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家电网(NGG)

搜索文档
Emerald AI and National Grid Pilot Flexible Energy System
Yahoo Finance· 2025-09-15 22:45
National Grid and Emerald AI are partnering to demonstrate a system that us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adjust data center energy use in real-time, aiming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United Kingdom's transmission network. The collaboration will feature a live demonstration in the U.K. targeted for late 2025. The project will utilize Emerald AI's Conductor system, which is designed to mediate between the electricity grid and data centers to manage energy demand flexibly. According to the companies, t ...
“2025中国企业500强” 榜单公布
搜狐财经· 2025-09-15 22:24
中国企业500强总体规模 - 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人民币 [1] - 入围门槛连续23年上升至479.60亿元人民币 较上年提升5.79亿元人民币 [1] - 千亿级企业数量增至267家 较上年增加14家 占500强企业总数比例达53.4% [1] 前十强企业排名及营收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3.95万亿元人民币营收位列榜首 [3]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2.97万亿元人民币营收排名第二 [3]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2.93万亿元人民币营收位居第三 [3]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以2.19万亿元人民币营收排名第四 [3]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1.63万亿元人民币营收位列第五 [3] 行业分布特征 - 能源行业占据领先地位 国家电网 中石油 中石化包揽前三甲 [3] - 金融业表现突出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均进入前十 [3] - 互联网与科技企业排名提升 京东集团以1.16万亿元人民币营收位列第十 阿里巴巴以9963亿元人民币营收排名第十七 [3] - 制造业企业占据重要地位 比亚迪以7771亿元人民币营收排名第二十六 华为以8621亿元人民币营收排名第二十三 [3] 企业类型与地域分布 - 中央国有企业持续主导榜单 前二十名中超过半数为央企 [3] - 地方国企表现活跃 山东能源集团 厦门建发集团等地方国企进入前三十 [3] - 民营企业实力增强 恒力集团 比亚迪 华为等民企排名靠前 [3] - 长三角地区企业密集 浙江荣盛控股 江苏恒力集团等长三角企业排名前列 [3] 新兴产业企业表现 - 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显著 比亚迪排名第二十六 宁德时代以3620亿元人民币营收排名第七十七 [3][4] - 光伏新能源企业入围 隆基绿能以825亿元人民币营收排名第三百零一 天合光能以802亿元人民币营收排名第三百零八 [12] - 互联网服务企业保持强势 腾讯控股以6603亿元人民币营收排名第三十一 拼多多以3938亿元人民币营收排名第七十 [4]
2025中国企业500强揭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8:40
2025中国企业500强总体表现 - 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 同比增长4.39% [1] - 资产总额460.85万亿元 同比增长7.46% [1] - 入围门槛479.60亿元 同比提升5.79亿元 实现23连升 [1] 千亿级企业规模扩张 - 千亿级企业数量达267家 较上年增加14家 [1] - 千亿级企业占比53.4% 显示头部企业集中度提升 [1] 行业分布特征 - 能源化工行业占据前列 国家电网(3.95万亿元) 中石油(2.97万亿元) 中石化(2.93万亿元)位列前三 [3] - 金融机构表现突出 工商银行(1.63万亿元) 农业银行(1.42万亿元) 建设银行(1.41万亿元)进入前十 [3] - 科技企业排名提升 京东(1.16万亿元)第10 阿里巴巴(9963亿元)第17 腾讯(6603亿元)第31 [3][4] 企业梯队结构 - 前十名企业营收均超1万亿元 国家电网以3.95万亿元居首 [3] - 第11-100名企业营收介于7000亿至1万亿元 包括中国移动(1.05万亿元) 比亚迪(7771亿元)等 [3][4] - 第101-500名企业营收介于479亿至7000亿元 覆盖制造业 服务业 科技等行业 [5][15] 区域与所有制分布 - 央企国企仍占主导 国家电网 中石油 中建等央企位列前五 [3] - 民营企业表现亮眼 京东第10 阿里巴巴第17 腾讯第31 比亚迪第26 [3][4] - 地方国企数量众多 山东能源 厦门建发 江西铜业等均进入前50 [3][4]
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公布!
