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建材(03323)
icon
搜索文档
财面儿丨中国建材:2025年上半年持有者应占利润约为人民币13.6亿元
财经网· 2025-08-28 21:1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832.8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0.2% [1] - 权益持有者应占利润13.6亿元人民币 较2024年同期亏损20.1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1] 经营业绩 - 六个月报告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 财务数据未经审核 [1] - 利润表现显著改善 同比增加33.78亿元人民币 [1]
中国建材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3.6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 2025-08-28 21:03
公司业绩表现 - 集团收入人民币832.8亿元 同比下降0.2% [1] - 股东应占溢利13.6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1] - 每股盈利0.172元 [1] 行业经营环境 - 全国水泥产量8.15亿吨 为2010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同比下降4.3% [1] - 产量降幅较2024年同期收窄5.7个百分点 [1] - 水泥价格恢复性增长 叠加煤炭成本下降 [1] 行业盈利状况 - 2025年上半年水泥行业利润总额人民币164亿元 [1] - 较2024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 [1] - 行业盈利持续修复 [1]
中国建材(03323)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8-28 21:0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832.8亿元[11] - 公司收入83,279,90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2%[20] - 公司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834.706亿元微降至2025年上半年832.799亿元,降幅0.2%[43][44] - 公司收入轻微下降至832.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2%[131] - 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利润为人民币13.6亿元[11] - 公司税后盈利3,964,811千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亏损292,353千元实现扭亏[20] - 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亏损20.176亿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盈利13.602亿元[43] - 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利润由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0.176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3.602亿元,净利润率从-2.4%升至1.6%[54] - 期内溢利大幅改善至39.6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亏损2.92亿元人民币[131] - 每股基本盈利为0.172元人民币,去年同期每股亏损0.239元人民币[131] - 公司期内亏损为20.176亿元人民币[138] - 期内净利润为13.60亿元人民币[140] - 期内净利润39.65亿人民币,联营公司贡献利润6.80亿[171]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13.60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亏损20.18亿元)[19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702.171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673亿元,降幅4.2%[45] - 公司管理费用从2024年上半年99.137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89.34亿元,降幅9.9%[48] - 水泥熟料成本同比下降7.4%[31] - 石膏板单位成本同比下降6.2%[33] - 风电叶片单位成本同比下降10.7%[36] - 基础建材分部销售成本从人民币371.861亿元降至人民币312.195亿元,降幅16.0%[56] - 员工成本103.1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2024年同期:105.85亿元)[184] - 折旧及摊销总额79.