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03323)

搜索文档
中国建材:航母级建材央企龙头,大手笔回购彰显发展信心-20250215
天风证券· 2025-02-15 00: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地产建筑业/建筑,6个月评级为买入(首次评级),当前价格3.83港元,目标价格4.53港元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历经两轮周期波动,22年至今业绩承压,但24 - 25年资本开支有望回落,财务费用或压减,利润有望增厚 预计24 - 26年收入分别为1993/2162/2290亿元,同比分别 - 5%/+8%/+6%,归母净利润分别达12/44/56亿元,同比分别 - 69%/+262%/+27% 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5年8xPE,对应目标价4.53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建材:大型建材央企龙头,回购彰显发展信心 - 公司系国资委直管央企,2006年港交所上市,通过IPO和配售募资并购,2018年与中材股份合并 旗下有基础建材、新材料、工程服务三大领域及物流贸易等板块,7项业务规模居世界第一,拥有13家上市公司,其中境外2家 [14][16] - 公司上市后经历两轮周期,06 - 14年收并购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15年利润下滑后修复,18年合并业绩提升,22年以来业绩下滑,24Q1 - 3收入同比 - 16%,归母净利润转亏 分板块看,近年来基础建材业绩贡献减少,24H1已亏损 [19][21] - 2024年12月6日公司公告按每股4.03港元要约价回购注销最多841,749,304股H股,占已发行股份约9.98%及已发行H股约18.47%,要约代价33.92亿港元 中建材母公司及一致行动人持股45.02%,当前套利兑现溢价空间约15%,兑现成功率较高 基于不同股价涨跌幅假设,测算预期回报率不同 公司估值处历史低位,回购有望引导价值回归,高股息贡献安全边际 [2][26][34] - 近年来公司资本开支和利息支出见顶回落,21 - 23年资本开支减少149亿元,利息支出减少22亿元 预计24 - 25年资本开支继续回落,财务费用压减增厚利润空间 [40] 基础建材:水泥为主,近年来盈利持续下行 - 16 - 21年基础建材板块业绩增长,22年开始下行,24H1收入同比 - 30.6%达408亿元,营业利润亏损18.59亿元 24H1水泥/商混/骨料收入占比分别为61%/27%/6%,毛利率由20年的27%降至24H1的8.8% [44] - 公司水泥业务发展久,资产不断整合,当前旗下主要有天山股份等 近年来水泥量价下滑,24H1销量同比 - 20%,价格同比 - 19%,收入同比 - 35% 24年下半年价格底部修复,预计25年供需格局改善,价格稳中有增 [49][54] - 公司“水泥 +”业务中,商混22年以来量价下滑,24H1销量同比 - 1%,价格同比 - 19%,收入同比 - 21%;骨料20 - 23年量增价跌,24H1销量同比 - 7%,价格同比 - 6%,收入同比 - 12% [62] - 预计基础建材板块24 - 26年收入分别为1014/1023/10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10/10/15亿元 [65] 新材料及工程服务发展两翼,利润垫相对稳定 - 新材料板块近年来收入增长,22年以来营业利润略有下滑,24H1收入/营业利润分别同比 + 0.6%/-13%达235/33亿元 24H1石膏板/玻纤纱/风电叶片收入占比分别达34%/38%/13%,毛利率达24% [69] - 近两年新材料板块销量增长但价格承压,24H1石膏板等产品销量有不同程度增长,价格有不同程度下降 预计24 - 26年新材料板块收入分别达496/591/628亿元,同比分别 + 4%/+19%/+6%,归母净利润分别达27/36/41亿元,同比分别 - 21%/+35%/+14% [76][81] - 工程服务板块收入端稳定,利润端自21年以来持续增长,毛利率稳中有升,24H1收入/营业利润同比分别 + 2%/+1%达206/16亿元,毛利率达19% 预计24 - 26年收入分别达503/558/616亿元,同比分别 + 12%/+11%/+1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8/19亿元,同比分别 + 5%/+16%/+10% [83][89] 盈利预测及估值 - 预计公司24 - 26年收入分别为1993/2162/2290亿元,同比分别 - 5%/+8%/+6%,归母净利润分别达12/44/56亿元,同比分别 - 69%/+262%/+27% 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5年8xPE,对应目标价4.53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91]
中国建材:航母级建材央企龙头,大手笔回购彰显发展信心-20250214
天风证券· 2025-02-14 16: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地产建筑业/建筑,6个月评级为买入(首次评级),当前价格3.83港元,目标价格4.53港元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历经两轮周期波动,22年至今业绩承压,但24 - 25年资本开支有望回落、财务费用或压减,利润有望增厚 预计24 - 26年收入分别为1993/2162/2290亿元,同比分别 - 5%/+8%/+6%,归母净利润分别达12/44/56亿元,同比分别 - 69%/+262%/+27% 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5年8xPE,对应目标价4.53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建材:大型建材央企龙头,回购彰显发展信心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资委直管央企,2006年港交所上市,通过IPO和配售募资并购扩张,当前7项业务规模居世界第一,拥有13家上市公司,旗下资产分基础建材、新材料、工程服务三大领域 [14] - 公司上市后经历两轮周期波动,06 - 14年收并购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15年利润下滑后修复,18年合并中材股份业绩提升,22年以来业绩下滑,24Q1 - 3收入同比 - 16%,归母净利润转亏 [19] - 近年来基础建材业绩贡献减少,24H1已亏损,新材料利润贡献相对较多 [21] - 2024年12月6日公司公告按每股4.03港元要约价回购注销最多841,749,304股H股,占已发行股份约9.98%及已发行H股约18.47%,要约代价33.92亿港元 中建材母公司及一致行动人持股45.02%,当前套利兑现溢价空间约15%,兑现成功率较高 [2][26] - 基于不同股价涨跌幅假设测算预期投资回报率,若股价持平预期回报率约3%,跌幅15%/30%时分别为 - 22%/-10%,涨幅15%/30%时分别为15%/27% [2][34] - 