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兴证国际(06058)
icon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7月11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11 16:44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止7月11日收盘,共有167只股票创52周新高,其中迷策略股权(02902)、科轩动力控股(00476)、兴证国际(06058)创高率位列前三,分别为67.86%、58.73%、36.00% [1] - 迷策略股权(02902)收盘价1.600港元,最高价1.880港元,创高率67.86% [1] - 科轩动力控股(00476)收盘价1.000港元,最高价1.000港元,创高率58.73% [1] - 兴证国际(06058)收盘价0.590港元,最高价0.680港元,创高率36.00% [1] - 交银国际(03329)收盘价0.840港元,最高价1.080港元,创高率35.00% [1] - 中国国家文化产业(00745)收盘价0.650港元,最高价0.700港元,创高率34.62% [1] 中高涨幅股票 - 中铝国际(02068)收盘价2.820港元,最高价3.500港元,创高率28.21% [1] - 飞扬集团(01901)收盘价0.250港元,最高价0.265港元,创高率22.12% [1] - 博雅互动(00434)收盘价8.000港元,最高价8.150港元,创高率14.47% [1] - 富石金融(02263)收盘价0.280港元,最高价0.295港元,创高率13.46% [1] -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00719)收盘价7.880港元,最高价8.920港元,创高率13.20% [1] 比特币相关ETF表现 - 华夏比特币(03042)收盘价14.650港元,最高价14.690港元,创高率5.76% [2] - 华夏比特币-U(09042)收盘价1.860港元,最高价1.866港元,创高率5.42% [2] - FA三星比特币(03135)收盘价40.240港元,最高价40.580港元,创高率5.40% [2] - 博时比特币(03008)收盘价9.160港元,最高价9.215港元,创高率5.86% [1] - 博时比特币-U(09008)收盘价1.164港元,最高价1.148港元,创高率3.61% [2] 医药与科技股表现 - 药明康德(02359)收盘价88.150港元,最高价91.200港元,创高率11.70% [1] - 凯莱英(06821)收盘价89.000港元,最高价93.100港元,创高率10.90% [1] - 诺诚健华(09969)收盘价15.960港元,最高价16.300港元,创高率7.38% [1] - 新火科技控股(01611)收盘价4.840港元,最高价5.040港元,创高率12.00% [1] - OSL集团(00863)收盘价18.200港元,最高价20.300港元,创高率6.84% [1] 金融与银行股表现 - 恒生银行(00011)收盘价121.500港元,最高价123.400港元,创高率1.82% [3] - 中银香港(02388)收盘价36.800港元,最高价37.950港元,创高率1.74% [3] - 汇丰控股(00005)收盘价97.050港元,最高价98.550港元,创高率1.34% [3] - 香港交易所(00388)收盘价425.600港元,最高价432.200港元,创高率1.27% [3] - 工商银行(01398)收盘价6.210港元,最高价6.400港元,创高率1.59% [3]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XI二南CO(07311)收盘价8.135港元,最低价8.050港元,创低率-12.60% [5] - XI二南策略(07399)收盘价19.300港元,最低价18.900港元,创低率-11.18% [5] - 瑛泰医疗(01501)收盘价20.700港元,最低价20.100港元,创低率-10.67% [5] - 讯智海(08051)收盘价2.230港元,最低价2.170港元,创低率-9.96% [5] - XI二南策略-U(09399)收盘价2.462港元,最低价2.462港元,创低率-9.82% [5]
A股,突发!A50直线猛拉!发生了什么?
券商中国· 2025-07-11 11:56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大幅拉升 沪深300指数涨1% 沪指涨092% 呈现放量格局 [1] - A50期指直线拉升 技术指标呈现多头发散状态 [1] - 市值前33大个股中仅3只下跌 银行股集体刷新历史新高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领涨 [2] - 券商板块强势上攻 中银证券两连板 哈投股份 中州证券涨停 港股中资券商股全线大涨 中州证券港股涨超70% [2] 驱动因素 - 反内卷政策带动钢铁 多晶硅 建材等行业 [4] - 稳定币持续发酵推动中资券商股表现 [4] - 经济企稳向好 CPI转正 基本面稳定性预期增强 银行股盈利韧性超预期 [2][4] - 中美贸易偏暖格局 外围风险偏好降低未影响A股 大盘股主动买盘增多 [3][4] 机构观点 - 西部证券认为中国经济内外部再平衡迫在眉睫 政策推进将缓解宏观价格压力 提升资产收益率 [4] - 高盛上调亚洲股市预期 MSCI亚太(除日本)指数12个月目标上调3%至700点 隐含美元回报率9% [5] - 高盛将港股评级上调至"持股" 预计其将在美联储宽松周期中受益 [5] 行业表现 - 银行板块基本面稳定 红利价值重估 机构持续加仓 [2] - 券商板块技术面呈现多头排列 沪深300ETF无筹码发散迹象 [3] - 钢铁 多晶硅 建材等受益于反内卷政策 [4]
港股中资券商股走强 中州证券涨超60%
快讯· 2025-07-11 10:58
港股中资券商股表现 - 中州证券(01375 HK)股价上涨64 65% [1] - 国联民生(01456 HK)股价上涨25 81% [1] - 兴证国际(06058 HK)股价上涨17 89% [1] - 弘业期货(03678 HK)股价上涨15 15% [1] 行业整体走势 - 港股中资券商板块呈现普涨态势 [1] - 多只券商股涨幅超过15% [1]
12家中资券商入选港交所综合基金平台首批分销商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07 00:10
中资券商入选港交所综合基金平台首批分销商 - 12家中资券商入选港交所综合基金平台首批分销商名单 包括中国银河国际 兴证国际 中金香港 中信建投国际 中信证券经纪(香港) 广发证券(香港)经纪 国信香港 国泰君安国际 海通国际 华泰金控 平安证券(香港) 中泰国际 [1][2] - 综合基金平台是香港基金市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 能有效连接基金分销生态系统各参与方 新推出的订单传递服务整合基金认购和赎回流程 提升操作流畅度 [1][2] 中资券商的优势与规划 - 中资券商深耕香港市场10多年 在经纪 投行和资管等业务占据显著优势 具备独特跨境理财优势 可依托内地市场资源提高香港基金销售效率 [2] - 中资券商将积极助力香港基金分销生态圈建设 提供更多元基金产品 更透明投资信息及更高效申赎体验 [1][3] - 华泰金控表示将依托科技实力与综合基金平台创新业务模式 提升基金分销效率与投资者体验 共建智能化基金分销生态系统 [2] 业务拓展与创新 - 中信证券经纪(香港)计划利用标准化 数字化订单传递服务 整合基金申购赎回流程 精选优质基金产品 结合智能投研工具与定制化资产配置方案 [3] - 中国银河国际将发挥平台优势 构建流畅便捷安全的交易流程 优化并扩大精选基金产品池 推动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 [3] - 广发证券(香港)经纪表示将通过科技创新拓展财富管理服务边界 提供便捷智能的一站式财富管理解决方案 [4]
兴证国际(6058.HK):年内溢利同比增幅高达98%,多元业务齐头并进
格隆汇· 2025-03-31 17:3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总收入达8.81亿港元,同比增长62.16% [2] - 税前溢利1.34亿港元,同比增长83.55% [2] - 年内溢利1.08亿港元,同比增长98.11%,远超行业平均增速8.19% [2][6] - 归母净利润增速达98.11%,超过港股非银金融板块80%个股的59.54%分位点 [3][6] - 银行授信使用率27%,流动性充裕,融资总额33亿港元 [6] 业务板块增长 - 财富管理业务收入1.95亿港元,同比增长38.01%,其中经纪佣金收入增长43.07%至1.59亿港元 [9] - 企业融资业务收入1.31亿港元,同比增长219.84%,债券承销佣金收入增长281.31%至1.13亿港元 [9] - 金融产品及投资业务收入5.43亿港元,同比增长56.87%,投资收益率跑赢市场基准指数 [9] - 证券交易量同比增长81%,美股交易额同比增长298%,期货交易量增长47% [8] 战略布局与竞争优势 - 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资格,为首批14家券商之一 [12] - 为北向通储备超8000只投资产品,覆盖R1-R4风险等级 [12] - 债券承销项目中资在港券商排名第9,全球协调人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00%至54笔 [9] - 推动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双轮联动,实现客户资源与业务协同 [14][15] 行业与市场定位 - 港股券商板块处于估值洼地,公司市盈率12.35倍,市净率0.27倍 [19] - 港股市场2025年恒生指数涨超17%,南向资金持续涌入 [17] - 券商板块高贝塔属性显著,成为牛市初期资金首选标的 [16] - 跨境理财通对接大湾区16.9万户可投资资产超千万的高净值家庭 [12]
