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沙银行(601577)
icon
搜索文档
城商行板块9月30日跌1%,苏州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4.6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30 16:51
板块整体表现 - 城商行板块在报告交易日整体下跌1.0%,表现弱于大盘,同期上证指数上涨0.52%,深证成指上涨0.35% [1] - 板块内个股普跌,领跌个股为苏州银行,跌幅达1.92% [1][2] - 板块整体资金呈净流出态势,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62亿元 [2] 个股价格与成交表现 - 苏州银行跌幅最大为1.92%,收盘价8.16元,成交额4.29亿元 [2] - 厦门银行、南京银行、西安银行跌幅紧随其后,分别为-1.57%、-1.53%、-1.52% [2] - 宁波银行成交额最高,达7.88亿元,尽管其股价下跌1.05%至26.43元 [2] - 北京银行成交量最大,为231.16万手,成交额12.72亿元,股价下跌0.72% [1] - 青岛银行当日股价持平,涨跌幅为0.00%,收盘价4.76元 [1]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资金流向出现分化,主力资金净流出4.62亿元,而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入3.31亿元和1.31亿元 [2] - 苏州银行和长沙银行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金额分别为5593.96万元和3387.93万元,主力净占比分别为13.03%和13.89% [3] - 杭州银行获得游资大幅净流入4424.74万元,游资净占比5.01%,但其主力资金净流入仅为768.81万元 [3] - 厦门银行、重庆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幅度较大,分别为-832.30万元和-819.17万元,主力净占比分别为-12.19%和-9.19% [3] - 重庆银行散户资金净流入1191.70万元,散户净占比高达13.37% [3]
强势股追踪 主力资金连续5日净流入75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16:50
文章核心观点 - 截至9月30日收盘,深沪北市场共有75只个股出现连续5日或以上主力资金净流入现象,显示资金对这些公司存在持续性的买入兴趣 [1] - 寒武纪-U以连续30日主力资金净流入、累计净流入41.92亿元的表现最为突出,成为资金流入持续时间最长、总规模最大的个股 [1] - 和邦生物在主力资金净流入占成交额的比例方面排名居首,占比达13.89%,显示其资金流入的强度最高 [1] 主力资金净流入持续时间排名 - 寒武纪-U连续主力资金净流入天数达30日,在所有个股中排名第一 [1] - 中南传媒、振德医疗、福建水泥均连续8日主力资金净流入,并列持续时间第二 [1][2] - 燕东微、咸亨国际连续7日主力资金净流入 [1][2] - 盛屯矿业、正泰电器、许继电气、长沙银行、德迈仕、英派斯均连续6日主力资金净流入 [1][2] 主力资金净流入总规模排名 - 寒武纪-U连续30日累计净流入主力资金41.92亿元,净流入规模最大 [1] - 华友钴业近5日累计净流入18.29亿元,净流入规模位列第二 [1] - 洛阳钼业近5日累计净流入16.81亿元,净流入规模位列第三 [1] - 盛屯矿业近6日累计净流入6.55亿元,天齐锂业近5日累计净流入5.76亿元 [1] 主力资金净流入占成交额比例排名 - 和邦生物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占成交额比例高达13.89%,占比排名居首 [1] - 浙海德曼该比例达10.74%,中南传媒该比例达10.70%,长沙银行该比例达9.30% [1][2] - 福建水泥该比例达9.54%,麦迪科技该比例达8.55%,振德医疗该比例达7.29% [1][2] 个股期间累计涨跌幅表现 - 聚辰股份近5日累计上涨35.39%,寒武纪-U累计上涨41.87% [1] - 华友钴业累计上涨25.57%,洛阳钼业累计上涨25.40%,盛屯矿业累计上涨26.16% [1] - 德方纳米累计上涨23.39%,燕东微累计上涨21.21%,东方电缆累计上涨18.05% [1][2] - 太阳纸业近5日累计下跌0.69%,是统计中少数出现下跌的个股 [2]
长沙银行(601577) - 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董事任职资格获得核准的公告
2025-09-30 16:46
证券代码:601577 证券简称:长沙银行 编号:2025-047 优先股代码:360038 优先股简称:长银优 1 郭子嘉、王宗润、曹虹剑、程青龙简历详见本行在上海证券交易 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的《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七届董 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决议公告》。 特此公告。 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董事任职资格获得核准的公告 本行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近日,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行")收到《湖南金融 监管局关于郭子嘉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任职资格的批复》(湘 金复〔2025〕220 号)、《湖南金融监管局关于王宗润长沙银行股份 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的批复》(湘金复〔2025〕222 号)、《湖 南金融监管局关于曹虹剑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任职资格 的批复》(湘金复〔2025〕221 号)、《湖南金融监管局关于程青龙 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任职资格的批复》(湘金复〔2025〕224 号),分别核准郭子嘉、程青龙担任本行董事的任职资格,核准王 ...