公司股价自11年下半年低于每股净资产,当前估值处历史低位,截至2025年1月17日PB仅0.26x,上市至今处5%分位,回购有望引导价值回归 22/23年分红率40%/50%,对应股息率12%/7%,假设25 - 26年保持50%分红率,回购完成后股息率将提升至8%/10% [2][35] - 近年来公司资本开支见顶回落,利息支出同步减少,21 - 23年资本开支减少149亿元,利息支出减少22亿元,预计24 - 25年资本开支持续回落,财务费用减少增厚利润 [40] 基础建材:水泥为主,近年来盈利持续下行 - 16 - 21年基础建材板块业绩增长,22年开始下行,24H1收入同比 - 30.6%达408亿元,营业利润亏损18.59亿元,24H1水泥/商混/骨料收入占比61%/27%/6%,毛利率由20年的27%降至24H1的8.8% [3][44] - 公司水泥业务发展久,资产不断整合,当前旗下水泥资产主要有天山股份/宁夏建材/北方水泥 近年来水泥量价下滑,24年下半年价格底部修复,预计25年供需格局改善,价格稳中有增,截至2025年1月10日全国水泥库容比降至58%,同比低9pct [49][54] - 公司“水泥 +”业务中,商混22年以来量价下滑,24H1销量同比 - 1%,价格同比 - 19%,收入同比 - 21%;骨料20 - 23年量增价跌,24H1销量同比 - 7%,价格同比 - 6%,收入同比 - 12% [62] - 预计基础建材板块24 - 26年收入分别为1014/1023/10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10/10/15亿元 [3][65] 新材料及工程服务发展两翼,利润垫相对稳定 - 新材料板块近年来收入增长,22年以来营业利润略有下滑,24H1收入/营业利润分别同比 + 0.6%/-13%达235/33亿元,24H1石膏板/玻纤纱/风电叶片收入占比34%/38%/13%,毛利率24% [4][69] - 新材料板块子公司有北新建材、中国巨石等 近两年销量整体增长但价格承压,24H1石膏板等产品销量有增有减,价格大多下降 预计24 - 26年新材料板块收入分别达496/591/628亿元,同比分别 + 4%/+19%/+6%,归母净利润分别达27/36/41亿元,同比分别 - 21%/+35%/+14% [73][76][81] - 工程服务板块收入端稳定,利润端自21年以来持续增长,毛利率稳中有升,24H1收入/营业利润同比分别 + 2%/+1%达206/16亿元,毛利率达19% 预计24 - 26年收入分别达503/558/616亿元,同比分别 + 12%/+11%/+1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8/19亿元,同比分别 + 5%/+16%/+10% [5][89] 盈利预测及估值 - 预计公司24 - 26年收入分别为1993/2162/2290亿元,同比分别 - 5%/+8%/+6%,归母净利润分别达12/44/56亿元,同比分别 - 69%/+262%/+27% 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5年8xPE,对应目标价4.53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91]
中国建材:2024年中报点评:基础建材亏损收窄,新材料保持增量能力
国泰君安· 2024-09-24 19:0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维持"增持"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基础建材板块 - 水泥主业仍亏损,但Q2亏损收窄 [5] - Q3行业错峰提价意愿增强,预计公司价格和盈利有所修复 [5] 新材料板块 - 各个细分领域增量情况较好,但普遍面临降价压力,盈利能力下滑 [5] - 工程服务板块国内新签合同承压,但运维和海外业务有所增长 [5] 财务状况 - 资本开支温和下降,结构优化,财务风险可控 [5] 其他内容总结 - 52周内股价区间为2.06-4.11港元,当前股价为2.20港元,市值为185.56亿港元 [7] - 公司2024年中报实现营收834.71亿元,同比增长18.5%,归母净利润-20.18亿元,同比转亏 [5] - 下调2024-2026年净利润预测至11.75、22.76、29.87亿元 [5] - 根据可比公司2025年11.97x PE,下调目标价至3.23港元 [5][9]
中国建材(0332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27 19:11
公司概况 - 公司主要经营基础建材、新材料以及工程技术服务业务[6] -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水泥、商品混凝土、电子布、风电叶片、石膏板、轻钢龙骨和玻璃纤维生产商[6][7][8][9] - 公司是水泥技术装备和工程系统集成服务商[1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834.71亿元人民币,权益持有者应占利润为-20.18亿元人民币[15] - 公司基础建材分部收入下降30.6%至407.81亿元人民币,新材料分部收入增长1.7%至235.48亿元人民币[15] - 公司资本开支为130.13亿元人民币,净债务率为91.7%[15] - 收入为83,470,594千人民币,同比下降18.5%[71] - 毛利为13,253,495千人民币,同比下降24.7%[71] - 本公司权益持有者应佔利润为-2,017,616千人民币[71] - 向本公司权益持有者作出的分派为1,931,562千人民币,同比下降39.4%[71] 业务表现 - 水泥熟料销量合计为113,844千吨,同比下降19.9%[76] - 水泥熟料平均售价为241.1人民币/吨,同比下降19.0%[76] - 玻璃纤维销量为2,010千吨,同比增长19.4%[78] - 玻璃纤维平均售价为4,048人民币/吨,同比下降18.4%[78] - 风电叶片销量为7,520兆瓦,同比下降21.6%[78] - 风电叶片平均售价为377,563人民币/兆瓦,同比下降15.7%[78] 行业环境 - 受房地产深度调整、基建项目资金紧张等综合因素影响,水泥行业呈现"需求低迷、价格低位、行业亏损"的特征[120] 公司应对措施 - 本集团基础建材分部应变求变,立足当前抓行业生态建设、深度挖潜降本增效[121] - 本集团"水泥+"业务夯实核心利润区,商混专业化管理和一体化经营两端发力[123] - 本集团国际化步伐加快,海外水泥熟料销量同比增长12%,中材水泥赞比亚公司经营利润同比增长34%[124] - 本集团雙碳转型升级加快实施,7条水泥熟料线纳入国家在线碳监测试点[125] - 本集团玻璃纤维业务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产品销量逆势增长[128] - 本集团石膏板业务完善立体式饱和营销体系,销量逆势增长,家装业务销量同比增长29%[133] - 本集团风电叶片业务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保持毛利率相对稳定[138] - 本集团风电叶片业务快速迭代大型号产品,建成5条年产150套120米级别大型海上风电叶片示范生产线[139] - 本集团国际化步伐加快,巴西工厂与国际客户签订供货协议,产品进入客户验收阶段[139] - 