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2024年同期:76.07亿元)[184] 各业务线表现 - 基础建材分部收入同比下降8.8%至人民币371.91亿元[11] - 新材料分部收入同比增长13.6%至人民币267.56亿元[11] - 新材料分部权益持有者应占利润同比增长43.2%至人民币19.75亿元[11] - 工程技术服务分部收入同比增长3.6%至人民币213.06亿元[11] - 工程技术服务分部权益持有者应占利润同比下降1.7%至人民币6.99亿元[11] - 水泥熟料合计销量97,779千吨,同比下降14.1%[23] - 玻璃纤维平均售价4,547元/吨,同比增长12.3%[24] - 风电叶片销量15,260兆瓦,同比增长102.9%[24] - 锂电池隔膜销量1,299.7百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9.6%[24] - 玻纤业务毛利率同比提高11.1个百分点[33] - 基础建材分部收入从人民币407.806亿元降至人民币371.906亿元,降幅8.8%[55] - 基础建材分部毛利从人民币35.945亿元增至人民币59.711亿元,增幅66.1%,毛利率从8.8%升至16.1%[57] - 新材料分部收入从人民币235.485亿元增至人民币267.563亿元,增幅13.6%[60] - 新材料分部毛利从人民币55.871亿元增至人民币62.343亿元,增幅11.6%,毛利率从23.7%降至23.3%[62] - 工程技术服务分部收入从人民币205.733亿元增至人民币213.059亿元,增幅3.6%[64] - 工程技术服务分部毛利从人民币38.349亿元降至人民币34.119亿元,降幅11.0%,毛利率从18.6%降至16.0%[66] - 公司总收入832.80亿人民币,其中水泥分部收入267.15亿占比32.1%[171] - 新材料分部收入266.83亿人民币,其中按时点确认收入262.62亿[171] - 新材料分部收入233.74亿元,同比增长显著(2024年同期未披露分部数据)[175] - 混凝土分部经调整EBITDA为3.23亿元,仅占集团总额的2.2%[175] 现金流和资本开支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人民币23.82亿元[11] - 资本开支为人民币140.52亿元[11] - 公司资本开支总额为140.5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75] - 基础建材分部资本开支为64.104亿元人民币,占总开支45.6%[75] - 新材料分部资本开支为43.18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3%[75] - 股份回购支出32.12亿元人民币,占资本开支总额22.9%[75]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23.82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0.5%[78] -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出36.164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7.9%[79] - 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入38.032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6.3%[80]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3.82亿元人民币[141]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36.16亿元人民币[141]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入38.03亿元人民币[141]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48.46亿元人民币[141] - 购买无形资产支出15.36亿元人民币[141] - 已付股东股息11.997亿元人民币[140][141] - 已回购及注销股份32.04亿元人民币[140][141] - 发行永久资本工具扣除费用后净额58.83亿元人民币[140][141] - 资本承担为人民币513.66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396.08百万元减少63.2%[154] 债务和融资 - 净债务比率为93.1%[11] - 公司资产债务比例40.7%,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21] - 净债务比率93.1%,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21] - 公司未动用银行信贷和债券额度合计约人民币3,831.90亿元[68] - 公司资产债务比率从2024年末的38.8%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40.7%[70] - 总借款规模为2056.8亿元人民币,其中短期借款1025.3亿元人民币[135] - 未使用银行融资及未发行债券额度为人民币383,190.00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393,067.55百万元减少2.5%[154] - 净融资成本为22.8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4%(2024年同期:24.42亿元)[182] - 银行借款利息支出18.7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9%(2024年同期:20.38亿元)[182] - 债券及其他借款利息支出8.1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9%(2024年同期:8.92亿元)[182] 资产和投资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262.9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11.7%[134] - 净资产为1927.7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0.9%[135] - 存货增加至215.6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27.2%[134]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增至952.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8.8%[134] - 联营公司权益投资增至344.5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4.1%[134] - 公司综合资产总额为5057.