兴证国际(06058):核心业务弹性释放带动净利润近翻倍 平台化生态化成长路径清晰
智通财经网· 2025-03-31 17:04
核心观点 - 兴证国际2024年业绩显著增长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2.16%至8.81亿港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98.11%至1.08亿港元 [1] - 公司通过大财富与大机构业务双轮驱动 三大核心业务(财富管理、企业融资、金融产品及投资)合计营收占比近99% [2] - 跨境理财通资格助力财富管理转型升级 美股交易量同比增长298% 期货交易量同比增长47% [3][4] - 企业融资服务收入暴增219.84% 债券承销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37% 规模达21.33亿美元 [2][5] - 政策利好推动资本市场活跃 港股日均成交额同比上升26% 亚洲G3货币债券发行额同比上升38.41% [2][7]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8.81亿港元(同比增长62.16%) 净利润1.08亿港元(同比增长98.11%) [1] - 财富管理服务收入1.96亿港元(同比增长38.01%) 企业融资服务收入1.31亿港元(同比增长219.84%) 金融产品及投资业务收入5.43亿港元(同比增长56.87%) [2] - 佣金及手续费收入3.02亿港元 利息收入1.59亿港元 交易及投资收入净额4.20亿港元 [3] 业务板块分析 - 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加速 保证金融资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9% 证券交易量同比增长81% [4] - 企业融资业务排名提升 债券承销位列中资在港券商第9名 完成225笔项目(同比增长137%) [5] - 金融产品及投资业务占比最高 达5.43亿港元 投资级债券占比超70% [2][6] - 资产管理收入2042.73万港元 [2] 战略布局 - 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资格 成为首批14家服务券商之一 [3] - 构建"买方+卖方+研究"三位一体机构客户生态圈 强化平台化与生态化战略 [5] -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管理效能 拓展多样化交易策略 [6] - 通过跨境业务延伸服务广度 提升全球综合服务能力 [4] 行业环境 - 政策组合拳推动资本市场回暖 港股全年新股集资额超800亿港元 恒生指数累计升17.7% [2] - 亚洲G3货币债券发行额1755亿美元(同比上升38.41%) 终止连续两年下跌趋势 [2] - 全面注册制改革背景下 券商需构建综合性一站式服务能力 [6] - 互换便利政策增强券商加杠杆能力 提升净利润弹性空间 [7] 市场表现与估值 - 券商板块估值仍低于2018年水平 存在提升空间 [7] - 公司绩后股价涨幅达4% 反映市场对业务前景的信心 [9] - 成交量放大直接改善经纪与两融业务基本面 [7][8]
兴证国际(0605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3-28 16: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8.81亿港元,较2023年的5.43亿港元增长62.2%[8] - 2024年公司年内溢利为1.08亿港元,较2023年的5456.43万港元增长98.1%[8]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0231港元,较2023年的0.0136港元增长69.1%[8] - 2024年每股股息为0.01港元,2023年无股息[8] - 2024年每股资产净值为1.06港元,较2023年的1.03港元增长2.7%[8] - 2024年总资产为157.33亿港元,较2023年的165.52亿港元下降4.9%[12] - 2024年普通股持有人应占权益为32.36亿港元,较2023年的31.24亿港元增长3.6%[12] - 2024年纯利率为12.3%,较2023年的10.0%增长2.3%[12]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8.8108亿港元,同比增长62.16%,除税后净利润1.0809亿港元,同比增长98.11%[26] - 2024年末总资产157.3277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165.5202亿港元下降4.95%[37] - 2024年末总负债114.9669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124.2808亿港元下降7.49%[37] - 2024年末流动资产净值44.5248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44.3554亿港元增长0.38%[38] - 2024年末银行借款总额26.2131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21.8458亿港元增加19.99%[38] - 2024年末资本负债比率为212%,较2023年末的210%增长2%[3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28.27亿港元,2023年为27.18亿港元[81] - 2024年12月31日,保证金贷款总额为11.51亿港元,2023年为13.86亿港元[200] - 2024年12月31日,保证金贷款有关减值准备为5.34亿港元,2023年为9.17亿港元[200] - 2024年保证金贷款账面净额占集团资产总额的4%,2023年为3%[200] 各业务线收入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经纪服务的佣金及手续费收入为1.59亿港元,较2023年的1.11亿港元增长43.1%[8] - 2024年企业融资服务的佣金及顾问费收入为1.31亿港元,较2023年的4083.37万港元增长219.8%[8] - 2024年公司财富管理、企业融资、资产管理、金融产品及投资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8.01%、219.84%、下降17.31%、增长56.87%[26] - 2024年公司财富管理业务收入1.9503亿港元,同比增长38.01%,其中经纪服务佣金及手续费收入1.5886亿港元,同比增长43.07%[32] - 2024年企业融资业务收入1.3059亿港元,较2023年的4083万港元同比增长219.84%[33] - 2024年资产管理业务收入1242万港元,较2023年的1502万港元同比下降17.31%[35] - 2024年金融产品及投资收入5.4305亿港元,较2023年的3.4618亿港元同比增长56.87%[36] 财富管理业务其他数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财富管理业务新增上架产品51只,产品销售近16亿港元,同比提升约60%[32] - 2024年公司财富管理业务证券交易量同比增长81%,客户累计美股交易额同比增长298%,期货交易量同比增长47%[32] - 2024年公司财富管理业务金融资利息收入同比增加19.48%[32] 公司业务成果与荣誉 - 2024年公司获得“跨境理财通”业务券商试点资格,成为首批14家券商之一[27] - 2024年公司承銷绿色债券42笔,融资规模超800亿港元[29] - 2024年公司连续三年获万得ESG评级BBB级,CDP气候变化评级提升至“B”级[29] - 2024年公司荣获包括彭博商业周刊金融机构评选等在内的14项公司级别奖项[29] 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 公司建立由董事会、经营管理层等组成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董事会承担最终责任[48] - 公司建立风险管理三道防线,保障风险管理工作执行效率与效果[49] - 公司实施风险偏好、限额管理和授权管理体系,控制各类风险[49] - 公司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和投融资产评审委员会,监控信贷风险[51] - 公司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及流程,维持流动性及财政资源要求[52] - 公司建立多层次授权机制及内部政策,设定授权限制[52] - 公司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满足融资需求,拓宽融资渠道[52] - 公司制定政策程序监控市场风险,设有市场风险限额指标[54] - 公司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架构,健全管理机制及内部控制程序[55] - 公司设立业务连续性管理机制,备有应急预案及业务连续性计划[56] - 公司聘请5家常年合作法律顾问防范和处理法律风险[58] 公司管理层变动 - 熊博47岁,2024年3月4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等职,金融服务业经验逾二十四年[60] - 熊博2001年加入兴业证券,曾任多个职位[61] - 熊博2014年10月取得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62] - 张春娟41岁,2019年8月2日及2024年1月18日分别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金融服务业经验逾十六年[63] - 张春娟2008年7月至2024年7月在兴业证券和兴证(香港)担任多个财务相关职位[64] - 张春娟2008年7月取得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学位,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及中级会计师[65] - 洪瑛74岁,2016年7月27日及2016年9月30日分别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主席,会计行业经验逾四十六年[67] - 洪瑛是中国资深执业会计师等多个专业身份,担任多家公司职务[67] - 洪瑛2009年1月完成金融行政总裁课程,1993年8月获得美国金门大学行政管理证书[67] - 王利43岁,2024年12月5日获委任为公司财务总监,2020年加入公司[71] - 谢育体47岁,2025年1月16日获委任为公司合规风控总监,2006年加入兴业证券[73] - 熊博于2025年1月22日辞任Industrial Securities (Singapore) Corporate Advisory Pte. Ltd.