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服务(06098)

搜索文档
跟踪报告:核心业务增长稳健,关联应收减值充分
光大证券· 2024-05-04 14: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碧桂园服务2023年营收同比+3%,核心归母净利润同比-22%。[1] - 聚焦核心业务,规模优势明显;关联应收减值充分,商誉减值仍需观察。[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 - 2023年实现收入426亿元,同比增长3.0%,毛利87亿元,同比减少14.9%,归母净利润2.9亿元,同比减少85.0%。[2] - 剔除商誉减值、收并购带来的客户关系摊销等影响后的核心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比减少21.6%。[2] -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46亿元,同比增长38.9%,合计分红金额约9.8亿元。[2] 业务分析 - 物业管理/三供一业稳健增长,同比+8.1%/+17.4%,收入占比合计为73%,基本盘依旧稳固。[2] - 非业主增值收入占比降低至4%,未来房地产市场直接影响较为有限。[2] - 社区增值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6%,主要由于新房交付下降,公司家装中介业务缩减,社区传媒业务签约量和客单价也有所下降。[2] - 社区增值板块毛利占比17%,是公司未来利润增长的重要发力点,仍有待进一步复苏。[2] 规模与增长潜力 - 在管面积9.6亿平(除三供一业外),较2022年末增加8780万平,合约面积约16.3亿平,仍有大量储备项目待转化。[3] - 三供一业作为公司特色业务,与合作方多年深度合作,已形成较好的口碑和较高的品牌美誉度,管理项目覆盖全国107个城市。[3] 财务与风险管理 - 2023年公司对关联方贸易应收款计提22亿元减值拨备(关联方贸易应收款总额约30亿元),减值计提较为充分。[4] - 2023年公司计提商誉减值约15亿元,商誉账面净值约164亿元,收并购公司的经营业绩、合约项目交付等仍需要进一步跟踪,商誉减值存在不确定性。[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调整公司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2/25亿元(原预测33/39亿元),新增2026年预测为27亿元,对应2024-2026年EPS分别为0.67/0.76/0.81元,PE为8/7/7倍,行业龙头估值具备吸引力,维持“增持”评级。[4]
碧桂园服务(0609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8:38
公司概况 - 碧桂園服務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領先的覆蓋多元化業態的綜合服務運營商[3] - 公司主要業務包括物業管理服務、社區增值服務、非業主增值服務、三供一業業務、城市服務和商業運營服務[5] - 公司合同管理面積約為1,633.0百萬平方米,收費管理面積約為956.9百萬平方米[5] - 公司管理共7,345個物業項目,管理範圍覆蓋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海外[5] - 公司致力於成為中國領先的城市治理公共服務集成商,以城市公共服務、城市資源經營、城市數字治理三大核心業務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10] 公司业务 - 公司为购物中心、社区商业、商业街区、专业市场等项目提供商业策划咨询、招商、运营及企划服务等全链条服务[11]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物业管理服务、社区增值服务、非业主增值服务、三供一业业务、城市服务和商业运营服务[45] - 公司社区增值服务已形成六大业务,包括到家服务、家装中介服务、社区传媒服务、本地生活服务、房地产经纪服务和园区空间服务[52]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全年业绩约为人民币88.6亿元,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约为50.2亿元,建议每股宣派末期股息14.40分及特别股息22.81分[15] - 公司实现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7.33亿元人民币,毛利约为51.58亿元人民币,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约为26.15亿元人民币[21]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实现收入约为42,611.5百万人民币,毛利约为8,731.9百万人民币,净利润约为516.7百万人民币[28] 公司战略合作与荣誉 - 公司与国台酒业集团战略合作,启动“健康饮酒进家庭”项目[24] - 公司获得多项荣誉,包括2023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2023中国物业科技领先企业等[26] - 公司持续获得行业认可,入选恒生指数成份股,获得国际ESG评级和可持续发展评分[44]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整体毛利由约1025.75亿元降至约873.19亿元,降幅约14.9%[88] - 公司整体毛利率由约24.8%下降至约20.5%[89] - 公司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与核心净利润的比例为1.17倍,较去年底提升51个百分点[34] 公司风险管理 - 公司关联方客户碧桂园集团面临流动性压力,导致公司服务的碧桂园集团销售额承压,可动用资金减少,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显著增加[152] - 公司服务的碧桂园集团宣布无法如期或在相关宽限期内履行其所有境外债务款项的偿付义务[153] - 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认为来自碧桂园集团的贸易应收款的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根据不同情景评估预期现金流的分布[154]
资产减值大幅影响业绩,地产关联业务占比进一步降低
中泰证券· 2024-04-03 00:00
业绩总结 - 碧桂园服务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1] - 公司2023年收入保持增长,但业绩大幅下滑,主要是因为关联方应收款及无形资产大幅减值[5] 用户数据 - 公司合同管理面积达到16.33亿方,拓展实力强劲,新增品牌拓展项目1556个[4] 未来展望 - 公司来自房地产关联业务占比持续降低,正逐步走出困境,2024-2025年EPS预测调整至0.58、0.67元/股[5]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至20.5%,主要因资产减值导致净利润大幅下降[2] 市场扩张和并购 - 风险提示包括房地产行业下行超预期、收并购项目资产减值预期、未来物业费收缴率低于预期[6]
公司年报点评:营收小幅增加,在管面积持续提升