上市银行获股东密集增持 年内机构调研超300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5:32
股东增持动态 - 法国巴黎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QFII)增持南京银行1.08亿股,占总股本0.87%,合计持股比例由16.14%增至17.02% [1] - 南京银行大股东紫金信托增持5677.98万股,占总股本0.46%,紫金集团及紫金信托持股比例由12.56%提升至13.02% [3] - 南京银行股东南京高科增持750.77万股,持股比例由8.94%增至9.00% [3] - 光大集团增持光大银行1397万股,占总股本0.02%,增持金额5166.1万元,为总额0.5亿至1亿元增持计划的一部分 [3] - 光大集团在2024至2025年间累计增持光大银行投入资金超过4亿元,持股比例由47.19%提升至47.42% [4] - 贵州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子公司间接持有贵阳银行20083.26万股A股,占总股本5.49%,成为重要股东 [4] - 今年以来已有11家A股上市银行获得股东或高管增持 [5] 中期分红情况 -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17家公布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其中国有六大行贡献超2000亿元分红 [6] - 招商银行、长沙银行等7家银行实现上市以来首次中期分红 [6] - 工商银行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约503.96亿元,每10股派1.414元,分红比例稳定在30%以上 [7] - 建设银行拟派发现金股息486.05亿元,每10股派1.858元,分红比例30.0% [7] - 农业银行拟分红418.23亿元,分红比例30.0% [8] - 中国银行中期股息总额352.5亿元,派息比例保持在30% [8] - 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中期分红分别为147.7亿元和138.1亿元 [8] 机构关注与市场观点 - 截至9月29日,上市银行被调研总次数超300次,机构调研家数超2000家,长三角等地区域性银行受关注较多 [5][8] - 银行股因股息率高、估值低具备较强防御属性,当前被视为中长期资金布局的重要窗口 [5] - 增量资金流入有望支撑银行板块行情,被动ETF、险资等对银行股配置需求将稳步提升 [8]
2025年中国银行业100强出炉 长沙银行、湖南银行排名提升至第34名、59名
长沙晚报· 2025-09-30 15:29
中国银行业百强榜单核心观点 -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5年中国银行业前100名单,榜单依据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对商业银行进行排序,并对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和资产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估 [1] - 截至2024年末,百强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合计23.37万亿元,同比增长8.10%,占商业银行总量的95.09%,总资产合计342.15万亿元,同比增长7.42% [1] - 银行业“强者恒强”格局稳固,六大行与股份制银行占据主导,同时以长沙银行、湖南银行为代表的地方银行通过差异化发展实现稳步前行 [5][6] 银行业整体规模与结构 - 百强榜单包括6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56家城市商业银行、18家农村商业银行、2家民营银行和6家外资法人银行 [2] - 6家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达13.51万亿元,占100家银行的57.80%,总资产合计199.68万亿元,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2]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增长8.55%至5.4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平均值改善至1.34% [2] - 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6家大行+12家股份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和资产规模分别占100家代表性银行的81.18%和80.84% [2] 各类银行表现 - 56家城商行是榜单中数量最多的群体,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合计占比达13.58%,江苏银行已跃升为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商行 [3] - 18家农商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同比增长9.67%,展现出强劲活力 [3] - 2家民营银行凭借金融科技快速成长,截至2024年末,微众银行资产总额达6517.76亿元 [3] - 6家外资法人银行资本与资产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头部机构展现出良好发展潜力 [3] 地域分布特征 - 