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东健康(开曼)(06618)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健康(06618)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8 17:00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收入达到467.36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51.8%[5] - 2022年度毛利为98.92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37.6%[5] - 2022年度除税前盈利为6.96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177.7%[5] - 2022年度净利润为3.83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256.4%[5] - 2022年度簡明合併財務狀況表显示,流动资产达到564.47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23.6%[5] - 2022年營業成本增加至368億元,增幅達56.9%[45] - 2022年毛利為99億元,毛利率為21.2%,較2021年下降[46] - 2022年履約開支增加至45億元,增幅達50.8%[47] - 2022年研發開支增加至10.67億元,增幅達19.5%[49] - 2022年一般及行政開支減少至21.53億元,降幅達15.1%[50] - 2022年財務收入增加至8.64億元,增幅達88.9%[51] - 2022年年度盈利達4億元,較2021年虧損11億元有所改善[53] - 公司認為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盈利提供了有用信息[55] - 2022年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為59億元,主要歸因於年度盈利4億元[60] 业务拓展与合作 -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6] - 公司加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不断尝试新合作、提供新服务,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醫療健康服務體系[8] - 公司与数十家醫藥健康品牌达成战略合作或实现合作升级,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拓展市场增量[9] - 公司协助药企加速新特药首发、提供C2M反向定制和“实物+服务”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拓展合作领域,为合作伙伴提供增值服务[9] - 公司持续拓展针对企业客户的健康服务解决方案,合作企业客户增加至逾4,600家[36] - 公司推出了多项互联网医院管理制度和标准化诊疗路径,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更明确的指引[33] - 公司的消费医疗业务覆盖超过500个城市和地区的40,000家门店,与多家体检机构推出新冠康复体检套餐等服务[34] - 公司在寵物健康业务方面不断丰富商品供应能力,与多个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助力动保品牌开拓市场[35] 合作与战略 - 2022年,京东健康与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健康产品供货商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成为全球医药健康品牌在国内开拓全渠道业务的重要合作伙伴[2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京东健康已上线包括糖尿病、肝炎、营养科在内的15个患者关爱中心,覆盖疾病数量超过41个,为用户提供诊后管理及随访服务,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提升[26] - 京东健康与同仁堂健康、汤臣倍健集团、健合集团等19个品牌共同发布“精准营养领航计划”,聚焦为不同人群提供营养标品定制和个人专属营养健康定制服务[27]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高瓴投资合伙人Qingqing Yi担任百济神州有限公司董事[82] - 北京大学教授李玲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85] - 中澤嘉盟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吴鹰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91] - JD.com首席财务官曹冬负责公司财务及投资[93] - Vistra Corporate Services (HK) Limited企业及基金服务主任赵明璟担任多家公司公司秘书[94]
京东健康(06618)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2 17: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收入为467.3615亿元,2021年为306.82267亿元,同比增长52.3%[3] - 2022年公司毛利为98.91508亿元,2021年为71.97282亿元,同比增长37.4%[3] - 2022年公司经营亏损为1451.2万元,2021年为1.404045亿元,同比减少89.7%[3] - 2022年公司除税前盈利为6.95809亿元,2021年亏损9.01491亿元[3] - 2022年公司年度盈利为3.83229亿元,2021年亏损10.72818亿元[3] - 2022年公司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盈利为19.59158亿元,2021年为11.75664亿元,同比增长66.6%[3] - 2022年公司年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为26.16292亿元,2021年为14.02095亿元,同比增长86.6%[3] - 2022年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467亿元,同比增长52.3%[10] - 公司收入由2021年的307亿元增加52.3%至2022年的467亿元[24] - 2022年公司盈利4亿元,2021年亏损11亿元[33] - 2022年年度盈利为383,229千元,2021年年度亏损为1,072,818千元;2022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为2,616,292千元,2021年为1,402,095千元[35] - 2022年和2021年收入分别为46736150千元和30682267千元,毛利分别为9891508千元和7197282千元[46] - 2022年和2021年年度盈利分别为383229千元和亏损1072818千元[46] - 2022年和2021年年度综合收益总额分别为3682866千元和亏损1929813千元[47] - 2022年和2021年资产总额分别为61277296千元和48002217千元[48] - 2022年和2021年权益总额分别为44784562千元和39854583千元[49] - 2022年和2021年负债总额分别为16492734千元和8147634千元[49] - 2022年商品收入403.67亿元,服务收入63.69亿元,2021年分别为261.77亿元和45.05亿元[53] - 2022年已出售存货成本363.41亿元,员工薪酬福利开支31.17亿元,2021年分别为234.12亿元和33.89亿元[53] - 2022年所得税开支3.13亿元,2021年为1.71亿元[54] - 2022年公司所有者应占年内盈利3.80亿元,2021年亏损10.74亿元[54]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0.12元,2021年每股亏损0.35元[54] - 2022年应收第三方贸易款项7.74亿元,应收关联方贸易款项0.18亿元,2021年分别为3.64亿元和0.15亿元[55] - 2022年贸易应付款项105.26亿元,2021年为54.85亿元[56]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自营业务收入达人民币404亿元,同比增长54.2%[12] - 商品收入由2021年的262亿元增加54.2%至2022年的404亿元[24] - 服务收入由2021年的45亿元增加41.4%至2022年的64亿元[24] 公司业务运营相关数据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超15430万,相比2021年净增加3100万[10] - 报告期内,公司日均咨询量加速增长,已超30万[1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使用京东物流全国范围内的22个药品仓库和超500个非药品仓库,药品“自营冷链”能力覆盖全国超300个城市[12] - 报告期内,京东大药房已服务超1亿患者[12] - 报告期内,DTP药房覆盖全国26个省级行政区,经营超400个特药品种[1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线平台拥有超2万第三方商家[1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携手超7万商家提供全时段服务[15] - 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建立超150个二级临床科室,全年日均在线问诊咨询量超30万[18] - 2022年12月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公司发热门诊服务高峰期单日最高问诊咨询量超114万[18] - 公司与超100个区域政府和媒体合作推出官方线上医疗服务平台[1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超1300个服务商家入驻公司平台,覆盖超500个城市和地区的40000家门店[19] - 截至2022年底,合作企业客户增加至逾4600家[20] - 2022年末,已在9个省级行政区支持超20家医院建立互联网医院[20] -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联合40个合作品牌、近5万个商家及爱心网友捐赠,总价值超1000万元[21] 公司业务合作与发展 - 2022年公司与数十家医药健康品牌达成战略合作或实现合作升级[6] - 2022年公司收购京东集团的宠物健康品类资产,推出“京东宠物健康”品牌[8] - 2022年公司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内首家通过BSI ISO 27799个人健康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8] - 2022年末,公司为全国20多个省市提供防疫物资定向保供[9] - 近百万用户参与公司药品互助共享活动[9] - 公司调配医药健康服务资源,满足近160个行政村的防疫物资需求[9] - 2022年公司与19个品牌共同发布「精准营养领航计划」[14] - 2022年公司收购京东集团宠物健康品类相关资产[19] 公司成本与开支数据变化 - 营业成本由2021年的235亿元增加56.9%至2022年的368亿元[25] - 2021年毛利为72亿元,毛利率为23.5%;2022年毛利为99亿元,毛利率为21.2%[26] - 履约开支由2021年的30亿元增加50.8%至2022年的45亿元,占收入百分比由9.8%减至9.7%[27] - 2022年和2021年员工薪酬福利开支总额分别为31亿元和34亿元[43] 公司现金流与资金状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及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73亿元及187亿元[36] - 2022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9亿元,2021年为34亿元[38] - 2022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2亿元,2021年为178亿元[39] - 2022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9.254亿元,2021年为1.637亿元[4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未偿还借款[4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并无进行或持有任何重大投资[41] - 2022年6月29日,公司与JD.com, Inc.完成资产交易,对价不超过3.554亿美元[4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的其他计划[4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业务扩张使用资金38.34亿元人民币,未使用64.54亿元人民币[6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研发未使用资金77.16亿元人民币[6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潜在投资及收购或战略联盟使用资金22.33亿元人民币,未使用29.11亿元人民币[64] 公司员工情况 - 公司各职能员工人数及占比分别为采购1760人(64.3%)、销售及市场推广351人(12.8%)、研发532人(19.4%)、一般及行政96人(3.5%),总人数2739人[43] 公司合规与守则遵守情况 - 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全部适用守则条文[57] - 全体董事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严格遵守《标准守则》规定标准[58] 公司股份购回情况 - 2022年公司在香港联交所购回并注销股份,总数量为2270.2万股,总对价为10.03488856亿港元[62] - 2022年4月购回股份332.535万股,最高每股48港元,最低每股42.9港元,总对价1.53007453亿港元[62] - 2022年5月购回股份1245.33万股,最高每股48港元,最低每股38.05港元,总对价5.40792193亿港元[62] - 2022年6月购回股份43.82万股,最高每股48港元,最低每股47.05港元,总对价0.20928597亿港元[62] - 2022年9月购回股份265.12万股,最高每股47.55港元,最低每股43.8港元,总对价1.21685674亿港元[62] - 2022年10月购回股份383.395万股,最高每股47.95港元,最低每股40.6港元,总对价1.67074939亿港元[62] 公司上市与资金募集情况 - 2020年12月8日公司股份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为257亿元人民币[63] 公司股息情况 - 2022年未向普通股股东支付或宣派股息,2021年也无[56] 公司外币交易汇兑损益情况 - 2022年以功能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计值的外币交易之汇兑损益不重大[44] 公司或有负债与担保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或有负债、担保及未偿还借款[45]
京东健康(06618)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14 16:3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202亿元,同比增长48.3%[8] - 收入由2021年上半年的136亿元增加48.3%至2022年上半年的202亿元[25] - 营业成本从2021年上半年的103亿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158亿元,增幅53.1%[26] - 2021年上半年毛利33亿元,毛利率24.3%;2022年上半年毛利44亿元,毛利率21.8%[27] - 履约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的13.619亿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19.482亿元,增幅43.0%,占收入百分比从10.0%降至9.6%[28]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的9.782亿元减至2022年上半年的9.333亿元,降幅4.6%,占收入百分比从7.2%降至4.6%[29] - 研发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的4.018亿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4.868亿元,增幅21.2%,占收入百分比从2.9%降至2.4%[30]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的11.228亿元减至2022年上半年的9.862亿元,降幅12.2%,占收入百分比从8.2%降至4.9%[31] - 财务收入从2021年上半年的2.314亿元减至2022年上半年的2.206亿元,降幅4.7%[32] - 所得税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的1.089亿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1.544亿元,增幅41.8%[33] - 2021年上半年亏损4.542亿元,2022年上半年盈利2.23亿元[34] - 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67亿元及173亿元[3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3亿元,2021年同期为19亿元[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8亿元,2021年同期为150亿元[40][4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315亿元,2021年同期为0.262亿元[4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20,225,212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13,637,832千元人民币增长48.3%[113] - 2022年上半年毛利为4,414,559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3,307,45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5%[113]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盈利为377,346千元人民币,而2021年同期亏损345,302千元人民币[113] - 2022年上半年期间盈利为222,958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亏损454,213千元人民币[113] - 2022年基本每股盈利和摊薄每股盈利均为0.07元人民币,2021年基本每股亏损和摊薄每股亏损均为0.15元人民币[11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234,404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末的2,296,737千元人民币下降2.7%[11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50,610,696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末的45,705,480千元人民币增长10.7%[11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52,845,100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末的48,002,217千元人民币增长10.1%[11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总额为10,490,589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末的8,147,634千元人民币增长28.8%[11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42,354,511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末的39,854,583千元人民币增长6.3%[117] - 截至2021年1月1日,公司所有者权益总计39,251,344千元人民币[118] - 