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mura (NMR)

搜索文档
Nomura (NMR)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4-04-27 00:59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净收入增长17%至1,562亿日元,税前利润增长83%至2,739亿日元 [4] - 每股收益为52.69日元,全年ROE为5.1% [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零售业务税前利润增长3.7倍至1,227亿日元,创8年来新高 [7] - 投资管理业务税前利润增长38%至602亿日元 [9] - 批发业务税前利润增长84%至539亿日元 [10][1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日本市场投资者情绪上升,日经指数创历史新高 [6] - 美国地区银行倒闭和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导致固定收益市场持续不确定性 [4][5] - 全球股票市场总体表现良好,但科技股出现调整 [5][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正在推进从储蓄向资产管理的转型,稳定经常性收入占比从28%提升至55% [7][8] - 公司正在加强各业务线之间的协同,并投资于增长领域,同时严格控制成本 [90][91][93] - 公司正在重塑企业宗旨,致力于通过金融市场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9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尽管存在地缘政治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但公司对未来前景持乐观态度 [90][91] - 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市场环境,并通过业务线协同、投资增长领域和严格成本控制来提升公司价值 [93]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Masao Muraki 提问** 欧洲业务14亿日元损失的原因是什么?这种交易对手违约的情况是否难以避免? [37][38] **Takumi Kitamura 回答** 这是一起与英国经纪商的结算失败导致的罕见事件,公司已在第四季度全额计提了损失。这种交易对手违约的情况偶尔会发生,但并非常见。公司正在研究如何收回损失。 [39][40][41] 问题2 **Wataru Otsuka 提问** 批发业务第四季度成本收入比较低的原因是什么?是收入增长还是成本控制? [46][47][48][49][50] **Takumi Kitamura 回答** 主要原因是收入增长,但同时公司也在全面推进成本节减措施,扣除特殊因素影响,成本收入比控制在80%左右水平。 [49][50] 问题3 **Koichi Niwa 提问** 批发业务的利润水平是否可持续?EMEA业务的定位如何? [72][73][74][75][76][77][78][79][80][81] **Takumi Kitamura 回答** 批发业务的收入动能较好,预计可持续。EMEA业务过去几年表现较弱,但正在通过调整产品线和加强成本控制来改善。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收入来源的多样性。 [73][74][77][78][79][80]
Nomura (NMR)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4-04-27 00:57
整体业绩 - 全年净收入1659亿日元,同比增长79%;每股收益52.69日元,同比增长77%;净资产收益率5.1%[9] - 第四季度净收入568亿日元,同比增长7.7倍;每股收益18.02日元,同比增长7.7倍;净资产收益率6.8%[12] 零售业务 - 全年净收入4024亿日元,同比增长34%;税前收入1227亿日元,同比增长3.7倍[40] - 第四季度净收入1088亿日元,环比增长6%,同比增长44%;税前收入388亿日元,环比增长21%,同比增长3.9倍[40] 投资管理业务 - 全年净收入1541亿日元,同比增长20%;税前收入602亿日元,同比增长38%[47] - 第四季度净收入436亿日元,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15%;税前收入178亿日元,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9%[47] 批发业务 - 全年净收入8661亿日元,同比增长12%;税前收入539亿日元,同比增长84%[74] - 第四季度净收入2542亿日元,环比增长17%,同比增长42%;税前收入206亿日元,环比下降10%[90]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3月,总资产55.1万亿日元,股东权益3.4万亿日元;净杠杆率10.2倍;CET1资本比率16.2%[122] - 全年非利息支出12882亿日元,同比增长9%;第四季度非利息支出3530亿日元,环比增长10%[121]
Nomura (NMR) - 2024 Q3 - Quarterly Report
2024-02-27 19:0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九个月总营收29865.4亿日元,净营收11168.98亿日元,税前收入1817.56亿日元,归属于野村控股股东的净利润1091.13亿日元[12][16] - 2023年12月31日总权益33606.49亿日元,总资产547527.35亿日元,野村控股股东总权益占总资产的6.0%[12] - 2023年九个月经营活动现金流5806.49亿日元,投资活动现金流 - 7400.58亿日元,融资活动现金流5821.18亿日元[12] - 2022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九个月,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别为净流出10365亿日元和净流入5806亿日元[75] - 2022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九个月,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别为净流入1364亿日元和净流出7401亿日元[75] - 2022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九个月,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分别为净流入8344亿日元和净流入5821亿日元[7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547527亿日元,较3月31日增加69809亿日元,增幅14.6%[77][8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为32795亿日元,较3月31日增加1310亿日元,增幅4.2%[77][8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普通股一级资本为29953亿日元,一级资本为33719亿日元,总资本为33723亿日元[9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90821亿日元,市场风险等价资产为66421亿日元,操作风险等价资产为26205亿日元,总风险加权资产为183447亿日元[9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为16.32%,一级资本比率为18.38%,综合资本充足率为18.38%,综合杠杆率为5.28%[9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比率按风险加权资产计算为32.81%,按杠杆率敞口衡量为10.36%[92] - 2022年和2023年九个月至12月31日,总收入分别为171.6061亿日元和298.654亿日元[119] - 2022年和2023年九个月至12月31日,净收入分别为8.3073亿日元和11.3605亿日元[119] - 2022年和2023年三个月至12月31日,总收入分别为77.2241亿日元和108.0487亿日元[121] - 2022年和2023年三个月至12月31日,净收入分别为6.5937亿日元和5.2138亿日元[121] - 2022年和2023年九个月至12月31日,综合收入分别为24.6052亿日元和16.6527亿日元[12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九个月,公司净收入为11.3605亿日元,较2022年的8.3073亿日元增长约36.75%[129] - 九个月内,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58.0649亿日元,而2022年为 - 103.6453亿日元[129] - 