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鸿股份(000851)
icon
搜索文档
A股13家退市企业牵连11家券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21:47
退市新规与市场影响 - 2025年1月1日退市新规结束过渡期后,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加 [6] - 截至10月15日,年内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的上市公司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达13家 [1][7] - 13家退市公司中,8家已摘牌,5家已被启动退市程序 [7] 涉事券商投行概况 - 13家退市公司背后涉及11家券商投行,包括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第一创业、东吴证券等 [7] - 券商投行是否需为上市公司造假担责,取决于其是否尽到勤勉尽责义务,最终结果有待监管调查 [7] - 第一创业作为ST东通定增的保荐机构,该公司在2019至2022年连续四年财务造假并构成欺诈发行 [8] - 五矿证券是广道数字的保荐机构,该公司于2018年至2024年上半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高达14.65亿元 [8] 投行履职情况分析 - 部分问题公司在造假期间频繁更换投行,例如高鸿数据在长达数年的造假周期内接连更换了四家服务机构 [2][10] - 多数涉事投行在督导期内为后来被证实造假的公司出具了“无异议”或“未发现问题”的背书报告 [2] - 国融证券是11家涉事券商投行中唯一一家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机构 [12] - 持续督导业务因收入较低,导致投行投入精力有限,易出现未能发现上市公司问题的情况 [14] 行业应对与监管趋势 - 随着全面从严监管推进,越来越多投行因持续督导环节问题收到罚单,对该环节的人力投入显著增加 [15] - 多家投行已全面加大股权项目尽职调查力度,尤其关注此前投入较少的持续督导期间 [15] -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方面也增强精力投入,新增独立复核流程并加派人手,适当延长审计时间 [15]
新股发行及今日交易提示-20251015
华宝证券· 2025-10-15 16:59
新股发行与权益提示 - 2025年10月15日有2只新股发行:泰凯英(发行价7.50元)和超颖电子(发行价17.08元)[1] - 上纬新材(688585)的要约收购申报期为2025年9月29日至10月28日[1] - 南新制药(688189)等多家公司发布严重异常波动公告[1] 股票异常波动与风险警示 - 超过100家A股公司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涵盖多个交易日[2][3][5][7] - 多家*ST及ST公司发布可能被强制退市或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如*ST奥维、*ST高鸿等[6] - 铜陵有色(000630)等公司公告股价异常波动[3] 可转债动态 - 锦浪科技(300763)可转债申购时间为2025年10月17日[6] - 多只可转债进入转股期或调整转股价格,如天奈转债、奕瑞转债等[8] - 景兴转债、新23转债等超过10只可转债即将赎回,登记日集中在10月中下旬[8] 债券市场操作 - 多只债券发布赎回公告,登记日贯穿10月至11月,如22万科07、20万科08[8] - 超过20只债券进入回售登记期,时间多集中在10月中下旬[8][9] - 多只债券因赎回等原因将提前摘牌,摘牌日主要集中在10月中下旬[9] 基金相关提示 - 多只ETF基金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如纳指ETF、纳指100ETF[6] - 部分LOF基金及ETF基金进行份额拆分,如中证A500ETF华宝、A50ETF华宝[6]
407只个股流通市值不足20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14 09:32
小市值股票市场概况 - 相较于大盘股,小市值品种具备更高的股性以及活跃度,更容易成为行情中的核心 [1] - 截至10月13日收盘,两市共1015只个股流通市值低于30亿元,其中407只个股流通市值不足20亿元 [1] - 两市共1697只个股总市值低于50亿元,其中619只个股总市值不足30亿元 [1] 最小市值个股详情 - 流通市值最小的前3只股票分别为*ST高鸿4.30亿元、*ST元成5.11亿元、坤泰股份6.27亿元 [1] - 总市值最小的前3只股票分别为*ST高鸿4.40亿元、*ST元成5.11亿元、*ST苏吴7.11亿元 [1] 低流通市值个股列表 - 流通市值低于20亿元部分个股涉及多个行业,包括通信、建筑装饰、汽车、轻工制造等 [1][2] - 部分个股市盈率较高,如科瑞思市盈率为184.72倍,欣灵电气市盈率为195.50倍 [1][2] - 部分个股为ST股票,如*ST高鸿、*ST元成、*ST苏吴等 [1][2]
*ST高鸿(000851) - 关于累计诉讼、仲裁情况的进展公告
2025-10-13 19:00
诉讼金额情况 - 累计诉讼、仲裁金额为325,064.27万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合并报表净资产395.97%,占归母净资产546.24%[3] - 涉案金额较大的诉讼18起,总计308096.11万元[22][23]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作为原告小额诉讼涉案金额2652.76万元[23]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作为被告小额诉讼涉案金额14315.40万元[23] 重要诉讼案件进展 - 2022年常州9起诉讼,2023年上诉,2023年6月14日二审开庭,2025年4月再审提审[6][8] - 2024年4月12日收到12起与之前9起案情基本一致诉讼材料[6] - 2025年4月收到21起与之前案情基本一致诉讼材料[8] - 北京旷视科技承揽合同案二审已判决,公司名下30件专利被执行财产保全/冻结[20] 判决执行情况 - 截至2025年2月12日,公司银行账户已被执行法院扣划140,025,035.30元,剩余16,701,864.20元未执行[8] - 法院判决公司返还交通银行上地支行保理融资款5866.797284万元及逾期罚息、律师费[10] - 公司需偿还交通银行上地支行贷款本金9999.986342万元及相关利息、罚息、复利[12] 其他诉讼情况 - 2025年3月12日兴业银行北京花园路支行起诉,诉讼金额分别为8427.71万元和16030.58万元,法院已出调解书但公司未付首期款[22] - 2025年4月30日中国民生银行南京分行起诉,诉讼金额2779.26万元,公司已提交撤回上诉申请[22] - 2025年6月4日广州银行南京分行起诉,诉讼金额1100万元,公司收到执行裁定书[22] - 2025年7月9日交通银行北京上地支行起诉,诉讼金额5866.80万元,一审已判决[22] - 2025年8月1日贵阳农村商业银行龙王支行起诉,诉讼金额4123.72万元,法院已出民事调解书[22] - 2025年8月12日北京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起诉,诉讼金额3000万元,处于强制执行阶段[23] - 2025年8月19日北京汉邦高科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起诉,诉讼金额2844.94万元,案件未开庭[23]
