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三环(000970)
搜索文档
中科三环: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8000万元~1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19:47
公司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00万元至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0.24%至337.79%,实现同比扭亏为盈 [1] - 业绩变动主要原因为公司采取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经营方针,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降本增效、努力开拓市场等措施使经营业绩取得较大幅度增长 [1] - 本期公司汇兑收益较上年同期有一定幅度增长,同时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 [1] 公司财务与业务构成 - 截至发稿,公司市值为179亿元 [2] - 2025年1至6月份,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为:制造业占比95.18%,其他业务占比4.82% [1] 行业与技术背景 - 相关报道提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有重大突破,由中科院博导带队 [3]
中科三环(000970) - 2025 Q3 - 季度业绩预告
2025-10-14 19:4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盈利8,000万元–10,000万元,比上年同期亏损4,205.30万元增长290.24%–337.79%[3] - 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盈利3,600万元–5,600万元,比上年同期盈利3,028.46万元增长18.87%–84.91%[3]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盈利6,000万元–8,000万元,比上年同期亏损6,209.21万元增长196.63%–228.84%[3] - 2025年第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盈利2,840万元–4,840万元,比上年同期盈利2,592.41万元增长9.55%–86.70%[3] 基本每股收益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预计盈利0.0665元/股–0.0831元/股,上年同期为亏损0.0346元/股[3] - 2025年第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预计盈利0.0299元/股–0.0465元/股,上年同期为盈利0.0250元/股[4] 业绩变动主要原因 - 公司业绩变动原因包括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汇兑收益较上年同期有一定幅度增长、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6]
中科三环: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90.24%-337.79%
新浪财经· 2025-10-14 19:39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8000万元至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0.24%至337.79% [1] - 公司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600万元至56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7%至84.91% [1] 经营策略 - 公司采取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经营方针,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风险 [1] - 公司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采取降本增效、降费增率等有效措施 [1] - 公司努力开拓市场,通过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经营业绩同比取得较大幅度增长 [1]
中科三环股价跌5.05%,前海开源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393.03万股浮亏损失306.5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4 14:12
股价表现 - 10月14日公司股价下跌5.05%,报收14.67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为11.36亿元,换手率为6.22% [1] - 公司总市值为178.35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稀土永磁和新型磁性材料及其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磁材产品销售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95.18% [1] - 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23日,于2000年4月20日上市 [1] 基金持仓情况 - 前海开源沪港深核心资源混合A基金二季度持有公司股票393.03万股,占基金净值比例6.05%,为第六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因公司股价下跌产生浮亏约306.56万元 [2] - 该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为95.86%,近一年收益率为102.32%,成立以来收益率为454.23% [2] - 该基金规模为2.89亿元,基金经理为吴国清 [2]
稀土:金属牛市旗手的潜力
2025-10-13 09:00
行业与公司 * 稀土行业[1] * 涉及公司包括中国稀土、北方稀土、盛和资源、广晟有色、华宏科技、金力永磁、宁波韵升、正海磁材、中科三环、包钢股份等[1][8][9]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管控,从资源层面转向技术和供应链双重管控,旨在精准反制西方在芯片和军工领域的限制[1][3] * 具体措施包括:56号公告限制稀土设备和原辅料出口,61号公告对境外使用中国原产稀土矿和磁材的企业实施出口管制,57号公告新增管制五种中重稀土元素[3] * 美国和欧洲积极发展自主可控的稀土产业链,试图脱离中国定价体系[1][3] * 论据:美国国防部与MP公司及法国公司达成协议,高盛发布氧化钕研报看好其价格,美国政府扶持本土稀土矿概念公司[3] * 中国在未来五年内仍将掌握全球轻重稀土及回收环节的定价权,其他国家难以匹敌[1][5] * 论据:中美关税谈判可能趋于精细化,但中国在稀土供应链的主导地位难以撼动[4][5] * 国内通过《稀土管理条例》等文件,将原矿冶炼及未来稀土发展集中在头部央国企手中,实现更精细化管理[1][6] * 稀土价格主要由供给和战略金属地位决定,而非单纯依赖需求[1][7] * 论据:历史数据显示每轮涨价(如2011年、2021年)并非完全受需求变化限制,四季度传统消费旺季及内需回升将支撑价格[7] * 预计中重型氧化物如氧化镝价格将上涨,从目前的约700万元/吨上涨至1,000万元/吨左右[2][9] 其他重要内容 * 国内新能源车、光通信等领域的需求旺盛[1][6] * 华宏科技在全球废料回收市场占据领先地位[8][9] * 磁材企业将受益于下游订单增长[8][9]
