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健康
icon
搜索文档
第2届辽西走廊(锦州)人才交流大会启幕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15:30
作为连接华北与东北的交通要道,辽西走廊被赋予人才流动与协同发展的新内涵。本次大会标志着辽西 地区人才工作从各自为战迈向协同发展的新阶段。通过院士分享、项目对接、座谈研讨、专场招聘等多 元形式,大会精准引育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及高校毕业生,加速推进辽西区域人才协作一体 化进程。 中新网辽宁新闻10月20日电 汇聚五城之力,提供2772个优质岗位,揭牌多个高能级创新平台……10月 18日,第2届辽西走廊(锦州)人才交流大会成功举办。大会通过"会、引、赛、洽"等多元方式,汇聚国 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学者、高校院所代表等多方力量,为区域人才发展搭建高水平合作平台。锦州携手 阜新、朝阳、盘锦、葫芦岛5城联合发力,共同擘画人才一体化发展新蓝图,以人才集聚动能驱动区域 全面振兴。 打破壁垒,区域协同筑人才高地 生态赋能,长效机制保人才落地 吸引人才只是第一步,让人才留下来、发展好才是关键。李俏介绍,大会规划了清晰的"会后路径",将 建立三大机制:一是"跟踪服务"机制,为每个签约项目配备专门联络员,确保项目落地"零障碍";二 是"常态化交流"平台,定期组织人才、企业、政府三方座谈,持续跟进项目进展;三是"激励"机制,按 ...
今年前三季度四川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3.6%
新华财经· 2025-10-18 21:47
外贸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7767.9亿元,规模位列全国第8,同比增长3.6% [1] - 其中出口4610.1亿元,增长5.8%;进口3157.8亿元,增长0.6% [1] - 出口已连续六个季度实现正增长 [1] 出口动能分析 -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产业优势不断转化为外贸优势,为出口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1] 进口表现 - 在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前三季度进口实现0.6%的增长,增速高出全国进口0.8个百分点 [1] 外贸主体 - 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增长9.5% [1] - 民营企业活跃度不断提升,在部分新兴领域出口快速增长 [1]
“创客北京2025”创新创业大赛发布“成绩单”
新京报· 2025-10-16 22:26
大赛规模与历史影响 - 大赛十年共吸引超过3万个项目报名参赛 [1] - 500余个项目通过大赛融入龙头企业产业链 [1] - 1600家参赛企业获得股权融资 总额超过400亿元 [1] 本届大赛聚焦领域与参与情况 - "创客北京2025"设置人工智能 医药健康 信息技术 高端制造等七大领域共20个细分行业 [1] - 本届大赛吸引超6000个优秀项目参与 数量再创新高 [1] - 79个企业项目进入"创客中国"全国榜单 数量居全国首位 [1] 龙头企业专项赛与产业协同 - 大赛精选13家行业影响力大 产业链条长的龙头企业举办专项赛 涵盖自动驾驶 具身智能 高端装备 新能源等重点行业 [1] - 超3000个项目通过赛事获得对接龙头企业的机会 [1] - 11家参赛企业与龙头专项赛承办单位进行签约 未来将围绕技术研发 市场对接 资源共享展开深度合作 [2] 成功案例与项目展示 - 芯驰科技 星河动力等一批潜力企业和优质项目从大赛中脱颖而出 [1] - 本届企业组和创业组特等奖项目进行了现场展示 [2] - 往届获奖项目代表分享了与大赛共同成长的故事 [2]
北京八部门联手出台科技金融新政,科技企业迎来“大红包”
新京报· 2025-10-16 18:43
文章核心观点 - 北京市推出《实施方案》,旨在通过股、贷、债、保等多方面举措,为科技企业提供更优质、成本更低的资金支持,以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1] 创业投资与耐心资本目标 - 目标为到2027年底,在京新设基金规模力争超万亿元,引入政府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耐心资本 [2] - 推动国家级基金在京落地,并发挥北京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八只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2][3] 货币信贷支持目标 - 目标为到2027年底,北京科技贷款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分别突破5.5万亿元和2.5万亿元,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和全市水平 [4] - 建立“中关村领航积分”评价模型,对高分企业提升主动授信覆盖率,目前全市科技贷款余额4.2万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2.45% [4] - 探索提供5年期以上“科创贷”,并建设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E平台,目标授信金额不低于1000亿元 [5] 资本市场与科技保险目标 - 目标为到2027年底,推动科技创新债券、科技保险、企业上市和REITs发行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7] - 截至9月末,北交所上市公司277家,其中北京23家排名第一;北京已发行上市REITs产品15只,募集资金380亿元,均居全国首位 [7] - 将研究组建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重大科技攻关保险共同体,此前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已承保9次发射,提供风险保障超40亿元 [7][8]
中国—丹麦经贸联委会第24次会议在湖北武汉召开
商务部网站· 2025-10-16 11:15
会议核心观点 - 中丹双方在第24次经贸联委会上强调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并通过对话解决欧中贸易摩擦 [1] 双边经贸关系 - 中丹双边贸易稳步增长,双向投资充满活力 [1] - 中国是丹麦主要的经贸伙伴,许多丹麦企业视中国为其战略市场 [1] 重点合作行业 - 医药健康、航运物流、绿色低碳等领域的合作成效显著 [1] - 双方希望深化医药、农食、航运、绿色等领域的合作 [1] 企业参与与市场机遇 - 中国欢迎丹麦企业深耕中国市场,分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巨大机遇 [1] - 丹方欢迎中国企业投资丹麦,希望双方企业加强投资合作 [1] - 中国和丹麦有关企业代表参会并发言 [2] 政策与营商环境 - 中方希望丹方为中资企业提供公平、开放、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1] - 丹政府历来坚持自由贸易,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1]
