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文化(000802)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文化(000802) - 2025 Q3 - 季度财报
2025-10-24 20:10
收入和利润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9208.62万元,同比微增0.48%[5]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2.5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1.44%[5][9] - 公司营业收入为2.50亿元,较上期0.99亿元增长151.5%[21]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69.81万元,同比下降915.56%[5]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5亿元,同比下降665.04%[5] - 公司净亏损为3.05亿元,较上期净亏损0.40亿元扩大664.8%[22] - 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3.05亿元,较上期净亏损0.40亿元扩大664.8%[22] - 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4265元,较上期-0.0557元恶化665.7%[23] 成本和费用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成本为4.51亿元,同比大幅上升494.54%[9] - 公司营业总成本为5.29亿元,较上期1.51亿元增长250.2%[21] 现金流量表现 - 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585.73万元,同比转正增长159.86%[5][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本期为8585.7万元,上期为-1.434亿元,改善约2.293亿元[24][25]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43.8%,从2.989亿元增至4.297亿元[24]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下降2.3%,从3.276亿元降至3.200亿元[24] - 支付各项税费同比大幅增长737.8%,从96.4万元增至807.6万元[24] -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同比下降76.7%,从1.132亿元降至2641.2万元[2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62.9万元,同比由正转负,上期为6332.6万元[25]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2.5亿元,与上期持平[25] -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2.5亿元,同比增加5000万元[2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195亿元,较期初增长95.0%[2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5818.8万元,上期为净减少7543.3万元[25]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19,455,700.10元,较期初62,411,495.78元增长91.4%[17]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报告期末总资产为19.85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25.39%[5] - 公司总资产为19.85亿元,较上期26.61亿元下降25.4%[18]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7.79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28.15%[5]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85,905,274.07元,较期初225,273,298.22元下降61.9%[17] - 预付款项期末余额为555,221,283.44元,较期初951,640,837.57元下降41.6%[17] - 存货期末余额为43,017,090.51元,较期初201,320,078.99元下降78.6%[17] - 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860,409,801.59元,较期初1,490,842,202.53元下降42.3%[17] - 公司预收款项为2.39亿元,较上期5.98亿元下降60.0%[18] - 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为2.55亿元,较上期2.60亿元下降2.1%[18] - 公司使用权资产为0.24亿元,较上期0.30亿元下降20.9%[18] - 公司无形资产为4.66亿元,较上期4.97亿元下降6.3%[18] 非经常性项目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计提诉讼预计赔偿金额导致其他营业外支出为4910.55万元[6] - 年初至报告期末收到电影项目政府补助1566.75万元[6] 影视项目进展 - 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预计于2025年1月29日发行[13] - 电影《南京照相馆》计划于2024年12月开拍,预计2025年7月25日发行[13] - 电影《东极岛》计划于2024年6月开拍,预计2025年8月8日发行[13] - 电影《用武之地》预计于2025年12月31日发行,目前处于后期制作阶段[13] - 电视剧《我叫赵出息》已于2025年3月13日播出[14]