董事[87] - 张春娟于2024年12月5日辞任公司财务总监[87] - 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服务合约,非执行及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三年[88] - 张春娟女士及田力先生须退任,将符合资格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膺选连任董事[85] - 胡平生先生于2024年3月4日辞任主席,蔡军政先生于2024年1月18日辞任行政总裁,现熊博先生为主席,张春娟女士为行政总裁[154] 公司股权结构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熊博持有公司2,058,531股普通股,占比0.05%;张春娟持有1,004,000股普通股,占比0.03%,持有2,100,000港元及1,370,000美元债权证[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兴证(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兴业证券均持有2,273,549,644股股份,占股权约56.84%[9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嘉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China Credit Trust Co., Ltd均持有293,232,000股股份,占股权约7.33%[9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豪康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崇业控股有限公司、陈家泉和杨志英均持有205,853,089股股份,占股权约5.15%[92] 公司融资情况 - 2023年5月17日,公司与银行订立融资函件,获最高额度5亿港元(或等值美元)非承诺性循环贷款融资,若兴业证券不再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至少51%股权则构成违约[105] - 2023年6月28日,公司与银行订立融资函件,获最高额度1亿港元非承诺性循环贷款融资,若兴业证券不再作为公司单一最大股东及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至少51%股权则构成违约[105] - 2023年11月29日,公司及兴证国际证券获最高9亿港元非承诺性短期贷款融资,公司为兴证国际证券担保,担保金额不超9亿港元,兴业证券须实益拥有公司及兴证国际证券已发行股本至少51%股权[106] - 2024年4月12日,公司获最高2500万美元循环贷款融资,兴业证券须维持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不少于51%股权[107] - 2024年6月17日,公司获最高6500万美元(或等值港元或人民币)非承诺性循环贷款融资,兴业证券须成为公司已发行股本不少于51%的合法及实益拥有人并维持管理控制权[107] - 2024年6月28日,公司获最高3亿港元非承诺性循环贷款融资,兴业证券须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至少51%股权并维持绝对管理控制权[108] - 2024年8月8日,公司获最高2000万美元非承诺性循环贷款融资,兴业证券须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至少51%股权并维持控制权[108] - 2024年10月18日,公司获最高3亿港元非承诺性循环贷款融资,兴业证券须维持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不少于51%股权并维持绝对管理控制权[109] - 2024年10月28日,公司获最高8亿港元非承诺性循环贷款融资,兴业证券须维持为公司单一最大股东[109] - 2024年12月3日,公司获最高3500万美元(或等值港元或人民币)非承诺性循环贷款融资,兴业证券须维持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至少51%股权[109] - 2025年3月12日,公司获最高30亿港元非承诺性银行授信,兴业证券须维持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不少于51%股权[110] - 2025年3月24日,公司获最高5000万美元(或等值港元)离岸循环信贷融资,兴业证券须维持拥有公司实际控制地位及管理控制权[110] 公司关联交易 - 公司与兴证(深圳)续签2024年服务协议,服务期自2025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各年建议上限金额分别为3200万港元、4600万港元及6200万港元[1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向兴证(深圳)支付咨询服务费14779713港元[1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兴证(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56.84%权益,持有兴证(深圳)100%权益[116] - 公司与兴业证券订立总协议,2022 - 2024年各年投资管理服务建议上限金额分别为3700万港元、7500万港元及1.12亿港元,投资顾问服务建议上限金额分别为2000万港元、2600万港元及3000万港元[1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兴业证券未产生投资管理服务费及投资顾问服务费[118] - 2024年12月2日,兴证(香港)通知公司因资本市场状况,衍生产品交易框架协议立即终止[118] - 兴业证券持有兴证(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关连人士[119] - 各控股股东承诺在不竞争契据生效期间,不在相关地区从事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除非在上市公司持股不超5%[123] - 2019年5月8日,兴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转让其于公司的所有权益予兴证(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123] 公司债券发行与赎回 - 2024年2月9日,公司赎回本金总额2.65亿美元、利率2%的企业债券,赎回价为本金的100%加应计及未付利息[128] - 2024年2月2日,公司发行本金总额3亿美元于2027年到期的浮动利率有担保企业债券,10月30日赎回2.17亿美元,年末未偿还本金总额8300万美元[128] 公司股份相关安排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25%由公众人士持有,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足够公开发售量[135] - 2025年5月13 - 1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确定出席股东大会投票资格,未登记持有人需在5月12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文件[127] - 2025年5月23 - 2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确定享有2024年末期股息资格,未登记持有人需在5月22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文件[127] 公司治理相关 - 报告日期,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包括1名非执行董事、1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45] - 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136] -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在公司应届股东大会上退任,有资格膺选连任,重新委任议案将在大会上提呈[137] - 本年度公司无持有库存股份[129] - 公司章程细则和开曼群岛法例无优先购买权条文[130] - 董事会每年至少定期举行四次会议,定期会议通知需提前至少十四日送达全体董事,会议议程及资料需在例会前至少三日送达[148] - 本年度部分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及股东大会情况:熊博先生董事会会议6/6、股东周年大会1/1、股东特别大会1/1;张春娟女士董事会会议9/9、股东周年大会1/1、股东特别大会2/2等[149][