鋰電池隔膜行業進入階段性產能過剩,但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形成三足鼎立格局[141] - 本集團鋰電池隔膜業務深度推進客戶開發,提高交付能力並改善產品結構,塗覆膜銷量同比增加38.7%[142] - 本集團碳纖維業務打造差異化產品矩陣,持續深挖「根技術」,升級具備T1100級碳纖維百噸級工程化量產能力[146] - 本集團防水業務抓實經營,提升市場佔有率,防水業務銷量、營收同比大幅增長[149] - 本集團塗料業務穩步推進嘉寶莉重組後的整合提升及融合協同,擴大一二線城市份額,建築塗料業務規模質量效益穩居全國前列[152] - 本集團石墨業務完成5條球形石墨產線技改,實現製造成本、能耗雙下降,並穩定供應市場,球形石墨銷量同比增長[158] - 本集團氫能源用氣瓶業務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持續突破核心技術,70MPa大容積儲氫氣瓶等新產品填補國內空白[160,161] - 本集團工程技術服務分部深化戰略重構,加快推進從工程服務商向全生命週期的系統服務商轉型[163] 企业改革与创新 - 本集團全面落實國企改革實施方案和台賬,統籌經營發展、戰新產業、科技創新等工作[168] - 本集團中長期激勵共覆蓋186家公司、5,200人次[171] -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支撐,承擔國家級科研任務67項、母公司「揭榜掛帥」項目24項[172] - 發佈《中國建材股份綠色低碳技術成果推介目錄》,鋰膜雙面塗覆設備實現國產化替代[173] - 高模量玻纖助力全球最長風電葉片下線,新型儲氫氣瓶成功應用於我國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174] - 成功開展「科技活動周暨知識產權宣傳周」系列活動,參建綠色氫能制儲運、特種纖維及複合材料等2個央企創新聯合體[175] - 2024年上半年新增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家,國際標準1項、國家標準14項[177] - 加快「1254」藍圖落地,系統推進五大舉措和四項保障建設,啟動智能礦山、石膏板智能化生產線標準編製[179] 可持续发展 - 使用替代燃料折合31.38万吨标煤,新能源装机容量410MW[181] - 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同比
中国建材(0332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7 18:33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收入为834.7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5%[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权益持有者应占亏损为20.18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4.04亿元人民币[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239元,而去年同期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166元[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132.5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7%[4]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税前亏损为2.92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税前盈利为44.14亿元人民币[4]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全面开支总额为3.27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全面收益总额为45.97亿元人民币[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3487.87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3403.94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6]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总额为1508.87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85.04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6]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负债净额为306.48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282.91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7]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净资产为1897.62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935.14亿元人民币有所减少[7]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总权益为189,761,52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93,514,087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102,373,896千元人民币[23][24][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税前溢利为327,196千元人民币,期内亏损为292,353千元人民币[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合并资产合计为499,674,438千元人民币,合并负债合计为309,912,912千元人民币[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102,373,896千元人民币[23][24][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税前溢利为5,544,741千元人民币,期内亏损为4,413,964千元人民币[2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资产合计为488,897,924千元人民币,合并负债合计为295,383,837千元人民币[2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分部溢利总额为9,898,942千元人民币[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分部溢利总额为14,780,576千元人民币[2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为5,680,946千元人民币,使用權資產折舊为1,007,124千元人民币,無形資產攤銷为896,389千元人民币[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为5,563,802千元人民币,使用權資產折舊为1,138,387千元人民币,無形資產攤銷为999,140千元人民币[29] - 