从地域分布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和山东等五省市上榜银行数量较多,分别为14、11、10、10和7家银行 [3] - 上述五省市上榜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合计达20.20万亿元,占100家代表性银行的86.46% [3] 湖南本土银行表现 - 长沙银行排名第34位,较上年上升2位,202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671.42亿元,较上年增长11.41%,资产规模为11467.48亿元,净利润为79.0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7% [4] - 湖南银行排名从去年的第63位上升至第59位,202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343.07亿元,较上年增长8.79%,资产规模为5653.38亿元,净利润为33.5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5% [4] - 湖南银行发展势头不减,截至2025年6月末,总资产已达6019.40亿元,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 [5] 头部银行排名与关键指标 - 榜单前十以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主,中国工商银行再次夺得第一 [1] - 根据榜单数据,排名前列的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36,243.42亿元)、中国建设银行(31,655.49亿元)、中国农业银行(25,823.05亿元)、中国银行(23,442.61亿元)等 [9]
上市银行不良出清与拨备压力观察
国信证券· 2025-09-29 10:04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优于大市"评级 [2][5] 核心观点 - 银行资产质量稳定得益于历史上各领域不良贷款轮流暴露出清 包括小微贷款、制造业及批零行业贷款、房地产开发贷、城投贷款和零售贷款 不良暴露分摊在较长时期且不同领域轮流暴露而非集中爆发 对银行报表影响被摊薄 [1] - 银行通过主动调整贷款结构应对风险 例如在制造业及批零行业贷款不良快速上升时压降这两个行业贷款占比 [1] - 银行通过拨备操作实现利润平滑 多数年份超额计提拨备 为利润稳定增添两道屏障:不良生成率上升时首先体现为超额计提力度减弱而非拨备计提增加;历史累积存量拨备可用于减轻当下拨备压力 [1] - 非信贷领域不良资产经历出清 包括表内非标、ABS、信用债及资管新规前表外理财 这些领域风险已出清或占比很小 非信贷减值损失相对贷款减值损失比例降至历史低位 [1] - 目前上市银行整体不良生成率边际稳定但处于较高水平 约0.7% 比2015年峰值有所回落但并非完全没有资产质量压力 [2] - 不同银行资产质量压力、拨备计提压力、存量拨备利润维持能力等表现分化 大行及一些城商行表现相对更好 [2] - 今年是此轮业绩下行周期尾声 预计明年行业基本面改善 [2] 各领域不良贷款轮流暴露与出清 - 以2011年作为不良暴露与出清起点 风险化解持续约15年 2011年行业不良生成率转为正值后一路攀升 2015年达到顶峰 [12] - 2010年房地产政策收紧且央行收紧货币政策 2011年房地产调控效果显现 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回落 影响宏观总需求 制造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 [12] - 温州区域流动性危机成为此轮不良资产出清标志性起点 当地不良率2013年达4.41% 2024年末降至0.58% [18] - 小微贷款风险暴露 部分银行大量投放小微贷款 2012年前后经济下行导致不良率快速上升 [18] - 制造业与批零行业不良已经出清 不良率2012年后持续上升 批零行业不良率2016年达峰值7.79% 制造业不良率2018年达峰值6.12% 2023年末回落至2010年水平附近 [26][29] - 工商银行采矿业不良率从2013年开始上升 2019年达峰值 目前降至较低水平 [29] - 房地产行业不良率见顶回落 房地产开发贷不良率2020年前不超过1.4% 2021年后快速上升 2023年达峰值4.42%后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35][37] - 2020年末上市银行房地产对公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仅6% 广义口径下占比仅11% 远低于2010年末制造业与批零行业风险暴露前24%的占比 [37] - 化债降低城投风险 城投贷款不良率2023年后缓步下降 2024年后明显回落 [41][44] - 零售贷款风险正在暴露且尚未见顶 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在内的各类型零售贷款不良率都在上升 [50][53] - 其他领域贷款对整体风险影响不大 电热水气行业不良率很低 票据贴现一般没有不良贷款 剩余行业贷款分布零散且总体占比不高 [60] 主动调整贷款结构应对风险 - 银行在风险暴露过程中主动调整贷款结构降低风险 制造业和批零行业风险暴露后降低这两个行业贷款配置 将信贷资源投向低风险个人贷款领域 包括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等 [66] - 贷款结构调整过程大约发生在2014-2020年 与零售转型同步 [66] - 2021年后住房贷款需求减少、提前还款增加导致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明显回落 