九个月内,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74.0058亿日元,2022年为提供13.6410亿日元[129] - 九个月内,融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58.2118亿日元,2022年为83.4382亿日元[12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受限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433.7268亿日元,较2022年的339.5959亿日元增长约27.72%[129] - 2023年九个月股息每股8日元,2022年为每股5日元[12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股东权益为327.9524亿日元,较2022年的313.8826亿日元增长约4.48%[12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非控股股东权益为8.1125亿日元,较2022年的6.1082亿日元增长约32.81%[125] - 2023年九个月折旧和摊销为4.5410亿日元,2022年为4.6431亿日元[129] - 2023年九个月支付利息175.8239亿日元,2022年为63.4486亿日元[129] - 2022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九个月内,使用权资产确认总额分别为203.25亿日元和214.92亿日元[132] - 2022年和2023年九个月内,基于日本公认会计原则的税前收入差异总额分别为 - 507.53亿日元和 - 67.70亿日元;三个月内分别为 - 68.06亿日元和34.05亿日元[150] - 2022年截至12月31日的九个月,经营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103.6453亿日元,投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13.641亿日元,融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83.4382亿日元[158] - 2022年截至12月31日的九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净增加7.9551亿日元,期初余额为331.6408亿日元,期末余额为339.5959亿日元[158] 公司子公司与关联公司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有1542家合并子公司和14家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关联公司[1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零售业务2023年净营收2936亿日元,非利息支出2097亿日元,税前收入839亿日元,零售客户资产135.9万亿日元,较2023年3月31日增加13.7万亿日元[18][19] - 投资管理业务2023年净营收1106亿日元,非利息支出681亿日元,税前收入424亿日元,管理资产78.5万亿日元,较2023年3月31日增加11.3万亿日元[18][20] - 批发业务2023年净营收6119亿日元,非利息支出5786亿日元,税前收入333亿日元[18][23] - 全球市场业务2023年净营收5027亿日元,固定收益净营收从上年的3150亿日元降至2977亿日元,股票净营收从上年的1921亿日元增至2050亿日元[24] - 投资银行业务2023年净营收1093亿日元[24] 公司收入构成情况 - 2023年九个月佣金收入2574.1亿日元,投资银行手续费收入1249.79亿日元,资产管理和投资组合服务手续费收入2259.69亿日元[17] 公司其他经营成果情况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九个月,其他经营成果包括因自身信用状况变化导致的衍生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05亿日元,以及交易对手信用利差变化带来的收益55亿日元;净收入为1153亿日元,非利息支出为787亿日元,税前收入为366亿日元[25] 公司杠杆融资敞口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杠杆融资总敞口为4308.39亿日元,其中欧洲为835.02亿日元,美洲为2184.6亿日元,亚太地区为1288.77亿日元[29][30] 公司风险价值情况 - 2023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的风险价值(VaR)分别为62亿日元和58亿日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九个月内,VaR最高为68亿日元,最低为43亿日元,平均为55亿日元[35] - 公司采用风险价值(VaR)衡量交易活动产生的市场风险,置信水平为95%,持有期为一天,并考虑产品间的价格波动[34][37] 公司递延所得税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总额为2258.92亿日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总额为2883.87亿日元,净递延所得税负债为624.95亿日元[39] 公司流动性相关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流动性投资组合为84729亿日元,足以满足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需求[47] - 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包括集中控制剩余现金、利用无抵押资产、适当融资和多元化融资来源等六项[4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性投资组合超过压力情景下的净现金流出[67] - 2023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平均流动性覆盖率(LCR)为191.5%,符合监管要求[7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符合监管要求[74] 公司债务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短期无担保债务分别为34112亿日元和32211亿日元[5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长期无担保债务分别为87707亿日元和100159亿日元[59] - 公司寻求维持普通债务证券和借款的平均期限大于或等于三年,结构化贷款和票据的期限根据内部模型评估和监控[6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短期借款分别为10.08541亿日元和8.74631亿日元[11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总负债分别为445.4766亿日元和513.92086亿日元[11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总负债分别为8920亿日元和9950亿日元[117] 公司资本充足率相关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为16.32%,一级资本比率为18.38%,综合资本充足率为18.38%,均符合监管要求[89] 公司股本与股份情况 - 公司授权股本中,普通股为60亿股,各类优先股各2亿股,总计60亿股[9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和2024年2月14日,已发行普通股均为31.63562601亿股[10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增加导致普通股额外实收资本增加5.59676亿日元[10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有完全投票权的普通股(其他)为30.11228亿股,投票权为3011.228万,库存股为1.491313亿股,占已发行股份的4.71%[107][108] 公司财务报表审查情况 - 安永新日本有限责任公司对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九个月和三个月的合并财务报表进行了季度审查[111] 公司现金及现金存款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存款分别为230亿日元和80亿日元[117] 公司会计政策变更情况 - 自2023年4月1日起采用ASU 2022 - 02,对合并财务报表无重大财务影响[154] - 公司计划于2024年4月1日起前瞻性采用ASU 2022 - 03,预计无重大财务影响[155] - 公司计划于2025年3月31日起追溯采用ASU 2023 - 07,预计无重大财务影响[155] - 公司计划于2025年4月1日起采用修改后的追溯法采用ASU 2023 - 