2021年上半年,公司综合亏损820,138千元人民币[11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所有者权益总计39,552,554千元人民币[118] - 截至2022年1月1日,公司所有者权益总计39,854,583千元人民币[11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收益2,124,345千元人民币[11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所有者权益总计42,354,511千元人民币[118]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256,115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933,901千元人民币[120]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2,810,535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 - 15,027,374千元人民币[120]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631,511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 - 26,159千元人民币[120]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 - 1,185,931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 - 13,119,632千元人民币[120] - 2022年上半年商品收入中,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为17482012千元,2021年同期为11761841千元;服务收入中,平台、广告及其他服务为2743200千元,2021年同期为1875991千元[12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合同负债为546509千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为395412千元[127] - 2022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220643千元,2021年同期为231408千元[128] - 2022年上半年已出售存货的成本为15724029千元,2021年同期为10328538千元[129] - 2022年上半年员工薪酬福利开支为1516937千元,2021年同期为1528392千元[129] - 2022年上半年物流与仓储服务开支为1227050千元,2021年同期为838667千元[129] - 2022年上半年推广及广告开支为379193千元,2021年同期为600390千元[129]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中,当期税项为163314千元,递延税项为 - 8926千元;2021年同期当期税项为96944千元,递延税项为11967千元[130] - 2022年上半年归属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基本盈利为0.07元,2021年同期每股基本亏损为0.15元[13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公司自营业务收入达人民币175亿元,同比增长48.6%[10] - 报告期内,公司日均咨询量已超过25万[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达131.3百万,同比净增加22.7百万[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使用了京东物流全国范围内的20个药品仓库和超450个非药品仓库[10] - 公司药品「自营冷链」能力已覆盖超240个城市[10] - 报告期内,公司线下自营DTP药房已拓展至全国26个省级行政区[10] - 报告期内多家药企新特药在京东大药房在线首发,京东健康与多家新冠抗原自测试剂获批企业达成销售合作[1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京东健康临床试验患者招募中心”累计上线超400项正在研发的I–III期临床试验项目[12] - 报告期内“京东大药房单病种关爱中心”升级,用户人均用药天数(DOT)平均提高62% [13] - 今年618期间超400个合作商家成交额同比增长翻倍[1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携手超6万商家在中国超400个城市提供全渠道服务[14] -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专家在线”“秒问京医”“夜间急诊”三项问诊服务,日均在线问诊咨询量超25万[1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超1000家服务商家入驻平台,覆盖全国超500个城市和地区的4万家线下门店[17] - 上海地区“药品求助登记平台”上线2个月内,累计接收超10万条慢病患者用药求助信息,90%以上有效求助需求得到满足[20] 公司战略合作与公益活动 - 公司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帮助其建立互联网医院[19] - 公司协助沧州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打通医保在线支付,使其成为河北省首批接入医保的互联网医院[19] - 公司发布面向企业客户的企业健康战略,已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19] - 公司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共同向女性社区组织捐赠健康用品[21] - 公司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等启动“打工妈妈健康关爱行动”[21] 公司股权结构与股权激励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刘强东持有公司2193455829股普通股,概约持股百分比为69.01%[5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金恩林持有公司565519股普通股,概约持股百分比为0.02%[5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陈兴垚、李玲、张吉豫分别持有公司7211股、7211股、7388股普通股,概约持股百分比均接近0.00%[5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3,178,400,261股,刘强东实益拥有普通股404,141,973股,占比12.9%,占总投票权74.1%[57][58][62] - 刘强东实益拥有的普通股包括Max Smart Limited持有的368,007,423股B类普通股、11,487,275股美国存托股(相当于22,974,550股A类普通股)及最多13,160,000股A类普通股的权利[61] - 总投票权包括Fortune Rising Holdings Limited持有的19,091,634股B类普通股的投票权[6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金恩林持有JD.com股份2,832股,占比0.00%;持有京东物流股份28,000股,占比0.00%[6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刘强东持有京东物流股份4,291,457,805股,占比65.06%[6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刘强东持有中国物流资产股份4,023,202,734股,占比115.80%[6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李玲持有JD.com股份32,806股,占比0.00%;持有京东物流股份49,000股,占比0.00%[63] - 刘强东根据京東物流股權激勵計劃項下購股權有權獲取最多82,655,588股股份[64] - 京東產發持有3,418,044,158股中國物流資產股份及605,158,576股中國物流資產可換股債券相關股份[6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物流资产已发行股份3,474,283,058股[6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JD Jiankang和JD.com分别持有2,149,253,732股普通股,持股比例均为67.62%[6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为3,178,400,261股[69] - 截至2020年9月14日,首次公开发售前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可发行的相关股份最大总数为238,805,970股[7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已授出约占公司已发行股本2.16%的未行使购股权,即68,561,827股相关股份[74] - 首次公开发售前员工股权激励计划于2020年9月14日开始,2030年9月14日到期[7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金恩林未行使购股数为244,727股,刘强东为44,202,097股,其他承授人为24,115,003股,总计68,561,827股[76]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于2020年11月23日通过的股东书面决议案获采纳[78] - 因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及其他计划授出的全部购股获行使可能发行的股份总数为312,708,211股,不超上市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0%[81]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及公司其他购股计划未行使购股获行使可能发行股份数整体上限,不超已发行股份的30%[8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首次公開發售後購股權計劃下可供授出的股份總數為312,708,211股,佔公司已發行股本的9.84%[82] - 任何12個月期間,因購股權獲行使而向各選定參與者已發行及將予發行的股份總數,不得超過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83] - 首次公開發售後購股權計劃有效期至2030年12月8日,剩餘有效期為8年以上[84] - 未經股東批准,首次公開發售後股份獎勵計劃授出的股份總數不超過3
