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omura (NMR)
icon
搜索文档
Nomura (NMR) - 2026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28 18: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第二季度净收入为5155亿日元 环比下降2% 税前收入为1366亿日元 环比下降15% 净收入为921亿日元 环比下降12% [3] - 若剔除上一季度不动产出售收益 净收入实际增长10% 净收入增长40% 反映稳健增长 每股收益为3049日元 股本回报率为106% 连续第六个季度达到2030年定量目标 [3] - 上半年集团税前收入同比增长26%至2969亿日元 净收入同比增长18%至1966亿日元 每股收益为6453日元 股本回报率上升至113% [5] - 集团费用为3788亿日元 环比增长4% 其中薪酬福利为1951亿日元 增长5% 佣金和经纪费为472亿日元 增长5% 其他费用为528亿日元 [17] - 9月底一级资本约为36万亿日元 较6月底增加约1700亿日元 风险加权资产为235万亿日元 增加约6600亿日元 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9% 在11%至14%的目标范围内 [1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财富管理业务净收入增长10%至1165亿日元 税前收入增长17%至455亿日元 为约10年来最高水平 经常性收入资产连续14个季度净流入 税前利润率达到39%的高位 [8] - 投资管理业务净收入增长20%至608亿日元 税前收入增长43%至307亿日元 连续10个季度净流入使资产管理规模突破100万亿日元 资产管理费创新高 投资损益增长69%至168亿日元 [10] - 批发业务净收入增长7%至2792亿日元 其中全球市场净收入增长6% 投资银行净收入增长15% 费用仅增长3% 成本收入比改善至81% 税前收入增长27%至531亿日元 [14] - 银行业务净收入为129亿日元 与上季度持平 税前收入下降12%至32亿日元 贷款余额和投资信托余额等关键绩效指标保持高位 [1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三个国际区域的税前收入增长63%至449亿日元 连续第九个季度盈利 [3] - 全球市场业务中 固定收入收入为1219亿日元 与上季度持平 宏观产品收入下降 但日本和亚洲(除日本)的信贷收入增长 证券化产品在美洲因利率环境受益 [14] - 股票收入增长16%至1138亿日元 创历史新高 日本和亚洲(除日本)客户活动增加推动衍生品业务强劲 美洲执行业务收入维持强劲 [14] - 投资银行业务中 日本企业行动持续强劲 国际业务也对收入增长做出贡献 特别是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和数字基础设施并购交易 [1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致力于通过扩大稳定收入来源来提升盈利基础 包括财富管理的经常性收入 投资管理的业务收入以及银行业务收入 [7] - 批发业务在自筹资金原则下实现自持性增长 收入和利润均呈增长趋势 [4] - 海外业务长期面临挑战 但现已开始稳步贡献利润 [23] - 公司计划通过建立客户信任和提供量身定制的资产管理服务 推动日本向资产管理强国转型 [24] - 公司作为行业领导者 计划积极整合有效的账户安全措施 以强化品牌作为客户最受信赖合作伙伴的形象 [2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本季度日本及其他主要经济体股指因美国利率路径不确定性减弱以及对人工智能相关股票的兴趣而大幅上涨 这些条件帮助公司录得又一个强劲季度 [22] - 10月至今 财富管理净收入远高于第二季度水平 投资信托和全权委托投资等产品和服务持续中长期增长 从储蓄到投资的资金流动已稳固建立 [24] - 批发业务中 全球市场股票产品持续表现良好 投资银行的企业行动高频状态预计在10月持续 目前批发业务净收入保持稳健 [25] - 网络钓鱼诈骗的负面影响在第二季度为48亿日元 但预计未来影响将远小于第二季度 [2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预计为截至2025年9月的期间支付每股27日元的股息 股息支付率为403% [7] - 公司完成了对麦格理集团美国资产管理业务的收购 预计将使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约07个百分点 [19] - 公司因网络钓鱼诈骗导致客户账户出现欺诈性交易 并支付了相关赔偿 但已通过引入密码匙认证系统等措施加强安全 [19][20][21] - 投资管理业务的投资损益大幅增长 部分原因是美国世纪投资公司的相关投资损益大幅增加 以及野村资本合伙公司在 Orion Breweries 上市时出售所持股份录得利润 [11]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人员费用和股票回购计划 [27][28] - 人员费用增加主要与业绩挂钩的奖金准备增加有关 此外批发业务有略高于往常的退休金支付 [29] - 关于股东回报 公司承诺股息支付率不低于40% 总派息率不低于50% 并将坚持这一承诺 在考虑股票回购时会平衡投资机会 财务纪律和股东回报三个因素 [29][30] 问题: 关于市场部门收入的风险承担以及First Brands事件的影响 [33] - 在信贷业务和证券化产品业务方面 有高质量的交易机会 但公司会对交易进行选择性参与 避免证券化产品业务在总组合中快速增加 以管理集中度风险 [34][35] - First Brands 个案对业务或损益影响非常小 风险敞口可忽略不计 公司会定期进行压力测试 评估尾部风险变化 目前私人信贷相关业务在资产负债表或损益中的影响不大 [36][37] - 关于风险关注点 公司会对单个交易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 评估信用质量和集中度风险 而非银行中介的信用风险本身并非公司主要承担的风险 [39][40] 问题: 关于10月收入环境和税负 [43] - 10月固定收入业务在日本的超长期领域出现正常化 市场活跃 收入随之跟上 国际趋势与上半年相似 未来若利率环境变化可能带来上行空间 [44][45] - 10月前三周批发部门整体收入水平与第二季度大致相当 [47] - 关于税负增加 涉及较多技术细节 未提供具体解释 [46] 问题: 关于批发业务股票收入的可持续性和风险承担能力 [50][51] - 股票业务在美国 亚洲和日本均表现强劲 得益于地域和产品多元化 预计未来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正常化 届时资源可能转向固定收入等业务 [52][53] - 关于风险承担能力 批发业务坚持自筹资金概念实现自持性增长 若持续表现强劲 将基于产生的收入和积累的资本增加风险加权资产空间 收购完成后公司将保持审慎 [55][56] 问题: 关于投资银行管道和股本回报率目标 [60] - 投资银行咨询业务在日本和国际的管道建设良好 债务资本市场业务预计保持相似水平 股票资本市场较典型年份偏弱但预计有所复苏 [62] - 关于股本回报率目标 公司承认基础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改善 但需考虑当前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 目标是在任何周期下都能通过业务组合抵消 维持至少8%的股本回报率 [63][64][65]
Nomura (NMR) - 2026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28 18: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第二季度净收入为5155亿日元,环比下降2%,税前利润为1366亿日元,环比下降15%,净利润为921亿日元,环比下降12% [3] - 若剔除上一季度不动产出售收益,净收入实际增长10%,净利润增长40% [3] - 每股收益为30.49日元,股本回报率为10.6%,连续第六个季度达到2030年定量目标(8%-10%或以上) [3] - 上半年集团税前利润同比增长26%至2969亿日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8%至1966亿日元,每股收益为64.53日元,股本回报率升至11.3% [5] - 集团成本收入比为71% [5] - 网络钓鱼诈骗事件对第二季度利润的负面影响为48亿日元 [2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财富管理业务净收入增长10%至1165亿日元,税前利润增长17%至455亿日元,创约10年新高,税前利润率达到39%的高位 [8] - 财富管理业务经常性收入资产连续第14个季度实现净流入,总额达262万亿日元,经常性收入首次超过500亿日元 [9][10] - 投资管理业务净收入增长20%至608亿日元,税前利润增长43%至307亿日元,资产管理规模连续10个季度净流入,超过100万亿日元 [10] - 