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燕麦科技(688312)
icon
搜索文档
燕麦科技(688312) - 2024 Q4 - 年度业绩
2025-02-12 16:00
营业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总收入49786.99万元,较上年同期32691.26万元增长52.29%[4] - 2024年营业利润9673.23万元,较上年同期6704.41万元增长44.28%[4] - 2024年利润总额9660.33万元,较上年同期6702.96万元增长44.12%[4] 净利润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835.98万元,较上年同期6856.26万元增长43.46%[4]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491.23万元,较上年同期5229.72万元增长62.36%[4] 每股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68元,较上年同期0.48元增长41.66%[4] - 2024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净资产9.85元,较期初9.19元增长7.21%[4] 资产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末总资产169275.20万元,较期初149644.79万元增长13.12%[4] - 2024年末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142697.27万元,较期初133100.78万元增长7.21%[4] 净资产收益率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19%,较上年5.15%增加1.04个百分点[4]
燕麦科技(688312) - 关于全资子公司收购AxisTec股权的进展暨收购完成公告
2025-02-06 19:17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4年11月28日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收购AxisTec公司67%股权议案[2] - 2025年2月5日支付收购AxisTec公司67%股权剩余5%交易对价款[3] - 2025年2月5日完成购买AxisTec公司67%股权全部交割事宜[3] - 交割完成后公司通过新加坡全资子公司间接持有AxisTec公司67%股权[3]
燕麦科技:关于全资子公司收购AxisTec股权的进展公告
2024-12-18 18:1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4年11月28日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收购AxisTec公司67%股权议案[2] - 2024年12月18日AxisTec公司完成股东信息变更登记[3]
燕麦科技:关于全资子公司收购AxisTec股权的公告
2024-11-29 18:0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拟385.92万新加坡元收购AxisTec公司67%股权[2][5][11][13] - 2024年11月28日董事会审议通过收购议案[5] - 2024年11月29日签署《股权购买协议》[13] - 交割时间为2024年12月5日上午11点[14] 业绩总结 - 2024年6月30日AxisTec资产总额1405.806681万元、净资产588.874410万元[11] - 2024年1 - 6月AxisTec营业总收入1866.882770万元、净利润15.345724万元[11] 未来展望 - 交易完成后将形成商誉,存在减值风险[17] - 收购后业务整合能否达预期存在不确定性[18]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半导体行业发展快,硅光子技术前景广阔[16] - 标的公司主营硅光检测等设备及服务[16] 其他新策略 - 公司将推进交易并依法披露进展[18]
燕麦科技:关于注销部分募集资金专户及理财产品专用结算账户的公告
2024-11-18 16:48
募资情况 - 公司公开发行3587万股,每股19.68元,募资7.059216亿元,净额6.2612038245亿元[2] 项目变更 - 2021年12月24日终止《自动化测试设备及配套建设项目》,投入《年产2400台/套智能化测试设备项目》[4] 账户变动 - 多个银行及证券账户注销,部分证券账户存续[5][7] 专户处理 - 募投项目专户资金用完将注销,部分理财专户未买产品将销户[8]
燕麦科技(688312) - 投资者关系活动表
2024-11-05 15:35
公司业务发展情况 - 公司坚持技术同源性、客户协同性原则来寻找优质并购项目[1][8] - 杭州燕麦主要以FPC检测业务为主,其他业务目前还在讨论中[2] - 公司新业务如传感器、半导体等已有一定收入[11] - 子公司麦科捷目前处于实验机验证阶段,出现负净资产符合公司预期和规划[12] 财务及股东权益情况 - 公司三季度业绩连续超预期,体现了公司业务稳健增长[5] - 公司账面现金充足,通过低利率理财实现了稳定收益[5] - 公司汇兑损失400多万在公司合理预期范围内[4][6][7] - 公司欢迎各位股东参加股东大会,保障各位股东的合法权利[6][7] 研发及创新情况 - 公司持续保持较高强度研发投入,注重技术创新[3] - 公司除了股权激励外,对研发团队还有其他政策支持[3]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暂时没有发行可转债或回购股份的相关计划[10] - 公司将综合考虑财务状况、市场环境等因素,做出符合公司和股东利益的分红决策[5]
燕麦科技(688312) - 投资者关系活动表-20241031