兴证国际(0605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4 16: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佣金及手续费收入3.01859422亿港元,2023年为1.66897751亿港元[3] - 2024年利息收入1.58866332亿港元,2023年为1.21850597亿港元[3] - 2024年交易及投资收入净额4.20357867亿港元,2023年为2.54606269亿港元[3] - 2024年收入总额8.81083621亿港元,2023年为5.43354617亿港元[3] - 2024年税前溢利1.34267821亿港元,2023年为7315.7762万港元[3] - 2024年年内溢利1.0808889亿港元,2023年为5456.4283万港元[3] - 2024年本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每股盈利0.0231港元,2023年为0.0136港元[3] - 2024年资产净值4.236078453亿港元,2023年为4.123942198亿港元[8] - 2024年总权益4.236078453亿港元,2023年为4.123942198亿港元[8] - 2024年综合收入为8.81083621亿港元,2023年为5.43354617亿港元[19][21] - 2024年税前溢利为1.34267821亿港元,2023年为7315.7762万港元[19][21] - 2024年佣金及手续费收入为3.01859422亿港元,2023年为1.66897751亿港元[19][21] - 2024年利息收入为1.58866332亿港元,2023年为1.21850597亿港元[19][21] - 2024年交易及投资收入净额为4.20357867亿港元,2023年为2.54606269亿港元[19][21] - 2024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变动为3721.1042万港元,2023年为841.6652万港元[19][21] - 2024年折旧为2213.6745万港元,2023年为3496.3591万港元[19][21] - 2024年摊销为611.6393万港元,2023年为648.8845万港元[19][21] - 2024年最大客户及5大客户分别占集团外部客户收入约19.83%及30.63%,2023年分别为16.2%及32.8%[23] - 2024年交易及投资收入净额为8.81亿港元,2023年为5.43亿港元[29] - 2024年客户佣金及手续费收入总计3.02亿港元,2023年为1.67亿港元[29] - 2024年分配至一年內尚未履行(或部分尚未履行)履约责任的交易价为88.67万港元,2023年为388.75万港元[35] - 2024年其他收入为1.93亿港元,2023年为1.92亿港元[36] - 2024年员工成本为2.39亿港元,2023年为1.97亿港元[39] - 2024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为3721.1万港元,2023年为841.67万港元[39] - 2024年香港利得税拨备为652.06万港元,2023年为593.29万港元[41] - 2024年递延税项为1965.84万港元,2023年为1266.05万港元[41] - 2024年香港利得税按该年度估计应课税利润的16.5%计提(部分实体首200万港元按8.25%计税),与2023年相同[41] - 2024年有抵押保证金贷款减值亏损净额为3768.82万港元,2023年为641.77万港元[39][42] - 2024年税前溢利为1.34亿港元,按16.5%计算的名义税项为2215.42万港元,年内税项开支为2617.89万港元;2023年税前溢利为7315.78万港元,按16.5%计算的名义税项为1207.10万港元,年内税项开支为1859.35万港元[43] - 2024年本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9228.89万港元,2023年为5456.43万港元;两年就每股基本盈利而言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目均为40亿股[45] - 2024年证券交易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为8.49亿港元,2023年为7.22亿港元;2024年期期货及期权合约交易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为1.26亿港元,2023年为7069.51万港元[47] - 2024年企业融资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为2961.79万港元,2023年为1140.91万港元;2024年资产管理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为3062.94万港元,2023年为8164.97万港元[47] - 2024年金融产品及投资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为11.72亿港元,2023年为10.11亿港元[47] - 2024年无信贷减值的有抵押保证金贷款总额为4.76亿港元,账面价值为4.75亿港元;出现信贷减值的有抵押保证金贷款总额为6.76亿港元,账面价值为1.43亿港元[49] - 2023年无信贷减值的有抵押保证金贷款总额为2.58亿港元,账面价值为2.56亿港元;出现信贷减值的有抵押保证金贷款总额为11.28亿港元,账面价值为2.13亿港元[49] - 2024年和2023年就所有保证金贷款已质押证券的市值分别为25.59亿港元和21.68亿港元[49] - 企业融资业务2024年未逾期应收账款为931.86万港元,2023年为468.93万港元[51] - 资产管理业务2024年少於31日应收账款为154.68万港元,2023年为128.03万港元[53] - 2024年应付账款为22.46亿港元,2023年为35.10亿港元[54] - 2024年证券交易业务结欠直接控股公司的应付账款为405.03万港元,2023年为266.00万港元[56] - 2024年和2023年法定普通股数目均为200亿股,股本均为20亿港元[58] - 2024年以公允价值计量并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43.84亿港元,2023年为49.35亿港元[60] - 2024年按摊销成本计量的债务投资为7.75亿港元,2023年为2.78亿港元[62] - 2024年以公允价值计量并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为49.42亿港元,2023年为43.85亿港元[63] - 2024年处置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并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权益工具公允价值为10.07亿港元,2023年为4.96亿港元[64] - 2024年出售权益工具累计收益为1853.32万港元,2023年出售累计亏损为1335.16万港元[64] - 2024年拟派末期股息每股0.01港元,合共4000万港元,2023年不建议派末期股息[65]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均无已订约的投资承担[66]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8.8108亿港元,同比增长62.16%,除税后净利润1.0809亿港元,同比增长98.11%[71] - 2024年末总资产157.3277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165.5202亿港元下降4.95%;总负债114.9669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124.2808亿港元下降7.49%[85] - 2024年末流动资产净值44.5248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44.3554亿港元增长0.38%;流动比率稳定为1.4倍[86] - 2024年度现金流入净额6914万港元,2023年为流出8.118亿港元;2024年末银行结余19.6129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18.9215亿港元增加[86] - 2024年末银行借款总额26.2131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21.8458亿港元增加19.99%[86] - 2024年末未偿还债券6.4974亿港元,未偿还票据6096万港元;资本负债比率增长2%至212%;普通股股东应占权益总额32.3608亿港元[88] - 2024年末全职雇员209名,较2023年末的230名减少;2024年度薪酬总额2.3885亿港元,较2023年的1.9692亿港元增加[93] - 董事会建议2024年度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01港元,2023年未派付[9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财富管理、企业融资、资产管理、金融产品及投资业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8.01%、219.84%、下降17.31%及增长56.87%[71] - 