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亚数控(002833)
搜索文档
广州弘亚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情况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02 02:11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情况及股份变动情况公告,涵盖可转债发行上市、转股价格调整、转股及股份变动等信息 [2][14] 可转债发行上市情况及转股价格调整情况 - 2021年7月12日公司公开发行600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发行总额6亿元,期限5年 [2] - 2021年8月10日6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深交所挂牌交易,简称“弘亚转债”,代码“127041” [2] - 2022年1月17日起“弘亚转债”可转换为公司股份,转股期限至2026年7月11日,初始转股价格38.09元/股 [3] - 2022年6月23日权益分派后,转股价格由38.09元/股调整为26.84元/股 [3] - 2022年8月18日董事会决定本次不向下修正转股价格,未来六个月内触发亦不提出修正方案 [4] - 2023年3月10日董事会决定本次不向下修正转股价格,未来六个月内触发亦不提出修正方案 [5] - 2023年6月1日权益分派后,转股价格由26.84元/股调整为26.44元/股 [6] - 2023年10月9日董事会决定本次不向下修正转股价格,未来六个月内触发亦不提出修正方案 [7] - 2023年10月11日权益分派后,转股价格由26.44元/股调整为25.84元/股 [8] - 2024年4月30日董事会决定本次不向下修正转股价格,未来三个月内触发亦不提出修正方案 [9] - 2024年6月21日权益分派后,转股价格由25.84元/股调整为25.24元/股 [10] - 2024年9月11日董事会决定将转股价格向下修正为18.00元/股,自9月12日起生效 [11] - 2024年10月18日权益分派后,转股价格由18.00元/股调整为17.70元/股 [12] 可转债转股及股份变动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弘亚转债”因转股减少0张,转换公司股票0股 [1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弘亚转债”剩余5,999,195张,金额599,919,500元 [14] 其他事项 - 投资者可查阅2021年7月8日巨潮资讯网《广州弘亚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 [14] - 投资者有疑问可拨打020 - 82003900向公司证券部咨询 [14] 备查文件 -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出具的“弘亚数控”及“弘亚转债”股本结构表 [15]
弘亚数控(002833) - 2025年第一季度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情况公告
2025-04-01 17:18
可转债情况 - 2021年7月12日发行600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总额60,000万元[2] - 初始转股价格38.09元/股,转股期限2022.1.17 - 2026.7.11[4] - 2024.9.12转股价格向下修正为18.00元/股[11] - 截至2025.3.31,“弘亚转债”剩余5,999,195张,金额599,919,500元[13] 股本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限售股、高管锁定股、无限售股、总股本数量及占比[14][15] - 2025年第一季度各类型股份增减变化数量为0股[14][15]
弘亚数控(002833) - 关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计划实施完毕的公告
2025-03-14 18:32
减持情况 - 公司董事刘风华计划减持不超860,000股,占总股本0.20%[3] - 2025年3月10 - 13日减持860,000股,均价18.85元/股[3] - 减持后刘风华持股4,600,000股,占总股本1.08%[6]
弘亚数控(002833) - 关于变更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的公告
2025-03-11 17:15
公司信息 - 公司证券代码为002833,简称为弘亚数控,转债代码为127041,简称为弘亚转债[1] 项目督导 - 2021年度可转债项目法定持续督导期至2022年12月31日,资金已使用完毕,因转股期未结束延续督导[2] - 原保荐代表人彭桂钊因工作变动不再负责,刘科晶接替,变更后保荐代表人为张俊晖和刘科晶[2] 人员信息 - 刘科晶为浙大理学硕士,现任中信证券副总裁,曾参与多个项目[6]
弘亚数控(002833) - 关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公司股份的预披露公告
2025-02-13 18:16
股权情况 - 刘风华持股5460000股,占比1.29%[3][4] - 刘风华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211631289股,占比49.89%[4] 减持计划 - 刘风华计划减持不超860000股,占比0.20%[3][8] - 减持期为2025年3月10日 - 6月9日[8] 其他要点 - 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不低于年均净利润30%[12] - 减持计划实施有不确定性,不影响控制权[12]
弘亚数控(002833) - 关于参股公司亚联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的公告
2025-01-27 11:54
持股情况 - 公司持有亚联机械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1800000股[2] - 公司持股约占亚联机械首次公开发行前总股本的2.75%[2] - 公司持股约占亚联机械首次公开发行后总股本的2.06%[2] 股权限制与核算 - 公司所持亚联机械股份自上市日起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2] - 公司将所持亚联机械股权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 - 公司将所持亚联机械股权列报在“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中[2] - 亚联机械上市后公司对其会计核算方法不变[2] 影响说明 - 公司受亚联机械上市影响最终以审计报告为准[2]