影视院线板块10月23日涨2.29%,幸福蓝海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7.84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23 16:20
板块整体表现 - 10月23日影视院线板块整体上涨2.29%,显著跑赢上证指数(上涨0.22%)和深证成指(上涨0.22%)[1] - 板块内个股普遍上涨,幸福蓝海以20.00%的涨幅领涨,欢瑞世纪涨幅为10.07%[1] - 当日影视院线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7.84亿元,而游资资金净流出1.88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出5.96亿元[2] 领涨个股表现 - 幸福蓝海收盘价为23.46元,涨幅达20.00%,成交量为67.67万手,成交额为14.6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79亿元,主力净占比为18.99%[1][3] - 欢瑞世纪收盘价为6.34元,涨幅为10.07%,成交量为124.91万手,成交额为7.8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61亿元,主力净占比为20.61%[1][3] - 捷成股份收盘价为6.36元,涨幅为3.25%,成交量为199.35万手,成交额为12.5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8005.87万元,主力净占比为6.37%[1][3] 其他活跃个股 - 华谊兄弟收盘价为2.53元,涨幅为2.85%,成交量为91.36万手,成交额为2.2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948.84万元,主力净占比为17.34%[1][3] - 光线传媒收盘价为16.80元,涨幅为2.44%,成交量为65.59万手,成交额为10.9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5503.75万元,主力净占比为5.05%[1][3] - 中国电影收盘价为13.94元,涨幅为1.31%,成交量为51.69万手,成交额为7.1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4848.77万元,主力净占比为6.78%[2][3] 资金流向分析 - 幸福蓝海、欢瑞世纪、捷成股份、华策影视、光线传媒、中国电影、奥飞娱乐、华谊兄弟、百纳千成、博纳影业等10只个股均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3] - 幸福蓝海主力净流入金额最高,达2.79亿元,欢瑞世纪主力净流入1.61亿元,捷成股份主力净流入8005.87万元[3] - 多数个股游资呈现净流出状态,其中欢瑞世纪游资净流出7994.47万元,幸福蓝海游资净流出4125.02万元[3]
“北京礼物”北辰店亮相全球妇女峰会会展核心区,超3000件商品展示北京文化魅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5 12:19
核心观点 - 公司于2025年全球妇女峰会期间在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开设“北京礼物”北辰店,定位为“礼遇京华 会聚天下”,旨在通过精准选品与便捷服务为与会嘉宾打造沉浸式文化消费体验,展示北京文化魅力与服务温度 [1] 门店服务与定位 - 门店依托核心会展资源优势,采用“精准选品”与“便捷服务”双轮驱动模式 [1] - 门店重点升级购物退税服务体系,全面开通离境退税与“即买即退”双模式,境外参会代表凭有效证件可现场办理 [3] - “即买即退”服务提供单日累计最高22万元的退税额度,宾客通过信用卡预授权担保可即时获取等额预付金,简化流程提升便捷度 [3] 产品策略与选品 - 门店紧密围绕峰会参会代表以女性为主的特点,构建涵盖非遗技艺、中华老字号、时尚美妆与文化IP等领域的文创产品矩阵,精选商品总计超过3000件 [3] - 产品矩阵兼顾文化内涵、女性偏好与实用美学,具体包括天坛冰箱贴、故宫文创系列、毛绒熊猫挂饰、珐琅厂工艺礼品、“竹福”系列文创及京妆品牌甄然的美妆产品等 [3] - 产品矩阵兼具“古都风韵”的文化厚重感与国际审美视野,契合全球参会者的多元化需求 [5] 品牌经验与行业地位 - “北京礼物”品牌已深度服务多项国际重大活动,包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北京服贸会、亚投行年会等,积累了成熟的文化服务保障经验 [5] - 品牌以文创为媒介,成为外宾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首都现代风貌的窗口 [5]
影视院线板块10月14日跌1.29%,博纳影业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95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14 16:46
板块整体表现 - 10月14日影视院线板块整体下跌1.29%,表现弱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下跌0.62%,深证成指下跌2.54% [1] - 板块内个股普遍下跌,在列出的20只个股中,仅2只上涨,18只下跌 [1][2] 领涨与领跌个股 - 博纳影业领跌板块,跌幅达2.71%,收盘价为5.39元,成交量为40.34万手,成交额为2.21亿元 [2] - *ST天择和中视传媒为板块内仅有的两只上涨个股,涨幅分别为0.20%和0.12% [1] 资金流向分析 - 当日影视院线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95亿元,显示机构资金呈撤离态势 [2] - 游资资金净流入8257.35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13亿元,表明零售投资者资金在流入 [2] - 捷成股份和百纳千成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金额分别为2636.40万元和2556.36万元,主力净占比分别为4.05%和11.14% [3] - 博纳影业主力资金净流出443.64万元,主力净占比为-2.01%,同时游资净流出1076.97万元 [3]
