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汇川技术(300124)
icon
搜索文档
首日大涨近150%!汇川技术分拆联合动力上市,十年一剑成就智能“双子星”!|人民智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23:39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2016年提出"双王"战略 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与工业自动化并列为集团两大战略性业务 致力于成为新能源汽车之王和智能制造之王[5] - 战略推动集团营收规模增长超过8倍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到205亿元[6] - 子公司联合动力2022-2024年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远超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 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1.38亿元同比增长五成 归母净利润5.49亿元同比增长约九成[6] 分拆上市与资本表现 - 联合动力9月15日启动招股 发行价12.48元/股 募集资金36亿元[2] - 9月25日正式创业板上市 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47.6%报收30.9元/股 总市值超740亿元[2] - 分拆上市核心在于解决信息披露透明度问题 满足汽车行业上下游对联合动力的了解需求[8]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约10.1%排名第二 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9] - 新能源乘用车定子装机量在中国市场份额为11.3%排名第二[9] - 已服务超40家主机厂、170余款车型 积累数百款动力系统解决方案[10] - 客户覆盖理想、小米等新势力 广汽、奇瑞、长安等民族品牌 以及大众、奥迪、保时捷等国际车企[10] 技术布局与发展方向 - 正布局智能底盘技术 发挥运动控制及数字化、标准化优势[4][13] - 按照"储备一代、开发一代、销售一代"节奏 以模块化理念构建综合竞争力[11] - 全球智能底盘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突破800亿美元 其中线控技术相关模块占比超60%[15] 行业洞察与市场前景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16年1.8%大幅提高到2024年40%以上 2025年有望超过50%[6] - 预测未来汽车行业形成"三分天下"格局:混动汽车占1/2弱、纯电汽车占1/3强、传统燃油车接近1/4[12] - 主机厂自制动力总成需年销量超30-50万台才具备成本优势 否则第三方供应商更具成本效益[9]
汇川技术:关于第二期长效激励持股计划第二个锁定期届满的提示性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9-25 19:19
公司长效激励持股计划进展 - 汇川技术第二期长效激励持股计划第二个锁定期于2025年9月25日届满 [2] - 本次解锁股份数量为163,845股 [2]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依据相关规定执行长效激励持股计划解锁程序 [2]
机械设备行业9月25日资金流向日报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8:37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9月25日下跌0.01% [1] - 申万行业中有7个行业上涨 传媒行业涨幅2.23%居首 通信行业涨幅1.99%次之 [1] - 纺织服饰行业跌幅1.45% 综合行业跌幅1.30% [1]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287.78亿元 [1] 行业资金流向 - 5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 电力设备行业净流入39.16亿元且上涨1.60% [1] - 计算机行业净流入25.45亿元且上涨1.55% [1] - 26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 电子行业净流出162.41亿元居首 [1] - 机械设备行业净流出28.32亿元 基础化工/房地产/国防军工等行业净流出较多 [1] 机械设备行业表现 - 行业整体下跌0.32% 主力资金净流出28.32亿元 [2] - 行业530只个股中141只上涨 5只涨停 385只下跌 [2] - 198只个股资金净流入 5只净流入超亿元 [2] - 17只个股资金净流出超亿元 [2] 机械设备个股资金流入 - 华工科技净流入12.45亿元 涨幅10.00% 换手率10.27% [2] - 英维克净流入5.28亿元 涨幅7.94% 换手率12.13% [2] - 合锻智能净流入2.76亿元 涨幅9.98% 换手率6.30% [2] - 哈焊华通净流入1.83亿元 涨幅19.99% 换手率11.76% [2] - 东杰智能净流入1.30亿元 涨幅6.61% 换手率12.87% [2] 机械设备个股资金流出 - 汇川技术净流出3.78亿元 跌幅0.49% 换手率2.87% [4] - 东方精工净流出2.50亿元 跌幅2.70% 换手率10.83% [4] - 中控技术净流出2.38亿元 跌幅0.34% 换手率3.27% [4] - 中创智领净流出2.35亿元 跌幅6.86% 换手率5.53% [4] - 山河智能净流出1.93亿元 跌幅7.98% 换手率13.45% [4]
汇川技术(300124) - 关于第二期长效激励持股计划第二个锁定期届满的提示性公告
2025-09-25 15:40
长效激励持股计划 - 2023年4月21日根据2022年度业绩提取业绩激励基金4,549万元[3] - 2023年9月25日655,381股公司股票非交易过户至二期计划账户[5] - 第一个锁定期2024年9月25日届满,解锁163,845股[3] - 第二个锁定期2025年9月25日届满,解锁163,845股[3] - 第二个解锁期为过户24个月后,解锁25%股份[5]
双创ETF(588300)开盘跌0.75%,重仓股宁德时代跌0.88%,中芯国际跌1.47%
新浪财经· 2025-09-25 12:40
双创ETF市场表现 - 9月25日开盘价0.932元 较前日下跌0.75% [1] - 近一个月回报率达23.84% 成立以来累计回报为-6.22% [1] 成分股表现 - 宁德时代开盘下跌0.88% 中芯国际下跌1.47% [1] - 迈瑞医疗微跌0.09% 海光信息持平无涨跌 [1] - 中际旭创下跌1.77% 新易盛下跌1.81% [1] - 寒武纪下跌0.34% 汇川技术逆势上涨0.78% [1] - 阳光电源下跌0.14% 澜起科技下跌1.99% [1] 产品基本信息 - 跟踪标的为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收益率 [1] - 基金管理人为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 基金经理为房俊一 产品成立于2021年6月25日 [1]