京东健康(06618)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7 18: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收入为30,682,267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19,382,568千元人民币[5] - 2021年公司毛利为7,197,282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4,917,298千元人民币[5] - 2021年公司除税前亏损901,491千元人民币,2020年亏损17,072,141千元人民币[5] - 2021年公司年度亏损1,072,818千元人民币,2020年亏损17,234,897千元人民币[5] - 2021年公司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1,402,095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732,117千元人民币[5] - 2021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2,296,737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1,289,779千元人民币[6] - 2021年公司流动资产为45,705,480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42,704,769千元人民币[6] - 2021年公司资产总额为48,002,217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43,994,548千元人民币[6] - 2021年公司负债总额为8,147,634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4,743,204千元人民币[6] - 2021年公司权益总额为39,854,583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39,251,344千元人民币[6] - 2021年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307亿元,同比增长58.3%[19] - 公司收入由2020年的194亿元增加58.3%至2021年的307亿元[37] - 商品收入由2020年的168亿元增加56.1%至2021年的262亿元[37] - 服务收入由2020年的26亿元增加72.7%至2021年的45亿元[38] - 营业成本由2020年的145亿元增加62.4%至2021年的235亿元[39] - 2020年毛利为49亿元,毛利率为25.4%;2021年毛利为72亿元,毛利率为23.5%[40] - 履约开支由2020年的20亿元增加50.4%至2021年的30亿元,占收入百分比由2020年的10.3%减至2021年的9.8%[41]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由2020年的14亿元增加48.7%至2021年的21亿元,占收入百分比由2020年的7.4%减至2021年的7.0%[42] - 研发开支从2020年的6.091亿元增加46.6%至2021年的8.929亿元,占收入百分比从2020年的3.1%减至2021年的2.9%[43]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0年的5.272亿元增加381.3%至2021年的25.371亿元,占收入百分比从2020年的2.7%增至2021年的8.3%[44] - 财务收入增至2021年的4.576亿元[45] - 2020年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亏损175亿元[46] - 所得税开支从2020年的1.628亿元增加5.3%至2021年的1.713亿元[47] - 2021年和2020年亏损分别为11亿元和172亿元[48] - 2021年和2020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分别为14.02095亿元和7.32117亿元[54] - 截至2020年和2021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323亿元和173亿元[55] - 2021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4亿元,2020年为37亿元[55][56] - 2021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77.52152亿元,2020年为78.42584亿元[55] - 2021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78亿元,2020年为78亿元[57] - 2021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637亿元,2020年所得现金净额为320亿元[5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无未偿还借款,不呈列资本负债比率[5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员工薪酬福利开支总额为34亿元,较2020年的10亿元同比增加238.9%[6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前五大客户占总收入的30%以下[9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前五大供应商占集团采购总额的30%以下[96] - 股份上市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为人民币257亿元[10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动用约人民币11亿元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246亿元仍未动用[10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可供分派的储备人民币391亿元[10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无未偿还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10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未发行任何债权证[10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未订立任何股权挂钩协议[109] 公司业务发展与战略举措 - 公司明确经营理念为“值得托付的、以用户健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使命是“成为国民首席健康管家”[9] - 2021年公司推进医药健康供应链和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在慢病用药随访等方面模式创新,与多家药企达成合作[12] - 公司连接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为千万用户提供专业医疗健康咨询服务,“京东家医”成服务新入口[12] - 公司与产业链各方共建“互联网 + 医疗健康”服务生态,在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等场景实现突破[13] - 公司以数智化供应链帮助宿迁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助力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上线,实现全市定点机构和药店全覆盖[13] - 公司探索开展多项数字化营销项目,为合作伙伴提供数字解决方案,整合医药供应链[13] - 公司构建全流程、全场景用药安全体系,制定严格的用药安全标准和机制[15] - 公司牵头组建“京东健康互联网医疗专家委员会”,推动制定互联网专科诊疗规范[15] - 2022年行业政策加强规范,将引导“互联网 + 医疗健康”有质量发展[15] - 数字经济趋势下,行业用户服务场景和模式将进一步迭代升级[15] - 2021年公司建立起全场景医疗健康服务生态[28] 公司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达1.233亿,相比2020年净增加3360万[19] - 报告期内,公司日均咨询量超19万[19] - 2021年公司自营业务收入达人民币262亿元,同比增长56.1%[2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使用京东物流全国范围内19个药品仓库和超400个非药品仓库,80%的自营药品订单实现次日达[22] - 报告期内,全球多家药企新特药在京东大药房线上首发[23] - 公司药品“自营冷链”能力覆盖全国超200个城市[2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陆续上线12个患者关爱中心,覆盖疾病数量超24个[24] - 报告期内,公司携手CRO公司及药企成立“京东健康临床试验患者招募中心”[24] - 报告期内,公司在业内首创“药品风险评价及管理体系”[2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线平台拥有超1.8万第三方商家[2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携手约5万商家,在中国超300个城市为用户提供全时段服务[27] - 报告期内公司相继成立9个专科中心,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专科中心数量达27个[2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外部医生团队覆盖超15000家医院,报告期内日均在线问诊咨询量超19万[29] - 报告期内京东家医全新上线“电话家医”和支持多人参与的视频问诊服务功能[31] - 截至2021年底,京东健康宠物医院有超5000名宠物医生入驻[32] - 报告期内公司正式上线企业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E企健康APP”[32] - 截至2021年底,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京东互联网医院累计注册患者人数近15万,服务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33] - 