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文化(000802)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文化产业如何转型?
北京青年报· 2025-09-24 03:01
文化传承与文创产业发展 - 文物文创化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以万善正觉殿天宫藻井为灵感的冰箱贴成为爆款文创产品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文创店出现限量发售和提前预约的抢购现象 [1] - 中轴线7.8公里空间序列通过文旅融合形成网红打卡线路 串联正阳门大北照相馆 前门大街铛铛车美食 钟鼓楼京剧主题咖啡馆等体验场景 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可触摸化 [2] - 传统符号现代转译使文化传承突破传统认知 文气浓郁的网红打卡地成为年轻人社交密码 体现文化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的路径 文创载体使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同频共振 [3] 文化产业集群与园区转型 - 郎园Station由上世纪60年代纺织仓库转型为影视创作基地 聚集近200家影视上下游企业 参与2024年春节档4部爆火影片制作 [4][5] - 北影节期间园区承办超百场活动 前三日入园人流近10万人次 带动商业消费1700万元 较平日增长180% 票根联动机制促进文创产品8折消费 [4] - 798·751园区形成以艺术为核心的12大业态泛文化生态圈 吸引600余家机构入驻 2025年上半年游客量突破700万人次 VR科技艺术中心提供沉浸式长征体验 [6] IP赋能与文旅消费拉动 - 北京环球度假区作为全国唯一环球主题IP公园 开业半年使通州游客量同比增长46.7% 五一期间单日限流5万人 优速通售罄 热门项目排队超2小时 [7] - IP效应推动通州从旅游途经地转为消费目的地 周边酒店订单量暴涨800% 催生数百家餐饮民宿购物门店 客源辐射京津冀及周边省份 [8] - 演唱会经济显著带动消费 鸟巢44场大型演唱会观演人数达240万人次 朝阳公园表情球 Q版公仔打卡点等配套活动使看演唱会升级为全域文旅体验 [8][9] 产业经济数据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12223.3亿元 同比增长13.3% 利润总额1759.2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33.5% [1] - 2024年1-8月北京服务性消费额同比增长4.4% 文化娱乐服务带动作用明显 北影节期间朝阳区10余商圈吸引客流超500万人次 销售额4.8亿元 周环比增超10% [9] - 索尼音乐娱乐中国2019年因北京文化地位选址郎园Vintage 强化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 体现国际文化机构对北京文化中心地位的认可 [6]
2025北京文化论坛“虚实无界:视听产业融合破圈”平行论坛举办
中国青年报· 2025-09-24 00:02
行业发展趋势 - 影游融合和动游融合被视为创新性强且产业潜力巨大的趋势 需持续创新应对挑战 [2] - AI技术正在重塑视听产业全链条 需同步建立规范体系以推动健康可持续发展 [3] - 全球影视合拍需寻找共同语言讲述故事 同时保留各自本土特质以实现市场共赢 [2] 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 - 视听媒体是促进中阿人民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平等理性文化对话是推动进步的重要动力 [2] - 国际合作需共同为电影电视和各类平台创作视听内容 探索跨文化叙事模式 [2] 创作与审美导向 - 泛流量时代影视创作需兼顾作品对话流量时代与创作者自我对话 [2] - 新大众文艺繁荣发展需结合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构建网络视听生态 [3]
文化与科技双向奔赴 2025北京文化论坛开幕
中国青年报· 2025-09-23 23:13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 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汇聚全球文化科技领域智慧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位嘉宾参加论坛 [1] - 论坛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组织6场平行论坛 20余场专业沙龙以及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常态化活动 同时举办重要成果发布专场活动 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等配套活动 [6] 文化科技融合案例 - 电影《狼图腾》用超过95%实拍场面斩获多项国际电影大奖 十年间电影在数字技术赋能下不断重塑观众视听经验 [3]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冲入全球影史票房前五 全片共有1900多个特效镜头 平均每个镜头包含5种以上特效元素 [3] - 北京天坛采用实时游客监测系统实现可持续旅游 先进三维数字扫描技术实现古迹虚拟修复 5G网络融入丰富遗产展示形式 提供沉浸式数字体验 [4] 战略方向与城市发展 - 面对人工智能浪潮 需充分认识AI为文化繁荣发展带来创作生产 内容传播 产业生态等方面的重大机遇 积极拓展AI国际合作包括扩大技术合作 加强文化交流 维护共同安全 完善全球治理 [3] -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以更开放姿态推动文化与科技双向融合 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 870多年建都史 北京中轴线历时12年成功申遗 至此北京世界文化遗产达到8处居全球城市首位 [6]
“‘中华古城数字图谱集成’工程”亮相北京文化论坛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23:01
项目概况 - 南京大学中华文明数智创新实验室牵头"中华古城数字图谱集成"工程 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作为重要成果亮相 [1] - 项目以跨学科数智方法赋能古城保护 通过卫星图片、天地图和海量文献资料的算法整合破解保护难题 [1] - 目前技术已应用于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1] 技术应用与规模 - 已完成近3000个中华古城的数字复原和保护区划定工作 [1] - 项目为古城保护提供高效的"中国范式" 为全球人类历史聚落遗产传承保护创新方法和探索标准 [1] 研究方向 - 实验室以文明研究为"主轴" 重点开展文明探源与文明传承研究 [1] - 文明传承项目聚焦中华古城保护数字图谱集成和边疆地域中华古城图谱两大工程 [1]
2025北京文化论坛 |演员胡军:《归队》没有把镜头对准丰碑,而是对准了基石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3 23:01
