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集团(TCOM)

搜索文档
携程集团(09961)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2 06:0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99年,200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2021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14] - 公司运营品牌矩阵包括携程、去哪儿、Trip.com和天巡[1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季度同比环比) - 2022年第二季度净营业收入为40亿元人民币(5亿9800万美元),同比下降32%,环比下降2%[4] - 第二季度净利润为4300万元人民币(600万美元),上季度净亏损10亿元人民币[3] - 第二季度经调整EBITDA为3亿5500万元人民币(5300万美元),相比上季度9100万元人民币增长290%[3] - 2022年第二季度住宿预订营业收入为14亿元人民币(2亿300万美元),同比下降45%,环比下降6%[4] - 2022年第二季度交通票务营业收入为18亿元人民币(2亿6300万美元),同比下降15%,环比上升6%[4] - 2022年第二季度营业成本为9亿7600万元人民币(1亿4600万美元),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9%,占净营业收入的24%[5] - 2022年第二季度产品研发费用为18亿元人民币(2亿6400万美元),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10%,占净营业收入的44%[5] 业务线预订量数据变化 - 第二季度本地酒店预订量相比2019年同期上升超30%[3] - 第二季度国际平台上机票和酒店的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00%[3] 公司资产负债权益变化(2021.12.31 - 2022.6.30) - 公司2021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为1918.59亿元,2022年6月30日为1946.28亿元(约290.57亿美元)[15] - 公司2021年12月31日负债总额为814.03亿元,2022年6月30日为843.5亿元(约125.93亿美元)[16] - 公司2021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总额为1104.56亿元,2022年6月30日为1102.78亿元(约164.64亿美元)[16] - 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6月30日,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从211.96亿元增至229.59亿元(约34.27亿美元)[15] - 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6月30日,短期投资从295.66亿元增至307.21亿元(约45.87亿美元)[15] - 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净额从46.49亿元增至54.45亿元(约8.13亿美元)[15] - 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从662.18亿元降至626.96亿元(约93.61亿美元)[1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2022Q2与2021Q2对比) - 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收入合计40.16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100.01亿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7] - 2022年第二季度净收入为40.11亿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99.98亿元人民币[17] - 2022年第二季度毛利为30.35亿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77.41亿元人民币[17] - 2022年第二季度营业亏损1.67亿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亏损4.61亿元人民币[17] - 2022年第二季度净亏损95800万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净利润11.06亿元人民币[18] - 2022年第二季度归属于携程集团有限公司净亏损9.2亿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净利润11.33亿元人民币[18] - 2022年第二季度基本每股普通股亏损1.42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收益1.76元人民币[18] - 2022年第二季度经调整EBITDA为3.55亿元人民币,利润率为9%[19] - 2022年第二季度归属携程集团有限公司净亏损(非公认会计准则)为2.03亿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净利润5.24亿元人民币[19] 加权平均普通股及每股收益相关数据 - 2022年第二季度发行在外的加权平均普通股基本为647843829股[18] - 2021年6月30日发行在外的加权平均普通股(摊薄、非公认会计准则)为645,021,131股[20] - 2022年3月31日发行在外的加权平均普通股(摊薄、非公认会计准则)为647,812,835股[20] - 2022年6月30日发行在外的加权平均普通股(摊薄、非公认会计准则)为647,866,001股[20] - 2021年6月30日每股普通股摊薄收益(非公认会计准则)为1.13元[20] - 2022年3月31日每股普通股摊薄亏损(非公认会计准则)为0.06元[20] - 2022年6月30日每股普通股摊薄亏损(非公认会计准则)为0.31元[20] - 2021年6月30日每股美国存托股份摊薄收益(非公认会计准则)为1.13元[20] - 2022年3月31日每股美国存托股份摊薄亏损(非公认会计准则)为0.06元[20] - 2022年6月30日每股美国存托股份摊薄亏损(非公认会计准则)为0.31元[20] 汇率信息 - 2022年6月30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00美元兑6.6981元人民币[20] 财务资料提供说明 - 公司提供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净利润等财务资料以增强各时期运营数据可比性[12]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余额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余额为656亿元人民币(98亿美元)[9]
TRIP.COM(TCOM) - 2022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2-06-28 12:16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一季度净收入为41亿人民币,与去年同期持平,环比下降12% [20] - 2022年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为9100万人民币,去年同期为负2.16亿人民币,上一季度为5400万人民币 [24] - 2022年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2%,去年同期为负5%,上一季度为1% [25] - 2022年第一季度摊薄后普通股和美国存托凭证每股亏损为1.52人民币或0.24美元,非GAAP摊薄后普通股和美国存托凭证每股亏损为0.06人民币或0.01美元 [2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短期投资、持有至到期定期存款和金融产品余额为633亿人民币或100亿美元 [2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住宿预订业务 - 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为1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8%,环比下降24%,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48% [20] - 国内酒店预订量接近去年第一季度水平,本地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0% [21] 交通票务业务 - 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为1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10%,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50% [21] 跟团游业务 - 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为1.24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30%,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12% [22] 企业差旅业务 - 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为2.22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40%,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93% [2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中国国内市场 - 1 - 2月国内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0%,接近2019年水平;3月起受疫情影响,整体市场受冲击 [7][9] - 第二季度至今,行业层面航空客运量较2019年同期下降70% - 90%,酒店RevPAR下降40% - 60% [26] - 近几周酒店预订量已超过2019年水平,主要由本地度假需求推动,长途旅行仍承压 [27] 全球市场 - 全球平台流量已超过2019年水平,全球平台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70%,Trip.com品牌增长约400% [11] - 海外市场Trip.com国内机票预订量超过2019年水平,增长超150%,超过所有关键市场的行业平均水平 [11] - 第一季度全球平台酒店预订量比2019年水平增长超25%,非中国市场Trip.com国内酒店预订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超200% [1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公司战略 - 坚持本地聚焦和全球视野战略,灵活适应市场变化 [13] - 