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鄂尔多斯(600295)
icon
搜索文档
签约金额35亿元!鄂尔多斯鲜牛肉走进粤港澳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6 14:49
签约金额与订单 - 内蒙古鲜牛肉产业品牌发布会现场签约金额超107亿元 [1] - 鄂尔多斯市签订消费帮扶订单35亿元 签约金额位列第一 [1] - 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与粤海食品(佛山)有限公司签订10万头肉牛20亿元销售合作协议 [3] - 云东集团与广东省胜龙牛业集团签署5万头肉牛10亿元意向订单购销合同 [3] - 鄂尔多斯市各旗区与驻地企业4月集中签订19.45亿元消费帮扶协议 [4] 产业合作与供应链 - 第一批1000多头活牛即将装车发往深圳 [3] - 伊金霍洛旗已向深圳运输100万元冷链牛羊肉 [3] - 牛羊肉产品全流程可溯源 消费者可扫码了解养殖、加工、运输信息 [3] - 鄂尔多斯市计划与粤海食品探索订单式养殖合作模式 引导农牧民规模化养殖 [5] 区域协同与市场拓展 - 鄂尔多斯市发挥高端肉牛产业优势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辐射效应推动南北产业协同 [4] - 通过"北牛南运 鲜肉入粤"项目将农牧产品推向大湾区市场 [4] - 广东企业希望整合双方优势 打造从草原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 [5] 企业角色与商业模式 - 云东集团以市场价格向农牧户收购肉牛 不收取中间费用 保障牧户利益 [5] - 建立产销一体、订单链接、协同合作的利益联结机制 [4] - 通过党建引领、政企合力、农民参与的方式助推消费帮扶 [4]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札萨克画家村启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7-04 17:44
文化活动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查干柴达木村举办"华夏意韵·山水牧歌札萨克"活动,包括札萨克画家村揭牌和全国油画名家采风创作启动仪式 [1] - 活动授予16位油画名家"札萨克荣誉村民"称号,并揭牌"民建中央画院内蒙古分院创作基地"、"北方油画院鄂尔多斯分院"和"札萨克画家村"三大文化阵地 [1] 文化资源 - 札萨克镇拥有红碱淖的静谧、伊克昭盟委旧址的厚重、那达慕盛会的豪迈和皮雕刺绣的精巧,为艺术家提供创作灵感 [1] - 查干柴达木村村史馆展示的历史图片和实物为嘉宾提供创作素材,加深对札萨克镇历史文化的了解 [2] 项目机制 - "画家村"项目采用"政府搭台、企业运营、村民参与"的三方协作机制,打造"画室+民宿+乡村"的沉浸式文化艺术空间 [1] - 项目旨在激活乡村文化资源和生态价值活力,提升"伊旗是个好地方"的品牌影响力 [1] 行业评价 - 北方油画院院长迟连城认为札萨克镇是艺术宝库,风景和民俗蕴含丰富创作灵感,可催生具有伊金霍洛旗地域特色的艺术作品 [1]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产才融合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内蒙古日报· 2025-07-03 22:03
人才政策与引进 - 伊金霍洛旗构建"1+1+N"人才政策体系,推出30条差异化扶持措施,包括学历提升、生活补贴等配套细则 [1] - 专项安排人才工作经费5000万元,对引进的院士等高端人才"一事一议"支持,重点企业骨干人才给予10万元生活补贴 [3] - 按人才层级提供5-40万元购房补贴、100平方米限价住房申请权或1-5万元招才引智补贴 [3] - 2024年以来隆基、华景、远景三家企业招聘1.2万余人,兑现安家补贴197人1955万元、生活补贴173人182万元 [3] 产业与人才融合 - 围绕"风光氢储车"、现代煤化工等十二大产业链布局人才链,2025年签约项目501.5亿元,同步引进新能源等领域高层次团队10余个 [4] - 常态化开展直播招聘活动94场次,为200余家企业发布岗位1300个,直播间流量突破19万人次 [4] - 与清华、上海交大等20余所高校院所合作,在隆基、远景建立实训基地 [6] - 在全国人才集聚中心设立"双招双引"工作站10个 [6] 创新平台建设 - 建成市级及以上人才科创平台67个,其中国家级19个、自治区级39个、市级9个 [7] - 设立马产业院士工作站,推动零碳创造中心、国家绿色氢能关键装备实证研发中心等平台能级提升 [9] - 打造3万平方米孵化基地,组建1000余人双创智库,累计孵化企业722家,2025年13个科技项目获批资金905万元 [9] 人才服务生态 - 落实18条措施保障企业外来用工子女零门槛就学,帮助582名随迁子女100%就近入学 [10] - 计划建设144套7770平方米人才公寓,实施人才服务卡,开通医疗生育、子女教育等绿色通道,审批周期缩短50% [10] - 合作建设希望能源职业技术学校,采取"订单班"等模式年培养技术技能人才450名 [9]
鄂尔多斯(600295) - 北京植德律师事务所关于鄂尔多斯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增持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法律意见书
2025-07-02 17:31