公司获得政府津贴,包括增值税退税254,781千元和政府补助821,550千元[30] - 投资及其他收入净额为1,183,823千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156,434千元有所增加[30] - 融资成本净额为2,441,944千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659,592千元有所减少[32] - 税前溢利为7,606,958千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724,811千元有所减少[33] - 所得税开支为619,549千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130,777千元有所减少[34] - 公司宣布派发股息每股人民币0.229元,合共约1,931.56百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每股0.378元有所减少[35] - 每股基本亏损为2,017,616千元,相比去年同期的盈利1,404,107千元有所下降[36]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总额为95,703,861千元,相比去年同期的86,588,871千元有所增加[37] - 贸易应收账款为56,116,957千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9,221,948千元有所增加[38] - 其他应收款、按金及预付款项为23,348,421千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1,362,750千元有所增加[37]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总额为954.77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937.84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39] - 公司需就约人民币2,003,281.14万元的累计减值额以1,552,931,120股天山股份股份进行补偿,并退还约人民币110,879.28万元的现金分红[76] - 公司需以现金对天山股份作出利润补偿约人民币175,846.81万元[76]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权益持有者应占权益减少人民币276,572.57万元,非控制性权益增加相同数额[76] 业务表现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水泥、混凝土、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和其他,其中水泥和混凝土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1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83,470,594千元人民币,其中水泥业务收入为29,486,704千元人民币,混凝土业务收入为10,954,853千元人民币[17][18] - 公司新材料业务收入为23,374,031千元人民币,工程技术服务业务收入为16,125,785千元人民币[18] - 公司其他业务收入为3,529,221千元人民币,分部间销售抵消为10,839,086千元人民币[19] - 公司主要业务和资产超过90%位于中国境内[15] - 公司水泥制品下半年的需求量通常比上半年高,因此上半年营业收入和业绩通常较低[15] - 公司财务报表尚未经审核[9] - 公司决定不派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74] - 公司决定终止拟议交易,包括宁夏建材吸收合并中建材信息及水泥资产重组[74]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上市证券[77] 市场与行业动态 - 基础建材分部水泥销量为10186.2万吨,同比下降19.7%;熟料销量为1198.2万吨,同比下降22.1%;水泥熟料总销量为11384.4万吨,同比下降19.9%[41] - 新材料分部玻璃纤维销量为201万吨,同比增长19.4%;石膏板销量为11.68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9%;风电叶片销量为7520兆瓦,同比下降21.6%[42] - 工程技术服务分部工程服务收入为205.7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43] - 2024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4%,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0.1%[44] - 2024年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为8.5亿吨,同比下降10.0%,水泥价格持续低位,全行业首次出现亏损[46] - 公司海外水泥熟料销量同比增长12%,中材水泥赞比亚公司经营利润同比增长34%,签约突尼斯水泥并购项目[46] - 公司玻璃纤维业务产品销量逆势增长,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占比提升[47] - 公司石膏板业务家装销量同比增长29%[48] - 公司风电叶片业务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49] - 公司锂电池隔膜业务涂覆膜销量同比增加38.7%[50] - 公司碳纤维业务具备T1100级碳纤维百吨级工程化量产能力[51] - 公司防水业务销量、营收同比大幅增长[53] - 公司涂料业务建筑涂料业务规模质量效益稳居全国前列[54] - 公司石墨业务球形石墨销量同比增长[56] - 公司新材料分部推进国际化布局,海外销量、利润实现“双增长”[48] - 公司新材料分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度提升[47] - 公司氢能源用气瓶业务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已进入行业前三客户供应体系并陆续开展合作[57] - 公司工程技术服务分部全球市场份额稳居首位,成功获取国外15条水泥整线项目[58] - 