六载同行 顺义与HICOOL共成长
搜狐财经· 2025-10-16 05:25
HICOOL 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概况 - 峰会主题为“打造全球创新创业生态之都”,聚焦国际合作、科技创新、产业融合、青年力量四大要素 [2] - 设置1个主舞台、8大生态展区、11个分舞台,预计举办超50场同期活动,吸引5万余人次参观 [2] - 吸引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单位参展,百余位嘉宾进行分享 [2][13] HICOOL 2025全球创业大赛参赛数据 - 大赛在全球设置7大赛区、12大赛道,共有10055个项目和13150名创业者参赛,报名项目数量和参赛人数双“破万”,创历史新高 [1] - 吸引海外项目5588个,同比增长19%,占项目总数56%;外籍参赛者3886名,同比增长21%,占报名总人数30% [1] - 参赛项目中,269个成长期项目有融资记录,融资超1亿元的有43个,融资在5000万元至1亿元的有25个 [1] - 参赛人才中,QS排名TOP10高校背景者351人(占3%),TOP50高校背景者1983人(占15%) [1] HICOOL平台六年发展成果 - 累计吸引来自全球167个国家和地区的4.5万名创业人才、3.4万个创业项目参赛 [12] - 累计孵化出独角兽企业16家,占全市七分之一;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97家 [2] - 获奖项目赛后融资总额突破508亿元 [2] - 通过平台累计引进落地项目400余个,涵盖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 [15] 峰会生态展区与活动特色 - 首次设立世界一流高校展区、标杆型孵化器和特色产业园区展区、国际人才服务展区 [3] - 世界一流高校展区邀请30所世界知名高校携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设展 [3] - 国际人才服务展区整合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才资源网络,实现资本、人才等生态要素一站式对接 [3] - 峰会同步呈现HICOOL 2025全球创业大赛晋级复赛的优秀项目,精准链接合作资源与发展机遇 [3] - 特别策划“科技之旅走进顺义”活动,40余个香港创业项目团队实地走访顺义区知名科技园区与标杆企业 [3] 顺义区与HICOOL的协同发展 - 顺义区作为永久承办地,系统推进总规划面积6.98平方公里的“海创城”建设 [16] - HICOOL产业园一期、二期相继建成,总面积超12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200余家 [16] - 产业园入驻企业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瞪羚企业2家 [16] - 产业园二期已吸引爱尔兰、泰国等4家国际机构揭牌入驻,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等近10个国家机构挂牌合作 [17] - 顺义区设立“HICOOL管家”服务平台,提供115项“保姆式”服务,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 [17] - 2025年顺义区HICOOL获奖项目累计落地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 [18] 国际化合作与影响力 - HICOOL已与全球165个合作伙伴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14] - 英国、德国、爱尔兰、日本、韩国、阿联酋、南非等多国率本土科技企业亮相国际人才服务展区 [14] - 英国、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新加坡等国的知名高校亮相“世界一流高校展区” [14] - 峰会期间举办“一带一路”青年创新赋能论坛、国际人才招聘会等国际合作活动 [14] - HICOOL传播数据覆盖全球超20亿人次,助力顺义释放“第一国门”的窗口效应 [17]
河北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钢铁、化工等是重点
中国化工报· 2025-10-15 14:56
行动计划核心内容 - 河北省印发《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5—2027年)》,重点在化工等行业开展创新性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 [1] - 计划实施百项"人工智能+"示范项目,强化应用示范 [1] - 深化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协同,打造系列应用场景 [1] 重点行业与应用领域 - 立足优势行业基础和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在示范效应强、数据基础好、应用价值高的钢铁、化工、汽车制造、医药健康等行业开展创新性应用 [1] - 在化工等行业开展创新场景应用,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深度融合 [1][2] - 在钢铁、石化、医药等传统产业,加快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协同、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智能化改造 [2] 区域发展布局 - 重点推动雄安新区、廊坊等地强化人工智能研发能力,打通算力、数据、模型及应用全链条环节,实现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率先突破 [1] - 石家庄、保定、唐山、张家口等地发挥应用场景丰富、数据标注基地、算力中心聚集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 [1] 智能化转型具体措施 - 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大力培育智能工厂,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节能降碳水平 [2] - 加快打造"共享智造"的智慧集群,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园区、产业集群的普遍应用 [2] - 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大脑,打造一批数字园区和智慧集群 [2] 数据资源体系建设 - 深化公共数据登记和治理,聚焦人工智能+钢铁、化工、汽车等产业领域,全面启动企业数据调查编目 [1]
河北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钢铁、化工等是重点
中国化工报· 2025-10-15 11:05