电视剧《归队》创作视角 - 电视剧《归队》聚焦抗日战争中无名普通战士而非历史丰碑人物 [1] - 剧情核心对准十四年抗战期间连姓名都未留下的基层士兵群体 [1] - 通过平民化叙事视角展现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基石力量 [1] 文化产业内容创作趋势 - 主旋律作品呈现微观叙事和人文关怀的创作方向 [1] - 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开始关注个体命运与集体记忆的融合 [1] - 行业出现从宏大叙事向细节化、人性化表达转变的创作特征 [1]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三千年顶流文物团建 大运河畔对话殷商文明
新华社· 2025-09-23 22:33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办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 北京市委 市政府共同主办 [1] - 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 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2] - 论坛包括主论坛 6场平行论坛 20余场专业沙龙及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常态化活动 [2] 论坛议题 - 国内外嘉宾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围绕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 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 视听产业融合破圈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 [2] - 议题涵盖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 网络文化创新发展 尊重文明多样性 [2] - 论坛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文明交流互鉴汇聚智慧力量 [2] 文化展示 - 通过系列视频游览北京文化地标 倾听名家文化畅谈 [4]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展出妇好墓青铜鸮尊 亚醜钺 商代唯一青铜手形器 殷墟唯一青铜牛尊等重要文物 [6] - 文物展示旨在感受中华文明不息的脉搏 [6]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吴丹娜:数字技术与“Z世代”助推俄中文化交流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22:33
北京作为中俄文化交流平台 - 北京已成为两国文化互动互鉴的重要平台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参赞吴丹娜受邀参加2025北京文化论坛[3] - 北京文化生活格外活跃 是一座世界文化之都 拥有博物馆、剧院、展览馆等文化瑰宝[4] 俄罗斯文化在中国受欢迎程度 - 俄罗斯芭蕾舞在中国极受欢迎 演出门票总是瞬间售罄 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芭蕾舞演员专场演出座无虚席[4] - 中国观众对俄罗斯民间艺术充满兴趣 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国立文化艺术学院歌舞团在北京演出剧场坐满[4] - 在"俄中文化年"活动框架下 有很多俄罗斯戏剧院团来华演出[4] 中国文化在俄罗斯受欢迎程度 - 俄中合拍电影《红丝绸》在俄罗斯上映时反响热烈[5] - 北京顺义大剧院演员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戏剧节赢得满堂掌声[5] - 俄罗斯各地举办大量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节、展览等活动[5] - 俄罗斯人对中国传统与现代造型艺术、电影、时尚服饰、美食等都感兴趣[5] 数字技术对文化交流影响 - 技术飞速发展影响文化生活 数字现实提供不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可能性[7] - 现代技术使文化更易接触 消除地理和经济障碍 提供多样化形式和沉浸式体验[7] - 技术创造对话空间 是现代文化交流的强大工具 使俄中年轻人交流更广泛[7] Z世代在文化交流中角色 - Z世代是积极的文化创造者、协调者和联结者 而非被动观察者[9] - 生于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高度发达时代 对技术得心应手[9] - 文化交流具有即时性、视觉化和互动性特点 主动参与并创新文化形态[9] - 打破刻板印象 创造并使用新交流形式 已成为文化交流中不可忽视的力量[9]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主题 - 论坛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反映技术创新融入文化领域的全球趋势[11] - 涵盖文化对话新形式、传统与创新协同增效等概念 提出创意产业经济国际合作新模式[11] - 展现中国构建"数字文明"愿景 通过技术进步保护促进文化多样性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11] 中俄文化合作展望 - 公众期待两国通过文化交流加深理解与友谊[12] - 加强表演艺术、影视、出版等领域合作 鼓励青年交流 推动文化产业建立多元伙伴关系[12] - 利用数字技术共同创建虚拟博物馆平台和线上展览 促进文化遗产交流[12] - 丰富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涵[12]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发布 北京文化论坛聚焦文化与科技融合
北京商报· 2025-09-23 22:28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核心成果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主题 探讨培育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及数字文化产品高效供给等前沿议题 [1] - 论坛首次举办重要成果发布专场 集中发布《从倡议到实践:2024中外文化交流报告》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 并促成一批重要项目签约 [1] 中外文化交流报告核心内容 - 《报告》分为思想引领 实践拓展和未来启示三大方面 展现中国理念为中外文化交流指引方向 包括全球文明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的实践成效 [3] - 2024年中外文化交流形成机制引领 多元融合 路径创新 技术驱动和全民参与的多维立体发展格局 [3] - 《报告》新增卫生 生态 