08,预计无重大财务影响[155] - 公司计划于2025年4月1日起前瞻性采用ASU 2023 - 09,预计无重大财务影响[156]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九个月,公司修订合并现金流量表列报,将非交易性贷款(短期有担保保证金贷款除外)的现金流归类为投资活动,并修订2022年同期比较信息,对其他报表无影响[157] 公司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情况 - 公司大量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包括交易资产、私募股权和债务投资等,金融负债包括交易负债、短期借款等[159] - 公允价值按ASC 820确定,通常按单个金融工具确定,部分按投资组合估值[161][162] - 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包括参考市场报价、使用估值模型等,估值调整反映不确定性[165][167] - 金融工具按估值输入透明度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最透明,三级最不透明[173] - 市场变化会影响公允价值估计,长期金融合同的公允价值估计主观性更强[172] - 估值模型定期校准市场,风险管理部的估值模型验证组独立审查模型[17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计20440亿日元,其中一级资产7790亿日元,二级资产28500亿日元,三级资产1093亿日元[18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总计17203亿日元,其中一级负债7471亿日元,二级负债25271亿日元,三级负债790亿日元[18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交易资产和私募股权及债务投资总计189040亿日元,其中Level 1为82720亿日元,Level 2为101360亿日元[18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衍生资产总计13030亿日元,其中股权合约为19760亿日元,利率合约为125220亿日元,信用合约为2560亿日元,外汇合约为51320亿日元[18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交易负债
Nomura (NMR) - 2024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4-02-02 11:27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集团净收入增长9%至4,002亿日元,税前利润增长39%至787亿日元 [3] - 前9个月净收入增长11%至11,169亿日元,税前利润增长43%至1,818亿日元 [12] - 第三季度每股收益16.1日元,净资产收益率6.2% [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零售业务 - 第三季度净收入增长4%至1,026亿日元,税前利润为319亿日元,创8年来新高 [15][16] - 流动收入增长7%至640亿日元,受益于有利的市场环境和主要交易 [16] - 经常性收入维持上季度创纪录的水平,收入增长4%但费用仅增长1% [17] - 客户数量增长15%接近2025年目标 [23] - 员工客户业务持续稳步增长,ESOP参与人数增加 [24] 资产管理业务 - 第三季度净收入下降14%至389亿日元,税前利润下降33%至156亿日元 [25][26] - 资产管理规模创新高,达到78.5万亿日元,超过2025年目标 [27] - 投资信托业务净流出600亿日元,货币市场基金净流入700亿日元 [28] - 国际业务和投资顾问业务净流入3,850亿日元 [29] - 另类资产管理规模为1.6万亿日元,略有下降但持续流入 [30] 批发业务 - 第三季度净收入增长6%至2,170亿日元,税前利润增长178%至230亿日元 [31][32] - 固定收益收入增长7%至1,035亿日元,受益于利率前景明朗和发行活跃 [33][34] - 股票收入下降8%至682亿日元,受限于低波动和客户活跃度下降 [35] - 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增长36%至454亿日元,创2017财年以来新高 [37][38][39][4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公司将继续推进风险较低的业务,建立持续性收入的结构,以进一步提高ROE [51] - 计划实施100亿日元的股票回购计划,提高资本效率和灵活性 [10][11] - 预计日本业务将保持良好势头,受益于新NISA计划和企业提升治理的需求 [46][47] - 海外业务尤其是利率相关产品有望随着加息周期结束而改善 [48][49] 行业竞争 - 公司正积极减持战略性股权投资,在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64][65][66] - 公司为日本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案,如债券类股票、绿色债券等创新产品 [39][4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第四季度和2024年,公司预计日本和海外业务将保持良好势头 [46][47][48][49] - 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表示信心,计划通过提高风险较低业务和持续性收入来提升ROE [51]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Masao Muraki 提问** 询问公司在日本投资银行业务方面的中期潜在收费空间和收入预期 [53][54] **Takumi Kitamura 回答** 公司认为企业治理改革和上市公司私有化将持续推动此类交易,预计未来会有持续的交易流 [57][58][59] 问题2 **Wataru Otsuka 提问** 询问零售业务中现金和证券净流入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 [70][71][72][73][77][78] **Takumi Kitamura 回答** 现金和证券净流入是正面因素,体现了客户信任度提升,未来有望转化为收入 [77][78] 问题3 **Kazuki Watanabe 提问** 询问批发业务固定收益业务的月度收入趋势和展望 [96][97][98][99][100][101][102][103] **Takumi Kitamura 回答** 固定收益业务在12月有所好转,利率正常化有利于业务恢复,但尚未完全恢复到理想水平 [98][99][100][103]
Nomura (NMR) - 2024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3-11-17 19:04
业绩总结 - 公司报告净收入7,166.7亿日元,非利息费用6,136.2亿日元,税前利润1,030.5亿日元,归属于野村控股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5.6亿日元[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9,060.53亿日元,同比增长102.1%,主要来自利息和股息收入的大幅增加[6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净收入为7,166.73亿日元,同比增长16.2%,主要受交易净收益和资产管理费用增加的推动[6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585.63亿日元,同比增长217.1%,每股收益为19.34日元[60] -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0,127亿日元,同比增长89.7%,主要来自利息和股息收入的大幅增加[61] -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净收入为3,677.6亿日元,同比增长15.6%,主要受交易净收益和资产管理费用增加的推动[61] -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352.32亿日元,同比增长110.1%,每股收益为11.61日元[61] 业务分部表现 - 零售业务净收入1,909.8亿日元,主要由于股票和投资信托销售佣金增加。税前利润519.9亿日元[10] - 投资管理业务净收入716.4亿日元,税前利润268.4亿日元。资产管理规模为76.5万亿日元,较3月31日增加9.3万亿日元[11] - 批发业务净收入3,949.4亿日元,税前利润103.7亿日元。