2024-10-31 16:38
行业壁垒高 - FPC测试行业因为是非标定制化,在精密机械、微小信号测量、精密微针、软硬件结合等领域有非常多独特的技术要求,且每年需要跟随大客户不断进行技术迭代和创新,技术壁垒和客户壁垒很高,其他厂商不容易进入[1] 软板检测范围 - 软板检测除了测试电性能,还涉及软板的外观检测,目前行业内主要以人工检测为主[2] 公司产业链布局 - 公司主要以检测为主,围绕元件级和板级进行拓展[3] - 公司已在越南设立工厂,配合下游客户产业链布局需要,另外计划设立泰国工厂,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公司将合理控制海外布局规模,核心研发仍在国内进行[4]
燕麦科技:关于召开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4-10-25 15:35
业绩说明会信息 - 2024年11月4日15:00 - 16:00举行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3] - 投资者可于11月4日前会前提问,方式为访问指定网址或扫描小程序码[2] - 说明会以网络互动形式在价值在线召开[4] 参会及交流信息 - 参加人员含董事长兼总经理刘燕,可能调整[6] - 投资者可在说明会期间通过指定方式参与交流[6] 其他信息 - 2024年10月18日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3] - 联系人是董事会办公室,有电话和邮箱[7] - 会后可通过价值在线或易董app查看情况及内容[7]
燕麦科技(688312) - 投资者关系活动表-20241017
2024-10-21 16:21
财务费用率增长原因 - 第三季度汇兑损失400多万元,而往年同期为正收益,导致财务费用率同比有较明显增长[2] 终端产品迭代对公司测试设备需求的影响 - 终端产品的迭代更新对软板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其形态、功能和数量上,下游产品的技术创新力度是影响公司测试设备需求量的重要因素[3] 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 -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大幅增长主要因为下游客户的集中度提高带来公司份额增长,以及终端产品的技术创新对检测设备的需求拉动[3] - 在主业和新业务板块的收入大增同时,期间费用增长幅度低于收入增长幅度,导致第三季度净利润增幅更大[3] 收入确认的季节性特点 - 三四季度是确认验收的高峰期,每年九月至次年二月为来年项目做预研打样,二季度主要是量产交货[3][4] 毛利率波动原因 - 公司前三季度总体毛利率为56.78%,属于正常的波动[4] MEMS测试设备的应用领域 - MEMS传感器在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等领域均有较大应用前景,公司首先向消费电子领域客户供货,规划先打好基础实现正常造血后,再向其他领域做更多拓展和布局[4]
燕麦科技:2024Q3点评报告:Q3业绩超预期,AI iPhone+半导体检测放量增长
中泰证券· 2024-10-18 12: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维持"增持"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成长性分析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长7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2%,其中Q3收入同比增长11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0%,业绩超预期 [2] - 公司业绩表现靓丽,主要原因包括:①受益于3C行业景气度回暖,公司主业FPC测试设备业务同比实现大幅增长;②半导体测试设备与车载电子业务贡献一定收入 [2] 盈利能力分析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56.78%,同比下降1.23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54.41%,同比上升1.03个百分点 [2]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3.07%、9.27%、-2.47%、29.27%,同比分别下降1.28个百分点、1.63个百分点、上升8.33个百分点、下降9.12个百分点 [2] 现金流及营运能力分析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为-979万元,由正转负,主要由于订单增长导致购买商品与劳务所支付的现金增加 [2]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存货/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243/148天,同比分别改善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 - 公司有望深度把握苹果创新浪潮契机,主业软板检测业务业绩有望持续高增,同时积极布局第二成长曲线半导体测试设备,进一步增厚业绩 [2]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8亿元、6.7亿元、8.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9亿元、1.66亿元、1.86亿元 [2] 估值 - 2024-2026年公司PE分别为52、28、25,PEG分别为1.7、0.3、2.0 [2] 风险提示 - 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