投资管理业务投资损益大幅增长69%至168亿日元,部分得益于对Orion Breweries的股权出售收益 [11] - 批发业务净收入增长7%至2792亿日元,税前利润增长27%至531亿日元,成本收入比改善至81% [13] - 全球市场业务净收入增长6%至2357亿日元,其中固定收入收入为1219亿日元,与上季度持平,股票收入增长16%至创纪录的1138亿日元 [13][14] - 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增长15%至435亿日元,日本及国际业务均表现强劲 [14] - 银行业务净收入为129亿日元,与上季度持平,税前利润下降12%至32亿日元 [1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致力于通过扩大稳定收入来源(财富管理的经常性收入、投资管理的业务收入及银行业务收入)来提升业绩稳定性 [7][22] - 批发业务在自筹资金原则下实现自主可持续增长,收入和利润持续增加 [4][22] - 海外业务长期面临挑战,但现已开始稳步贡献利润 [22] - 公司计划通过作为行业领导者整合有效的账户安全措施,强化"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品牌形象 [21] - 公司正为2026-2027财年引入存款转移服务做准备 [15] - 投资银行业务在日本相关并购排行榜中继续位居榜首,在全球并购排行榜中排名第15位,显示出全球影响力 [1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第二季度日本及其他主要经济体股指因美国利率路径不确定性减弱以及对AI相关股和高科技股的广泛兴趣而大幅上涨 [21] - 10月份财富管理净收入远高于第二季度水平,基于长期多元化投资理念的投资信托和全权委托投资等产品和服务呈现持续中长期增长趋势 [23] - 10月份批发业务全球市场股票产品继续表现良好,投资银行业务的企业行动高频状态预计将持续,整体净收入保持稳健 [24] - 展望未来,网络钓鱼诈骗的影响预计将远小于第二季度 [21] - 固定收益业务在日本表现强劲,市场活跃,收入正在赶上,国际趋势与上半年相似,未来利率环境可能带来上行空间 [43] 其他重要信息 - 截至9月末,一级资本约为36万亿日元,风险加权资产为235万亿日元,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为12.9%,处于11%-14%的目标区间内 [17] - 收购麦格理集团美国资产管理业务完成后,预计将使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下降约0.7个百分点 [18] - 集团费用为3788亿日元,环比增长4%,其中薪酬福利为1951亿日元,增长5%,部分原因是与业绩挂钩的奖金计提增加以及退休金支付高于往常 [16][28] - 公司预计为截至2025年9月的期间支付每股27日元的股息,股息支付率为40.3% [7]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人事费用及股份回购计划的提问 [26][27] - 人事费用增加的主要因素包括与盈利挂钩的奖金增加以及批发部门退休金支付高于往常 [28] - 关于股份回购,公司承诺股息支付率在40%或以上,总派息率在50%或以上,并将继续遵守该承诺,在考虑股东回报时会平衡投资机会、财务纪律和股东回报三个因素 [29] 问题: 关于市场部门收入、风险承担以及First Brands事件影响的提问 [32] - 在信用业务方面,有高质量的交易在筹备中,但需警惕证券化产品的集中风险,该部分业务不会从现有水平快速增长 [33][34] - First Brands事件对业务或损益影响非常小,私人信贷相关业务在资产负债表或损益中的影响不大 [35][36] - 公司密切关注个案信用风险,评估交易中的集中风险,而非大规模承担非银行中介机构的信用风险 [38][39] 问题: 关于10月收入环境及税负的提问 [42] - 10月份批发业务整体收入水平与第二季度大致相当,日本固定收益业务强劲,国际市场趋势与上半年相似 [43][46] - 关于税负增加,涉及较多技术性问题,未提供详细说明 [45] 问题: 关于批发业务股票收入可持续性及风险资产承受能力的提问 [49][50] - 股票业务在美洲、亚洲和日本均表现强劲,产品范围多元化增强了抗风险能力,预计未来将出现一定程度的正常化 [51][52] - 关于风险承受能力,批发业务在自筹资金原则下增长,若持续表现强劲,风险加权资产额度将随之增加;对于并购等无机增长机会,公司将保持审慎 [54][55] 问题: 关于投资银行管道及ROE目标的提问 [58] - 投资银行咨询业务管道建设良好,日本有大量跨境机会,国际也有未宣布的交易在积累;债务资本市场业务预计保持相似水平,股权资本市场较典型年份偏弱但预计有所复苏 [60] - 关于ROE目标,公司承认基本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改善,但需考虑当前所处的经济周期,目标是构建能抵消周期影响的投资组合,至少维持8%的ROE下限 [61][63]
