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技术(300124)

搜索文档
汇川技术(300124)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3年6月12日-6月20日)
2023-06-26 23:14
市场竞争策略 - 国内工控领域竞争加剧,尤其在锂电、光伏等领域,国产品牌参与竞争 [5] - 公司通过多产品解决方案和快速产品迭代实现降本,保持毛利率稳定 [5] - 采用"下沉"策略守护客户份额,推出更具性价比的伺服产品系列 [5] - 通过"多产品+总线+工艺"策略利用综合解决方案优势防守和突破客户份额 [5] 产品拓展与销售 - 通过自研或并购拓宽自动化领域产品范畴,如传感器、高效电机、气动产品等 [5] - 采用"搭便车"销售策略,搭配销售多产品组合,提供"光、机、电、液、气"综合解决方案 [5] - 多产品组合能力持续加强,为客户降低综合成本并提升经营效益 [6] 数字化业务发展 - 关注客户从自动化向数字化升级的需求,加大工业互联网投入 [6] - 内部实施数字化项目,打造数字化+流程驱动的高效管理 [6] - 战略投入数字化业务,探索涵盖能效管理、工艺管理等场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6] - 推广INOCUBE平台,年底迭代第二版本,面向纺织、电梯等多行业开发应用 [6] - 结合自动化与能源管理,打造数字化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6] 工业机器人发展 - 工业机器人需结合场景理解,形成"工业机器人+工艺"模式 [7] - 核心部件完全自主化及对工业自动化场景的深刻理解推动机器人业务增长 [7] - 工业机器人在泛3C、光伏、锂电等行业实现大批量应用 [7] - 加速布局工业机器人产品系列,拓展汽车产业链及劳动密集型产业 [7] 并购策略 - 收并购围绕技术/产品类和规模类两个方向 [7][8] - 技术/产品类并购补充细分技术或短板产品,如DDR/DDL马达、气动产品等 [7] - 规模类并购支撑收入规模,与现有市场、客户、产品协同 [8] - 收并购聚焦自动化、精密机械、工业软件及上下游产业链,构建产业生态 [8]
汇川技术(300124)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3年5月29日-6月9日)
2023-06-12 23:18
投资者参与情况 - 5月29日,富达投资7人参与现场调研 [2] - 5月30日,Newport Asia、麦格理证券等15人参与现场调研,邦德资管1人参与电话会议,Avanda Investment Management等9人参与现场调研,AIA Group等22人参与现场调研 [2][3] - 5月31日,ALLIANCE BERNSTEIN等51人参与第一场策略会,Aspex Management等39人参与第二场策略会,富达基金30人参与第三场策略会 [3][4] - 6月1日,交银施罗德基金等24人参与第一场策略会,Blackrock等26人参与第二场策略会 [4][5] - 6月2日,3W fund等30人参与第一场策略会,富兰克林基金4人参与现场调研 [5] - 6月5日,Millennium Capital Partners 1人参与电话会议 [5] - 6月6日,资本集团1人参与电话会议,国寿养老、中信建投证券11人参与现场调研 [6] - 6月7日,财通证券1人参与现场调研,威灵顿5人参与现场调研 [6] - 6月8日,招银理财等41人参与第一场策略会,博时基金等122人参与第二场策略会 [6][7] - 6月9日,MFS Investment Management 5人参与电话会议,Autonomy Capital等17人参与现场调研,国海富兰克林基金1人参与现场调研,东吴基金1人参与电话会议,诺安基金2人参与电话会议 [7][8] 业务相关问题回复 自动化业务 - 中长期在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提升份额,中国市场驱动力为国产化提升和快速响应,海外市场自2022年提出国际化战略,搭建平台提升份额 [8][9] 海外业务 - 目前海外业务占比不到5%,中长期希望提升到20%以上 [9] 新能源汽车业务 - 海外车企定点今年开始产生订单贡献,收入来自新势力、国内车企和海外车企,客户结构优化 [9] 储能业务 - 能源管理是战略业务,业务集中在储能,产品以PCS和特种电源为主,探索延伸产品和业务模式,中长期向工商业侧转 [9] 新业务方向 - 公司级战略业务包括能源管理和数字化,拓展国际化业务,延展气动、精密机械等新品类 [10] 气动产品切入 - 最大客户群是设备OEM,把握气动产品电动化、总线化趋势,与现有产品协同 [10] 管理变革与IPD流程 - 管理变革是持续过程,研发端IPD流程落地效果:产品定义端成立产品竞争力中心,研发后端拉通底层技术和产品平台,实现高效产出 [10]
汇川技术(300124)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3年5月29日
2023-05-30 21:12
参会信息 - 活动类别为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 [3] - 参与单位及人员共67人,包括富国基金、淡马锡投资等多家机构及投票股东代表 [3] - 时间为2023年5月29日,地点在深圳市龙华区观澜高新技术产业园汇川技术总部大厦 [3]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总裁朱兴明先生,董事、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宋君恩先生,财务总监刘迎新女士 [3] 宏观与行业形势 - 公司看好下半年总体情况,认为危机是格局重构机会,将紧抓结构成长机会,在智能化等多方面有增长 [3] 地缘关系影响 - 不利影响:中国获取半导体技术困难,影响制造业发展,公司高端芯片或半导体依赖外资品牌 [4] - 