涨幅继续扩大,新能车ETF(515700)涨超2.5%冲击4连涨,关注产业链戴维斯双击
新浪财经· 2025-09-25 11:50
指数表现 - 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930997在2025年9月25日11:18强势上涨1.94% [1] - 新能车ETF515700上涨1.81%至2.41元 冲击4连涨 [1] - 该ETF近1周累计上涨2.77% 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2 [1] 成分股表现 - 当升科技300073大涨9.05% 亿纬锂能300014涨7.35% 中国宝安000009涨6.98% [1] - 权重股亿纬锂能300014上涨7.35% 赣锋锂业002460涨5.59% 华友钴业603799涨1.93% [1][3] - 宁德时代300750大涨4.60% 天齐锂业002466涨3.39% 国轩高科002074涨2.02% [3] 指数构成 - 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新能源整车、电机电控、锂电设备等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证券 [1]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4.55% 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行业龙头 [2] - 宁德时代300750权重9.80%居首 汇川技术300124权重9.63% 比亚迪002594权重9.10% [3] 产品信息 - 新能车ETF515700紧密跟踪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 盘中涨超2.5% [1] - 场外联接基金包括012698、012699、024504等多个份额类别 [5]
新“新三样”来了!为什么是它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1:12
核心观点 - 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创新药正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引擎 取代传统出口"新三样" [1]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突破25% 超越金融和地产总和 [1] - 新"新三样"符合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特征 能突破传统产业内卷化困境 [1] 机器人行业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继电脑、手机、新能源车后的下一代智能终端 [2] - 汇川技术市值超2000亿 三协电机首日涨幅达785% [2] - 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等未上市企业获资本追捧 [2] - 产业链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拥有全球最大市场且零部件国产化持续突破 [3] - 高端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仍需进口 [3] 人工智能行业 - 千亿市值公司包括寒武纪、工业富联、海光信息 专注AI算力芯片和基础设施 [2] - 光模块企业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因大模型需求爆发业绩增长 [2] - 行业处于"并跑"状态 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等应用层具备竞争力 [3] - 底层芯片和框架生态仍是发展短板 [3] 创新药行业 - 恒瑞医药市值逼近5000亿 药明康德、翰森制药、信达生物市值均超千亿 [2] - 创新药获全球市场认可 商业模式从烧钱转向赚钱 [2] - 行业从"跟跑"向"并跑"迈进 出海交易额爆发式增长 [3] - 靶点发现和基础研究转化仍是主要挑战 [3] 产业竞争优势 - 超大规模市场提供场景红利 [3] - 具备强大的工程化产业化能力 [3] -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3] - 关键环节存在"卡脖子"风险 可能制约产业升级 [3] 发展方向 - 需构建数据开放生态和优化审评审批流程 [3] - 加大算力基础设施投入 [3] - 聚焦跨学科人才培养和长期资本投入底层研发 [3] - 通过"监管沙盒"机制为创新提供试错空间 [3]
新“新三样”来了!为什么是它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1:04
文章核心观点 - 机器人 人工智能和创新药正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新三样" 接过经济增长的接力棒 [1] - 新"新三样"的崛起源于国际科技竞争需求及国内经济增长逻辑转向新质生产力驱动 [1] - 资本已通过股价表现和政策扶持对硬科技赛道投下信任票 硬科技是未来十年最大确定性 [4] 机器人领域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继电脑 手机 新能源车后下一个可能改变世界的智能终端 [2] - 汇川技术市值超2000亿 三协电机首日涨幅超785% 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等未上市企业受资本追捧 [2] - 产业链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市场全球最大且零部件国产化突破 但高端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仍需进口 [2] 人工智能领域 - 千亿市值公司涌现 "纪联海"(寒武纪 工业富联 海光信息)专注AI算力芯片与基础设施 上半年订单饱和业绩爆发 [2] - "易中天"(新易盛 中际旭创 天孚通信)光模块企业因大模型需求带动业绩股价双爆发 [2] - 处于"并跑"状态 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等应用层领先 但底层芯片与框架生态仍是短板 [3] 创新药领域 - 恒瑞医药市值逼近5000亿 药明康德 翰森制药 信达生物市值均超千亿 [2] - 创新药企从"烧钱"转向"赚钱" 出海交易额爆发式增长显示国际研发认可 [2] - 整体从"跟跑"向"并跑"迈进 靶点发现和基础研究转化仍是挑战 [3] 产业整体态势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突破1/4 超越金融和地产总和 [1] - 三大赛道具备技术密集 高附加值特性 可突破传统产业内卷困境 [1] - 优势包括超大规模市场场景红利 强大工程化能力及优化政策环境 但关键环节存在"卡脖子"风险 [3]