公司工程技术服务分部装备业务收入中境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2%,外行业收入占比提升至49%[58] - 公司工程技术服务分部服务业务新签生产运营服务合同额同比增长41%,收入同比增长22%[58] - 公司工程技术服务分部国际化指数提升至42%[58] 公司治理与战略 - 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编制财务报表,并应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和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的修订[10][11] - 公司将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的修订“供应商融资安排”,但该修订对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无影响[12][13] - 公司将坚持目标导向,围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材料企业,做好经营管理、产业布局、深化改革、价值管理等各项工作[72] - 公司将强化长期价值创造,提高跨周期经营能力,以“一利五率”为目标导向,增强穿越经济周期的经营韧性[73] - 公司将聚焦产业布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夯实基础建材产业竞争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73] - 公司将提升改革效能,推动改革纵深发展,以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顶层设计为引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73] - 公司已成立战略决策委员会,由四名董事组成,负责研究审议公司经营目标和长期发展战略[78] - 战略决策委员会已对公司2024年投资计划和2023年度经营情况进行审议[78] - 公司已成立提名委员会,由三名董事组成,负责拟定董事和高管的选任程序和标准[79] - 提名委员会已对董事会及各专门委员会的架构、人数及组成进行研讨及审议[79] - 公司董事会目前包括一名女性成员,符合《上市规则》第13.92条的相关规定[80] - 公司已成立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由三名董事组成,负责建议、审查公司董事和高管的特定薪酬待遇与绩效[81]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已对公司2023年高管人员绩效和薪酬进行审议[81] - 公司已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监察公司外聘审计机构及其工作[82] - 审核委员会已对聘任2024年度核数师、2023年度审计费用、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进行审议[82] - 公司已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由三名董事组成,负责研究制定公司的ESG管理总体目标和策略[83] 公司结构与运营 - 公司在中国有7个生产基地,分别为滕州、寧鄉、常德、呼和浩特、南京、萍鄉、宜賓[87] - 公司在中国境外有多个业务拓展,包括中材水泥贊比亞公司和泰國石膏板[87] - 公司在中国境内有多个子公司,包括巨石埃及、寧夏建材、祁連山等[86] - 公司董事會成員包括执行董事周育先先生、魏如山先生、刘燕先生及王兵先生等[89] - 公司在中国境内有多个生产基地,包括瑞昌和中建材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瑞昌骨料线[86] - 公司在中国境内有多个子公司,包括中材水泥、中材國際、中材科技(蘇州)等[87] - 公司在中国境内有多个子公司,包括泰山玻纖太原、天津院、天山股份等[87] - 公司在中国境内有多个子公司,包括突尼斯水泥及其控股子公司Granulats Jbel Oust[88]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86] - 公司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的普通股,包括内资股及H股[87] - 公司2024年7月26日,公司同意以13亿美元收购Société Les Ciments de Jbel Oust 100%股权,最终对价不超过14.5亿美元[40] - 公司中长期激励覆盖186家公司、5,200人次[61] - 公司新增发明专利421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超过4,300件,高价值专利授权占比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64] - 公司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29家[64] - 公司使用替代燃料折合31.38万吨标煤,使用替代原料1,334万吨[68] - 公司新能源装机容量410MW,其中光伏+能源工厂累计建成43家,装机容量310MW;风力发电工厂新增1家,装机容量100MW[68]
中国建材(03323) - 2024 Q1 - 季度业绩
2024-04-30 06:22
债券发行情况 - 2023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本金20亿元,期限253天,票面利率2.46%;2024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本金15亿元,期限80天,票面利率1.90%[3] - 2024年度第一期公司债券(品种一)实际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2年,票面利率2.18%;(品种二)实际发行规模15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2.29%[6] - 2024年度第一期可续期公司债券实际发行规模10亿元,基础期限2年,票面利率2.50%[8] - 公司于2024年3月8日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统一注册债务融资工具TDFI,期限两年[2] - 公司于2023年1月17日获批24个月内公开发行不超200亿元公司债券,2024年1月3日获批24个月内公开发行不超200亿元可续期公司债券[5][7] - 自2023年10月27日至公告日,公司已发行两期超短期融资券、一期公司债券、一期可续期公司债券[2][5][7] 业绩披露要求 - 公司季度业绩须在超短期融资券存续期内登载在中国货币网及上海清算所网站,中期和年度业绩须在公司债券及可续期公司债券存续期内登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10] 资产数据变化 - 2024年3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合计1569.6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90.20亿元[12] - 