固定收益业务净收入下降至1,942.0亿日元,而股票业务净收入增加至1,368.0亿日元[13,14] - 其他业务净收入607.1亿日元,税前利润154.4亿日元[15] 资产负债表分析 - 公司的总体负债结构包括短期无担保债务和长期无担保债务[27][28][29] - 公司维持了较长的平均债务期限,超过3年[29] - 公司持有充足的流动性资产组合,可以满足一年和30天的压力情况下的融资需求[33][34] - 公司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从2022年9月30日的3,675.7亿日元增加至2023年9月30日的4,105.3亿日元[39] - 公司总资产从2023年3月31日的47,771.8亿日元增加至2023年9月30日的54,815.3亿日元,主要由于回购协议下的证券购买增加[40] - 公司股东权益从2023年3月31日的3,148.6亿日元增加至2023年9月30日的3,291.4亿日元,主要由于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40] - 公司的杠杆比率从2023年3月31日的15.2倍上升至2023年9月30日的16.7倍[41] - 公司的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6.5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8.62%,总资本充足率为18.62%,均符合监管要求[42] - 公司的合并杠杆率为5.18%,符合监管要求[43] 现金流分析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从2022年9月30日的659,896百万日元减少至2023年9月30日的147,809百万日元[6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从2022年9月30日的7,760百万日元增加至2023年9月30日的61,216百万日元[65] - 融资活动现金流入从2022年9月30日的755,431百万日元减少至2023年9月30日的293,768百万日元[65] 会计政策变更 - 公司2023年4月1日起采用了ASU 2022-02"金融工具-信用损失(主题326):问题债务重组和年代披露"的相关规定,对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80][81][82][83][84] - 公司计划于2024年4月1日起采用ASU 2022-03"公允价值计量(主题820)"的相关规定,预计对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85] 公允价值计量 - 公司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分类主要分为三个层级,其中第三层级涉及较多管理层判断[91][92] - 公允价值计量中需要考虑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和公司自身信用风险[89] - 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定期校准,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估值输入参数[89] - 公司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分类和层级划分涉及重大判断,如市场活跃程度、可观察性等[92] 衍生工具 - 公司衍生工具净值为6亿日元,主要包括权益合约、利率合约、信用合约和外汇合约[106][107][108][109] - 公司积极管理信用衍生工具敞口,通过购买信用保护来降低风险[155] - 公司的信用衍生工具名义本金总额远高于实际风险敞口,因为还需考虑违约概率和资产回收率等因素[155] 其他 - 公司投资于非合并基金的公允价值为500亿日元,其中包括对冲基金120亿日元、风险投资基金110亿日元、私募股权基金240亿日元和房地产基金40亿日元[124] - 公司持有美国世纪公司39.82%的股权,该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并计入其他资产[135] - 公司政府、机构和市政债券投资占总资产的17%,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及英国[137]
Nomura (NMR) - 2024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10-28 00: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净收入同比增长16%至7,167亿日元 [1] - 税前利润增长138%至1,030亿日元,净利润增长3.2倍至589亿日元 [1] - 每股摊薄收益为18.62日元,ROE为3.6% [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零售业务 - 净收入增长7%至989亿日元,税前利润增长27%至290亿日元,创6年来最佳业绩 [2] - 销售合作伙伴数量大幅增加,带动客户互动增加 [2] - 日本股票和投资信托销售强劲,流动性收入增长4% [2] - 经常性收入资产净流入128.6亿日元,经常性收入资产余额超过20.2万亿日元 [2][8] - 流动性业务客户数增长16%至125万户 [8] 投资管理业务 - 净收入增长70%至451亿日元,税前利润增长6.4倍至232亿日元 [3][9] - 稳定业务收入创历史新高至334亿日元 [9] - 资产管理规模创新高至76.5万亿日元,净流入约600亿日元 [10] 批发业务 - 净收入增长7%至2,041亿日元,税前利润改善至83亿日元 [11][12] - 股票业务收入增长17%,投行业务收入增长10% [12][13] - 固定收益业务收入下降15%,受宏观产品如利率和外汇等业务放缓影响 [1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日本市场出现多个亮点,包括脱离通缩、日本央行政策预期转变、企业盈利能力改善等,带动外资流入推动日经指数上涨 [1] - 美国面临银行倒闭和债务上限问题,固定收益市场波动加剧 [1] - 科技股下跌引发投资者担忧,但整体股市保持强劲 [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正在通过跨部门协作,为企业、高净值个人和普通员工等客户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 [3] - 公司正在寻求投资管理和相关领域的有机和非有机增长机会 [5] - 公司将根据市场环境灵活调整资源配置,同时也会考虑回馈股东 [5] - 公司正在审视中国合资公司的业务计划,但不会大幅调整中国战略 [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宏观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海外市场,公司将继续严格管控成本 [3][5] - 若利率前景更加明朗,公司有望在固定收益等领域看到收入机会 [5] - 10月股价出现调整,但零售流动性客户数持续增长,公司业务在10月保持稳健 [3]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Natsumu Tsujino 提问** - 国际业务裁员相关费用的影响金额及未来几个季度的影响 [3] - 房地产和通讯等其他费用的未来走势 [3] **Takumi Kitamura 回答** - 裁员相关费用总计数十亿日元,将在未来几个季度逐步体现成本下降 [3] - 剔除汇率影响,其他费用增长并不显著,公司正在审视办公室布局等措施以控制房地产费用 [3] 问题2 **Masao Muraki 提问** - 7-10月固定收益业务的具体情况及未来的上行和下行空间 [4] - 零售业务的经常性资产净流入中,贡献最大的客户群体特征 [4] **Takumi Kitamura 回答** - 7月表现疲弱,8-9月逐步改善,10月与7月持平,预计第三季度将有较强的季节性表现 [4] - 固定收益业务有望随着央行政策变化而改善,公司在证券化产品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 [4] - 经常性资产净流入主要来自高净值客户,同时中低资产客户群体也有较好表现 [4] 问题3 **Kazuki Watanabe 提问** - 4-6月未充分利用的1,600名零售人员在7-9月的使用情况 [6] - 批发业务招聘进度及未来计划 [6] **Takumi Kitamura 回答** - 7-9月这些人员基本都已投入使用,发挥了较高的工作效率 [6] - 批发业务招聘进度良好,达到96%,未来将继续根据业务需求进行调整 [6]
Nomura (NMR) - 2024 Q1 - Quarterly Report