加强住宿业务价值主张,通过产品创新和系统升级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13][14] - 强化内容平台建设,提高用户参与度和内容质量 [15] - 整合和升级国际品牌供应链和技术能力,拓展全球业务内容战略 [16] -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和疫情期间物资供应保障 [17][18] 行业竞争 - 随着全球旅游市场复苏,公司通过提升自身能力和服务,在国际市场获得增长机会,增强市场竞争力 [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旅游行业仍面临疫情相关挑战,但旅游需求依然强劲,长期前景乐观 [6] - 全球旅游持续强劲复苏,预计中国在限制放宽后也将出现类似情况 [6] - 短期内中国国内市场可能仍较弱,但公司将保持韧性,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抓住增长机会 [18]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疫情期间为上海物资供应人员提供16万间夜酒店预订,帮助约6800人 [18] - 公司目前有9个Trip.com乡村度假项目在运营,最新一个近期开业 [17]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全球扩张战略及纯国际业务情况 - 公司将继续整合和升级国际品牌的供应链和技术,加强客户服务可靠性和效率;在亚洲与当地供应商紧密合作,在欧洲各品牌密切协作;第一季度全球平台机票和酒店预订量均有显著增长,第二季度增长趋势持续 [31] 问题2: 经济形势和疫情对国内外旅游市场复苏趋势的影响及边境开放后的复苏预期 - 中国国内和全球旅游需求依然强劲,部分地区酒店预订已超2019年水平;短期内出入境旅游政策不会有重大变化,但需求被压抑,边境开放只是时间问题 [34][35] 问题3: 国内外市场夏季提前预订情况及下半年和明年的整体展望 - 目前预订窗口短,能见度有限,对中国国内旅游短期持谨慎态度,但长期看好;国际业务增长潜力大 [37] 问题4: 若严格的旅行控制情况持续或疫情再次爆发的应对策略 - 随着疫苗接种增加和政府控制措施放松,行业有望复苏;部分地区业务已超2019年水平,公司有信心应对挑战 [39] 问题5: 住宿业务ADR和佣金率趋势 - 受疫情影响,国内ADR在第二季度下降超20%,第一季度下降高个位数;国际市场ADR也受到一定负面影响 [43] 问题6: 疫情后的结构性变化是否为长期增量机会及内容驱动电商或直播平台对旅游预订竞争格局的影响 - 短途旅行已成为国内业务复苏的关键贡献者,公司通过产品和营销创新建立了强大的用户基础;内容战略在用户参与度和收入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46] 问题7: 政府支持旅游业的政策情况 - 政府正在努力减少疫情对旅游业的潜在干扰,如放宽不必要的隔离和封锁措施,缩小跨省旅行禁令范围;公司对行业复苏充满信心 [49] 问题8: 公司现金可持续性及成本节约和融资计划 - 截至3月31日,公司拥有充足的现金资产和净现金、净营运资本;过去两年已优化运营,实现成本节约;未来将根据业务复苏情况调整销售和营销费用,国内业务将继续提高运营效率,国际市场可能根据增长情况增加投资,但对集团成本结构影响有限 [52]
携程集团-S(09961)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6-28 06:06
整体净营业收入情况 - 2022年第一季度净营业收入为41亿元人民币(6亿4900万美元),同比稳定,环比下降12%[3][4] - 2022年3月31日止3个月公司收入合计41.11亿元人民币(6.49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41.09亿元人民币基本持平[16] 业务预订量情况 - 第一季度本地酒店预订量同比上升超20%[3] - 第一季度国际平台上机票预订量同比上升超270%,酒店预订量超疫情前水平[3] 各业务线营业收入情况 - 第一季度住宿预订营业收入为15亿元人民币(2亿2900万美元),同比下降8%,环比下降24%[4] - 第一季度交通票务营业收入为17亿元人民币(2亿6200万美元),同比上升10%,环比上升10%[4] - 第一季度旅游度假业务营业收入为1亿2400万元人民币(2000万美元),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30%[4] - 第一季度商旅管理业务营业收入为2亿2200万元人民币(3500万美元),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40%[5] - 2022年3月31日止3个月住宿预订收入为14.5亿元人民币(2.29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15.8亿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6] - 2022年3月31日止3个月交通票务收入为16.63亿元人民币(2.62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15.06亿元人民币有所增长[16] - 2022年3月31日止3个月旅游度假收入为1.24亿元人民币(2000万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1.69亿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6] - 2022年3月31日止3个月商旅管理收入为2.22亿元人民币(3500万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2.52亿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6] 营业亏损及利润相关情况 - 第一季度营业亏损为3亿5900万元人民币(5500万美元),经调整EBITDA为9100万元人民币(1600万美元),利润率为2%[5] - 第一季度归属携程集团股东净亏损为9亿8900万元人民币(1亿5500万美元),经稀释每股亏损1.52元人民币(0.24美元)[6] - 2022年3月31日止3个月公司营业亏损3.59亿元人民币(5500万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7.87亿元人民币有所收窄[16] - 2022年3月31日止3个月公司净利润亏损10.01亿元人民币(1.57亿美元),2021年同期净利润为17.65亿元人民币[17] - 2022年3月31日止3个月公司基本每股普通股亏损1.52元人民币(0.24美元),2021年同期每股收益2.95元人民币[17] - 2022年3月31日止3个月公司经调整EBITDA为9100万元人民币(1600万美元),利润率为2%[18] - 2021年3月31日止3个月公司经调整EBITDA为亏损2.16亿元人民币,利润率为 -5%[18] 现金及等价物等余额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现金及等价物等余额为633亿元人民币(100亿美元)[6] 资产相关数据变化情况 - 公司2021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为1918.59亿元,2022年3月31日为1878.18亿元(约296.29亿美元)[14] - 2021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额为661.08亿元,2022年3月31日为644.83亿元(约101.73亿美元)[13] - 2021年12月31日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为211.96亿元,2022年3月31日为208.61亿元(约32.91亿美元)[12] - 2021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为295.66亿元,2022年3月31日为303.69亿元(约47.91亿美元)[12] - 2021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净额为46.49亿元,2022年3月31日为39.79亿元(约6.28亿美元)[12] 负债相关数据变化情况 - 2021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为662.18亿元,2022年3月31日为538.16亿元(约84.9亿美元)[15] - 2021年12月31日短期负债及长期负债的即期部分为398.66亿元,2022年3月31日为308.7亿元(约48.7亿美元)[15] - 2021年12月31日应付账款为60.19亿元,2022年3月31日为42.01亿元(约6.63亿美元)[15] - 2021年12月31日客户预付款为75.35亿元,2022年3月31日为68.57亿元(约10.82亿美元)[15] 股东权益数据变化情况 - 2021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总额为1104.56亿元,2022年3月31日为1096.75亿元(约173.01亿美元)[15]
携程集团(09961)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8 06:38
公司基本信息 - [主要行政办事处位于中国上海金钟路968号][2] - [首席执行官为孙洁][2] - [电话为+86 (21) 3406 - 4880,传真为+86 (21) 5251 - 0000][2] - [注册成立于开曼群岛][2] - [美国存托股(每股美国存托股代表每股面值0.00125美元的A类普通股)交易代码为TCOM,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上市][1] 股本信息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有641,329,557股每股面值0.00125美元的A类普通股][3] - [2021年3月18日对法定股本进行1:8拆细变更,同时变更美国存托股份与普通股的比率][9] 财务报表编制及相关报告 - [采用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5] - [已提交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404(b)条作出的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报告及对其管理层评估的证明][5] 公司规模及性质 - [是大型加速编报公司][5] 报告货币及折算 - [报告货币为人民币,部分财务数据按人民币6.3726元兑1.00美元折算][9] 收入来源及占比 - [来自携程集团并表联属中国实体的净收入占2019年总净收入的27%][11] - [来自携程集团并表联属中国实体的净收入占2020年总净收入的36%][11] - [来自携程集团并表联属中国实体的净收入占2021年总净收入的30%][11] 子公司及实体资金限制与往来 - [截至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12月31日,携程集团中国子公司和并表联属中国实体受到的限制总额分别为人民币68亿元、人民币78亿元和人民币65亿元(10亿美元)][19] - [截至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12月31日,携程集团向其子公司分别出资人民币29百万元、人民币903百万元以及零][19] - [截至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12月31日,携程集团向子公司提供贷款资金的现金流量扣除已收到的偿还款后分别为净现金流入人民币65亿元、净现金流出人民币358百万元和净现金流入人民币11亿元][20] - [截至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12月31日,携程集团子公司未向其提供任何贷款资金][20] - [截至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12月31日,携程集团并表联属中国实体向子公司提供贷款资金的现金流扣除已收到的偿还款后分别为净现金流入人民币20亿元、净现金流入人民币817百万元和净现金流出人民币434百万元][20] - [截至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12月31日,携程集团并表联属中国实体从子公司收到的贷款资金产生的现金流扣除已支付的偿还款后分别为净现金流出人民币10亿元、净现金流出人民币22亿元和净现金流出人民币38亿元][20] 