增持计划 - 香港资产公司2024年7月5日起12个月内增持B股,金额3000 - 3500万美元[11] - 2024年7月5日披露增持计划公告,2025年4月4日披露进展,7月1日披露完成公告[16][17] 股权变动 - 增持前羊绒集团及一致行动人持股2005920301股,占比71.6713%[12][18] - 增持前香港资产公司持股407437991股,占比14.5577%[13] - 2024.7.5 - 2025.7.1累计净增持B股33068623股,占比1.1815%[14] - 增持后羊绒集团及一致行动人持股2038988924股,占比72.8529%[15][18] - 增持后香港资产公司持股465995976股,占比16.6500%[15] 其他情况 - 增持金额3081.34万美元,超下限[14] - 增持后公众持股超10%,不影响上市地位[18] - 增持属可免要约情形,香港资产公司有资格且已履行披露义务[19][20]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北疆文化建设“五维发力”
内蒙古日报· 2025-07-01 23:35
文化惠民活动 - 鄂托克旗举办"文明实践我行动・文化惠民暖人心"百日消夏系列活动,吸引13.2万人次参与,包括露天电影、歌舞擂台等丰富内容 [1] - "品读鄂托克"全民阅读品牌开展127场线上线下活动,覆盖8.6万读者,牧民布仁吉雅获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推广人称号 [8] - 乌兰牧骑全年开展100场以上基层巡演,37场美术摄影展走进社区,建成318个文化阵地形成城乡服务网络 [8] 文艺创作与政策支持 - 近年涌现近70部文艺作品,如散文《牧马人救马》、交响乐《瀚漠长歌交响诗》、百米诗文书画长卷等,获中国音乐金钟奖、山花奖等国家级奖项 [3] - 修订《鄂托克旗文学艺术激励扶持工程实施办法》,通过资金扶持、平台搭建、人才培育体系催生263部跨领域精品 [3] 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 - 第四次文物普查新发现42处不可移动文物,对阿尔寨石窟实施四期保护工程,数字化扫描19个洞窟采集超10TB数据,出土琉璃瓦当等文物推动研究突破 [4] - 建成7000米防护围栏、76座保护碑与240块公示牌,配合24小时智能监控系统强化遗产保护 [4] - 拥有14项自治区级、41项市级非遗项目,构建"1基地+128文化户+184文艺队"传承网络,2000余名农牧民每年开展1000余场非遗表演 [4] 文旅融合与项目建设 - 建设北疆文化民歌主题公园,收录550余首原生态民歌与40余首漫瀚调,通过互动点歌屏、声景步道实现文化体验 [5] - 推进鄂尔多斯乃日音乐小镇建设,整合乌仁都西山、草原天路、桃力民遗址等资源,打造民宿集群、红色教育基地及研学场景 [5] - 计划举办草原音乐节、暖城那达慕等活动提升地区影响力 [5] 文化交流与品牌推广 - 在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展示阿尔寨石窟、阿尔巴斯山羊肉、百眼井群等特色资源 [10] - 举办国际螺旋藻产业发展会议,参加深圳文博会等国际平台推广名优产品与文化 [10] - 通过"草原村播"直播形式传播山羊肉烹饪技艺、蒙古族长调、红色故事等文化IP [10]
鄂尔多斯:“车路云一体化”让“聪明车”跑上“智慧路”
新华社· 2025-07-01 17:48
智能驾驶应用场景落地 -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街头已实现无人驾驶公交车、自动驾驶清扫车、无人售货车等多种智能驾驶应用场景 [1] - 智能网联观光巴士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包括自动转弯、掉头、加速、减速 全程平稳行驶 [2] - 车辆搭载5组激光雷达 可在0.3秒内完成红绿灯识别与障碍物规避 [3] - 智能网联观光巴士车速从20公里/小时提升至25公里/小时 [3] "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径 - "车路云一体化"指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 将人、车、路、云融合为一体 实现安全、节能、舒适及高效运行 [2] - 鄂尔多斯市2024年获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 [2] - 云平台作为智能交通大脑 实现全局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 形成"全市一朵云" [4] 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 - 鄂尔多斯重点布局物流运输场景 全年上线运输重卡达33万辆 道路环境简单 适合商用车和矿用车无人驾驶应用 [3][4] - 已部署300辆自动驾驶重卡进行L2+L4领航编队运输示范 [4] - 露天煤矿实现24小时无人驾驶矿卡自动作业 [3] 基础设施建设与测试进展 - 鄂尔多斯逐步部署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交通感知设施 完成重点区域智能路口升级改造 [4] - 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 吸引华为、踏歌智行、广汽、金龙等10余家企业投放车辆开展路测 [4] - 城市综合服务领域已部署70辆智能网联车辆 [4]
鄂尔多斯(600295) - 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公司股份实施完成的公告
2025-07-01 17:18
公司信息 - 公司A股代码600295,简称鄂尔多斯;B股代码900936,简称鄂资B股[1] 增持计划 - 控股股东集团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香港公司2024年7月5日起12个月内计划增持B股3000 - 3500万美元[3] - 至2025年7月1日累计净增持B股33068623股,金额3081.34万美元[3][7] 股权变化 - 增持前集团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71.6713%,增持后达72.8529%[4][7] - 天定公司增持后持股占比从1.2254%降至0.3146%[9] 承诺事项 - 集团公司及香港公司承诺法定期限内不减持[10]