公司2024年财富管理业务收入1.9503亿港元,同比增长38.01%,新增上架产品51只,产品销售近16亿港元,同比提升约60%[78] - 公司2024年企业融资业务收入1.3059亿港元,同比增长219.84%,债券承销项目225笔,同比增长125%,承销规模达21.33亿美元等值,同比增长75%[79][81] - 公司2024年债务证券的配售、包销及分包销佣金收入1.1321亿港元,同比增长281.31%;安排费收入1184万港元,同比增长106.99%[81] - 公司2024年保荐费收入441万港元,企业融资顾问费收入107万港元,同比增长4.90%[81] - 公司2024年经纪服务的佣金及手续费收入1.5886亿港元,同比增长43.07%,证券交易量同比增长81%,客户累计美股交易额同比增长298%,期货交易量同比增长47%[78] - 2024年资产管理业务收入1242万港元,较2023年的1502万港元同比下降17.31%,年末资管产品29只,管理规模约55亿港元[82] - 2024年金融产品及投资收入5.4305亿港元,较2023年的3.4618亿港元同比增长56.87%[84] 业务资格与荣誉 - 公司2024年11月获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资格,为首批14家券商之一[72] - 公司2024年承销绿色债券42笔,融资规模超800亿港元,连续三年获万得ESG评级BBB级,CDP气候变化评级提升至"B"级[75] - 公司2024年股票继续作为MSCI香港微型股指数成分股,获14项公司级别奖项[75] 风险管理相关 - 公司建立由董事会、经营管理层等组成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及“三道防线”治理架构[97][98] - 公司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和投融资业务评审委员会监控信贷风险[101] - 公司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及流程,维持流动性及财政资源要求[103] - 公司制定政策、程序监察及控制市场风险,设有市场风险限额指标[104][106] - 公司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架构和健全管理机制,设立业务连续性管理机制[107][109] - 公司推动建立合规与法律风险管理框架,设有合规管理三道防线[110] - 公司推动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完善声誉风险管理制度,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112] - 公司实施风险偏好、限额管理和授权管理体系,控制各项风险在合理范围[100] - 公司密切监控信贷业务风险限额指标,实施逐日盯市并及时预警[101] - 公司合规法务部聘请5家常年合作法律顾问,与外部律所紧密合作防范法律风险[110] 股份过户登记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5月13日至5月1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以确定出席股东大会投票资格,未登记股份持有人需在5月12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过户文件[113] - 公司将于2025年5月23日至5月2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以确定享有2024年末期股息资格,未登记股份持有人需在5月22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过户文件[115] 债券发行与赎回 - 2024年2月9日,公司赎回本金总额2.65亿美元、利率2%的到期企业债券,赎回价为本金的100%加应计及未付利息[116] - 2024年2月2日,公司发行本金总额3亿美元的2027年到期浮动利率有担保企业债券[116] - 2024年10月30日,公司赎回2024企业债券本金总额2.17亿美元,截至12月31日,未偿还本金总额为8300万美元[116] 企业管治与审核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仅独立非执行董事秦朔因公务未出席2024年12月30日的股东特别大会[121] - 审核委员会由非执行董事熊博及独立非执行董事洪瑛、田力组成,洪瑛任主席[122]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2024年度业绩符合适用会计准则、上市规则及其他法律要求且披露充分[124] - 截至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非执行董事熊博(主席)、执行董事张春娟及独立非执行董事洪瑛、田力、秦朔[125] 财务报告准则影响 - 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集团业绩及财务
兴证国际(0605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22 16:30
财务数据对比(2024年上半年与2023年) - [2024年上半年收入总额为4.18874972亿港元,2023年为2.51335997亿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8866.9217万港元,2023年为6219.3981万港元][16][18] - [2024年上半年税前溢利为9680.2222万港元,2023年为7489.3259万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0182港元,2023年为0.0155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佣金及手续费收入为1.41299173亿港元,2023年为9551.0693万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7277.3734万港元,2023年为4607.6263万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交易及投资收入净额为2.04802065亿港元,2023年为1.09749041亿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1.02627933亿港元,2023年为9137.8729万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2.32062063亿港元,2023年为1.06064274亿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293335亿港元,2023年为8511.3973万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298亿港元,2023年为1230万港元][26]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025亿港元,2023年为 - 12.89亿港元][26]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11.93亿港元,2023年为6.417亿港元][26]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 - 3.611亿港元,2023年为 - 6.354亿港元][26] - [2024年上半年佣金及手续费收入为1.413亿港元,2023年为9551万港元][33] - [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7277万港元,2023年为4608万港元][33] - [2024年上半年收入总额为4.18874972亿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2.51335997亿港元增长66.66%][35] - [2024年上半年税前溢利为9680.2222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7489.3259万港元增长29.25%][40][41]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1.01204007亿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7131.8719万港元增长41.90%][44] - [2024年上半年以公允价值计量并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为1.67903138亿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1.1450096亿港元增长46.64%][35] - [2024年上半年衍生工具收益净额为1966.8063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1389.4436万港元增长41.55%][35] - [2024年上半年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并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权益工具股息收入为5622.8611万港元,与2023年上半年的5696.5973万港元基本持平][35] - [2024年上半年处置以公允价值计量并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