2023-06-28 18:2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总营收8933.53亿日元,净营收3489.13亿日元,所得税前收入463.1亿日元,归属于野村控股股东的净利润233.31亿日元[5][7]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总营收为893.353亿日元,较2022年同期的409.968亿日元大幅增长[62]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净收入为25.882亿日元,较2022年同期的3930万日元显著增加[62] - 2023年第二季度,归属于NHI股东的基本每股净收入为7.71日元,摊薄后为7.40日元,均高于2022年同期[62] - 2023年Q2净利润为258.82亿日元,2022年同期为3.93亿日元[63][65] - 2023年Q2综合收益为126.258亿日元,2022年同期为169.507亿日元[63] - 2023年Q2归属于NHI股东的综合收益为122.979亿日元,2022年同期为168.36亿日元[63] - 2023年Q2末总NHI股东权益为3265.436亿日元,2022年同期为3055.483亿日元[64] - 2023年Q2末总权益为3345.839亿日元,2022年同期为3115.125亿日元[64] - 2023年Q2经营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312.192亿日元,2022年同期使用的净现金为415.868亿日元[65] - 2023年Q2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11.514亿日元,2022年同期提供的净现金为10.378亿日元[65] - 2023年Q2融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209.224亿日元,2022年同期提供的净现金为376.055亿日元[65] - 2023年Q2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净增加230.985亿日元,2022年同期为160.727亿日元[65] - 2023年Q2支付利息503.813亿日元,支付所得税净额48.86亿日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92.099亿日元和58.733亿日元[65] - 2022年6月30日和2023年6月30日,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受限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为34771亿日元和40518亿日元[39] - 2022年和2023年截至6月30日的三个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流出4159亿日元和流入3122亿日元[39] - 2022年和2023年截至6月30日的三个月,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流入104亿日元和流出115亿日元[39] - 2022年和2023年截至6月30日的三个月,融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流入3761亿日元和流出2092亿日元[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524932亿日元,较3月31日增加47214亿日元,增幅9.9%[40][4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杠杆比率从3月31日的15.2倍升至16.1倍,调整后杠杆比率从9.4倍升至10.2倍[4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为16.67%,一级资本比率为18.78%,综合资本充足率为18.79%,均符合监管要求[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综合杠杆比率为5.41%,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占杠杆比率风险敞口衡量指标的百分比为10.35%,均符合监管要求[43][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5249.3241亿日元,较3月31日的4777.1802亿日元有所增加[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4914.7402亿日元,较3月31日的4454.766亿日元有所增加[60] - 2022年6月30日和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基于日本公认会计原则的税前收入差异:运营目的股权投资未实现损益分别为 - 19.64亿日元和 - 41.1亿日元;非运营目的股权投资未实现损益分别为4.61亿日元和10.11亿日元;非交易目的债务投资未实现损益分别为 - 40.72亿日元和 - 9.82亿日元;商誉和权益法商誉摊销分别为8.11亿日元和9.77亿日元;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分别为 - 264.55亿日元和 - 37.12亿日元;股份支付和其他薪酬奖励分别为9亿日元和2.97亿日元;总计分别为 - 303.19亿日元和 - 65.19亿日元[7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204400亿日元,负债总计172030亿日元[9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计236120亿日元,负债总计187290亿日元[9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三个月,公司总资产期初余额8680亿日元,期末余额9000亿日元;总负债期初余额5650亿日元,期末余额4830亿日元[116] - 2022年和2023年Q2,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因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资产总损益分别为 - 150亿日元和270亿日元,负债总损益分别为3420亿日元和 - 580亿日元[131] - 2022年和2023年Q2,公司自身信用状况变动对选定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调整分别为贷记其他综合收益290亿日元和借记380亿日元[13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选定公允价值选择权的贷款和应收款公允价值较本金余额少450亿日元,长期借款少4510亿日元;截至6月30日,分别少490亿日元和4740亿日元[13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6月30日,政府、机构和市政证券分别占总资产的16%和19%[13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政府、机构和市政证券地域分配为日本17860亿日元、美国25610亿日元、欧盟及英国23090亿日元、其他9250亿日元;截至6月30日,分别为26420亿日元、36580亿日元、26760亿日元、10300亿日元[13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非经常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总计分别为266480亿日元和266470亿日元,负债分别为296550亿日元和296060亿日元;截至6月30日,资产分别为282950亿日元和282940亿日元,负债分别为322990亿日元和322650亿日元[13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6月30日,无重大金额的资产或负债进行非经常性公允价值计量[138]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服务总收入为196,786百万日元,较2022年同期的176,418百万日元增长11.55%[159] - 2023年第二季度佣金收入为82,770百万日元,较2022年同期的70,431百万日元增长17.52%[159] - 2023年第二季度投资银行费用收入为31,146百万日元,较2022年同期的27,285百万日元增长14.15%[159] - 2023年第二季度资产管理和投资组合服务费用收入为71,807百万日元,较2022年同期的68,250百万日元增长5.21%[1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客户合同应收款为101,567百万日元,较3月31日的85,100百万日元增长19.35%[1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合同负债为4,951百万日元,较3月31日的5,226百万日元下降5.26%[172]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从以前期间履行的履约义务中确认了1,677百万日元的收入,低于2022年同期的3,701百万日元[17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6月30日,分配给剩余未履行履约义务的总交易价格分别为1,189百万日元和1,130百万日元[173] 各业务线客户资产及管理资产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6月30日零售客户资产为133.3万亿日元,较3月31日增加11.1万亿日元[9] - 2023年6月30日资管业务管理资产为76.1万亿日元,较3月31日增加8.9万亿日元[10] 