Nomura (NMR) - 2026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28 18: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第二季度净收入为5155亿日元,环比下降2%,税前利润为1366亿日元,环比下降15%,净利润为921亿日元,环比下降12% [3] - 若剔除上季度记录的房地产销售收益,净收入环比增长10%,净利润环比增长40% [3] - 第二季度每股收益为30.49日元,股本回报率为10.6%,连续第六个季度达到2030年定量目标(8%至10%或以上) [3] - 上半年集团税前利润同比增长26%至2969亿日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8%至1966亿日元,每股收益为64.53日元,股本回报率升至11.3% [5] - 集团成本收入比为71% [5] - 截至9月底,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CET1)为12.9%,较6月底的13.2%有所下降,但在11%至14%的目标范围内 [16][17] - 第二季度集团费用总额为3788亿日元,环比增长4%,其中薪酬福利为1951亿日元,环比增长5% [1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财富管理业务净收入环比增长10%至1165亿日元,税前利润环比增长17%至455亿日元,为约10年来最高水平,税前利润率达到39%的高位 [7] - 财富管理业务经常性收入资产连续第14个季度实现净流入,总额达262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经常性收入首次超过500亿日元 [7][9] - 投资管理业务净收入环比增长20%至608亿日元,税前利润环比增长43%至307亿日元,管理资产规模连续第10个季度净流入,超过100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 [9][10] - 投资管理业务投资损益环比大幅增长69%至168亿日元 [9] - 批发业务净收入环比增长7%至2792亿日元,税前利润环比增长27%至531亿日元,成本收入比改善至81% [12] - 全球市场业务净收入环比增长6%至2357亿日元,其中固定收入收入为1219亿日元,与上季度持平,股票收入环比增长16%至1138亿日元,创历史新高 [12][13] - 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环比增长15%至435亿日元 [13] - 银行业务净收入为129亿日元,与上季度持平,税前利润下降12%至32亿日元 [1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三个国际地区税前利润环比增长63%至449亿日元,连续第九个季度实现盈利 [3] - 在批发业务的全球市场中,美洲地区证券化产品收入因利率环境而增长,亚洲及日本地区(AEJ)的信贷收入因捕捉客户流而增长 [13] - 在投资银行业务中,日本企业活动持续强劲,国际业务也对收入增长做出贡献,尤其是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EMEA)与可再生能源和数字基础设施相关的并购交易 [13][14] - 股票业务方面,日本和亚洲及日本地区的客户活动增加支持了衍生品业务的强劲表现,美洲的执行服务维持了上季度的强劲收入 [1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致力于通过扩大稳定的收入来源(如财富管理的经常性收入、投资管理的业务收入和银行业务收入)来提升业绩稳定性 [4][5][20] - 批发业务在自筹资金原则下实现自持性增长,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 [4][5][20] - 公司计划通过建立客户信任和提供量身定制的资产管理服务,推动日本向资产管理强国转型 [22] - 公司作为行业领导者,计划积极整合有效的账户安全措施,强化其作为最受信赖合作伙伴的品牌形象 [18] - 