汇川技术9月24日获融资买入8.25亿元,融资余额40.9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09:33
股价表现与融资融券数据 - 9月24日公司股价上涨4.52% 成交额达61.72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8.25亿元 融资偿还6.47亿元 融资净买入1.77亿元[1] - 融资余额40.91亿元 占流通市值1.76% 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1] - 融券余量19.04万股 融券余额1643.29万元 超过近一年70%分位水平[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10日 2010年9月28日上市[2] - 主营业务为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及工业机器人产品 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源系统 轨道交通牵引与控制系统[2] - 收入构成: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类45.18% 通用自动化类42.94% 智慧电梯电气类11.25% 其他0.64%[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05.09亿元 同比增长26.73%[2] - 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29.68亿元 同比增长40.15%[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9.4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2.67亿元[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9月19日股东户数15.18万户 较上期增加6.41%[2] - 人均流通股15588股 较上期减少6.01%[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一大流通股东 持股4.74亿股 较上期减少4149.74万股[3] - 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4936.16万股 较上期增加155.43万股[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3355.37万股 较上期减少153.97万股[3]
逛完2025工博会,我们发现了三大趋势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5 00:00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机器人行业趋势分析 核心观点 本届工博会展现中国机器人行业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创新突围",呈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特质,标志着行业从"内卷竞争"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并逐步成为全球产业创新策源地[3][4][11][24] 趋势一:高端创新发展 - 行业摆脱参数比拼和价格博弈,转向AI驱动场景创新、绿色低碳生态及全产业链协同突破[4] - 埃斯顿首发ER1200-3300重载工业机器人,通过双电机动态同步控制和双减速机硬同步技术,实现动态性能优势,适用于航天、汽车等高端场景[5] - 大族机器人子公司华沿推出S60大负载协作机器人,负载达60KG,采用48V电机驱动系统,避免复杂走线问题,易于AGV集成[8] - 柴孚机器人推出全球首款腕部额定载荷≥5000千克重载工业机器人,可托举整台小米汽车,突破全球工业机器人负载极限[8] - 新时达发布STEP 2.0战略,形成从通用自动化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能力,具备驱控一体、多核异构等全栈自研技术[10] - 汇川技术构建贯通"设计-制造-能源-运营"的数字化体系,覆盖光、机、电、液、气、磁全领域,实现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完整技术栈[11] 趋势二:具身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 - 行业从单一功能机械臂转向具备移动、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边缘计算成为关键支撑[12] - 越疆机器人展示"超级工厂"平台,采用"集中式讨论+分布式执行"架构,通过双足人形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多足机器狗和协作机械臂协同作业,提升生产柔性[13] - 节卡机器人全球首发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融合AI大模型、视觉与控制系统,实现"感知-决策-执行"闭环[15] - 微亿智造通过"端-边-云"一体化架构和"快慢思考"双系统,构建工业场景机器人技术体系,实现产线快速切换[16] - 慧灵科技推出HITBOT OS操作系统,采用"大脑+小脑"双层认知架构,大脑处理语义与策略生成,小脑负责高精度运动控制[16] - 具身智能技术完成从实验室原型到产线主力的关键跨越,成为下阶段新型机器人的核心驱动力[18] 趋势三:外资品牌中国本土化 - 外资品牌从"将产品卖给中国"转向"与中国共创产品",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本土化[19] - 爱普生专为中国市场定制LA-A系列机器人,采用轻量化紧凑设计,集成RC800L控制器,深度适配3C、锂电、汽车零部件等行业[19] - ABB机器人整合OmniCore EyeMotion视觉系统,将工作站调试时间从2-3天压缩至半天,分拣准确度提升50%,节拍时间减少70%,复杂场景调试时间缩短90%[21] - 外资品牌通过"技术全球化+产品本地化"策略,深度嵌入中国工业体系,中国市场从"消费高地"升级为"创新策源地"[19][23] 行业未来展望 - 中国机器人将在三个维度突破:从产品单点突破走向系统重构、生态从协同合作升级为共生共荣、从跟跑并跑迈向标准输出[25] - 国产重载机器人打破国际负载极限,具身智能体系完善开发,推动企业参与全球产业规则制定[25] - 工博会27年变迁见证中国工业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质变,机器人行业成为新质生产力重要策源地[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