高炉音乐会已成北京文化“金名片”
北京晚报· 2025-10-12 14:43
文化节与音乐会活动 - 2025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在首钢园启幕 三高炉再次上演高炉音乐会 该音乐会自2021年首次亮相后已成长为北京文化的金名片[1] - 音乐会以山河永定·家国长安为总纲 分为红色追忆与多彩未来上下两篇 运用旋律串联民族精神传承与时代发展脉动[1] - 创作团队利用三高炉钢铁结构打造可呼吸的舞台 通过灯光投影和环绕音响系统营造沉浸式声光电效果 例如红色光影模拟抗战烽火 蓝色波纹勾勒永定河轨迹[1] 首钢园转型与发展 - 首钢园经历从山到海 从火到冰 从厂到园的三次转变 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2] - 三高炉焕新升级为首发首秀首展平台 一高炉变身为So-Real科幻乐园 四高炉转型为首钢国际会展中心 成为工业遗存可持续利用亮点[2] - 永定河集融合自然山水 工业遗存与时尚商业 打造滨水活力岸线 WTT赛事期间永定河集及火车餐厅等新消费场景客流量累计近4万人次[2]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 -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自2021年9月29日开街后迅速成为京西网红打卡地 已集聚15景 30院 百余铺[2] - 2024年模式口游客接待量超过600万人次 并在今年初获评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 - 街区完成多项改造 如西山翠林茶社变为法海寺壁画艺术馆 老爷庙更新为模式口历史文化民俗陈列馆古道斯存 并引入精品咖啡 民宿 餐饮品牌[2] 文化节系列活动与推广 - 文化节期间市文物局将推出山河寻脉之旅系列直播活动 探访云居寺 法海寺 承恩寺等3处文化遗产地 聚焦文物保护与数字化展示[3] - 文化带沿线8个区同步开展主题系列活动 例如石景山书院开院 打造集典籍收藏 学术研究 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文化空间[3] - 各区活动包括大兴区举办全民文化季 海淀区开展贝家花园展览和中关村舞剧展演 房山区举办首届非遗展示周等 全方位展示文化带魅力[3]
北京文化大宗交易成交1700.00万股 成交额697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09 17:25
大宗交易概况 - 10月9日发生一笔大宗交易,成交量1700万股,成交金额6970万元,成交价为4.10元,相对当日收盘价折价7.66% [2] - 买方营业部为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卖方营业部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人体育场北路证券营业部 [2] 近期股价与资金表现 - 10月9日收盘价为4.44元,当日下跌2.63%,日换手率为2.75%,成交额为8750.01万元 [2]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033.24万元,近5日累计下跌4.31%,近5日资金合计净流出2443.12万元 [2] 融资余额变动 - 公司最新融资余额为2.39亿元,近5日增加3950.90万元,增幅为19.84% [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1月18日,注册资本为71590.0255万元人民币 [3]
北京文化今日大宗交易折价成交1700万股,成交额697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09 16:47
交易概况 - 北京文化于10月9日发生大宗交易,成交股数为1700万股,成交总额为6970万元 [1] - 该笔大宗交易成交额占公司当日总成交额的44.34% [1] - 成交价格为每股4.1元 [1] 价格分析 - 大宗交易成交价4.1元较当日市场收盘价4.44元出现折价 [1] - 此次交易折价幅度为7.66% [1]
《北京·东城》画册亮相2025北京文化论坛获好评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09 12:54
画册发布与内容 - 画册《北京·东城》于2025年9月23日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亮相 [3] - 画册由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编并由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 [3] - 画册采用中英双语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介绍东城区 [1] 画册结构与定位 - 画册分为六个篇章:国家中枢、千年古都、文化名城、人间画卷、宜居福地、现代城市 [1] - 东城区定位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1] - 画册旨在为外界了解东城区提供全面而生动的窗口 [1] 市场反响与价值 - 画册凭借优质内容与独特价值受到2025北京文化论坛现场嘉宾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3] - 画册立体呈现东城区兼具古都韵味和现代风光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成就 [1]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邱章红:新技术浪潮如何重塑全球电影行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21:32