投资银行咨询业务在1月至9月日本相关并购排行榜中继续排名第一,在全球并购排行榜中排名第15位,显示出其全球影响力 [1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上一季度,随着美国利率路径不确定性减弱以及对人工智能相关股票和高科技股票的广泛兴趣,日本及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股票指数大幅上涨,这些条件帮助公司录得又一个强劲的盈利季度 [19] - 10月份以来,财富管理业务净收入远高于第二季度水平,基于长期多元化投资理念的投资信托和全权委托投资等产品和服务持续中长期增长,从储蓄转向投资的趋势已牢固确立 [21] - 10月份批发业务净收入继续保持稳健,全球市场股票产品表现良好,投资银行业务的企业活动高频状态预计将持续 [22] - 展望未来,网络钓鱼诈骗的影响预计将远小于第二季度 [18] - 收购麦格理集团美国资产管理业务完成后,预计将使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下降约0.7个百分点 [17] 其他重要信息 - 针对客户资产因网络钓鱼诈骗导致的欺诈交易事件,公司已分阶段提高安全级别,相关损害数量和规模已从4月峰值大幅下降,第二季度对利润的负面影响为48亿日元 [17][18] - 公司于10月18日引入了被认为可有效阻止网络钓鱼尝试的通行密钥认证系统,并正在加强措施以消除此类损害 [18] - 公司预计截至2025年9月的期间每股股息为27日元,股息支付率为40.3% [6] - 野村信托银行于2025年5月完成的核心系统升级导致本季度相关折旧费用全额入账,推高了成本 [14] - 为下一财年引入存款转移服务的准备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 [6][14]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人员费用/薪酬福利增长过高的原因 - 薪酬福利的增长主要与盈利挂钩的奖金准备金增加有关,此外批发业务等部门的退休金支付也比往常略高 [26] 问题: 关于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和今年股票回购计划的看法 - 公司对市场的承诺是股息支付率在40%或以上,总派息率在50%或以上,计划坚持这一承诺,在考虑股东回报时,会平衡投资视角、财务纪律和股东回报三个因素 [26] 问题: 关于市场部门收入构成、风险承担重点以及第三季度风险承担展望 - 在上一季度和本季度,证券化产品和股票衍生品表现非常强劲,信贷交易业务也对收入做出了坚实贡献,对于第三季度,证券化产品方面有有趣的交易在筹备中 [28] - 在信贷业务中,包括First Brands案例,需要警惕证券化产品的集中风险,比以往更需要选择性决定进行哪些交易,证券化产品部分不会从现有水平快速增长 [29] 问题: 关于First Brands案例的影响、教训以及私人信贷业务规模 - 该特定案例对业务或损益的影响非常小,风险并未快速增长,因为私人信贷业务部分规模很小,证券化业务主要由抵押贷款结构、贷款和基础设施业务构成,私人信贷相关业务目前对资产负债表或损益的影响不大 [29][30] - 对于个别交易,需要密切进行尽职调查以评估信用质量,并密切关注单一交易的资产负债表分配程度和集中风险水平 [32][33] 问题: 关于10月份收入环境中固定收益业务的趋势以及与第二季度的比较 - 日本固定收益业务相当强劲,市场非常活跃,收入随之回升,国际趋势与上半年相似,如果固定收益改善,往往会正常化其他业务,整体投资组合的稳定收入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34][35] - 10月份批发业务收入与第二季度相比,大致处于同一水平 [36] 问题: 关于各区域股票业务过去几个季度的趋势、可持续性以及风险资产承受能力 - 本季度美国、亚洲及日本地区的股票业务表现都非常强劲,如果股市持续走强,未来某个时点会出现正常化,但由于地理和产品多元化,对下行风险的抵御能力更强,预计未来会出现某种正常化,资源可能转向宏观和其他固定收益 [38][40] - 关于风险承受能力,批发业务严格坚持自筹资金概念实现自持性增长,如果批发业务持续表现强劲,基于其产生的收入和利润以及积累的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的空间或容量将会增加,对于并购等非批发业务领域,如果需要资本,可能会阶段性增长资源,但在麦格理交易后短期内,财务上希望保持保守 [41][42] 问题: 关于投资银行各产品线下半年及明年的项目储备展望 - 