弘亚数控1亿元投资成立智能装备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1-08 10:20
文章核心观点 企查查显示广东德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且由弘亚数控间接全资持股 [1][2] 公司信息 - 广东德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为谢丛丽 注册资本1亿元 [1] - 公司经营范围包含木竹材加工机械制造、金属结构制造等 [1] - 该公司由弘亚数控(002833)间接全资持股 [2]
弘亚数控(002833) - 2024年第四季度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情况公告
2025-01-03 00:00
可转债情况 - 2021年7月12日公司发行600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总额60,000万元,期限5年[4] - 2021年8月10日,60,000万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深交所挂牌交易[4] - “弘亚转债”2022年1月17日起可转股,期限至2026年7月11日,初始转股价格38.09元/股[5] - 2022 - 2024年多次调整“弘亚转债”转股价格,2024年9月12日修正为18.00元/股[5][7][9][10][12][13] - 2024年第四季度“弘亚转债”因转股减少145张,转换股票806股[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弘亚转债”剩余5,999,195张,金额599,919,500元[14] 股本变动 - 2024年第四季度限售条件流通股减少41,285,440股,占比从41.71%降至31.98%[15] - 2024年第四季度高管锁定股减少41,285,440股,占比从41.71%降至31.98%[15] - 2024年第四季度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增加41,286,246股,占比从58.29%升至68.02%[16] - 2024年第四季度总股本增加806股,变动后为424,231,281股[16] - 部分董事、监事任期届满,41,285,440股高管锁定股解除限售[16]
弘亚数控:关于对全资子公司增资的进展公告
2024-12-18 19:32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4年9月11日公司通过对德弘重工增资10000万元的议案[3] - 德弘重工完成增资工商变更登记,变更后注册资本为90000万元[4]
弘亚数控:国内家具机械龙头,引领国产替代进程
国金证券· 2024-11-05 08: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弘亚数控“买入”评级[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弘亚数控是国内家具机械龙头,具有跨周期成长能力,2012 - 23年营收CAGR达25.7%,股息率在23年为6.8%且有望保持较高水平[1] - 国产替代空间大,公司国内份额持续提升,产品性价比高,2015 - 23年国内收入CAGR达26.6%,远高于欧洲龙头增速[2] - 海外业务增速高、空间大、份额低,2015 - 23年海外收入CAGR达31.7%,有望持续贡献增长动能[2] - 产品升级和代理商体系构筑核心竞争力,产品高端化和代理商数量增加有助于提升全球份额[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公司基本情况 - 弘亚数控以封边机起家,产品多元化发展顺利,24H1封边机、数控钻等收入占比分别为39.8%、23.0%等[11] - 2012 - 23年营收从2.2亿元提升至26.8亿元,CAGR达25.7%,成功跨越多个房地产周期[12] - 23年营收、利润创新高,分别达26.8、5.9亿元,同比+26.1%、29.8%,盈利能力维持高位[15] - 23年股息率达6.8%,现金收款能力强、现金流健康、资本开支高峰已过,股息率有望维持高位[21] 2. 国产替代情况 - 公司位于家具产业链中游,下游客户主要为家具企业,收入、订单受家具厂资本开支影响[23] - 国内家具厂商收入短期承压,家具机械扩张需求或放缓,但更新需求将为国内家具制造装备景气度形成支撑[26] - 公司同类产品价格仅为欧洲厂商的1/2甚至1/3,2015 - 23年国内收入CAGR达26.6%,远高于欧洲巨头,替代空间大[32] 3. 海外业务情况 - 2015 - 23年海外收入从0.9亿元增长至8.1亿元,实现8年超8倍增长,海外业务增速高[39] - 俄罗斯家具市场需求恢复,印度、印尼等新兴市场城市化率提升空间大,海外市场前景广阔[38] - 公司海外份额持续提升,但相对欧洲巨头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海外业务有望持续贡献新增量[41] 4. 核心竞争力情况 - 产品方面,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并购整合,产品持续升级,2017 - 23年加工中心收入CAGR达43.5%[44] - 24H1推出高端品牌“凯澳”,产品高端化进展持续推进,研发费用率保持在4%左右[47] - 代理商方面,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代理商数量从2015年90家提升至24H1超120家,品牌影响力提升[48] 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24 - 26年公司营收为28.54/32.47/37.4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81/6.58/7.77亿元[50] - 选取宏华数科、豪迈科技、杰克股份作为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5年14倍PE,对应目标价21.70元[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