,近300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129个在基药目录内[39][41] - 公司制药业务与超十万家医疗机构保持长期密切业务合作[39][41] - 2021年上半年制药业务毛利率为59.3%,较上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39][42] - 制药业务通过内涵发展与外延并购拓展业务布局,强化研发创新,开展国际合作,拥抱数智化[37][38] - 报告期内制药业务处方药收益
华润医药(03320)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4-27 16:3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07年,2016年10月在香港完成全球发售,是中国前五大医药制造商兼前三大医药产品分销商(按收益)[5][6] - 公司生产超560种药品,产品涵盖化学药品、中药、生物制剂以及营养保健品[5][7] - 公司拥有“999”“东阿阿胶”“双鹤”“紫竹”“江中”等知名品牌[5][7] - 公司有3个获国家认证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获国家认证的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人员超1200名[5][7] - 公司经营由176个物流中心构成的全国性分销网络,覆盖中国2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5][8] - 公司客户数量超11万家,包括二、三级医院8003家,基层医疗机 构客户近7万家[5][8] - 公司经营862家零售药房,品牌包括“华润堂”和“德信行”[5][8] - 公司股份代号为3320[12] - 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为600062[17] - 华润医疗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为1515[19] -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为000999[19] -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00年12月27日根据中国法律注册成立[19] - 公司组织章程细则于2016年6月20日经特别决议案采纳(经不时修订)[15] -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为000423[21] - 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为600750[22] 公司股权结构 - 华润股份持有珠海华润银行约70.28%权益[15] - 华润股份间接持有华润租赁60%权益[17] - 华润集团持有华润医疗36.58%权益[19] - 华润股份通过华润金控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华润深国投信托51%权益[19] 公司人员变动 - 王守业和吕睿智于2021年3月26日辞去非执行董事职务[10] - 侯博和青美平措于2021年3月26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0] - 吕睿智于2021年3月26日辞去审计委员会职务,青美平措于同日获委任[10] 报告期相关信息 - 报告期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23] - 2020年中国全年GDP首次突破人民币100万亿元[26][27] - 2020年是集团“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28][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总收益港币200,423.0百万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港币3,297.1百万元,以人民币口径较2019年度同比增长3.8%,剔除一次性项目影响同比稳健增长18.9%[32][33] - 2020年度公司研发支出共计港币1,497.9百万元,以人民币口径同比增长3.9%[32][33] - 2020年公司收益2004.23亿港元,其中工业292.9亿港元、分销1644.41亿港元、零售64.67亿港元、其他2.25亿港元[72] - 2020年公司毛利322.94亿港元,毛利率16.1%[72] - 2020年公司年内利润53.24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32.97亿港元[72]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622.63亿港元,流动资产1471.09亿港元,总资产2093.72亿港元[72]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负债67.23亿港元,流动负债1226.2亿港元,总负债1293.43亿港元[72] - 2020年公司净利率1.6%,净负债/总股权52.6%,流动比率1.2[72] - 2020年公司总收益达港币200,423.0百万元,较2019年的港币204,453.9百万元减少2.0%(人民币口径减少1.2%)[81][82] - 2020年公司毛利为港币32,293.9百万元,较2019年的港币34,017.7百万元减少5.1%(人民币口径减少4.2%)[81][83] - 2020年整体毛利率为16.1%,较2019年的16.6%下降0.5个百分点[81][83] - 2020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港币3,297.1百万元,较2019年的港币3,286.4百万元增加0.3%(人民币口径增加3.8%)[81][84] - 剔除一次性项目影响,2020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加16.0%(人民币口径增加18.9%)[81][84] - 2020年每股基本盈利为港币0.52元,与2019年持平[81][84] - 董事会建议派付2020年末期股息每股港币0.12元[81][84]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港币11,231.5百万元,2019年为港币12,524.0百万元[150][153] - 2020年12月31日,人民币及港币计值的银行借款分别占公司银行借款总额约87.5%(2019年:95.8%)及12.5%(2019年:4.2%)[154][155] - 2020年12月31日的银行借款总额中,约97.8%(2019年:88.5%)将在一年内到期[154][155]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为1.2:1,与2019年持平[154][155]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2.6%,2019年为56.9%[154][155] - 2020年,公司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为港币8,206.3百万元,2019年为港币8,140.9百万元[154][156] - 2020年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港币2,254.6百万元,2019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港币1,008.8百万元[154][156] - 2020年,公司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港币6,414.5百万元,2019年为港币13,009.9百万元[154][156]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总额为港币36,249.3百万元,2019年为港币31,065.7百万元[154][157]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质押借款为港币101.1百万元,占借款总额0.3%,2019年分别为港币161.1百万元和0.5%[154][157] - 