海通证券· 2024-04-01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6.1亿元,同比增长3.0%[1] - 归母净利润有所下滑,2023年为2.9亿元,同比下滑85.0%[1]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426.1亿元,同比增长3.0%[10]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5.2亿元,同比下滑77.2%[10] - 公司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53947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8.4%[27] - 公司2026年预计净利润为2074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8%[27] 用户数据 - 资产管理能力方面,公司的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在过去四个季度中呈现波动,分别为140.3、135.2、136.9、137.4天[1] - 公司的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在过去四个季度中逐渐增加,分别为44.0%、44.4%、45.2%、45.9%[1] - 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在过去四个季度中均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分别为1.36、1.38、1.41、1.46和1.33、1.35、1.39、1.43[1]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2024年预测EPS约为0.38元每股,动态PE估值为12-14倍[24] - 可比公司估值表显示保利物业、绿城服务和华润万象生活的PE均值为13.78[2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碧桂园服务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53947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8.4%[27] - 公司2026年预计总资产将达到81797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6.3%[27]
花旗:维持碧桂园服务(06098)“买入”评级 目标价降至7.6港元
智通财经· 2024-03-28 16:46
公司变革 - 公司在经营性现金流改善、加强市场化运作及内部优化工作支持下,将通过变革来应对行业挑战[1] - 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徐彬淮去年10月获委任为碧桂园服务总裁,新的管理团队带领下订立“稳中求进”的发展方向[2] 公司业绩 - 花旗发布研究报告维持碧桂园服务“买入”评级,目标价从7.7港元降至7.6港元[1] - 碧桂园服务今年利润实现低单位数升幅,利润率保持稳定,公司目标是专注于提升服务水平、健康现金流、加强ESG发展[2]
应收款大幅减值,轻装上阵再出发
国金证券· 2024-03-28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收入为426.12亿元,同比增长3.0%[1] - 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2.92亿元,同比下降85.0%[1] - 公司2023年核心归母净利润为39.40亿元,同比下降21.6%[1] - 公司2023年基础物管收入为247.0亿元,同比增长8.1%[2] - 公司2023年净现金约为110.7亿元,同比增长23.5%[2] - 公司下调2024-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0.3亿元、14.4亿元、15.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50.5%、+40.3%、+4.9%[4] 用户数据 - 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在2026年达到48,912百万人民币,增长率为3.6%[7] - 公司每股股利在2021年至2026年保持稳定,分别为0.30、0.37、0.29、0.10、0.10、0.10[1] - 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在2021年至2026年逐年下降,分别为11.15%、5.19%、0.81%、2.78%、3.80%、3.88%[1] 未来展望 - 公司2023年净现金约为110.7亿元,同比增长23.5%[2] - 公司下调2024-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0.3亿元、14.4亿元、15.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50.5%、+40.3%、+4.9%[4] -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2021年至2026年逐年下降,分别为84.89%、43.42%、3.01%、5.80%、4.73%、3.60%[1]
碧桂园服务(0609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12:13
财务数据 - 公司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收入为42,611.5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3.0%[1] - 公司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毛利为8,731.9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14.9%[1] - 公司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净利润为516.7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77.2%[1] - 公司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每股基本盈利为8.69人民币分,同比下降84.9%[1] - 公司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银行存款及现金总额为12,939.3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3.7%[1] - 公司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614.8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38.9%[1] 股东及股本 - 公司董事会建议宣派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2.19分和特别股息每股人民币27.27分[2] - 公司剔除可换股债券等因素后的本公司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为3,939.5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21.6%[4] - 公司股本及股份溢价中,2023年12月31日公司购回并注销30,184,000股股份,支付总代价为人民币266,603,000元[67]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在中国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社区增值服务等服务,股份在香港联交所上市[11] - 公司主要经营业务包括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社区增值服务、非业主增值服务、供热服务、城市服务及商业运营服务[25] - 公司的社区增值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3,752.9百万元,占总收入比例约为8.8%[85] 资产及负债 - 公司总资产为692.44亿元,较上年的700.77亿元下降[8]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30461997千元,较2022年同期略有增长[9] - 公司流动负债中,合同负债占比最大,为26383515千元,占比约86.5%[9]