搜狐财经· 2025-09-15 18:15
规模总量 - 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 较上年有所增长[1] - 入围门槛提升至479.60亿元 实现连续23年上升 较上年增加5.79亿元[1] - 资产总额为460.85万亿元 同比增长7.46%[1] - 千亿规模企业数量增至267家 较上年增加45家[1] - 1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 其中国家电网营业收入超过3万亿元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建筑营业收入超过2万亿元[1] 经济效益 - 企业500强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总额4.71万亿元 同比增长4.39%[1] - 收入净利润率为4.27% 较上年提升0.17个百分点[1] 研发创新 - 企业500强研发投入总额1.73万亿元 研发强度创1.95%新高 连续8年提升[2] - 有效专利总数224.37万件 较上年增加21.40万件 增长10.54%[2] - 其中发明专利103.96万件 较上年增加15万件 增长16.86% 连续6年保持增长[2] - 发明专利占比达46.33% 较上年提升2.50个百分点[2] - 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设备制造、电信及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在研发费用、专利和标准方面贡献突出[2] 产业结构 - 39家新入围或重新入围企业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物流及供应链企业增加最多 共有6家新入围[2] - 制造业、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对营收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0.48%、40.29%和19.23%[2] -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入围数量增加[2] 企业排名 - 国家电网以39459.28亿元营收位列第一[4] - 中国石油(29690.48亿元)、中国石化(29319.56亿元)分列二三位[4] - 京东集团(11588.19亿元)位列第十 是排名最高的民营企业[4] - 阿里巴巴(9963.47亿元)位列第十七 腾讯(6602.57亿元)位列第三十一[6] - 宁德时代(3620.13亿元)位列第七十七 比亚迪(7771.02亿元)位列第二十六[6] - 华为(8620.72亿元)位列第二十三[4]
2025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9-15 17:40
规模与增长 - 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较上年有所增长 [2] - 入围门槛提升至479.60亿元,较上年提高5.79亿元,实现23连升 [2] - 资产总额达460.85万亿元,同比增长7.46% [2] - 千亿规模企业数量增至267家,较上年增加45家,其中15家企业营收超万亿元 [2] 头部企业表现 - 国家电网营收接近4万亿元(3.9459万亿元),位列榜首 [6] - 中国石油(2.9690万亿元)、中国石化(2.9319万亿元)、中国建筑(2.1871万亿元)营收均超2万亿元 [6] - 前十名中包含4家银行(工商银行1.6291万亿元、农业银行1.4199万亿元、建设银行1.4148万亿元、中国银行1.2647万亿元)及京东(1.1588万亿元)等企业 [6] 盈利能力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总额4.71万亿元,同比增长4.39% [2] - 收入净利润率达4.27%,较上年提升0.17个百分点 [2] 研发与创新 - 研发投入总额1.73万亿元,研发强度创1.95%新高,连续8年提升 [3] - 有效专利总数224.37万件,同比增长10.54%,其中发明专利103.96万件,增长16.86% [3] - 发明专利占比达46.33%,较上年提升2.50个百分点 [3] - 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设备制造、电信及互联网服务等行业在研发投入和专利方面贡献突出 [3] 行业结构 - 制造业和服务业对营收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0.48%和40.29%,其他行业贡献19.23% [3] -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物流及供应链企业新增入围数量最多(6家) [3] -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入围数量增加,39家企业为新入围或重新入围 [3] 新兴产业与跨国企业 - 同步发布跨国指数100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大企业创新100强等榜单 [4]
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9-15 17:28
规模总量 - 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 较上年增长[1] - 入围门槛提升至479.60亿元 较上年增加5.79亿元 实现23年连续上升[1] - 资产总额达460.85万亿元 同比增长7.46%[1] - 千亿级企业数量增至267家 较上年增加45家 其中15家企业营收超万亿元[1] - 国家电网营收超3万亿元 接近4万亿元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中国建筑营收均超2万亿元[1] 经济效益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总额达4.71万亿元 同比增长4.39%[1] - 收入净利润率为4.27% 较上年提升0.17个百分点[1] 研发创新 - 研发投入总额达1.73万亿元 研发强度创1.95%新高 连续8年提升[2] - 有效专利总数224.37万件 同比增长10.54% 其中发明专利103.96万件 同比增长16.86%[2] - 发明专利占比达46.33% 较上年提升2.50个百分点 专利质量持续优化[2] 产业结构 - 39家新入围或重新入围企业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 物流及供应链领域新增6家企业[2] - 计算机通信设备 电子设备制造 电信及互联网服务行业在研发投入 专利及标准方面贡献突出[2] - 制造业 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对营收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0.48% 40.29%和19.23%[2] 企业排名 - 国家电网以3.95万亿元营收位列榜首 中国石油(2.97万亿元) 中国石化(2.93万亿元)分列二三位[4] - 京东集团(1.16万亿元) 阿里巴巴(9963.47亿元) 腾讯控股(6602.57亿元) 华为(8620.72亿元)等科技企业进入前50[4][6] - 宁德时代(3620.13亿元) 比亚迪(7771.02亿元)等新能源企业排名显著提升[6][7]