2021年公司帮助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在宿迁市上线,覆盖全市3347家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服务529万参保人群[33] 公司人员与组织架构 - 金恩林41岁,为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2022年4月7日获委任为薪酬委员会成员[69][71] - 刘强东49岁,担任非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提名委员会主席,自2020年6月起担任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董事,现担任京东物流董事长兼非执行董事[69][72] - 徐雷、辛利军、许冉于2022年4月7日辞任非执行董事,张雱于2021年9月6日辞任非执行董事,李娅云于2021年3月29日辞任非执行董事,黄文文艺于2021年3月29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69][70] - 徐雷于2022年4月起担任JD.com董事及首席执行官,此前历任营销部负责人等多个职位[73] - 辛利军于2021年9月6日调任非执行董事,2022年4月7日辞任,曾负责JD.com第三方平台等业务[74] - 许冉于2020年6月起担任JD.com首席财务官,此前在普华永道工作近20年[75] - Qingqing Yi为高瓴资本合伙人,自2014年10月起担任百济神州有限公司董事[76] - 陈兴垚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兼审计委员会主席,2022年4月7日辞任薪酬委员会主席[77] - 李玲于2022年4月7日辞任提名委员会成员,调任薪酬委员会主席并获委任为审计委员会成员[78] - 张吉豫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计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目前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79] - 徐雷曾主导设计JD.com618营销活动,率先将供应链能力对外开放赋能[73] - 辛利军于2019年7月获委任为公司首席执行官,此前自2012年10月起在JD.com担任多个职位[74] - 许冉自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担任京东物流非执行董事[75] - 曹冬45岁,2019年4月获委任为公司首席财务官,负责财务及投资[82] - 赵明璟为公司秘书,在公司秘书行业拥有逾10年经验[84] - 吴鹰62岁,2022年4月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在电讯业及企业资本投资方面经验丰富[81] - 金恩林于2021年9月6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辛利军同日由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调任为非执行董事并于2022年4月7日辞任[109][113] - 徐雷、许冉于2022年4月7日辞任非执行董事[109][113] - 张雱于2021年9月6日辞任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113] - 李玲于2022年4月7日辞任提名委员会成员,调任为薪酬委员会主席并获委任为审计委员会成员[113] - 陈兴垚于2022年4月7日辞任薪酬委员会主席[113] - 吴鹰于2022年4月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成员[114] 公司股权结构与股东权益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京东集团间接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67.28%[95][96][13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刘强东通过持有股份拥有JD.com约76.2%的表决权[9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所有其他董事于京东集团总共持有低于1%的实益拥有权[9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刘强东持有京东健康2,202,296,248股普通股,持股比例68.94%[12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金恩林持有京东健康574,112股普通股,持股比例0.02%[12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徐雷持有京东健康200,000股普通股,持股比例0.01%[12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辛利军持有京东健康30,691,006股普通股,持股比例0.96%[12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许冉持有京东健康100,000股普通股,持股比例0.00%[12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刘强东持有JD.com 430,581,973股普通股,持股比例13.7%,投票权比例76.2%[13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徐雷在JD.com的持股不到流通股总数的1%[13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许冉在JD.com的持股不到流通股总数的1%[130] - 京东健康董事及高管权益计算基于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发行的3,194,617,111股股份[127] - JD.com计算实益拥有股份数等时,计入60天内有权取得股份及投票权,计算他人持股比例时未计入[13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JD.com已发行及流通的普通股为3,118,832,137股[135] - 刘强东通过Fortune Rising Holdings Limited持有20,178,078股JD.com的B类普通股[13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刘强东持有京東物流4,023,186,705股,占比65.07%[135]
京东健康(06618)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23 16:30
公司整体业绩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136亿元,同比增长55.4%][9] - [公司收入从2020年上半年的88亿元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136亿元,增幅55.4%,商品收入和服务收入均增长,商品收入从77亿元增至118亿元,增幅52.9%,服务收入从11亿元增至19亿元,增幅73.0%][2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136.38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87.77亿元增长55.37%][7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商品收入中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达117.62亿元,2020年同期为76.93亿元;服务收入中平台、广告及其他服务为18.76亿元,2020年同期为10.84亿元,总收入为136.38亿元,2020年同期为87.77亿元][90] 用户数据 - [截至2021年6月30日,过去12个月年度活跃用户数达109百万,较截至2020年12月31日过去12个月净增加超18.8百万][9] - [2021年上半年平台日均咨询量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快速增长,已超16万][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自有和外部合作医生及医疗专家超13万名,覆盖超12,000家医院,上半年日均在线咨询量超16万][16] 公司业务模式与定位 - [公司拥有多种线上线下融合实体业态,通过供应链连接众多产业上中下游实体企业][7] - [公司以供应链为核心、医疗服务为抓手、数字驱动,定位为用户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健康管理平台][8] - [公司致力于打造一站式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平台,为产业链各方创造价值][8] - [公司目标是成为国民首席健康管家,提供易得、便捷和可负担的医疗健康产品与服务][8] 行业环境 - [政府对“互联网 + 医疗健康”行业长期支持,出台政策促进行业规范发展][7] - [“互联网 + 医疗健康”行业增长逻辑不变,数字技术推动医疗健康服务数字化发展][7] 零售药房业务 - [零售药房业务拥有超4000万个SKU][10] - [自营业务商品销售收入达118亿元,同比增长52.9%][1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使用京东集团17个药品仓库和超350个非药仓库][1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在线平台拥有约14000家第三方商家][1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渠道布局覆盖中国超300个城市][1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京东健康—联盟大药房累计门店超500家,覆盖17个省级行政区、近200个县域一级市场][14] 业务合作 - [与优时比中国合作升级,负责其旗下药品多渠道拓展和维护][11] - [上线阿斯利康、赛诺菲等自营旗舰店,为慢病患者提供服务][11] - [与多地药企达成战略或合作升级,构建全国12个省级行政区100个城市的药品“自营冷链”能力][12] - [与鱼跃医疗推出定制款蓝牙血压计,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综合医疗健康服务][12] - [报告期内,公司与诺辉健康聚焦“互联网 + 癌症早筛”,与泛生子共建肝癌和肺癌服务体系][19] - [报告期内,公司与新氧达成医美战略合作,与IDSO齿科联盟达成口腔齿科合作,与辉瑞中国启动“儿童疫苗健康全程管理方案”][20] - [公司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搭建的“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京东互联网医院”上线,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22] - [公司与广州市海珠区政府签订协议打造“健康海珠”模式,与广东省疾控中心发起《广东省糖尿病血糖监测地图》项目][22] 医疗服务业务 - [截至6月底,京东健康的专科中心数量达24个,报告期内成立6个专科中心][16] - [报告期内,京东家医推出针对老年人群体的“京东家医孝心版”、睡眠服务包、“儿童长高”服务包等产品服务包,未来将推出针对慢性病、产后康复、精神健康类等产品][18] - [报告期内,公司推动京东家医与医用智能监测设备结合,提供远程慢病管理服务][18] -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新型云架构和多租户模式的AI云审方中心在北京市海淀10家社区医疗机构上线运行,并实现与北京市社区医院处方点评系统对接][21] 社会责任与公益 - [今年上半年公司升级应急响应机制,成立“罕见病关爱中心”,携手成立“罕见病关爱基金”,上线9个“患者关爱中心”][23][24] 未来规划 - [未来公司将加大在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等政策相关业务的投入力度][25] - [未来公司将利用自身能力打造“零售药房+医疗健康服务”的生态系统,服务下沉到更多地区][25] - [未来公司将全面升级服务能力,拓展专病专科,深挖医疗健康服务场景][25] - [未来京东家医将深化服务能力,推出产品迭代,开放服务到更多场景,与地方政府合作赋能基层社区家庭医生签约体系][26] - [未来公司将针对企业推出职工健康管理系统,拓展疫苗预约品类,提供一站式服务][26] - [未来公司将持续扩大与大健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合作,开放自身能力共同发展][26] 财务数据 - [营业成本从2020年上半年的66亿元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103亿元,增幅57.5%,主要因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数量增加][28] - [2020年上半年毛利为22亿元,毛利率25.3%,2021年上半年毛利为33亿元,毛利率24.3%,毛利率下降因产品组合变动及促销][29] - [履约开支从2020年上半年的9.11亿元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13.619亿元,增幅49.5%,占收入百分比从10.4%降至10.0%][30]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2020年上半年的5.444亿元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9.782亿元,增幅79.7%,占收入百分比从6.2%增至7.2%][31] - [研发开支从2020年上半年的2.782亿元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4.018亿元,增幅44.4%,占收入百分比从3.2%降至2.9%][32]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0年上半年的0.846亿元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11.228亿元,占收入百分比从1.0%增至8.2%,主要因股份支付开支增加][33] - [财务收入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2.314亿元,主要因银行结余及定期存款利息收入增加][34] - [2020年上半年亏损53.609亿元,2021年上半年亏损4.542亿元,2020年有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亏损,2021年有股份支付开支][34] - [2021年上半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为6.67135亿元,2020年上半年为3.70802亿元][3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9.339亿元,2020年同期为3.59667亿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50.27374亿元,2020年同期为30.97063亿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615.9万元,2020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9.07651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31.19632亿元,2020年同期为18.29745亿元][39] - [2021年上半年经营所得现金主要归因于亏损4.542亿元,经非现金和非经营项目、营运资金变动调整;2020年同期主要归因于亏损53.609亿元,经相应调整][40] - [2021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主要归因于存入定期存款188亿元及购买金融资产39亿元,部分被金融资产到期所得款项抵减;2020年同期主要归因于存入定期存款、购买金融资产及合营公司投资付款][4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465.01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439.95亿元有所增长][7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33.07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22.18亿元增长49.14%][7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3.45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52.57亿元大幅收窄][7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间亏损为4.54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53.61亿元大幅收窄][7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352988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289779千元有所增长;流动资产总额为45148232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42704769千元有所增长][8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归属公司所有者的权益为39551122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39250843千元有所增长;权益总额为39552554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39251344千元有所增长][8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79418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61410千元有所增长;流动负债总额为6869248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4681794千元有所增长;负债总额为6948666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4743204千元有所增长][82] - [2021年上半年期间亏损455144千元,其他综合亏损365925千元,综合亏损总额821069千元;股份支付开支1121348千元][83] - [2021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933901千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359667千元大幅增长][85] - [2021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5027374千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3097063千元大幅增加][85] - [2021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6159千元,2020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907651千元][85] - [2021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3119632千元,2020年上半年为1829745千元][8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980432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32270792千元有所减少][80][8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存货为2837196千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732390千元有所增长][8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合同负债为3.66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1.79亿元,预计均于一年内确认为收入][9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出售存货成本为103.29亿元,2020年同期为64.64亿元;员工薪酬福利开支为15.28亿元,2020年同期为2.54亿元等][9