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4940.07亿元增长2.4%[174][177] - 水泥分部资产占比最高达2320.98亿元,占综合资产总额45.9%[174]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2052.1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0.5%(期初:2042.39亿元)[191] - 抵押借款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值为27.03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27.56亿元)[192] - 使用权资产总额从人民币270.47亿元减少至263.79亿元,下降2.5%[194] - 租赁土地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为人民币215.46亿元,与期初基本持平[194] - 确认新增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约人民币2.5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3.9%[194] - 商誉余额从人民币343.77亿元增至351.34亿元,增长2.2%[196] - 因收购附属公司新增商誉人民币7.41亿元[196] - 对联营公司中国巨石追加投资人民币9.9亿元,持股比例从26.99%提升至29.22%[198] - 联营公司投资成本中包含商誉约人民币23.68亿元,较期初增长9.2%[199] - 上市联营公司投资公允价值从人民币164.40亿元降至162.32亿元,下降1.3%[198] - 按金总额从人民币25.77亿元减少至21.50亿元,下降16.6%[200] - 抵押租赁土地账面价值从人民币9040万元降至8511万元,为借款提供担保[195] 关联交易和股权投资 - 公司接受母公司集团矿石开支为人民币5.89百万元,占销售成本0.01%[93] - 公司向母公司集团提供产品和服务收益为人民币864.95百万元,占总收入1.04%[93] - 公司接受母公司集团产品和服务开支为人民币3,842.77百万元,占销售成本5.71%[93] - 公司接受母公司集团设备开支为人民币150.21百万元,占销售成本0.22%[93] - 公司向母公司集团提供工程服务收益为人民币24.59百万元,占总收入0.03%[93] - 公司接受母公司集团工程服务开支为人民币2,733.86百万元,占销售成本4.06%[93] - 公司存放于财务公司最高存款结余约人民币19,389.91百万元[93] - 中材科技对中建材航空增资人民币20,000万元,总增资额50,000万元[95] - 增资后中建材航空注册资本由人民币105,000万元增至155,000万元[95] - 公司持有中建材航空股权比例维持40%不变[95] 股东结构和股份变动 - 母公司持有公司股份3,797,269,981股,占总股本50.01%[19] - 公司总股本为7,593,021,358股,其中内资股占比51.06%(3,876,624,162股),H股占比48.94%(3,716,397,196股)[109] - 公司以总代价3,392,249,695港元回购841,749,304股H股,每股价格4.03港元[111] - 公司于2025年3月12日完成H股回购要约并注销回购的841,749,304股H股[12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发行股本为7,593,021,358股包括内资股3,876,624,162股和H股3,716,397,196股[120][124] - 母公司直接及间接持有内资股3,613,305,981股占总股本47.59%[121][124] - 母公司通过受控制法团持有H股183,964,000股占H股总数4.95%[121] - 北新集团持有内资股1,485,566,956股占总股本19.56%[121] - 中材母公司持有内资股1,270,254,437股占总股本16.73%[121] - 泰山财金通过受控制法团持有内资股263,318,181股占总股本3.47%[121] - 中联投资持有内资股227,719,530股占总股本3.00%并持有H股168,628,000股占H股总数4.54%[121] - 公司于2006-2010年间通过三次配售累计发行约6.9亿股H股(1.5亿股+3亿股+2.4亿股)[120] - 董事及监事于2025年6月30日均未持有公司股份或债权证权益[123]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其他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11.838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20.539亿元,增幅73.5%[46]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3.41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6.802亿元,增幅99.5%[50] - 公司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15,338,88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8%[20] - 公司建成5条低介电、低膨胀特种纤维生产线[33] - 泰国年产4000万平方米石膏板生产线进入试生产阶段[33] - 巴西基地4条风电叶片产线全部投产[36] - 锂电池隔膜5μm超薄基膜实现规模化量产[36] - 连云港3万吨碳纤维项目有序建设[36] - 氢能源储氢气瓶市场占有率和车型公告数保持行业第一[36] - 公司水泥超低排放生产线占比达36.59%,较2024年底提升14.49个百分点[41] - 公司水泥替代燃料生产线占比达45%,较2024年底提升12个百分点[41] - 公司水泥燃料替代率达5.88%,较2024年底提升1.97个百分点[41] - 公司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04%,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4.18%[41] - 已付股息总额为19.31562亿元人民币[138] - 向非控制性权益宣派股息23.441亿元人民币[138] - 汇兑差额导致亏损5695.2万元人民币[138] - 发行永久资本工具净额9.9834亿元人民币[138] - 赎回永久资本工具9.9694亿元人民币[138] - 支付永久资本工具利息2.523亿元人民币[138] - 非控制性权益注资1.12905亿元人民币[138] - 