近几年普惠贷款政策支持推动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提升 [68] 通过拨备削峰填谷 - 银行通过拨备计提平滑利润 景气度高时多计提拨备 景气度低时少计提拨备 减轻不良贷款暴露对净利润影响 [69] - 2012年及之前不良生成率很低 银行拨备超额计提幅度很大 2013年后不良生成率攀升 但大部分年份上市银行整体仍超额计提拨备 [70] - 2022年以来上市银行超额计提力度降低 通过新增拨备平滑利润空间收窄 [72] - 目前上市银行拨贷比、拨备覆盖率、超额拨贷比均处于历史中间水平 [75] - 上市银行整体存量拨备还可释放至少8000亿元净利润 足够保持约四年净利润不减少 [81][82] 非信贷不良资产出清 - 银行非信贷领域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包括表内非标、ABS、企业债及资管新规前表外理财 [81] - 截至2025年6月末上市银行非标资产相对贷款比例仅1.4% 表内ABS相对贷款比例仅0.9% 企业债相对贷款比例4.1% [81] - 资管新规前银行理财风险在资管新规后转入表内处置 例如招商银行2020-2021年共为回表理财资产计提减值231亿元 [8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资产质量和拨备压力表现较好且估值较低的成都银行、长沙银行、张家港行、瑞丰银行 [2] - 四季度推荐基本面有望率先走出拐点的优质顺周期个股 包括宁波银行、常熟银行 [2]
上市银行“十四五回望”之资负结构与息差变迁
招商证券· 2025-09-28 23:09
报告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推荐(维持)[3] 核心观点 - 上市银行在"十四五"期间呈现出"资产端强对公,负债端强零售"的显著特征[6][12] - 资产端对公贷款占比提升6.2个百分点至63.22%,负债端个人存款占比提升10个百分点至49%[6][14] - 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1.11个百分点至3.32%,计息负债成本率下降44个基点至1.85%,息差收窄70个基点至1.53%[6][14] - 城商行在资产端对公贷款占比提升幅度最大(8.15个百分点),负债成本下降幅度最大(56个基点),息差收窄幅度最小(60个基点)[6][18] - 未来银行息差企稳回升的高度取决于负债端下行空间,速度取决于3-5年期定期存款到期节奏[6][13] 资负结构变化 - 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提升2.31个百分点至56.49%,其中对公贷款占比提升6.2个百分点至63.22%[14] - 存款占计息负债比重小幅提升85个基点至73.21%,存款呈现定期化和零售化趋势[14] - 活期存款占比下降11.96个百分点至30%,个人存款占比提升10个百分点至49%[6][14] - 房地产行业贷款占比下降1.63个百分点至5.28%,个人贷款占比下降6.13个百分点至30.37%[14] - 国有行存款脱媒现象明显,存款占计息负债比重下降4.18个百分点[18] 收益率与息差变化 - 生息资产收益率从4.43%下降至3.32%,其中贷款收益率下降1.53个百分点[14] - 计息负债成本率从2.29%下降至1.85%,其中存款成本率下降38个基点[14] - 净息差从2.23%下降70个基点至1.53%,存贷利差收窄115个基点至2.04%[14] - 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息差分别下降70、75、60、81个基点[6] - 城商行负债成本下降56个基点,降幅最大,主要因前期高息揽储后利率下调[6][18] 各银行板块表现 - 城商行对公贷款占比提升8.15个百分点至69.26%,幅度最大[6][18] - 农商行存款占比提升5.06个百分点至84.23%,增幅最大[18] - 股份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117个基点至3.34%,降幅最大[18] - 国有行计息负债成本率仅下降13个基点至1.65%,降幅最小[18] - 城商行净息差下降60个基点至1.53%,收窄幅度最小[6][18]
友阿股份、通程控股相关公司新增一项120.00万元的招标项目
新浪财经· 2025-09-28 21:27
招标项目信息 - 长沙银行发布资产托管多层穿透投资监督系统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预算金额120万元 [1] - 项目招标时间为2025年9月28日 [1] 股权结构 - 长沙银行由友阿股份持股5.69% [1] - 通程控股持有长沙银行3.07%股权 [1]
队伍扩充!又有2家上市银行中期分红落地,六大行派发超2000亿
新浪财经· 2025-09-28 08:38
中期分红实施进展 - 沪农商行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41元 总计派发23.24亿元 发放日为9月26日 [1][2] - 长沙银行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元 总计派发8.04亿元 发放日为9月26日 [1][2] - 苏农银行每股派发0.09元 总计1.82亿元 已于9月19日完成派发 [2][3] - 民生银行每股派发0.136元 总计59.54亿元 已于9月16日完成派发 [2][3] - 常熟银行每股派发0.15元 总计4.97亿元 已于9月8日完成派发 [2][3] 国有大行分红规模 - 六家国有大行现金分红总额达2046.57亿元 [1][4] - 工商银行派息总额503.96亿元位列上市银行之首 [4] - 农业银行拟分红418.23亿元 建设银行拟分红486.05亿元 [4] - 中国银行拟分红352.5亿元 