2024年3月31日集团非流动资产合计3462.7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3397.69亿元[13] - 2024年3月31日集团资产总计5032.40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4887.89亿元[13] - 2024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559.5251039188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552.1944060963亿美元[19] - 2024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728.1598280447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719.4790237362亿美元[20] 负债数据变化 - 2024年3月31日负债合计3096.87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952.76亿元增长4.88%[14] - 2024年3月31日短期借款392.36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66.97亿元增长6.92%[14] - 2024年3月31日应付账款477.0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82.53亿元下降1.14%[14] - 2024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259.7722106287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227.5029096231亿美元[21] - 2024年3月31日非流动负债合计276.2559511829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2.4783830951亿美元[21] 所有者权益数据变化 - 2024年3月31日所有者权益合计1935.5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935.13亿元增长0.02%[15] 营业数据变化 - 2024年1 - 3月营业总收入370.21亿元,较2023年1 - 3月的441.87亿元下降16.22%[16] - 2024年1 - 3月净利润为亏损92.23亿元,2023年1 - 3月为亏损2.74亿元[16] - 2024年1 - 3月营业总收入254.339119万美元,2023年1 - 3月为4642.138575万美元[23] - 2024年1 - 3月营业总成本8744.543162万美元,2023年1 - 3月为9462.184616万美元[23] - 2024年1 - 3月净利润9203.263844万美元,2023年1 - 3月为29096.023526万美元[23]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数据变化 - 2024年1 - 3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46.43亿元,较2023年1 - 3月的408.94亿元下降15.28%[17] - 2024年1 - 3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59.90亿元,较2023年1 - 3月的 - 35.52亿元亏损扩大68.66%[17] - 2024年1 - 3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66.69亿元,2023年同期为488.27亿元[24] - 2024年1 - 3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59.40亿元,2023年同期为556.00亿元[24] - 2024年1 - 3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29亿元,2023年同期为 - 67.73亿元[24]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数据变化 - 2024年1 - 3月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85.80亿元,较2023年1 - 3月的71.30亿元增长20.34%[17] - 2024年1 - 3月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36.51亿元,较2023年1 - 3月的 - 50.67亿元亏损收窄27.94%[17] - 2024年1 - 3月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03.27万元,2023年无对应数据[24] - 2024年1 - 3月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74.06亿元,2023年同期为99.64亿元[24] - 2024年1 - 3月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73.76亿元,2023年同期为 - 99.64亿元[24]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数据变化 - 2024年1 - 3月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72.1549327782亿美元,2023年1 - 3月为378.8648054037亿美元[18] - 2024年1 - 3月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259.2875807486亿美元,2023年1 - 3月为241.9347852950亿美元[18] - 2024年1 - 3月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2.8673520296亿美元,2023年1 - 3月为136.9300201087亿美元[18] - 2024年1 - 3月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630.00亿元,2023年同期为1238.70亿元[25] - 2024年1 - 3月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505.53亿元,2023年同期为877.41亿元[25] - 2024年1 - 3月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4.47亿元,2023年同期为361.29亿元[25]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变化 - 2024年1 - 3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58.00亿元,2023年同期为193.92亿元[25]