收购附属公司使非控制性权益增加7.42214亿元人民币[138] - 公司权益总额从1935.14亿元人民币下降至1897.615亿元人民币[13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62.95亿元人民币[141] - 公司净流动负债为人民币48,305.98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37,423.87百万元增长29.1%[154]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8,305,216千元,其中第三层级资产占比67.0%(人民币5,566,997千元)[156]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总额为人民币2,066千元,全部属于第二层级[156] - 第一层级金融资产为人民币2,737,549千元,较2024年末减少1.2%(人民币2,769,793千元)[156][158] - 第三层级金融资产较2024年末减少46.7%(人民币10,450,900千元降至人民币5,566,997千元)[156][158] - 衍生金融工具资产为人民币670千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448千元减少53.7%[156][158] - 衍生金融工具负债为人民币2,066千元,极2024年末的人民币4,689千元减少55.9%[156][158]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人民币8,261,577千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3,177,724千元减少37.3%[156][158] - 嵌入式结构性存款公允价值从71.4亿人民币下降至22.56亿人民币,降幅达68.4%[163] - 非上市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敏感性为±5%变动将导致税前利润波动约5280万人民币[164] - 第三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增加13.55万人民币,总价值从104.08亿降至55.24亿人民币[165] - 经调整EBITDA利润145.12亿人民币,水泥分部贡献61.15亿占比42.1%[171] - 折旧与摊销总额79.01亿人民币,水泥分部占比67.3%达53.17亿[171] - 融资成本净额23.67亿人民币,水泥分部承担15.01亿占比63.4%[171] - 税前利润51.25亿人民币,所得税开支11.61亿,有效税率22.6%[171] - 经调整EBITDA为143.86亿元,较去年同期103.14亿元增长39.5%[178] - 融资成本净额22.86亿元,较去年同期24.42亿元下降6.4%[178] - 政府补助收入6.36亿元,较去年同期8.22亿元下降22.6%[180] - 增值税退税收入3.59亿元,较去年同期2.55亿元增长40.8%[180] - 联营公司权益贡献利润6.80亿元,较去年同期3.41亿元增长99.4%[178] - 分部间销售抵消108.39亿元,主要涉及工程技术服务和其他分部内部交易[175] - 所得税开支11.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4%(2024年同期:6.20亿元)[185] - 宣派股息11.9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9%(2024年同期:19.32亿元)[187] 公司治理和合规 - 嘉宝莉收购标的2024年实际净利润3.3566亿元人民币,未达4.13亿元承诺目标[89] - 公司因业绩未达标从收购款中扣除7733.69万元人民币业绩补偿[89] - 董事会建议不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88] - 审核委员会已审议2025年度核数师聘任及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104]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已审议2024年高管人员绩效和薪酬议案[103] - 环境、社会
中国建材(03323)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3.6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21:02
公司业绩 - 公司收入人民币832.8亿元 同比下降0.2% [1] - 股东应占溢利人民币13.6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1] - 每股盈利人民币0.172元 [1] 行业状况 - 全国水泥产量8.15亿吨 同比下降4.3% 为2010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1] - 水泥产量降幅较2024年同期收窄5.7个百分点 [1] - 水泥行业利润总额人民币164亿元 较2024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 [1] 行业驱动因素 - 水泥价格恢复性增长 [1] - 煤炭成本下降 [1] - 行业积极推动生态建设 [1]
中国建材(03323)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20:19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832.80亿元,同比下降0.2%[2] - 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利润为人民币13.60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0.18亿元[2][3]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172元,去年同期为每股基本亏损人民币0.239元[2][3] - 期内溢利为人民币39.65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92亿元[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39.648亿元人民币[1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51.2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27亿元大幅增长[25] - 