年内超百家公司亮红灯,建筑装饰为何成退市风险“高发区”?
36氪· 2025-10-10 20:58
文章核心观点 - 监管层正严格执行“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致力于打造健康清洁的资本市场生态,经营不善、财务造假等问题公司面临巨大退市压力 [1] - 今年以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戴星”)的上市公司达107家,涉及20余个行业,财务困境是主要原因 [1][3] “戴星”公司板块分布 - 107家“戴星”公司中,83家为主板上市,19家为创业板上市,北证和科创板各有2家 [3] - 主板公司“戴星”主要原因为营收不达标,83家主板公司中有55家近一个年度审计营收低于3亿元 [3] - 创业板公司“戴星”原因多样,19家公司中有7家营收低于1亿元,5家净资产为负,3家无法出具审计报告 [6] 财务类退市指标细则 - 主板公司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3亿元将被“戴星”,第三年不达标则强制退市 [3] - 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或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将被“戴星”,第二年未改善则退市 [3] - 北交所公司连续两年扣非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5000万元将被“戴星”,第二年未改善则退市 [3] 重大违法退市案例 - *ST高鸿因欺诈发行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其2015至2023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98.7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 [4] - *ST东通因2019至2022年财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并涉嫌欺诈发行,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其间累计虚增收入超4亿元 [7][8] “戴星”公司行业分布 - 建筑装饰行业是“戴星”公司最多的行业,共有12家,占比11.2% [10][11] - 国防军工、机械设备、计算机行业并列第二,均有9家,医药生物行业有8家 [10][11] - 建筑行业成为“重灾区”与房地产市场遇冷、项目周期长、资金需求大及业务流程复杂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12]
新股发行及今日交易提示-20251010
华宝证券· 2025-10-10 16:27
新股发行与上市 - 新股“奥美森”于2025年10月10日上市,发行价格为8.25元[1] 上市公司重大事件 - “紫天退”处于退市整理期,距最后交易日仅剩1个交易日[1] - “*ST高鸿”面临可能强制退市风险[4] - “*ST奥维”面临可能终止上市风险[4] - “上纬新材”的要约收购申报期为2025年9月29日至10月28日[1] - 多只股票(如“品茗科技”、“磁谷科技”等)发布严重异常波动公告[1] 可转债动态 - “福能股份”可转债申购时间为2025年10月13日[6] - “伟测转债”转股期限为2025年10月15日至2031年4月8日[6] - “景兴转债”赎回登记日为2025年10月22日[6] - “浦发转债”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10月22日[8] - “金轮转债”最后转股日为2025年10月14日[8] 债券市场事件 - 多只债券(如“22电建06”、“21豫峡02”等)进入回售登记期,期限集中在2025年10月中上旬[8] - 多只债券(如“22蓝星02”、“22金投01”等)将提前摘牌,摘牌日集中在2025年10月中下旬[8] 基金相关提示 - “纳指科技ETF”等多只基金发布溢价停牌或风险提示公告[6] - “新材料ETF基金”终止上市日为2025年10月14日[6]
413只个股流通市值不足20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10 09:50
小市值股票市场概况 - 相较于大盘股,小市值品种具备更高的股性以及活跃度,更容易成为行情中的核心 [1] - 截至10月9日收盘,两市共1020只个股流通市值低于30亿元,其中413只个股流通市值低于20亿元 [1] - 总市值方面,两市共1684只个股总市值低于50亿元,其中617只个股总市值不足30亿元 [1] 极低市值个股详情 - 流通市值最小的前三只股票分别为紫天退0.61亿元、*ST高鸿4.30亿元、*ST元成5.60亿元 [1] - 总市值最小的前三只股票分别为紫天退0.62亿元、*ST高鸿4.40亿元、*ST元成5.60亿元 [1] 流通市值低于20亿元个股列表 - 列表包含30只个股,覆盖传媒、通信、建筑装饰、汽车、轻工制造等众多行业 [1][2] - 流通市值范围从紫天退的0.61亿元到普莱得的8.64亿元 [1] - 市盈率呈现两极分化,部分个股如科瑞思(186.98倍)、欣灵电气(184.29倍)估值较高,而部分ST个股及鸿铭股份、播恩集团等未显示市盈率数据 [1][2]
源于巨额财务造假 深交所向*ST高鸿下发“逐客令”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20:48