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二季度零售业务净营收920.5亿日元,非利息支出691.03亿日元,所得税前收入229.47亿日元[9] - 2023年第二季度资管业务净营收265.25亿日元,非利息支出228.98亿日元,所得税前收入36.27亿日元[9][10] - 2023年第二季度批发业务净营收1908.5亿日元,非利息支出1887.49亿日元,所得税前收入21.01亿日元[9][12] - 2023年第二季度其他业务净营收437.55亿日元,非利息支出218.53亿日元,所得税前收入219.02亿日元[9] - 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市场净营收1603.65亿日元,固收净营收从上年的1126亿日元降至974亿日元,股票净营收从上年的626亿日元增至630亿日元[13] - 2023年第二季度投行业务净营收304.85亿日元[13] 公司子公司及关联公司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1467家合并子公司和14家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关联公司[6] 杠杆融资业务风险敞口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杠杆融资业务中欧洲、美洲、亚太地区的总风险敞口分别为864.36亿日元、2160.34亿日元、172.27亿日元,总计3196.97亿日元[18] 交易活动风险价值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6月30日,交易活动的风险价值(VaR)均为620亿日元,其中6月30日当季最高为630亿日元,最低为460亿日元,平均为540亿日元[21] 递延所得税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递延所得税资产总计243.555亿日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总计308.723亿日元,净递延所得税负债为65.168亿日元[22] 公司流动性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性投资组合为76991亿日元,足以满足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需求[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性投资组合超过压力情景下的净现金流出[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三个月,公司平均流动性覆盖率(LCR)为207.1%,符合监管要求[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符合监管要求[38] 公司债务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6月30日,短期无担保债务分别为34112亿日元和32159亿日元[2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6月30日,长期无担保债务分别为87707亿日元和92878亿日元[28] - 公司寻求维持普通债务证券和借款的平均期限大于或等于三年[29] - 公司通常通过有担保借款、回购协议和日本“现先回购”交易为交易活动提供资金[30] - 公司维持并扩大对野村集团实体的信贷额度,确保借款协议到期日均匀分布[32] 公司股权情况 - 公司授权股本总数为60亿股,其中普通股60亿股,各类优先股各2亿股[48] - 截至2023年8月14日,已发行普通股数量为31.63562601亿股[48] - 2023年6月1日,已发行股份减少7000万股,主要因库存股注销[5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总发行股份数为32.33562601亿股,股东总投票权为3000.8288万[5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野村控股直接持有库存股2.295108亿股,占已发行股份的7.09%;截至6月30日,库存股数量为1.15302926亿股[54] 公司会计政策采用情况 - 公司于2023年4月1日起前瞻性采用ASU 2022 - 02,对合并财务报表无重大财务影响[78] - 公司计划于2024年4月1日起前瞻性采用ASU 2022 - 03,预计对合并财务报表无重大财务影响[82]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情况 - 公司大量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会显著影响公司的状况、业绩、流动性和资本资源[84]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基于市场报价、经纪商或交易商报价或管理层估计,估值技术存在不确定性[85] - 金融工具的估值调整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判断,会定期重新评估[86] - 公司风险管理部门的估值模型验证小组会独立审查定价模型[87]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分为三个层次的公允价值层级,Level 1输入最透明,Level 3最不透明[87] - 市场可观察输入的可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市场重大变化可能使金融工具重新分类到公允价值层级的较低级别[89] - 确定金融工具分类使用了重大判断,Level 3金融工具的估值涉及更多判断[89] - 私募股权和债务投资初始按成本计量,调整时主要用DCF或市场倍数估值技术,一般归为Level 3[95] -
Nomura (NMR) - 2024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8-02 13:2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净收入同比增长7%至3,489亿日元,税前利润同比增长104%至463亿日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2倍至233亿日元 [3] - 资本充足率(CET1)为16.5% [12][1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零售业务 - 净收入同比增长22%至921亿日元,税前利润同比增长133%至229亿日元 [5] - 销售总额同比增长21%至5.4万亿日元,其中日本二级市场股票销售增长显著 [6] - 经常性收益资产达到创纪录的20.3万亿日元 [6] - 流动客户数同比增长10%至89.6万户 [6] 投资管理业务 - 净收入同比下降30%至265亿日元,税前利润同比下降78%至36亿日元 [7][8] - 资产管理规模创新高达76.1万亿日元,净流入1.7万亿日元 [7][8] - 另类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5万亿日元 [8] 批发业务 - 净收入同比增长7%至1,909亿日元,税前利润由亏转盈至21亿日元 [9][10] - 日本业务收入为692亿日元,为2016年3月期第三季度以来最高 [9] - 固定收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至974亿日元,主要受益于利差交易和信用产品 [9][10] - 股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至630亿日元,日本业务表现强劲 [9][1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上半季度受美国地区银行破产和债务上限问题影响,市场参与者谨慎观望,下半季度市场情绪有所好转 [3] - 日本市场方面,通胀结束、日本央行政策变化预期以及日企盈利能力和资本效率提升预期带动外资流入,日经指数创33年新高 [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零售业务完成渠道改革,更好满足客户需求,并扩大客户基础 [5][6][14] - 投资管理业务提供多元化产品,包括公募和私募,吸引全球投资者资金流入 [7][8][14] - 批发业务在日本市场表现强劲,但国际业务受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影响 [9][10][14] - 公司正推进50亿日元的成本削减计划,预计明年开始体现全部效果 [1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日本市场方面,通胀结束、日本央行政策变化以及日企盈利能力提升预期为公司带来利好 [4][14] - 国际市场方面,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市场风险偏好有望逐步改善 [26][27][28] - 公司将继续审慎管理风险,同时专注于提升盈利能力 [15]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Natsumu Tsujino 提问** - 人员费用上升的原因,包括汇率影响和基本工资上涨 [17][18] - ACI投资的未实现亏损较大,与公司对冲策略有关 [19][20][21][22] **Takumi Kitamura 回答** - 人员费用上升主要受汇率影响和基本工资上涨,以及零售业务业绩改善带来的奖金计提增加 [18] - ACI投资的未实现亏损主要是由于对冲策略不当造成,ACI自身估值并未大幅波动 [20][21][22] 问题2 **Masao Muraki 提问** - 批发业务地区盈利情况,美洲和欧洲地区表现较弱 [24][25] - 此前宣布的人员增加计划是否合理 [26][27][28] **Takumi Kitamura 回答** - 美洲业务受到利率上升周期影响,核心产品表现不佳,但预计随着加息接近尾声将逐步好转 [26][27] - 人员增加计划并非随意增加,而是根据业务需求和收入水平审慎控制 [28][29] 问题3 **Kazuki Watanabe 提问** - 固定收益业务中宏观产品收入同比下降的原因 [35][36] - 未进行股票回购的原因,以及是否会影响未来股息政策 [37][39] **Takumi Kitamura 回答** - 宏观产品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亚洲外汇和新兴市场业务客户活跃度下降 [36] - 公司将从长期角度考虑股票回购,具体时间和数量尚未确定,股息政策将根据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39]
Nomura (NMR) - 2023 Q4 - Annual Report
2023-04-26 18:32
股东大会 - 公司于2023年6月27日召开了第119届股东大会[4] - 共有13名董事获得选任[5] 董事选举 - 永井浩二获得82.6%赞成票[6] - 奥田健太郎获得88.5%赞成票[6] - 中岛裕获得98.7%赞成票[6] - 小川昌[6] - 島崎紀明获得91.3%赞成票[6] - 石村和彦获得89.9%赞成票[6] - Laura Simone Unger获得91.8%赞成票[6] - Victor Chu获得91.6%赞成票[6] - J. Christopher Giancarlo获得91.9%赞成票[6] - Patricia Mosser获得92.0%赞成票[6]
Nomura (NMR) - 2023 Q4 - Annual Report
2023-06-28 18:12
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影响 - 2023财年截至3月31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多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以对抗通胀,导致美元利率大幅上升及美国和其他国家银行业动荡,造成显著市场波动,广泛影响公司业务和金融服务行业[13] - 公司业务受日本和全球经济环境及金融市场不利变化或波动影响,日本人口老龄化和人口下降长期趋势预计对公司业务需求造成下行压力,尤其零售业务[12] - 公司业务受日本及其他国家或地区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变化影响,日本央行或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变化可能导致利率或收益率波动,对公司资产管理产品提供及交易和投资活动产生负面影响[13] - 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及政府防控措施显著影响公司运营环境,虽疫情影响逐渐减弱,但仍可能对市场、经济活动或运营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公司业务、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17] - 2022年12月,日本央行将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的波动区间从±0.25个百分点扩大至±0.50个百分点[189] 监管政策变化 -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于2021年3月5日确认,美元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设定将于2023年6月30日后停止[18] - 2019年5月31日日本国会通过法案修订FIEA和支付服务法等,2020年5月1日生效,将“电子记录可转让权利”视为证券,“加密资产”纳入“金融工具”定义[109] - 2021年10月CFTC针对不受审慎监管机构资本规则约束的掉期交易商的资本要求规则生效,2022年9月初始保证金规则分阶段实施[112] - 2021年11月1日SEC的SBS监管制度规则生效,公司部分子公司在2021年第四季度注册为SBS交易商[112] - 2010年颁布的FATCA要求外国金融机构向美国国税局报告相关信息,公司需遵守日美政府间协议的报告要求[113] - 2022年10月SEC通过最终规则,公司需在2023年10月上市标准生效后60天内采用符合NYSE上市标准的追回政策[113] - 2023年2月24日FINRA申请将FINRA规则4210保证金要求实施日期延至10月25日,3月7日SEC批准[113] - 2023年CFTC取消掉期交易商对掉期相关风险善意对冲的头寸限制豁免,头寸限制规则将适用于经济上等同于期货和期权的掉期[113] - 2014年6月12日发布的欧盟银行恢复与处置指令(BRRD)在英国实施,公司欧洲子公司需遵守内部MREL要求[115] - 2019年1月1日起英国对部分机构适用内部MREL,2020年1月1日起公司需为英国重要子公司持有高于监管资本要求的内部MREL资源[115] - 2019年7月英国央行和英国PRA发布关于可处置性评估框架(RAF)的政策声明[115] - NEHS需在2025年3月3日前满足英国PRA关于交易活动缩减的政策要求[116] - EU的CRRII改革于2019年6月生效,多数变更于2021年6月引入;CRRIII/CRDVI改革提案计划于2025年1月实施[116] - 英国于2022年1月实施类似CRRII的改革,最终的巴塞尔3.1框架改革提案实施日期为2025年1月[117] - 修订后的MiFID II多数规则于2018年1月3日生效;MiFID“快速修复”修正案需在2022年2月28日应用;MiFID II/MiFIR审查最终文本预计2023年发布[117][118] - 英国自2021年12月1日起,公司无需再出具最佳执行报告;自2022年3月1日起,资产管理公司和研究公司可豁免研究诱导规则[118] - 英国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案2022 - 23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获得皇家批准[118] - EMIR REFIT规则报告起始日期为2024年4月29日;英国EMIR相关要求将于2024年9月30日生效[119][120] - EU委员会将集团内交易的清算和保证金豁免延长至2025年6月30日[120] - SFTR于2016年1月12日生效,MiFID公司报告因疫情延至2020年7月13日,NFCs于2021年1月11日开始报告[123] - CSDR强制性买入制度推迟三年实施[123] - 欧盟委员会于2022年7月6日通过委托法案,暂停结算纪律RTS中强制买入制度规定三年[124] - 英国政府于2020年6月23日确认不实施CSDR结算纪律,英国公司将继续采用现有行业主导框架[124] - 欧盟委员会于2022年2月8日宣布将英国中央对手方(CCPs)等效性延长至2025年6月30日,自2022年7月1日起适用[124] - 欧盟委员会于2022年12月12日公布EMIR审查提案及加强欧盟清算系统的通讯[124] - 英国财政部于2022年6月15日公布对2017年反洗钱、恐怖主义融资和资金转移(付款人信息)条例修正案咨询结果及2022年草案[124] - 英国FCA和PRA于2018年7月发布近乎最终规则,将高级管理人员和认证制度(SM&CR)扩展至英国所有金融服务公司,自2019年12月9日起适用[125] - 英国财政部于2023年3月30日发布关于SM&CR的证据征集(CfE),咨询开放至2023年6月1日[125][126] -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于2016年5月25日生效,2018年5月25日在欧盟成员国实施,违规最高可处以公司全球营业额4%的罚款[126] - 欧盟基准条例(BMR)于2016年6月30日生效,2018年1月1日在英国适用,2019年11月修订,新增两种气候基准[126] - 英国FCA于2022年11月23日宣布将继续使用权力迫使LIBOR管理员以合成方式发布三个月英镑LIBOR至2024年3月底,之后该利率将停止使用;并提议将一个月、三个月和六个月美元LIBOR以合成方式发布至2024年9月底,2023年4月3日宣布最终决定[127] - 日本金融厅将最终指定母公司实施巴塞尔协议III标准的日期推迟至2025年3月31日,还宣布在2024年3月31日前,计算杠杆率时将日本央行存款排除在总敞口之外[130] - 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要求金融工具公司一类(含NSC和NFPS)非合并基础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20%,若低于140%需每日报告,低于120%监管机构可责令改变业务行为等,低于100%可采取进一步行动[130] - 