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溢利为13.60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20.176亿元人民币,实现扭亏为盈[34] - 水泥行业利润总额为人民币164亿元,较2024年同期扭亏为盈[4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为人民币159.80亿元,同比增长20.6%[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融资成本净额为22.8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4.42亿元下降6.4%[2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103.1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05.85亿元下降2.6%[29] - 水泥熟料成本同比下降7.4%[46] - 风电叶片业务单位成本同比下降10.7%[49] - 石膏板业务单位成本同比下降6.2%[50] 各业务线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832.799亿元人民币,其中对外销售收入为832.799亿元人民币[19] - 水泥分部收入为267.151亿元人民币,占公司总收入的32.1%[19] - 混凝土分部收入为104.756亿元人民币,占公司总收入的12.6%[19] - 新材料分部收入为267.563亿元人民币,占公司总收入的32.1%[19] - 工程技术服务分部收入为213.059亿元人民币,占公司总收入的25.6%[19] - 基础建材分部水泥熟料合计销量为9777.9万吨,同比下降14.1%,平均售价为249.8元/吨,同比增长3.6%[40] - 新材料分部玻璃纤维销量203.2万吨,同比增长1.1%,平均售价4547元/吨,同比增长12.3%[41] - 风电叶片销量15260兆瓦,同比增长102.9%,平均售价340777元/兆瓦,同比下降9.7%[41] - 锂电池隔膜销量12.99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9.6%,平均售价0.71元/平方米,同比下降23.7%[41] - 工程服务收入213.0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42] - 玻纤业务毛利率同比提高11.1个百分点[47] - 公司成功获取13个境外水泥整线项目,水泥工程服务市场份额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一[53] - 公司装备境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51%,装备外行业收入占比达37%[53] - 公司在执行水泥运维服务生产线71条,在执行矿山运维服务项目312个[53] 各地区表现 - 公司新签境外合同同比增长19%,境外收入同比增长25%[53] - 泰国年产4000万平方米石膏板生产线进入试生产阶段[50] 其他财务数据 - 投资及其他收入净额为人民币20.54亿元,同比增长73.5%[3] - 非控制性权益应占期内溢利为人民币23.88亿元,同比增长64.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EBITDA为145.125亿元人民币[1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EBITDA为145.1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98.99亿元增长46.6%[2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获得政府补助及退税共计99.63亿元人民币,其中增值税退税3.59亿元,政府补助6.36亿元[26][2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总额为79.27亿元人民币,其中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59.37亿元[2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汇兑收益为1.56亿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汇兑亏损2.40亿元[29] - 当期所得税开支为12.67亿元人民币,递延所得税抵免为1.06亿元人民币,实际所得税总额为11.6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6.20亿元增长87.3%[30] - 公司宣派股息每股0.158元,总额为11.99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9.316亿元下降37.9%[32] - 贸易应收款总额为978.0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底的907.98亿元增长7.7%,其中贸易应收款为549.93亿元[35] - 贸易应付款总额为473.2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底的463.60亿元增长2.1%[3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62.95亿元,较年初增长11.7%[5] - 借款总额为人民币205.68亿元,较年初下降4.0%[5][6] - 净资产为人民币1927.77亿元,较年初下降0.9%[6][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综合资产总额为5057.402亿元人民币[2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综合负债总额为3129.633亿元人民币[21] - 