退市触发条件 - 公司因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 [2] - 公司同时涉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面临双重退市危机叠加 [2][3] - 截至9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跌至0.38元/股,总市值仅剩4.40亿元 [4] 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在2015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无商业实质的虚假贸易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98.76亿元,累计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 [6] - 2019年虚增的营业收入占当期披露总额的49.38%,虚增的利润总额占当期利润总额的64.88% [6] - 虚假贸易由关键人物江庆及公司时任董事曹秉蛟组织运作,业务资金、合同、物流单据流转形成闭环但无实际货物流转 [6] 欺诈发行行为 - 公司在2020年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时,引用了2018年至2020年的虚假财务数据,该行为被认定为欺诈发行 [7] - 此次非公开发行于2021年4月获得批准,公司成功募集资金12.50亿元 [7] 真实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高达22.9亿元 [8][9] - 2025年上半年,在关停IT销售业务后,公司营收同比下降48.32%,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4亿元 [9] 风险警示历程 - 公司于2024年5月因持续经营能力存疑被实施ST,同年8月因银行账户冻结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9] - 2024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最终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9] 退市程序与后续安排 - 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公司拥有申请听证或提出书面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9] - 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不会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10] - 若最终终止上市,公司股票将转入新三板退市板块进行挂牌转让 [10]
*ST高鸿(000851) - 关于新增累计诉讼、仲裁情况的公告
2025-10-09 18:00
诉讼金额 - 累计诉讼、仲裁金额325,064.27万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合并报表净资产395.97%,占归母净资产546.24%[3] - 近日115起诉讼涉诉费用暂计7,458.58万元[10] - 2025年多起金融借款等诉讼涉案金额总计325,064.27万元[19][20] - 小额诉讼仲裁原告涉案2,652.76万元,被告涉案14,315.40万元[20] 个别案件情况 - 常州实道商贸借款合同案诉讼金额180688.55万元,2022年9起再审提审,2024年12起一审未判,2025年21起一审未开庭[17] - 北京旷视科技承揽合同案诉讼金额1240.07万元,二审已判决[17] - 天津中财商业保理保理合同案诉讼金额6902.40万元,收到《执行裁定书》[17] 执行情况 - 截至2025年2月12日,银行账户被执行法院扣划140,025,035.30元,剩余16,701,864.20元未执行[8] 时间节点 - 2024年4月12日收到12起与常州实道相关诉讼材料[6] - 2024年8月5日收到《变更诉讼请求申请书》等材料[6] - 2024年8月12日收到12份财产保全和驳回管辖权异议《民事裁定书》[7] - 2024年12月30日收到2022年常州9起案件二审判决[7] - 2025年1月10日收到2022年常州9起案件《执行通知书》等文书[7] - 2025年4月1日江苏省高院提审2022年常州9起案件,再审中止原判决执行[8] - 2025年4月收到21起与常州实道相关诉讼材料[8]
000851,终止上市
上海证券报· 2025-10-08 23:43
公司退市决定 - 公司于2025年9月30日收到深交所下发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2] - 退市原因为2025年9月1日至9月26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2] - 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2] 公司风险警示历史 - 公司股票于2024年5月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原因为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及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扣非净利润为负值且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5] - 自2024年4月30日起公司因2024年度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5] 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 - 公司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其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且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5] - 2015年至2023年公司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6.94亿元、24.52亿元、24.20亿元、32.59亿元、56.34亿元、24.83亿元、18.05亿元、7.35亿元、3.94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比例为9.34%、28.27%、26.97%、35.18%、49.38%、35.38%、21.11%、10.72%、6.65%[5][6] - 同期虚增营业成本分别为6.93亿元、24.49亿元、24.18亿元、32.46亿元、56.12亿元、24.68亿元、17.96亿元、7.32亿元、3.86亿元[6]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67.36万元、243.88万元、242.24万元、1282.80万元、2190.52万元、1542.38万元、894.46万元、370.74万元、788.21万元占各期利润总额绝对值的0.42%、1.44%、0.99%、13.56%、64.88%、11.35%、22.11%、6.44%、0.50%[6] - 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募集资金总额为12.50亿元引用了2018年至2020年虚假数据被认定为欺诈发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