2015年12月,公司被日本金融厅认定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自2016年3月后需额外计提0.5%的资本费用,有3年过渡期安排[134] - 美国子公司NSI净资本需不低于100万美元或客户交易产生的总借方项目的2%中的较高值,还需满足CFTC规则要求的净资本为总风险保证金要求的8%或100万美元中的较高值[135] - 美国子公司NGFP计算资本时需满足2000万美元、SEC风险保证金金额的2%或CFTC风险保证金金额的2%中的较高值[135] - 美国子公司ILLC最低净资本需满足100万美元、客户交易产生的总借方项目的2%或CFTC最低要求中的较高值,CFTC规则下还需满足相关要求[135] - 英国FCA预计在2023年第三季度发布可持续发展披露要求制度的最终政策声明[129] 公司面临的风险 - 公司面临金融市场、经济状况、市场波动、竞争、交易和投资资产损失、第三方违约、模型风险等多方面风险,可能对业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10] - 市场长期下跌和参与者减少会降低市场流动性,导致公司资产难以出售、对冲或估值,可能造成重大损失[14][15] - 自然灾害、恐怖主义、军事争端和传染病可能超出公司应急计划和框架假设,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且可能存在未知传染病影响公司运营[16] - 公司在金融服务领域面临激烈竞争,包括与其他金融公司和非金融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竞争,市场份额受影响,且行业整合、联盟和合作增加了竞争压力[20][21][22] - 公司全球业务面临激烈竞争,可能需要进一步修订业务模式以利用国际市场机会[24] - 事件风险如自然灾害、疫情、恐怖主义等可能导致公司交易和投资资产损失[27] -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及相关政策变化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不利影响[28] - 公司交易和投资活动可能因市场波动、客户违约等因素遭受重大损失[30] - 持有大量集中的证券和其他资产可能使公司面临重大损失[33] - 公司的对冲策略、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可能无法有效防范损失[34][35] - 公司面临第三方信用风险,如大型金融机构违约可能影响金融市场和公司自身[43] - 公司面临模型风险,模型误差或不当应用可能导致决策失误、财务损失或损害公司信誉[47] - 公司作为控股公司,依赖子公司的股息、分配和其他付款来履行义务,监管限制可能影响资金转移[48] - 公司投资的股权证券和非交易性债务证券可能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甚至遭受损失[49] - 公司可能因现金储备基金或债务证券损失导致客户资产外流[50] - 公司面临流动性风险,包括无法获得融资、无法出售资产和信用评级下调等情况[53] - 员工、董事、高管或第三方的不当行为或欺诈可能损害公司市场声誉和客户关系[61] - 未能识别和妥善处理利益冲突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不利影响[62][63] - 公司业务面临重大法律、监管和声誉风险[64] - 未经授权披露或滥用公司持有的个人信息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不利影响[71] 公司历史重大事件及业务重组 - 公司于1925年12月25日在日本成立,2001年10月1日采用控股公司结构并更名为野村控股株式会社[85] - 2019财年截至3月31日,公司因先前海外收购确认商誉减值损失813.72亿日元[25] - 2021年3月,美国主要经纪业务客户违约,公司平仓相关头寸并确认重大交易损失[30] - 公司自2019年4月起重建全球业务平台,2020年收购Greentech Capital,2023年转让Capital Nomura Securities股权[25] - 2020财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因投资美国世纪投资公司损失164亿日元,因新冠疫情导致的市场下跌,股权投资损失166亿日元[49] - 2020年4月1日,公司收购Greentech 100%股权,合并资产负债表上报告的商誉达124.8亿日元[52] - 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批发业务部门因先前海外收购产生的商誉减值损失达813.72亿日元[52] - 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对野村房地产控股公司的投资确认了476.61亿日元的减值损失[58] - 2019年8月28日,东京证券交易所对公司处以1000万日元罚款[61] - 截至2022年3月的财年,公司确认约620亿日元与美国全球金融危机前遗留交易相关的费用[65] - 2018年10月15日,公司美国子公司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同意支付4.8亿美元[67] - 2015年12月,金融厅认定公司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 - SIB),自2016年3月起对公司所需资本比率加征0.5%,有3年过渡期安排[68] - 自2021年3月31日起,公司需遵守日本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68] - 2019年3月5日,野村综合研究所一名研究员向野村证券研究部门首席策略师透露东京证券交易所指定顶级市场标准可能降至250亿日元的信息[61] - 公司于2011年4月被指定为NSC的指定母公司,2013年12月被指定为NFPS的指定母公司[108] - 自2021年3月31日起,公司需满足最低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金额至少为合并风险加权资产的16%,2024年3月31日起至少为18%[108] - 自2021年3月31日起,公司TLAC需至少达到适用巴塞尔协议III杠杆率分母的6%,2024年3月31日起至少为6.75%,自2024年4月1日起提高至7.1%[108] - 公司于2021年4月成立投资管理部门,拓展私募投资机会,包括非上市股票投资公司、企业传承股权收购基金等[139] - 公司于2020年4月收购Greentech Capital, LLC并推出野村绿色科技,为全球客户提供金融等解决方案[139,140] - 公司于2022年4月成立“数字公司”,加强集团实体在数字领域的合作[141] - 公司于2022年9月成立数字资产新实体Laser Digital Holdings AG,专注二级交易、风险投资和投资者产品三个核心领域[145] - 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起为各年龄段人群提供金融教育项目,2022年4月成立金融福祉部以加强金融教育能力[158] 公司业务板块介绍 - 公司零售部门截至2023年3月底本地分支机构(包括总部)总数为116个[95] - 公司零售部门主要通过野村证券全国分支机构网络,为日本个人和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投资服务[95] - 公司投资管理部门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投资策略、产品和服务,收入主要来自资产管理费[96] - 公司批发部门由全球市场和投资银行两个业务组成,全球市场提供固定收益和股票相关产品的销售、交易等服务[98] - 公司在亚太、伦敦和纽约设有主要研究办公室,是领先的资本市场研究内容提供商[100] - 公司在日本政府证券市场及部分亚欧美市场为一级交易商[99] - 公司全球固定收益产品涵盖政府证券、利率衍生品等多种产品[99] - 公司全球股票相关产品包括股票证券、交易所交易基金等[99] - 公司提供广泛投资银行服务,包括承销和财务咨询等[99] 公司可持续发展目标 - 公司宣布目标,2030年自身运营实现净零温室气体排放,2050年实现贷款和投资组合相关的净零温室气体排放[159] - 公司于2021年加入净零银行联盟(NZBA)[159] - 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集团首席执行官担任主席,负责审议和决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161] - 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于2023财年分为可持续发展业务论坛和可持续发展企业论坛[162] - 公司目标到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到2050年实现贷款和投资组合相关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并在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