2020年集团资本支出为27.589亿港元,2019年为34.02亿港元[159][160]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在中国及香港雇佣约64000名员工,2019年12月31日为67000名[159][161] 公司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制药业务 - 报告期内,公司制药业务实现分部收益港币32,206.8百万元,较2019年下降4.7%,按人民币口径同比下降3.5%[87][89][91] - 2020年全年生产超560种产品,近300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131个在基药目录内[91][92] - 报告期内,公司制药业务毛利率为60.5%,较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92][93] - 报告期内,处方药收益港币15,709.9百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8%,按人民币口径同比下降12.9%[95][97] - 报告期内,自我诊疗(CHC)业务收益港币14,646.3百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0.6%,按人民币口径同比上升11.7%[95][97] - 报告期内,生物药业务收益港币158.5百万元[95][97] - 2020年,化药、中药、生物药、其他产品贡献的制药业务销售收益占比分别为45.9%、45.0%、0.5%、8.6%[95][97] 医药分销业务 - 报告期内,集团医药分销业务实现分部收益港币168,832.1百万元,较2019年减少1.1%,按人民币口径减少0.5%[110] - 2020年分销业务毛利率为7.1%,较上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得益于高毛利率器械业务收入增长[110] - 报告期内,集团工商业板块向全国疫区供应防疫药品与医疗器械金额超人民币120亿元[111][112] - 报告期内,华润医药商业完成防疫物资出口金额超人民币24亿元[111][112] - “互联网医院+处方流转平台”项目在多省份落地,“润小医”平台上线[113][114] - 华润医药商业与山东医保大健康集团、微医集团签署协议,建立“互联网医药联合体”[113][114] - B2B在线平台“润药商城”业务覆盖24个省份,报告期内在线交易额近人民币250亿元,同比增长12%[113][114] - 2020年集团成立供应链管理中心,承接供应商细分业务项目十余个[113] - 2020年集团获得吉利德、罗氏制药等企业多个重磅产品总经销权和战略经销权[113] - 2020年公司器械分销业务收益近2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超40%[116][117] - 报告期末公司医药分销网络覆盖全国2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客户超11万家,含二、三级医院8003家,基层医疗机构近7万家,新增约2.2万家[116][118] - 报告期末公司分销业务有物流中心176个,华润医药商业第三方物流业务收益同比增长近40%[116][119] - 报告期内公司新引进14个产品进口总经销权,进口业务收入超100亿元[120][121] 医药零售业务 - 报告期内公司医药零售业务收益64.669亿港元,较2019年同比增加0.1%(人民币口径同比增3.4%)[120][123] - 2020年公司DTP业务收益约38亿元,同比增长约9.4%[120][123] - 零售业务毛利率为10.3%,较上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120][123]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有862家自营零售药房,其中DTP专业药店194家,覆盖中国93个城市、21个省份[125][126] - 报告期内,线上C端交易额同比增长达35倍[125][127] 公司业务发展动态 - 1月2日,华润三九收购澳诺(中国)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39] - 1月31日,华润湖北医药有限公司将价值约人民币300万元的药械物资配送至武汉火神山医院[39] - 2月5日,公司的1类创新药NIP292获美国FDA授予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孤儿药资格[40] - 3月29日,华润医药商业第一批防疫物资运抵爱尔兰,此后14周累计运送4,000吨、8,600万件个人防护用品[41] - 4月22日,华润双鹤儿科领域新产品斐童®举行线上全国上市会[42] - 4月24日,东阿阿胶推出自主创新产品「小金条阿胶粉」[43] - 5月9日,华润江中集团推出胃肠领域新产品「江中利活益生菌」[44] - 华润生物“瑞通立”获深静脉血栓新适应症《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急性脑卒中和急性肺栓塞新适应症研究处临床II期阶段[45] - 华润医药商业、浙江英特集团、浙江亿保医药签署商业健康保险全国集采项目战略合作协定[45][46] - 华润三九与诺和诺德将在中国大陆推广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诺泽®,合作于2020年8月1日生效[47] - 东阿阿胶与华润三九推出双品牌“阿胶珠”饮片[48] - 华润双鹤四个仿制药在第三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选[48] - 华润医药集团工业品牌联动润药商城“9.15”活动,交易额逾1亿元,同比增长超20%[50][51] - 华润医药控股预计交易完成后持有博雅生物30.00%股份及10.97%股份对应表决权[52] - 华润三九子公司获注射用头孢比罗酯钠《药品注册证书》,为国内首个批准注册的第五代头孢抗生素[53] -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与微医集团签约发起医药供应链和互联网医疗科技合资平台[53][54] - 华润双鹤收购东营天东制药38.75%股权,此前华润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已取得31.25%股权[55][56] - 华润江中集团“中药制造现代化-固体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7] - 华润双鹤、江中药业获2019 - 2020年度沪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A级评价,华润双鹤连续5年获此评价[57] - 华润三九登深圳特区40周年“最受尊敬40家上市公司及人物”榜单,入选《第一财经日报》“40年40佳”荣耀榜[57] - 华润三九和华润双鹤获“第14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奖[58][59] - 华润医药登“2019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第4位,华润双鹤在2019年度中国化药企业TOP100排第15名,华润三九在2019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第3名,东阿阿胶、华润江中集团分列第22名和第25名[60] - 华润医药在“2020中国医药行业企业集团”排第3位,华润双鹤、华润赛科药业、华润紫竹在“2020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分别排第13位、57位、79位[61] - 华润三九再次上榜BrandZ2020“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品牌价值较上年增长13%[62] - 华润双鹤、华润三九入选国家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62] - 华润江中集团《中药生产能源管理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二等奖[6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