利润及股息情况 - [2017 - 2021年未宣派或支付任何现金股息,无支付计划][21] - [2017年净收入267.96亿元,2018年309.65亿元,2019年356.66亿元,2020年183.16亿元,2021年200.23亿元][23] - [2017年营业成本46.78亿元,2018年63.24亿元,2019年73.72亿元,2020年40.31亿元,2021年45.98亿元][23] - [2017年毛利润221.18亿元,2018年246.41亿元,2019年282.94亿元,2020年142.85亿元,2021年154.25亿元][23] - [2017年营业费用191.75亿元,2018年220.36亿元,2019年232.54亿元,2020年157.08亿元,2021年168.36亿元][23] - [2017年营业利润/(亏损)29.43亿元,2018年26.05亿元,2019年50.40亿元,2020年 - 14.23亿元,2021年 - 14.11亿元][23] - [2017年净利润/(亏损)21.74亿元,2018年10.96亿元,2019年69.98亿元,2020年 - 32.69亿元,2021年 - 6.45亿元][23] - [2017年归属携程集团有限公司净利润/(亏损)21.55亿元,2018年11.12亿元,2019年70.11亿元,2020年 - 32.47亿元,2021年 - 5.50亿元][23] 资产负债情况 - [2017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82.43亿元,2018年215.30亿元,2019年199.23亿元,2020年180.96亿元,2021年198.18亿元][24] - [2017年和2018年处置部分长期投资分别确认收益14亿元和12亿元][26] - [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股权及可交换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收益23亿元、损失6.12亿元和损失1.7亿元][26] 各年度财务数据(2021年) - [2021年第三方净收入为200.23亿元][29] - [2021年营业(亏损)/利润为(14.11)亿元][29] - [2021年净(亏损)/利润为(6.45)亿元][29] 各年度财务数据(2020年) - [2020年第三方净收入为183.16亿元][30] - [2020年营业(亏损)/利润为(14.23)亿元][30] - [2020年净(亏损)/利润为(32.69)亿元][30] 各年度财务数据(2019年) - [2019年第三方净收入为356.66亿元,其中其他子公司214.90亿元,併表联屬中国实体的主要受益人51.36亿元,併表联屬中国实体及其子公司90.40亿元][31] - [2019年公司间净收入(1)为24.57亿元,其中併表联屬中国实体的主要受益人向併表联屬中国实体及其子公司收取的服务费为16亿元][31] - [2019年第三方营业成本和营业费用为306.26亿元,其中其他子公司179.33亿元,併表联屬中国实体的主要受益人45.18亿元,併表联屬中国实体及其子公司81.39亿元][31] - [2019年公司间营业成本和营业费用(1)为14.24亿元,其中併表联屬中国实体及其子公司15.65亿元][31] - [2019年营业利润为50.40亿元][31] - [2019年来自子公司和併表联屬中国实体所佔份額的利润(2)为96.52亿元][31] - [2019年净利息收入以及其他收入为40.47亿元,其中携程集团有限公司16.48亿元,其他子公司14.51亿元,併表联屬中国实体的主要受益人4.72亿元,併表联屬中国实体及其子公司4.76亿元][31] - [2019年除所得稅支出及於聯營公司的(虧損)╱利潤中的權益之前的利润为90.87亿元][31] - [2019年所得稅支出为17.42亿元,其中其他子公司10.68亿元,併表联屬中国实体的主要受益人4.37亿元,併表联屬中国实体及其子公司2.37亿元][31] - [2019年净利润为69.98亿元,其中携程集团有限公司70.11亿元,归属于非控股权益的净利润为57亿元,可赎回非控股权益的赎回价值增值为44亿元][31] 资产负债情况(2020年)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0.96亿元,其中携程集团为1200万元,其他子公司为102.52亿元,截至2020年併表联屬中国实体的主要受益人为8.21亿元][35] - [短期投资为248.2亿元,其中其他子公司为165.26亿元,截至2020年併表联屬中国实体的主要受益人为57.65亿元][35] - [应收账款净额为41.19亿元,其中其他子公司为13.74亿元,截至2020年併表联屬中国实体的主要受益人为0.17亿元][35] - [资产总额为1872.49亿元,其中携程集团为1323.35亿元,其他子公司为1671.78亿元,截至2020年併表联屬中国实体的主要受益人为283.09亿元][35] - [短期债务及长期债务的即期部分为336.65亿元,其中携程集团为91.31亿元,其他子公司为156.57亿元,截至2020年併表联屬中国实体的主要受益人为51.4亿元][36] - [负债总额为856.82亿元,其中携程集团为317.87亿元,其他子公司为666.22亿元,截至2020年佔表联屬中国实体的主要受益人为94.18亿元][36] - [股东权益总额为1015.67亿元,其中携程集团为1005.48亿元,其他子公司为1005.56亿元,截至2020年併表联屬中国实体的主要受益人为188.91亿元][36] 现金流量情况(2021年) - [经营活动(所用)╱提供现金净额为24.75亿元,其中携程集团为-7.42亿元,其他子公司为-2.43亿元,截至2021年併表联屬中国实体的主要受益人为21.89亿元][38] - [投资活动提供╱(所用)现金净额为-41.48亿元,其中携程集团为10.69亿元,其他子公司为15.84亿元,截至2021年併表联屬中国实体的主要受益人为-45.87亿元][38] - [融资活动(所用)╱提供现金净额为39.19亿元,其中携程集团为-3.16亿元,其他子公司为2.47亿元,截至2021年併表联屬中国实体的主要受益人为27.22亿元][38] 现金流量情况(其他) - [经营活动提供现金净额为73.33亿元][40] - [投资活动提供现金净额为-24.13亿元][40] - [融资活动提供现金净额为-92.56亿元][40] - [併表联属中国实体向主要受益人支付的服务费现金为17亿元(2021年)][40] 业务风险(外部环境) - [大流行病等可能对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43] - [业务对全球经济状况较为敏感][43] - [旅游行业衰退或动荡可能对业务造成不利影响][43] 业务风险(内部管理) - [若未能成功管理增长或执行策略业务可能受损][43] - [若无法维持与合作伙伴关系可能影响业务][43] - [战略性收购可能带来挑战并影响业务][43] 业务发展情况(2021年) - [2021年中国业务呈现强劲复苏势头,但疫情仍对业务有重大不利影响][50] - [2021年净收入较2020年增加9%,2021年录得净亏损人民币6.45亿元,2020年净收入较2019年减少49%,2020年录得净亏损人民币33亿元][52] 业务策略及影响 - [为应对疫情实施成本管控措施,收入仍受国内及国际旅行限制和用户取消预订及退款要求产生的大量增量成本及开支影响][52] - [国际旅行市场缓慢恢复,中国旅行者倾向于短途旅行等新兴需求,推出新颖产品并利用直播功能推广][53] - [2021年在产品研发方面投入人民币90亿元(14亿美元)][55] 业务风险(财务状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录得净流动负债人民币110百万元(17百万美元),相比2020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58百万元有所改善][73]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5亿元(388百万美元)][74] 战略投资及联盟风险 - [公司战略投资可能面临反垄断审查风险,包括过去及未来收购或投资,如2015年收购去哪儿股份等][71] - [公司与第三方战略联盟可能承受多种风险,包括信息分享、对手方不履约等][72] 商誉及无形资产 - [公司已就战略收购及投资记录大量商誉及无期限无形资产,可能产生重大减值金额][74] 竞争情况 - [公司主要与其他旅行社竞争,包括国内外酒店住宿及机票兼营商以及传统旅行社][76] - [公司可能面临来自新设立的国内旅行社或寻求开拓中国市场的国际同行、酒店及航空公司,以及进入旅游行业的内容平台和社交网络日益激烈的竞争][76] 应对竞争措施及影响 - [公司为应对竞争压力,开始采取并可能会继续采取类似措施,会产生大量开支,影响经营利润率][78] - [公司对研发配置大量资源以提升人工智能及云技术][78] 品牌及声誉风险 - [公司若未能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在维持现有用户及业务合作伙伴及获得新用户及业务合作伙伴方面遇到困难,业务可能会受损][79] - [公司面临用户投诉产生的声誉风险][79] - [涉及公司或整个旅游行业的负面宣传可能会损害公司声誉,对业务、经营业绩及股价造成重大不利影响][80] 业务季节性影响 - [旅游行业季节性影响公司季度业绩,第三季度通常净收入最高][82] 系统风险 - [系统中断可能影响业务量和用户吸引力,如2015年和2019年的事件][84] - [依赖内部预订软件系统,系统问题可能影响业务][85] 技术及用户行为变化 - [需适应技术和用户行为变化,如移动设备使用增加][86] 人员管理风险 - [高层管理人员对公司成功至关重要,人员流失可能影响业务][87] - [关键行政人员加入竞争对手可能导致用户和合作伙伴流失][88] - [业务扩张需招募员工,否则可能影响用户体验和业绩][89] 国际业务风险 - [公司在欧洲及东南亚等多地经营业务,计划通过合伙及投资扩大全球据点,面临经营、合规及声誉等风险][90] - [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及政治紧张局势可能对
TRIP.COM(TCOM) - 2021 Q4 - Annual Report

2022-04-27 00:00