有利影响:工业领域多用较大制程芯片,影响小;供应链安全考量下,国产品牌获更多市场机会,切入国有企业等客户 [4] 应对行业挑战策略 - 对标外资品牌,以行业深刻理解和多产品解决方案应对内资厂商竞争 [4] - 以服务及时响应和定制化解决方案应对外资厂商竞争 [4] 业务进展 - 大终端(SEU):在动力电池等领域持续推进合作,SEU看重核心零部件方案 [4] - 新能源汽车业务:进入第三阶段,走向全球与国际知名供应商竞争,汽车市场容量大且技术有溢出效应 [6] - 联合动力分拆上市:工作有序进行 [6] - 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起步晚但盈利能力好,持续关注人形机器人 [6] - 能源管理业务:目前主要产品是PCS,长远是“数字化 + 能源管理”,工商业领域在探索,海外有机会 [6] - 轨道交通业务:从牵引系统向自动化、数字化场景扩展 [6] 财务相关 - 投资收益:近两年略有提升,因搭建产业生态链投资上下游公司产生 [4] - 费用管控:整体费用管控匹配战略和业务计划,今年一季度费用率偏高,未来压缩销售费用率,保持较高研发投入比例 [4] - 财务管理:2021年启动财经变革,梳理管理逻辑和平台,提升资金管理精细化和运营资金效率,加强回款及存货管理,未来考虑加强与银行等融资渠道合作 [5] - 分红比例:分红与净利润增长同步,未来希望按“211”比例分配,50%用于未来发展,25%用于员工激励,25%用于分红 [5] 数字化与国际化 - 数字化平台:解决工业数字化痛点,提供平台和范例,用通用平台、低代码技术实现客户数字化转型,优势是业务变革,数字化与自动化结合紧密,探索业务模式,打造相关产品 [5] - 国际化布局:香港汇川负责销售;印度提供销售、生产组装和部分定制化解决方案;意大利和德国设研发机构;匈牙利承担制造职能,电梯产品已交付,未来部署新能源动力系统和通用自动化产品组装 [5]
汇川技术(300124)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3年5月15日-5月26日)
2023-05-30 14:16
投资者参与情况 - 5月15 - 26日期间开展多场投资者关系活动,包括现场调研、策略会、电话会议等,参与总人数达433人 [2][3][4][5][6][7][8][9] - 5月15日参与人数45人,含马来西亚央行2人、ADIA等机构20人、资本集团15人、国泰基金等8人 [2] - 5月16日参与人数28人,含Allianz Global Investors等20人、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 3人、复华投信8人 [2][3] - 5月17日参与人数81人,含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等11人、巴克莱银行1人、Neuberger Berman 3人、Cathy Life等17人、富国基金31人、Bernstein等18人 [3][4] - 5月18日参与人数54人,含SOMERSET Capital 3人、中邮证券1人、TIGER GLOBAL 1人、ABS Global Investments等50人 [4][5] - 5月19日参与人数22人,含BC INVESTMENT等3人、财通基金1人、Sumitomo Mitsui DS Asset Management等18人 [5] - 5月22日参与人数58人,含Allianz Global Investor等机构 [5][6] - 5月23日参与人数4人,含Paradice Investment 1人、Ariel Investment LLC 1人、苏州腾讯1人、NG COMGEST 1人 [6][7] - 5月24日参与人数37人,含Causeway Capital 2人、华泰资产2人、Mondrian等4人、Sigmoid Capital 2人、摩根士丹利投资3人、Ashmore Investment Management等24人 [7][8] - 5月25日参与人数166人,含长江证券等37人、富国基金等129人 [8][9] - 5月26日参与人数14人,含Guinness Global Investors 1人、Aikya Investment Management 1人、银华基金9人、Sands Capital 3人 [9] 公司竞争优势 - 过去三年基于交付优势份额快速增长,面对外资友商供应链恢复,作为本土品牌仍具竞争优势,包括定制化、本土化快速响应、国产率提升趋势 [9][10] 电梯业务情况 - 未来3 - 5年保持稳健增长预期,策略包括向跨国企业导入产品、拓展海外电梯客户、拓展电梯电气整体解决方案、拓展后服务市场 [10][11] - 电梯后服务业务目前占比预计不超10%,国内电梯保有量超900万台,每年几十万存量梯有后服务需求 [11] 工业机器人业务情况 - 与主流厂商对比,核心部件供给率高、聚焦光伏锂电等高景气下游领域,打造“自动化 + 工业机器人”协同解决方案 [11] - 工业机器人应用趋势包括成本降低、易用性提升、本身智能化 [11][12] 其他业务情况 - 新能源汽车业务子公司联合动力拟分拆上市,正在积极筹备 [12] - 2022年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规划可持续发展事务,各一级部门承接并纳入工作规划和KPI,办公室监督考核 [12]
汇川技术(300124)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3年4月26日-5月12日)
2023-05-17 08:08