债务投资收益净额为245.0418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无此项收益][3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7286.9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6219.40万港元][49] - [2024年及2023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主要管理人员薪酬及短期福利分别为15,754,879港元和16,670,332港元,离职后福利分别为93,000港元和91,500港元][9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根据服务协议支付咨询服务费7,200,372港元,2023年为7,765,455港元][9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第三方单位持有人/股东于合并结构化实体持有的权益变动所得收益为385,746港元,2023年为1,804,251港元;2024年6月30日持有的权益为134,540,293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0,274,408港元][9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收入4.1887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1.6753亿港元,净利润8867万港元,较2023年增长2648万港元][10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财富管理、企业融资、资产管理、金融产品及投资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21%、103.08%、下降3.79%及增长87.17%][102] 资产负债情况(截至2024年6月30日与2023年12月31日对比)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70452751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94717619亿港元有所下降][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4.933574982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957305356亿港元有所下降][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8.361618526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521766372亿港元有所下降][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6.571956456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435538984亿港元有所上升][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2.904933509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06314405港元有所上升][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4.237475698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123942198亿港元有所上升][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股本证券、债务证券、基金、衍生工具等金融资产总计52.40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49.35亿港元有所增加][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并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总计40.40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43.85亿港元有所减少][5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投资为2.78亿港元][5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证券交易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为1.10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7220.95万港元有所增加][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期货及期权合约交易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为8225.60万港元,较2023年末的7069.51万港元有所增加][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企业融资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为1480.97万港元,较2023年末的1140.91万港元有所增加][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金融产品及投资业务产生的应收经纪账款为5.18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2.00亿港元大幅增加][58] - [2024年6月30日企业融资业务应收账款总额为14,809,729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409,121港元][64] - [2024年6月30日资产管理业务应收账款总额为4,991,105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164,969港元][65] - [2024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并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为7,587,965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0,659,837港元][68] - [2024年6月30日证券交易业务应付账款为2,274,922,807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78,752,352港元][70] - [2024年6月30日期货及期权合约交易业务应付账款为286,192,835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3,802,958港元][70] - [2024年6月30日资产管理业务应付账款为29,862,795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08港元][70] - [2024年6月30日金融产品及投资业务应付账款为408,230,055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700,269港元][70]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款为1,012,550,673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84,584,146港元][74]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款利率介乎2.1%至5.63%,2023年12月31日为6.17%至6.65%][75] - [2024年6月30日已从银行授信额中提取1,011,115,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80,000,000港元][75] - [2024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并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值为5.24035222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934918927亿港元)][85] - [2024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并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值为4.04025866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385085302亿港元)][87] - [2024年6月30日,持作买卖之金融负债公允值为758.7965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58.9674万港元)][87] - [2023年12月31日,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并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非上市