合并附属中国实体净收入占比情况 - 2019 - 2021年,合并附属中国实体净收入分别占公司总净收入的27%、36%和30%[17] 公司向子公司资本出资情况 - 2019 - 2021年,公司向子公司提供的资本出资分别为2900万元、9.03亿元和0元[24] 公司与子公司贷款资金净现金流情况 - 2019 - 2021年,公司向子公司提供贷款资金的净现金流分别为净流入65亿元、净流出3.58亿元和净流入11亿元[24] - 2019 - 2021年,合并附属中国实体向子公司提供贷款资金的净现金流分别为净流入20亿元、净流入8.17亿元和净流出4.34亿元[25] - 2019 - 2021年,合并附属中国实体从子公司获得贷款资金的净现金流分别为净流出10亿元、净流出22亿元和净流出38亿元[26] 公司现金股息情况 - 2019 - 2021年,公司未宣布或支付任何现金股息,且近期无支付计划[28] 公司净收入与净利润情况(2017 - 2021年) - 2017 - 2021年,公司净收入分别为267.96亿元、309.65亿元、356.66亿元、183.16亿元和200.23亿元[31] - 2017 - 2021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1.74亿元、10.96亿元、69.98亿元、 - 32.69亿元和 - 6.45亿元[31]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总资产情况(2017 - 2021年) - 截至2017 - 2021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82.43亿元、215.30亿元、199.23亿元、180.96亿元和198.18亿元[32] - 截至2017 - 2021年,公司总资产分别为1622.40亿元、1858.30亿元、2001.69亿元、1872.49亿元和1918.59亿元[32] 公司产品开发费用情况 - 2017 - 2021年产品开发费用分别为10.13亿、9.34亿、9.19亿、9.64亿、8.02亿元人民币,2021年为1.26亿美元[33] 公司权益投资和可交换票据公允价值变动情况 - 2019 - 2021年权益投资和可交换票据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收益23亿元、损失6.12亿元、损失1.7亿元人民币[33] 公司股份细分与ADS比例变化情况 - 2021年3月18日,公司将授权股本进行1比8的股份细分,同时ADS与普通股比例从8比1变为1比1[35] 子公司优先股发行情况 - 2019年起,子公司向第三方投资者发行可赎回优先股,若未在约定期限完成合格IPO,持有人可按每年10%利息赎回[35] 公司失去子公司控制权情况 - 2020年公司失去子公司控制权,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了脱表处理[35] 第三方净收入、成本、运营损益及净损益情况(2019 - 2021年) - 2019 - 2021年第三方净收入分别为356.66亿、183.16亿、200.23亿元人民币[39][41][42] - 2019 - 2021年第三方收入成本和运营费用分别为306.26亿、197.39亿、214.34亿元人民币[39][41][42] - 2019 - 2021年运营损益分别为收益50.4亿、损失14.23亿、损失14.11亿元人民币[39][41][42] - 2019 - 2021年净损益分别为收益69.98亿、损失32.69亿、损失6.45亿元人民币[39][41][42] 合并附属中国实体及其子公司支付服务费情况 - 2019 - 2021年合并附属中国实体及其子公司向主要受益方支付的服务费分别为16亿、17亿、17亿元人民币[42] - 2019 - 2021年,合并附属中国实体向合并附属中国实体主要受益人支付的服务费现金分别为16亿、17亿和17亿元人民币[51] 公司财务指标同比变化情况(2021年 vs 2020年)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总资产为191,859百万人民币,较2020年的187,249百万人民币增长2.46%[43][44] - 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9,818百万人民币,2020年为18,096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9.51%[43][44] - 2021年短期投资为29,566百万人民币,2020年为24,820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9.12%[43][4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总负债为81,403百万人民币,较2020年的85,682百万人民币下降4.99%[43][44] - 2021年短期债务及长期债务当期部分为39,866百万人民币,2020年为33,665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8.42%[43][44] - 2021年长期债务为11,093百万人民币,2020年为22,718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51.17%[43][44] - 2021年股东权益总额为110,456百万人民币,2020年为101,567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8.75%[43][44] - 2021年应收账款为4,649百万人民币,2020年为4,119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2.87%[43][44] - 2021年应付账款为6,019百万人民币,2020年为4,506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33.58%[43][44] - 2021年投资为44,961百万人民币,2020年为47,943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6.22%[43][44] 公司各活动净现金情况 - 2021年经营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24.75亿元人民币,2020年为 - 38.23亿元人民币,2019年为73.33亿元人民币[46][49] - 2021年投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 - 41.48亿元人民币,2020年为 - 38.21亿元人民币,2019年为 - 24.13亿元人民币[46][49] - 2021年融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39.19亿元人民币,2020年为60.25亿元人民币,2019年为 - 92.56亿元人民币[46][49] 公司业务风险 - 疫情影响 - 疫情(如COVID - 19)等可能扰乱旅游业和公司运营,对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53][58][59][60] - 公司中国业务设施在2020年2月和2022年4月因疫情临时关闭[61] - 疫情导致旅行需求下降,预订取消和新订单减少,信贷损失拨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增加[63] 公司业务风险 - 增长与战略执行 - 若无法成功管理未来增长或有效执行战略,公司业务可能受损[53] 公司业务风险 - 收益与亏损 - 公司过去有亏损,未来可能出现收益下降或净亏损[53] 公司业务风险 - 经济状况 - 公司业务对全球经济状况敏感,全球或中国经济严重或长期低迷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53] - 公司业务受全球和中国经济状况影响,经济放缓或衰退可能对业务产生不利影响[70] - 中国经济增长自2010年逐渐放缓,2020年受疫情冲击严重,经济放缓可能减少公司产品和服务需求[189] 公司业务风险 - 合作伙伴关系 - 若无法维持与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和战略联盟的现有关系,或无法建立新安排,业务、市场份额和经营成果可能受影响[53] - 公司业务依赖生态系统合作伙伴,若无法维持或建立有利合作关系,业务和业绩可能受影响[75] - 公司与酒店和航空公司的合作合同非独家且需定期续签,无法保证以有利条款续约[76][77] - 公司通过与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战略联盟获取收入,但无法保证能成功建立和维持有效合作[78] 公司业务风险 - 战略收购 - 战略收购互补业务和资产会带来挑战,可能对业务、声誉、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54] 公司净收入与净亏损情况(2020 - 2021年对比) - 2021年净收入较2020年增长9%,2021年净亏损6.45亿人民币;2020年净收入较2019年下降49%,2020年净亏损33亿人民币[63] - 2020年和2021年公司分别净亏损33亿人民币和6.45亿人民币[68] 公司产品开发投资情况 - 2021年公司在产品开发上投资90亿人民币(14亿美元)[66] 公司净流动负债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净流动负债为1.1亿元人民币(1700万美元),2020年12月31日为3.58亿元人民币,2019年12月31日为12亿元人民币[89] 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情况(2021年) - 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25亿元人民币(3.88亿美元)[90] 公司商誉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商誉达594亿元人民币(93亿美元)[91] - 2019 - 2021年,公司未对商誉或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确认任何减值损失[91] 公司业务风险 - 市场竞争与运营利润率 - 因市场竞争加强营销和产品开发投入,运营利润率受负面影响[95] 公司业务季节性特征 - 每年第三季度通常贡献最高年度净收入,因夏季休闲和商务旅行需求强劲[100] 公司系统故障情况 - 2015年5月网络中断数小时,2019年10月酒店预订系统故障数小时,未发生数据泄露[101] 公司业务风险 - 预订软件系统 - 公司使用内部开发的预订软件系统,若无法快速升级系统和基础设施,业务可能受损[103] 公司业务风险 - 关键高管 - 公司业务依赖关键高管,若失去他们服务,业务可能严重中断,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或受不利影响[105] 公司业务风险 - 人员招聘与留存 - 若无法吸引、培训和留住关键人员和高技能员工,业务可能受不利影响[108] 公司业务风险 - 国际运营 - 公司业务面临国际运营风险,包括运营、合规和声誉风险,遵守外国法律法规增加成本[109] 公司业务风险 - 中美关系 - 中美贸易和政治紧张局势升级,可能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110][111] 公司业务风险 - 品牌知名度 - 若无法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公司在维护和获取用户及业务伙伴方面可能面临困难[96] 公司业务风险 - 负面宣传 - 负面宣传可能损害公司声誉,对业务、经营成果和ADS或普通股价格产生不利影响[98] 公司税收优惠情况 - 公司部分中国子公司及附属实体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享15%优惠税率,部分资格2022 - 2023年到期需续期,若优惠取消将按25%标准税率纳税[123][124] - 2021 - 2030年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政策要求“鼓励类”业务收入占比不少于60%,成都三家公司符合条件享15%优惠税率[124] 公司业务风险 - 线下业务与库存预测 - 2019年公司因跟团游产品拓展线下业务,需求相应增加,旺季库存预测失误会影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121] 公司业务风险 - 酒店与用户信息 - 公司通过平台酒店预订合作伙伴佣金获住宿预订收入,酒店或用户提供不实信息会影响收入和业务规划[120] 公司业务风险 - 在线支付 - 公司接受多种在线支付方式并依赖第三方处理,支付处理费增加、生态变化等会影响收入、费用和经营结果[118] - 