水泥分部资产为2320.983亿元人民币,占公司总资产的45.9%[21]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总资产为4940.07亿元人民币,其中分部资产4100.03亿元,联营公司权益331.16亿元[24]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总负债为2994.79亿元人民币,其中分部负债2370.10亿元[2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以33.92亿港元完成8.4亿股流通股的要约回购并注销,占公司注销前总股本约9.98%[54] - 公司以10亿人民币增持中国巨石8991万股,占中国巨石总股本2.25%,持股比例提升至29.22%[54] - 公司累计建成水泥智能工厂31个、新材料智能化生产线72条、数字化矿山18座[58] - 公司水泥超低排放生产线占比36.59%,较2024年底提高14.49个百分点[59] - 公司水泥替代燃料生产线占比45%,较2024年底提高12个百分点[59] - 公司水泥燃料替代率达5.88%,较2024年底提高1.97个百分点[59] - 公司建成5条低介电、低膨胀特种纤维生产线[47] - 公司战略决策委员会审议2025年投资计划及预算案等重大事项[69]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事务 - 公司提名委员会由三名董事组成,包括一名执行董事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0] - 董事会目前包括两名女性成员,符合上市规则要求[71]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议2024年高管人员绩效和薪酬议案[72]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其中一名具备会计专业资格[73] - 审核委员会审议聘任2025年度核数师及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73] - 公司于2025年2月19日临时股东会批准苗小玲女士担任执行董事[68] - 公司原董事李新华于2024年10月25日因退休辞任非执行董事[68] - 公司已成立由三名董事组成的ESG委员会包括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4] - ESG委员会负责制定公司ESG管理总体目标策略及方针并定期评估ESG架构有效性[74] - ESG委员会已审议关于公司2024年ESG报告的议案并讨论ESG发展趋势[74] - 公司采纳不低于标准守则规定的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准则该准则同样适用于监事[75] - 经特定查询确认所有董事和监事在报告期内均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75] - 报告期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79] - 公司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周育先魏如山王兵及苗小玲非执行董事王于猛沈云刚及陈绍龙独立非执行董事孙燕军刘剑文周放生李军及夏雪[80] - 公司注册股本为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普通股包括内资股及H股[79] - H股于联交所上市并以港元认购及买卖[79] - 截至公告日期集团无重大报告期后事项需披露[76] 股份回购 - 公司于2025年3月12日以每股4.03港元回购841,749,304股H股,总代价为3,392,249,695港元[65] - 公司回购股份总数为841,749,304股,占H股比例未披露但总代价达33.92亿港元[65] 宏观经济和行业环境 - 全国水泥产量8.15亿吨,同比下降4.3%[45] -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43] -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43]
中国建材(03323) - 公告(1)持续关连交易及主要交易;及(2)持续关连交易
2025-08-28 19:14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負責,對其 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 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公告 (1)持續關連交易及主要交易;及 (2)持續關連交易 獨立董事委員會及獨立股東的獨立財務顧問 本公司與母公司簽訂新母公司框架協議 於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本公司與母公司就二零二六年一月一日至二零二八年十 二月三十一日期間本集團與母公司集團進行的持續關連交易簽訂礦石採購總協議、產 品及服務互供總協議、設備互供總協議、工程服務互供總協議及房屋租賃總協議,以 分別續訂原礦石採購總協議、原產品及服務互供總協議、原設備採購總協議、原工程 服務互供總協議及原房屋租賃總協議。 - 1 - 本公司與財務公司簽訂金融服務框架協議 於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本公司與財務公司就二零二六年一月一日至二零二八年 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間本集團與財務公司進行的金融服務持續關連交易簽訂金融服務框 架協議,以續訂原金融服務框架協議。 寧夏建材與賽馬物聯簽訂資金拆借框架協議 於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本公司的附屬公司寧夏建材與賽馬物聯 ...
中国巨石: 中国巨石关于公司对中国建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办理存贷款业务的持续风险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9:25