2023年报点评:工程服务出海订单高增,材料盈利同比承压
国泰君安· 2024-04-11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报实现营收2102亿元,同比-9.09%[1] - 公司下调24-25年净利润预测至39.87、46.52亿元,增加26年盈利预测至50.42亿元[1] - 公司实现水泥及熟料销量3.09亿吨,同比-2.5%[2] - 新材料板块实现收入476亿元,归母净利34.29亿元,同比-34.3%[3]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290亿元,同比+8%[4] 用户数据 - 全年水泥及熟料价格同比-18.4%[2] 未来展望 - 目标价下调至3.81港元[1]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工程服务板块实现收入415亿元,归母净利14.51亿元,同比+3.3%[3]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可以参考海外当地市场指数如沪深300、标普500等进行投资决策[15]
中国建材(03323)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3-28 19:30
公司财务表现 - 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收入为210,216百万元,權益持有者應佔利潤为3,863百万元[5] - 基礎建材分部2023年度收入为47,623百万元,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贡献为3,429百万元[5] - 新材料分部2023年度收入为45,105百万元,同比增长6.4%,归母净利润贡献为1,451百万元[5] - 2023年,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收入为210,216,434千元,较2022年下降10.1%[13] - 2023年,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税后盈利为10,400,650千元,较2022年下降32.5%[13] - 2023年,基础建材分部水泥销量为279,077千吨,较2022年下降0.9%[14] - 2023年,新材料分部玻璃纤维销量为3,446千吨,较2022年增长18.8%[14] - 公司2023年度报告显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加,同比增长3.0%至人民币50.30万亿元[29] - 公司2023年水泥行业产量同比下降0.7%,行业利润下降50%左右,为近16年来最低[31]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2023年制定ESG 2023-2025年战略,将ESG战略融入公司发展[16] - 公司2023年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方案,加快落实“双碳”战略[16] - 公司2023年科技创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项成果转化能力持续增强[19] - 公司2023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基础建材转型升级,加快“走出去”步伐[24] - 公司2024年将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好五个坚持,包括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22] - 公司2024年将继续推进两端发力,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数字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24] - 公司2024年将坚持深化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和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25] - 公司2024年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建经营深度融合,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26] 产品销售情况 - 公司在2023年的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到,玻璃纤维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激烈,价格维持历史低位运行[32] - 公司在2023年继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全球布局优势发挥作用,市场需求导向,积极调整产销结构,提高高端产品比例[33] - 石墨新材料2023年球形石墨及石墨负极需求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45] - 精粉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列,毛利提高,精粉产线运转率100%,成本竞争力显著提升[46] - 本集团储氢气瓶销量同比增长72%,持续完善氢能储运产业链布局[48] - 塗料市场需求承压,竞争加剧,行业进入整合期[49] - 本集团加快推进塗料业务,做大建筑塗料,强化工业塗料,加速向消费类建材制造服务商转型[50] 财务状况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尚有未动用的银行信贷和未发行的债券额度约345,877.3百万元[80] - 公司2023年借款总额为184,905.7百万元,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37.8%和35.6%[81] - 公司2023年經營業務產生的淨現金流入为29,024.9百万元,增加2,179.1百万元[87] - 公司2023年投资活动的淨现金流出为27,339.4百万元,增加1,369.9百万元[88] - 公司2023年融资活动的淨现金流出为1,078.1百万元,减少1,576.6百万元[89]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已採納一套不低於標準守則的守則以規範董事證券交易活動[95] - 公司董事会成员出席情况良好,各委员会工作有序进行[97] - 公司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之间不存在财务、业务、家属关系或其他重大关系[98] - 公司董事会是公司最高决策机构,密切关注公司重大事项,确保公司高效运营[99] - 公司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符合上市规则对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要求[102] - 公司通过组织董事赴其他公司进行调研,对新材料发展、国际化战略等方面提出建议,促进公司发展[108] - 公司通过持续有效的董事培训,全面深化董事的职责认识,提升董事意见的建设性和专业性[109] - 公司已设立五个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包括战略决策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环境、社会及治理委员会[112] - 战略决策委员会由4名董事组成,包括主席周育先生、委员李新华先生、魏如山先生和周放生先生[113] - 提名委员会由三名董事组成,包括主席周育先生、委员孙燕军先生和刘剑文先生,其中周育先生为执行董事,孙燕军先生和刘剑文先生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16] - 公司提名委员会在2023年度内召