咨询业务在日本有大量跨境和大型机会储备,国际也有许多已公布和未公布的项目在积累,项目储备建设良好,股权资本市场费用池正在正常化并有所萎缩,但交叉持股减持机会略有回升,通常下半年企业活动比上半年集中,债务资本市场业务保持强劲,预计交易流保持一定水平,咨询业务非常强劲,债务资本市场预计持续类似水平,股权资本市场较典型年份偏弱但预计有所恢复 [45] 问题: 关于当前实际股本回报率高于目标,是否会重新考虑盈利目标水平 - 鉴于当前业绩,公司的基本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提高,这是投资组合改革和各部门运营改革的结果,关于是否修订股本回报率目标正在内部讨论,但需要考虑当前所处的周期阶段,目标是无论经济周期如何,通过批发业务产品相互抵消来维持整体收入水平,即使进入放缓期,也希望至少维持8%的下限目标,目前重点是继续积累盈利能力 [46][47]
Nomura (NMR) - 2026 Q2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10-28 17:30
业绩总结 - FY2025/26第二季度净收入为Y92.1亿,同比下降12%[11] - FY2025/26第二季度税前收入为Y136.6亿,环比下降15%[11] - FY2025/26上半年净收入为Y196.6亿,同比增长18%[15] - FY2025/26上半年税前收入为Y296.9亿,同比增长26%[15] - FY2025/26第二季度净收入收益每股为Y30.49[11] - FY2025/26上半年净收入收益每股为Y64.53,同比增长18%[15] 部门表现 - 财富管理部门的税前收入为Y84.3亿,同比下降1%[15] - 投资管理部门的税前收入为Y52.2亿,同比下降5%[15] - 批发部门的税前收入为Y95.0亿,同比增长43%[15] - 银行业务的税前收入为Y6.8亿,同比下降21%[15] - 财富管理部门的净收入为116.5亿日元,环比增长10%,同比增长4%[29] - 投资管理部门的净收入为60.8亿日元,环比增长20%,同比增长8%[52] - 批发部门的净收入为279.2亿日元,环比增长7%,同比增长6%[25] - 银行业务的税前收入为3.2亿日元,环比下降12%,同比下降31%[25] 资产与流动性 - 管理资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净流入和市场因素推动资产总额达到101.2万亿日元[55] - 截至2025年9月,资产总额为60.4万亿日元,较6月增长2.3%[101] - 截至2025年9月,CET 1资本比率为12.9%[101] - 截至2025年9月,流动性投资组合为10.9万亿日元[101] - 截至2025年9月,净杠杆率为12.2倍[101] 收入预期 - 2023/24财年总收入为4,157.3亿日元,预计2024/25财年将增长至4,736.7亿日元,增幅为13.9%[116] - 2024/25财年净收入为1,892.5亿日元,较2023/24财年增长21.1%[116] - 2024/25财年各业务部门的税前收入总计为473.5亿日元,较2023/24财年增长66.5%[118] - 2024/25财年日本地区的税前收入为335.0亿日元,占总收入的70.8%[120] 市场表现 - 日本市场FY2023/24的收入为14,870百万,FY2024/25的收入预计为15,045百万,FY2025/26的收入预计为15,317百万[144] - 欧洲市场FY2023/24的收入为3,053百万,FY2024/25的收入预计为3,111百万,FY2025/26的收入预计为3,173百万[144] - 美洲市场FY2023/24的收入为2,440百万,FY2024/25的收入预计为2,502百万,FY2025/26的收入预计为2,476百万[144] - 亚太地区FY2023/24的收入为6,487百万,FY2024/25的收入预计为6,724百万,FY2025/26的收入预计为7,109百万[144] 费用与支出 - 非利息支出为378.8亿日元,环比增长4%[98] - 2024财年非利息支出为93.9亿日元,较上年增长24.7%[136] - 薪酬和福利支出环比增长5%,主要由于与业绩相关的奖金准备增加[98] - 佣金和地板经纪费用环比增长5%,因交易量增加[98]
野村(NMR.US)第二财季净利润下滑6% 股票交易营收创新高
智通财经网· 2025-10-28 16:32