公司无法控制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安全措施,安全漏洞会导致诉讼、声誉受损和用户流失[119] 公司业务风险 - 第三方服务 - 公司依赖第三方提供服务,服务中断或质量下降会影响自身服务,终止合作可能难寻替代支持[114][115] 公司业务风险 - 知识产权保护 - 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可能不足,国内外维权困难、成本高,侵权会影响业务和国际运营[113] 公司业务风险 - 第三方不利行为 - 公司可能受第三方不利行为影响,如投诉、负面评价等,导致声誉受损、市场份额和收入流失[116] 公司业务风险 - 在线门户信息 - 公司在线门户信息有误或引发法律行政诉讼,虽当前未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但不利判决会影响财务和声誉[126] 公司数据安全事件 - 2014年3月公司临时测试功能致含用户信用卡信息的数据文件存于本地服务器,新闻发布两小时内消除隐患,经检查发现93名用户信用卡信息可能被下载[127] 公司业务风险 - 法律法规合规(网络与电商相关) -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公司可能面临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等处罚[127]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2019年1月1日生效,电商平台运营商若未采取必要措施需承担连带责任,可能面临警告和罚款[122] - 《在线旅游经营暂行管理办法》2020年10月1日生效,在线旅游业务运营商需提供真实准确信息,核实商家信息,保护旅客个人数据隐私等,否则需承担责任[13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2021年9月生效,建立数据保护分级制度,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发布系列法规草案,其中《网络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赴港上市影响国家安全需进行网络安全审查,但相关标准和实施细则不明[138] - 《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年11月生效,适用于中国大陆及部分境外个人信息处理活动[140] - 修订后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2022年2月生效,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互联网平台运营者相关活动影响国家安全需进行网络安全审查,拥有超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互联网平台运营者境外上市需审查[140] -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2018年5月生效,对数据处理者和控制者要求更严格,违规可处最高2000万欧元或全球年营业额4%的罚款,以较高者为准[142] - 公司若被认定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需履行多项义务,购买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需进行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业务
TRIP.COM(TCOM) - 2021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2-03-24 13:01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47亿人民币,同比下降6%;全年净收入为2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主要受国内业务复苏推动 [25] - 2021年全年核心OTA品牌实现GMV超500亿人民币(约78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0% [11] - 2021年全年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6%,第四季度为1%;第四季度调整后EBITDA为5400万人民币,全年为13亿人民币 [29] - 第四季度非GAAP摊薄每股普通股和美国存托凭证收益为0.48元人民币(0.08美元) [2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短期投资、持有至到期定期存款和金融产品余额为639亿人民币(100亿美元) [2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住宿预订业务 - 2021年第四季度收入为1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4%,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65%;全年收入为8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 [25] - 第四季度国内酒店预订接近2019年水平,省内住宿酒店预订同比2019年增长超30%,本地酒店预订增长超50% [26] 交通票务业务 - 2021年第四季度收入为1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1%,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44%;全年收入为6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 [26] - 第四季度国内交通复苏势头因疫情反弹受阻,国际航空业务较上一季度有所改善,主要得益于欧洲市场的复苏 [26] 跟团游业务 - 2021年第四季度收入为1.77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2%,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22%;全年收入为11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1% [27] 商务旅行业务 - 2021年第四季度收入为3.6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98%;全年收入为1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4% [27] - 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携程商务旅行的住宿预订与2019年同期相比保持三位数增长 [28]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中国国内市场 - 2022年前两个月,国内酒店预订同比增长超20%,接近2019年水平;国内航空预订同比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30] - 2021年第四季度,携程平台国内酒店预订高于疫情前2019年水平,超过行业增速20% - 25%;国内航空预订也比市场表现恢复得更快 [10] 海外市场 - 2022年前两个月,海外品牌的航空预订同比增长超200%,欧洲市场增长更快 [8][20] - 2021年海外市场国内酒店预订较疫情前2019年水平增长超30%,在香港、新加坡和韩国市场实现三位数增长 [20] - 2021年海外市场活动产品总量同比增长3倍,覆盖约2000个目的地;全球目的地活动预订量较疫情前2019年水平增长30% [20][2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采取本地化聚焦和全球视野战略,在国内市场保持长途旅行竞争优势,同时发展短途旅行新优势,加速内容平台建设;在海外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抓住市场复苏机会 [6][8][24] - 内容平台建设采取三步策略:丰富内容、提高用户参与度、实现与核心业务协同,使其成为有效的营销中心 [15][16] - 升级携程忠诚度计划,扩大用户覆盖范围,深化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福利 [17][18] - 国际业务加速技术和供应链整合,提升海外市场品牌知名度,同时升级后端系统和技术能力,提高运营效率 [19][21] - 受益于健康理性的国内竞争环境,公司在高端酒店业务中帮助合作伙伴提升产品销售,在企业差旅业务中助力合作伙伴获取业务,在低线城市市场渗透取得显著成效 [40][4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1年全球旅游业复苏受疫情影响波折不断,但公司抓住机会实现产品多元化、提升服务质量和升级技术 [5][6] - 尽管疫情发展仍不确定,但许多国家已开始放宽旅行限制,全球旅游市场正在逐步恢复,公司业务在国内市场稳步回升,国际业务也在不断改善 [7][8][24] - 公司预计短期内国内旅游市场复苏可能受到疫情影响,但长期来看,全球旅游市场将趋于正常化,公司将适应市场变化,抓住增长机会 [30][37]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ESG发展方面取得进展,包括推进乡村振兴计划、建设包容性工作场所、成立ESG委员会等 [8][9][23] - 公司推出混合工作模式,有望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同时对社会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9][49]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当前中国疫情形势如何改变公司对中国边境开放和出境游复苏的预期? - 公司虽对国际旅行的潜在需求持乐观态度,但由于国内多地仍有疫情爆发,短期内国际旅行政策预计不会改变;随着大部分人口完成疫苗接种和医疗措施的加强,新冠病毒威胁有望得到更好控制;预计香港与内地边境可能在2022年下半年重新开放 [32][33] 问题:如何看待2022年和2023年与2019年相比的收入恢复情况? - 国内市场短期内旅游势头较为谨慎,但政府已采取措施减少疫情影响;全球旅游市场正在复苏,尽管可能存在短期逆风,但不影响整体复苏轨迹;公司预计2023年或2024年市场将更加正常化,将努力提升竞争力,抓住国内外市场的增长机会 [36][37] 问题:国内竞争格局近期发展如何,以及在高端酒店和低端酒店的表现如何? - 受益于健康理性的竞争环境,公司在高端酒店业务中帮助合作伙伴提升产品销售,在企业差旅业务中助力合作伙伴获取业务,在低线城市市场渗透取得显著成效,省内和本地酒店业务增长分别约为30%和50% [40][41] 问题:考虑到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如何看待2022年的成本趋势? - 公司拥有灵活的成本和费用结构以及高效的运营管理,预计2022年成本结构将保持严格和灵活;国内市场将加强成本控制,可能不增加甚至减少员工总数;海外市场将根据业务增长和复苏情况,适度增加投资;销售和营销费用将根据业务恢复情况进行调整 [44][45][46] 问题:混合工作模式覆盖多少员工,对成本结构有何影响,以及从近期两会中获得了哪些对旅游业长期积极的信息? - 混合工作模式已在公司中国办公室推出,员工可选择每周一至两天远程工作,薪资计算和绩效评估方法不变,该模式也将在全球办公室实施;此模式可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幸福感,降低员工流失率30% - 50%,并对社会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公司将继续承担社会责任,建立有利于中小合作伙伴的生态系统,创造可持续的就业机会 [49][50][52] 问题:请更新内容平台战略,以及短期和长期的货币化计划? - 内容战略进展积极,第四季度KOL数量环比增长25%,新创作者的用户生成内容环比增长超80%,约30%的应用独特访客浏览内容频道,用户每日互动同比翻倍,内容转化率行业最高;公司将继续投资内容战略,提供一站式购物平台 [54] 问题:随着全球市场重新开放,携程或Trip.com在未来几年在海外市场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的优势是什么? - 公司业务组合包括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和国际间旅行;在边境开放时,携程在出境游方面处于有利地位;国家“十四五”规划将吸引入境游客作为关键战略,公司将支持政府吸引更多海外游客;在已开放的地区,公司业务增长强劲,将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确保服务、技术和产品满足全球需求 [57][58]