投资者参与情况 - 4月27日电话会议,永赢基金5人参与 [2] - 5月5日电话会议,西南证券1人参与 [2] - 5月8日现场调研,VONTOBEL AM 2人、NINETYONE AM 1人、ASPEX MANAGEMENT等9人、长城基金等3人参与 [2][3] - 5月9日券商策略会,CHINA UNIVERSAL ASSET MANAGEMENT等46人、国金证券等18人参与 [3] - 5月10日券商策略会及现场调研,嘉实基金1人、招银理财等13人、BlackRock等7人、资本集团7人、华福证券等5人参与 [3][4] - 5月11日券商策略会及现场调研,AEZ Capital等103人、Ox Capital 2人、上海中庸等62人、东吴证券等5人、Fenghe Asia Fund等34人、朱雀基金等5人、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等28人、Broad Peak Investment Advisers等16人参与 [4][5][6] - 5月12日券商策略会、路演活动及电话会议,ABRDN PLC等23人、农银人寿等7人、博时基金等12人、CPPIB等52人参与 [7][8] 工业自动化业务 - 通用自动化业务下游增长较快的板块包括能源相关业务、过程工业以及重工业务,对自动化业务形成较好支撑 [8] - 一季度行业需求受宏观经济影响较为疲软,但公司有信心持续提升各细分产品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份额的驱动力来自加强散单市场突破、聚焦行业TOP客户、面向项目型市场寻求外资品牌产品替代及切入节能市场 [8][9] - 公司通过产品迭代实现提升产品性能和降低产品成本,以维系较好毛利率水平 [9] 储能业务 - 能源管理业务是公司战略业务,现阶段以储能为基础延伸产品和业务模式,从中长期看要往工商业侧转移,产品延伸到光储一体机等,商业模式上,网侧主要销售PCS产品给系统集成商,工商业侧探索系统集成角色 [9][10] 国际化业务 - 公司中长期希望海外业务占比达到20%以上,现阶段要推动国际市场品牌建设、搭建国际化平台、走解决方案出海策略 [10] - 公司凭借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和欧洲能源危机带来的机遇,有信心突破海外优质客户,提升海外品牌形象 [11] 新能源汽车业务 - 海外车企定点在今年新增订单中有所体现,客户结构优化,订单及收入来自新势力、国内转型车企、海外车企,部分海外车企定点项目今年有订单和交付落地 [11] - 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长依赖过去定点产生的OI和当期实际订单转化情况,增长幅度较难预测,会做好交付保障,加大订单转化率 [11]
汇川技术(300124)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3年4月25日)
2023-04-26 23:18
公司战略与发展理念 - 2022 年是公司国际化元年,以体系化架构规划国际化,实现销售、制造、供应链和研发的本土化 [2] - 2019 年开始变革,核心是打造流程化组织,2022 年打造基于 4A 架构的数字化转型流程化组织 [2] - 采用“三力”治理模式,战略力解决发展方向问题,技术力和营销力引领创新和提升营销能力 [3] 经营情况回顾 三年成长回顾 - 规模上,收入从 2019 年的 74 亿到 2022 年的 230 亿增长 3 倍,利润从 9.5 亿到 43.2 亿增长 4.5 倍 [3] - 管理体系搭建:战略牵引向数字化等方向发展;双轮驱动包括技术力和营销力;多平台支撑有供应力、人文力和变革力 [3][4] - 结合国家战略,把握智能制造等趋势和机会 [3] 2022 年经营回顾 关键财务数据 - 营业总收入 230.08 亿元,同比增长 28% [4] - 归母净利润 43.20 亿元,同比增长 21%,增速低于收入因员工薪酬和战略业务投入增加 [4]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32.01 亿元,同比增长 8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23.31%,毛利率 35.01% 下滑 0.81 个百分点 [4] - 三费 45.8 亿元,同比增长 27%,三费率降至 19.9% [4] - 研发投入 22.3 亿元,同比增长 32%,研发费用率 9.7% [4] 业务回顾 - 通用自动化销售收入约 114.7 亿元,同比增长约 28% [5] - 智慧电梯销售收入约 51.62 亿元,同比增长约 4% [5] - 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约 50.88 亿元,同比增长约 70% [5] - 工业机器人销售收入约 5.61 亿元,同比增长约 55% [5] - 轨道交通销售收入约 4.64 亿元,同比下降约 12% [5] - 数字化推出多种解决方案,构建 InoCube 数字化平台 [5] - 能源管理累计订单达 3GW,国内储能中大功率 PCS 出货量排名第三 [5] 可持续发展 - 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获福布斯可持续发展工业 Top50 等荣誉 [6] - 2022 年新增减排贡献 5180.07 吨二氧化碳当量 [6] 2023 年 Q1 经营回顾 关键财务数据 - 营业总收入 47.8 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 7.47 亿元,同比增长约 4%,毛利率 36.51% 同比上升 1.95 个百分点 [6] 业务回顾 - 通用自动化销售收入 27.07 亿元,同比增长 10%,占比扩大到 57% [6] - 智慧电梯销售收入 9.21 亿元,同比下滑 22%,受房地产影响大 [6] - 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 9.04 亿元,同比下滑 2% [6] - 工业机器人销售收入 1.36 亿元,同比增长 29% [6] - 轨道交通销售收入 0.26 亿元,同比下滑 64%,主要系交付影响 [6] 2023 年展望 长期战略目标 - 推进 GLOBALOCAL 模式、数字汇川与制造业数字化赋能并轨、可持续发展规划、夯实“三力”模式、打造人才队伍 [6] 经营计划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0%-4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0%-30% [6] 问答环节要点 业务规划与占比 - 未来通用自动化与新能源汽车成业务支柱,电梯成长空间有限,希望能源业务成第四大业务 [6] - 伺服电机、变频器、PLC 会长足成长,新能源汽车依赖国内外两个市场 [7] 与国际龙头对比 - 差距在国际化能力和产品技术核心能力,正以“做强控制器”弥补,通过数字化平台构建软件和服务能力 [7] 数字化与制造业结合 - 以智能制造为方向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成核心战略,InoCube 平台结合自动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形成优势 [7] 2023 年后三季度预期 - 上市市场有头部客户市占率低、国产化率提升等机会;下沉市场加强渠道建设和区域销售力量 [7][8] 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原因 - 研发和战略业务投入大、联合动力收入影响毛利率、股权类投资收益和政府补贴有不确定性 [8] 海外市场切入策略 - 三类市场(东南亚)从解决方案切入;二类市场强化产品竞争力和提供低碳解决方案;一类市场以定制化切入 [8] 海外业务投入与盈利 - 单独做海外业务战略预算,一类市场重研发,海外业务盈利好,对集团费用结构影响不大 [9] 业务出海节奏与目标 - 从区域线、行业线、服务三方面推进,2022 年海外销售规模约 8.9 亿同比增 40% 以上,力争海外销售占比达 20% 左右 [9] 数字化业务相关 - 数字化事业部独立销售软件;关注 CHATGPT 与 PLC 编程代码打通;年底迭代 InoCube 平台第二版本,尝试开发 5 - 6 个 PAAS 平台 [9][10][12] 过程工业业务 - 过程工业占工控市场 40% 且有提升趋势,将其作为重要战略,从整体解决方案角度布局 [10] 工业机器人与精密机械 - 除工业机器人还有滚珠丝杠等产品,通过自研或收购打造新精密机械类平台 [11] 数字化业务收并购 - 数字化平台连接中小企业开发者,构建灵活、轻量化、易部署的数字化体系 [11] 业务支柱产品占比 - 三年内重要支柱是变频器、伺服、PLC、机器人,新产品中高能效电机比重会提升 [12] 通用自动化增长目标 - 若公司今年收入增长为预期目标区间中值 30%,通用自动化业务增长也在 30% 左右 [12] 新能源汽车业务 - Q1 收入下降因客户端收入确认方式、部分客户业务下滑和产品需求变化;2025 - 2028 年通用自动化和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 25% - 30% 左右 [12] 经营活动现金流 - 近两年改善主要因汇票贴现,DSO 周转天数改善,2022 年底动态 DSO 天数为 78 天 [13] 国际化业务盈利能力 - 制造国际化发挥自动化优势,海外盈利情况好,不影响现有毛利率水平 [13] PLC 业务 - 产品前几年高速增长,当前是发展黄金时间,未来保持高增长可期,将推出大型和安全 PLC 产品,招聘国际优秀人才 [13][14] AI 技术储备 - 在机器视觉、设备诊断、节能方面有相关 AI 技术储备和应用 [14]
汇川技术(300124)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5 00:00
财务表现 - 2023年第一季度,汇川技术营业收入为47.82亿元,同比增长0.07%[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7亿元,同比增长4.15%[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6亿元,同比增长453.41%[3]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7.82亿元,净利润7.52亿元,同比增长0.07%和4.49%[19] - 公司通用自动化业务销售收入27.07亿元,同比增长9.74%[19] - 公司电梯电气大配套业务销售收入9.21亿元,同比下滑21.98%[19] - 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销售收入9.04亿元,同比下滑2.23%[19] - 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销售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29.06%[19]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综合收益总额为748,758,283.75元,同比增长4.18%[27] - 每股基本收益为0.28元,同比增长3.70%[27] 现金流量 - 汇川技术2023年第一季度投资收益增长至42,136,151.21元,同比增长760.83%[7]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达到32,888,976.60元,同比增长697.12%[7] - 营业外收入增加至3,560,215.27元,同比增长66.68%[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275,714,201.47元,同比增长453.41%[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62,467,796.01元,同比增长277.57%[7]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5,714,201.47元,较上期有所增长[27] -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62,467,796.01元,较上期有所增加[28] - 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4,561,976.69元,较上期有所下降[28] 股东持股情况 - 