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利息收入为2.31亿元,2020年同期为0.60亿元][9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总计1.09亿元,2020年同期为1.04亿元][9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归属公司所有者的期间亏损为4.55亿元,每股基本亏损为0.15元;2020年同期亏损为53.59亿元,每股基本亏损为2.49元][9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非上市合营公司投资期末金额为565,235千元,2020年末为605,721千元][9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金融资产为315,403千元,2020年末为267,823千元;流动金融资产为3,137,182千元,2020年末为1,775,536千元,理财产品预计回报率在2.90%到3.60%之间,2020年末在1.48%到3.15%之间][9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应收利息为94,199千元,2020年末为34,763千元;预付供应商款项为73,283千元,2020年末为81,009千元等][10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存货产品为2,894,091千元,减值准备为56,895千元,存货净额为2,837,196千元;2020年末产品为1,819,147千元,减值准备为86,757千元,存货净额为1,732,390千元][10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应收第三方贸易款项为194,638千元,预期信用损失准备为16,200千元,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184,869千元;2020年末应收第三方贸易款项为79,634千元,预期信用损失准备为6,369千元,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75,036千元][10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3个月内为4,425,939千元,3至6个月为125,598千元,6至12个月为26,176千元,总计4,577,713千元;2020年末3个月内为2,066,689千元,3至6个月为750,321千元,6至12个月为82,589千元,总计2,899,599千元][10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预提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1,698,354千元,2020年末为1,298,870千元,其中已收押金为855,473千元,2020年末为793,593千元等][10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认购期权预期波动率为45.2%,无风险利率为2.77%;2020年末预期波动率为41.6%,无风险利率为2.85%][10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贸易应收
京东健康(06618)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4-23 16:3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公司收入为19382568千元人民币,2019年为10842140千元人民币,2018年为8169057千元人民币,2017年为5553128千元人民币[5] - 2020年公司毛利为4917298千元人民币,2019年为2812272千元人民币,2018年为1978958千元人民币,2017年为1380498千元人民币[5] - 2020年公司除税前亏损17072141千元人民币,2019年亏损834700千元人民币,2018年盈利306232千元人民币,2017年盈利255979千元人民币[5] - 2020年公司年度亏损17234897千元人民币,2019年亏损971805千元人民币,2018年盈利214927千元人民币,2017年盈利178534千元人民币[5] - 2020年公司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748918千元人民币,2019年为344053千元人民币,2018年为248398千元人民币,2017年为208954千元人民币[5] - 2020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289779千元人民币,2019年为52634千元人民币,2018年为15810千元人民币,2017年为10218千元人民币[6] - 2020年公司流动资产为42704769千元人民币,2019年为8624043千元人民币,2018年为1166337千元人民币,2017年为901145千元人民币[6] - 2020年公司资产总额为43994548千元人民币,2019年为8676677千元人民币,2018年为1182147千元人民币,2017年为911363千元人民币[6] - 2020年公司归属本公司所有者的权益为39250843千元人民币,2019年亏损459031千元人民币,2018年为749221千元人民币,2017年为662624千元人民币[6] - 2020年公司负债总额为4743204千元人民币,2019年为9135708千元人民币,2018年为432926千元人民币,2017年为248739千元人民币[6] - 2020年公司总收入为194亿元,同比增长78.8%[15] - 公司收入由2019年的108亿元增加78.8%至2020年的194亿元,商品收入由94亿元增加77.8%至168亿元,服务收入由14亿元增加85.4%至26亿元[32] - 营业成本由2019年的80亿元增加80.1%至2020年的145亿元[33] - 2019年毛利为28亿元,毛利率为25.9%,2020年毛利为49亿元,毛利率为25.4%[34] - 履约开支由2019年的12亿元增加70.5%至2020年的20亿元,占收入百分比由10.8%减至10.3%[35]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由2019年的7.46亿元增加92.3%至2020年的14.346亿元,占收入百分比由6.9%增至7.4%[36] - 研发开支由2019年的3.382亿元增加80.1%至2020年的6.091亿元,占收入百分比均为3.1%[37] - 一般及行政开支由2019年的1.249亿元增加322.0%至2020年的5.272亿元,占收入百分比由1.2%增至2.7%[38] - 财务收入增至2020年的1.491亿元[39] - 2020年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亏损175亿元[39] - 所得税开支由2019年的1.371亿元增加18.7%至2020年的1.628亿元,2019年亏损10亿元,2020年亏损172亿元[40] - 2020年和2019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分别为7.49亿元和3.44亿元人民币[43] - 2020年和2019年年度亏损分别为17.23亿元和9718万元人民币[43] - 2020年和2019年股份支付开支分别为3803万元和527万元人民币[43] - 2020年和2019年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17.54亿元和1.26亿元人民币[43] - 2020年一次性上市开支为637万元人民币[43] - 截至2019年和2020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50亿元和323亿元人民币[44] - 2020年和2019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37亿元和4.095亿元人民币[45][46] - 2020年和2019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分别为78亿元和14亿元人民币[45][47] - 2020年和2019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320亿元和65亿元人民币[45][48]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0年4月30日,免费问诊服务累计超1000万人次,高峰期1小时接診超1万人次,慢性病患者断药求助登记公益平台帮助近2万名慢病患者[8]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年活跃用户数累计8980万,公司总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78.8%[10]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零售药房拥有超2000万种商品(SKU),在线平台有超12000家第三方商家[10]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有14个药品专用仓库和超300个非药品仓库,“京东药急送”覆盖超300个城市[10] - 2020年全年,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日均在线问诊量超10万,是2019年的5倍多[10] - 报告期内,公司覆盖超10000家医院,组建超11万名医生的医疗团队[10] - 公司已开设18大专科中心,入驻近百位权威专家和顶级名医[11][12] - “京东家医”可为用户及其家庭提供7*24小时健康咨询等一系列家庭医生服务,还将针对不同人群迭代产品[12] - 公司与多地政府、卫健委、企业、公立医院合作,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9] - 公司在2020年1月26日上线“防范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平台,2月初上线“慢性病患者断药求助登记”公益平台,4月推出全国首个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线上预约平台,9月与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开启战略合作[8] - 2020年平台活跃用户数增至8980万,相比2019年净增加3370万[15] - 2020年平台日均问诊量超10万,是2019年同期的5倍多[15] - 2020年公司为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含已脱贫人口)提供每人每年1000元的购药补助[13]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零售药房拥有超2千万个SKU[16] - 