TRIP.COM(TCOM) - 2021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1-12-16 12:58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第三季度净收入为5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9% [21] - 2021年第三季度住宿预订收入为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环比下降11%,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53% [21] - 2021年第三季度交通票务收入为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环比下降12%,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49% [22] - 2021年第三季度跟团游收入为3.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环比增长7%,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24% [22] - 2021年第三季度商务旅行收入为3.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环比下降13%,略高于2019年水平 [23] - 2021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77%,低于上一季度的79% [23] - 2021年第三季度调整后EBITDA为5.37亿元人民币,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10%,摊薄后每股普通股和美国存托凭证亏损为1.32元人民币或0.20美元,非GAAP摊薄后每股普通股和美国存托凭证收益为0.81元人民币或0.13美元 [2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短期投资、持有至到期定期存款和金融产品余额为676亿元人民币或105亿美元 [2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国内酒店业务在第三季度跑赢市场表现20% - 25%,国内机票预订恢复情况也远高于市场水平 [11] - 第三季度整体国际机票预订环比增长约40%,欧洲机票预订增长170%,Skyscanner机票预订同比增长约100%,环比增长约35% [11][12] - 第三季度省内酒店预订增长约35%,本地酒店预订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60% [14] - 与超6000家五星级酒店合作提供增值酒店套餐,贡献了合作酒店约30%的销售额 [14] - 平台发布的内容总量同比增长100%,KOL数量较第二季度环比增长35%,与内容互动的用户数量增长20%,7月内容到交易的月转化率达30% [15] - 专业生成内容、内容曝光量和内容GMV连续七个月每月平均增长50% [16] - Trip.com集团与酒店合作伙伴的联名会员超1300万,自2019年以来增长约六倍 [1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酒店入住率和机票预订量与2019年疫情前水平相比下降约30% [11] - 国庆假期开始时国内酒店预订实现两位数增长,交通预订接近疫情前水平 [28] - 11月行业酒店入住率同比下降30% - 40%,机票乘客下降50% - 60%,公司表现领先市场至少10% - 20% [28] - 欧洲和美国市场在过去一个月机票预订向疫情前水平迈进了一大步 [1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采用本地聚焦、全球视野的核心战略,聚焦中国国内和全球旅游市场 [6][9] - 国内市场专注于优化供应链、丰富产品、吸引年轻一代,内容渠道既是旅行者的灵感来源,也是业务合作平台 [7] - 国际市场重点关注亚太和欧洲,在亚太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应用使用率,在欧洲加强品牌协作和市场存在 [8] - 长期使命是追求完美旅行,构建强大用户案例,使旅行融入日常生活 [13] - 加强与业务合作伙伴的关系,通过内容渠道提高供应商效率和转化率,推进企业会员计划 [15][16] - 强化集团内各品牌协同效应,推出增值服务,以应对后疫情时代旅行者需求变化 [17][18] -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进乡村振兴计划,提供专业培训,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营造包容友好的工作环境 [18][1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全球向正常状态过渡,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复苏,欧洲和美国重新向完全接种疫苗的旅行者开放边境,但奥密克戎变种带来新的全球担忧和旅行限制 [4][6] - 预计2022年年中随着主要市场疫苗接种水平提高,旅行者适应一定程度的旅行限制,旅游业将起飞 [12] - 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受自然灾害和疫情反复影响,复苏进程被打断,但公司业务表现领先市场 [10][11] - 行业复苏道路有起伏,但公司有信心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增长 [9][20]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赎回了2025年Booking和Hillhouse票据中的5亿美元,并在12月赎回了另外5亿美元,减少了1460万股普通股的潜在稀释 [27]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公司国际业务的支出情况以及对开放旅行恢复速度的看法 - 近期许多国家放宽旅行限制,尽管奥密克戎变种导致部分国家收紧限制,但不会改变旅行复苏的最终趋势,预计2022年下半年中国可能逐步放宽出入境旅行政策,恢复过程将从中国大陆与香港重新连接开始,再与其他国际市场开放,恢复速度取决于相关市场的放宽速度和疫情控制能力,公司将继续提升国内市场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为国际市场复苏做好准备 [32][33] 问题: 春节期间的旅游活动以及香港出境游的消费者需求和行为 - 澳门的开放为香港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公司期待香港能持续良好控制疫情,若条件允许,可能会考虑开放香港,春节期间香港历来是热门旅游目的地,希望内地和香港都有良好的疫情控制环境,为开放香港提供支持 [35][36] 问题: 对国内旅游表现的展望,以及是否会受旅行限制影响和明年下半年是否会有更正常的同比增长 - 国内旅游呈现四个趋势,即注重安全、偏好小团体旅行、预订窗口缩短、短途旅行,年轻一代更爱旅行,市场需求取决于疫情控制情况,客户的潜在需求正在积累,希望疫苗接种率持续提高,疫情控制措施有效,市场逐渐增长,预计2022年下半年市场表现将强于上半年 [39][40] 问题: 如果近期旅行模式持续较长时间,奥密克戎和政府的零疫情策略对2022年国内和国际旅行的影响,以及如何规划成本和对现金流或利润率的影响 - 公司利润率取决于营收和成本控制,公司将努力超越行业增长,在成本方面,公司有强大的现金储备,调整后的总成本和运营费用较疫情前下降超35%,未来国际市场人员费用将适度增加,国内市场核心业务人员总数将保持稳定,销售和营销费用将采用ROI驱动策略,实行严格的支出政策 [43][44][45] 问题: 是否考虑进行额外的新投资活动以抓住市场重新开放的机会 - 公司投资策略一贯严格,遵循三个原则,即与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投资垂直领域排名靠前的公司且估值合理,在核心竞争力的有机投资方面,公司利用淡季专注于加强长期竞争力的项目,并对内部项目进行优先级排序 [47][48]
TRIP.COM(TCOM) - 2021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1-09-24 11:46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第二季度净收入为5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6%,环比增长43% [20] - 2021年第二季度住宿预订收入为2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6%,环比下降55%,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72% [20] - 2021年第二季度交通票务收入为2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0%,环比增长37%,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61% [21] - 2021年第二季度打包旅游收入为3.6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2%,环比增长117%,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35% [21] - 2021年第二季度商务旅行收入为3.