前10名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601,311,668股,占比22.6%[8] - 股东钟进通过普通证券账户持有42,250,423股,通过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持有10,635,900股[9] - 股东李竹平通过普通证券账户持有13,144,700股,通过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持有4,727,037股[10] - 股东朱兴明本期解除限售股数为2,988,255股,持有41,694,291股[11] 资产状况 - 汇川技术2023年第一季度应收账款为5980642877.07元,较年初下降6.88%[24] - 公司存货达到6216425482.47元,较上期增长13.41%[24] - 公司研发费用为625799354.08元,较上期增长22.58%[26]
汇川技术(300124)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4-25 00:00
公司业绩 - 公司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为230.08亿元,同比增长28.23%[2],[18] - 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43.20亿,同比增长20.89%[2],[18]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01亿,同比增长81.25%[18] - 公司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1.64元,同比增长19.71%[18] - 公司2022年末资产总额为392.12亿,同比增长43.62%[18] - 公司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98.16亿,同比增长24.76%[18] - 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67.67亿[20] - 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35亿[20] - 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59亿[20] - 公司2022年度报告显示,净利润达到9.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1.7%[24]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构建全面国际化体系框架,加强欧洲和印度研发中心,启用匈牙利和印度制造基地[3] - 公司推出全新一代基于模型驱动的Inocube企业数字化开发与数据治理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3] - 公司持续强化“三力”治理模式,以解决方案为核心,推动客户端到端体系的完善[3] - 公司2023年将迎来成立二十周年,面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制造业时代机遇[3] 财务数据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6元,共派发现金股利957,598,615.08元[6]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230.08亿,同比增长28.23%[18] - 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20亿,同比增长20.89%[18]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01亿,同比增长81.25%[18] - 公司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1.64元,同比增长19.71%[18] - 公司2022年末资产总额为392.12亿,同比增长43.62%[18] - 公司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98.16亿,同比增长24.76%[18] 业务板块 - 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包括通用自动化、智慧电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26]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通用自动化、智慧电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等领域[30] 产品市场份额 - 公司通用伺服系统在中国市场份额约21.5%,位居第一名[31] - 公司低压变频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14.9%,位居第三名[31] - 公司小型PLC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11.9%,位居第二名[31] - 公司在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为7%,排名第三[34] - 公司在新能源乘用车电驱总成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为3%,位列前十[34] - 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5.2%,排名第七[34] 公司治理 - 公司通过引入外部顾问,实施管理变革,构建支撑销售额百亿以上规模的公司治理架构,取得良好效果[175] - 