媒体及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合作案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中国在技术进步与文化保护结合方面的标杆作用 [4] 文化建设项目与成果发布 -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包括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带动国际文化游 爆款文创引领文博新潮流等重大文化事件 [5] - 专项发布8项成果包括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 中华古城数字图谱集成工程 聚焦数智化技术革新历史文化保护与研究方式 [5][6] - 集中发布10项成果涵盖X射线技术解析宋代青白瓷机理 苏超增强经济社会文化力量 古埃及文明大展促进文商旅体融合等项目 [5] 人工智能与文化融合实践 - 人民网AI之眼智能终端项目融合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 构建专业知识库与表达体系 提供交互式导览解说和个性化讲解服务 [7] - 中国—东盟AI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整合理论研究 创作实践与人才培养功能 聚焦AIGC伦理规范 人机协同机制和数字版权保护等关键议题 [7] -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及人工智能服务未成年人伦理规范共识从技术落地维度践行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路径 [5][6] 国际合作与平台建设 - 中德全球治理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围绕中德关系 全球治理和一带一路等议题开展联合研究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学术互访平台 [8]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视频通讯社与12个国家主流媒体达成新闻服务合作 突破发展瓶颈助推行业创新 [5][6] - 中国—东盟项目充分发挥北京科技资源与广西区位优势 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文艺创新高地 [7]
2025北京文化论坛|大葆台遗址博物馆 汉代地下王宫重开
新华社· 2025-09-23 22:13
论坛基本信息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办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 北京市委 市政府共同主办 [1] - 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 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2] 论坛活动安排 - 包括主论坛 6场平行论坛 20余场专业沙龙以及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常态化活动 [2] - 邀请国内外嘉宾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围绕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 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 视听产业融合破圈 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 网络文化创新发展 尊重文明多样性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 [2] 文化地标宣传 - 通过一系列视频游览北京文化地标 倾听名家文化畅谈 [4] - 探访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 该博物馆地下有15880根柏木 采用黄肠题凑榫卯结构 是汉代王侯地下宫殿遗址 [6]
北京文化论坛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揭晓
新京报· 2025-09-23 22:13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旨在汇聚全球文化科技领域智慧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1] 中法文化合作 - 法国文化部长表示2024年中法文化旅游年成功举办 展现两国文化遗产和文创产业魅力 [2] - 法国希望在文化产业领域特别是电影产业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2] - 中法在文物保护领域开展合作 包括法国机构与中国陕西省文博单位的合作项目 [2] 世界遗产保护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指出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数字创新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3] - 世界遗产名录收录1200余处遗产地 覆盖480万平方公里 承载全球已记录物种的五分之一以上 包括75000种植物和30000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 [3] - 数字技术成为遗产保护重要工具 中国拥有60处世界遗产地 通过技术手段全面改变保护与体验方式 [4] 文化建设项目 -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市出台保护条例并编制三年行动计划 [9] - 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三年行动计划 建设长城资源信息及监测预警平台 [8] - 琉璃河遗址考古发现两重城垣结构和最大规模西周封国宫殿建筑基址 为华夏文明提供新实证 [11][12] 文化产业发展 - 文博文创迎来爆发式增长 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累计销售百万件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文创销售达3500万元 [13] - 北京市实施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计划 征集项目439个 获得专利372个 软件著作权577个 奖项233个 制定标准122项 产生经济效益超300亿元 [16] - 北京口岸全年为92万人次外籍旅客办理免签手续 向6.4万人次签发144小时或240小时临时入境许可 [10] 国际文化交流 -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举行 深化中外文明对话并成立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 [7] - 国际青春诗会举办金砖国家专场 汇聚49名金砖国家诗人和23名中国诗人开展文化交流 [14] - 全球Z世代逛北京活动邀请国际青年创作者探访文化科技地标 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