技术对电影行业的影响 - 电影行业与技术密不可分 电影史就是一部技术革新史 每一次重大技术突破都深刻改变其形态、语言、观感体验及产业[4] - 新技术浪潮带来五方面深远影响:制作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 AI工具和虚拟制作技术显著缩短制作周期 创意潜能释放与创作民主化 AI技术降低高质量影视内容制作门槛 让更多创作者实现创意 IP运营与商业模式革新 原始IP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衍生各种形态内容 形成更强大的生态壁垒和更灵活的商业模式 人机协同成为新常态 人类创意、审美和情感洞察力与AI执行效率更紧密结合 行业竞争格局重塑 拥抱技术、善用"AI+IP"的公司有望获得巨大优势 或导致行业洗牌加速[5] - 中国电影人积极拥抱技术革新 从《流浪地球》系列宏大的科幻场景到《长安三万里》数字技术与国风美学的完美结合 证明技术正助力讲述更精彩的中国故事 推动中国电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5] 人类在电影行业的不可替代性 - 人类不可替代性源于反思能力 优秀电影作品能引发深刻反思 人类创作始于"为什么" 或是想要表达的观点、探讨的问题、分享的感受[7] - 人类具有审美能力 AI可提供无数滤镜和风格 但最终哪个"更好""更对味"需要人类基于美学修养和创作意图决断[7] - 人类想象力是在"上限之上" 表现"从0到1"的原创力 AI想象力是在"上限之下" 擅长基于现有语料数据的"组合创新" 但难以实现真正的"元创新" 包括提出前所未有的概念、全新叙事范式或美学风格[7] - 人类具有领导力 电影是集体艺术的巅峰 导演核心工作不仅是做出个人艺术选择 更是激发整个团队创造力 引导向共同愿景 这种基于情感、信任和愿景的领导力是人类独有的[8] 人机协同关系 - 人与智能体将进入"共存共创"状态 智能体可注重剧本写作、图像生成与音乐创作、想象力、策划和创意等能力的训练 人类应注重原始创意、对智能体生成内容方向的约束和控制、对智能体生成结果审美判断等能力的培养[8] 电影行业新型伦理框架 - 新伦理框架需从创作、经济、社会和生态伦理四个维度构建 创作伦理方面 AI生成剧本、音乐、角色形象或镜头的著作权归属如何界定 经济伦理方面 AI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产生的利润增量应如何分配 社会伦理方面 当历史人物、新闻事件被逼真篡改和重新演绎时 社会如何信任影像作为历史记录的价值 生态伦理方面 训练大型AI模型需要巨大算力 消耗大量能源和水资源 产生可观碳足迹 如何确保可持续发展[10] - 电影是重要文化载体和大众情感记忆组成部分 行业须主动联合立法者、技术专家、伦理学家和公众 共同构建伦理"护栏" 确保技术在赋能艺术的同时不致脱轨 守护人类文化的丰富、真实与尊严[10] 技术对艺术教育的影响 - 技术浪潮重塑艺术教育的根基、路径和目标 传统"画架+画笔画一生"或"一台摄像机拍天下"的教育模式已无法应对新时代挑战[11] - 艺术教育需进行系统性变革 核心目标是培养手握利器、心怀慈悲的新一代创作者 精通技术 关注技术为何服务[11] - 艺术教育者需进化 更像是思维的启蒙者、项目的策动者和伦理的守护者 不必是所有技术专家 但必须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跨学科整合、主持伦理辩论的"大师"[11] 技术工具破解文化差异壁垒 - 短剧已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第一大主力 出海面临语言层面挑战 语言翻译准确性与审美传达失真 字幕与语音同步问题 文化层面挑战 价值观差异引发误读或抵触 文化符号存在本土性与"不可译性" 形式层面挑战 "快餐式"叙事结构与海外主流内容偏好冲突[13] - 破解文化差异壁垒需克服剧本叙事障碍与伦理适配问题 通过智能化创作平台对原始剧本进行语义解构、价值提炼及跨文化重写 构建基于地理围栏的动态文化禁忌数据库 基于GPS/IP定位匹配本地化规则 实现内容审核的本地化精准管控[13] - 需系统性解决文化适配、合规与正向引导等问题 才能更好面向全球市场[13]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丨于克凌:香港出版界如何拥抱人工智能?
中国新闻网· 2025-09-27 18:14
阅读习惯变化 - 香港纸质书阅读量逐年下跌 2022年至2025年间纸本书年均阅读量中位数从8本下降至5本[3] - 电子阅读时间显著增长 但大部分读者仍会为严肃或喜欢的内容购买实体书[3] 实体书店冲击 - 电子书主要由传统出版商提供 对出版界销售层面影响不大[4] - 实体书店受冲击显著 联合出版集团在香港的实体书店数量减少 大型连锁书店大众书局十几间分店全部结业[4] AI技术应用 - AI辅助创作大幅提升效率 电子书格式从简单PDF发展为功能齐全的加密格式[6] - AI协助校对 装帧设计和插画绘制 降低创作门槛 例如《山海经》神兽绘制可借助AI生成静态图画和视频[6] - AR/VR技术应用增长 儿童书籍通过二维码观看动画 部分书籍融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带动销售[6] - AI数字人营销解决出版公司规模小难以培养主播的痛点[6] 企业科技实践 - 联合电子出版有限公司开发"中华文化有意思"项目 用元宇宙和AI技术呈现中华传统文化图书[8] - 构建九龙城寨3D虚拟空间还原历史风貌 基于集团历史文化书籍开发"在九龙城阅见香港"项目[8] 香港书展成功要素 - 结合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嘉年华 设年度主题 文化表演 讲座和知名作家邀请[9] - 国际化城市定位汇聚多语言图书 包括中文英文日文书籍[9] - 市场化运作向参展商和观众收费 图书折扣吸引读者 贸发局广告宣传覆盖至粤港澳大湾区内陆城市[9] 大湾区出版合作 - 大湾区合作出版计划2021年启动 首批15家香港出版社64种图书通过广东3家出版社承接 2022年至2023年陆续出版[11] - 香港出版总会参与深圳读书月 文博会和大湾区书店阅读巡礼 促进文化融合与心灵契合[11] - 共享选题资源与出版资源 优势互补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11] 中外文化交流 - 香港出版界长期向国际推广中华文化 出版故宫系列画册60卷和多语言版本《明式家具珍赏》[12] - 对外汉语教程销售至全球数十个国家 年销量持续良好[12] - 图书作为文艺形式母体 在推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起重要作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