碧桂园服务(06098)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9 16:3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地为开曼群岛,股票代号为6098[1] - 公司主席为杨惠妍女士,执行董事为李长江先生[3]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4] 财务数据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实现收入约20733.1百万元,毛利约为5157.7百万元,净利润约为2488.6百万元[7]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69.70分[7] - 物业管理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12,187.5百万元,同比增长约10.9%[18] 业务发展 - 公司上半年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开拓创新,打造未来增长的深厚潜能[8] - 公司积极推进社区治理,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务[10] - 公司致力于节能减碳,实施多项措施如LED照明改造、雨水回收等[12] 市场扩张 - 公司已经在超过60个城市布局,管理超过130个项目[27] - "红心碧海"模式已经在广东、福建、湖北、河南、重庆、浙江、天津等14个省市的近70个小区落地[28] 财务风险管理 - 公司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包括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外汇风险[189][191] - 公司的整体风险管理计划旨在减少金融市场不可预见情况对财务表现的潜在不利影响[189]
碧桂园服务(06098)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12:2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8年1月24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9] - 公司于2018年成立合资公司进入“三供一業”中的物业管理及供热的分离移交改革领域[57]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城市治理公共服务探行者及城市运营服务集成商,坚持新型城镇化聚焦战略[57] - 公司为购物中心、社区商业、写字楼等项目提供全链条商业运营服务[58] - 公司推出红色物业服务品牌“红心碧海”,运用EPCO模式进行老旧小区改造[60] - 公司积极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和智能化水平[6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207.33亿元,同比增长3.4%[2] - 同期毛利51.58亿元,同比下降4.3%;净利润24.89亿元,同比下降9.6%[2] - 行政开支率为8.8%,较2022年的9.7%下降0.9个百分点[2] - 本公司股东应占利润23.51亿元,同比下降8.7%;核心净利润26.15亿元,同比下降9.5%[2] - 每股基本盈利和摊薄盈利均为69.70分,同比下降8.9%[2]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21.92亿元,同比下降6.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存款及现金总额约127.12亿元,2022年末约为113.77亿元[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730.02亿元,较2022年末的700.77亿元有所增长[7] - 总负债321.63亿元,较2022年末的301.68亿元有所增加[8]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客户贡献集团收入的10%或以上[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20,733,133千元,2022年同期为20,055,434千元,同比增长3.38%[25][2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分部业绩为3,183,311千元,2022年同期为3,492,866千元,同比下降8.86%[25][26][2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分部资产为67,736,55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64,747,749千元,增长4.62%[25][26][2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分部负债为26,334,33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5,113,247千元,增长4.86%[25][26][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所得税前利润为3,268,247千元,2022年同期为3,570,665千元,同比下降8.47%[2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其他收入为281,881千元,2022年同期为238,335千元,同比增长18.27%[2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其他收益净额为94,828千元,2022年同期为294,275千元,同比下降67.77%[2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雇员福利费用为7,493,881千元,2022年同期为7,755,493千元,同比下降3.37%[2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清洁费用为3,253,951千元,2022年同期为2,748,836千元,同比增长18.37%[2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净额为316,436千元,2022年同期为192,511千元,同比增长64.38%[25][26][28]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收入净额为244.4万元,2022年同期为-8008.5万元[29]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为77968.6万元,2022年同期为81874.6万元[29]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69.70分,2022年同期为76.51分[29] - 2023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为69.70分,2022年同期为76.51分[30] - 2022年末期股息及特别股息合共约12.55亿元,已在2023年8月11日派付[30]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31] - 