财务公司基本情况 - 中国建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23日 注册资本47.21亿元人民币 中国建材集团持股77.93%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2.07% [1] - 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7号2号楼9层 金融许可证机构编码L0174H211000001 [1] - 经营范围涵盖存款 贷款 票据贴现 资金结算 委托贷款 债券承销 同业拆借及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等业务 [2] 内部控制体系 - 建立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包括授权管理办法及分级审批机制 [2] - 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 分别负责风险政策审批及内部审计监督 [2][3][4] - 设立信贷部 金融发展部 结算部 风险部等专业部门 实行职责分离与相互监督机制 [4][5] 风险管理措施 - 制定《账户管理办法》《结算业务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等制度 明确业务操作规范 [6] - 信贷业务实行审贷分离与分级审批 由信贷部 风险部 信贷评审委员会多层审核 [7][8] - 采用网上金融服务系统进行风险管控 涵盖事前规避 事中审批和事后监控全流程 [9][10] - 稽核审计部独立行使监督权 通过《内部审计管理办法》《问责制度》评估内控有效性 [8] 经营与监管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财务公司资产总额329.84亿元 负债总额276.33亿元 所有者权益53.51亿元 [10]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5亿元 所有监管指标均符合《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要求 [10][11] - 中国巨石在财务公司存款余额8亿元 贷款余额0元 存贷款业务按公允价格执行 [12] 风险评估结论 - 财务公司持有效金融许可证与营业执照 未发现违反监管规定的情形 [14] - 监管指标符合要求 风险控制体系未见重大缺陷 [10][11][14] - 中国巨石制定风险处置预案 保障存款资金安全 [13]
建筑材料转型升级 专家建议强化“好材料”创新支撑“好房子”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16:29
建筑材料行业转型升级 - 行业提出以"好材料"创新支撑"好房子"建设的发展方向 通过科技改造老房子实现建筑系统新质生产力发展[1] - 中国已形成完备建材体系 涵盖水泥 玻璃 陶瓷等30个行业小类1000多种产品 成为全球最大建材生产国和消费国[1] - 行业需加强建筑协同 探索材料与建筑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路径 实现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进阶[1] 新型节能材料发展 - 高性能气凝胶玻璃具备超级绝热 良好透光及消音降噪特性 代表节能材料高性能化趋势[2] - 复合化材料如石墨烯发热材料实现智能温控 兼具抗菌除醛等多功能特性[2] - 生物质材料采用毛竹木材等天然材料或微生物媒介 成为新型建筑材料发展方向[2] 创能材料应用突破 - 碲化镉发电玻璃实现光能向电能转化 "发电玻璃+储能"模式成为建筑创能核心发展方向[3] - 发电玻璃技术对智慧城市 极端环境及离岛设施等场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3] 建筑功能材料创新 - 新型防水材料涵盖防水卷材 防水涂料 密封灌浆及高分子防水材料等多类型产品[3] - 隔音材料包括发泡隔音地板 减震隔声垫 高性能岩棉及隔音石膏板等 解决老旧住房隔音串味渗透问题[3] - 功能材料研发聚焦系统集成 功能复合 低碳环保及循环利用四大重点领域[3] 材料应用核心要素 - 性能与成本高度适配成为新型先进节能材料应用推广的关键决定因素[3]
中国建材集团启动第六届“善用资源日”开放活动
中证网· 2025-08-27 10:33
公司活动与战略 - 中国建材集团在北京启动第六届"善用资源日"开放活动暨工程建设新材料创新成果对接会 主题为"创新驱动 绿色赋能" [1] - 活动由中国建材总院承办 新增工程建设行业主题论坛和"链"上党建联建签约环节 [1] - 公司总经理表示活动旨在延续国企开放日传统 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 深化与工程建设企业合作 挖掘新材料创新成果潜在价值 [2] 业务发展与成果 - 公司聚焦非金属材料主责主业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 - 打造了10亿-50亿-100亿级新材料产业梯次格局 成果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 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 [2] - 为增强工程品质 确保施工安全 促进节能降碳提供材料支撑 [2] 品牌与可持续发展 - 活动现场发布集团及25家成员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 展现对ESG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2] - 同步发布集团品牌战略规划 为CNBM品牌注入全新价值内涵 [2] 合作与未来展望 - 希望通过活动与供应链上工程建设企业增强互动互信 推动创新成果和绿色材料从"展品"变成"产品" 从"试验线"走向"生产线" [2] - 共同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 为建设材料强国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2]
我国持续加强建筑材料节能转型
新华社· 2025-08-26 22:25
行业现状与规模 - 中国已形成完备建材体系 涵盖水泥 玻璃 陶瓷等30个行业小类及1000多种产品 [1]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建材生产国和消费国 [1] 材料创新应用成效 - 低碳混凝土和复合石膏板等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门窗 结构及墙体领域 [1] - 新型材料推动建筑运行能耗降低60%以上 [1] 行业转型方向 - 持续推动建筑材料节能转型以降低建筑碳排放水平 [1] - 需加强新型先进节能材料的创新与布局以实现零碳目标 [1] 企业动态 - 中国建材集团在北京举办工程建设新材料创新成果对接会暨第六届"善用资源日"开放活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