公司近期业绩表现 - 第二财季净利润为921亿日元(6.1082亿美元),同比下降6%,上年同期为984亿日元 [1] - 上半财年批发业务表现强劲,税前利润同比大幅增长43% [2] - 投资管理业务部门税前利润同比下降4%,导致整体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 [2] - 财富管理业务部门整体销售额较第一财季有所下降,因部分高净值投资者选择观望 [2] - 公司ADR今年以来涨幅高达30%,大幅跑赢标普500指数 [1] 核心业务部门分析 - 批发业务主要由全球市场和投资银行两大板块构成 [3] - 全球市场业务向机构客户提供固定收益、股票相关的做市、销售与交易服务 [3] - 投资银行业务提供并购顾问、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等服务,顾问费用随交易活动回升而增长 [3] - 公司在日本市场2025年并购榜单中保住头名,参与重大交易如黑石以约35亿美元将TechnoPro Holdings私有化 [3] - 批发业务盈利受市场波动负面影响多年,近几个季度在全球股市牛市驱动下实现更持续利润 [2] 行业与市场环境 - 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筹备规模大于13.9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政策,对日本股市构成重磅利好 [1][4] - 日经225指数突破5万点关口,今年以来涨幅高达25%,领涨发达市场 [2] - 全球股票市场交易活动及IPO融资活动大幅回暖,与创纪录的股票交易业务营收相吻合 [2] - 高市早苗内阁政策组合对券商、资管、投行行业显著偏利好,预计将推动股权融资与并购活动持续复苏 [4] - 金融市场出现“早苗交易”,预期政策将重启以“安倍经济学”为核心,体现为日本股市飙升、日元贬值及套利交易重启 [5] 公司资产与市场地位 - 截至9月底,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创下101.2万亿日元的新纪录 [2] - 公司是日本最大规模的券商、投资银行和资管巨头,在三大领域均占据领先地位 [1][4]
Nomura H1 Net Income Rises; Net Revenue Up 10.8%
RTTNews· 2025-10-28 15:47
财务业绩概览 - 公司报告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六个月股东应占净收入为1966亿日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5% [1] - 每股净收入为64.53日元,去年同期为54.58日元 [1] - 六个月期间所得税前收入为2969亿日元 [1] 收入与支出 - 公司六个月净收入为1.04万亿日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8% [1] - 非利息支出为7419亿日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7% [1]
India’s shift from Russian crude may be offset by lower US tariffs: Nomura
BusinessLine· 2025-10-24 20:04
文章核心观点 - 野村控股认为印度放弃俄罗斯折扣原油的损失将被可能降低的美国关税所抵消 [1] - 这一转变可能为印度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并降低关税铺平道路 [1] 贸易与关税影响 - 将关税税率降至低于东盟平均19%-20%的水平有助于恢复印度在劳动密集型出口方面的相对竞争力 [2] - 预计针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25%惩罚性关税将在11月后取消而互惠的25%关税将在截至3月的财年内保持不变 [2] 石油进口转变与成本影响 - 俄罗斯石油相对国际价格的折扣已收窄至每桶18-22美元转向其他来源的直接影响约为GDP的004% [4] - 通过更高全球油价产生的间接影响更为重要 [4] - 印度今年迄今从俄罗斯进口约180万桶/日占其海外总运输量的36% [6] - 印度将需要从中东和美国采购石油推高全球能源成本 [6] - 从美国采购石油因高运输成本而对印度来说也较为昂贵 [6] 能源安全与过渡挑战 - 在多年依赖后完全摆脱俄罗斯原油并不容易核心问题关乎印度的能源安全需快速找到替代供应商 [7] - 印度转向其他石油来源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7] 通胀与经济增长影响 - 通胀影响应可控消费者价格指数目前低于2%为央行2%-6%目标区间的下限 [8] - 印度央行估计原油账单上涨10%可能推高通胀约30个基点并在完全传导至国内价格的假设下拖累增长约15个基点 [8]
NMR vs. HOOD: Which Stock Is the Better Value Option?