2023年6月30日无形资产总额为2546993.9万元,2022年6月30日为2842672.5万元[32]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为396961.7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415161万元[33]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2405294.7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2214614.2万元[34]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839200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956120千元[3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为895570千元,2022年为431145千元;其他应收款项减值拨备2023年为352941千元,2022年为110401千元[36]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884754千元,2022年为862822千元[3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8505544千元,2022年为16865118千元[40]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1847752千元,2022年为2253565千元[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加权平均实际年利率为4.43%,2022年为4.88%[43] - 2023年6月30日相关债务的担保金额约为770000000元[4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对财务担保计提拨备6598000元[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约为20,733.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20,055.4百万元增加约3.4%[67] - 期内,公司成本约为15,575.5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6.2%[85] - 整体毛利从2022年上半年的5387百万元降至2023年同期的5157.7百万元,降幅约4.3%[86] - 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上半年的26.9%降至2023年同期的24.9%,下降2.0个百分点[87]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161.5百万元降至2023年同期的155.9百万元,下降约3.5%[96] - 行政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1939.1百万元降至2023年同期的1815.6百万元,下降约6.4%,行政开支率从9.7%降至8.8%[97] - 其他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238.3百万元增至2023年同期的281.9百万元,增加约18.3%[100] - 其他收益净额从2022年上半年的294.3百万元降至2023年同期的94.8百万元,下降199.5百万元[101] - 财务收入/(成本)净额从2022年上半年的 - 80.1百万元增至2023年同期的2.4百万元,增加82.5百万元[103] - 所得税费用从2022年上半年的818.7百万元降至2023年同期的779.7百万元,下降约4.8%[105] - 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上半年的2751.9百万元降至2023年同期的2488.6百万元,下降约9.6%[107] - 2023年6月30日无形资产为25469.9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5953.4百万元下降483.5百万元[113]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净额约174.964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约21.383亿元[117]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项净额约49.761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下降约4.654亿元[118]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余额约8.848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约0.22亿元[120] - 2023年6月30日合同负债约66.836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约7.017亿元[122]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约65.482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约5.716亿元[125]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约73.123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127]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约18.478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22.536亿元[131]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存款和现金总额约127.124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约13.356亿元,其中人民币占比99.0% [13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约109.917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96.623亿元,流动比率约为1.4倍[134] - 2022年度末期股息为每股人民币14.40分(相当于15.89港仙),特别股息为每股人民币22.81分(相当于25.17港仙),合共约为人民币1,255,141,000元,于2023年8月11日以港币现金派发[151]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15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除「三供一业」业务外,物业收费管理面积9.16亿平方米,较2022年末增加4690万平方米;合同管理面积16.47亿平方米,较2022年末增加4470万平方米[2] - 公司主要经营四个分部:“三供一业”业务以外的物业管理及相关服务、“三供一业”业务、城市服务业务、商业运营服务业务[20] - 2023年上半年“三供一业”业务以外的物业管理及相关服务收入151.037亿元,2022年同期为146.00366亿元[23] - 2023年上半年“三供一业”业务收入27.00874亿元,2022年同期为22.30987亿元[23] - 2023年上半年城市服务业务收入23.9429亿元,2022年同期为26.35235亿元[23] - 