公司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治理体系,从治理架构到战略思维、流程架构到决策等方面已落地生根,支撑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175] - 公司严格遵守监管规定,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保障公司治理制度体系持续满足监管要求[175] - 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积极拓宽自愿披露的信息量,坚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合规底线,传递资本市场关切,传递社会责任,持续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176]
汇川技术:关于召开2022年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4-18 21:41
证券代码:300124 证券简称:汇川技术 公告编号:2023-012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召开 2022 年度和 2023 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 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拟于2023年4月25日在中国证 监会指定的创业板信息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上披露《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和《公司2023 年第一季度报告》。为使投资者能够进一步了解公司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情况,公司 拟于2023年4月25日召开业绩说明会。现将具体情况公告如下: 一、业绩说明会类型 本次业绩说明会将通过线上会议方式召开,公司将针对2022年度及2023年第一季度 经营成果及财务指标等与投资者进行交流,并对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回答。本次 会议主要以中文进行,配有英文同声传译。 二、业绩说明会召开的时间、方式 (一)会议召开时间:2023年4月25日(星期二)下午15:00-17:00 (二)会议召开方式:线上会议(语音+文字直播) (三)线上报名及参会方式: 1.中文会议 (1)网络端报名参会:htt ...
汇川技术(300124)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3年2月20日-3月3日)
2023-03-09 23:16
投资者参与情况 - 2月20日至3月3日期间,参与投资者关系活动的投资者共263人,其中2月20日晨星亚洲1人参与电话会议[2] - 2月21日资本集团1人、Janchor Partners等8人参与现场调研[2] - 2月22日高盛亚洲等10人参与券商策略会[2] - 2月23日盛博证券等5人、Pinnacle等17人、加拿大养老基金1人、Comgest Far East Limited 4人、淡水泉1人参与现场调研[4] - 2月24日APS 5人参与现场调研、Point 72 1人参与电话会议[4] - 3月1日中金资管3人、首域盈信2人参与现场调研[4][5] - 3月3日睿远基金等4人参与现场调研,Ping An Asset Management (HK)等223人参与券商策略会[5][6] 通用自动化业务 - 从2022年9月开始,通用自动化下游需求呈弱复苏态势,今年以来光伏、半导体等去年表现好的行业仍保持较好增长,纺织、木工等去年行情弱的行业近两月向好[6] 公司竞争优势 - 定制化:基于本土化研发和懂行业工艺的拓展人员,形成定制化行业解决方案[7] - 本土化快速响应:具备“快”的能力,能快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并抓住机会实现快速成长[7] - 国产率提升趋势:客户推动核心部件国产化决心加大,公司作为国产自动化龙头品牌,凭借整体解决方案和定制化服务优势与客户保持较强粘性[7] 锂电、光伏领域竞争应对 - 面对其他国产品牌竞争,公司会持续做好“下沉”策略落地,守护客户份额,一方面发挥单产品优势推出更具性价比产品系列,另一方面利用“多产品+总线+工艺”策略做好客户份额防守和突破,通过快速产品迭代降本实现极致成本目标[7] 自动化业务新产品布局 - 在自动化业务领域,基于核心技术发展和客户需求延伸,持续卷积新产品,完善“工控+工艺”综合解决方案,除伺服系统、变频器和PLC外,还布局DDR/DDL电机、气动产品、机器视觉产品和传感器等[8] 公司能力形成原因 - 拥有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的软件平台、电力电子技术的硬件平台、控制技术与通讯技术三个底层技术,基于对下游行业的理解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营销上以“搭便车”模式带动新产品销售和单产品竞争力提升[8] 电梯业务展望 - 预计今年电梯行业整体发梯量有一定下滑,但公司自身梯业务可能恢复到稳健增长水平,增长动力来自海外电梯相关业务增长、面向跨国企业电梯的整体电气大配套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利用数字化解决方案培育设备后服务市场需求[8] 上游器件供应形势 - 工业自动化板块原材料整体供应压力有一定缓解,交付正常;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关键器件供应仍较为紧张,公司会持续做好整体业务的保供策略和交付保障[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