结构性产品)公允值为1907.0163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为0][87] - [2024年6月30日,股本证券(于证券交易所交易)公允值为1124.51325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17.48087万港元)][85] - [2024年6月30日,债务证券(于证券交易所交易及非上市)公允值为3.9654540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90194429亿港元)][85] - [2024年6月30日,基金(非上市公募)公允值为163.56268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22.20467万港元)][85] - [以公允价值计量并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2024年1月1日为728,692,720港元,6月30日为726,839,031港元,期间亏损1,853,689港元;2023年1月1日为734,690,376港元,6月30日为733,238,896港元,期间亏损1,451,480港元][89] - [于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下降6.33%至155.0403亿港元,总负债下降9.35%至112.6655亿港元][108] - [于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增加48.17%至65.7196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79倍][109] - [于2024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借款总额下降53.65%至10.1255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下降21.1%至188.9%][113] 业务板块情况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从事经纪、保证金融资、企业融资、资产管理等服务及金融产品投资][28] - [2024年公司将“经纪”及“保证金融资”两个分部整合为“财富管理”分部][39] - [2024年上半年财富管理分部收入为1.00359515亿港元,企业融资分部收入为4871.9171万港元,资产管理分部收入为1131.9067万港元,金融产品及投资分部收入为2.62635174亿港元][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财富管理业务收入1.0017亿港元,同比增长26.21%,保证金融资规模较年初增长13%][10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企业融资业务收入4872万港元,同比增长103.08%,完成中资境外债承销105笔,位列彭博中国离岸债券排行榜中资在港券商第8名,较年初提升2名][10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收入736万港元,同比下降3.79%,资产管理产品共29只,管理规模约95亿港元][10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金融产品及投资盈利2.6264亿港元,同比增长87.17%][107] 税务情况 - [2024年上半年香港利得税即期为17
兴证国际(0605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19 16:31
财务业绩整体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总额为4.18874972亿港元,较2023年的2.51335997亿港元增长66.66%][2] - [期内溢利为8866.9217万港元,较2023年的6219.3981万港元增长42.57%][2] - [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0.0182港元,2023年为0.0155港元][2] - [期内其他全面收益,除税后为4066.4283万港元,较2023年的2291.9992万港元增长77.42%][3]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293335亿港元,较2023年的8511.3973万港元增长51.9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总额为4.18874972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51335997亿港元增长66.66%][15] - [2024年上半年综合收入4.18874972亿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2.51335997亿港元增长66.66%][18][19] - [2024年上半年税前溢利9680.2222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7489.3259万港元增长29.25%][18][19]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7286.9217万港元,2023年为6219.3981万港元][24] - [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0亿股,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0.018217港元,2023年为0.015548港元][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取得营业收入4.1887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1.6753亿港元,净利润8867万港元,较2023年增长2648万港元][35] 资产与负债情况 - [于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7045275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94717619亿港元][4] - [于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4.93357498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957305356亿港元][4] - [于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8.36161852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521766372亿港元][5] - [于2024年6月30日,流动净资产值为6.57195645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435538984亿港元][5] - [于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4.23747569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123942198亿港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普通股持有人应占权益为32.37475698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1.23942198亿港元有所增加;总权益为42.37475698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1.23942198亿港元有所增加][6] - [于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下降6.33%至155.0403亿港元,总负债下降9.35%至112.6655亿港元][43] - [于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增加48.17%至65.7196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79倍][44] - [于2024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借款总额下降53.65%至10.1255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下降188.9%至210.0%][44][45] 各业务收入情况 - [2024年上半年佣金及手续费收入为8522.4475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386.4439万港元增长33.44%;企业融资收入为4871.9171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399.3599万港元增长103.05%][14] - [2024年上半年资产管理收入为735.5527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765.2655万港元下降3.88%;利息收入为7277.3734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607.6263万港元增长57.94%][14] - [2024年上半年交易及投资收入净额为2.04802065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09749041亿港元增长86.61%][15] - [2024年上半年客户佣金及手续费收入于某一时间点确认的为1.29426104亿港元,随时间确认的为1187.3069万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8270.5752万港元和1280.4941万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1.02627933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137.8729万港元增长12.31%][16] - [2024年上半年财富管理分部收入1.00359515亿港元,企业融资分部收入4871.9171万港元,资产管理分部收入1131.9067万港元,金融产品及投资分部收入2.62635174亿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财富管理、企业融资、金融产品及投资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21%、103.08%、87.17%,资产管理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79%][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财富管理业务收入1.0017亿港元,同比增长26.21%,保证金融资规模较年初增长13%][3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企业融资业务收入4872万港元,同比增长103.08%,完成中资境外债承销105笔,位列彭博中国离岸债券排行榜中资在港券商第8名,较年初提升2名][39][40] -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资产管理产品共29只,管理规模约95亿港元,业务收入736万港元,同比下降3.79%][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金融产品及投资盈利2.6264亿港元,同比增长87.17%][42] 各业务业绩情况 - [2024年上半年财富管理分部业绩为7121.7165万港元,企业融资分部业绩为1092.5062万港元,资产管理分部业绩为 - 768.3614万港元,金融产品及投资分部业绩为1098.6709万港元][18] 成本与税收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1.01204007亿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7131.8719万港元增长41.90%][20] - [2024年上半年香港利得税即期为174.5811万港元,2023年为351.3007万港元;2024年递延税项为638.7194万港元,2023年为919.6272万港元][21] 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情况 - [2024年6月30日证券交易业务有抵押保证金贷款应收账款净额为6.648942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69284754亿港元][25] - [2024年6月30日期货及期权合约交易业务应收账款为8225.6024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069.5148万港元][25] - [2024年6月30日企业融资业务应收账款为1480.9729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40.9121万港元][25] - [2024年6月30日资产管理业务应收账款净额为315.9718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33.3582万港元][25] - [2024年6月30日金融产品及投资业务应收账款为17.223837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10886882亿港元][25] - [2024年6月30日期货及期权合约交易业务应付账款客户部分为2.8619283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3802958亿港元][30] - [2024年6月30日证券交易业务应付账款为22.7492280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78752352亿港元][31] - [2024年6月30日金融产品及投资业务应付账款为4.0823005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700269亿港元][32] - [2024年6月30日证券交易业务结欠直接控股公司的应付账款为68.6339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66.0046万港元][33] - [证券交易业务应收账款正常结算期为交易日後两日,期货及期权合约交易业务为交易日後一日,企业融资及资产管理业务一般於提供服务後一年內结算,金融产品及投资业务一般於交易日後两至五天结算][27] 公司业务范围与分部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从事提供经纪服务、保证金融资服务、企业融资服务、资产管理服务以及金融产品及投资][7] - [公司经营分部包括财富管理、企业融资、资产管理、金融产品及投资和其他,2024年将“经纪”及“保证金融资”整合为“财富管理”分部][17] 财务报告编制 - [本中期财务报告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编制,采用了部分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但对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8][12][13] - [编制中期财务报告要求管理层作出判断、估计及假设,实际结果可能与有关估计不同][9] 股息情况 - [董事会未就2024年及2023年上半年宣派中期股息,公司普通股股东未就2023年及2022年度获宣派及派付股息][23] 现金流量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现金流出净额为3.9688亿港元,银行结馀为14.9527亿港元][44] 人员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聘任224名全职雇员,上半年薪酬总额为1.012亿港元][49] 重大事项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无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事项][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及公告日期,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50] - [截至公告日期,董事会未注意到报告后期公司业务或财务表现的重大事项][51] - [2024年2月9日,公司赎回本金总额2.65亿美元、利率2%的2024年到期企业债券,赎回价为本金的100%加应计及未付利息][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无持有库存股份][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董事、控股股东等在竞争业务中拥有权益][61] 未来业务规划 - [2024下半年公司将深化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拓展客户资源与收入来源][46] - [2024下半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以投研能力为核心,丰富产品线][46] - [2024下半年公司债权融资业务巩固债券承销市场领先地位,股权融资业务关注新政改革及存量客户转换][46] - [2024下半年公司继续严控风险,坚持稳健投资策略,多元化投资产品][46] - [2024下半年公司推进衍生品业务发展,丰富业务模式和产品工具][46] 评级情况 - [公司获惠誉首次长期发行人违约评级“BBB”及首次股东支持评级“bbb”,评级展望为“稳定”][46] 风险管理 - [公司制定政策和程序监控及控制市场风险,设有市场风险限额指标并定期审查调整策略][56] - [公司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架构和健全管理机制,设立业务连续性管理机制][57] - [公司推动建立合规与法律风险管理框架,设有合规管理三道防线,聘请4家常年合作法律顾问][58] - [公司推动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报告期内完善声誉风险管理制度,舆情平稳无重大事件][59] 合规情况 - [全体董事确认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遵守证券交易行为守则][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63] 审核情况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业绩,认为符合相关要求且披露充分][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