2023年上半年商业运营服务业务收入5.34269亿元,2022年同期为5.88846亿元[23] - 物业管理服务收入约为121.875亿元,同比增长约10.9%,占总收入比例提升4个百分点至约58.8%[49] - 除“三供一业”业务外,合同管理面积约为16.466亿平方米,收费管理面积约为9.16亿平方米,分别较去年年底新增约4470万平方米及4690万平方米[50] - “三供一业”业务的物业管理合同管理面积及收费管理面积分别为9290万平方米及8820万平方米[50] - 位于一二线城市项目的收费管理面积占比达到43%[50] - 社区增值服务收入约为18.842亿元,占集团总收入比例约为9.1%[52] - 到家服务收入同比增长约22.4%至约3.067亿元[55] - 房地产经纪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6.1%至约2.27亿元[55] - 本地生活服务收入同比下降约8.2%至约6.811亿元[55] - 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约为9.718亿元,在集团总收入中的占比进一步下降至约4.7%[56] - “三供一業”业务物业管理收费管理面积约8820万平方米,合同管理面积约9290万平方米,物业管理业务收入约18.887亿元,供热业务收入约8.122亿元,新签项目252个,合同总额7.09亿元[57] - 城市服务实现收入约23.943亿元,成功中标多个城市大物业、产业园运营、城市空间运营、高校服务及医疗后勤项目[57] - 商业运营管理业务分部实现总收入约5.343亿元[58] - 商业运营服务已布局超60个城市,管理超130个项目,成功签约拓展多个项目[59] - 物业管理服务收入约为12,187.5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0.9%,占总收入比约为58.8%(2022年同期约54.8%)[6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收费管理面积约为916.0百万平方米,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72.8百万平方米[70] - 社区增值服务收入约为1,884.2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0.8%,占总收入比约9.1%(2022年同期约10.5%)[71] - 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约为971.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1.8%,占总收入比约4.7%(2022年同期约7.1%)[79] - “三供一业”业务中,物业管理及其他相关服务收入约为1,888
碧桂园服务(06098)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4 18:42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物业管理服务、社区增值服务、非业主增值服务、城市服务和商业运营服务[5] - 物业管理服务涵盖住宅、商业物业、写字楼、产业园等多种类型[6] - 社区增值服务包括到家服务、家装服务、社区媒体服务等六大业务[7] - 公司为购物中心、社区商业、商业街区、专业市场等项目提供商业策划咨询、招商、运营及企划服务[8] - 公司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城市服务科技综合运营集成商,聚焦市政公共服务、产业园区运营、城市空间运营、特业后勤服务四大核心赛道[8] - 公司聚焦物业服务和生活服务,探索社区养老和托育服务新模式,推动社区长者和儿童服务[40] - 公司不断创新托育服务模式,提供特色家政服务和社区儿童活动中心,缓解社区业主育儿压力[41]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1年度业绩表现出色,实现营业收入288.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9%[13] - 公司2021年度毛利88.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3%[13] - 公司2021年度净利润43.4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4%[13] - 公司股东核心净利润46.0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7%[1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0,055.4百万元,同比增长约73.5%;毛利人民币5,387.0百万元,同比增长约39.6%;净利润人民币2,751.9百万元,同比增长约23.6%;股东核心净利润人民币2,891.0百万元,同比增长约30.5%[19]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实现收入约41366.6百万人民币,较2021年全年增加43.4%[29] - 公司毛利约为10257.5百万人民币,净利润约为2261.3百万人民币[29]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约为1943.4百万人民币,每股基本盈利为57.68分[29] 公司战略举措 - 公司创新推出红色物业服务品牌“红心碧海”,在党建引领下协商共治,带动社区居民共同解决社区治理难题,助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32] - 公司已在全国成立456个党支部,8,000余名鳳凰管家服务全国百万业户,让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升级,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33] - 公司致力于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动物业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成立客户体验研究院,不断提升客户体验,推动服务产品创新[34] - 公司加强科技赋能,推动数字化建设,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质效[36] - 公司成立数字化委员会,构建完整的数字化组织架构,推动数字化落地和执行[37] - 公司深度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打造低碳社区,推动绿色运营[38] - 公司与多家优秀供应商合作,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进展,打造低碳社区[39]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年内利润在过去五年中波动,2021年达到434.9亿元人民币,但在2022年下降至226.1亿元人民币[45] - 公司税前利润也呈现增长趋势,从2018年的106.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1年的567.3亿元人民币,但在2022年有所下降至348.6亿元人民币[45] - 公司收入在过去五年中持续增长,从2018年的467.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2年的413.7亿元人民币[45] - 公司成本在年内增加约55.7%,达到约31,109.1百万元,主要是由于管理面积扩大和业务多元化导致各项成本增加[85] - 整体毛利在年内增加约15.7%,达到约10,257.5百万元,毛利率为24.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