通辽市和鄂尔多斯市成为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两市将分别获奖补资金3750万元
内蒙古日报· 2025-06-30 11:19
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 财政部公布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和鄂尔多斯市入选 [1] - 内蒙古自治区将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7500万元 通辽市和鄂尔多斯市分别获得3750万元 [1] - 示范区旨在发挥财政金融政策引导作用 激励地方创新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入 [1] 普惠金融发展政策与措施 - 内蒙古将普惠金融作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1] - 自治区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完善管理机制 发挥再担保机构牵头作用 [1] - 借助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政策 持续为小微企业和"三农三牧"领域提供融资增信服务 [1]
鄂尔多斯文化旅游资源对接活动在四川成都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6-27 23:06
鄂尔多斯文化旅游资源推介活动 -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相约暖城·共享美好"文化旅游走进四川资源对接活动在成都举行 鄂尔多斯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黄彦彰和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一级调研员杨晓泉出席活动 [2] - 活动吸引了东胜区、康巴什区等4个旗区文旅局以及内蒙古浩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铭宸旅游文化有限公司等文旅企业参与 [2] - 四川旅游业界代表包括域上和美集团有限公司、力方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80余人参加活动 [2] 鄂尔多斯文旅资源与政策介绍 -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重点介绍了当地自然风光、文化底蕴、旅游产品及营商政策 表达了深化合作的愿望 [5] - 活动解读了《鄂尔多斯市关于进一步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 展示了激发文旅消费活力、优化产业扶持政策的具体举措 [5] - 东胜区、康巴什区等4个旗区聚焦特色文旅资源、核心招商项目、优惠政策及发展机遇进行精准推介 [5] 两地企业合作交流 - 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介绍了重点项目布局、投资合作方向及创新运营模式 [5] - 四川重点文旅企业代表如域上和美集团、力方数字科技集团等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需求进行发言 [5] - 两地文旅企业围绕资源互补、线路互推、客源互送、项目投资、业态创新等展开深度洽谈 [5] 活动特色与成果 - 活动现场设置特色非遗文创展览展示区 展示琳琅满目的鄂尔多斯非遗文创产品 [17] - 活动后与会嘉宾前往四川大剧院观看"北疆文化神州行"2025鄂尔多斯乌兰牧骑优秀节目全国巡演 [17] - 活动有效构建了鄂尔多斯与四川文旅业界深度交流与务实合作的新通道 促进文旅资源共享、市场共兴、产业共赢 [18]
建项目、治沙海、富百姓 鄂尔多斯以工代赈书写乡村振兴 “多赢”答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7 22:03
以工代赈政策实施成效 - 鄂尔多斯市构建"工程建设+就业增收+能力提升"三位一体实施体系,形成市级统筹、旗县创新、群众参与的全链条机制,持续提高劳务报酬发放占比 [1] - 2025年以来全市实施68个以工代赈项目,覆盖2178名农牧民,发放劳务报酬3458万元,通过苗木采购等方式额外创收3.1亿元 [6] - 计划为79个嘎查村5745名有务工需求农牧民开展岗位对接,进一步提升项目带动力 [6] 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 - 乌审旗采用"五同步"机制和"两前置"原则,以工代赈资金占比超过内蒙古标准,实现项目进度与惠民效益统一 [2] - 通过"施工企业+合作社+农户""施工企业+村集体"等多元合作模式,整合农业资源带动合作社增收,激活村集体经济 [4] - 2019年以来累计带动1500余人参与工程,发放劳务报酬超1500万元,形成农田建设与民生增收良性循环 [4] 生态治理与民生协同路径 - 达拉特旗创新"党支部+企业+农户"机制,村民通过沙障铺设等工程获取劳动收入,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参与收益分配 [5] - 科学设定治沙工程劳务报酬比例,形成"生态治理-就业增收-能力提升"闭环,村民月收入可达近万元 [5] - 典型案例显示农牧民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收入较以往零工显著提升 [5] 长效工作机制建设 - 建立用工需求与务工需要"两个清单"调度机制,精准匹配项目建设与劳务用工 [6] - 推广"党建引领"模式,强化工程建设与群众增收的核心关联 [6] - 目标通过提高以工代赈比例持续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