行动计划核心内容 - 河北省印发《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5—2027年)》[1] - 计划重点在化工等行业开展创新性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1] - 一体推进研发攻关、应用迭代和生态培育,深化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协同[1] 重点应用行业 - 重点在示范效应强、数据基础好、应用价值高的钢铁、化工、汽车制造、医药健康等行业开展创新性应用[1] - 在钢铁、石化、医药等传统产业,加快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协同、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智能化改造[2] 具体实施举措 - 计划实施百项"人工智能+"示范项目,强化应用示范[1] - 重点推动雄安新区、廊坊等地强化人工智能研发能力,打通算力、数据、模型及应用全链条环节[1] - 石家庄、保定、唐山、张家口等地发挥应用场景丰富、数据标注基地、算力中心聚集等优势[1] 工业智能化转型 - 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发展[2] - 大力培育智能工厂,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节能降碳水平[2] - 加快打造"共享智造"的智慧集群,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园区、产业集群的普遍应用[2] 数据资源与生态培育 - 将深化公共数据登记和治理,聚焦人工智能+钢铁、化工、汽车等产业领域,全面启动企业数据调查编目[1] - 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大脑,打造一批数字园区和智慧集群[2]
河北启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 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打造产业新高地
中国发展网· 2025-10-11 18:05
行动计划核心目标 - 充分发挥河北在算力规模、产业基础、应用场景及市场空间的显著优势,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1] - 着力建设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高地 [1] - 为河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智能动力 [5] 战略制定原则 - 坚持贯彻落实国家部署,确保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人工智能+行动等重大战略在河北落地生根 [3] - 坚持与河北实际相结合,优先在示范效应强、数据基础好、应用价值高的行业开展创新性应用 [3] - 坚持创新融合发展,通过创新应用场景引导资本、人才、技术等优质生产要素向河北聚集,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3] 重点领域深度应用 - 围绕钢铁、化工、汽车制造、机器人、新能源、农业、教育、医药健康等关键行业,计划组织实施百项人工智能+示范项目 [3] - 在钢铁行业聚焦高端新材料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等环节,支持企业开发应用行业大模型 [3] - 在新能源领域针对风电场智能监控、光伏运维优化、储能全周期管理等场景,支持企业开展风电场风速风向精准预测、光伏电站自动清洗等关键技术攻关 [3] 创新应用示范引领 - 依托省内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的区域优势,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引领区,促进技术规模化落地应用 [4] - 重点支持雄安新区、廊坊等地强化人工智能研发能力,打通算力、数据、模型及应用的全链条环节 [4] - 鼓励石家庄、保定、唐山、张家口等地利用应用场景丰富、数据标注基地成熟、算力中心聚集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 [4] 支撑能力体系建设 - 在算力供给方面,积极推进张家口—廊坊算力供给廊道建设,加快打造环京地区智能算力集聚区,推动建设服务京津冀的公共算力服务平台 [4] - 在数据资源方面,计划推出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和语料库,促进可信数据空间运营者与数据服务方合作,加快保定国家数据标注基地建设 [4] - 在平台搭建方面,将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 [5] - 在企业培育方面,梯度式引育一批领军企业,同时孵化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 [5] - 在人才引育方面,将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保障、职业支持与人才评价机制 [5]
制造强省见“成色”!四川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6% 全国排名升至第七名
全景网· 2025-10-11 10:23
工业整体表现 - “十四五”期间四川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 [1] - 工业总量从1.34万亿元增至1.79万亿元,全国排位升至第七 [1] -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分别大幅增长50%和41% [1] - 营业收入利润率达7.3%,并列全国第七 [1] 产业结构与质效 - 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收占比达28.2% [1] -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5.4% [1] - 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三个产业规模先后迈上万亿级台阶 [1] - 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医药健康三个产业正加速迈向万亿大关 [1] 新兴与未来产业布局 - 积极打造人工智能、高端能源装备、航空航天等17条重点产业链 [1] - 布局25条产业新赛道,加快培育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 [1] - 发展第六代移动通信(6G)、量子科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 [1] -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无人机等重点领域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1] 企业主体与竞争力 - 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99万家 [2] - A股上市工业企业134家,占四川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四分之三 [2] - 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6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29家 [2] - 拥有世界500强企业3户,上云企业43万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