2020年公司自营业务收入达168亿元,同比增长77.8%[17]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使用了京东集团全国范围内的14个药品仓库和超300个其他仓库[17]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在线平台上拥有超12000家第三方商家[19]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全渠道布局覆盖中国超300个城市,提供当日达、次日达、30分钟、7*24快速送达服务[20] - 报告期内,公司组建超11万名自有和外部合作医生及医疗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覆盖超10000家医院[22] - 2020年全年,公司日均在线问诊量超10万,是2019年全年的5倍多[22] - 报告期内开设18大专科中心,入驻近百位权威专家和顶级名医[23] - 报告期内上线“京东健康中医院和中医会诊中心”,聘请多位国家级名老中医担任重要职位[23] - 报告期内推出家庭医生服务“京东家医”,针对不同细分人群打磨产品迭代[24] - 与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湖北样本”取得显著进展,未来将在全国更多地区推广[25] - 报告期内开展全矩阵患者教育,触达超4.7亿年活跃用户[25] - 2020年4月上线“新冠核酸检测在线预约平台”,成为中国第一家提供在线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预约服务的公司[26] - 平台可查询28个省市、共78个城市的新冠疫苗接种信息,并为部分城市提供预约指引[26] - 报告期内与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互联网+疾病预防”解决方案[26] - 公司发布专为医药零售终端打造的线上线下全渠道数字智能管理平台药京通,可优化采购系统功能,帮助门店实现智能采购[27] - 公司与天津市南开医院合作搭建“南开京东互联网医院”,构建“互联网 + 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提供在线复诊等服务,还打通线上复诊、用药处方的在线基本医保支付[27] - 公司与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合作推进湖北省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康复和心理疏导项目,助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展医疗健康相关产业[28] - 公司帮助北海市提升区域卫生信息化水平,完成“智慧健康北海”建设第一阶段7个信息化项目上线启用或试点应用[28] - 2019年7月公司开始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师团队携手研发人工智能药学知识图谱[29] - 公司与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健康委打造区域AI审方中心,实现区域内药学服务、药品信息标准化,保障患者用药安全[29]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加强零售药房供应链能力,与京东物流合作扩大医药物流网络,提高履约能力[30] - 公司将加强互联网医院服务并深化专科中心,链接更多顶级专家,建设更多专科中心覆盖更多治疗领域[30] - 公司计划为平台用户引入更全面个性化医疗健康服务,带动产品和服务交叉增长[30] - 公司将建立医生端线上交流区,完善其功能,为医生交流提供即时开放平台[30] 公司员工情况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全职员工总数2099人,其中采购1306人占比62.2%,销售及市场推广295人占比14.0%,研发440人占比21.0%,一般及行政58人占比2.8%[51]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薪酬开支总额(包括股份支付开支)为人民币1000.3百万元,较2019年的人民币272.0百万元同比增加267.7%[51] 公司或有负债及借款情况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或有负债或担保[53]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无未偿还借款[54] 公司董事会及董事情况 - 自招股章程日期起至本年度报告日期,公司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包括一名执行董事、五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5] - 辛利军47岁,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负责整体战略规划及业务方向[55][57] - 刘强东48岁,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提名委员会主席,自JD.com创立以来一直担任该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55][59] - 徐雷46岁,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现任JD.com京东零售首席执行官,负责线上及线下零售业务的发展、运营及战略[55][59] - 许冉44岁,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兼审计委员会成员,自2020年6月起担任JD.com首席财务官[55][60] - 张雱32岁,2011年7月加入京东集团,2020年12月起任京东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2011年6月获中央财经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学士学位,2020年6月获清华 — 康奈尔金融MBA学位[61] - 李娅云40岁,2021年3月29日辞任非执行董事兼薪酬委员会成员,2007年12月加入JD.com任首席合规官,2021年1月起任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2006年7月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18年11月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位[61] - Qingqing Yi49岁,任非执行董事,为高瓴资本合伙人,2005年起负责高瓴医疗健康领域投资,2014年10月起任百济神州有限公司董事,2016年12月起任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18年12月3日起任嘉和生物药业(开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1995年7月获上海海事大学工程学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5月获美国南加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61][62] - 陈兴垚46岁,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兼审计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主席,2011年11月 - 2017年1月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2013年5月 - 2017年1月任该公司副总裁,2015年3月起任新希望慧农(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1996年7月及1999年3月分别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及硕士学位,2005年7月获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2011年7月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位[62][63] - 李玲59岁,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兼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2015年6月起任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7月起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及教授,2019年3月获上海证券交易所颁发的独立董事资格证书,2019年6月起任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982年8月获武汉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9月及1994年8月分别获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硕士及博士学位[63] - 张吉豫39岁,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兼审计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兼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2004年获北京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理学双学士学位,2011年获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理学博士学位[63][64] - 黄文文艺49岁,2021年3月29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兼审计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及博士生导师,1993年7月及1996年1月分别获吉林大学经济法法学学士及硕士学位,1999年7月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65] - 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