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1%,环比增长55%,较2019年同期增长26% [22] - 2021年第二季度其他业务收入为6.1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2%,较2019年同期增长17% [22] - 2021年第二季度毛利率为79%,高于上一季度的75% [23] - 2021年第二季度调整后EBITDA为9.16亿人民币,上一季度为 - 2.16亿人民币;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16%,上一季度为 - 5% [24] - 2021年第二季度摊薄后普通股和美国存托股份亏损为每股1.0元人民币或0.16美元;非GAAP摊薄后每股普通股和美国存托股份收益为1.13元人民币或0.18美元 [2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短期投资、定期存款和理财产品余额为750亿人民币或120亿美元 [2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国内业务 - 国内收入同比增长80%,超过2019年疫情前水平 [10] - 国内酒店和机票GMV同比增长约150%,与2019年同期相比,预订量实现两位数增长 [10] - 非广东地区国内酒店和机票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30% [11] - 企业差旅管理业务和其他收入较2019年同期实现两位数增长 [11] - 特色平台酒店总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50% [11] - 本地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近80%,交通到酒店的交叉销售率较2019年提高超20% [11] 国际业务 - 欧洲市场机票预订量在过去几个月持续改善,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1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中国市场 - 国内市场复苏势头强劲,尽管广东地区出现疫情反弹,但整体仍呈增长态势 [10] - 7月国内市场增长势头延续,国内酒店预订量增长超20%,国内航空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 [25] - 8月跨省旅游受阻,国内酒店入住率和机票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下降超50% [25] - 本地度假旅游受影响较小,本地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保持约30%的增长 [26] - 9月国内疫情总体可控,市场逐渐复苏,中秋假期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实现两位数增长,国内机票业务有望全面恢复 [26] 国际市场 - 随着疫苗接种率上升和旅行政策放宽,国际旅游市场逐渐复苏,公司海外品牌如Skyscanner和Trip.com近期有明显改善 [2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公司战略 - 坚持“本地聚焦、全球视野”战略,深耕中国国内市场,同时加强在国际市场的布局 [7][29] - 继续利用内容激发旅行者兴趣,利用供应链为用户提供有吸引力的产品选择,提升产品能力和服务质量 [9] - 推进农村振兴计划,计划建设10个五星级乡村度假酒店,赋能100个乡村,培养10000名乡村旅游人才 [6] 行业竞争 - 公司认为新的监管政策有利于行业公平竞争和创新,将促进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公司支持并遵守相关政策 [5][17] - 公司在国内和亚洲航空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将通过提升海外品牌的产品和服务来增强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3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复苏势头良好,随着疫苗接种率提高,预计市场将保持更稳定的增长和可靠的需求 [4] - 国际市场随着疫苗接种率上升和旅行政策放宽,旅游行业正在逐步恢复,公司对国际旅行的恢复充满信心 [7][29] - 尽管面临疫情和旅行限制的不确定性,但公司将适应市场变化,努力扩大市场份额,保持精益运营 [27]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疫情期间支持供应链和行业复苏,为客户提供保障取消服务和承担损失,为合作伙伴提供财务援助 [19] - 截至2021年8月,公司已向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捐赠300万只医用口罩和数百台制氧机 [19]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公司国际业务的战略及复苏轨迹如何,如何看待出境游业务 - 公司继续推进“本地聚焦、全球视野”战略,国内市场增长将弥补出境游的不足;随着疫苗接种率上升和旅行限制放宽,海外市场有望复苏,公司海外品牌已出现改善;公司将提升海外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以抓住国际旅行恢复后的需求 [29][30] 问题:如何培育内容供应生态系统,内容运营的广告货币化进展如何 - 公司通过三步战略发展内容生态系统:一是丰富平台内容,二季度内容总量几乎翻倍,KOL数量环比增长近50%;二是提高用户参与度,二季度平均35%的应用独立访客浏览内容相关频道,节假日峰值超40%;三是提高内容到交易的转化率,超180家领先旅游企业已签约旅游星汇频道,头部玩家转化率有所提高;公司拥有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使内容到交易的转化更加容易和顺畅,将评估未来投资 [32][33][34] 问题:能否将二季度非GAAP运营利润率11.7%分解为中国业务、Skyscanner和Trip.com的利润率;假设中国业务收入保持不变,利润率能否继续提高;Skyscanner收入达到2019年的什么水平时,利润率能恢复到2019年的20% - 公司目标是实现20% - 30%的正常利润率;国内旅游业务已基本恢复,保持了健康的利润率;国际业务如Skyscanner仍有亏损,但随着欧美市场需求恢复,国际业务利润率将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 [37] 问题:低线城市酒店业务的竞争格局如何,下半年海外住宿业务情况如何 - 在酒店平台方面,公司进一步渗透到二三线及以下城市,交通业务在低线城市的交叉销售率较疫情前提高了20%,Z世代用户使用公司产品的比例显著增加;随着欧美市场复苏和疫苗接种率提高,美国向欧洲国家开放,公司航空运输业务量将增加,有助于提升整体产品销售;公司凭借综合产品供应和高服务水平以及应用使用体验,有望在海外增长市场中获得市场份额 [40] 问题:如何看待监管环境,是否会对公司与酒店的合作、抽成率和交叉销售率等业务产生潜在监管压力 - 公司认为收紧的监管政策将对互联网行业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禁止不正当行为、鼓励创新和营造可持续健康的环境;公司长期受益于规范的市场环境,支持相关政策,目前认为不会对现有业务产生重大影响,未来将继续遵守国内外的所有规则和法规 [43] 问题:随着近期监管变化和部分地区疫情反弹,竞争格局是否有重大变化,主要竞争对手的行为是否有改变 - 公司支持新的政策和法规,认为新环境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大家都在认真研究规则,相信在新环境下行业将在透明和公平的环境中运营 [46]
携程集团(09961)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24 06:07
营业收入 - 2021年第二季度净营业收入为59亿元人民币(9亿1200万美元),同比上升86%,环比上升43%[4] - 2021年第二季度国内酒店和机票GMV同比都上升了约150%[3] - 2021年第二季度住宿预订营业收入为25亿元人民币(3亿8000万美元),同比上升96%,环比上升55%[4] - 2021年第二季度交通票务营业收入为21亿元人民币(3亿2000万美元),同比上升80%,环比上升37%[4] - 2021年第二季度旅游度假业务营业收入为3亿6700万元人民币(5700万美元),同比上升182%,环比上升117%[5] - 2021年第二季度商旅管理业务营业收入为3亿9000万元人民币(6000万美元),同比上升141%,环比上升55%[5] - 2021年第二季度住宿预订收入为24.55亿元,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12.54亿元增长95.77%[13] - 2021年第二季度交通票务收入为20.66亿元,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11.5亿元增长79.65%[13] - 2021年第二季度旅游度假及商旅管理收入为7.5亿元,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2.92亿元增长156.85%[13] - 2021年第二季度其他收入为6.14亿元,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4.66亿元增长31.76%[13] - 2021年第二季度总收入为58.92亿元,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31.62亿元增长86.34%[13] 成本与利润 - 2021年第二季度毛利率为79%,相比2020年同期的72%和上季度的75%有所上升[5] - 2021年第二季度营业成本为12.23亿元,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8.72亿元增长39.91%[13] - 2021年第二季度毛利润为46.67亿元,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22.87亿元增长103.63%[13] - 2021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为3.26亿元,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亏损6.8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13] - 2021年第二季度归属携程集团有限公司净亏损为6.47亿元,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亏损58.29亿元亏损幅度收窄[14] - 2021年第二季度净亏损6.59亿元[15] - 2021年第二季度经调整EBITDA为9.16亿元,利润率为16%[15] - 2021年上半年归属携程集团有限公司净亏损为11.33亿元(按公认会计准则),5.24亿元(按非公认会计准则)[15] 费用 - 2021年第二季度产品研发费用为22亿元人民币(3亿4500万美元),同比上升24%,占净营业收入的38%[5] - 2021年第二季度销售及营销费用为14亿元人民币(2亿1700万美元),同比上升112%,占净营业收入的24%[5]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1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持有至到期的定期存款和理财产品余额为754亿元人民币(117亿美元)[6] - 2020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中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为194.15亿元人民币[11]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中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为276.96亿元人民币[11]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中短期投资为352.86亿元人民币[11]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净额为53.39亿元人民币[11]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中预付账款及其他流动资产为103.77亿元人民币[11]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中短期负债及长期负债的即期部分为409.67亿元人民币[12]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为65.77亿元人民币[12]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中客户预付款为75.95亿元人民币[12]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中其他流动负债为134.31亿元人民币[12] - 2021年6月30日股东权益中携程集团有限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1103.95亿元人民币[12] 股份相关 - 2021年第二季度发行在外的加权平均普通股为645,021,131股(按非公认会计准则)[16] - 2021年第二季度每股普通股摊薄收益为1.13元(按非公认会计准则)[16]