中国建材(0332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19:27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经审计合并口径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10,21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0.1%[1] - 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458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2.5%[1]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綜合業績及財務狀況,与2022年作比较[3]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營業收入为人民币210,216,434千元,较2022年下降了10.1%[4] - 公司每股溢利为0.458元,较2022年下降了52.5%[4] - 公司2023年綜合收益總額为10,337,331千元,较2022年下降了32.9%[5] - 公司2023年流动资产为148,503,893千元,较2022年下降了3.9%[6] - 公司2023年流动负债为176,795,298千元,较2022年下降了6.6%[7] - 公司2023年总资产减去流动负债为312,102,626千元,较2022年增长了3.9%[7] 会计政策和财务报表 - 本公司的綜合財務報表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9] - 綜合財務報表按照历史成本法編製[10] - 本集团綜合财务报表采用合并会计基准编制[17] - 本集团首次应用了多项新订及修订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18] - 修订的会计政策披露规定要求重大会计政策资料的披露[20][21] - 本集团尚未提前采用已发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及修订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4] - 公司董事在应用会计政策时需要进行关键会计判断和估计[26] 资产情况 - 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的物业、厂房、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分别约为人民币198,007.88百万元、人民币27,006.93百万元和人民币29,880.94百万元[41] - 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的商誉的账面价值约为人民币32,243.66百万元[42] - 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的与未动用税务亏损相关的递延税项资产约为人民币2,091.04百万元[44] - 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中的较低者入账,本年度存货账面值确认撇减约241.50百万元[46] 业务部门情况 - 本集团目前分为五个业务部门:水泥、混凝土、新材料、工程服务及其他,超过90%的业务及资产位于中国境内[5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水泥部门外部销售为89,643,220人民币千元,混凝土部门外部销售为28,805,785人民币千元,新材料部门外部销售为46,572,100人民币千元,工程技术服务部门外部销售为35,910,321人民币千元,其他部门外部销售为9,285,008人民币千元[57] - 分部资产总额为400,276,215人民币,其中水泥部门占比最大为233,381,088人民币[59] - 營業收入总额为199,937,382人民币,其中水泥部门贡献最大为110,468,111人民币[60] 行业发展趋势 - 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人民币1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5.2%[103] - 水泥行业产量同比下降0.7%至20.2亿吨,利润同比下降50%左右[105] - 玻璃纤维市场竞争激烈,价格维持历史低位运行[108] - 石膏板需求相对稳定,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111] - 风电叶片市场新增装机量不及预期,产能过剩加深[113] - 鋰电池隔膜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国内企业成为全球供应核心力量[116]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制定了ESG 2023-2025年战略,将ESG战略融入公司发展[90] - 公司加速提升规模效应,构建成本优势"护城河",西宁基地全面投产,实现产量倍增,连云港基地开工建设启动绿色新基地[119] - 防水业务收入实现逆势突破,加强渠道开拓,深度挖掘优质客户,全面提升销售能力和服务水平,规模质量效益均衡发展[122] - 公司收入由2022年的人民幣233,879.8百萬元降至2023年的人民幣210,216.4百萬元,降幅为10.1% [138]
港股异动 | 中国建材(03323)跌超6%领跌水泥股 板块企业业绩承压明显 短期内水泥需求疲软
智通财经· 2024-02-09 11:10
股价表现 - 中国建材(03323)股价跌幅较大,跌幅达到5.21%[1] 水泥价格走势 - 申万宏源指出,全年水泥价格持续低位,42.5水泥全年均价同比下降14.91%[2] 产量预测与需求展望 - 银河证券预测2023年全年水泥产量下降0.7%[3] - 短期内水泥需求疲软,长期来看基建有望维持高增长,地产开工有望回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