ZACKS· 2025-10-18 00:40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对比评估野村控股和Robinhood Markets的投资价值 认为野村控股是目前更优的价值投资选择 [1][7] 估值指标对比 - 野村控股远期市盈率为9.13 Robinhood Markets远期市盈率为74.75 [5] - 野村控股市盈增长比率为3.41 Robinhood Markets市盈增长比率为3.47 [5] - 野村控股市净率为0.84 Robinhood Markets市净率为14.47 [6] 价值评分与排名 - 两家公司均获得Zacks Rank第一级评级 [3] - 价值评分系统中 野村控股获得A级 Robinhood Markets获得F级 [6] - Zacks Rank评级侧重于盈利预测修正趋势 [2] - 价值评分系统综合考察市盈率 市销率 收益收益率 每股现金流等多重基本面指标 [4]
对话苏博文:解密野村全球宏观研究团队
野村集团· 2025-10-10 17:02
野村全球宏观研究团队的核心使命与理念 - 团队核心使命是进行经济预测,涵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财政状况和央行政策动向,并基于此识别市场错误定价以提供策略建议 [3] - 研究理念认为预测更偏向艺术而非科学,在依赖数据分析和经济建模的同时,也会考虑地缘政治等难以量化的因素,并通过实地考察及与政策制定者、学者和企业交流来形成全面经济展望 [3] - 团队为野村多个业务部门提供服务,包括全球市场部、财富管理部、投资银行部、风险控制部门和野村资产管理 [3] 研究团队的管理与人才发展 - 全球宏观研究主管的角色已从直接研究转向更多管理工作,通过指导研究方向、促进团队协作和鼓励良性讨论来带领团队 [5] - 主管同时担任全球市场部青年人才委员会的全球主席,负责亚洲(除日本外)、欧洲、中东、非洲和美洲地区的青年人才招聘、培养和留任,致力于培养未来领导人才储备 [5] 研究团队的优势与竞争力 - 团队成功的基础在于稳定性和一致性,长期建立的信任和协作使得成员能够坦诚地互相挑战预测观点并进行压力测试 [8] - 团队敢于提出有别于市场共识的大胆判断,认为经济学家的价值在于提出真知灼见而非在不同立场间摇摆 [8] - 团队最显著的优势是在亚洲的强大布局,随着亚洲经济实力增长,其荟萃东西的服务在未来具备独特竞争力 [8] 研究团队与野村集团企业宗旨的契合 - 团队践行野村集团宗旨,即通过发挥金融市场力量与世界携手应对挑战以实现社会共同繁荣,通过识别具有强劲基本面和良好政策的经济体,并提示疲弱市场风险,来引导全球资本流向富有生产力的领域 [9] - 研究助力维持市场效率,为金融决策提供更充分支持,并帮助客户应对不确定性,从而支持公司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的整体使命 [9]
高市早苗刺激日股上涨?野村:短期上涨动力消退,后续关注这一指标
华尔街见闻· 2025-10-10 11:56
市场行情动态 - 日经225指数在高市早苗胜选后一度大幅上涨超4%,创下数月来最大单日涨幅,但随后上涨动力渐歇进入整盘阶段[1] - 与高市早苗政策相关的主题股在弥补了此前跌幅后,显现出后继乏力的迹象[3] - 市场涨势的核心驱动力来自对财政扩张的预期,而非货币宽松[5] 投资者行为与资金流向 - 商品投资顾问等投机性投资者在日股的多头仓位已超过2万亿日元,进一步增持的空间受限,目前已转入待命模式[6] - 宏观对冲基金暂停了增持日股的步伐,显示出短期内市场的增量资金可能有限[6] - 投机者总体上尚未完全转向做多美元/日元,日元套利交易仍处于低迷状态[12] 行情持续性的驱动因素 - 未来走势的分水岭在于政治层面,关键在于新政府能否维持高位支持率和政治稳定[5][6] - 日本股市由预期驱动的涨势很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市场并未出现像安倍经济学初期那样的过热迹象[7][10] - 日股若要获得进一步上涨动力,可能需要看到更具体、可见的进展,例如日本自民党与国民民主党形成执政联盟或进行政策协调[10] 历史模式与潜在风险 - 历史数据显示,新政府上台后一至两周内,相关政策主题股通常会跑赢大盘,但在随后的三个月内往往会经历反转下跌[13] - 小泉纯一郎政府和安倍晋三第二届政府是此模式的显著例外,其共同点在于政府拥有稳固的高支持率[16] - 如果高市早苗政府能够维持高支持率,相关题材股可能重现小泉和安倍时期的持续上涨势头,否则可能重演历史上的反转模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