2025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15家企业年营业收入超1万亿元
人民日报· 2025-09-15 15:39
规模总量 - 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 较上年有所增长 [1] - 入围门槛提升至479.60亿元 较上年增加5.79亿元 实现连续23年上升 [1] - 资产总额达460.85万亿元 同比增长7.46% [1] - 千亿规模企业数量增至267家 较上年增加45家 [1] - 1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 其中国家电网营业收入超过3万亿元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中国建筑营业收入超过2万亿元 [1] 经济效益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总额为4.71万亿元 同比增长4.39% [1] - 收入净利润率为4.27% 较上年提升0.17个百分点 [1] 研发创新 - 研发费用投入总额为1.73万亿元 [2] - 研发强度创1.95%新高 连续8年提升 [2] - 有效专利总数达224.37万件 较上年增加21.40万件 增长10.54% [2] - 发明专利数量达103.96万件 较上年增加15万件 增长16.86% 连续6年保持增长 [2] - 发明专利占比达46.33% 较上年提升2.50个百分点 [2] 产业结构 - 39家新入围或重新入围企业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 物流及供应链企业增加最多 共有6家新入围企业 [2] - 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电信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等行业在研发费用 专利 标准等方面贡献突出 [2] - 制造业 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对营收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48% 40.29%和19.23% [2] 企业排名 - 国家电网以39459.28亿元营业收入位列榜首 [3] -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中国建筑分别以29690.48亿元 29319.56亿元和21871.48亿元营业收入位列第二至第四名 [3] - 京东集团以11588.19亿元营业收入位列第十 是排名最高的互联网企业 [3] - 阿里巴巴集团以9963.47亿元营业收入位列第十七 [3] - 腾讯控股以6602.57亿元营业收入位列第三十一 [4] - 宁德时代以3620.13亿元营业收入位列第七十七 [5] - 拼多多以3938.38亿元营业收入位列第七十 [5] - 小米集团以3659.06亿元营业收入位列第七十六 [5]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能源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新华财经· 2025-09-05 16:51
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展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成立能源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 标志着能源电力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注入新动能 [1] - 专委会致力于成为国内能源电力领域有影响力的政策咨询与产业服务合作交流平台 促进先进数字技术在能源电力行业的深化应用 推动能源电力领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 - 专委会秘书处设在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1] 行业领导层战略观点 - 中电联党委书记提出专委会工作四点希望: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数字赋能积极释放要素价值 促进跨界融合助力构建产业生态 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1] - 国家电网公司表示将全力支持专委会工作 集中电网环节数字经济专家力量 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研发与应用 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助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2] - 能源电力数字化转型被定义为跨行业跨领域复杂性系统工程 需要政产学研用各方协力推进 [2] 转型挑战与应对策略 - 能源电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驱动力量 但转型面临前所未有挑战 [2] - 油气行业大模型发展面临数据不足与质量不高双重困境 训练样本激增而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时模型易产生"幻觉"现象 [3] - 大模型训练与部署成本高昂成为制约广泛应用的关键障碍 持续优化迭代更新需投入巨额资金导致总体成本持续攀升 [3] 专委会发展规划与实施路径 - 专委会将统筹能源数字技术、能源数据资产、能源数字金融、能源数字市场等重点领域 形成集政策研究、成果推广、标准引领、产业服务、信息共享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3] - 国网能源研究院将充分发挥智库优势 积极参与专委会各项工作 对接行业需求 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助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能源数字化转型方案和制度创新成果 [2] 行业实践与成果发布 - 专家围绕能源数字化转型发展实践、数据要素流通赋能能源行业、"十五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等前沿议题开展深入探讨 [4] - 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电网企业数据资产化六步法》最新研究成果 为行业数据资产管理提供指引 [4]
跨经营区交易激活全国电力市场
科技日报· 2025-08-26 10:34