TRIP.COM(TCOM) - 2021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1-05-19 10:2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第一季度净收入41亿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下降50%,主要受年初疫情反弹和旅行限制影响 [20] - 第一季度毛利率为75%,较上一季度的82%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年初的旅行限制 [22] - 调整后运营费用较2019年同期下降30%,与上一季度基本持平;调整后产品开发费用较上一季度增加9%至21亿人民币;调整后销售和营销费用较上一季度下降22%至9.3亿人民币;调整后G&A费用较上一季度增加20% [22][23] - 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为负2.16亿人民币,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负5% [23] - 2021年第一季度摊薄后每股普通股和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收益为2.88元人民币或0.44美元;非GAAP摊薄后每股普通股和每股美国存托凭证亏损为0.34元人民币或0.05美元 [24] - 截至2021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短期投资、持有至到期定期存款和金融产品余额为661亿人民币或101亿美元;4月在香港成功二次上市后,现金余额进一步增加约12亿美元 [25] - 本季度至今,总收入同比增长超80%,主要受国内住宿和机票预订增长推动,国际收入仍面临压力;与2019年同期相比,国内住宿和机票预订均增长超20% [25][2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国内酒店和航空业务自3月初已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并在当月实现两位数增长 [20] - 企业差旅业务第一季度收入较2019年增长6%,主要受客户群扩大和向住宿产品交叉销售增加的推动 [21] - 其他业务第一季度收入较2019年增长17%,得益于旅行融资服务和国内旅行广告等新业务的快速发展 [21] - 五一劳动节假期期间,国内5天假期预订总量同比增长约207%,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30%;日均国内酒店GMV较2020年增长390%,较2019年增长近50%;日均国内机票预订较2020年增长190%,较2019年增长约30% [12][13] - 五一劳动节期间,省内酒店日均GMV较2019年增长超60%,国内景点和活动日均GMV较2019年翻倍 [1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复苏,五一期间国内游客出行约2.3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3% [5] - 海外市场方面,近期中国以外国家国内游客的酒店预订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1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出更深入的旅游产品,加强业务线之间的协作和交叉销售 [8] - 以内容为导向进行创新,将公司从单纯的采购平台转变为旅游灵感中心,通过直播、增强信息费和短视频等方式激发旅游兴趣 [8] - 以Star Hub为核心构建快速的内容生态系统,提升合作伙伴的营销能力,整合差异化旅游内容和产品,吸引流量和提升客户参与度 [9] - 保持并拓展全球视野,将在中国市场成功的经验应用于全球旅游复苏的准备中 [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由于中国成功控制疫情,国内旅游市场复苏势头持续,长途跨省旅游已完全恢复,短途本地旅游增长强劲 [5] - 公司对国际旅游的全面恢复充满信心,随着疫苗接种的广泛推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市场已出现复苏迹象 [28] - 国内旅游市场方面,公司对中国政府的有效控制措施有信心,预计国内旅游市场将随着经济增长而快速发展 [32] - 海外市场方面,各目标市场的国内旅游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公司有信心将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应用到其他市场 [33] - 跨境旅游方面,虽然需要国家间的更多协调,但疫苗的发展令人鼓舞,预计亚洲、欧洲和美洲将逐步开放 [33][34]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于4月在香港成功进行二次上市,这是公司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6] - 从本季度开始,公司按照市场惯例披露调整后EBITDA [23] - 为遵守香港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公司未来将不再提供季度业绩指引 [2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全球新冠疫情反弹,国际旅行仍不确定,公司如何制定战略和重点? - 公司对国际旅行的完全恢复充满信心,随着疫苗接种的广泛推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市场已出现复苏迹象;公司团队正在利用这段时间提升海外用户在价格、产品、服务和应用体验方面的基础,以便在国际旅行恢复时抓住被压抑的旅游需求 [28] 问题: 未来几个季度以及2022年国际旅游的复苏路径如何?公司如何规划销售和营销策略以及支出?国内市场的优势是否会保持,国际市场的复苏是否会是增量的? - 公司将业务分为国内旅游、中国以外国家的国内旅游和跨境旅游三个部分;对于中国国内旅游,公司对政府的有效控制措施有信心,预计国内旅游市场将随着经济增长而快速发展;对于中国以外的市场,各目标市场的国内旅游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公司有信心将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应用到其他市场;对于跨境旅游,虽然需要国家间的更多协调,但疫苗的发展令人鼓舞,预计亚洲、欧洲和美洲将逐步开放 [32][33][34] 问题: 进入后疫情阶段,公司未来几年的正常化增长率如何?疫情后有哪些新的收入机会? - 国内旅游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公司的市场份额仍处于较低水平;内容驱动战略是一个新的领域,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将有不错的增长;短途旅游在人们受限于本国边境时成为一种替代选择;企业差旅业务增长强劲;一站式平台的交叉销售机会也是一个增长点;此外,跨境旅游、入境旅游和全球市场也将为公司带来额外的增长 [36][37][38] 问题: 公司在优化成本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疫情后费用趋势如何? - 由于公司灵活的成本和费用结构以及高效的运营管理,过去一年公司进一步优化了各业务线的运营;未来,公司预计人员相关费用将有相对适度的增长,销售和营销费用将根据业务复苏情况进行调整,并继续采用以ROI为导向的战略;内容和交叉销售的改进将有助于提高营销效率,同时公司也将预留一定预算用于发展内容生态系统和为国际市场的复苏和增长做准备 [40][41] 问题: 关于广告机会,广告商在采用新内容平台时遇到的摩擦以及公司的解决计划是什么?消费者对新内容平台的早期反馈如何?长期来看,实现盈利所需的用户和参与度的临界规模是多少? - 从长期来看,内容和广告市场规模预计将从目前的90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5年的1400亿元人民币,公司的目标是占据3% - 5%的市场份额;公司平台的优势在于用户质量高,对内容有需求,且平台上的内容发布后用户数量和使用时间都有显著增加;公司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匹配,实现较高的转化率;虽然该系统仅推出一个月,但势头强劲,公司有信心通过强大的执行力为消费者和合作伙伴提供最佳产品 [44][45][46] 问题: 政府近期的反垄断行动对公司是否有风险?公司是否与监管机构进行过沟通?如何避免被罚款或处罚? - 公司完全支持政府为创造健康可持续的市场所做的努力;公司认为健康的市场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公司的市场份额仍然较小,2019年约为13%,旅游行业发展迅速,需要优质的服务提供商来满足客户需求,公司将与政府和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确保客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48] 问题: 企业差旅业务同比增长100%的驱动因素是什么?该业务未来的增长前景如何?其他业务的构成是什么?哪些项目推动了这部分收入的快速增长? - 企业差旅业务增长100%的原因包括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市场领导者在疫情期间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酒店业务在企业差旅中增长迅速以及成功从航空业务向企业差旅客户交叉销售酒店产品;其他业务主要反映了可供出售投资的市场价值调整,由于第一季度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公司在这一类别上实现了一次性收益 [50][51] 问题: 随着大规模旅游的强劲复苏,管理层对接下来几个季度,特别是即将到来的暑假和国庆节黄金周各业务板块的预期如何? - 国庆节黄金周的旅游需求强劲,酒店和机票预订量同比均实现了三位数增长;对于第二季度的业绩,公司将不再提供季度指引,但本季度至今总收入同比增长超80%,主要受国内旅游市场强劲复苏的推动,国际收入仍面临压力;与2019年相比,国内酒店和机票预订量均增长超20%;五一劳动节期间,国内预订总量同比增长超270%,其中酒店和机票预订量分别较2019年增长超50%和30%;国内旅游市场的快速复苏将逐渐弥补出境业务的损失,近期酒店预订总量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价格仍面临一定压力 [53][54][55]