中美贸易摩擦或再度升级,我国稀土出口管制趋严且首次覆盖半导体或对海外芯片制程产生约束
华西证券· 2025-10-12 21:29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推荐 [3] 核心观点 -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在2025年10月进一步升级,不仅扩大了对稀土物项的管制范围,还首次将半导体相关应用纳入管制,旨在加强对核心技术环节的管控 [1] - 此次管制措施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相互交织,美方宣布针对中方的管制措施加征100%关税,并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预计将对海外高端制造业(特别是半导体和新能源)的供应链产生显著约束 [1][16] - 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尤其在冶炼分离和稀土永磁体等中下游环节,海外产业链短期内难以实现有效替代,中国持续的管控收紧将强化其战略地位 [12][13][14] 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升级 - 2025年第56号公告对稀土生产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实施出口管制,包括离心萃取设备、焙烧窑、电解槽等,通过精确技术参数限制境外建立完整产业链 [2] - 2025年第57号公告对5种中重稀土物项(钬、铒、铥、铕、镱)的金属、合金、靶材、永磁材料等多形态产品实施全面管制,结合此前管制,实现了对所有12种中重稀土元素的覆盖 [2] - 2025年第61号公告将管制范围延伸至境外,规定若下游产品中中国管制的上游稀土物项价值占比达到0.1%及以上,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中国相关技术,均需申请出口许可 [5] - 2025年第62号公告明确禁止出口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及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等相关技术及其载体 [5] 稀土的战略地位与应用 -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6] - 在军事领域作用关键:美国爱国者导弹制导系统需使用约3kg钕铁硼磁体,一架F-35战机需417公斤稀土材料,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需4吨稀土 [6] - 在半导体制造中不可或缺:稀土元素(如镧、钇)用于高k介质材料,是支撑14纳米及以下先进芯片制程(如HKMG工艺)的关键,解决晶体管漏电问题 [7][10] - 在新能源领域占据主导:稀土永磁电机在新能源车电机市场份额超过80%,一辆纯电动汽车需使用3-10kg稀土,每兆瓦风机需使用约200kg稀土 [11] 对海外供应链的潜在影响 - 管制政策首次覆盖半导体领域,最终用途为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或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的出口申请将实行逐案审批,可能影响海外芯片制程的进度与成本 [10] - 中国在全球稀土供给中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全球稀土储量9000万吨,中国占比48.41%(4400万吨);全球稀土产量39万吨,中国产量27万吨,占比68.54% [12][14] - 海外产业链完整度低:2023年中国冶炼分离产品产量占全球份额92%;预计2025年全球稀土永磁产量31.02万吨,中国产量28.42万吨,占比91.62% [14] - 海外新建项目规模小且进展缓慢:例如Lynas的镝铽分离产线产能仅300吨,MP Materials计划年产1000吨钕铁硼磁体,短期内难以撼动中国的供给主导地位 [14] 投资建议 - 受益标的包括中国稀土产业链龙头公司,如中国稀土、广晟有色、北方稀土、盛和资源,以及磁材企业金力永磁、正海磁材、宁波韵升等 [16]
趋势2025!中国储氢合金行业基本原理、技术路线、产业链全景、技术创新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资源优势巩固行业地位,创新引领打开市场空间[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02 11:40
文章核心观点 - 储氢合金凭借高安全性、高体积储氢密度及长周期循环稳定性,成为氢能储运核心材料,技术路径区别于高压气态与低温液态储氢 [1] - 中国已构建完整产业链,依托稀土资源禀赋与政策驱动,形成“上游资源垄断—中游技术迭代—下游场景多元”的协同创新模式 [1] - 全球市场呈现稀土基主导、镁基/钛基等材料加速迭代格局,中国在技术突破与专利布局上持续领跑,行业未来将在技术、产业、国际竞争三大维度实现突破 [1][8] 储氢合金技术概述 - 储氢合金是一类通过可逆化学反应实现固态储氢的功能材料,工作原理是氢气分子在合金表面分解为原子并进入金属晶格形成氢化物 [2][3] - 主流储氢方式包括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和固态储氢合金,其中固态储氢安全性最高、体积储氢密度最大,但重量储氢密度较低且材料成本较高 [5][6] - 主要储氢合金技术参数差异显著:镁系合金储氢容量最高达5.6-7.6wt%但需高温工作,稀土系容量1.2-2.0wt%且动力学性能优良,钛系成本低廉但难以活化 [6] 中国行业发展背景 - 氢气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推动储氢合金行业快速发展,政府通过《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等纲领性文件明确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 [7] - 政策体系覆盖技术创新、产业落地、标准制定,如制定《固态储氢用稀土系储氢合金》行业标准,并优先支持氢储运标准研制,构建全方位政策保障 [7]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以稀土和镁基资源为核心,中国凭借全球80%的稀土储量和榆林等地镁资源形成资源卡位优势 [8] - 产业链中游有厦门钨业、中国稀土集团等企业,通过真空感应熔炼等工艺加工合金产品,并取得高容量、低成本镁基贮氢合金等技术进展 [8] - 产业链下游应用涵盖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储能系统和工业用氢等领域,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 [8] 全球及中国行业发展现状 - 全球储氢合金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达4.4亿美元,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保持8.6%,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8] - 中国技术突破显著:有研集团镁基储氢模块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中科院BCC结构合金吸氢量达3.5wt%以上且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超92% [8][9] - 中国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覆盖材料设计、制备工艺及应用优化全链条,申请主体包括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形成协同创新格局 [9]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将聚焦新型多元合金体系研发,通过元素掺杂、纳米化处理优化动力学性能,并开发抗粉化、耐腐蚀表面处理技术以提升循环寿命 [10][11] - 产业布局通过企业并购重组加速整合,优势企业打造行业龙头,上下游企业构建协同链条,形成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以释放规模效应 [10][12] - 国际竞争方面,行业将依托规模优势巩固市场,同时加大研发突破技术瓶颈,强化知识产权布局与国际标准参与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10][13][14]