电力市场变革 -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原则同意《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要求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在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依托该机制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并在2025年底前实现跨电网交易常态化开市 [1] -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是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标志性举措,对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在全国范围内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1] 跨区域电力调配规模 - 7月1日至9月15日,超过20亿千瓦时电能从云南、广西、广东经闽粤联网工程输往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四地 [1] - 迎峰度夏期间南方电网送国家电网的交易电量超20亿千瓦时,闽粤直流首次实现全时段200万千瓦满送 [4] - 今年上半年全国跨电网经营区送电436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9% [4] 交易机制创新 - 跨电网经营区电力交易从过去的临时计划调配转变为经常性市场交易,相当于在两大电网基础上建成覆盖全国的"统一网上商城" [2] - 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端与消费端的直接交易,为南方绿电送长三角、西北和蒙西绿电送南方等交易铺平道路 [3][4] - 跨电网交易需经两侧电网双重校核,严格遵循安全标准,确保电网可靠运行 [5] 清洁能源交易 - 单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可作为交易基本单元参与跨区交易,为绿电全国流动扫清制度障碍 [3] - 试点期间云南、广西绿电送往上海和三北地区绿电输往广东累计成交绿电超8700万千瓦时 [4] - 东部负荷中心企业能更便捷采购西部、北部风电和光伏等绿电,助力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 供需互补与资源优化 - 跨区跨省市场能充分挖掘不同省份供需互补潜力,例如四川电网晚上负荷最高时刻约为21点而重庆电网为17点,两地具有较强互补潜力 [3] - 跨经营区市场交易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各省份互保互济,降低保供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5] - 我国东西部存在2-3小时时差,当新疆光伏大发、消纳困难时广东正处于用电晚高峰,消纳能力强劲 [3] 技术创新与应用 - 南方电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运用区块链技术为绿电建立"电子身份证",全程记录生产到消费的全流程,解决跨电网交易中绿电溯源难和可信度低的痛点 [4] - 随着全周期常态化开市和更多跨电网通道建设,输电通道利用率将大幅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持续增强 [5] 交易案例与进展 - 今年3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与广州电力交易中心首次联合出清,将桂滇两地5270万千瓦时绿电经闽粤联网工程送入上海,完成全国首笔跨电网经营区绿电交易 [2] - 今年6月促成甘青蒙等地新能源经多通道向广东送电超3400万千瓦时,实现首次大范围、多通道跨电网经营区交易 [2] - 预计全运会期间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将联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和内蒙古电力交易中心开展蒙西送广东绿电交易,推动首次"三网协同"交易 [5]
补齐绿色标准缺失短板 绿色招采引领供应链变革
经济日报· 2025-08-25 07:29
绿色招标采购政策支持 - 绿色招标采购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对扩大绿色产品应用和推动行业深化改革意义重大 [1] -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首次从顶层设计系统部署绿色转型 明确提出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并拓展绿色产品采购范围 [2]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优化绿色招标采购推广应用机制 编制示范文本 引导招标人设置绿色标准 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3] 绿色采购实施进展 - 2019年以来发布节能产品采购 环境标志产品采购 商品包装政府采购等多项标准 [4] - 2024年除新能源汽车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外 还对绿色工程 绿色建材 绿色建筑等提出明确要求 [4] - 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在原材料供应链上加大推广使用再生材料和再生原料比例 [4] 企业绿色采购实践案例 - 国家电网发布《绿色采购指南》 将17项绿色要素纳入采购评审 每年带动产业链供应链投资超1万亿元 [5] - 国家电网建成央企首个万亿级供应链管理平台国网绿链云网 2024年平台采购交易额达1.28万亿元 注册供应商超40万家 [6] - 南方电网将绿色理念深度融入供应链管理 实施绿色采购 绿色仓储物流 绿色回收 推进绿色服务升级 [6] - 中国大唐集团建设全链条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以采购引领供应链上下游绿色低碳转型 [6] 行业标准建设 - 电力行业发布首个绿色采购行业标准《电力企业绿色采购管理导则》 明确绿色采购管理整体要求和全过程管理要求 [6] - 当前不同行业绿色标准缺乏统一规范 存在定性多定量少 标准交叉重复 指标缺乏行业通用性等问题 [8] - 通过绿色招采促进绿色标准体系建设 将有效推动供应商按绿色标准组织生产 [8] 绿色采购机制作用 - 通过招标采购政策引导绿色生产与消费 可有效优化投资与消费结构 [2] - 形成"不是绿色我不买"的供应链倒逼机制 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 [3] - 低碳需求主要来自政府绿色采购 企业绿色供应链和碳排放成本内部化三方面 [7] - 绿色采购大规模推广可使绿色低碳供应链成本逐步下降 叠加金融税收政策支持将释放绿色溢价效应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