邮储银行拟分红147.72亿元 交通银行拟分红138.11亿元 [4] 股份行与城农商行分红情况 - 中信银行 平安银行 华夏银行已发布中期利润分配方案 [4] - 上海银行 张家港行 宁波银行已发布中期利润分配方案 [4] - 招商银行计划中期分红比例为35% 预计2026年1月至2月实施 [6] - 江苏银行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定中期分红方案 [7] 中期分红政策动向 - 招商银行 常熟银行 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首次实施中期分红 [6] - 无锡银行在年报中明确可进行中期现金分红 [7] - 厦门银行股东大会已授权董事会决定中期分红方案 [7] - 南京银行公告中期分红议案 具体方案将依法决策后实施 [7] - 郑州银行明确表示2025年上半年不进行中期分红 [8] 行业分红背景与影响 - 2024年A股42家上市银行分红总额达6325.94亿元 创历史新高 [8][10] - 国有大行2024年合计派息4206.34亿元 占上市银行分红总额66.5% [9] - 工商银行2024年累计分红1097.73亿元 建设银行分红1007.54亿元 [9] - 招商银行2024年分红504.40亿元 分红比例35.32% [10] - 江苏银行2024年以95.54亿元分红金额领跑城商行 [10] - 新"国九条"明确强化现金分红监管 鼓励增加分红频次 [10]
固收深度报告20250927:从42家上市银行半年报解读银行债券投资“攻守道”
东吴证券· 2025-09-27 22: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外部环境驱动利率波动、债券供需与政策导向共振影响债券投资收益 2025年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债券投资规模扩张、损益有别 银行业整体收益向好但仍存隐忧 不同银行类型表现分化 国有大行压力相对可控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42家上市银行的债券投资体量 - 债券投资总体规模上 2025H1 42家上市银行三类债券型金融资产总规模分别为债权投资类52.8万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4.2万亿元、其他债权投资27.3万亿元 较2024年末分别环比增长3.90%、18.44%、16.15%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较多 或博弈价差收益增厚总体收益 [9] - 不同银行类型的债券投资分布结构有所分化 2025年上半年国有大行及城商行债券配置盘稳定增长 股份行和农商行配置力量减弱 交易盘发力 呈现“大行配置稳健、中小行交易弹性突出”特征 [13] - 债券投资券种分布向政府类债券倾斜 2025年上半年各类商业银行增配政府类债券较多 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平均环比增幅约10% 农商行稍少 金融债和其他债券配置力量分化 各类银行均以政府类债券规模大 金融债其次 信用类债券小 [18] - 金融资产类型与其债券品种结构呈现相关性 债券配置盘利率债稳健增长且为核心 信用债配置力度加大 金融债趋弱 交易盘以利率债及金融债为核心 增幅显著 债券投资板块呈“稳健打底、弹性增益”持仓格局 [22] 42家上市银行的债券投资损益情况 - 票息收益方面 2025H1 42家上市银行票息收益合计11332.00亿元 同比下降1.51% 收益总体稳定但同比回落或与基准利率下行有关 未来票息收益下滑速度预计放缓 仍为主要来源 [26]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方面 2025年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117.26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81.16% 债市震荡中博取资本利得难度大 交易层面或存浮亏 [28] - 投资收益方面 2025年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实际投资收益合计约2875.05亿元 同比增长31.96% 银行可通过卖出老券和到期存量债券增厚收益 [31] 归因及总结 外部环境驱动 - 利率波动上 “调整多、机会少”的债市环境致存量债券价格下跌 与2025H1上市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大幅下降81.16%相关 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受影响更显著 [35] - 债券供需上 2025H1国债、地方政府债与政金债供给同比增加 新发行债券票面利率降低 叠加部分高票息存量债券到期 推动银行债券投资票息收益环比回落 [37] - 政策导向方面 监管提高低评级信用债风险权重 倒逼银行减少配置 规范金融资产分类限制“随意重分类” 凸显上半年公允价值亏损 [43][46] 银行业债券投资压力情况及后市展望 - 整体收益向好但仍存隐忧 2025年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债券投资实际收益约1.42万亿元 同比增长3.82% 但票息收入面临下滑压力 波段交易难度提升 盈利模式或难持续 [3][47] - 不同银行类型表现分化 国有大行压力相对可控 国有大行票息收益稳步增长 交易盘有优势 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相对脆弱 债市“逆风期”盈利压力增加 未来或增加权益等市场资金配比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