金属新材料板块9月30日涨1.84%,铂科新材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89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30 16:42
板块整体表现 - 金属新材料板块在9月30日整体上涨1.84%,表现优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上涨0.52%,深证成指上涨0.35% [1] - 板块内领涨个股为铂科新材,收盘价84.32元,单日涨幅达12.44% [1] - 铂科新材当日成交量为22.76万手,成交额为19.32亿元 [1] 个股价格与成交 - 悦安新材涨幅为5.84%,收盘价28.98元,成交量为5.40万手,成交额为1.54亿元 [1] - 正海磁材上涨3.95%,收盘价16.84元,成交量为50.70万手,成交额为8.55亿元 [1] - 中洲特材上涨3.82%,收盘价18.76元,成交量为27.90万手,成交额为5.19亿元 [1] - 图南股份上涨3.74%,收盘价29.94元,成交量为9.18万手,成交额为2.72亿元 [1] 板块资金流向 - 金属新材料板块整体呈现主力资金净流出1.89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8330.16万元,而散户资金净流入2.72亿元 [2] - 正海磁材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1.01亿元,主力净占比为11.82%,但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出2325.16万元和7780.34万元 [2] - 中洲特材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3981.72万元,主力净占比7.67%,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出1687.58万元和2294.14万元 [2] - 博威合金主力资金净流入2084.50万元,主力净占比2.02%,游资净流出2758.95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674.45万元 [2]
金属新材料板块9月25日涨1.05%,中洲特材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5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5 16:38
板块整体表现 - 金属新材料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05% [1] - 上证指数下跌0.01%报收3853.3点 深证成指上涨0.67%报收13445.9点 [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5.0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1.5亿元 散户资金净流出3.5亿元 [2] 领涨个股表现 - 中洲特材(300963)领涨板块 收盘价19.96元 涨幅10.09% 成交量55.71万手 成交额11.09亿元 [1] - 鑫科材料(600255)涨幅4.81%报收4.36元 成交量262.26万手 成交额11.29亿元 [1] - 龙磁科技(300835)上涨3.68%至64.80元 成交量6.98万手 成交额4.57亿元 [1] 资金流向特征 - 中科三环(000970)获主力净流入1.17亿元 占比18.39% [3] - 博威合金(601137)主力净流入1.15亿元 占比10.80% [3] - 金力永磁(300748)主力净流入1.06亿元 占比5.47% [3] 下跌个股情况 - 云路股份(061889)跌幅4.23%报108.88元 成交额9046.73万元 [2] - 深圳新星(603978)下跌3.16%至22.66元 成交额2.53亿元 [2] - 有研粉材(688456)下跌3.04%报50.04元 成交额1.52亿元 [2]
中科三环涨2.05%,成交额2.4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187.1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11:5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5日盘中股价上涨2.05%至13.93元/股 成交额2.46亿元 换手率1.47% 总市值169.3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2187.13万元 特大单买入3684.43万元(占比14.96%) 卖出1945.59万元(占比7.90%) 大单买入5728.02万元(占比23.26%) 卖出5279.74万元(占比21.44%)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34.59% 近5日下跌0.21% 近20日下跌11.89% 近60日上涨19.78% [1] 经营业绩与业务构成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9.22亿元 同比减少11.17% 归母净利润4399.31万元 同比增长160.82%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磁材产品销售占比95.18% 其他业务占比4.82%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5.40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06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12.11万户 较上期增加0.16% 人均流通股10039股 较上期减少0.16%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494.81万股(第四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1609.53万股 [3] - 南方中证1000ETF持股897.89万股(第七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168.64万股 华夏中证1000ETF持股529.27万股(第八大股东)和金鹰科技创新股票A持股518万股(第十大股东)均为新进股东 [3] 市场交易与行业属性 - 今年以来1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8月15日净买入1.35亿元 买入总额3.91亿元(占比13.02%) 卖出总额2.57亿元(占比8.53%)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有色金属-金属新材料-磁性材料 概念板块包括超级高铁、无人机、稀土永磁等 [2] - 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23日 2000年4月20日上市 主营稀土永磁和新型磁性材料研发生产销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